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歌词文学美

流行歌词文学美

流行歌词文学美
流行歌词文学美

流行歌词文学美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语言美;意象美;音乐美;意境美,对流

行歌词文学美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

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包含作者思想感

情的物象、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意境有时也称为境界,出于佛经,佛家常

把希望达到的某种悟道的理想境界地称为“境”或是“境界”,看成

一种心灵派生的虚幻的东西、“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首歌词,其长短也不过百字左右,承载量非常有限、说理原非诗歌所长,

过去更是歌词之忌、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之美不只以上六个方面,另外,还有结构美、情志美、意蕴美、风格美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

一阐述,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作品,流行歌曲歌词既有“谱曲可唱”的音

乐性,又有“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因而可以并且有必要对其进行文学研究。其文学之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意象美、音乐美、意境美、情趣美、理趣美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流行歌词文学美意义

一、引言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

能赏”的文学性,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音乐性”要求

作者必须“唱着写”,使歌词成为“乐化的诗”,具有形式的可谱性、内容的可唱性和语言的可听性等艺术特征;而“文学性”则要求作者

不仅要用语言反映生活,抒情写意,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情韵”,富

有“诗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空间留给音乐,

使音乐能适时地从词尽之处起”。正因为这种“情韵”和“诗意”,

使得歌词既具有“音乐始于词尽处”的引发功能,同时还具有相对独

立的文学价值——“离谱能赏”。以创作《卡秋莎》《红莓花儿开》

等歌词而获得第一届“斯大林文艺奖”的苏联词作家伊萨柯夫斯基就

曾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这里需要指出一个极其重要却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事实是,原先的“诗”其实就是“歌词”,或者说是一种“可唱的诗”,中国的第一部诗歌

总集《诗经》,是一部“入乐可唱,离乐可诵”的歌词集,故《孟子·公孟》有“诵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记载,《史记.孔子世家》也

有“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舞、雅、颂之音”的话……

虽然当时与这些歌词“共存”的乐曲如今早已“烟消云散”,但它们

依然能够“独立存有”且成为“文学经典”。流行歌曲歌词也具有这

种“独立”功能。在日常交际、说话作文、商品广告等现实生活行为中,人们常常运用唐诗宋词那样,有意无意地借用、活用它们来表情

达意,如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为情书用语,用“明明白白我

的心”来做核桃广告……这种“辐射”现象,说明歌词并非音乐的附庸,它不仅可“唱”可“赏”,而且还可“用”。既然流行歌曲歌词

也是“文学作品”,那么,对中国流行歌曲进行文学研究,既有学术

价值,也有实际意义。

二、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同样是以语言为物质材

料显现在人们眼前的。但歌词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又有区别,有它自己

的独特性。因为它的受众大多数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众,它就不能艰

深晦涩,必须得明白易晓、通俗易懂。但歌词若只追求“通俗易懂”,而没有余味与“回味再三”的韵致的话,便只能流行一时一地,而不

能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况且,大众的审美需要是多样化的,“下里

巴人”的需求固然占主要地位,但“阳春白雪”的需求也不可忽视。

正如乔羽先生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

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它不是看

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

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乔先生的五个“寓于”,实则是对音乐文学之语言提出了一项要求,即质文相谐。一方

面,它追求口语化与自然化的质朴之实;另一方面,在通俗易懂的基

础上,它还追求华丽精巧、优美生动的文饰之美。

歌词,做到质朴之实,容易被大家接受,便流传得广;又能兼顾文饰

之美,便如一坛陈年老酒,经得起品,便能流传得久。综观当代歌坛,真正被人们记住的经典之歌,无一不是质文相谐的典范,如歌手邰正

宵演唱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往事如风,痴心仅仅难懂/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烛光投影,映不出你颜容/仍只见你独自照片中/

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难舍心痛,难

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

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

已随花逝湮灭//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

/难舍心痛,难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

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逝湮灭。”平白如话的语言,让人一听就能明白

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歌词中用“风”、“酒”、“烛光”、

“玫瑰”、“云”等词语加以修饰,增添了文采,尤其用“九百九十

九朵玫瑰”的夸张手法,反复吟唱,达到了一种情深意切的感人效果。

质文相谐的歌曲还有很多,如陈红曾唱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之所以人听人爱,除了其题材上抓住“老年问题”、主题上呼吁“亲

情回归”外,也是因为口语艺术化的结果。比如开头一节:“找点空

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

家看看……”粗略看上去,就像百姓平日在聊家常,词中之语与日常

口语无异,但仔细琢磨,其实它们是进行了不露痕迹的修饰,这只要

略看“找点”与“带上”、“领着”与“陪同”两对句子就不难发现。

三、意象美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是诗歌的重

要元素,也是歌词的魔方,可以旋转出不同的审美天地。同一意象在

不同的词作者手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与主观色彩入词,给歌曲带

来不同的境界与氛围。

“歌词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有独特

的叙述方式,独特的审美角度,独特的结构形式的艺术表达形式,歌

词的文学性语言必须能概括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氛围,”这一点受到

了古典诗词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如“月亮”早古典诗词中多是以思乡、思家的意象出现的。如“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面对寂静

的夜月,思乡、忆弟之情油不过生。现代流行歌曲有的也沿袭了这一

意象的思乡情怀,如《月之故乡》(彭邦祯词,延生、刘庄曲)“天

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到了《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中“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

模样……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的中央/永远停在我的心上。”月

亮纯净而美丽,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望向思慕已久的心上人,是何

等的清新柔美、深情款款。这时“月亮”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早已成

为美丽心上人的代名词了。

再如“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很多人都以龙的子孙而自豪。一曲《龙的传人》(侯建德词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激起很多人的

民族自豪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

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不过在《龙的命运》(陈小奇词,毕晓

世曲)中,作者利用最新的考个资料对历史文化进行了翻新的审查与

反思,并且用充满隐患意识的内核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做外壳,对“龙”这一意象做出了新的诠释:“龙”同时也是阿Q精神的沉淀。所以

“从此后不再崇拜龙的伟大,从此后不再迷信龙的威力,从此后我们

懂得龙的命运,不在天不在地就在我们手里。”

四、音乐美

无论诗词,都追求“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的音乐美。诗的“音乐性”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可诵性,甚至也可以置之不理(如现代诗);而词的“音乐性”,是为了适于入乐,便于传唱。所以,词作

家金波在《词刊》1990年第一期撰文强调要“唱着写”:“歌词作者

要有独特的写作方式,这就是从创作一首歌词开始,就习惯于在内心

深处默默地歌唱着去构思、去提炼,以至于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语言。”

歌词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鲜明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歌词的节奏是通

