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分别区分“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和“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并请各举2~3例。

答: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通用塑料有:PE,PP,PVC,PS等;

工程塑料:是指拉伸强度大于50MPa,冲击强度大于6kJ/m 2

,长期耐热温度超过100℃的,刚性好、蠕变小、自

润滑、电绝缘、耐腐蚀等,可代替金属用作结构件的塑料。工程塑料有:PA,PET,PBT,POM等;

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日本业界将它定义为“可以做为构造用及机械零件用的高性能塑料,耐热性在100℃以上,主要运用在工业上”。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砜、聚苯醚,氯化聚醚等都是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分子链之间无化学键产生,加热时软化流动、冷却变硬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热固性塑料: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这种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的树脂固化前是线型或带支链的,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成为三维的网状结构,不仅不能再熔触,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酚醛、脲醛、三聚氰胺甲醛、不饱和聚酯、有机硅等塑料,都是热固性塑料。

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主要由高聚物组成(含量很高,可达95%以上),加入少量(或不加入)抗氧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如:PE、PP、PTFE。

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复杂组分塑料则是由合成树脂与多种起不同作用的配合剂组成,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如:PF、SPVC。

用天然或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经过人工加工制造的纤维状物质。可以分类两类

1)人造纤维:又称再生纤维,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人工加工而改性制得。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蛋白质纤维等

2)合成纤维: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和纺丝的方法制成。如:涤纶、尼龙、腈纶、丙纶、氨纶、维纶等

3.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定义和实质。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将聚合物(有时还加入各种添加剂、助剂或改性材料等)转变成实用材料或制品的一种工程技术。

大多数情况下,聚合物加工通常包括两个过程:首先使原材料产生变形或流动,并取得所需要的形状,然后设法保持取得的形状(即硬化),流动-硬化是聚合物工过程的基本程序。

高分子材料加工的本质就是一个定构的过程,也就是使聚合物结构确定,并获得一定性能的过程。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

2.请说出晶态与非晶态聚合物的熔融加工温度范围,并讨论两者作为材料的耐热性好坏。

答:晶态聚合物:Tm~Td;非晶态聚合物:Tf~Td。

对于作为塑料使用的高聚物来说,在不结晶或结晶度低时,最高使用温度是Tg,当结晶度达到40%以上时,晶区互相连接,形成贯穿整个材料的连续相,因此在Tg以上仍不会软化,其最高使用温度可提高到结晶熔点。

熔点(Tm):是晶态高聚物熔融时的温度。表征晶态高聚物耐热性的好坏。

3.为什么聚合物的结晶温度范围是Tg~Tm?

答:T>Tm 分子热运动自由能大于内能,难以形成有序结构

T

7.要使聚合物在加工中通过拉伸获得取向结构,应在该聚合物的什么温度下拉伸?

答:应该在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熔点之间进行,因为分子在高于Tg时才具有足够的活动,这样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分子才能从无规线团中被拉伸应力拉开、拉直和在分子彼此之间发生移动。

门尼黏度(Mooney viscosity) :在一定温度下(通常100℃)和一定的转子速度下,测定未硫化的橡胶对转子转动的阻力。

门尼黏度又称转动(门尼) 黏度,是用门尼黏度计测定的数值,基本上可以反映合成橡胶的聚合度与分子量。按照GB 1232标准规定,转动(门尼)黏度以符号Z100℃ 1+4 表示。其中Z——转动黏度值;1——预热时间为1min;4——转动时间为4min;100℃——试验温度为100℃,习惯上常以ML100℃ 1+4 表示门尼黏度。

熔体流动速率(MFR)测定高分子熔体在一定温度和负荷下,单位时间内从标准毛细管中流出的重量。

熔体流动速率是表示热塑性树脂流动特性最典型的方法。比相对平均分子量方便、快捷,表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各种成型材料的流动性。在其加热料筒中放入定量的样品,按树脂品种规定其加热温度与负荷条件。其结果是从加热料筒底部的细孔挤出熔融的树脂并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g/10min),以此定义为熔体流动速率,以前我国曾用过熔融指数、熔体指数为标准术语,欧洲等国家也有用熔融流动指数(简称MFI 或MI),作为评定材料流动特性的标准。

落球黏度:

一个半径为R ,密度为ρs 的小球,在密度为ρb 的液体中以恒定速率ν下落,可用斯托克斯方程求出液体介质的黏度,记作斯托克斯黏度ηs

用落球黏度计测得的黏度是牛顿区的黏度值,对剪切速率无依赖性,是零切黏度。

滴点温度: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当从仪器的脂杯中滴出第一滴流体时的温度,叫作润滑脂的滴点。滴点示出润滑脂达到一定流动性的温度

第四章习题与思考题

3.何谓表观黏度?试述大部分聚合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的理由。

答:对于非牛顿流体

它只是对流动性好坏作一个相对的大致比较。真正的黏度应当是不可逆的黏性流动的一部分,而表观黏度还包括了可逆的高弹性变形那一部分,所以表观黏度一般小于真正黏度。

对聚合物熔体来说,造成黏度下降的原因在于其中大分子彼此之间的缠结。当缠结的大分子承受应力时,其缠结点就会被解开,同时还沿着流动的方向规则排列,因此就降低了黏度。缠结点被解开和大分子规则排列的程度是随应力的增加而加大的。显然,这种大分子缠结的学说,也可用以说明聚合物熔体黏度随剪切应力增加而降低的原因。

7.聚合物熔体在剪切流动过程中有哪些弹性表现形式?在成型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弹性表现对制品质量的不良影响?

答:聚合物流动过程最常见的弹性行为是端末效应和不稳定流动。

提高温度,减少剪切应力,增加高温下的流动时间,均化塑料结构,降低其流动的非牛顿性。

第五章习题与思考题

3.为什么在评定固体物料的混合状态时不仅要比较取样中各组分的比率与总体比率的差异大小而且还要考察混合料的分散程度?

