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机构暂行管理办法

信用机构暂行管理办法

信用机构暂行管理办法
信用机构暂行管理办法

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信用评级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及相关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信用评级业务,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信用评级机构监督管理规则中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信用评级,是指信用评级机构对影响经济主体或者债务融资工具的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就其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做出综合评价,并通过预先定义的信用等级符号进行表示。

本办法所称信用评级业务,是指为开展信用评级而进行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结果发布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信用评级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本办法所称评级对象,是指受评经济主体或者受评债务融资工具。

本办法所称债务融资工具,包括:贷款,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结构化融资产品,其他债务类融资产品。

第三条(监管主体)本办法所称监管主体包括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信用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是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统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对信用评级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研究起草信用评级相关法律法规草案;

(二)拟定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

(三)制定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原则和基本规范;

(四)研究制定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政策;

(五)促进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

第五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职责,对信用评级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应规则。

第六条(部际协调机制)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

监督管理部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根据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共同加强监管工作。

第七条(信用档案建设及信息共享)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建立信用评级机构信用档案和信用评级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信用档案,并将信用评级机构及高级管理人员信用档案信息、评级业务信息、检查及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有关规定,实现信息公开与共享。

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并将从业人员信用档案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有关规定,实现信息公开与共享。

第八条(一般原则)信用评级机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性原则,勤勉尽责,诚信经营,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信用评级机构从事评级业务,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对同一类对象评级,或者对同一评级对象跟踪评级,应当采用一致的评级标准和工作程序。评级标准有调整的,应当充分披露。

信用评级机构依法独立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章信用评级机构管理

第九条(信用评级机构备案登记程序和要件)设立信用评级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设立条件,自公司登记机关准予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省级派出机构(以下简称备案机构)办理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信用评级机构备案表;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股权结构说明,包括资本、股东名单及其出资额或者所持股份,股东在本公司以外的机构持股情况;

(四)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信用评级分析人员的情况说明和证明文件;

(五)营业场所、组织机构设臵及业务制度说明。

第十条(分支机构备案登记程序和要件)信用评级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向原备案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分支机构应当向备案机构分别办理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信用评级机构分支机构备案表;

(二)信用评级机构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信用评级机构分支机构营业场所及组织机构设臵说明;

(四)信用评级机构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信用评级分析人员情况说明。

第十一条(备案变更)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自下列事项变更或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备案机构办理变更备案:(一)机构名称、营业场所;

(二)持有出资额或股份5%以上的股东、董事、监事;

(三)高级管理人员、信用评级分析人员;

(四)按照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市场信用评级业务;

(五)不再从事信用评级业务。

信用评级机构分支机构应当自前款第一项、第三项和第五项变更或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备案机构办理变更备案。

第十二条(信用评级数据库系统处理要求)信用评级机构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当向备案机构报告,并按照以下方式处理信用评级数据库系统:

(一)与其他信用评级机构约定,转让给其他信用评级机构;

(二)不能依照前项规定转让的,移交给备案机构指定的信用评级机构;

(三)不能依照前两项规定转让、移交的,在备案机构的监督下销毁。

第十三条(业务资质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有关信

用评级业务资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信用评级从业人员管理

第十四条(信用评级从业人员备案管理)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将高级管理人员和信用评级分析人员的基本信息向备案机构办理备案。

第十五条(离职人员要求)信用评级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信用评级分析人员离职并受聘于其曾参与评级的受评经济主体、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信用评级委托方或者主承销商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检查其离职前两年内参与的与其受聘机构有关的信用评级工作。对评级结果确有影响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及时披露检查结果和对原信用评级结果的调整情况。

第十六条(人员培训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定期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信用评级分析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能力测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并做好培训和测试记录。

第四章信用评级程序及业务规则

第十七条(内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估)信用评级机构应

当对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年度检查和评估,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并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向社会公布检查和评估报告。

第十八条(信用评级制度)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对信用等级的划分与定义、评级方法与程序、评级质量控制、尽职调查、信用评级评审委员会、评级结果公布、跟踪评级等进行明确规定。

第十九条(签订评级协议)信用评级机构在开展委托评级项目前,应当与委托人签订评级协议,明确评级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评级协议应当包括评级对象配合提供信用评级所需信息、信用评级机构开展尽职调查的条款。

第二十条(评级项目组构成)信用评级机构在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应当组建评级项目组。

评级项目组至少由3名信用评级分析人员组成。评级项目组成员应当具备从事相关项目的工作经历或者与评级项目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评级项目组长应当至少从事信用评级业务3年以上。

第二十一条(尽职调查)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对评级对象开展尽职调查,并在调查前制定详细的调查提纲。

调查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制作尽职调查工作底稿,作为评级资料一并存档备查。

第二十二条(初评阶段)评级项目组应当依法收集评级

对象的相关资料,并对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进行核查验证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初评结果。

第二十三条(三级审核程序)信用评级初评结果应当经过三级审核程序,包括评级项目组长初审、部门负责人再审和评级总监三审。

各审核阶段应当相互独立,三级审核文件资料应当按相关要求存档保管。

第二十四条(信用评审委员会评审程序)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成立内部信用评审委员会。信用评级结果由内部信用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以投票表决方式最终确定。每次参会的内部信用评审委员应当不少于7人。