过歌词语言的句式结构来呈现的,这种节奏的句式结构往往是两句一组,回旋反复,形成歌词的音乐性。

如《月朦胧,鸟朦胧》(琼瑶词):“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夜空

/山朦胧/鸟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拢/灯朦胧/人

朦胧/但愿同入梦。”这首歌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节奏十分鲜明。第一句以xxx形式的节拍反复两次,第二句以xxxxx形式的五字句的

节拍,与第一句共同组成统一的句式结构。这个句式结构,又在第

二、

三、四句结构中循环出现,使歌词的音乐性非常强烈。这种音乐性给

人的感觉是平和的、柔美的,恰当地表达了思念、祝愿的主题。

(二)和谐的韵律

鲁迅先生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

又顺口,唱得出来。”这里所说的“押大致相近的韵”是指同一个韵

脚杂歌词中有规律的反复出现。这样做,可以使歌词更加和谐,更加

流畅,从而增添歌词的音乐性。

如《命运不是辘轳》(张藜词):“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

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盼来盼去谁愿盼

个透心凉/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运不是那辘轳/把那井绳缠在

自己身上//黑油油的铁脊梁/汗珠子滚太阳/风吹篱笆雨洗窗/泪花泡月

亮/人心可难测量/啥事都能碰上/挑水的媳妇谁愿挑着黄水汤/女人不

是泥呀/男人不是筐/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牛铃摇春光。”

这首歌词中的“岗”、“杨”、“房”、“望”、“凉”、“缸”、“上”和“梁”、“阳”、“亮”、“量”、“上”、“汤”、“筐”、“光”,都是同一个“江阳韵”,所以读起来和听起来都很和谐好听,音乐性特强,这也是押韵在歌词中的重要作用。

五、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意境有时也称为境界,出于佛经,佛家常把希望达到的某种悟道的理想境界地称为“境”或是“境界”,看成一种心灵派生的虚幻的东西。唐代以后进入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曾对“意境”做出这样的明确界定:“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出是也……故能写出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由此可见,意境是诗人主观的情志意向与客观景物的有机融合。意境不久是意象的综合结晶,还是意象的拓展、重建与升华,既有鲜明立体的时空感,形成一幅完美的形象画面,给予人感观上的美感,同时也蕴涵着无限丰富的情思寓意,能激发读者无穷的想象与思索,产生感情的共鸣。

对一首歌词来说作者营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鲜独特,也决定了一首歌词的成败。可以这样说有独特完美审美意境的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词。

如李海鹰创作的《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展现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幅南国水乡风情画,对那一种有距离的爱情的重温和怀想,言词简洁、真挚,没有审美高深词汇却让人感到一种人性的温馨。

感人至深,甚至让人流泪的佳作《一个真实的故事》,用非常短的篇幅,叙述了一个惨烈的人与生命的故事。“(旁白)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划进了沼泽地里,就再也没有上来。(歌词)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以前来过/走

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

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呜呜呜呜呜/喔噢噢噢噢/还有一群

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首歌词立意深刻,催人泪下之余让人

警醒,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亮丽。

同样感人至深的凄美之作《丁香花》“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

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

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

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留给我一生牵挂。”第1段的立意,写花也是在写人,借花怀人,写出丁香花一样的姑娘忧郁,凄美

而短暂的一生。第二段却是感人肺腑的倾诉“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

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

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院子里栽满丁香花

/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保护她。”人已去,

情未了,此情此景初听便给人以淡淡的哀愁,令人响起那美丽、善良,热爱生活的女孩在离开人世是多么的不舍,而她的不幸又勾起了多少

多情之人的感伤?

六、情趣美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首歌词,其长短也不过百字左右,

承载量非常有限。如此小的一个艺术载体,在表现重大题材或主题的

时候,当然是点到即止的好。但恰恰是这一特点,要求歌词通过选择

最平常的意象作为表达的动情点,而体现出不一般的情趣之美。比如

乔羽的《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

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作者以“蝴蝶”

这一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们睽隔之态和聚少离多之情:“为何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难道又要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读起来十分明朗、直白,但写得非常有感情。乔羽凭借平常的歌词意象“蝴蝶”生发情感,从中提炼一种清奇之趣。“神出古并,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作者笔下的“蝴蝶”是内心深处非常深沉的一种感觉,却用平常的意象流淌出来,给人以

清奇的感觉和情趣,既以对昔日友人(或恋人、亲人)的思念,又像历经岁月沧桑后对久别的人的倾诉,表现出的淡淡的失意和淡淡的迷惘,读后这种情绪仍久久萦怀,挥之不去。

再比如周杰伦的《七里香》:“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

七、理趣美

说理原非诗歌所长,过去更是歌词之忌。歌词本应以抒情为主,说理容易流于概念化。严羽说过:“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历来说理之作,极少佳篇。故除了政治宣传的歌词外,极少出现。

不过,当代歌词又允许说理,需要说理。这是因为,第一,理与情不可分割,正如思想与情感密切关联。情,无理则荒诞,无理则浅薄,无理则陈旧。一味抒情,若无理的底蕴,势必流于俗套,缺乏令人回味的余韵。停留于一般化生活琐事的陈述,十分浅薄。而乔羽在《杜十娘》中写:“一支琵琶一叶舟/琵琶在手歌在喉/往时只觉天地小/今日才见大江流/锦锈衣裳金玉楼/最繁华时最忧愁/如今一旦全抛却/与君且作少年游/长携手/天地久/到白头/问君家乡路几许/岸上灯火是瓜洲。”不但写出了杜十娘的真实感受撰文强调要“唱着写”:“歌词作者要有独特的写作方式,这就是从创作一首歌词开始,就习惯于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歌唱着去构思、去提炼,以至于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语言。”

歌词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鲜明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歌词的节奏是通

过歌词语言的句式结构来呈现的,这种节奏的句式结构往往是两句一组,回旋反复,形成歌词的音乐性。

如《月朦胧,鸟朦胧》(琼瑶词):“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夜空

/山朦胧/鸟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拢/灯朦胧/人

朦胧/但愿同入梦。”这首歌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节奏十分鲜明。第一句以xxx形式的节拍反复两次,第二句以xxxxx形式的五字句的

节拍,与第一句共同组成统一的句式结构。这个句式结构,又在第

二、

三、四句结构中循环出现,使歌词的音乐性非常强烈。这种音乐性给

人的感觉是平和的、柔美的,恰当地表达了思念、祝愿的主题。

(二)和谐的韵律

鲁迅先生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

又顺口,唱得出来。”这里所说的“押大致相近的韵”是指同一个韵

脚杂歌词中有规律的反复出现。这样做,可以使歌词更加和谐,更加

流畅,从而增添歌词的音乐性。

如《命运不是辘轳》(张藜词):“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

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盼来盼去谁愿盼

个透心凉/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运不是那辘轳/把那井绳缠在

自己身上//黑油油的铁脊梁/汗珠子滚太阳/风吹篱笆雨洗窗/泪花泡月

亮/人心可难测量/啥事都能碰上/挑水的媳妇谁愿挑着黄水汤/女人不

是泥呀/男人不是筐/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牛铃摇春光。”

