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先秦文学

一、《诗经》

二、历史散文

三、诸子散文

四、《楚辞》

《诗经》

一、概说

1.诗集的编纂与传播

作品数量:305篇

时间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6百年间。

四家诗:汉朝传授的齐诗、鲁诗、韩诗(今文经学)、毛诗(古文学派)

2.作品的分类和内容

六义:风、雅、颂(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

赋、比、兴(按表现方法的不同分)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乐调。风诗160篇,采自15个地方,多为东周的民歌。作品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民俗风情,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

雅,周王朝的正声乐章。雅诗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京畿官民所作。作品大都产生于西周后期,较多政治讽谕诗。

颂,宗庙祭祀的乐曲。颂诗40篇,有周颂、鲁颂、商颂。作品主要是对统治者歌功颂德。

赋,对事或物直接的叙述、描写。

比,各种形象的比喻。

兴,用在一首或一章的开头,咏眼前的景物以抒心中的情思,类似联想,也兼有比喻义和象征义,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作品特点

1.《秦风·蒹葭》

怀人诗

重章叠句

2.《卫风·氓》

弃妇诗

叙事艺术: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安排跌宕

叙述结构完整

三、《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1.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2.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发达的基础

历史散文(《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一、概说

1.史书的分类

左史记言:《尚书》《国语》

右史记事:《春秋》《左传》《战国策》

记述体例:编年体和国别体

2.历史散文的勃兴

社会剧变,政治现实需要历史借鉴。

文化下移,私人著述活跃。

二、《左传》

1.史学价值

中国第一部私修的编年体史书(原称《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

记载详实,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

2.文学特性

中国第一部叙事性的长篇著述,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①叙事周详曲折。

②情节细致生动。

③语言简洁精炼。

3.对后世的影响

为史传文学开拓路子

为散文创作树立典范

为戏剧小说提供养料

诸子散文(《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一、概说

1.诸子散文的勃兴

士阶层的出现,形成各个学派。

社会的剧变,导致百家争鸣。

2.诸子散文的发展

第一阶段春秋至战国初期,简单的语录体——《论语》《老子》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语录体向论说体过渡——《孟子》《庄子》

第三阶段战国后期,发展为成熟的论说体——《荀子》《韩非子》

二、《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1.内容要点:

●辩论双方的观点

农家:与民并耕而治

孟子:大人劳心,小人劳力。

●孟子从三个方面批判农家的观点

社会分工的必然性

国家治理的必要性

事物性质的差异性

2.艺术特点:

①说理严密。讲究类比推理,又层层论证,很有逻辑力量。

②气势充溢。感情激越,又多用排比句式,读之有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

③语言雄肆。雄辨滔滔,辞锋犀利而又酣畅淋漓,行文似一气呵成。

《楚辞》(《九歌·湘夫人》)

一、概说

1.楚辞的产生

物产丰饶、山川迷蒙的地理环境

相信鬼神、重视祭祀的风间习俗

句式较长、声韵悠扬的南方乐歌

2.楚辞的特征

形式介于诗、文之间(不合乐,但押韵而有强烈的节奏感)

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二、屈原主要作品的内容

1.《离骚》,前半部分反复倾诉对现实的忧愤,后半部分通过神游天国,展现作者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最后以死来完成对祖国、对自己人格的忠诚。

2.《天问》,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神话传说等一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表现出怀疑传统的大胆精神,探索真理的强烈追求。

3.《九章》,后人辑录的一组作品,片断式地记录一时一地的流放生活和思想感情,风格比较朴实。

4.《九歌》,根据楚地民间祭歌改写而成,共11篇,充满楚文化所保留的神话色彩,以神灵的形象表现人的情感。

三、艺术成就及影响

①强烈的感情。

②丰富的想象。

③瑰奇的比兴。

④华美的语言。

《诗经》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别是“国风”中的民歌)

《楚辞》开创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是《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

“风骚”共同构成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第二单元:汉代文学

一、乐府民歌

二、古诗十九首

三、《史记》

乐府民歌(《孤儿行》)

一、乐府诗的特点

乐府:朝廷掌管音乐的机构。

乐府诗:乐府采来配曲演唱的歌辞。

乐府民歌:乐府诗中采自民间的歌辞。

《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的最完备的乐府诗歌总集,汉乐府大都保存在其中“相和歌辞”一类。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自由多样的形式

