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8套)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8套)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8套)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8套)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

A.榜样

B.强化

C.移情

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 )

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张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张,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

A.他认为牛、人、猪经常在一起出现,而船不是

B.他认为船是没有生命的,而另外的都是有生命的

C.他认为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

D.以上理由都不正确

16.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7.“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8.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

19.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句型是(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20.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21.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 )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

22.3~6岁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 )

A.先天气质差异

B.个性特征萌芽

C.个性初步形成

D.个性基本定型

23.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 )

A.1~2岁

B.2~3岁

C.3~4岁

D.4岁以后

24.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

25.下面有关游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B.游戏以想象为条件,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游戏

C.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生活中的行为规则,但无法将这些规则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D.合作性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形式

26.“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2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28.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 )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

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

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29.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动作的概括

D.知觉的概括

30.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一般是在( )

A.2岁后

B.3岁后

C.4岁后

D.5岁后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怎样科学地组织幼儿复习?

2.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有何优缺点?

3.简述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对幼儿的影响。

4.简述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三、论述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试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2.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0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下载点击数:842 更新时间:2011-5-3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B.动机C.需要D.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

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

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

C.个性的心理特征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B.15岁C.17岁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B.性格吗C.能力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____ 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B.态度C.认矢D.移情

2.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父亲B.同龄C.母亲D.教师

4、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榜样B.强化C.父母的惩罚D.挫折

5、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社会文化B.电视C.家庭D.幼儿园

6、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 )

A.放任型B.溺爱型C.保护型D.包办型

7、孩子能区别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 )

A.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B.具有了性别概念

C.产生了性别行为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8.“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 )。

A.社会性B.自然性C.共同性D.差异性

9.( )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A.亲子关系B.同伴关系C.性别角色D.攻击性行为

10.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 )项不正确。

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

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11.重视( )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A.思维B.智力C.认知D.社会性

l2.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 )的决定性,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

A.智力B.个性C.情商D.智力

l3.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种孩子可能属于( )依恋类型。

A.回避型B.安全型C.反抗型D.迟钝型

14.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 )。

A.回避型B.安全型C.反抗型D.迟钝型

15.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 )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 C.社会情境 D.家庭情境

16.“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A.民主型B.专制型C.独断型D.放任型

17.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下列( )结论。

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

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

D.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18.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

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

19.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 )。

A.与生俱来的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D.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20.下面不属于情商内容的是( )。

A.同情B.独立C.智力D.关爱

二、填空题

1.______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人社会的过程。

2.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_____;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_____。

3.______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______是指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5.______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6.攻击性行为分为______和______。

7.社会性的核心内容就是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8.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9.亲子关系通常分成三种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证明,______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10.______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也可以作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

三、名词解释

六、案例分析

1.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小朋友都躲着他。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2.××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上午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

在老师眼中,××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2010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下载点击数:313 更新时间:2011-5-3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包括( )。

A.责任感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

2.( )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感觉B.知觉C.情绪D.气质

3.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爱B.笑C.哭D.恐惧

4.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 )项不正确。

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

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5.情绪是婴幼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唤起功能B.信号作用C.调节功能D.分化过程

6.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A.系统性B.传递功能C.信号作用D.感染性

7.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项不正确。

A.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B.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C.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D.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

8.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9.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

A.冯特B.华生C.柯勒D.马斯洛

10.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可以分辨的情绪反应。

A.林传鼎B.朱智贤C.皮连生D.孟昭兰

11.幼小儿童和年长儿童不同的突出特点是,( )对行为有特别作用。

A.情绪B.动机C.意识D.注意

12.恐惧可以说是( )。

A.本能的反应B.社会性的表现C.情绪分化的表现D.自我调节的表现

13.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

A.环境的影响和培养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社会化程度的高低D.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

14.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C.自我调节需要 D.社会性需要

15.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恐惧、自豪、焦虑、害羞或惭愧,这种情感主要是与( )的联系。

A.思维活动B.自我意识C.想像D.感知

16.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B.语言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发展D.情绪气氛的熏陶17.婴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B.不出声的笑C.出声的笑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18.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B.幼儿的意志力差

C.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

19.情绪的表达方式不包括( )。

A.肢体语言B.思维活动C.面部表情D.言语表情

20.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的出现开始于婴儿( )。

A.3个月左右B.4个月左右C.5个月左右D.6个月左右

二、填空题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这种反应是以______为中介的。

2.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______和______。

3.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二、______、______。

4.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是______。

5.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______,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6.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称之为______。