这首歌词中的“岗”、“杨”、“房”、“望”、“凉”、“缸”、“上”和“梁”、“阳”、“亮”、“量”、“上”、“汤”、“筐”、“光”,都是同一个“江阳韵”,所以读起来和听起来都很

和谐好听,音乐性特强,这也是押韵在歌词中的重要作用。

五、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意境有时也称为境界,出于佛经,佛家常把希望达到的某种悟道的理想境界地称为“境”或是“境界”,看成一种心灵派生的虚幻的东西。唐代以后进入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曾对“意境”做出这样的明确界定:“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出是也……故能写出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由此可见,意境是诗人主观的情志意向与客观景物的有机融合。意境不久是意象的综合结晶,还是意象的拓展、重建与升华,既有鲜明立体的时空感,形成一幅完美的形象画面,给予人感观上的美感,同时也蕴涵着无限丰富的情思寓意,能激发读者无穷的想象与思索,产生感情的共鸣。

对一首歌词来说作者营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鲜独特,也决定了一首歌词的成败。可以这样说有独特完美审美意境的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词。

如李海鹰创作的《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展现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幅南国水乡风情画,对那一种有距离的爱情的重温和怀想,言词简洁、真挚,没有审美高深词汇却让人感到一种人性的温馨。

感人至深,甚至让人流泪的佳作《一个真实的故事》,用非常短的篇幅,叙述了一个惨烈的人与生命的故事。“(旁白)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划进了沼泽地里,就再也没有上来。(歌词)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以前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呜呜呜呜呜/喔噢噢噢噢/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首歌词立意深刻,催人泪下之余让人警醒,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亮丽。

同样感人至深的凄美之作《丁香花》“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

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

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留给我一生牵挂。”第1段的立意,写花也是在写人,借花怀人,写出丁香花一样的姑娘忧郁,凄美

而短暂的一生。第二段却是感人肺腑的倾诉“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

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

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院子里栽满丁香花

/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保护她。”人已去,

情未了,此情此景初听便给人以淡淡的哀愁,令人响起那美丽、善良,热爱生活的女孩在离开人世是多么的不舍,而她的不幸又勾起了多少

多情之人的感伤?

六、情趣美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首歌词,其长短也不过百字左右,

承载量非常有限。如此小的一个艺术载体,在表现重大题材或主题的

时候,当然是点到即止的好。但恰恰是这一特点,要求歌词通过选择

最平常的意象作为表达的动情点,而体现出不一般的情趣之美。比如

乔羽的《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

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作者以“蝴蝶”

这一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们睽隔之态和聚少离多之情:“为何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难道又要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读起来十分明朗、直白,但写得非常有感情。乔羽凭借平常的歌词意象“蝴蝶”生发情感,从中提炼一种清奇之趣。“神出古并,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作者笔下的“蝴蝶”是内心深处非常深沉的一种感觉,却用平常的意象流淌出来,给人以

清奇的感觉和情趣,既以对昔日友人(或恋人、亲人)的思念,又像

历经岁月沧桑后对久别的人的倾诉,表现出的淡淡的失意和淡淡的迷惘,读后这种情绪仍久久萦怀,挥之不去。

再比如周杰伦的《七里香》:“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

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我用几行字形容你

是我的谁/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

回/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

七、理趣美

说理原非诗歌所长,过去更是歌词之忌。歌词本应以抒情为主,说理

容易流于概念化。严羽说过:“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历来说理之作,极少佳篇。故除了政治宣传的歌词外,

极少出现。

不过,当代歌词又允许说理,需要说理。这是因为,第一,理与情不

可分割,正如思想与情感密切关联。情,无理则荒诞,无理则浅薄,

无理则陈旧。一味抒情,若无理的底蕴,势必流于俗套,缺乏令人回

味的余韵。停留于一般化生活琐事的陈述,十分浅薄。而乔羽在《杜

十娘》中写:“一支琵琶一叶舟/琵琶在手歌在喉/往时只觉天地小/今

日才见大江流/锦锈衣裳金玉楼/最繁华时最忧愁/如今一旦全抛却/与

君且作少年游/长携手/天地久/到白头/问君家乡路几许/岸上灯火是瓜洲。”不但写出了杜十娘的真实感受,还讲述了辩证的人生哲理和人

生态度,发人深思。第二,当代听众的审美需求大大提升,不仅需要

以歌传情、借歌抒情,还需要从中获取真理的教诲、哲理的启示、生

活的信息。美国当代大诗人艾略特说:“最真的哲学是最伟大的诗人

之最好的素材,诗人最后的地位必须由他诗中所必须的哲学以及表现

的水准如何来评定。”话虽有些偏激,但表现现代艺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却值得重视。再者,当代艺术正日益趋向互相融合、彼此渗透,

歌词常同其他艺术结合,如影视歌词、专题歌词、晚会歌词等,这类

作品需要说理的因素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歌词说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民众期待视野扩大的反映,也是当代歌词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

歌词不宜说理,又需要说理,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关键在于“理趣”二字。沈德潜说:“诗贵有理趣。”(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所

谓“理趣”,是指说理要有情趣、有风趣,必须讲究技巧,避免干巴、教条、枯燥的说理。胡应麟说:“诗不废理,理不碍诗,但不能下理语,为理缚,成理障。”(明·胡应麟《诗薮》)潘德舆说:“理语

不必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让人在审美欣赏中,在兴味盎然中,不知不觉地感情理的启示。“理趣”的构成,一方面取决于说理的内

容要新颖,另一方面说理方式要巧妙。

例如张藜的《苦篱笆》:“竹篱笆,孤苦的竹篱笆,/你有口也说不

出那句心里话/自己捆住自己/死守着那个家/立在世上竟不知活着为了

啥/听任那冷风吹/强忍那暴雨打/一年四季,五冬六夏/望不尽的井台

路/摇不完的辘轳把……”这首词句句写篱笆,又字字切合旧时中国农

村妇女的遭遇,比喻象征均有,既通俗易解,又耐人寻味。

又如歌德有一首名诗《漫游者的夜歌》曾深受作曲家青睐,舒伯特、

李斯特等二百多位作曲家为其谱曲,成为欧洲歌词史上之奇迹:“群

峰/一片沉寂/树梢/微风敛迹//林中/栖鸟缄然/稍待/你也安息。”此

诗写于1780年秋夜,是诗人去世前一年的绝唱。诗人伫立峰顶,俯视

群峰丛林寂静夜色,流露出一种生命难久、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揭示

出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虽只短短八句,却融情理景为一体,既有意

境美,又富理趣美。

八、结语

当然,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之美不只以上六个方面,另外,还有结构美、情志美、意蕴美、风格美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阐述。而对

于所谈的六个方面,它们并非互不相干的孤岛,而是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对流行歌曲歌词的研究,还有大片的空

白等待我们去填补、去总结。

参考文献:

1马树春.中国流行歌曲文学研究论.学术论坛.2004(2).