2.质朴自然的风格

3.生动的叙事手法

无名氏古诗(《行行重行行》)

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都是东汉末年游宦洛阳的失意文人,作品主要抒写失志伤时、相思离别,并以人生短暂为主旋律,体现了人的觉醒。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抒情伤感,真切动人。

2.托物寄情,委婉含蓄。

3.语言自然,浅近隽永。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一、概说

1.《史记》的史学价值——“史家之绝唱”

①体制的创新:“纪传体”的叙述框架(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②识见的高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实录的精神:“不虚美,不隐恶”

2.《史记》的文学精神——“无韵之《离骚》”

①推崇屈原的人格品质和文学成就

②发愤著书以抒写内心郁结的情怀

③充满批判现实的精神。

二、艺术成就

1.特点

①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

②生动有致的叙事方式。

③变化自然的语言艺术。

2.影响

①奠定了传记文学的基础。

②沾溉了戏曲小说的创作。

③树立了散文写作的典范。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曹操、陶渊明、谢朓

二、赋:王粲《登楼赋》

三、文:李密《陈情表》

一、建安诗歌

1.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

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开始有质的突破,文学受到普遍重视。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集团,刺激了文学的兴盛。诗歌创作以五言为主,致力于人的表现,美的创造。

2.建安风骨

一种感情表现鲜明爽朗、语言表达质朴有力的审美风格。

3.代表诗人:“三曹”和“七子”。

代表诗人是曹植。其诗前期多表现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后期多表现备遭迫害的人生苦闷,风格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最有风骨的是曹操。其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直率古朴,又气韵沉雄,显示出一个乱世英雄慷慨悲凉的个性特色。

《短歌行》思想内容:抒发思贤若渴之情,表现一统天下之志。

艺术特点:①慷慨悲歌,直抒胸臆。②音情顿挫,质朴有力。

二、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十“精卫衔微木”)。

1.田园诗人的一面

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找自己生命的寄托和归宿,并用诗歌咏委运自然的生活,创造出一种冲淡平和、萧散清远的风格,具有返朴归真的自然美。

2.“金刚怒目”的一面

陶渊明也在诗中表现自己壮怀成空的悲凉,《读山海经》之类的诗激荡着一股不平之气,可见他雄心未泯,并没有真正忘怀一切。

三、新体诗和谢朓

1.南北朝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元嘉时代,新的山水题材,新的表现手法,追求辞藻美。

永明时代,进而讲究声韵美,提出“声律说”,并将声律与对偶结合起来,形成新体诗。

●新体诗有以下三个特点,为唐代近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①诗歌平仄交替的声律。

②对偶工整的诗句。

③长短适中的篇幅

2.代表诗人谢朓

擅写山水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相比,画面敷色较淡,而诗情更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在风格上也由富丽精工转向清新秀逸,开了新风气。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思想内容:去国怀乡的伤感。

艺术特点:①写景之美,抒情之悲,两相交融。②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一、建安赋风的变化

和汉代以苑猎、京都两大题材为主的体物大赋相比,建安赋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而成为抒情小赋。

在题材上,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

在体制上,篇幅短小成为主要形式。

在风格上,大大增强了抒情的成分。]

二、王粲《登楼赋》思想内容:思乡及怀才不遇的苦闷

艺术特点:①变化灵动的写景②真切动人的抒情

一、魏晋文章的骈化

东汉以来,文章写作因在修辞上大量运用对偶句,开始出现骈化的倾向,至魏晋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

骈文在艺术上崇尚雅丽,多用典故,铺排辞藻,讲究声律。

二、李密《陈情表》思想内容:上陈辞不应诏的情理。

艺术特点:①言孝在情在理,情以动人,理以服人。

②行文时骈时散,骈而整丽,散而流畅。

第四单元:唐代文学

一、初唐诗歌:陈子昂、张若虚

二、盛唐诗歌: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李白

三、中唐诗歌:杜甫、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四、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

五、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初唐诗歌

一、唐诗兴盛的原因

1.经济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2.政治开放,科举使中下层文人崛起于社会。

3.思想自由,儒、道、佛兼容并蓄。

4.文化融合,扩大了文人的视野。

二、初唐健康诗风的确立

1.“初唐四杰”,以激昂的情调和刚健的气息挑战宫廷文学,同时在诗歌形式上也努力开拓创新。

2.陈子昂,提倡恢复汉魏风骨,明朗刚健地表现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关怀,开盛唐诗歌的风骨峻爽。