答:衡量混合效果需从物料的均匀程度和组分的分散程度两方面来考虑。均匀程度指混入物所占物料的比率与理论或总体比率的差异。但就是相同比率的混合情况也是十分复杂的。在取样分析组成时,若一次抽取的试样的量足够多,或者,一次取样量虽不多,但取样的次数足够多,虽然每次抽取的试样分析结果有所出入,但(取多个试样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时,)仍可得出混合情况相同的结论。然而从混合料中各组分的分散程度来看,则可能相差甚远。因此,在判定物料的混合状态时,还必须考虑各组分的分散程度。

6.何谓橡胶的混炼?用开炼机和密炼机分别进行混炼时应控制的工艺条件有哪些?有何影响?

答:混炼就是将各种配合剂与可塑度合乎要求的生胶或塑炼胶在机械作用下混合均匀,制成混炼胶的过程。开炼机混炼时应控制的工艺条件有(1)装胶容量(2)辊距(3)混炼温度(4)混炼时间(5)辊速和速比(6)加料顺序

密炼机分别进行混炼时应控制的工艺条件有(1)装胶容量(2)上顶栓压力(3)转子转速和混炼时间(4)混炼温度(5)加料顺序

7.何谓胶料混炼过程中产生的结合橡胶(炭黑凝胶)?

答:橡胶与炭黑混炼时,由于炭黑表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而与混炼时产生的R?生成一定数量的化学形式和物理形式的结合体,形成一种不溶于橡胶溶剂的产物,称结合橡胶(炭黑凝胶)。

9.什么叫塑料的混合和塑化,其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塑料的混合:这是物料的初混合,是一种简单混合,在低于流动温度和较为缓和的剪切速率下进行的一种混合。混合后,物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变化。只是增加各组份颗粒的无规则排列程度,没有改变颗粒的尺寸。设备:捏合机、高速混合机。

或Tm)和较强烈的剪切速率下进行。混合后,塑料的塑化:再混合,是高一级的混合,在高于流动温度(T

f

物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变化。塑化的目的是使物料在一定温度和剪切力下熔融,驱出其中的水份和挥发物。使各组份的分散更趋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均匀物料。设备:密炼机、开炼机、挤出机。11.塑料的塑化与橡胶的塑炼二者的目的和原理有何异同?

答:塑化:再混合,是高一级的混合。在高于流动温度(Tf或Tm)和较强烈的剪切速率下进行。混合后,塑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变化。其目的是使物料在一定温度和剪切力下熔融,驱出其中的水份和挥发物。使各组份的分散更趋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均匀物料。

塑炼: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转变为柔软的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目的是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使之适合于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以便得到质量均匀的胶料。(目的是降低弹性,增加可塑性,获得流动性;混炼时配合剂易于分散均匀,便于操作;使生胶分子量分布变窄,胶料质量均匀一致。)

12.什么是“生胶的塑炼”,什么是“塑料的塑炼”,为什么要分别对生胶和塑料进行塑炼?两者分别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塑炼效果?

答:生胶的塑炼: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转变为柔软的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目的是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使之适合于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以便得到质量均匀的胶料。(目的是降低弹性,增加可塑性,获得流动性;混炼时配合剂易于分散均匀,便于操作;使生胶分子量分布变窄,胶料质量均匀一致。)

塑料的塑炼:再混合,是高一级的混合。在高于流动温度(Tf或Tm)和较强烈的剪切速率下进行。混合后,塑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变化。其目的是使物料在一定温度和剪切力下熔融,驱出其中的水份和挥发物。使各组份的分散更趋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均匀物料。

16.橡胶塑炼的目的,比较低温塑炼和高温塑炼。

答: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转变为柔软的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目的是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使之适合于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以便得到质量均匀的胶料。

低温塑炼——开炼机塑炼

?薄通塑炼?包辊塑炼?一次塑炼?分段塑炼

高温塑炼——密炼机塑炼

称量→投料→放下上顶栓加压塑炼→打开下顶栓排胶→压片机捣合→压片→冷却下片→存放

高温连续塑炼——螺杆塑炼机塑炼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

1.何谓热固性塑料的固化速度?试述其影响因素。

答:这是热固性塑料成型时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工艺性能,它是衡量热固性塑料成型时化学反应的速度。它是以热固性塑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压制标准试样时,使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最佳值所需的时间与试件的厚度的比值(s/mm厚度)来表示,此值愈小,固化速率愈大。

固化速率主要由热固性塑料的交联反应性质决定,并受成型前的预压、预热条件以及成型工艺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简述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的工艺步骤。

答: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工艺过程通常由成型物料的准备、成型和制品后处理三个阶段组成,工艺步骤如下:

1、计量;

2、预压;

3、预热;

4、嵌件安放;

5、加料;

6、闭模;

7、排气;

8、保压固化;

9、脱模冷却;10制品后处理

工艺过程见图所示。

3.试分析模温的高低对模压成型工艺的影响。

答:模压温度是指成型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对塑料的熔融、流动和树脂的交联反应速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模温升高、物料流动性提高,充模顺利,交联固化速度增加,模压周期缩短,生产效率高。但过高的模压温度会使塑料的交联反应过早开始和固化速度太快而使塑料的熔融黏度增加,流动性下降,造成充模不全。另外一方面,由于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模温高,固化速度快,会造成模腔内物料内外层固化不一,表层先行硬化,内层固化时交联反应产生的低分子物难以向外挥发,会使制品发生肿胀、开裂和翘曲变形,而且内层固化完成时,制品表面可能已过热,引起树脂和有机填料等分解,会降低制品的机械性能。因此模压形状复杂、壁薄、深度大的制品,不宜选用高模温,但经过预热的塑料进行模压时,由于内外层温度较均匀,流动性好,可选用较高模温。

模压温度过低时,不仅物料流动性差,而且固化速度慢,交联反应难以充分进行,会造成制品强度低,无光泽,甚至制品表面出现肿胀,这是由于低温下固化不完全的表层承受不住内部低分子物挥发而产生的压力的缘故。

4.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模温应相应地降低还是升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为什么?

答: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模温一般应相应地升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

在一定范围内模温提高能增加塑料的流动性,模压压力可降低;但模温提高也会使塑料的交联反应速度加速,从而导致熔融物料的粘度迅速增高,因而需更高的模压压力。综合以上因素,提高模温一般应相应地提高模压压力。

5.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物料的预热温度对模压压力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进行预热可以使物料熔化速度加快,黏度下降,流动性提高,模压压力降低;但如果预热温度过高会使塑料在预热过程中有部分固化,会抵消预热增大流动性效果,模压时需更高的压力来保证物料充满型腔。在

预热时软化倾向>交联倾向,一般经过预热的物料可使用较低的模压压力。

6.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哪些地方要求交联?交联能赋予高聚物制品哪些性能?