2乔羽.中国词海论丛·序言.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3王先霈.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文学教育.2008(3).新晨范文网

流行歌词文学美

在文学语言中感受美(罗合英)

在文学语言中感受美 巫溪县大同中心小学校罗合英 内容摘要:文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音乐美,结构美、画面美得完美结合。在阅读过程中,优秀文学作品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给人以精神的满足和愉悦,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更给读者一个心灵和谐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音乐美结构美画面美 马克思曾指出,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方式的独特性就在于它以形象为手段,对社会生活进行整体的审美把握.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对象.艺术作为一种物态化了的审美意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艺术形象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才能创造出来,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形式.同时,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比现实更集中、更强烈、更具有普遍意义,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以语言作为物质媒介,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生活传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文学用语言来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文学即语言的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①韦勒克也说:“语言是文学的材料,就像石头和铜墙铁壁是雕刻的材料,颜色是绘画的材料或是声音是音乐的材料一样。”从这一个层面上,语言是文学的形式。语言的最外层是语音,文学语言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产生音乐美感。文学语言作为艺术,必须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文学语言由字、词、句、段到篇,文章的样式和内部结构一起,往往和和谐统一,构成了可惜读者直接感知的感性形式,引起记者欣赏其形式美。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用来传达感情和交流思想,文学语言是作者创作理想的形象化,其具有表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广泛的可能性,文学语言的形象十分生动,逼真、传神。同时,塑造形象时,还管住了作家的情感。并打上了性特征的洛印,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审美主体通过形式领悟到内容,感受到生动、感人的形象和深邃的情思美。 文学语言以其音、形、义三位一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欣赏文学作品时,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同时,还使主体向着美生成,提高人的感受力,影响人的思想。 一、音乐美 文学语言的最外层是语音,这里显露出文学语言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音乐美。文学

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英译为POP MUSIC,意为时髦、现代、时尚的音乐。众所周知,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尤以欧美国家的流行音乐最发达。其范畴所指极其广泛,在器乐方面,它包括诙谐幽默的轻音乐、爵士乐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配乐等,特点为: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风格风趣轻盈,色彩丰富,织体简练,乐队编制规模一般不大;在声乐方面,曲调顺口,歌词生活化,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演唱者在风格上自成一格,发声方法各不相同,不受所谓声乐规范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由不羁,自然亲切。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并被之接受。在此,我们主要谈谈声乐方面。 欧美流行音乐的种类及发展 欧美流行音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科学的风格体系,而且具有其娱乐性和商业性,影响最大的如爵士乐(Jazz)、乡村音乐、摇滚乐、Hip-Hop、R&B等,都起源于黑人音乐。 1、爵士乐 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其主要来源是布鲁斯——“蓝调”英文Blues的直译。蓝调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灵魂乐、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圣歌,其中混合了在教会中类似朗诵形式的节奏及韵律,其原意是哀怨、忧郁的音乐,是从黑人的劳动号子演变而来,歌词内容以反映黑人的生活为主。每段歌词采用AAB的结构曲式,节奏常为慢4/4拍,音阶使用降三音和七音。并较多使用切分节奏。演唱非常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据演唱内容模仿一些其它日常生活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者的情绪。伴奏乐器一般有吉它、班卓等,后来逐渐加入其他乐器。爵士乐自诞生以来,风格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发展又经历了农村布鲁斯、古典布鲁斯和城市布鲁斯等不同发展阶段。早期的爵士乐比较简单,后来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们的参与,使得专业音乐创作技巧与爵士乐的创作相融合,才逐渐发展成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尽管如此,以黑人音乐为基础的爵士乐特点依然存在——连续的切分节奏、特殊的乐器音色以及演奏法和表演上即兴性等。 2、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最早叫山区音乐,该音乐形式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南方地区。它是英国移民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带有许多英国民歌的风格。其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后来又受到其他民族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再后来流行全美国,才被称作为乡村音乐。乡村音乐形成的初期,其风格带有些许的乡土气息,歌词内容涉及家庭、恋爱、流浪、宗教等,其歌曲带有一定的叙述性和分节歌的形式,音乐伴奏常用小提琴、班卓或吉它等。 3、摇滚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声乐器的出现以及大批农村居民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流行音乐注入了丰实的乡村音乐和一些其它民间音乐的新鲜血液,促进了摇滚乐的发展。此时电影《一堆混乱的黑板》片中的主题歌《震动、嘎嘎作响的摇滚》迅速窜红,标志着后来风靡世界的摇滚乐产生。摇滚乐的主要音乐风格是黑人音乐与南方白人的乡村音乐的融合。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舞蹈节奏,由爵士鼓奏4/4拍中的第一和第三拍,其它乐器如电吉它等奏第二和第四拍组成。 4、Hip-Hop 流行音乐包括了所有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它是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

