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使用手机十大危害

青少年使用手机十大危害

青少年使用手机十大危害
青少年使用手机十大危害

青少年使用手机十大危害(家长必看)

手机,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中国已进入手机全面普及使用的时代,90%以上的中职学生都以联系和通讯方便为由要求家长为其配备了手机。在手机多功能的诱惑面前,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自我教育显得苍白无力。青少年“手机成瘾”作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已成为摆在教育面前的一大难题,更是不少家庭的烦恼。青少年拿着手机,不是电话短信就是游戏微信,而上网、文档写作、QQ网聊等功能在手机上的实现,轻易地就俘获了未成年人,让学生成了“手机控”。不少学生甚至产生“手机依赖症”。对此,中国的教育专家痛心疾首,家长们头疼不已,学校和老师忧心忡忡。

手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快乐。可是手机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大?据专家调查,青少年学生使用手机,至少有十大危害。

一、影响学习、他人和集体

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课堂纪律及听课质量受到影响。有的学生上课不关机而是把手机调为震动,一旦有电话打进,往往是想接又不敢接,并猜测是谁打来的电话,从而无法集中精神。

二、谈情说爱的帮凶

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危害应是大家公认的,手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学生“早恋”的“帮凶”。

1、手机是学生谈情求爱的工具和媒介。

2、手机是学生(特别是女生)受到骚扰的“罪魁祸首”。

三、考试作弊

不少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发短信答案,甚至有的同学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和作文范文,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造成考试舞弊。

四、攀比成风铺张浪费

学生买手机,很多人眼红,想自己也有一部手机好在同学面前炫耀。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全面,手机功能的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同学每月花在手机上的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两三百元,铺张浪费给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五、手机管理引发新矛盾

学校是公共场所,手机存放非常不便,导致部分同学手机经常被偷。由于学校明令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手机得不到学校保护,导致同学间相互猜疑甚至报警,影响同学关系,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秩序,诱发新矛盾。

六、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一些资料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身体健康,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长期使用手机可引起神经衰弱症状发生率增加。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刻也离不开。一旦离开,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

七、侵犯他人隐私

学生喜欢拿着“摄像头”手机偷拍,作为谈资笑料;甚至故意将恶搞的情景拍下来发到网上,宣扬不文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八、手机陷阱

如今,利用中奖、谎称家人出事行骗的短信比比皆是,成人笑话和不良短信令人防不胜防,占卜、整蛊和无聊短信更是铺天盖地。学生们心智尚未成熟,而且没有社会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

九、惹是生非

一些学生闲来无聊,用手机到处招惹是非,侮辱他人,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甚至引发恶性的打斗事件。还有的学生与同学发生口角,本来事件并不大,可手机在手,就非要打电话找一下“能人”来平息,进而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从而把事态闹大,无法收拾。

十、移动上网,防不胜防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一直是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虽然反复教育,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仍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少年。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甚至通宵达旦在被子里上网,严重影响身体和学习。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教学区”和“禁止在学校充电”的强制性规定,要求所有学生遵守和服从管理。同时,理性的看待和使用手机,拒绝成为“手机控”,预防学生感染“手机中毒综合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