第二十五条(结果反馈与复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将信用评级结果反馈至评级委托方,评级委托方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反馈意见。如评级委托方、受评经济主体、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不是同一主体的,还应当将信用评级结果反馈至受评经济主体和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

评级委托方、受评经济主体或者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对信用评级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约定时间内申请复评1次。

第二十六条(评级结果公布)信用评级机构公布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及受评经济主体信用评级结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评级结果应当包括评级等级和评级报告,评级报告应当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评级对象的信用等级和有效期等内容做出明确解释;

(二)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公布评级结果;

(三)存在多个评级结果的,多个评级结果均应当予以公布。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定期跟踪评级)在信用评级结果有效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对评级对象进行跟踪评级,并在签订评级协议时明确跟踪评级安排。其中,评级结果有效期为一年以上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每年跟踪评级一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不定期跟踪评级)在评级结果有效期内发生可能影响评级对象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重大事项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及时进行不定期跟踪评级,公布跟踪评级结果。

第二十九条(档案管理)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建立评级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业务档案应当包括受托开展评级业务的委托书、出具评级报告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工作底稿、初评报告、评级报告、评级委员会表决意见及会议记录、跟踪评级资料、跟踪评级报告等。

业务档案应当保存至评级合同期满后5年或者评级对象

存续期满后5年,且不得少于10年。

第三十条(保密原则)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建立信用评级业务信息保密制度。对于在开展信用评级业务、处理信用评级数据库系统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履行保密义务。

第三十一条(终止评级)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信用评级机构可以终止评级:

(一)受评经济主体及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拒不提供评级所需关键材料或者提供的材料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

(二)受评经济主体解散或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三)受评债务融资工具不再存续的;

(四)评级事项不能正常予以进行的其他情形。

因上述原因终止评级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及时公告原因。

第三十二条(禁止行为)信用评级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一)篡改相关资料或者歪曲评级结果;

(二)承诺、保证信用等级;

(三)以承诺分享投资收益或者分担投资损失、承诺高等级、诋毁同行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招揽业务,进行恶性竞争;

(四)以挂靠、外包等形式允许其他机构使用其名义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五)违反信用评级业务规则,侵犯投资人、评级对象合法权益,损害信用评级业声誉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独立性要求

第三十三条(执业独立性)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在对经济主体、债务融资工具本身风险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信用评级结果,防止评级结果受到其他商业行为的不当影响。

第三十四条(评级机构独立性)信用评级机构与受评经济主体或者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一)信用评级机构与受评经济主体或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所控制,或者由同一股东持股均达到5%以上;

(二)受评经济主体、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或者其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信用评级机构出资额或者股份达到5%以上;

(三)信用评级机构或者其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持有受评经济主体或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出资额或者股份达到5%以上;

(四)信用评级机构或者其实际控制人在开展评级业务

之前6个月内买卖受评经济主体或者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发行的证券等产品;

(五)影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评级人员独立性)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建立回避制度。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委员会委员及评级从业人员在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一)本人、直系亲属持有受评经济主体或者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的出资额或者股份达到5%以上,或者是受评经济主体、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

(二)本人、直系亲属担任受评经济主体或者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三)本人、直系亲属担任受评经济主体或者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等服务机构的负责人或者项目签字人;

(四)本人、直系亲属持有债务融资工具或者受评经济主体发行的证券金额超过50万元,或者与受评经济主体、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发生累计超过50万元的交易;

(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足以影响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六条(部门设臵独立性)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建立清晰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防火墙,确保信用评级业务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

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建立独立的合规部门,负责监督并报告评级机构及其员工的合规状况。

第三十七条(薪酬独立性)信用评级从业人员的薪酬不得与评级对象的信用级别、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状况等因素相关联。

第六章信息披露要求

第三十八条(信息披露渠道)信用评级机构应当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网站和其公司网站进行信息披露。

第三十九条(企业基本信息披露)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披露下列基本信息:

(一)机构基本情况、经营范围;

(二)股东结构及其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比例、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的说明,股权变更信息;

(三)保证评级质量的内部控制机制;

(四)评级报告采用的评级符号、评级方法、评级模型和关键假设。

以上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披露变更原因和对已评级项目的影响。

第四十条(企业独立性信息披露)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在每个财务年度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披露下列独立性相关信

息:

(一)每年对其独立性的内部审核结果;

(二)信用评级分析人员轮换情况;

(三)财务年度评级收入前20名的客户名单;

(四)信用评级机构为受评经济主体、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或者相关第三方提供顾问、咨询服务的情况。

第四十一条(评级质量信息披露)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披露下列评级质量相关信息:

(一)一年、三年、五年期的信用评级违约率和信用等级迁移情况;

(二)上年度各评级类型的信用利差分析;

(三)任何终止信用评级的决定及原因;

(四)其他依法应当披露的信息。

第四十二条(信用评级信息来源披露)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披露开展信用评级项目依据的主要信息来源。