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文学: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名著: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 基本定义: 满足以下条件的小说、诗歌或戏剧等文字作品被称为世界名著。 1.“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飘》比起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堂·吉诃德》来,读者就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有人作过较切合实际的估计:三千年来,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至少拥有两千五百万读者。名著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天文学家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书现在是本名著,而据报道当时他曾说过:“上帝等待了六千年才有一个观察者,我这本书可能要等上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 2.“名著”通俗易懂,不卖弄学问。它们不是专家写给专业人员看的专门性著作,无论是关于哲学或者科学,历史或者诗歌,它们所论述的是关于人类共同感兴趣的题材,而不是学究式的空谈。这些书并非为教授们所作,而是为普通人而写。 3.“名著”,永不过时。为便于比较,我们把眼下流行的书称为“当代作品”,它们只流行一、二年或至多十多年。许多早期的畅销书恐怕你连书名也记不起了,也不会再有兴趣读它们。而“名著”却不会因思想运动、学说更迭、舆论分歧而过时。名著不是供学者研究而积满尘垢的遗著,而是当今世界上潜在的最强大的文明力量。人类的基本问题代代相同。读过德摩斯梯尼的演说辞和西塞罗的信件,或是培根和蒙田的散文,任何人都会发现:人们对于幸福和正义、美德和真理,甚至对于安定与变幻本身是何等的笃信不疑!人类为其目标而奋斗的道路看来是不可改变的。 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决不会感到扫兴。名著一页书所包含的思想要比一整本普通书的内容还要丰富得多。它可以使你百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音。 2、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3、能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评价新词新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难点:能正确运用新词新语,试着领略当代流行文化。 一、课题导入 有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流,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景;也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变迁。 现如今,粉丝不仅只是食品,备胎不只是汽车配件,爆炒不再仅限于厨房,狗仔队不是由狗组成的,语言进入了超级“选秀”时代。同学们了解新词新语吗?下面让我们来猜一猜以下词语的含义: 猜猜下面三个词的意思 唐僧——婆婆妈妈、比较繁琐的人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学生活动完成后,出示课题:《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二、预习检查 请各小组展开讨论,将本小组搜集到的新词新语整理归类,5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所搜集的新词新语。 教师小结: 数字组合类:886、666、9494、55555555 文字谐音类:偶、肿么办、有木有、鸭梨山大 外文字母词:NBA、CP、OK 字母汉字混合词:hold住、ATM机 衍生缩略类:然并卵、城会玩、不明觉厉 旧词新用类:然并卵、城会玩、不明觉厉 符号表情类:^-^ ,--! 外来音译词:披萨、咖啡、哦买噶、狗带 网络新造词:萌萌哒、吓死宝宝了、颜值 三、什么是新词新语 新词新语也就是新出现的词语和流行语,就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广为传播使用的语言。 四、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合作探究1 结合你所搜集的新词新语,探究它们产生的途径,并思考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文学美

文学美—以《红楼梦》为例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美语言美内容美生命意识的升华 阐释文学作品的一种方式:文学美 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是凭借听觉感受它的美,雕塑是凭借视觉感受美,当然感受不同艺术的美同样需要经过各种艺术欣赏的思维训练。之所以说文学的特殊,是因为文学的虚构与想象的特征。文学作品是一个目的性活动——欣赏——而存在,受到价值的衡量。为了“欣赏”而创作,就是要求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美感, 语言美 文学都是靠语言描绘出来的,故文学之美首先表现出来的是“语言美”。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形式美”,这不是文学的特殊性所在,却是文学创作的共同最求。这种“美”的追求经过长久的发展,形成各种约定俗成文体。我们说散文、诗歌是很美的文体,其实主要就是说这类文体的语言形式美。散文或云谈风轻,清丽淡雅,或骈句华丽,气势恢宏均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美的享受;诗歌在字数,语音,韵律上要求严格以达到朗读,形式上的美。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用了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对凤姐出场的描写;薛宝钗语言的圆滑事故知礼,林黛玉语言的尖酸刻薄人性。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红楼梦》全篇弥漫着浓郁的诗词色彩,第一回的《题金陵十二钗》;《好了歌》;《葬花词》;诗社里的诗歌对垒等。作者曹雪芹能文会诗,工曲善画,博识独见,书中生花笔俯拾皆是。诗文中无不揭示小说蕴意。 开头的一首《石上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表明作者创作《石头记》的缘由。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正是“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内容美 无论是情节跌宕起伏还是人物性格的丰富刻画,或错中复杂的内容吸引读者,或荒诞怪异吸引读者等等。好的文学作品内容是价值之根,没有作为内容的依托,文学美是不存在的。《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四大家族生活的穷奢极欲,揭露封建家族必然衰萎。 以牺牲和压抑个性去迎合封建道德文化的悲剧。小说中的薛宝钗就是一个典型的按照封建礼教规范自己言行的封建淑女,她为了达到人人喜欢的要求,不惜磨灭自身的各种人性的欲望。 最重要的是红楼梦达到了从哲学角度思考生命本质的人生悲剧意识高度。将人生无所不

大学生与流行文化

流行音乐英译为POP MUSIC,意为时髦、现代、时尚的音乐。众所周知,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尤以欧美国家的流行音乐最发达。其范畴所指极其广泛,在器乐方面,它包括诙谐幽默的轻音乐、爵士乐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配乐等,特点为: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风格风趣轻盈,色彩丰富,织体简练,乐队编制规模一般不大;在声乐方面,曲调顺口,歌词生活化,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演唱者在风格上自成一格,发声方法各不相同,不受所谓声乐规范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由不羁,自然亲切。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并被之接受。在此,我们主要谈谈声乐方面。 欧美流行音乐的种类及发展 欧美流行音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科学的风格体系,而且具有其娱乐性和商业性,影响最大的如爵士乐(Jazz)、乡村音乐、摇滚乐、Hip-Hop、R&B等,都起源于黑人音乐。1、爵士乐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其主要来源是布鲁斯——“蓝调”英文Blues的直译。蓝调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灵魂乐、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圣歌,其中混合了在教会中类似朗诵形式的节奏及韵律,其原意是哀怨忧郁的音乐,是从黑人的劳动号子演变而来,歌词内容以反映黑人的生活为主。每段歌词采用AAB的结构曲式,节奏常为慢4/4拍,音阶使用降三音和七音。并较多使用切分节奏。演唱非常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据演唱内容模仿一些其它日常生活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者的情绪。伴奏乐器一般有吉它、班卓等,后来逐渐加入其他乐器。爵士乐自诞生以来,风格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发展又经历了农村布鲁斯、古典布鲁斯和城市布鲁斯等不同发展阶段。早期的爵士乐比较简单,后来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们的参与,使得专业音乐创作技巧与爵士乐的创作相融合,才逐渐发展成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尽管如此,以黑人音乐为基础的爵士乐特点依然存在——连续的切分节奏、特殊的乐器音色以及演奏法和表演上即兴性等。2、乡村音乐乡村音乐最早叫山区音乐,该音乐形式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南方地区。它是英国移民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带有许多英国民歌的风格。其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后来又受到其他民族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

