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涧沟镇顾寨小学张文忠

本学期中心校结合我镇小学“有效课堂教学”专项调研活动对我镇中心小校、涧沟小学、顾寨小学、张郢小学、蒋庙学校等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课堂听课、研讨交流、焦点问题分析、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对各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的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合理开设课程

根据教育局要求,各校能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按课程计划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列入课表。每学期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任课教师,保证正常教学。

2.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主任主要负责实验的日常工作。二是领导认识到位。学校领导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克服近期的不利影响,始终如一的将这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坚持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根本保证。三是过程管理扎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备课、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

3.在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指导活动主题的教学技巧已从简单生硬的模仿向个性化教学转变。从主题活动内容看,教师能从学生日常的学习、游戏中寻找

突破点,贴近学生生活处着手、从近出切入寻找有价值的学生喜欢的活动主题。从学生活动方式看,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的主要方式已从操作难度大到能够依靠外部因素多的调查、采访等研究方法,切实提高了主题活动的有效性。

4.重视校本培训

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理论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校内研讨,组织教师开展一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实施的问题所在

我们在看到学校实施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镇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发展,需要引起各学校的关注。

1.对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改的亮点课程,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交谈中,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需要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上社会,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在五彩斑斓的自然世界中学习、体验、探究……学生们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使他们的收获更多更全,因此希望学校能够开设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然而有些学校却不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没能认识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简单地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影响学生语数学科的成绩。因而在课程实施中处于被动状态。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积极地投入,校本化的实施是根本的途径。但是一些学校却漠视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职责,等靠思想严重,消极对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对课程的管理不够到位

有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实施的痕迹和思考,但对课程管理的某些问题疏于关注,因管理不到位导致课程实施不够深入。通过与教师交谈我们了解到一些问题。如学校对校本培训缺少系统的规划,使校本培训零散,没能很好地促进、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对课程内容的实施缺少规划管理,造成年级之间实施内容的重复或某块领域的落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关注不够,学校缺少专职教师的引领,对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跟进措施不力,造成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今年兼,明年离,不利于课程的建设;缺少课程有效的督导制度等。

3.对课程的评价不够完善

虽然在评价上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期望通过评价来促进课程的有益发展,达到常态化有效实施的状态。然而我们发现有些评价的内容很空洞,可操作性不强,对师生实施课程的激励性作用不强。很

多老师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是长期而隐性的,学校没考虑到对过程的评价或追求短期效应的做法不利于教师实施课程的积极性提高。

4.对课程的实施不够准确

一些学校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很高,对课程做出了大胆地探索和尝试,迈好了课程实施的第一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不够准确的做法,离课程目标有偏差的行为。比如,一直在封闭的教室空间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异化为另类的学科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割裂开来实施;把活动当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科实践活动替代综合实践活动等。

5.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题问题,有的没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体现本校、本镇的特点;有的选题没有从教学细节入手小课题题目太大,学生不易操作;有的选题没有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有的课题教学问题抓的不准;二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没有体现小课题研究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提高实践的宗旨。

6.教师对学生主题活动过程的管理过于松散。

学生制定主题活动研究计划后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即自主查找资料,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么一个小组的成员,是否开展了活动、怎样开展活动的、问题解决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了哪些困难、成员间是否合作愉快、是否积极参与通力合作等等,教师都一无所知,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管理,教师要的是学生研究问题的答案,至于

答案是怎么来的,多数教师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致使学生主题活动的效果不理想。

三、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课程改革发展中的里程碑。作为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有其设置的严肃性和必要性,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有赖于学校课程意识、主体地位的觉醒。因此,各学校必须从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区域推进策略,推动本课程进入常态化的全面实施状态中。

2.要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各学校要有专人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并要认真做好指导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及相关教师培训工作,引领教师有效到位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教师不断

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2)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排进课表,三,六年级每周开足3课时。

(3)学校应有领导分管、负责,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有专人承担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划、组织等方面的责任;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要积极利用当地人力资源,聘请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各校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并定期有专题地开展活动。

(4)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积极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本校、本乡的实际,切入口要小便于学生操作,体现学校的特色。

(2)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不宜太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学期选1—2个活动主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课要按活动的阶段备课,每个阶段要体现教师的指导内容,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

(4)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积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调研报告

涧沟镇顾寨小学张文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