第四十三条(第三方尽职调查披露)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披露聘用第三方进行尽职调查的情况。

第四十四条(结构化融资产品评级信息披露)信用评级机构开展结构化融资产品信用评级的,应当披露结构化融资产品的各层级信用等级。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现场检查方式)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履行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可以采取下列监督检查措施:

(一)进入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二)询问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有关事项做出说明;

(三)查询、复制相关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销毁、隐匿或者篡改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检查信用评级数据库系统;

(五)其他现场检查措施。

第四十六条(现场检查内容)现场检查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备案信息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二)评级公司业务与其评级政策、程序、方法的一致性;

(三)内部管理情况;

(四)信用评级程序和业务规则执行情况;

(五)独立性管理情况;

(六)信息披露情况;

(七)内部合规情况;

(八)执行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信用评级管理规定情况;

(九)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检查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七条(现场检查要求)现场检查程序按照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

相关信用评级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隐瞒、拒绝和阻碍。

第四十八条(非现场检查材料报送)信用评级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向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报送信用评级结果、信用评级报告、统计报表、违约率数据、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财务年度信用评级工作报告等资料,并对报表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十九条(非现场检查措施)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对信用评级机构报送内容进行监测、分析和统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核实并依据本办法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第五十条(违约率检验与通报)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违约率检验系统对信用评级结果进行事后检验,并建立违约率检验和通报机制。

第五十一条(监管报告)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将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情况形成行业监管报告并适时公布。

第五十二条(约谈措施)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根据监管需要,可以约谈信用评级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要求其就相关重大事项做出说明。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法律责任的适用)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本办法的,依照本章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四条(信用评级机构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的法律责任)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业务,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备案的,由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或者其省级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未备案期间评级业务收入50%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未备案期间评级业务收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责令退出信用评级行业。

第五十五条(信用评级从业人员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的法律责任)信用评级机构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信用评级从业人员备案的,由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或者其省级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机构处未备案期间评级业务收入50%的罚款,对从业人员处未备案期间个人业务收入50%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对机构处未备案期间评级业务收入1倍以上3倍以下

的罚款,对从业人员处未备案期间个人业务收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从业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信用评级业务。

第五十六条(隐瞒或者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的法律责任)信用评级机构隐瞒相关情况或者提交虚假备案材料的,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省级派出机构不予办理备案或者注销备案;已经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处虚假备案期间评级业务收入50%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虚假备案期间评级业务收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其退出信用评级行业。

第五十七条(信用评级机构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之一)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并处相关评级业务收入50%的罚款;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并处相关评级业务收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法定程序及业务规则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

(二)违反独立性要求的;

(三)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披露虚假信息的。

第五十八条(信用评级机构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之二)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自违规行为存续之日起每日处1万元的罚款:

(一)拒绝、阻碍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监管或者不如实提供文件、资料的;

(二)未按规定向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送报告、资料的。

第五十九条(评级从业人员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信用评级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并处违法金额50%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违法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5年以内不得从事信用评级业务;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从事与信用评级业务有利益冲突的兼职行为的;

(二)在承揽业务时向承诺、保证评级等级的;

(三)以礼金、回扣等方式输送或者接受不正当利益的;

(四)接受受评经济主体、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等相关主体的礼物或者现金馈赠,参与受评经济主体、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等相关主体组织的可能影响评级结果的活动的;

(五)离职并受聘于曾参与评级的受评经济主体、受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信用评级委托方或者主承销商,未通知信用评级机构的。

第六十条(违反职业道德的法律责任)信用评级机构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投资人、评级委托人或者评级对象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由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相关评级业务收入1倍以上3倍以下

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失信机构处罚)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办法相关规定,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定期对评级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违法失信行为等开展信用评价,并将信用评价结果纳入信用评级机构信用档案。对信用评价较低的信用评级机构,可以采取向市场公开通报等惩戒措施。

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制度,根据失信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惩戒措施;对失信较严重的信用评级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纳入“黑名单”管理范畴,列为市场不信任机构及失信从业人员,发起多部门联合惩戒与约束。

第六十二条(违规行为公告)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既已存在的信用评级机构)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机构,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依照本办法规定向备案机构办理备案。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范本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范本 (目录) 一、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二、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法人授权委托及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 四、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 五、客户授信与年审评价制度 六、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制度 七、应收账款与商账追收管理制度 八、失信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说明: 样本供企业制订信用管理制度时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细化,但基本要点应当具有。信用评估时,要考核制度制订和执行的具体情况,并以此确定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企业上报《江苏省企业信用评估信息表》的同时,上报本公司制订的制度。评估时要仔细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

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一、定期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制订学法的内容、时间安排计划表,组织人员学习,并做好每次学习记录。 二、厂长、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带头参加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信用管理人员、销售、供应、财务等部门业务人员必须经过合同法规的系统培训和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专、兼职信用管理员还必须取得信用管理员培训合格证书。 三、公司分管信用工作的负责人,部门分管信用负责人及信用管理员定期组织活动,结合信用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新法规,解决新问题。组织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并做好书面记录。