3.张若虚,在诗中歌唱青春,感悟人生,情深韵长,开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

《春江花月夜》:完成了宫体诗的自赎

①清丽的画意

②浓郁的诗情

②深邃的哲理

盛唐诗歌

一、盛唐气象

1.唐朝社会的全盛时代

2.唐诗发展的全盛时期

3.盛唐气象:时代精神在诗歌中的体现。

雄浑壮丽、阔大开朗的境界。

浪漫热烈之情和清水芙蓉之美的交织。

二、山水田园诗派

1.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①繁荣的社会经济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

②文人隐逸田园、悠游山水,作为拥抱生活的一种方式。

2.孟浩然

最早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擅五律,风格清湛。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

①作为干谒诗:委婉得体

②作为山水诗:风骨兴象兼备。

3.王维

山水田园诗的成就最高,既能大笔挥洒,又善精细刻画,特别擅长表现大自然中生机充盈的宁静。多才多艺,在诗歌创作上也兼善各体诗。

《山居秋暝》

①诗情:向往隐逸,传达诗人对自然的微妙感受。

②画意:虚实远近的布局、空间的层次感、色彩的搭配、清新明净的语言。

三、边塞诗派

1.边塞诗盛行的原因

●战争的频繁。

●文人的功业理想。

●社会对战争带来的问题的深切关注。

2.边塞诗人的创作

诗人:有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代表诗人为高适、岑参。

作品:或抒发自己的立功壮志,或描写将士的英雄气概,或批评统治者穷兵黩武,或表现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3.岑参

多年的边塞生活经历,又性格好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积极乐观的浪漫精神,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边塞诗的新境界。擅长七古。

《走马川行》思想内容:送人出征之作。

艺术特点:①意奇:构思布局,一路想象。

②语奇:描述形容,不同凡响。

③韵奇:句句用韵,三句一转。

四、李白

浪漫的性格,浪漫的诗篇,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新的境界,也最能体现盛唐诗歌的风韵魅力。

1.思想性格——“诗仙”:

一方面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而超凡脱俗,另一方面憧憬壮丽人生而显英风豪气,使李白及其诗带有一种自由潇洒、超脱飘逸的韵质。

2.诗歌成就——“诗仙”:

投入全部的生命热情,引吭高歌充满时代精神的人生理想,豪壮而超逸,形成一种天马行空般的浪漫风格。

《蜀道难》思想内容:送友人入蜀之作

艺术特点:①鲜明的个性,浓烈的感情。

②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③奔放的气势,自然的语言。

中唐诗歌

一、唐韵的转变

1.安史之乱后唐诗的变化

一方面是杜甫诗歌批判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

一方面是大历诗歌内容浮而不实,风格浮而无骨。

2.元和时唐诗的重振

期崛起两派诗歌,学习杜诗,针砭大历诗歌的弊病:

元、白诗派,发扬现实批判精神,尚实尚俗,以纠浮而不实。

韩、孟诗派,继承艺术追求精神,求新求异,以纠浮而无骨。

二、杜甫

1.诗圣与诗史

“诗圣”,对儒家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的执着态度,

集古典诗歌之大成而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诗史”,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

真实表现了历史转折之中人们的思想感情。

2.艺术成就

●沉郁顿挫的风格。

●千锤百炼的语言。

●精细妥帖的声律。

《登高》思想内容:抒发老病孤愁的情感。

艺术特点:①笔法错综

②语言精工

③韵律奇变

三、元白诗派

1.新乐府运动

在理论和实践上光大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

2.白居易

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在艺术上把诗歌引向更广阔的道路。在各体诗中,最为传诵的是叙事兼抒情的感伤诗。

《长恨歌》:①结构宏大而绵密。

②叙事、写景、抒情和谐融一。

③语言生动浅切,自然优美。

四、韩孟诗派

1.以文为诗

韩愈将古文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创新求奇,在杜甫集诗歌之大成后开拓了诗歌的路子。

