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食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docx

浅谈食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docx

浅谈食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docx
浅谈食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docx

浅谈食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前言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加工的生产的种类越来越多,食品生产在市场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和份额,食品生产企业是利用食品原材料,通过食品制造工艺,进行食品二次加工的过程。在食品生产中,确保安全和环保是第一位的,为了降低食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食品生产企业的优化管理和加工工艺的改进,进行环境污染的优化控制,促进食品加工的绿色发展[1]。构建以环保和生态文明发展为价值理念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管理的经营模式,在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在食品生产中进行环境污染控制,从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环保思想性认识、提高食品生产的技术工艺、健全食品生产企业的环保责任制度等方面出发,进行食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研究[2]。

1食品生产中对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及统计分析

1.1食品生产的主要污染物质分析

食品生产作为食品材料的加工、循环利用和排放的一个系统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食品原材料,如面粉、淀粉、糖类、水、化合物、食品添加剂、香精香料等,食品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排放物质,排放物质的腐败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食品

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化学物质的污染、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以某饮料食品加工企业为例,测试排放的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分布见表1。

1.2食品生产中污染物的贡献度分析

根据表1分析得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悬浮物固体污染、氮化物污染、碳化物污染、磷化物污染以及恶臭污染等,上述污染物质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水体具有富氧作用,从而导致地下水源的富氧物质增多。结合现场数据监测,得到食品加工企业对环境中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质比例监测如图1所示。采用对比组分析方法,分析食品加工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质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度,结合全样本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食品加工中对环境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破坏程度,得到样本对比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图2得知,在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下,食品加工企业在加工食品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对比组1和测试组2之间对环境污染的破坏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可见,需要通过加大对食品生产中的现场监控,结合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进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改进,从而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3]。在分析食品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的基础上,分析食品生产对大气的污染,食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和粉尘物质,对大气带来较大的破坏

性主要的污染物质有硫化氢、氨气、酚类、吲哚、粪臭素(甲基吲哚)、甲烷和硫醇类[4]。食品生产对大气的破坏性主要体现在产生恶臭化合物,据统计分析,食品生产中产生的气体有害化合物达到124种,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在大气中,导致空气污染加剧,产生温室效应等,食品生产中主要大气污染物质的比重分布如图3所示。根据上述对食品生产中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危害性,进行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结合食品生产的企业管理、加工工艺提升等方面出发,进行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降低生产中的污染物质排放,提高工艺标准,提高环保监控的力度,从而降低食品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5]。

2食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策略

安全生产和绿色生产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命线,在食品生产中,需要严守食品安全关和环境保护关,避免生产不健康的食品造成社会危害。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需要抓好食品安全生产建设,从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环保思想性认识、提高食品生产的技术工艺、健全食品生产企业的环保责任制度等方面出发,进行食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研究[6]。

2.1从思想认识和发展观念上进行食品生产的环境污染控制

食品生产加工中,需要将环保理念放在第一位,结合绿色环保的食品加工技术,提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竞争优势,食品生产加工企