答:未硫化的橡胶Tg在室温以下,常温下发黏,强度很低,基本无使用价值。通过硫化(交联),才能使用。

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等是具有活性官能团的低分子量的齐聚物,也只有通过交联,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特性。

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等泡沫塑料生产中,交联也是极为重要的工艺技术,交联有助于提高泡孔壁的强度。

交联后的性能取决于交联密度。交联密度高,相邻交联点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小,链段活动性受到限制,Tg随之增高。交联改善了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化学稳定性能和使用性能。

7.试述天然橡胶以硫磺硫化后的制品大分子结构特征。

答:硫化后,橡胶大分子结构中各部位已程度不同地形成了网状结构,大分子链之间有主价键力的作用,使大分子链的相对运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较大的位移,变形减小,强度增大,失去可溶性,只能有限溶胀。

8.试述橡胶硫化后的物理性能的变化,并解释之。

答:天然橡胶在硫化过程中,随着线型大分子逐渐变为网状结构,可塑性减小,拉伸强度、定伸强度、硬度、弹性增加,而伸长率、永久变形、疲劳生热等相应减小,但若继续硫化,则出现拉伸强度、弹性逐渐下降,伸长率、永久变形反而会上升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是线形大分子转变为网状结构的特征。

9.生胶和硫化胶在分子结构及性能上有何不同?

答:硫化前:

结构:线性大分子,分子与分子之间无价键力;

性能:可塑性大,伸长率高,具可溶性。

硫化后:

结构:1)化学键;2)交联键的位置;3)交联程度; 4)交联

性能:1)力学性能(定伸强度、硬度、拉伸强度、伸长率、弹性);

2)物理性能;3)化学稳定性

10.橡胶的硫化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答:(1)焦烧期-硫化起步阶段,是指橡胶在硫化开始前的延迟作用时间,在此阶段胶料尚未开始交联,胶料在模型内有良好的流动性。(对于模型硫化制品,胶料的流动、充模必须在此阶段完成,否则就发生焦烧.出现制品花纹不清,缺胶等缺陷。)

意义:焦烧期的长短决定了胶料的焦烧性及操作安全性。这一阶段的长短取决于配合剂的种类和数量。

(2)欠硫期-预硫阶段,焦烧期以后橡胶开始交联的阶段。在此阶段,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橡胶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并形成网状结构.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逐渐上升,但尚未达到预期的水平.但有些性能如抗撕裂性、耐磨性等却优于正硫化阶段时的胶料。

意义:预硫时间的长短反映了硫化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配方)。

(3)正硫期-正硫化阶段,正硫化是胶料的各项性能在一个阶段基本上保持恒定或变化很少,也称硫化平坦期。

意义:这个阶段橡胶的综合性能最好,是选取正硫化时间的范围。(硫化平坦期的宽窄取决于:配方、温度等)

(4)过硫期-过硫阶段,橡胶的交联反应达到一定的程度,此时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或接近最佳值,其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交联键发生重排、裂解等反应。

意义:过硫阶段的性能变化情况反映了硫化平坦期的长短,不仅表明了胶料热稳定性的高低,而且对硫化工艺的安全性及制品硫化质量有直接影响。

11.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残余焦烧时间的长短与橡胶制品的类型有什么关系?

答:不同的硫化方法和制品,对焦烧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要求。在硫化模压制品时,总是希望有较长的焦烧期,使胶料有充分时间在模型内进行流动,而不致使制品出现花纹不清晰或缺胶等缺陷。在非模型硫化中,则应要求硫化起步应尽可能早一些,因为胶料起步快而迅速变硬,有利于防止制品因受热变软而发生变形。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希望有较长的焦烧时间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12.何谓返原性胶料和非返原性胶料?

答:天然橡胶等主链为线形大分子结构,在过硫阶段中断链多于交联,机械性能下降,这种胶料称为返原性胶料;

大部分合成橡胶,如丁苯、丁腈橡胶,在过硫阶段中易产生氧化支化反应和环化结构,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很小,甚至保持恒定,这种胶料称为非返原性胶料。

13.何谓硫化三要素?对硫化三要素控制不当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硫化三要素是指硫化的压力、温度和时间。

模型硫化时必须施以压力。压力过低,胶料流动性差,不能充满模腔,制品容易产生泡,胶料不够致密,机械性能下降;但过高压力对橡胶的性能也不利,高压会对橡胶分子链的热降解有加速作用;对于含纤维织物的胶料,高压会使织物材料的结构被破坏,导致耐屈挠性能下降。

硫化温度是橡胶发生成化反应的基本条件,它直接影响硫化速度和产品质量。硫化温度太高,硫化速度太快,胶料刚受热即交联而流动性下降,得不到所需要的产品,且高温易引起橡胶分子链裂解,乃至发生硫化返原现象,结果导致强伸性能下降;反之,硫化温度低,硫化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直至不硫化。

在一定的硫化温度和压力下,橡胶有一最适宜的硫化时间,时间太长则过硫,时间太短则欠硫,对产品性能都不利。

14.何谓正硫化和正硫化时间?正硫化时间的测定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正硫化是胶料的各项性能在一个阶段基本上保持恒定或变化很少,也称硫化平坦期。

理论正硫化:从硫化反应动力学原理来说,正硫化应是胶料达到最大交联密度时的硫化状态,正硫化时间应由胶料达到最大交联密度所需的时间来确定比较合理。

工艺正硫化:橡胶处在正硫化时,其物理机械性能或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值,预硫或过硫阶段胶料性能均不好。达到正硫化所需的时间为正硫化时间,而正硫化是一个阶段。在实际应用中是根据某些主要性能指标(与交联密度成正比)来选择最佳点,确定正硫化时间。

(1)物理机械法麻烦,不经济;

(2)化学法简单、方便,但误差较大,适应性不广,有一定限制,不适于非硫黄硫化的胶料;

(3)专用仪器法不仅具有方便、精确、经济、快速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并且能够连续测定与加工性能和硫化性能等有关的参数而且只需进行一次试验即可得到完整的硫化曲线。

15.某一胶料的硫化温度系数为2,当硫化温度为137℃时,测出其硫化时间为80min,若将硫化温度提高到143℃,求该胶料达正硫化所需要的时间?上述胶料的硫化温度时间缩短到60min时,求所选取的硫化温度是多少?