文学理论课后题

第四章 1.什么是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是怎么划分的? 文学体裁即具有相对独立审美意义的文体形式。主要的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 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是指,特定的体裁不仅在语言形式、结构方式和表现技法上有一定的规定性,而且在生活素材的选择、创作情感的体验和艺术构思的方式上也有自身的规定性。体裁就是根据这些规定性,从文体上对文学所作的一种划分。 2.诗歌最根本的特点是什么?它与诗歌的基本特征有什么关系? 诗歌是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达情感与思想的一种文体。抒情性和讲究语言的韵律是诗歌的主要特点。 诗歌的基本特征:1)诗歌具有强烈地情感和丰富的想象;2)诗歌呈现出跳跃式结构;3)诗歌的语言凝练,讲究陌生化,具有节奏和韵律,富于音乐性;4)诗歌有特殊诗法 3.什么是小说?小说叙事的特点是什么? 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叙事性的虚构文体。叙事性是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叙事的特点:1)小说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2)小说具有完整复杂、曲折生动的情节;3)小说可以充分具体地描绘环境 4.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感发性、自由性、真实性 5.什么是戏剧文学、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 戏剧文学,通常指戏剧剧本,即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文学脚本。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戏剧情境是孕育戏剧冲突得各种条件、因素之和。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事件的具体情况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由具体环境、冲突和人物关系构成。 6.怎么理解边缘文学体裁? 指那种既有文学因素,也含有某些非文学因素的文体或体裁。人们对其的归类没有确定的方向,故称之为边缘文学体裁。边缘文学体裁往往能以它的混合形态与综合性质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五章 1.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创作主体志具有独立创作精神,能够自由支配自己创作的作家。创作客体是指被创作主体选为创作对象的存在物。创作客体会与创作主体发生精神上的联系。两者的关系是统一的。首先创作主体对客体的选择设计创作自由,一般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为依据;其次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是以体验作为转化的心理动力。 2.什么是艺术构思?在艺术构思中的思维形式和心理机制有什么特点?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各位孕育艺术形象所进行的一系列艺术想象、联想以及思考活动。 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其本质就是艺术想象。形象思维的特点:形象的整合性;想象的自由性;强烈的体验性。2)艺术灵感。灵感是正常思维的脱轨,其特点是:突发性;亢奋性;创造性。3)情感在构思中的意义:动力作用;提炼作用;结构作用; 4)影响艺术构思的其他心理因素:童年经验;残疾意识;饥饿体验;爱欲本能;等 3.为什么说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流行音乐与一种新型文化――“大众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被众多学者视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大众文化”是打开流行音乐之门的一把钥匙,不通过它,就不足以了解流行音乐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1.“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被文艺界奉为圭臬。它对大众就是“最广大的人民”、“革命的工农兵群体”①的解释,影响了国人对“大众”一词的认识。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毛泽东的特殊身份,这个解释带有特殊的国情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这个理解强调“大众”的一致性,与现今的“大众”的特征相距甚远。 “对‘大众’身份的追问,它应该属于‘公民’与‘消费者’范畴,它代表了最普通意义上的个人与社会的互动。相对于阶级和革命而言,‘大众’是强调一种非意识形态的 公民身份,一种与市场化选择、消费选择相联系的个人身份,一种平等消费者的身份,一个社会流行中时尚者的身份……” ②大众是“一种新的人口结构,是一种松散的、流动的、非家族式、(非)亲缘式的集合体”。③

是私人领域的扩展、民间力量的壮大才使得“大众文化”得以出现甚至肆虐。“私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机关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其本质特征在于私人活动的独立性、自由性与自律性,处于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与社会结构的转型,为私人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私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必然吁求特定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填补这一空白地带,这就使得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成为私人领域准意识形态的代言人。”④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是“以消费为中心,以大众传媒市场流行为走向,以文化时尚为内容,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文化样式”⑤,具体到“中国的‘大众文化’”则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日渐繁荣的商业文化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消费文化。 大众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通俗性、趣味性和时尚性,这在流行音乐的诸多方面都有反映。 2.大众文化的通俗性与流行音乐的通俗性 “大众”与“通俗”是两个不能类比的概念,即便在我国很多人眼中“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长相差不多,事实上它们也有着本质的取向区别,“通俗文化不具有真正的民间性、独立性。大众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大众意识,把自

[大众,文学史,中国]分析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关系

分析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关系 引言 在研究通俗文学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范伯群先生《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和《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范老先生的这两本研究中国现代通俗文化史的著作,为研究现当代通俗文学史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后来的研究者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开展通俗文学史的研究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功,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对于通俗文学的历史定位经过了否定,肯定,又否定,又肯定的历史循环中对于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的研究,我们认为还有十分很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新观点,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自古以来,文学、文化和历史就是无法分开的,俗称文史不分家,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啊,在冲突中达成妥协,在对抗中不断发展本文将就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与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关系的研究进行的阐述,以期提出富有独创性的看法和见解 一、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表现 1.通俗文学表现形式 学术界普遍认为通俗文学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鸳鸯蝴蝶派文学,该派文学建立在市民社会上;第二种是海派通俗文学,海派文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通俗文学那时候的海派作家大多数都认为自己的文学作品就是写给普通的市民大众看的,他们的读者群体也是较为固定的到了张爱玲的时候,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了第三种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现在解放区的文学和国统区的都市文学解放区文学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农民为主,并且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例如,在都市文学中,出现了像通俗文学,又不像的作品典型的解放区的通俗文学作品的代表是赵树理先生,赵树理先生的《小二黑》结婚就是典型的通俗文学作品通俗文学除了上面的几种形态之外,还存在以下的表吸纳:第一,通俗文学是大众文化的体现,某种程度上是对于传统的市民文学的继承在过去白话文还没有成为官方正式用语的时候,白话文小说只在传统的市民阶层之间流行,后来在新文化运动的提倡下,白话文才成了开启民智的工具,并逐渐成为了主流大众的语言第二,通俗文学与海派文学并非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既存在相互包容的地方,也存在互相冲突的地方第三,左翼大众文学的本质是对大众进行教育而不是大众文化的反映,因此,左翼大众文学并不是大众文化的反映例如,以瞿秋白为例,他在创作《东洋人出兵》这部文学作品时,就使用了两种国语和地方方言上述三种关系的表述充分展现了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2.大众化语境下的市民文学 其实,在文学史上,关于市民文学的定义还是存在较大的争论的,如果把描写市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就叫做市民文学显然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未能抓住市民文学的本质如果那这个定义去套一些我们所认为的市民文学,就发现这个定义的悖论了以老舍的文学作品为例,不管是《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还是《我这一辈子》都是描写了北京的市民社会,但老舍的观念并非属于市民的观念,他更加注重于对这种市民阶层的批判,甚至将自己作为市民的对立面去从事文学创作的但是老舍的文学作品究竟还是属于市民文学自范伯群先生开始了对通俗文学的研究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之后通俗文学近些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形势尤其是便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学也随之兴起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分析它们所反映流行文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并能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对新产生的词语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创意 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点“实施建议”: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关注学生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新词新语,并要求他们理性思考这些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使课堂探究更有深度;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学中我以秀自己导入新课,最后以学生秀自己结束,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地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说实话,在准备这节课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out了,好多的新词新语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我的感受正如崔健的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经过一番恶补,我终于也掌握了一些。下面我就用新词新语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我自己,一来和大家交个朋友,二来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们也能踊跃展示自己,让我们更好的交流。(出示课件1) 秀秀我 姓名:庞俐敏 昵称:plmm 年龄:是奔奔族非新新人类