污染控制措施

5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5.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分析 根据前几章对青岛市大气污染状况的分析以及模拟结果,针对研究区域煤烟型大气 污染的特征,结合目前国内控制技术,对燃煤锅炉、电力行业的污染控制及其它控制燃煤污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恢复 保障措施。 (l)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简易湿法、磷钱复肥法、旋转 喷雾法、锅炉喷钙尾部增湿法、电子束法、海水脱硫等。其中海水脱硫是控制燃煤电厂 大气污染的一项新技术,由于技术成熟,经济性好,比较适合于沿海地区。 (2)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对于环境问题的改善会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目前煤耗仍占总 能源消耗的66%左右〔e2],而且近20年来供热锅炉平均以2x10台/a的速度增加,而这些 锅炉以蒸发量小于4t/h的蒸汽锅炉为主〔63,64]。因此,充分发挥热电联产的节能、环保功能,对环境的改善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集中供热不仅因为改用大锅炉热效率可比小锅炉提高10~15%,而且可以集中管 理,节约能源,降低供热成本〔57]。青岛市目前的供热方式主要有分散供热、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采暖系统的节能通过提高供暖系统的锅炉运行效率和管网输送效率来完成。 有关资料表明,分散供热、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锅炉效率约分别为55%、70%和80~90 %。因此,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可提高能源转化和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型煤 型煤加工是用粉煤或低品味煤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分民用型煤和工 业型煤两种〔58j。固硫型煤脱硫率一般可达30%,除尘率一般可达40%,因此它是推行清洁生产,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据2000年市场调查的有关资料显示,对民用蜂窝煤,每吨加工费为37元,用户燃用1吨蜂窝煤的节煤价值为37.5元,与烧散煤相比基本持平,但燃用蜂窝煤环境效益十分显著,若燃煤含硫量为1.2%,按固硫率40%,转化率80%计,1吨煤可减少502排放量7.7Kg,可减少9.OKg烟尘排放量。 (4)降低燃煤比重 用天然气代替原煤,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天然气热值高,燃烧后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特别是用于替代热效率低的小型锅炉效益更明显。若天然气热值 以35587.SKJ/m3计算,燃用天然气锅炉效率可达82%。若输出同样热量,用485耐天然 气就可替代lt原煤。有关资料显示燃用1000耐天然气排放502和NO:分别为0.18kg和2·lokg,‘烟尘排放量极低〔50]。 尽管煤气也是解决居民分散采暖,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目前焦化 厂自身的污染也很严重,从环境效益上讲,天然气是更加理想的替代燃料。 (5)治理低空大气污染 由于冬季取暖,燃煤量陡增,分散的燃煤锅炉因为吨位小、烟筒低,除尘设备不健 全,加之能耗高,使煤烟型大气污染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合理的、适时的进行锅炉 改造,建设大型集中供热区,消除区域内分散锅炉房,拆小并大,可有效的提高锅炉热 效率、降低燃料消耗,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6)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

论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论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张驰名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101,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环境对食品的影响可分为原生环境以及次生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其中次生环境中能够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主要来源于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并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及食物链危及人类饮食安全。本篇文章主要从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以及次生环境中的诸多方面来探讨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及相应措施,以及对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字]: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趋势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今天食品工业已是许多国家在各个产业中名列前茅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本来是食品最基本的要求,食品应具有安全、营养和食欲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安全则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日本的“O-157”事件以及国内发生的苏丹红色素、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等事件,使得全球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与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1]。 一、原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并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例如,清洁和具有正常化学组成的水、空气、土壤、适宜的的太阳辐射,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 但在有些地区,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这些元素的数量,引起各种类型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如由缺碘导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由缺硒导致的克山病,以及地方性氟病、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元素慢性中毒。 二、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次生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改变了原生的自然环境,从而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列不利的因素,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发生的环境问题,称为此生环境问题,又称二次环境问题。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随着人类对环境与资源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地球资源、自然环境和种群所面临的危机逐步升级,更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有毒有害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当各种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的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可以使环境中的物质组成发成改变,而且环境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1. 大气污染与食品安全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或有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其理化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如煤和石油等)燃烧和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种类也很多,如二氧化硫、酸雨、氧化剂、氟化物、汽车尾气、粉尘等。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动植物,由于其体内外污染物质增多,可造成其生长发育不良或受阻,甚至发病或死亡。人类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动植物,大气污染也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1.1 大气污染物来源及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作为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来说,二氧化硫比任何其他污染物的历

环境污染与控制论文

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环境。那环境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所谓环境是指以我们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环境,像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破坏,不仅损害人类健康,甚而还会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威胁子孙后代。也就是说严重的环境污染,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危机,导致人类的灾难。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人类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 既然环境与我们联系那么密切,那么在伴随中国经济腾飞的这三十几年,环境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这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呢? 我国的环境污染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从目前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们无关?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 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环境的基本状况】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 ­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