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公司副总为信用管理机构的分管领导,任命信用管理机构负责人/经理,有专职(或兼职)的信用管理工作人员。 一、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职能: 1、组织宣传、贯彻合同法律法规条例,培训信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3、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4、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信用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5、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平均持有水平,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账龄,随时将潜在的不良账款进行技术处理,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6、商账处理: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和一支工作高效的追账队伍,及时制定对逾期应收账款处理的方案,并组织有效的追账。 7、利用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 二、岗位责任制度: 1、法定代表人的主要职责: ●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支持信用管理机构开展工作,解决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授权委托合同承办人员对外签订合同; ●对本公司合同承办人员进行考核、奖惩; ●定期了解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2、信用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信用管理研讨会、案例评析会; ●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 ●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日常监督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建市[2007]9号)

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建市[2007]9号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检测试验、施工图审查等企业或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诚信行为信息包括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良好行为记录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行为规范,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受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的奖励和表彰,所形成的良好行为记录。 不良行为记录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和执业行为规范,经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查实和行政处罚,形成的不良行为记录。《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由建设部制定和颁布。 第四条建设部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标准;负责指导建立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档案;负责建立和完善全国联网的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信息平台;负责对外发布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行为记录信息;负责指导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评价工作。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采集、审核、汇总和发布所属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记录,并将符合《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的不良行为记录及时报送建设部。报送内容应包括:各方主体的基本信息、在建筑市场经营和生产活动中的不良行为表现、相关处罚决定等。 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统一的诚信标准和管理办法,负责对本地区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进行检查、记录,同时将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及时报送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中央管理企业和工商注册不在本地区的企业的诚信行为记录,由其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采集、审核、记录、汇总和公布,逐级上报,同时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建立和完善其信用档案。 第五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承办机构人员,落实责任制,加强对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及不良行为记录真实性的核查,负责收集、整理、归档、保全不良行为事实的证据和资料,不良行为记录报表要真实、完整、及时报送。 第六条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诚信行为记录、信息发布和信用评价等工作,推进建筑市场动态监管;要完善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息平台,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自行或通过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结合建筑市场检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以及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执法检查、督查和举报、投诉等工作,采集不良行为记录,并建立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陆滨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主观上不愿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而是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支持。仔细分析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时面临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有关经验和做法,并据此提出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针对性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内多家银行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借鉴国外经验创新小微企业信贷模式,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支撑,国内银行在贷前、贷中、贷后等环节都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由此导致国外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在国内“水土不服”,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多家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面临一定的资产质量压力。 1.难以准确确认小微企业以往的信用记录。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为避税小微企业主通常喜欢通过个人账户进行资金划转或直接使用现金进行交易结算。包括要求信贷资金与贸易背景一一对应的贸易融资业务,通常也难以实现按照约定路径回款,银行难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资金流。一方面,银行无法通过小微企业以往与客户的资金往来记录了解其自身的信用状况;另一方面,信贷资金投入后,回款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银行无法锁定还款来源。一旦小企业主将资金挪作他用,银行面临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2.难以有效评估小微企业的履约能力。小微企业的履约能力和成长性是银行决定是否为其提供融资支持的核心因素。由于经营时间较短、市场较为分散、缺乏持续稳定交易记录等原因,通常情况下银行难以准确判断小微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初次获得大额订单时,小微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将会对其履约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在缺乏足够的买方对该小微企业评价信息的情况下,银行难以有效评估其履约能力并据此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3.缺乏有效的增信措施。小微企业自身资金实力差、抗风险能力低是客观事实,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中的特殊地位,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了专项基金、政府担保、政府采购等各种辅助的增信措施,解决银行为小微企业融资时面临的风险过高问题。我国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普遍存在门槛偏高、受益小微企业范围非常有限以及可操作性差、执行困难等问题,无法真正帮助银行降低为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风险。 4.难以控制小微企业高成本负债风险。在目前社会环境下,小微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十分困难,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企业主个人积累、亲戚朋友周转及民间借贷,这导致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高成本负债冲动。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可能从多个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与当前小微企业的盈利水平相比,资金成本普遍比较高,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负担,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微企业主比较容易陷入民间借贷特别是高利贷的困境。在当前特殊的环境下,小微企业主违约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小微企业主在出现经营困难时会采取转移资产和“跑路”等方式逃废银行债务。 二、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1.出台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政策制度。针对当前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问题,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统一的小微企业财务制度,规范小微企业的采购、付款、销售、资金回笼、银行信贷等财务操作,明确要求需要向金融机构融资的小微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操作,便于银行通过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评价其履约能力、

合同信用管理部门成立文件

合同信用管理部门成立文件 明确合同信用管理部门相关岗位责任 第一条公司对合同实行综合归口、分类专项管理。 办公室是公司合同管理的综合归口部门。办公室可以提名专职或兼职合同管理人员 以下称合同管理员 并经公司领导批准任命。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公司可以成立合同管理小组。 第二条办公室作为公司合同管理的综合归口部门主要职责 是 一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合同及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 承担直接管理的有关业务工作 三 审查合同 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 四 统一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 建筑工程申请认证 财富