文学语言的特点

摘要 语言有文学语言和非文语言之分,其区别就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特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文学语言的特征究竟有哪些?目前文论界和修辞界尚无定论,对文学语言特征一些主要特征的归纳尚有争议,笔者倾向于较为常见的五性说,本文试图在当代学者对文学语言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以及独创性做一浅析和归纳。 关键词: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独创性

文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指的是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文学则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1]与之相对应,“文学语言”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语言,作为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切加工规范的全民语言。它包括科学技术、新闻政论、公文事务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而狭义的文学语言仅指作家作品所用的语言,即“文艺语言”,也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的特点。 确定了文学语言的概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加以区分。在甄别这二者的过程中,文学语言的特点也随之明晰。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认为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范畴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和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主要特点;而后者则有更广阔却相对更模糊的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特征。[2]文学语言虽然允许有某种灵活变通不尽遵守语言常规的地方,但事实上文学语言并没有在普通语言之外,另创一套语法和词汇系统。它使用的还是我们平常使用的那套语言。[3]文学作品不过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4]文学语言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特殊的审美目的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文学语言要在语言的一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执行一种特殊的艺术功能或美学功能,以语言文字为物质材料和表现工具,来刻画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通过形象思维,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感教育。也就是说,它在传达一般信息之外,还要传达审美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便体现出它的一些深层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手段的形象化特征,即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所形成的可见、可闻、可感等富有具象性、体验性的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学语言的的首要特征。[5]文学语言如果不具备形象

披头士音乐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披头士音乐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摘要: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乐队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披头士乐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俨然成为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文化和英国历史的一个商标。 正文: 1966年以前,摇滚乐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喧闹的音乐,具有较快的、强烈地4/4拍子,一般化的旋律、缺乏新意的歌词、三个和弦的和声;一首曲子的长度约2分半钟左右;结构简单,包含了很多重复。但是,到了1967年下半年时,这种老的模式被打破了。到60年代末,任何摇滚乐队,只要它有足够的创造性,可以奏出任何声音,基本上没有限制。虽然,其他摇滚乐手也对此做出了贡献,但是,主要的贡献却来自披头士。 披头士乐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全部都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以惊人的天价来拍卖。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的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电影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流行起了噪音爵士乐,只有十几岁的约翰·列侬就是当时追逐潮流的一个叛逆青年,他与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这三名利物浦吉他手在50年代末构成了Quarrymen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乐队从最初的翻唱歌曲,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 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开始尝试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将其纳入乐队音乐的摸索。同是在这一年,披头士乐队的忠实歌迷,乐队前贝斯手苏茨里费的女朋友Astrid Kirchherr突发奇想,让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这一起怪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一发型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成名以后的商标之一,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流行方向。

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史前发展,于公元初进入文明阶段。中国《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倭国王入贡后汉,得光武帝“汉委奴国王”印缓。《魏志?侯人传》记载公元146——188年间倭国动乱。邪马台女王卑弥呼统一国家,公元239年派使臣至中国带方郡。公元645年,经大化改新开始确立以古代豪族为基础的天皇专制主义。公元1192年源赖朝创立镰仓幕府,使日本走上封建社会道路,一直延续至1868年明治维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之.前,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从未受到异国异民族的统治。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上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日本作家在短小、单纯的结构中追求精炼的艺术表现手法。短短三两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随笔和物语中的情节描写,也极少有长段落。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雄伟崇高,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而“余情”论为这种优美的境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日本短小的文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第四,长于摹仿,变革迅速。大化革新后,日本全面向中国大陆开放。汉字、汉语乃至汉诗、汉文,原样移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学的重要分支——汉文学。在吸收中国文学的同时,日本创造了变体汉文、假名、和汉混体文,大量吸收中国词汇,创作了独具民族形式的文学作品。大化革新后经过近百年时间,日本文学有了飞跃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奈良平安文学及江户元禄文学。明治维新在资产阶级文学没有成长起来的条件下发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里,为日本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终于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文学发达国家的行列。 日本文学史的分期 日本历史经历了大和(三世纪至七世纪)、奈良(710—794)、平安(794一1192)、镰仓(1192一1333)、南北朝(1334-1392)、室町(1392—1600)、江户(1600~1868)、明治(1868—1912)、大正(1912一1926)、昭和(1926—1988)、平成(1989-)等朝代。 古代文学.包括奈良时代和平安王朝时代的文学。这一时期古代处于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大和时代的口头文学,奈良时代确立起借用汉字汉文的书面文学。氏族时代的英雄故事和传说说,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被记录下来,同时创作了开日本汉诗文先河的《怀风藻》和《凌云集》等。《万叶集》集录长歌二百六十余首,短歌四千余首,深刻地表现了大化革新前后日本社会变革的状貌,成为奈良文学的顶峰。延历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迁至平安京,文学随之进入王朝时代。《古今和歌集》确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为敕撰集之始。

浅谈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浅谈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摘要: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中国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现象, 其原因很复杂, 其中最主要的是原因和写作的主体客体及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有关。从语言层面来看,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可以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 且其具有相对可译性。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模糊语言; 审美功能 模糊与精确同为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所谓模糊语言, 指的是在意义上不明确, 在表述形态上不清晰,内涵伸缩性大, 解释或理解可变性大的语言。模糊语言在任何语言中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汉语囊括了汉民族文明发展的历程, 积淀了儒家的“中庸”和道家“无为”的思想精华, 形成了委婉、含蓄、藏而不露的民族性格, 致使汉语的模糊性特征更为明显。 语言尤其是文学语言之美在于“情在词外”、“意在言外”。妙笔全在无字处方为佳作,此处无声胜有声乃为妙曲,不在有形处、全在无形中才算名画。这正是模糊话语在文学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所指出的“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艺术效果。 汉语讲究“语贵含蓄”, 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称含蓄为“隐”, 说: “隐也者, 文外之重旨也”, “隐之为体, 义生文外, 秘响旁通, 优采潜发”“深文隐郁, 余味曲包”。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论含蓄为: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朝姜夔认为: “句中有余味, 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清朝陈廷焯亦提倡: “神余言外终不许一语道破。”由此看来, 运用含蓄的手法, 让读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 体察作品深隐的寓意和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文学名家常用的创作策略, 而其中含蓄所达之韵味, 很大程度上可归功于模糊语言的使用。 一、中国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现象存在的原因 法国著名诗人马拉美说过: “过分精确的意义会使模糊的文学变得面目全非。”模糊语言的运用, 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多种效应。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写作的主体、客体以及写作的过程都具有模糊性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写作主体( 即作者) 反映客观事物和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 其中必然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 而情感是人类思维中的最不确定, 最难以捉摸的, 也是最模糊的部分, 这种思维的模糊性就必然会反映在作品的语言中, 使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见花好颜色, 争笑东风, 双脸上, 晚妆同”是花间派词人欧阳炯用以描写女子貌美的诗句。这是作者当时所见所想, 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及时间性; 客体( 诗中女子)是谁? 她究竟生得是哪般摸样? 作者的写作过程又是怎样的? 我们不是作者, 也不在现场, 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 然而这种含蓄而且模糊的表达, 读来却有精准语言难以比及的效果。 (二)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具有模糊性 文本与读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 文本的价值是作者创作意识与读者接