2.李贺

将生命倾注于诗歌创作中,艺术成就最高。

“鬼才”:以近于病态的天才想象开辟诗歌新境界。

“长吉体”,多古体歌行,在艺术上不落俗套。

《梦天》思想内容:游仙诗,对生命、现实的超越渴望。

艺术特点:①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②意像新异,语言奇峭。

晚唐诗歌

一、诗运的衰落

在题材上,咏历史以喟叹现实,咏爱情以抚慰心灵,咏山水以超越人世。

在风格上,伤时怀旧,气度萎弱,审美情趣偏于颓唐式的细腻。

二、代表诗人

1.杜牧

具有不甘沉沦的社会责任感,咏史诗特具忧患意识。其诗气骨俊逸,意象明丽,七绝尤受后人激赏。

《赤壁》思想内容:咏史诗,以史为鉴。

艺术特点:形象性,即小见大。

2.李商隐

失意的境遇和敏感的性格使其诗充满感伤抑郁的情调。艺术上孜孜追求,最擅七律,创造出一种新的朦胧美:

●独特的意象,神秘瑰丽,多蕴含哀伤等感情色彩。

●独特的结构,回还往复,从不同角度吟咏同一种情绪。

●独特的意境,情思绵邈,往往只露一鳞半爪。

《无题》思想内容:爱情诗,相思之情,离别之苦。

艺术特点:①用典精巧,蕴含细密。

②语言工丽,音律严整。

古文运动

一、古文运动概说

1.唐代“古文”的观念

指散体单行的行文体制,与被称为“时文”的骈文相对。

2.古文运动的形成

内在原因:骈文过于程式化,改革文体以适应现实需要。

外在原因:鉴于“安史之乱”,社会要求复兴儒学。

3.古文运动的理论

思想内容方面,提出文以明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

艺术形式方面,提出含英咀华、务去陈言、文从字顺。

二、韩柳古文创作

1.韩愈

大力提倡和呼吁文体改革,团结并培养一批古文作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古文的文学地位。

现存古文三百多篇,文章各体风格不同:

●议论文,纵横开阖,气势充畅;

●记叙文,形象鲜明,生动传神;

●抒情文,一唱三叹,感情真实。

韩文最显著的特征是笔力纵横,雄奇刚健。文字奇崛新颖,推陈出新;结构开阖变化,很有气势。

《祭十二郎文》思想内容:祭祀文。

艺术特点:①强烈的抒情性,情感真实深厚。

②成功的艺术创新:

●打破四言韵语的祭文程式。

●采取第二人称的对话形式。

●运用情至笔随的写作方式。

2.柳宗元

柳文与韩文相比,法度严谨,清幽峻拔。现存古文四百多篇,写得出色的有:

●政论文,有深刻内容和理论洞见,论证雄辩,逻辑严密。

●传记文,多写下层人物,条理井然,形象鲜明。

●寓言文,创造性地把寓言发展为独立的文学作品。

●山水文,以清丽语言写山水,以山水清音写心情,突破了以前散文偏重实用的局限,创造了一种更抒

情化的散文类型,是对古文运动的一大贡献。

《种树郭橐驼传》思想内容:传记体的讽刺散文,批评当时“好烦其令”的吏治。

艺术特点:①巧用类比,说理透彻。

②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③口吻毕肖,描摹生动。

第五单元:宋代文学

一、北宋词:欧阳修、柳永、苏轼

二、南宋词:李清照、辛弃疾、姜夔

北宋词

一、概说

1.词的特征

就文学性来说,词和诗一样,都是中国抒情文学的样式。

就音乐性来说,词具有和诗不一样的特点:

●词调,表示曲调的性质和类别,各有其特定的声情。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分片,依曲调结构分段,一般为上下两片,称双调。片与片之间须有分合,过片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句式,句式随曲拍变化而为长短句。1—3字句为短句,8字以上为长句,4—7字句节奏也有与诗不同。

●韵律,每个词调节奏不同,各有规定声律规则和押韵模式的词谱,以文字的声调配合曲调。

2.文人词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于唐代

盛唐,相传李白作《菩萨蛮》、《忆秦娥》两词。

中唐,张志和作《渔歌子》五首,刘禹锡、白居易倚声填词。

晚唐,出现了第一位词人温庭筠,其词多写男女思慕或离愁别恨,词香艳软媚的传统格局也由此定型。

●流行于五代(两大创作中心)

西蜀,词人作品收集在《花间集》,多受温词影响。

南唐,君臣词尚文雅,风格转向清新深婉,以冯延巳为代表。

李煜成就最高,后期创作突破传统格局,抒写故国之思的悲伤,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