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 五 制定本公司合同管理实施办法,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六 监督、检查有关部门签订、履行合同的情况 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 七 建立合同管理台帐, 将正式合同文本准确归档;并及时按要求向上级合同管理部门报送有关台帐和报表等资料; 八 参与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或诉讼活动。 第三条合同管理员职责 一 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 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起草与签订 二 审查合同 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 三 检查合同履行情况 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四 会同合同承办人员办理有关合同文书 并负责建立合同档案

五 制止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行为 并及时向合同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报告 六 依法参加对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七 建立合同台帐及统计报表 包括 1、合同签订履行情况台帐 2、合同变更解除台帐 3、违约合同登记台帐 4、 合同履行情况进度表 5、合同签订情况进度表 第四条合同承办人员职责 一 对需要签订合同的项目或经济活动进行可行性调查研究 重点调 查考证对方当事人的签约资格和履约能力等 二 提请公司合同管理部门审查其经办的合同 检查所签订合同的履 行情况 及时向合同管理人员通报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并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向公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汇编范本

目录 一、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二、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法人授权委托及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 四、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 五、客户授信与年审评价制度 六、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制度 七、应收账款与商账追收管理制度 八、失信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1、定期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制订学法的内容、时间安排计划表,组织人员学习,并做好每次学习记录。 2、董事长、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带头参加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信用管理人员、销售、供应、财务等部门业务人员必须经过合同法规的系统培训和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专、兼职信用管理员还必须取得信用管理员培训合格证书。 3、公司分管信用工作的负责人,部门分管信用负责人及信用管理员定期组织活动,结合信用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新法规,解决新问题。组织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并做好书面记录。

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公司副总为信用管理机构的分管领导,任命信用管理机构负责人/经理,有专职(或兼职)的信用管理工作人员。 一、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职能: 1、组织宣传、贯彻合同法律法规条例,培训信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3、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4、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信用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5、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平均持有水平,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账龄,随时将潜在的不良账款进行技术处理,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6、商账处理: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和一支工作高效的追账队伍,及时制定对逾期应收账款处理的方案,并组织有效的追账。 7、利用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 二、岗位责任制度: 1、法定代表人的主要职责: ●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支持信用管理机构开展工作,解决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授权委托合同承办人员对外签订合同; ●对本公司合同承办人员进行考核、奖惩; ●定期了解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2、信用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信用管理研讨会、案例评析会; ●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

企业信用管理专职机构

企业信用管理专职机构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企业信用管理专职机构及专职人员 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公司副总为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的分管领导,任命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经理,有专职(或兼职)的信用(合同)管理工作人员。 一、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职能: 1.组织宣传、贯彻合同法律法规条例,培训信用(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3.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4.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信用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5.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平均持有水平,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账龄,随时将潜在的不良账款进行技术处理,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6.商账处理: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和一支工作高效的追账队伍,及时制定对逾期应收账款处理的方案,并组织有效的追账。 7.利用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 二、岗位责任制度: 1、法定代表人的主要职责: l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支持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开展工作,解决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l授权委托合同承办人员对外签订合同; l对本公司合同承办人员进行考核、奖惩; l定期了解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2、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l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信用管理研讨会、案例评析会; l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l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 l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l日常监督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l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 l汇总、分析客户信用数据,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l协调与供销、财务、技术等部门的关系。 3、信用(合同)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l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l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保管好合同专用章。 l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纠纷。 l登记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统计、归档工作,汇总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 l发现不符和法律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公司副总报告。 l参加对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l定期向信用(合同)管理负责人汇报信用管理情况。 l负责客户档案管理与服务。

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社会信用建设,促使企业增强信用观念,促进本市行政机关信息公开与共享,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机关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有关信用的信息进行归集、公布、使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在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关于各类企业及其经营活动中与信用有关行为的记录。前款所称各类企业包括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企业。本办法所称行政机关包括本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依法授权或者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立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实现行政机关信息互联和共享,为行政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并为社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由身份信息系统、提示信息系统、警示信息系统和良好信息系统构成。第五条下列信息记入身份信息系统: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 (三)企业的资质等级。 (四)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的结果。

(五)行政机关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前款规定的信息包括登记、变更、注销或者撤销的内容。第六条下列信息记入提示信息系统: (一)企业因违法行为受到罚款、没收和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的。 (二)企业未通过各类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的。 (三)行政机关认为应当通报的企业其他违法行为。第七条下列信息记入警示信息系统: (一)企业因违法行为被行政机关给予撤销或者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处罚的。 (二)企业因严重违法行为未通过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以及经检验被定为未合格等级的。 (三)企业因同一类违法行为受到罚款、没收和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两次以上的。 (四)企业因违法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五)企业其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交易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第八条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下列信息,记入警示信息系统: (一)对本企业严重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 (二)正在被执行刑罚的。 (三)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其他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以及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