解:,即,解得t

=52.8min 211102TTtKt?=1431370.61028022t?==

2

=141℃ 311103TTtKt?=31371080260T?=

同理,即,解得T

3

16.某胶料的硫化温度系数为2,在实验室中用试片测定,当硫化温度为143℃时,硫化平坦时间为20~80min,该胶料在140℃下于模型中硫化了70min,问是否达到正硫化?

解:E

= It= K(T-100)/100 ×t=2(143-100)/10 ×20=393.97

20′

E 80′= 2

(143-100)/10

×80=1575.86

E

70′

= 2(140-100)/10 ×70=1120

∵ E

20′< E

70′

< E

80′

∴该部位的胶料已达正硫化。

17.绘出增强热固性塑料层压板成型时热压过程五个时期的温度和压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说明各时期的温度和压力在成型中的作用。

答:压制的温度控制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预热阶段:板坯的温度由室温升至树脂开始交联反应的温度,使树脂开始熔化,并进一步渗入增强材料中,同时排出部分挥发物。此时的压力=最高压力的1/3~1/2。

中间保温阶段:树脂在较低的反应速度下进行交联固化反应,直至溢料不能拉成丝,然后开始升温升压。

升温阶段:将温度和压力升至最高,加快交联反应。(此时树脂的流动性已下降,高温高压不会造成胶料流失)

热压保温阶段: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一定时间,使树脂充分交联固化。

冷却阶段:树脂在充分交联后,使温度逐渐降低,进行降温冷却。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

1.挤出机螺杆在结构上为何分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答:根据物料在螺杆中的温度、压力、黏度等的变化特征,可将螺杆分为加料段、压缩段、压缩段三段。

2.挤出螺杆一般分为哪几段?每段各有什么作用?对于晶态塑料的挤出成型,应选择何种螺杆?其L2的长度有何特征,为什么?

答:加料段---对料斗送来的塑料进行加热,同时输送到压缩段。塑料在该段始终保持固体状态。

压缩段---对加料段来的料起挤压和剪切作用,同时使物料继续受热,由固体逐渐转变为熔融体,赶走塑料中的空气及其他挥发成分,增大塑料的密度,塑料通过压缩段后,应该成为完全塑化的黏流状态。

均化段---使熔融物料在均化段螺杆和机头回压作用进一步搅拌塑化均匀,并定量定压地通过机头口模挤出成型。

结晶型聚合物,熔化温度范围很窄,因而压缩段很短,应选择突变型螺杆。

3.什么叫压缩比?挤出机螺杆设计中的压缩比根据什么来确定?

答:螺杆的压缩比是指螺杆加料段第一个螺槽的容积与均化段最后一个螺槽的容积之比,它表示塑料通过螺杆的全过程被压缩的程度。

压缩比的大小取决于挤出塑料的种类和形态,粉状塑料的相对密度小,夹带空气多,其压缩比应大于粒

状塑料。另外挤出薄壁制品时,压缩比应比厚壁制品的大。

4.什么是挤出机螺杆的长径比?长径比的大小对塑料挤出成型有什么影响?长径比太大又会造成什么后果?答:挤出机螺杆的长径比是指螺杆工作部分的有效长度L与直径Ds之比。

L/Ds大,能发送塑料的温度分布,混合更均匀,并可减少挤出时的逆流和漏流,提高挤出机的生产能力。L/Ds过小,对塑料的混合和塑化都不利。

L/Ds太大,对热敏性塑料会因受热时间太长而易分解,同时螺杆的自重增加,自由端挠曲下垂,容易引起料筒和螺杆擦伤,制造和安装都困难,也增大了挤出机的功率消耗。

5.渐变型和突变型螺杆有何区别?它们各适合哪类塑料的挤出?为什么?

答:渐变型螺杆的压缩段较长,为螺杆全长的55%~65%,PVC挤出成型用螺杆压缩段甚至达到100%。渐变型螺杆适合无定型塑料的生产,因为无定型塑料的熔融温度范围宽。突变型螺杆的压缩段较短,为3~5Ds,PA 的挤出成型用螺杆压缩段甚至仅为一个螺距的长度。突变型螺杆适合结晶型塑料的生产,因为结晶型塑料的熔融温度范围很窄。

(所谓渐变型螺杆是指由加料段较深螺槽向均化段较浅螺槽的过渡,是在一个较长的螺杆轴向距离内完成的:而所谓突变型螺杆的上述过渡是在较短的螺杆轴向距离内完成的。)

6.提高挤出机加料段固体输送能力,应对设备采取什么措施?指出其理论依据。

答案要点:

结构角度:1增加螺槽深度; 2降低物料与螺杆的摩擦系数; 3增加物料与料筒的摩擦系数; 4选择适当的螺旋角。

工艺角度:1增加料筒温度(fb↑);②降低螺杆温度(fs↓)。

7.塑料在挤出机中的熔化长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挤出机中从熔化开始到固体床的宽度降到零的总长度称为熔化长度,熔化长度的大小反映了固体的熔化速度,一般熔化速度越高则熔化长度越短。

第八章习题与思考题

2.塑料挤出机的螺杆与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螺杆在结构特点和各自的成型作用上有何异同?

答:挤出螺杆:

输送、塑化、计量。

均化段槽深h

3

浅、长径比L/D大、压缩比ε大。

加料段L

1短,均化段长L

3

长。

平动+转动(前移)。

螺杆头部形状多样。

物料熔融是一个稳态的连续过程。

注射螺杆:

预塑化、注射。

均化段槽深h

3

深、长径比L/D小、压缩比ε小。

加料段L

1长,均化段长L

3

短。

平动+转动(前移+注射)。

螺杆头部为尖锥形。

物料熔融是一个非稳态的间歇过程。

3.请从加热效率出发,分析柱塞式注射机上必须使用分流梭的原因。

答:使用分流梭加快了热传导,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塑料过热而引起的热分解现象。塑料熔体分流后,在分流梭与料筒间隙中流速增加,剪切速度增大,从而产生较大的摩擦热,料温升高,黏度下降,是塑料得到进一步的混合塑化,有效提高注塞式注射机的生产量及制品质量。

4.注射机的喷嘴有哪几种类型?各适合何种聚合物材料的注射成型?