化学与环境保护 论文

化学与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防治方法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在水体方面,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而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环境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环境污染与治理 2.1水污染及治理 水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2.2大气污染及治理 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烟煤、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输送。 为了保护全球大气环境,改善本国的环境质量,一些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制定了新的计划。比如,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为期10年的“全球空气质量战略”计划,以使英国的空气变得清新;我国已经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调整能源政策入手,改善能源生产结构,增大一次能源中水电、核电及太阳能的比例。 3.我国化学污染防治的成绩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一、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污染物,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措施。 二、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1)扬尘控制 a、施工现场的砂石、土等,砌围墙或隔断分类堆放并覆盖,运输车辆轮胎应及时清洗,运输时严密覆盖,防止遗洒、飞扬。 b、对砼搅拌机、水泥库进行遮挡或封闭,在水泥装运卸车过程中作好扬尘处理。 c、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时清理运走,临时堆放的垃圾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堆放并严密覆盖。高层建筑清除施工垃圾时必须用容器或包装袋吊运,严禁用电梯口或在楼层上向地面抛洒施工垃圾,防止扬尘。d、房建施工现场必须对地面和主要施工道路进行硬化,并制定清扫洒水制度, 派专人负责洒水、清扫,防止扬尘。 e、道路、桥梁施工,应建立严格的洒水制度,配备洒水车,派专人负责施工路 段的洒水,防止扬尘。 (2)噪声控制 工程开工前,根据施工场界噪声敏感区域的不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明确使用低噪声设备,对在敏感区的噪声高的小型机械采用围挡措施。 间为 6:00~22:0,夜间为22:00~6:00 b)噪声控制措施 ①施工应安排在昼间进行,若因工艺等技术原因需连续施工,需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合法的夜间施工手续。 ②在城市噪声敏感区域,禁止夜间进行生产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但是应对噪声影响区域的作业层采用有效的噪声措施。 ③尽量选用环保型机器设备,且对机器设备要及时清理,维护保养。 ④模板、脚手架搭设、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钢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用大锤敲打;使用电锯锯模板时,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模板、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E)施工现场的木工棚、电锯等应进行封闭。

食品安全与卫生与环境污染(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品安全与卫生与环境污染(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食品安全与卫生与环境污染(新版)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类型 环境污染是环境中进入了超出环境自净能力的某种物质即污染物,使这一环境降低甚至丧失其使用价值的现象。这种环境污染可能是某种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量超出了环境所能缓冲、接受的容量造成的,也可能是一时期内,这种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速率大于环境对它的分解转化速率造成的。 1、物理污染 物理污染是指由物理性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现象。包括光污染、冷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2、化学性污染 随着石油化学、有机合成等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化学物质的合成和使用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大量的化学物在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被排放到环境中。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和饮用水进入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环境污染物还可以通过二次污染产生。污染的来源有工业生产废弃物,化工产品及次级品,”三废”,燃烧物,其中以二噁英(dioxin)为最甚. 3、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污染物来源于生物及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其主要包括:病原性微生物污染物、寄生虫污染物、过度生长的动、植物种群、人类以及各类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有害的代谢产物。外来生物入侵. 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 农业环境是指农业作物赖以生存繁殖、为人类提供农产品的客观条件,包括土地、水体、大气、光和热以及这些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农业污染是指农业环境受到来自外界环境或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对农产品的污染。一般把前者称为农业环境的外源污染,后者成为农业内源污染。

环境污染(工业锅炉)探讨与控制——环境污染及危害(2)参考文本

环境污染(工业锅炉)探讨与控制——环境污染及 危害(2)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环境污染(工业锅炉)探讨与控制——环境污染及危害(2)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锅炉对大气的污染源于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烟气中 含有烟尘,硫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1 烟尘 无论是液体燃料还是固体燃料本身都含有一定数量的 灰分,燃烧过程总会伴有尘粒产生。烟尘按其粒径大小可 分为降尘和飘尘两种,粒径在10μm以上容易沉降的为降 尘;粒径小于10μm长期飘浮在空中的为飘尘,其中 0.05~1μm的极细粉尘根本就不沉降,长期漂浮在空中, 它是由燃料中的挥发物在高温缺氧状况下分解游离出来的 颗粒。飘尘中除了碳粒外,还有灰粒,灰粒是燃料中的不 可燃物质,含量最多的是SiO?、Al?O3,以及少量的FeO、