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ⅩⅩ市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根据ⅩⅩ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同意将ⅩⅩ市等城市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批复》(发改办企业【ⅩⅩ】1197号),ⅩⅩ市成为全国5个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经过ⅩⅩ市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三年来ⅩⅩ市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并为下一步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明确试点工作指导方针和原则,落实组织机构 (一)明确试点实施部门。 ⅩⅩ年起,根据国家发改委文件要求,我市明确了ⅩⅩ市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由市发改委中小企业处负责,试点实施单位为ⅩⅩ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协作单位为ⅩⅩ银行、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和首创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试点“点中点”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管理试点,由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具体组织实施。 (二)明确试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 试点工作以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增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能力,切实解决“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指导方针。试点的工作原则是在“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整合社会资源、将信用体系建设与担保体系建设相结合、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相结合,既突出重点,又注重实效。

(三)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落实ⅩⅩ市配套措施。 我们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ⅩⅩ市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结合试点工作进程对《试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为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实,市发改委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落实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1.设立ⅩⅩ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2005年起,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ⅩⅩ市从财政预算中安排5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促进ⅩⅩ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2.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2005年12月28日起,市发改委搭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引导全市中小企业通过ⅩⅩ中小企业网申报贷款需求,ⅩⅩ银行对信用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绿色通道”的快速审批。据最新统计,在网上征集平台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630家,其中申报资金支持项目的240家,31家中小企业已经通过融资平台获得贷款超过1亿元。 3.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代偿补偿制度。 2002年起,ⅩⅩ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做为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担保代偿补偿基金,为发生代偿的担保机构提供35%的代偿补偿;并为信用服务试点工作的信用服务机构提供相应补贴。 4.政府对守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制度 为提高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水平,争创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特制定如下信用(合同)管理制度: 一、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及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企业设立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由为分管负责人,组成人员有、等人。 (一)、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的职能 1.宣传合同法律法规,培训信用(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企业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3.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4.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信用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5.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平均持有水平,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账龄,随时将潜在的不良账款进行技术处理,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6.商账处理: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和一支工作高效的追账队伍,及时制定对逾期应收账款处理的方案,并组织有效的追账。 7.利用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 (二)、信用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法定代表人的主要职责 ●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支持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开展工作,解决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授权委托合同承办人员对外签订合同; ●对企业合同承办人员进行考核、奖惩; ●定期了解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2、信用(合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信用管理研讨会、案例评析会; ●制定企业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企业合同专用章的使用; ●制止企业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日常监督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 ●汇总、分析客户信用数据,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协调与供销、财务、技术等部门的关系。 3、信用(合同)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保管好合同专用章。 ●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纠纷。 ●登记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统计、归档工作,汇总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 ●发现不符和法律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 ●参加对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定期向信用(合同)管理负责人汇报信用管理情况。 ●负责客户档案管理与服务。 ●参与商账追收。 ●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搞好信用管理工作。 4、供销部门的主要职责 ●依法签订、变更、解除本部门的合同。 ●严格审查本部门所签订的合同,重大合同提交有关方面会审。 ●对所签合同,认真执行,并定期自查合同履行情况。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与其它各有关部门联系,发生问题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信用(合同)管理员通报。 ●本部门合同的登记、统计、归档工作。 ●参加本部门合同纠纷的处理。 ●配合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做好信用(合同)管理工作。 5、财务、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全)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xxxxxxxxxxxx公司 人资行政部

为建设信用企业,实现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目标,公司成立信用(合同)管理机构——xxxxxxxxxxxx公司信用(合同)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一、公司信用(合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每年的学法计划,内容包括学法的内容、时间安排、授课人员、参加人员等。做到至少每月组织一次相关人员(或全体员工)参加的合同法律法规系统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 二、法人代表、副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带头参加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每次学习除做好学习记录外,还应实行签到制,因故未参加学习者应进行补学。 三、信用(合同)管理人员以及业务、财务部门的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或本公司合同法规的系统培训和考核,领取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其中专、兼职信用(合同)管理员必须取得有关部门的信用(合同)管理员培训合格证书。 四、公司分管领导必须定期组织部门分管信用(合同)管理负责人及信用(合同)管理员开展活动,结合信用(合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新法规,解决新问题。 五、公司信用(合同)管理领导小组须定期开展研讨会和案例分析会,对本公司在信用(合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研讨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提高自己的信用(合同)管理水平。 信用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一、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高企业信誉,降低和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公司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信用管理工作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 二、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公司副总为信用管理机构的分管领导,任命信用管理机构成员。 三、信用管理机构职能: 1.组织宣传、贯彻合同法律法规条例,培训信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3.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4.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信用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5.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平均持有水平,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账龄,随时将潜在的不良账款进行技术处理,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和制度