5.以柱塞式注射机成型聚丙烯制品时,注射机料筒的加热效率为0.8,如果聚丙烯预热温度50℃,注射料温230℃,注射机的料筒最高温度应控制几度?

=50℃,T=230,E=0.8,代入得Tw=275℃ 00WTTETT?=?

答:,T

6.试分析注射成型中物料温度和注射压力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型区域示意图。

答:注射压力与料温是相互制约的,料温高时,注射压力减小;反之,所需注射压力加大。

7.保压在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保压应有多少时间?何谓凝封?

答:当注射成型塑料熔体充满模腔后,模具中熔体冷却收缩,继续保持施压状态的柱塞或螺杆,迫使浇口和喷嘴附近的熔体不断补充入模中(补塑),使模腔中的塑料能形成形状完整而致密的制品(压实);保压适当的时间,可防止螺杆或柱塞退还时,因模具主流道处塑料尚未冷却凝固而发生模内熔融塑料倒流现象(防倒流)。

保压时间一般约20-100s,大型和厚制品可达2-5min。

塑料注射充模保压时,浇注系统的熔体先行冷却硬化的现象叫“凝封”,凝封可防止模腔内尚未冷却的熔体向喷嘴方向倒流。

9.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注射成型时,考虑到产品的性能和生产效率,它们的模具温度应分别控制在哪个温度范围最适宜?为什么?(PP:Tg=-10℃左右,PS:Tg=80℃左右)

答:聚丙烯的结晶能力较强,提高模具温度有助于改善熔体在模内的流动性,减小内应力和分子的定向作用,增强制件的密度和结晶度甚至能够提前脱模;但制件的冷却时间、收缩率和脱模后的翘曲变形将增大。制品结晶度的增加,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会随之减小。

综合考虑PP模具温度Tc>Tg,生产上常用温度为40-90℃

无定形塑料注射充模后无相转变,故模温高低主要影响充模时间长短,较低的模温,冷却快,生产效率提高。PS熔融黏度较低,采用偏低的模温Tc

11.试分析注射成型过程中快速充模和慢速充模各有什么利弊。

答:充模速度↑,物料受剪切↑,生热↑,T ↑,黏度下降,充模压力↑,充模顺利,能提高制品的熔接缝强度,生产周期缩短;

但速度↑↑,料流为湍流,严重时引起喷射作用,卷入空气,可引起塑料局部烧伤及分解,使制品不均匀,内应力较大,表面常有裂纹。

慢速充模时,熔体以层流状态流动,顺利将模腔内的空气排出,制品质量较均匀;

但充模过慢,会使熔体在流道中冷却降温,引起黏度提高,流动性下降,引起充模不全,并出现分层和结合不好的熔接痕,影响制品强度和表面质量。

第九章习题与思考题

2.压延时,压延机的辊筒为什么会产生挠度,对压延质量有何影响?说明对挠度有何补偿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1)中高度法,将辊筒设计和加工成略带腰鼓形。辊筒加工要求高,且辊筒的弹性弯曲受物料的性质及压延工艺条件等诸多因素,所以固定不变的中高度补偿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2)轴交叉法,调整两辊筒的轴,使其交叉一定角度。该法的优点是可以随产品的品种、规格和工艺条件不同进行调节轴交叉角度,从而扩大了压延机的工作范围。轴交叉装置补偿的挠度差有三高二低特征。轴交叉补偿的挠度量是有限定的,因为轴线偏转角度大了就不能正常工作

从理论上讲,无论何种二次曲线都不可能完全与四次曲线的挠度曲线相吻合,因此中高度法和轴交叉法都不能完全补偿挠度差.

3)预应力法,在辊筒轴承的两端预先施加额外的负荷,其作用方向正好与工作负荷相反,达到补偿目的。这种方法可以调节预应力的大小使辊筒弧度有较大变化范围,以适应变形的实际要求,比较容易控制而且补偿效果更好。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把上述三种补偿方式结合使用。

3.用四辊压延机压延塑料薄膜时各辊的温度和转速应如何控制?为什么?

答:压延成型所用热塑性塑料大多都有容易黏附高温、高转速辊筒的特点,为了使压延成型顺利进行,操作上应控制温度和转速,以四辊压延机为例:

T Ⅲ≧T

>T

>T

; V

≧V

>V

>V

(第Ⅲ辊筒为主辊筒)

速比为1:1.05-1:1.25

4.何谓压延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减小的方法是什么?

压延成型过程中,黏流态塑料在通过压延辊筒间隙时,线形大分子沿着压延方向作定向排列。出现制品的各向异性,制品的纵向和横向的物理机械性能不同,这种现象在压延成型中称为压延效应。

↑温度;↓速度及速比;辊距↑;尽量不使用各向异性的配合剂、改变喂料方向和提高物料的塑性,压延后缓慢冷却,可降低压延效应。

第十章习题与思考题

2.根据型坯生产特征,中空吹塑成型可分为哪两大类型?请用框图表示这两种成型方法的工艺过程。

答:注坯吹塑、挤坯吹塑

注坯吹塑:

型坯注射成型→脱注射模→(型坯加热)→移入吹塑模→(型坯拉伸)→移入吹塑模→吹胀→冷却定型→脱模

挤坯吹塑:

型坯挤出→型坯垂挂直接入吹塑模→合模切断吹胀成型→保压冷却→开模脱出

3.用平挤逐次双向拉伸法成型PP薄膜时,挤出的厚片为何要急冷?冷却后的厚片在拉伸前为什么又要预热?