CaO微量的金属微粒。飘尘排出后可长期漂浮于大气中,容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心脏病、儿童软骨症。此外,飘尘易吸附SO?、SO?等有害物质,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炎症。 2二氧化硫(SO?) 在固体和液体燃料中都含有硫的成分,因此,燃料燃烧后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排入大气。当大气加中的SO ?日平均浓度达3.5mg/ m3时,对人会诱发气喘、肺病、心血管病,还能促使老年人死亡率增加;SO?气体排入大气,还可能造成酸雨、酸雪,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腐蚀建筑物。SO?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较难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3二氧化碳(CO?) 燃料能过燃烧放热的元素主要是碳和碳氢化合物,它们与氧进行化学反应即燃烧后,都会产生CO?,CO?浓度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改变全球降雨量分布。

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与保护措施

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与保护措施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巨大的人口数量为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压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极具恶化,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质量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滞后,为了能够消除环境问题对农村发展建设的影响,我国政府以及环保被要积极构建一套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各项环保措施,实现农村生产、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保护对策 我国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与实际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农村环境问题的总体上并没有得到控制,水域污染、生态功能失调等新问题不断出现,这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本文针对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措施。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提高,但是,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污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农民自身环保意识不强。农民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造成秸秆乱焚、生活垃圾乱扔乱放,购物时使用塑料方便袋,使用后的农药塑料瓶、塑料袋未能正确安置等。 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养殖业由农村个体家庭,逐步向集体化、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这些养殖场产生大量畜禽粪便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如氮、磷)不经过处理,便被直接排入外界,造成严重污染。 3.农业生产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1)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不节制。农民为追求高产农业,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选择化学试剂和农药进行促生产,人工合成化学物在农业上的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周边环境的富氧化现象严重,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2)农膜是高分子聚合物,农膜的使用给农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也给农田带来污染,在很多地方农民使用的农膜都是用过,致使田间的土壤中残留大量废旧农膜,使土壤的透气性变差,阻碍植物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使农田逐渐劣质化,造成农村环境恶化。 4.村镇建设能力和思想认识均起点偏低,缺少科学规划。固定的思想模式导致错误普遍性发生,如要想发展经济,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错误思想,以经济发展为主,环境保

化学与环境污染

化学与环境污染 高一三班张盈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

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从“本”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本文结合国内外绿色化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发展绿色化学治理环境污染的几种途径. 1 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就目前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我国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看,要通过发展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燃煤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燃煤污染,促进大气环境的改善,只能不使用燃煤,利用不含硫和碳元素的资源和燃料,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充分的能量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能源结构以及能及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现实情况,在尽可能减少使用燃煤的基础下,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燃煤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更好的保护大气环境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出。 对于燃煤烟气中的烟尘、微粒等微小型的污染物,应使用除尘设备,利用各种除尘仪器和方法,使其从烟气中脱离出来。而对于气态污染物,则有相对较多的处理方法,比如冷凝、吸收、吸附、燃烧、催化、转化等方法,下面我们总结集中产检有毒物质的控制方法: 1.1、含SO2烟气的控制方法 1.1.1 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含硫成分较低的煤炭,但由于其价格较高,所以成本过高。 1.1.2 在现有条件下,烟气脱硫方法是防止SO2污染的最行之有效方法之一,常见得脱硫方法有三种: ①氨硫氨法,要求焦化厂的烟气与氨量中SO2反应时氨量保持平衡的所需的条件下,用焦化煤气与烧结烟气脱硫脱氨相结合在一起的工艺和技术。②钢渣石膏法,利用钢渣制

成的乳液作为吸收剂,含大量杂质的石膏(纯度47%)副产品,因常无使用价值废弃。③石灰石膏法,利用石灰石或石灰,配制成乳液作为吸收剂并对石膏进行回收。 1.2 含NOx烟气的控制方法 1.2.1 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段燃烧、乳化燃烧、沸腾燃烧、烟气再循环等。 1.2.2 用对催化还原、液体吸收和吸附烟气进行烟气净化处理:①在高温(200~400℃)和催化剂(V2O5-Al2O3或Fo2O3-Al2O3)作用下,用氨将NOx还原为N2;②用盐或碱、酸、水的水溶液来净化烟气中的NOx,存在燃煤烟气量大的问题;③吸附法有脱氮的效果,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但运转费用高,投资大。 1.3 控制含CO2和CO的具体办法 1.3.1 控制CO2的根本方法是燃烧不含碳的煤或其他能源,更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有效方法,但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现状只能尽量少烧煤。 1.3.2 控制CO的方法,根本在于改善燃烧环境和燃烧过程,使CO完全燃烧氧化成CO2。最后,并利用高烟囱进行排放处理。