信用管理师介绍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梗概目录 1、信用管理师就是指使用信用管理技术与方法从事企业与消费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 主要工作内容 1、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2、制定企业信用制度与信用政策; 3、在交易前期,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评估,确定信用额度及放账期; 4、在交易中期,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转移风险保障企业债权; 5、在交易后期,对发生的逾期账款进行追收; 6、运用信用管理专业技术及专业的征信数据库防范风险,并开拓市场。 2、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参考样本 (目录) 一、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二、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法人授权委托及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 四、合同签订、履行、变更与解除制度 五、客户授信与年审评价制度 六、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制度 七、应收账款与商账追收管理制度 八、失信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制度参考样本 (目录) 一、法律法规学习制度及“法人委托书”管理制度 二、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 四、合同签订、履行、变更与解除制度 五、客户授信与年审评价制度 六、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制度 七、应收账款与商账追收管理制度 八、失信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说明: 样本供企业制订信用(合同)管理制度时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细化,但基本要点应当具有。信用评估时,要考核制度制订与执行的具体情况,并以此确定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水平。企业上报《江苏省企业信用评估信息表》的同时,上报本公司制订的制度。评估时要仔细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

A法律法规学习制度及“法人委托书”管理制度 一、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1、定期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制订学法的内容、时间安排计划表,组织人员学习,并做好每次学习记录。 2、厂长、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带头参加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信用(合同)管理人员、销售、供应、财务等部门业务人员必须经过合同法规的系统培训与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专、兼职信用(合同)管理员还必须取得信用(合同)管理员培训合格证书。 3、公司分管信用(合同)工作的负责人,部门分管信用(合同)负责人及信用(合同)管理员定期组织活动,结合信用(合同)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新法规,解决新问题。组织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并做好书面记录。 二、“法人委托书”管理制度 (一)、被授予“法人委托书”者的条件 1、必须就是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确需签订合同,并具有经济工作经验的有关人员。 2、必须经过《中华人民共与国合同法》培训,考试合格,并经工作业绩审查合格者。 3、能够遵纪守法,执行好国家各项法令、法规与本企业的规章制度。 (二)、“法人委托书”的申请程序 1、凡申请持证者,先由申请部门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参加《合同法》培训人员登记表”。 2、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申请持证者参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合同法》培训班,并参加考试。 3、考试合格后,申请部门按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要求填写“法人委托书申请审批表”,并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审查,再经公司人事部门与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公司法定代表人批准,签章颁发授权证书。

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摘要:对中小企业进行诚信体系的建设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拓宽诚信数据共享渠道、打造个性化诚信评价体系、构建大数据与信用服务相结合的诚信体系,以及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等,是大数据时代诚信体系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中小企业;诚信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速,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功不可没。对中小企业进行诚信体系的建设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提升中小企业的实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的前提和保障。国家在2017年底正式吹响了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号角。大数据具备安全可靠、数据链完整、数据共享便捷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中。中小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可借助大数据技术,用大数据管理中小企业的诚信档案、评价中小企业的诚信行为,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提升公众对于中小企业的诚信监督,同时也能促进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的诚信意识,形成诚实守信的产业氛围。 二、中小企业诚信体系现状及问题 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约束中小企业的一系列诚信法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具备一定规模。在一些省市,由政府、行业协会等联合主导搭建的中小企业诚信系统平台已经取得了比较

好的应用,从企业征信、产品质量、交易记录、纳税记录等多方面对企业进行诚信考评。但是,在现阶段,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诚信宣传渠道单一 虽然中小企业诚信平台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但目前关于企业的诚信宣传仍主要通过政府监管部门(如市场管理局、质量监督局等)的网页上进行,对公众的覆盖面很窄,诚信宣传的传播效果也并不理想。线上媒体平台资源(比如微信、微博、广场地铁媒体等)未得以充分开发,以正面引导社会公众加强诚信的责任和意识;线下宣传渠道也较单一,缺少通过诸如“诚信宣传进社区”、“诚信宣传进校园”、“诚信大讲堂”等活动为载体来深入基层社区或企业,全方面开展中小企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 2.诚信信息共享不畅 我国对涉及中小企业诚信的管理部门较多,包括市场监督、质监、安全、环境保护等部门。在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诚信平台的前提下,各个监管部门各自保存采集到的相关的诚信信息。诚信信息既没有对公众公开,同时,在各个部门之间,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也没有实现共享。这种局面容易造成各个监管部门之间数据的不同步,也不利于信息统计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各监管部门对于数据的使用各有一套标准,给诚信信息的汇总带来了难度,影响了企业诚信信息的使用效果。 3.诚信文化建设缺失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缺少诚信教育体系,没有核心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

企业的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合同 管理机构任命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经理有专职的信用 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一、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职能 1. 组织宣传、贯彻合同法律法规条例培训信用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3. 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4. 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信用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5. 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平均持有水平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账龄随时将潜在的不良账 款进行技术处理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6. 商账处理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和一支工作高效的追账队伍及时制定对 逾期应收账款处理的方案并组织有效的追账。7. 利用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二、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1、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信用管理研讨会、案例评析会2、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3、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4、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5、日常监督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6、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7、汇总、分析客户信用数据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三、信用合同管理员的主要职责1、协助合同承办人员