答:PP此类含有晶相的聚合物在拉伸过程中不容易使其定向程度提高,因此要保证其是无定形的,工艺上为达到这一要求,对PP结晶性聚合物采取方法是挤出后的熔融态厚片实行急冷,控制其结晶度在5%以下。

预热作用是将急冷的厚片重新拉伸到所需温度,以便二次成型。

软件工程部分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这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软件系统通过运行程序来实现各种不同应用,包括用户为自己的特定目的编写的程序、检查和诊断机器系统的程序、支持用户应用程序运行的系统程序、管理和控制机器系统资源的程序等。 3.在软件工程学中,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 4.在软件工程层次结构中,包括工具层、方法层、过程、技术层和质量保证层。 5.在面向对象概念中,消息传递是其与外部世界相互关联的唯一途径。 第三章 1.软件需求分析,可以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进而建立软件开发的基础。 2.软件需求工作基本上包括收集用户、市场等方面对项目的需要,经过分析建立解题模型,细化模型,抽取需求。 3.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是采用由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功能分解,画出分层数据流图;由后向前定义系统的数据和加工,绘制数据词典和加工说明;最终写出软件需求和规格说明书。 4.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总是从理解系统的“使用实例”开始,基本步骤是:定义系统的用例,在领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问题域的类(对象模型),然后开始建立对象——关系和对象——行为模型。 5.需求分析评审过程由以下5个步骤组成:规划、准备、召开审查大会、修改缺陷、重审。 第四章 1.与软件需求分析一样,软件设计也有两种主要设计方法:以结构化设计为基础的结构化软件设计和面向对象方法指导的面向对象软件设计。 2.传统的软件设计任务通常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个阶段是概要设计,包括体系结构设计

和接口设计,并编写概要设计文档;第二阶段是详细设计,其任务是确定各个软件的数据结构和操作,产生描述各软件组件的详细设计文档。 3.结构化的软件设计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在面向数据流的方法中,数据流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4.在数据流图中所代表的结构化设计模型中,所有系统均可纳入两种典型的形式,因此系统结构图也有两种类型:变换型系统结构图,事务型系统结构图。 5.Jackson表示法包括图形描述(Jackson图)和文本描述(Jackson伪代码)两种形式。 第五章 1.与结构化设计一样,面向对象设计也是将分析阶段所建立的分析模型转变为软件设计模型,应用数据设计(对象属性设计)、接口设计(消息模型开发)以及过程设计(子系统级设计)。 2.当两个子系统相互通信时,可以建立客户机/服务器连接或端对端连接。 3.系统设计不仅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子系统设计,还包括用户界面子系统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 4.对象设计强调从问题域的概念转换成计算机领域的概念,通过对象的描述、算法和数据结构设计、程序构件和接口,实现相关的类、关联、属性和操作。 5.在面向对象设计中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表示软件体系结构。对象设计着重于对象及其交互的描述 第八章 1.软件程序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程序,暴露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01利润的概述 02所得税费用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的构成 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减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收益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习题解惑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当期营业利润的是()。 A.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 B.自然灾害导致原材料净损失 C.支付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 D.溢价发行股票支付的发行费用 【答案】C 【解析】选项A计入营业外收支,选项B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D冲减资本公积。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既影响营业利润又影响利润总额的业务有()。 A.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 B.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C.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取得的收入 D.转让股票所得收益计入投资收益 【答案】ACD 【解析】选项B,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影响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支的账务处理 (一)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 1.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处置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其账户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确认盘盈利得、捐赠利得 盘盈利得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将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净收益8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写出会计分录。 【答案】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8000 习题解惑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在现金清查中盘盈200元,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入营业外收入。写出下列情况时的会计录: ①发现盘盈时: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答案】 ①发现盘盈时: 借:库存现金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贷:营业外收入200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 A.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收益 B.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C.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D.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 【答案】BC 【解析】选项A,计入投资收益;选项D,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是()。 A.债务重组利得 B.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C.收发差错造成存货盘盈 D.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C 【解析】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 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费用的构成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

计算机课后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童鞋们,我目前只找到了这些,不全,就将就着用用吧(一,二,四,五章) 第一单元 一 A D B B B D A A B D 二 (1) 电子管; 晶体管 ; 集成电路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3) CPU; 主板;内存储器外存储器;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4) 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 三 (1)二进制的运算规则简单 电子元器件一般只有两个状态 系统部件少,可以增加稳定性 (2) 它采用“程序存储“思想,在计算机中设置存储器,将符号化的计算步骤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依次取出存储的内容进行译码,并按照译码的结果进行计算,从而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 (3)软盘存储器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并且价格便宜,在移动小容量文件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硬盘存储器速度快、抗震性小、容量太小、生产成本高,还没成为市场主流。 (4)光盘存储器存储量大,并且价格低、寿命长、可靠性高。 (5)移动存储设备防潮、抗震、大容量、体积小、携带方便、即插即用、易于操作、传输速度快等。 (6)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是双向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地址信息,是单向的总线。 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信号,总体上看是双向的。 (7)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管理层安全 (8)指编译或者在计算机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未经授权而执行 2.传染性 3.隐蔽性 4.潜伏性 5.破坏性 四 (1)1111011.0101 (2)1010 0100 0001.1011 0111 第二单元 二: 1图形用户界面 1右 1当前状态无效;会出现一个新的子菜单;当前状态下正在使用;如果选了此命令,将出现一个对话框 1任务栏 1标题栏 1移动 1经典视图 三 (1)—(7)BCCCC AB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目录lin 湛

第一章绪论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NaCl与KBr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4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与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与KBr各1mol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K+,Br-, Cl-离子各1mol。由于CH4与CCl4及CHCl3与CH3Cl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电子式。 答案: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答案: 根据S与O的电负性差别,H2O与H2S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 答案: 电负性O>S,H2O与H2S相比,H2O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下列分子中那些可以形成氢键? b. CH3CH3 c. SiH4 d. CH3NH2 e. CH3CH2OH f. CH3OCH3 答案: d. CH3NH2 e. CH3CH2OH 醋酸分子式为CH3COOH,它是否能溶于水?为什么? 答案:能溶于水,因为含有C=O和OH两种极性基团,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以溶于极性水。 第二章饱和烃 卷心菜叶表面的蜡质中含有29个碳的直链烷烃,写出其分子式。 答案:C29H60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指出(c)和(d)中各碳原子的级数。答案: a. 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5-butyl-2,4,4-trimethylnonane b. 正己烷 hexane ,3-二乙基戊烷 3,3-diethylpentane -甲基-5-异丙基辛烷5-isopropyl-3-methyloctane e.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iso-butane) ,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 2,2-dimethylpropane(neopentane)