文人抒情词的发展潜力。

二、北宋词的兴盛

1.社会环境:中央集权对经济和思想不同的影响。

2.士人特点:依赖朝廷和生活优越的双重性。

3.音乐发展:歌舞兴盛对词的创作的刺激。

4.文学观念:儒家重视“言志”的文学观的复兴。

三、婉约词

1.北宋早期的小令

深受冯延巳影响,主要写传统题材,语言清丽,表现委婉,形成晏、欧词风。

欧阳修《蝶恋花》思想内容:上层社会女性的闺怨

艺术特点: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语浅意深。

2.北宋中叶的慢词

受市民俚词的影响,慢词渐盛,代表词人为柳永,他对词的发展作了如下贡献:

●体制上,大量创制慢词,丰富了词的曲调,扩大了词的表现容量。

●题材上,突出写了前人很少触及的都市繁华、江湖落魄。

●手法上,注重作品的布局层次,层层铺叙,处处渲染。

●风格上,多采口语俚句入词,淋漓酣畅,开通俗一路。

《八声甘州》思想内容:游子的离愁别绪

艺术特点:①层次清楚: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铺陈有致:写景先远后近,抒情先己后人,用笔曲折。

四、豪放词

1.以诗为词

苏轼重视词的文学性,将词引向诗的方向,

●题材上,将诗的“言志”移入词中,抒写抱负和理想。

●语言上,摆脱词律的束缚,语言的运用如在诗中一样自由。

2.开创豪放词风

苏轼大力变革词,开创和其诗相通的词风,慷慨豪迈,高逸放达。

《江城子·密州出猎》

豪放词的最先尝试,其豪放的风格具体表现为:

①上片叙事,塑造了走马挽弓的志士形象。

②下片写怀,抒发了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南宋词

一、两宋之际的李清照

1.李清照的《词论》

词史上第一篇专门的论文,代表了苏轼以后婉约派的词学观:词“别是一家”,重视词的音律,抒情深婉细腻,遣词典雅秀丽。

2.李清照的创作

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家国变故使词风有所变化:

●前期多写是对爱情尤其相思之情的感受,清丽婉秀。

《醉花阴》思想内容:佳人的闲愁

艺术特点:①语言的暗示性

②表现的形象性

●后期多写颠沛流离的生活及对中原故土的怀念,凄清悲凉。

《声声慢》思想内容:乱离人的哀愁

艺术特点:①感情直泻(有异于隐约),紧扣悲秋而抒,淋漓尽致。

②语言浅俗(有异于婉秀),多用双声、叠韵、叠字。

二、豪放词风的再盛

1.抗战词

南渡之初的抗战词以悲愤为基调,使豪放之风蔚为大观。

2.以文为词的变革

辛弃疾对词进行更大胆的变革,使词的创作进入更自由的境界。

●题材内容的扩大。凡各体文章所能写的,词也无所不写。

●语言技巧的开拓。在词中议论纵横,大量运用经史典故。

●刚大之气的注入。气势排宕,具有震憾人心的冲击力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想内容:英雄失意的悲慨

艺术特点:①上片借景抒愤,景语即情语。

②下片用典言志,完整地表达思想感情。

三、婉约词风的回复

1.尚雅

随着国事日衰,消沉伤感取代了辛派词人的壮心豪气,同时在艺术上以“雅”纠补辛派末流率意粗糙的弊病。 2.姜夔

“雅词”的代表,精通音律,多用比兴手法追求空灵的神韵,语言、意象多偏于淡雅素净,形成清空疏宕的词风。

《暗香》思想内容:咏物怀人

艺术特点:①清空:咏物而不滞于物。

②骚雅:遣词清丽典雅。

第六单元:元明清文学

一、元曲概说

1.曲的特点

曲与词既有联系,又有自己的特点:

●分类:曲分散1型和戏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套数是由相同宫调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曲牌:曲牌可以分属不同的宫调,形成不同的风格。

●格律:格律比词严,须一韵到底,但用韵比词宽。

●衬字:根据演唱需要,可在句中加入一些不拘音律的衬字。

●语言:词精雅而曲通俗,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句法大都比较完整。

2.戏曲在元代兴盛的原因

戏曲为集歌、舞、科、白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起源于唐朝,形成于宋金,成熟并发达于元代,究其社会原因,主要是:

●城市经济的繁荣

●蒙古贵族的爱好

●专业作家的出现

3.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继承金院本及诸宫调的艺术,形成自己的特点:

●结构形式:常以“四折一楔子”为一本。

●表现手段:曲是核心,每一折用一个套数,由一个主角演唱。

白分韵白和散白,用于叙事或非主角的抒情。

科是关于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的提示。

●角色种类:角色大致划分为五类:末、旦、净、外、杂。杂的角色各有称呼,如驾(帝王)、细酸(书

生秀才)、禾(农人)。

二、元杂剧的成就

元杂剧的创作,前期名家辈出,成就辉煌。

1.关汉卿

最杰出的杂剧作家,一生创作了60多部杂剧,代表作是《窦娥怨》。

2.王实甫《西厢记》

最优秀的杂剧作品,成为古代的一部爱情经典。此剧通过紧张的戏剧冲突,集中而生动地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艺术特点:

①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

②戏剧冲突的波澜起伏

③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

④曲词语言的优美隽永

复习:

一、内容与题型

文史知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作品内容:默写题、简答题、分析题

文学素质:思考题、写作题、综合题

二、范围与要求

所学作品的题目、形式、作者

所学作品的注释①,介绍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注释②,介绍作者的生平履历和文学地位(注:如果注释②为语言注释,到教材所录该作者的第一篇作品中查阅注释②,于作者只须了解有关文学方面的情况。)

唐诗与宋词(有的要求背诵)

史记与古文(熟悉理解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一) 一、填空(15分) 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今所传秦代民间歌谣仅首。 2.司马迁的现存作品,除《史记》外,还有《》、《》这两个单篇。《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的伟大著作,所以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3.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汉赋的创作进入了时期,代表作家是、。 4.建安“七子”的名称来源于《》,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 5.在南北朝诗人中,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推动七言诗体发展的是,集六朝之大成的是。 6.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有北魏的《水经注》和北齐杨衒之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15分)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大钧 ..播物兮,坱圠无垠.。 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5.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7.薄.霄槐云浮,栖川怍.渊沉。 8.暧暧 ..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三、默写(10分): 1.《短歌行》(对酒当歌): 2.《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四、简述题(20分) 1.概述乐府的多重涵义。

2.“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赠白马王彪》)四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3.略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五、论述题(40分): 1.以《李将军列传》和《苏武传》为例,谈谈《史记》和《汉书》人物塑造的共同特色。 2.根据你对魏晋南北朝诗歌史的了解,试对这一时期文人诗歌创作的特点作一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 总版

请尊重原版,答案仅供参考,勿依赖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1.建安诗歌的特征。 建安文学是指从汉末建安元年起始到曹魏前期,指曹氏三祖时期的文学,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五言诗达到了成熟,开启了文人诗的时代,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美典范。建安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1.政治理想的高扬是当世文人的写作特点之一;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当时的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当时文人的共同追求。 2.其次一个建安诗歌的主题是人生苦短的哀叹。其造成的主要原因同为社会的动乱及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结果; 3.建安诗歌的特征还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表现,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不肯效法前贤或同辈,多为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的风格。如曹操诗的古直悲凉,气韵雄沉,曹丕诗的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的“骨气奇高,辞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等等。 4.其次建安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又由于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声名的积极向上的特征。

2.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建安七子时期,处于曹魏政权创立之期,同样也是鼎盛之期,文士也是政权的把握者,此时的诗风是把咏叹世事哀坚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一三曹为中心形成了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而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政权,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处境和命运与建安时期大不相同。许多文人被司马氏杀害,或者逃避司马的统治却也大部分不得善终。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诗歌的风格也就与建安时期迥异了,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从诗人构成来看,建安时期的写作生力军为三曹和建安七子,而正始时期是由竹林七贤构成主体。三曹及七子是曹魏时的政权中心,同时也构成了当时政治与文化的中心;而竹林七贤是处于一个和司马氏背离的对立位,七贤基本上处于政治的边缘地域。这是两个时代诗人不同的本质所在,也造成了两个时期诗风的风格变化。建安的诗风慷慨悲凉,却不是对政权的不满,而是一种积极向上,昂扬慷慨的建功立业之心;除此之外还有对于人生苦短的哀叹,还有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的主题。而正始颇多感慨之词,抒发个人忧愤。 而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建安时期的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还有从两汉时期儒家一统刚刚走过的思想解放;正始玄学与魏晋风度是与司马氏标榜的“名教”抗衡的产物。在建安时期,由于思想解放,写作风格颇为“通脱”,像曹操《短歌行》采用了乐府古题写时,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发感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 [A] 《山海经》[B]《楚辞》[C] 《淮南子》[D] 《左传》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A] 《春秋》[B] 《左传》[C] 《战国策》[D] 《国语》 3、主张兼爱、非攻的是下列哪个诸子流派:()。 [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 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 齐、鲁、韩、马[B] 齐、鲁、韩、王 [C] 齐、鲁、韩、毛[D] 齐、鲁、韩、郑 5、《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 6、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 [A]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 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7、“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A] 提倡纤巧绮靡[B] 提倡刚健骨气 [C] 主张体物精巧[D] 主张竞为雕琢 8、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 [A] 《出塞》[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 《黄鹤楼》[D] 《登高》 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 [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 10、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渊明诗的是:(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