7.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______和______。

8.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9.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______。

10.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______有关,也与______有关。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心理学1—5章模拟试题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

1、幼儿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2、幼儿心理发展的本特点()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

3、先学前期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A、语言的形成

B、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C、思维的萌芽

D、自我意识的萌芽

4、实验结果指出幼儿不同方位辨别的难易次序是()

A、后与前、上与下、左与右

B、上与下、后与前、左与右

C、上与下、左与右、后与前

D、后与前、左与右、上与下

5、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903

B、1904

C、1905

D、1906

E、1907

6、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E、相关类属学习

7、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

C、无规则游戏

D、有规则游戏

E、常规游戏

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

E、正向迁移

9、()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识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E、奥苏贝尔

10、闻到难闻的气味,会不自觉的捂住鼻子,这种行为属于()

A.强化

B.消退

C.惩罚

D.逃避条件作用

E.回避条件作用

11、教师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风格

E.道德水平

1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社会成分

D、环境成分

E、意志成分

13、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以下三个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再现

E、原型内化

14、“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情绪、意志受()影响

A、表象

B、记忆

C、知觉

D、注意

15、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可以把游戏分为( )等。

A.结构游戏

B.功能游戏

C.建筑游戏

D.假装游戏

E.规则游戏

16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

A、活动定向阶

B、活动操作阶段

C、认知阶段

D、联结阶段

E、自动化阶段

17、中班幼儿喜欢告状,这所体现的幼儿情感是()

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实践感

18从儿童听觉发展看,新生儿听觉特点是()

A、没有听觉

B、听觉个别差异小

C、听觉个别差异大

D、听觉没有差异

19、经典游戏的理论有()

A、重言论

B、娱乐论

C、练习论

D、发泄论

20、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机,往往是()

A、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

B、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C、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D、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

21、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还具有不同的一些特点()。

A、客观性

B、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 E、简缩性

22、属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的有( )。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示范法

D.暂时隔离法

E.自我控制法

23、()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A、思维

B、注意

C、记忆

D、想象

24、如果一名学生的生理年龄为10岁,而智力年龄为11岁,那么他的智商是()。

A、80

B、90

C、100

D、110

E、120

25、影响幼儿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身因素

E、家庭因素

26、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E、聚合思维

27、假装游戏的根本特征是()

A、替代性

B、戏剧性

C、虚拟性

D、假设性

2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29、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E、外部技能

30、下面属于教学媒体的是()。

A.文字

B.口头语言

C.图表

D.动画

二、填空题

1、心理过程包括、、三部分。

2、知觉的恒常性中最主要的是的恒常性。

3、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4、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

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5、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

6、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7、奥苏贝尔认为,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同化的固定点,则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同化的方位点。

8、学习过程指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的过程。

9、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建立联结。

10、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有:单维思维、、。

11、最早传播游戏理论并亲自从事游戏研究的人是。

12、游戏的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它以探讨游戏发生的生理机制与环境的影响为特色,主要代表人物有伯莱恩、哈特与埃利斯。

13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和

14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

15我国心理学家把技能分为、。

三、辨析题

1、注意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幼儿学习相对学生而言,有其特殊性。

3、.惩罚能是行为发生永久的改变,并能根除不良行为习惯。

4、细微型操作技能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一般不需激烈的大运动,着重于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的巧妙的协调动作,或者是配合默契的动作等。例如,打字、弹钢琴、举重、铁饼、标枪等,就属于这类技能。

5、幼儿辨别不同的几何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正方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四、简答题

理学6—10章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心理学6—10章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一般是在()

A、2周岁

B、3周岁

C、4周岁

D、5周岁

2、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

B、直觉思维

C、发散思维

D、形象思维

4、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5、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6、“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现的是()

A、创造性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会学习

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班杜拉

C、韦納

D、阿特金森

8、元元为了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二努力学习,他的动机属于()

A、高级动机

B、低级动机

C、外部动机

D、内部动机

9、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属于()

A、定势

B、变式

C、原型

D、内化

10、在学习动机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班杜拉

C、韦納

D、阿特金森

11、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表现在活动中。

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2、下列不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13、现行的幼儿园体制大多是按幼儿的()分班。