机械零件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习题 第3章疲劳强度 问答题 1.问:试述零件的静应力与变应力是在何种载荷作用下产生的? 答:静应力只能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2、稳定循环变应力的种类有哪些?画出其应力变化曲线,并分别写出最大应力σmax、最小应力σmin、平均应力σm、应力幅σa与应力循环特性γ的表达式。 答:对称循环变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3、机械零件疲劳破坏的特征有哪些?机械零件疲劳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特征:(1)疲劳失效过程:裂纹萌生、裂纹扩展和突然发生脆性断裂三个阶段(2)断裂面:疲劳源、光滑的疲劳区、粗糙的断裂区(3)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4)破坏时的应力(疲劳极限)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影响因素:不仅与材料性能有关,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幅都对疲劳极限有很大影响。 4、如何由σ-1、σ0和σs三个试验数据作出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图? 5、相对于材料,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综合影响因素(Kσ)D的表达式为何?如何作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 应力集中、零件尺寸、表面状态 6、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是否对零件的平均应力σm和应力幅均有影响? 只对应力幅有影响,对平均应力没有明显影响 7、按Hertz公式,两球体和圆柱体接触时的接触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外载荷F、ρΣ、弹性模量E、泊松比u以及b 8.问: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与材料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是否相同? 答:两者不同,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需考虑零件上应力集中对材料疲劳极限的影响。 9.问:疲劳损伤线性累积假说的含义是什么? 答:该假说是:在每一次应力作用下,零件寿命就要受到一定损伤率,当损伤率累积达到100%时(即达到疲劳寿命极限)便发生疲劳破坏。通过该假说可将非稳定变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折算成等效的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 10.问:机械零件上的哪些位置易产生应力集中?举例说明。如果零件一个截面有多种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如何求取?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课后习题及答案

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2)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3. 自主存取控制缺点 (1)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 (2)原因:这种机制仅仅通过对数据的存取权限来进行安全控制,而数据本身并无安全性标记 (3)解决:对系统控制下的所有主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策略 4.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5. 一条完整性规则可以用一个五元组(D,O,A,C,P)来形式化地表示。 对于“学号不能为空”的这条完整性约束用五元组描述 D:代表约束作用的数据对象为SNO属性; O(operation):当用户插入或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该完整性规则; A(assertion):SNO不能为空; C(condition):A可作用于所有记录的SNO属性; P(procdure):拒绝执行用户请求。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①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 一层数据管理软件,②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 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 向对象型DBMS。 7.关系模型:①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②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 型。 8.联接查询:①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②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9. 数据库设计:①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②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 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 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 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10.事务的特征有哪些 事务概念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11.已知3个域: D1=商品集合=电脑,打印机 D3=生产厂=联想,惠普 求D1,D2,D3的卡尔积为: 12.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有哪些 数据转储和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名师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要正确划分古诗的节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古诗的韵味。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韵脚是“zhī”,朗读时韵脚要重读;还要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如朗读《三衢道中》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欢快些,读出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背诵古诗要讲究方法,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记忆的效果。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大家找〕《绝句》描写的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吹拂,绿草如茵,鲜花飘香,春意盎然。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早春的清晨,诗人信步江畔。迷离的晨雾尚未散尽,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转过青青的竹林,一株桃树闪入眼帘,看那满树花苞,已有两三枝绽放笑脸。一阵“嘎嘎”的欢叫传入耳中,循声望去,三两只鸭子迈着蹒跚的步子,游过水边的嫩苇丛,在江水中自在游弋。江水转暖了,河豚上市的时节也到了!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梅子泛黄的时候,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上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声声黄鹂的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第2课燕子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名师来指导〕(1)朗读指导:首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象画面,什么样的燕子在怎样的春日里飞行、停歇。朗读时要突出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美景,读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2)背诵时要先反复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2.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名师来指导〕这些词语都是偏正式词语,前面的词修饰后面的词。形式是:形容词+名词,即中心语被修饰语修饰。 〔答案大家找〕壮丽的山河伟大的人民尊敬的长辈漂亮的蝴蝶崎岖的道路明媚的春光金灿灿的果实俊俏的脸庞 3.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1)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3)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4)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第3课荷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下面的词语。背诵第2~4自然段。 〔名师来指导〕(1)朗读指导: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也来到公园看荷花,体验入画的美好心境。朗读时,要把荷花的优

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1.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水样中的汞化合物经酸性高锰酸钾热消解,转化为无机的二价汞离子,再经亚锡离子还原为单质汞,用载气或振荡使之挥发成汞蒸气。冷原子吸收法利用汞蒸气对波长为253.7nm 的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测定吸收光强并通过标准曲线确定汞的浓度。冷原子荧光法是在原子吸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发射光谱法。汞蒸气经过汞灯发射的光束时,汞原子吸收特定共振波的能量,由基态激发到不稳定的高能态,当被激发的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出特征荧光,测定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确定汞的浓度。两种方法的仪器均主要由光源、吸收管、试样系统、光电检测系统、指示系统等组成,检测吸收光强的检测器与汞灯发射光束在一条直线上,但检测荧光强度的检测器应与汞灯发射光束垂直。 2.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 答:高锰酸盐指数(I Mn)和化学需氧量(COD Cr)均为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重铬酸钾(K2Cr2O7)和高锰酸钾(KMnO4)氧化水中的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二者均是条件性指标。I Mn指数仅用表征地表水的水质,COD Cr既可用于地表水也可用于废水。由于所用的氧化剂氧化强度不同、氧化反应条件也不同,I Mn能表征水中50~70%的有机物,而COD Cr能表征水中除吡啶、芳香族、苯类等以外的绝大部分有机物,故对于同一个水质I Mn < COD Cr。 3.如何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 答: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取决于溶液吸收效率和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溶液吸收效率应选择适宜的吸收液及吸收管。吸收液应……,吸收管应……。 4.测定烟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和测定气态或蒸气态组分的采样方法有何不同? 答:由于颗粒物与其他组分惯性大小不同,采集颗粒物时必须等速采样,根据需要进行移动采样或定点采样后测定其浓度,气态或蒸气态惯性较小,不必等速采样,其在烟道中分布较均匀,一般进行定点采样即可。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杨持 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doc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 生态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生物的种间关系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有9种相互作用类型:偏利作用、原始作用、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即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组合逻辑电路 1. 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解:(a )C B A Y 1⊕⊕=(判奇功能: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BC AC AB C )B A (AB Y 2++=⊕+=(多数通过功能:输出与输入多数一致) (b )B A AB B )B A (A )B A (Y 1+=+++++=(同或功能:相同为1,否则为0) 2. 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a )11001B A B A Y ⊕+⊕= (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b ))A )A )A A (((Y 32102⊕⊕⊕=(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c )M A Y M A Y M A Y 321100⊕=⊕=⊕=(M=0时,源码输出;M=1时,反码输出) 3. 用与非门设计实现下列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 (1)实现4变量一致电路。 (2)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解:(1) (a ) (b ) (a ) (b ) (c )