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2、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保管好合同专用章。3、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 纠纷。4、登记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统计、归档工作汇总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5、发现不符和法律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公司副总 报告。6、参加对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7、定期向信用合同管理负责人汇报信用管理情况。8、负责客户档案管理与服务。9、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搞好信用管理工作。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总结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总结 江苏禾友化工有限公司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 一、信用管理现状 1、我公司领导一直把信用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 理内容,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投入。坚持不懈地抓《合同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公司多次举办员工《合同法》、《税法》等相关知识学习班,还请来专业人员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讲解。公司领导也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带头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我公司积极响应宿迁市关于企业信用管理“万企贯标, 百企示范”工程,特成立信用管理贯标推进工作小组,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明确信用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职责,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标准化工作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根据信用管理体系标准,我公司建立了信用管理方针,明确信用管理目标,建立了信用管理岗位责任制度、信用管理档案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商账管理制度、失信行为责任追 究制度等制度,并经信用管理推进小组领导批准后发布执行。 3、公司信用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具有丰富的信用管理经 验,并有相应的财务、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人员担任,岗位工作人员经过信用管理知识培训,具有较强的信用管理意识。信用管理部

门依据企业信用管理方针、管量目标和管理制度建立了主要职责内容,包括客户资信管理、信用管理档案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客户授信管理、合同管理、商账管理、外部信用工具应用及其他方面信息管理内容。将这些管理内容编写为电子文字档案 和纸质文件档案分别进行管理,以便于及时、准确查找客户信息、信用情况。按照各项管理程序开展工作,我公司生产经营取得了良好成绩,信誉度得到广大客户的积极好评价和充分信赖。 4、在社会责任方履行方面,我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支援抢险救灾及其他有益工作。经营管理方面,依法合规经营,依法诚信纳税,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同客户业务往,始终坚持诚实信用准则,实行公平交易,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节能环保方面,采用国家推荐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防止污染环境,节约土地和其他资源,实现节能减排,保持和 恢复生态平衡。 二、持续改进情况 1、由信用管理部门组织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合同法》、《税法》、其他法规和信用管理知识培训,积极参与上级各部门组织信用管理培训,利用外出机会学习其他企业信用管理经验,加强信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不断总结编写完善我公司信用管理体系。 2、经营管理部门积极走访客户,多方位和客户进行交谈、交流,增加相互之间的信赖。同时利用外部信用工具,进一步掌握客户各方面信息、信用情况,通过整理汇编客户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总合评估,确

企业信用管理专职机构

企业信用管理专职机构及专职人员 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公司副总为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的分 管领导,任命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经理,有专职(或兼职)的信用(合同)管理工作人员。 一、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职能: 1. 组织宣传、贯彻合同法律法规条例,培训信用(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 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3. 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4. 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信用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5. 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平均持有水平,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账龄,随时将潜 在的不良账款进行技术处理,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6. 商账处理: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和一支工作高效的追账队伍,及时制定对逾期应收 账款处理的方案,并组织有效的追账。 7. 利用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 二、岗位责任制度: 1、法定代表人的主要职责: l 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支持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开展工作,解决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l 授权委托合同承办人员对外签订合同; l 对本公司合同承办人员进行考核、奖惩; l 定期了解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2、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l 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信用管理研讨会、案例评析会;

l 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l 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 l 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l 日常监督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l 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 l 汇总、分析客户信用数据,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l 协调与供销、财务、技术等部门的关系。 3、信用(合同)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l 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l 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保管好合同专用章。 l 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纠纷。 l 登记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统计、归档工作,汇总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 l 发现不符和法律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公司副总报告。 l 参加对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l 定期向信用(合同)管理负责人汇报信用管理情况。 l 负责客户档案管理与服务。 l 参与商账追收。 l 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搞好信用管理工作。 4、供销部门的主要职责 l 依法签订、变更、解除本部门的合同。 l 严格审查本部门所签订的合同,重大合同提交有关方面会审。 l 对所签合同,认真执行,并定期自查合同履行情况。

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规范物流企业市场行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推进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以及社会化服务,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物流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国境内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其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物流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关于物流企业的信用记录,以及物流企业自身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信用有关的信息。 第四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负责对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 第五条联合会具体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管理工作,并承担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日常维护和管理。 第六条依据本办法建立的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归集、整合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为物流企业信用评级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并为社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第七条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管理,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和规范的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保护个人隐私。 第二章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 第八条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是指联合会对物流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整理、储存,形成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活动。 第九条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包括信息提供单位提供和企业自行申报两种方式。 信息提供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准确地向联合会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 物流企业可以自行向联合会申报关于本企业资质等级、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商标注册及认定、银行信用等级、企业或者产品获得的合法荣誉以及其他请求记录的信息。物流企业自行申报信用信息,应当向联合会提供原始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范围: (一)企业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企业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企业类型、登记注册机关、成立日期、经营期限、税务登记证号等; (二)企业综合素质:领导层素质、业务人员素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年限、公司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等; (三)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资产负债表、企业损益表、企业现金流量表、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 (四)企业管理指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危机管理等; (五)竞争力指标:质量水平、技术水平、发展规划及策略、自主品牌建设等; (六)企业信用记录指标:诉讼记录、质检记录、劳保记录、工商信用等级、纳税记录、银行信用等级、海关信用等级、高管人员信用记录、企业相关公共记录、社会责任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