2020版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 全问题的探讨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版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探 讨 摘要环境的污染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包括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从长远看,最终需依赖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本文讨论了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之间相关联的问题,例举了历史上由环境问题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并根据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原理,提倡创建无公害食品安全生产基地及农业现代化,逐渐实现农业生态保护和环境重建,从环境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 环境科学与食品安全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环境科学是一个范围较广、涉及学科较多的科学,其中的环境

问题主要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前者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因此,通常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1]。而环境问题分为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及环境干扰三个部分[2]。我们要关注的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的污染主要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其他污染如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电磁、生物等[3]。 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科学同样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方面的问题。在食品安全危险性分析中,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来自食品添加剂、化学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因素五大方面安全隐患[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及生物污染上,相应地,这三种环境污染在食品安全问题体系里,主要是化学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及生物因素所导致的。如图1。当然,这种相应并不是绝对的,大气污染及其他污染也会有与食品安全相关联,如大气中的重金属颗粒的沉积等。 本文对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以揭示环境污

防止环境污染与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防止环境污染与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公司名称】 为了防止车辆在土方运输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在土方运输过程中突发事件对环境造成污染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我公司特制定以下方案、预案: 一、防止环境污染的方案: 1、运输车辆出车前要检查车辆“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 盖装置”是否完全密闭;如果发现装置不密闭,要及时处理使车辆安全密闭后才能出车。 2、运输车辆装满渣土后,必须关闭“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 闭苫盖装置”,使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完全密闭状态,以防止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滴、撒、漏的现象发生。 3、运输车辆关闭“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后, 需对车辆外部进行冲洗。 4、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车速要适中,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 突然刹车造成渣土的滴、撒、漏现象。 5、运输车辆空车行驶时,要关闭“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 苫盖装置”。 6、运输车辆在回到公司停车场后,必须及时进行车辆设备检 查以及对车辆进行清洗。建立驾驶员和车辆的台账,不定期

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消除事故隐患。7、公司要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意识和精神素质教育培训, 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二、控制污染和突发事件的预案: 1、突发事件造成的污染范围小、污染量少时: ①公司及时派出扫地车和洒水车对路面进行清理和清洗,在 最短的时间内清理完毕,使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污染减少到零。 ②对肇事车辆及时进行检修,防止车辆再次造成污染。 2、突发事件造成的污染范围大、污染量多时: ①公司及时派出人员和运输车辆,对污染物进行装车,及时 清理现场。 ②用扫地车和洒水车对路面进行再次的清理和清洗,使突发 事件所造成的污染减少到零。 ③对肇事车辆及时进行检修,防止车辆再次造成污染。 ******公司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 很多问题,农村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环境保护已 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 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分 析在农村建设中应遵守的保护境的原则,并提出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 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现状。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 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 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 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 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 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 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 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 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 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 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 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 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 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 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