1、杨维帧:牛鬼蛇神。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风格秾丽瑰奇,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沈璟吕天成王骥德。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忠义,诸葛亮关羽。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 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民间流传与创作(历史与传统融合;宗教色彩淡化,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三教观念;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艺术:奇人事境,人物神物人性;幽默讽刺手法;线性结构,小故事,主线 10、《金瓶梅》西门庆:金钱权势色欲。典型意义:真实立体的人性,时代人物(官商霸,好货食利的市民社会,纵欲主义的时代潮流)艺术:文人创作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新题材,开两大流派);网状结构,辐射;类型化向典型化。 11、“三言”主旨:爱情,统治黑暗,友谊,市民生活。艺术:市民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情节奇;语言口语化;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人情世态描绘,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简答题 1、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答:(1)屈原是第一次有意识地把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段集中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a.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b.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使他的诗歌别具风格。 (2)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中的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作品善于凭借'山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把相思的愁苦和秋风,落叶联系起来,更加突出了湘君的悲哀与孤寂。 (3)在描写人物、状摹物态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招魂》中诗人对楚宫美人群像的刻画尤其精彩。 (4)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 2、汉赋的形式特点: 答:以司马相如的作品为例, (1)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

时间的流动,多种场面、生活、气氛构成了一种极其广阔复杂而又极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如他的《子虚赋》《上林赋》中写天子的宛囿的广大富饶,天子诸侯打猎的盛况和壮观及种种排场,场面非常开阔,层次也很分明,给人一种富丽堂皇之感。 (2)讲究绘声绘形,有声有色。声音、色彩的种类极多,变化极大,穷形极相,动魄惊心,就其总的气氛来说,又是极其富丽,极其热烈而又庄严的。 (3)它极大程度上利用了是国方块字在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一排列就是几十个山字头,几十个水字边,几十个草字头等等,给人一种迎面扑来的气势感。 3、简述散体大赋的发展过程: 答: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演说发展起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从武帝开始到东汉中期,是散体大赋的发展期和成熟期。东汉顺帝以后,随着汉帝国政治经济的衰落和儒家思想统治的崩溃,散体大赋走向衰息。这类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4、简述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 答:文人五言诗是从民间五言诗发展而来的,主要是文人学习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创造的新形式。五言诗出现的时间是东汉初年,五言诗所包含的词和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唐代复习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的景致。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于------------------。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于-------------------。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 6、完成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7、“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于------------------------。 8、唐代传奇之名来源于作家---------的小说集----------------。 9、“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1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于--------------------------------。 1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于--------------------------------。 12、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于---------------。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于---------------。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于------------------------。 16、《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17、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于。 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出自于。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 2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于。 22、“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出自于。 23、唐代作家中将寓言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是。 2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 25、“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于。 2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出自于。 2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于。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 [A] 《山海经》[B]《楚辞》[C] 《淮南子》[D] 《左传》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A] 《春秋》[B] 《左传》[C] 《战国策》[D] 《国语》 3、主张兼爱、非攻的是下列哪个诸子流派:()。 [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 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 齐、鲁、韩、马[B] 齐、鲁、韩、王 [C] 齐、鲁、韩、毛[D] 齐、鲁、韩、郑 5、《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 6、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 [A]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 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7、“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A] 提倡纤巧绮靡[B] 提倡刚健骨气 [C] 主张体物精巧[D] 主张竞为雕琢 8、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 [A] 《出塞》[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 《黄鹤楼》[D] 《登高》 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 [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 10、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渊明诗的是:( )。 [A]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