浅谈广告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浅谈广告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即是蕴含在广告运动过程中的,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生活方式的总和。而流行文化与广告文化只相差“流行”二字,所谓流行,在心理学上解释为“以某种目的开始的社会活动,使社会集团的一部分在一定期间中能够一起行动的心理强制。”它代表了某种生活格式,是众多人相互影响、迅速普及的结果,它会引起众多人的注意、兴趣和模仿,影响到社会的各种人,使人们相互之间发生连锁的感染。所以,流行文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情感、信仰和生活方式。一种是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一种是被人们实践和追求,他们两者的关系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 首先来谈一谈广告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共同点。 商业性。生活在时代尖端的我们,身边到处充斥着流行文化。事实上,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受着商业的影响。人们运用商业手段来策划流行文化,从流行文化中获得商业价值和商业利益,同时商业也为流行文化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关注度。而广告通常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或企业占领市场、推销产品、提供劳务的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效益,以盈利为目的。我们每天所接触流行文化都具有很浓的商业性,路易威登,阿玛尼等等,时尚需要金钱,而在除生存消费之外的消费类型,人们很大程度上都将金钱贡献给了流行文化,这和广告的目的是相似的。 价值观导向性。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流行文化的幕后策划与广告主们在其中加入了一定的价值导向,流行文化与文化中包含着多歧的欲望诉求、纷乱的社会情绪乃至多元的价值导向。而分析商业广告特别是房地产广告中所渗透的价值导向可能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心理影响,即阶层区隔观念的浸润及对逃避现实、逃避公共领域倾向的某种诱导,对于信息时代的社会价值建设和人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思:房地产广告中的崇尚自然,远离尘嚣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居住观念有着一定的影响,股市的虚假繁荣。 娱乐性。流行文化都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因此娱乐性的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而在流行文化中人们得到了充分的娱乐,流行文化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流行歌曲,综艺节目,电影及各种休闲文化,消费文化都带有娱乐性。广告为了抓住人们的购买心理,各类广告宣传中都不可或缺少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其娱乐性,幽默和睿智使广告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 广告与流行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多重协奏是现代消费生活的一大表征。一方面,广告可以造成品牌时尚和消费品的流行;另一方面,流行反过来又导致人们对时尚商品的消费。凡是流行的商品,几乎都离不开广告的宣传,而塑造流行和时尚,又有助于广告传播获得最佳效果。流行使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虽然快速发展的现代传媒和商品生产加速了广告造成的消费流行的兴衰,使流行表现为突然迅速的扩展与蔓延,又在一定的时间内消失,但消费者永无止境的消费欲望会使流行一个接一个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种流行的丧失,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另一种流行的滥觞。 当代流行文化在广告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流行歌曲、网络游戏、电影。 流行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信息的载体,承载着每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意蕴,这种具有时代烙印的传播符号通过词曲及表演者呈现

类型小说的存在方式及其特点

类型小说的存在方式及其特点 2010年09月03日14:32来源:中国作家网参与互动(1)【字体:↑大↓小】类型小说这个概念逐渐引起批评界的关注。面对类型小说红火的现实,文学理论和批评家的反应是迟钝的,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匆匆忙忙地发言了。他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把类型文学和文学类型相混淆。 类型文学不等于文学类型 我们对文学有各种分类方法,比方说,最大的最广泛的文学分类就是从文学体裁上将文学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所谓的四大块,是我们的文学刊物办刊的基本原则。又比方说,小说可以按照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按题材的不同分为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等等。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类型“在文学批评中指文学的种类、范型以及现在常说的…文学形式?。文学作品的划分向来为数众多,划分的标准也各自悬殊”。文学类型是指人们对文学进行分类的方式,类型文学则是指文学类型化倾向的固定形式。文学类型化倾向应该是文学的一种常态,大家可能觉得奇怪,文学不是最强调独创性的吗,怎么类型化倾向又是它的一种常态呢?事实上,文学仅仅有独创性是不行的,如果每一部作品都与以往的作品毫无共通之处,都是完全的独创、完全的创新,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读者无法在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基础上来接受这个作品。不管是创作也好,还是阅读欣赏也好,都是人类经验的积累和展开,如果永远都是独创的,没有共同之处的,人类的经验就不可能积累、深化。因此,当文学创作过程中有一种新的因素被人们接纳并受到人们的欢迎时,这种新的因素就会产生一种吸引力,作者会被这种吸引力所吸引,自然地靠近这种新因素,而读者则会在阅读中认同这种新的因素,形成固定的审美经验。这就是我说的文学类型化倾向。由于存在着文学类型化倾向,审美经验才有可能获得不断的积累和提高。所幸的是,文学不仅仅存在着文学类型化倾向,而且还存在着创新性倾向,创新性是反类型化的,创新性倾向就避免了因为类型化而导致文学的千人一面。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就是在类型化和反类型化的相互抗衡相互争夺的张力中发展的。类型文学就是将文学类型化倾向以一定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类型文学就是搭建起一个固定的舞台,作家要在程式化的表演中展现文学的独创性。 具体在小说中,我们就会有小说类型一说,小说类型同样也是不同于类型小说的。小说类型是指在分类上更宽泛一些,也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比方说,在某种理论视野下,小说就分为了纯小说和通俗小说两类。类型小说则是指那些在题材选择、结构方式、人物造型、审美风格等方面有着比较定型的类型化倾向的、读者对其有着固定的阅读期待的小说样式。 我以为,类型小说有四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点:第一,类型小说是通俗小说的基本存在方式。第二,类型小说是文学娱乐化功能最优化的通道。第三,类型小说的发展依赖于媒体的发展,媒体是类型小说的助推器。第四,反类型化是类型小说保持活力的内在动力。 类型小说是通俗小说基本存在方式 类型小说古已有之,但我觉得今天我们谈论的类型小说主要还是指现代小说以来的类型小说。因为只有进入到现代化社会,类型小说才会发展得更加充分。现代化社会的市场经济和市民阶层,是通俗文学发展兴盛的两大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类型小说具有了更完整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