A、心理年龄

B、实际年龄

C、智力年龄

D、知识经验

14、下列不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15、《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6、根据我国现实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17、1—1.5岁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18、下列各项中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出众

19、“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表现不当所致

20、儿童最初的创造想象是()

A、无意的自由联想

B、随意的自由联想

C、愿望性想象

D、情境性想象

21、幼儿()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是不可能有的形象

A、想象

B、印象

C、感觉

D、知觉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 概念: 1、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 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 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 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 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 第二阶段:(4-10个月)多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 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王振宇幼儿心理学试题3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心理的器官是()。 A.人脑 B.血管 C.心脏 D.内脏 2.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斯金纳 D.埃里克森 3.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 A.1~2岁 B.2~3岁 C.3~4岁 D.4岁以后 4.“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的发展。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5.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的表现。 A.个别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6.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是()。 A.攻击性行为 B.讨好性行为 C.亲社会行为 D.敌意性行为 7.“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A.言语表情 B.面部表情 C.体势表情 D.音调表情 8.玲玲在街上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时,高兴地说:“妈妈,这个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A.识记 B.再认 C.回忆 D.保持 9.小班幼儿打针感到痛时,便大声哭喊;到了大班幼儿打针时虽然感到痛,但由于认识到要学习解放军的勇敢精神,便会忍着不哭,这说明了儿童情绪的()。 A.社会化 B.深刻化 C.丰富化 D.自我调节化 10.幼儿期的主要思维特点是()。 A.抽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发散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1.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或前提是()。 A.同情 B.赠与 C.关心 D.移情 12.幼儿最初能够辨认的颜色不包括()。 A.绿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13.幼儿在学习古诗时,由于对古诗的内容不理解,采取简单的、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背诵,这种识记属于()。 A.意义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形象识记 14.幼儿词汇量增加较快的时期是()。 A.4~5岁 B.5~6岁 C.7~8岁 D.3~6岁 15.幼儿可以把苹果、梨子、香蕉、草莓、西瓜等称为“水果”,这说明幼儿具有了()。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创造思维 16.幼儿掌握概念是以()为主。 A.属概念 B.科学概念 C.数概念 D.抽象概念 17.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的现象,就是幼儿偏好与同性别的小朋友玩。 A.自由活动 B.集体活动 C.性别分离 D.游戏活动 18.幼儿前期的儿童总是在操弄物体时才能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就停止了,这说明幼儿具有()。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直觉行动思维 D.创造思维 19.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是情绪的冲动性减少、情感的()逐渐提高、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A.感染性 B.情绪性 C.情境性 D.稳定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2013年北京市幼儿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心理学全真模拟题五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社会文化 B.电视 C.家庭 D.幼儿园 2.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特征的( )。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3.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4.关于幼儿视觉发展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然把手放在孩子眼前,若无眨眼反射,是正常表现 B.“代偿头位”表示两眼可能是弱眼 C.孩子有畏光表现,在阳光下常把一只眼闭上,可能为青光眼 D.斜视,多是视力功能不好 5.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6.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7.“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 )。 A.广度 B.稳定性 C.选择 D.集中 8.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9.儿童最初的创造想象是( )。 A.无意的自由联想 B.随意的自由联想 C.愿望性想象 D.情境性想象 10.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表象的概括 D.动作的概括 11.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言语过程 D.交流活动 12.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 A.0~2岁 B.1~3岁 C.3~4岁 D.4~5岁 13.有个正常幼儿,在同龄人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 )。 A.目的 B.需要 C.兴趣 D.有意性 14.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发展的是( )。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15.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如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____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__________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3。__________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心理学教程王振宇第三版试题

心理学教程填空题

心理学教程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2.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3.大脑皮层分四个叶:枕叶、颞叶、额叶和顶叶。 4.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有分工,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6.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早期的中外儿童心理学家曾运用个案法观察自己的孩子,并发表了长期的记录,如德国的普莱尔、英国的达尔文、中国的陈鹤琴等。 8.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9.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 10.注意的特性是注意的指向和集中。 11.视敏度即视力,小学生比幼儿好,其中10岁时儿童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最大。 12.入小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可达成年人的水平。 13.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14、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15、画家善于形象记忆,数学家善于逻辑记忆。