化学与环境论文

化学与环境论文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转化、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的划分,环境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四部分内容[1]。 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为孕育阶段,70年代为形成阶段,8 0年代以后为发展阶段。二次大战以后至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从恢复逐步走向高速发展,由于当时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事实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和寻找污染控制途径,力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60年代初,由于当时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发现,农药中环境残留行为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是环境化学的孕育阶段。到了70年代,为推动国际重大环境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国际科联1969年成立了环境问题专门委员会(SCOPE),1971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全球环境监测》,随后,在7 0年代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专著,这些专著在70年代环境化学研究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972年在瑞典斯德歌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了一系列研究计划,相继建立了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和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机构(IRPTC),并促进各国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结构和学术研究结构。应该说,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80年代全面地开展了对各主要元素,尤其是生命必需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各主要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这些循环产生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这些循环有重大影响的种种因素的研究;重视了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开展了全球变化研究,涉及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加强了污染控制化学的研究范围。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国际科联组织了数十个学科的国际学术机构开展环境问题研究。例如: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89年制订了“化学与环境”研究计划,开展了空气、水、土壤、生物和食品中化学品测定分析等六个专题的研究。 1991年和1993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亚洲化学大会和IUPAC会议上,环境化学均是重要议题之一。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授予三位环境化学家Crutzen,Rowland和Molina,他们首先提出平流层臭氧破坏的化学机制。Crutzen于1970年提出了NOx理论,Rowland和Molin a于1974年提出了CFCs理论,这几位化学家的实验室模拟结果在现实环境中得到验证。从发现平流层中氧化氮可以被紫外辐射分解而破坏全球范围的臭氧层开始,追踪对流层大气中十分稳定的CFCs类化学物质扩散进入平流层的同样归宿,阐明了影响臭氧层厚度的化学机理,使人类可以对耗损臭氧的化学物质进行控制。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因1985年南极“臭氧洞”的发现而引起全世界的“震动”,从而导致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订。这充分表明环境化学家的工作已经引起全人类的重视,环境化学已经开始走向全面发展。 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自70年代起,在典型地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容量和环境背景值调查,污染源普查,围绕工业“三废”污染,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环境污染物的表征、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效应以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近年

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第四章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环境:在特定时刻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体健康,造成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特征是: (1)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和其他生物。 (2)在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进行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整个人群,包括胎儿)。 环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有害气体、颗粒物。 水体污染物 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病原体 土壤污染物: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与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很多是相同的 环境污染物来源 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 其他污染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向海洋 水体富营养化: 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的废水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的感官和化学形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花:淡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赤潮:咸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 二、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和分配的过程中,均可能存在污染食品的因素。由环境污染物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即食品的原料)的生产过程。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体内,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 生物浓集作用: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生物浓集作用。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浓集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环境化学物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2、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较难分解和排泄。 3、在生物浓集过程中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 浓集、吸收、结合、分布、代谢、排泄。

农村环境保护

土壤作为独立的自然体,被定义为位于地球陆地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一样,主要成分为:生命有机体部分,即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等;非生命无机环境部分,即太阳光、能、大气、母质、地表形态及土壤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等。 土壤生态系统结构 达到稳定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即土壤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主要层次构成:⑴ 地上生物群体;⑵ 土被生物群落;土被底层与风化壳生物群体层。 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 土壤环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固相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和有机体(动植物残体及其转化物、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等物质。固体物质之间是形状、大小不同的孔隙,在孔隙中存在着液相物质(水溶液)和气相物质(空气)。三相物质所占土壤容积比例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异。通常,固相物质约占土壤总容积的50%,液相和气相之 和约占50%。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物质很少呈单粒,多以不同形状的结构体存在。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排列方式、孔隙状况及稳定性的综合特性。近年来研究表明,土壤孔隙是土壤结构优劣的重要指标。 土壤环境结构土壤的环境结构是指土壤作为一环境系统的整体组成与结构而言,也指组成土壤各土层的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结构与组成,以及构成单个土体的三维层次构型而言。换句话说,土壤环境是由不同数量、性质和排列发生土层组合构成的。 土壤环境的基本特点 1.土壤环境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1)土壤孔性与污染物的迁移 (2)土壤质地与污染物的转化 2.土壤环境中的胶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3.土壤环境中的络合-螯合平衡体系 4.土壤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平衡体系 5.土壤的酸碱平衡体系 6.土壤环境中的生物体系 土壤微生物是污染的“清洁工”。土壤微生物参与污染物的转化,在土壤自净过程及减轻污染物危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可使土壤对农药进行彻底的净化。同时,应注意微生物也会使某些无毒的有机物分子变为有毒的物质。 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概念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它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所以实质上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 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如评 价土壤环境质量、划分质量等级或评价土壤是否已发生污染、划分污染等级,均必须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对比的基础和评价的标准,并用以判断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程度,以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2.土壤环境背景值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 3.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因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都需要与环境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 4.在土壤利用及其规划,在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