1)定变量列真值表: 2)列函数表达式:D C B A ABCD D C B A ABCD Y ?=+= 3)用与非门组电路 (2)输入变量A 、B 、C 、D ,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人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1)列真值表 2)些表达式 3)用与非门组电路

4.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L 和Ms 供水,如图所示。水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检测元件A 、B 、C ,如图(a )所示。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C 点时水泵停止工作;水位低于C 点而高于B 点时Ms 单独工作;水位低于B 点而高于A 点时ML 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 点时M L 和Ms 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解:(1)根据要求列真值表(b ) (2)真值表中×对应的输入项为约束项,利用卡诺图化简(c )(d ) 得: (M L 、M S 的1状态表示工作,0状态表示停止) (3)画逻辑图(e ) (d ) (c ) (e ) (a ) (b ) B M C B A M L s =+=

金融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华侨大学金融市场学课件习题答案—科目老师:刘卫红(希望以后修这门的同学计算方面会轻松点儿) 来源: 金融市场习题答案 1、某公司发行面额为100万元的商业票据融资,发行折扣为5720元,期限为60天,则该票据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多少? 2、假设某投资者以994280元的价格购买了上例中面额为100万的商业票据,在持有30天后将其出售,此时市场利率为5%,则该商业票据的市场价格为多少?该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为多少? ?元 实际收益=995850.62-994280=1570.62元 3、某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面值50万元,存单利率5%,期限270天,某投资者持有该存单4个月后出售,出售时市场利率为4%,计算存单的转让价格。 4、某证券的回购价格为100万元,回购利率为5.5%,回购期限7天,则该证券的售出价格是多少? 回购利息=回购价格×回购利率×回购天数/360=100万×5.5%×7/360=1069.44元,售价=100万 -1069.44=998930.56元 5、假定某投资者以6.75%的利率投资于5天期限的再购回协议,协议金额为2500万元,该投资者的收益为多少?如果该投资者与借款人签订的是连续再购回协议,5天后终止该合同,假定5天中每天的再购回利率分别为6.75%,7%,6.5%,6.25%,6.45%,这一连续协议的总利息收入为多少? 投资收益=2500万×6.75%×5/360=2.344万 总利息收入=2500万×(6.75%+7%+6.5%+6.25%+6.45%)×1/360=2.29万 1、息票债券的票面利率为8%,面值1000元,距到期日还有5年,到期收益率为7%,在下列情况下分别求债券的现值。(1)每年付息一次;(2)半年付息一次;(3)每季度付息一次 (1)

课后习题部分答案(2013版)

1、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注重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强调发展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思想观点,既坚持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又强调通过解决矛盾,求得协调和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共同繁荣,进一步深化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总的看,科学发展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 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阐明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人们只有从实践中获得“材料”,才能通过头脑这个“加工厂”产生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变革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从认识论角度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所以,正是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使得人们的认识得以形成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 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人的认识与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是消极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过程与控制部分课后题标准答案

(2)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试用方框图表示其一般组成。 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 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框图 (3)单元组合式仪表的统一信号是如何规定的? 答: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进行联络。 1)模拟仪表的信号:气动0.02 ~0.1MPa;电动Ⅲ型:4~20mADC或1~5V DC。 2)数字式仪表的信号:无统一标准。 (4)试将图1-2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用方框图表示。 答: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的方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2 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流程 (5)过程控制系统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定义的? 控制器 r(t) 执行器被控过程 检测变送装置 y(t) _ f(t) e(t)u(t)q(t) z(t) TC PC 给定值 阀管道加热炉 热油出口温 度 PT 燃油压力 _ TT _ 干扰2干扰1 AC AT 燃油 PT PC TC TT 引风机 烟气 冷油入口 热油出口 火嘴 送风机 空气

1 100%() y y σ= ?∞答:1)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2)各自定义为: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 ; 超调量σ:第一个波峰值 1 y 与最终稳态值y(∞)之比的百分数: 最大动态偏差A :在设定值阶跃响应中,系统过渡过程的第一个峰值超出稳态值的幅度; 静差,也称残余偏差C : 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值y(∞)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C 称为残余偏差,简称残差; 调节时间s t :系统从受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2%±)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振荡频率 n ω:过渡过程中相邻两同向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间隔叫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 上升时间p t :系统从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达到最大值时所需时间; 峰值时间 p t :过渡过程开始至被控参数到达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 (9)两个流量控制系统如图1-4所示。试分别说明它们是属于什么系统?并画出各自的系统框图。 图1-4 两个流量控制回路示意图 答:系统1是前馈控制系统,系统2是反馈控制系统。系统框图如图1-5如下: 系统1 系统2 图1-5 两个流量控制回路方框图 (10)只要是防爆仪表就可以用于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吗?为什么? 答:1)不是这样。 2)比如对安全火花型防爆仪表,还有安全等级方面的考虑等。 (11)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控制系统的仪表都是安全火花型的吗?为什么? 答:1)是的。 2)因为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必备条件之一为:现场仪表必须设计成安全火花型。 2.综合练习题 (3)某化学反应过程规定操作温度为80±5℃,最大超调量小于或等于5%,要求设计的定值控制系统,在设定值作最大阶跃干扰时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8所示。要求:1)计算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衰减比、最大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 测量变送 被控过程 执行器测量变送 被控过程 执行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