16、表象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概括性。 17、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18、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19、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再现比再认水平高。 20、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提取信息。 21、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是有效的途径。 2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的反映。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探索答案的方向来看,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2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 2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途径有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25、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反应方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创造性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26、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通常采用的指标有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批判性。 27、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直观形象、形象---抽象和初步的本质抽象三级水平。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幼儿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3.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A.从依赖成人的评价到独立评价 B.从外部行为到内部品质的评价 C.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D.从主观情绪到客观性的自我评价 E.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E.亲密感 5.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 A.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 B.志向水平的差异 C.智力的差异 D.人格的差异 E.学习风格的差异 6.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E.同化律 8.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虚拟活动,持这种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格罗斯 C.拉扎鲁斯 D.皮亚杰 E.弗洛伊德 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游戏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相应,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游戏()。A.练习游戏 B.角色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E.结构游戏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1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 C.无规则游戏 D.有规则的游戏 E.常规游戏 1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E.外部技能 13.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能力 E.气质 1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 8."9岁 B.0—3岁 C.0—6岁 D.0— 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幼儿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 1.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映又会增强。这是()。 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兴奋 D.抑制 2.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独白言语 D.连贯言语 3.学前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主要表现在() A.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 B.持续的自发的使用一些词 C.儿童理解的言语大量增加 D.说出词和理解词 4.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A.怕B.怒C.悲D.爱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1岁—2岁—3岁—6岁 6.5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够借助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算术了,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摆脱小木棍进行口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凌乱到成体系 C.从被动到主动 D.从具体到抽象 7.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岁~4岁岁~5岁岁~6岁岁~8岁 8、情绪紧张和长期不愉快的儿童,其健康水平也会下降,甚至生理发育延滞,这说明()。 A.生理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B.遗传因素对生理成熟的影响 C.环境和教育对生理成熟的影响 D.儿童心理发展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9.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A.是被动的过程 B.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C.过程非常缓慢 D.成熟较晚 10.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施太伦 1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12.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 13.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A.任何时候B.关键期C.最佳期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

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3

幼儿心理学统考模拟试题(刘萍女职中)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6分) 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积极的、()能动的反应。 A主观 B 机械 C 镜面D经验 2、幼儿记忆以无意识记和()为主。 A语言识记B机械识记 C 有意识记D意义识记。 3、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保存、加工和()的心理过程。 A回忆 B 再认 C 提取 D 识记4、思维的特性不包括() A概括性B间接性 C 抽象性D组织性、 5、幼儿期的主要思维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D推理6、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 A体验B过程 C 情绪 D 认识 7、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 A适应作用B组织作用 C 榜样作用D动力作用8、()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 A情绪掩蔽 B 情绪 C 情感D情绪调控 9、在方位知觉方面,4岁儿童( )。 A.开始能够辨别前后

B.开始能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C.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位 D.仅能辨别上下 10、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是年幼儿童常出现的( )。 A.记忆扩张现象 B.记忆恢复现象 C.记忆潜伏现象 D.记忆提取现象 11、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 A感觉剥夺 B 感觉轰炸 C 习惯化 D 组合规律12、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有父母、同伴及()。 A教师 B 感觉 C 记忆 D 想象 13、()是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应。 A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前庭觉 14、形状知觉是以()为主的,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符合感知。 A听觉 B 视觉 C 肤觉 D 深度知觉 15、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不包括()、理智感和美感的发展。 A 理智感 B 美感 C 恐惧D道德感 16、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是冲动型减少、()提高、从外显到内隐。 A易感染性 B 情景性 C 情感共鸣D稳定性17、()的出现,开启了成人与婴儿交往的通道。 A生气B社会性微笑 C 恐惧D焦虑18、儿童的同伴关系是通过()的过程表现出来的,这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A相互作用B交往现状 C 性别分离 D 行为特点

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过程 3、认知过程 4、情感过程 5、意志过程 二、填空 1、心理现象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的现象,但也就是 、、的现象。 2、心理学就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与两大类。 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与三类。 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属于的过程。 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就是过程。 8、就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与自我调节。 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 ,心理学称为。 三、选择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 )。 A、心理过程与认知过程 B、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 C、认知与个性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四、判断 1、心理学就是了解您在想什么的科学。( ) 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就是心理学家。( ) 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 4、心理学就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 ) 5、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 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类。( ) 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 ) 8、心理活动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 ) 9、幼儿心理学就就是发展心理学。( ) 五、简答 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者之间就是什么关系? 第二节心理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 1、人脑就是的器官,心理就是的机能。 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越来越复杂,而越来越完善。 3、脑的进化过程不就是强拆重建,而就是不断、、与 的过程。 4、神经信息传导的时速就是公里,也就就是每秒米。

学前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2)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5、理智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汇总

《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 C )的观点。 A.华生 B.高尔顿 C.皮亚杰 D.斯腾 2.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模式中智力活动的三个维度是()。 A.过程 B.内容 C.结果 D.标准 3.关于效度的定义,正确的是()。 A.效度反映测验的一致性程度。 B.效度是指测验能够准确测量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C.效度是评价测验的可靠性的指标。 D.效度是反映测验的有效性的指标。 4.下面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 B.男孩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方面比女孩好。 C.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女性在所有年龄阶段上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都优于男性。 D.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5.儿童从很早开始就因为不同的行为而受到奖励与惩罚。他们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学会期待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这是()的观点。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性别图式理论 D.心理人类学理论 6.由于照顾者总是与满足婴儿的食物需要相联结,减少了饿这个基本的内驱力,从而使照顾者获得了二级强化,成了满足婴儿需要的客体。这是()关于依恋的看法。 A.社会学习理论 B.习性学理论 C.心理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关键期 2.元认知 3.常模 4.对抗性条件作用 5.移情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思维特点。 2.简述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 3.简述卡特尔的液体和晶体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5.依恋有哪些类型?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论述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王振宇幼儿心理学试题5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五)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A.思维 B.注意 C.记忆 D.想象 2.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3.根据我国现实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6岁儿童属于()。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早期 D.幼儿期 4.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 A.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矛盾型依恋 D.不安全型依恋 5.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即()。 A.前习俗水平 B.中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6.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叫()。 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深刻化 D.操作行为 7.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A.自我 B.态度 C.认识 D.年龄 8.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交往是在()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 C.社会情境 D.家庭情境 9.在整个幼儿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10.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2~4岁 B.2~5岁 C.3~6岁 D.3~8岁 11.幼儿的想象有以下哪些特点?() A.主题与时间易变换 B.分不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 C.缺乏计划性,没有预定的目的 D.想象的创造成分保留在具体形象水平上 12.以下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叙述正确的有()。 A.情绪是比较简单的体验 B.情绪一般比较稳定,带有情境性 C.情绪没有情感强烈稳定 D.情绪比情感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平均递增 D.平均递减 14.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成为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A.社会化 B.深刻化 C.丰富化 D.自我调节化 15.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儿童,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6.幼儿记忆以()和()为主。 A.无意识记 B.机械识记 C.有意识记 D.意义识记 17.一周前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今天我在街上碰到他,我一下子就把他认出来了,这属于()。 A.保存 B.加工 C.再认 D.回忆 18.在方位知觉方面,5岁儿童()。 A.能够辨别前后 B.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C.能够辨别上下 D.能以物体为基准辨别左右 19.托马斯等人将婴儿气质划分为()类型。 A.容易抚养型 B.难以抚养型 C.缓慢发动型 D.行为抑制型 20.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岁—岁岁—2岁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岁岁岁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_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

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 )、(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0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 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4.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天 B.6天 C.1天 D.20分钟 6.(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7.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8.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的。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9.在想象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象 B.情景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10.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11.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 )。 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12.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反射的建立 B.无条件反射的消退 C.眼手协调动作的发生

幼儿心理学 王振宇版 三四章知识点

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1.情绪与情感就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与消极体验。 2.情绪与情感与认知一样,都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同的就是,认知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反应的就是客观事物与个人时间关系的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与调节,另一方面,情感就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就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就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发生的比较早,情感发生的比较晚。(2)情绪具有情境性与暂时性的特点,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与深刻性,就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3)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剧有内隐性。 5.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与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情感就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与情感就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P108) 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就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

与恐惧则就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就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与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9.笑就是婴儿与成人沟通与交往的基本手段。两周以内的新生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笑。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10、恐惧就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 11、焦虑就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飘忽不定的心神不定。儿童的焦虑主要体现在陌生人焦虑与分离焦虑(鲍尔毕分离焦虑三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 12、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与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13、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1—3岁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生理需要就是否得到满足就是主要动因,3—4岁的幼儿的情绪动因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转变。在幼儿园中大班的儿童中,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大。 14、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就是运用面部表情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