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24T15:36:04.2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作者:刘宇平

[导读] 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中的二丙酸倍氯米松即BDP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中所产生的疗效以及副作用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中的二丙酸倍氯米松即BDP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中所产生的疗效以及副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的50例患有哮喘的儿童病患,并根据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进行缓解后,让其吸入剂量不同的二丙酸倍氯米松,时间为6个月至2.5年。并在患者的治疗期间进行定期访问,根据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其的身高、体重、最高的呼气流速即PEFR值和吸入剂量的变化等进行监测,并测定24小时的尿游离皮质醇的含量。结果:二丙酸倍氯米松的临床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的有效率则为70%,二者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连续6个月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监测到的最高呼气流速值与初次诊断时监测到的最高呼气流速值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且不同的儿童患者在身高、体重等方面与同龄的正常值相比并无明细异常(P<0.05)。测定的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对于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的儿童进行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临川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无或副作用较小。

关键词:儿童哮喘;用药安全;效果显著

治疗儿童哮喘最常用的预防性的抗炎治疗药物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相比,此种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效应性,因此一直被医疗方和患者方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哮喘病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疾病,对药物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用药时间过长,而我国在长期的吸入治疗是否会对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和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的研究较少。虽然自国内广泛推广全球哮喘的防止创议方案以来,具有较高效用和较低风险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一直是治疗儿童哮喘的标准。但是口服型的糖皮质激素对服用者的生长发育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功能均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在某院随机抽取了50例患有哮喘的儿童患者,并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进行了本次实验,对这些具有6个月至2.5年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儿童患者的身高、体重、肺功能等进行测量,并检测其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浓度。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材料

随机抽查某院自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所接待的确诊为哮喘的儿童患者,其诊断依据为《儿童哮喘防治常规》的标准。所抽取的儿童患者的年龄在三岁以上(包含三岁)且病情具有反复性,病情发作时患者的双肺和呼吸相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此时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由其他所引起的咳嗽、胸闷、喘息等疾病,共计80例儿童患者,并采用随机数据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0例为治疗组有18例女性儿童患者,32例男性儿童患者,年龄在6岁至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7岁。并按照病情程度将其细分为16例轻度患者、24例中度患者、10例重度患者。有10例患者吸入BDP的时间为6个月至1年,30例为1年至2年,8例为2年。另外30例患者为对照组,12例女性儿童患者,18例男性儿童患者。无论是在年龄、观察时间、还是病情等方面俊宇治疗组物显著性的差异,并具有可比性(p<0.05)。对于父母身高异常的以及患有内分泌和骨骼系统疾病的额儿童患者不在此次实验的观察中。治疗组的患者在此次实验前的一个月内未进行糖皮质激素的口服和静脉注射。

2.方法

(1)用药剂量

治疗组当哮喘急性发作时吸入BDP与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缓解期单用BDP,不能很好掌握吸入技术的患儿加用储雾罐。吸入初始剂量按病情轻、中、重而不同,轻度250ug/d,中度500 ug/d,重度750pg/d,症状缓解3个月后减量至轻度150 ug/d,中度250 ug/d,重度500ug/d,此后病情持续稳定3个月后剂量减为轻度100ug/d,进入长期维持治疗阶段,疗程1年,中度150ug/d,重度250ug/d。病情再持续稳定3个月,减量至中度100ug/d,重度150ug/d,最终减量至100ug/d,中、重度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疗程2年。如减量过程中,患儿病情发作,则增加BDP药量至减量前剂量,待病情稳定后再按前述方法用药,同时加用喘乐宁气雾剂(沙丁胺醇),100 ug/次,每日3 ~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个别特别重者短期加服B,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有发热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对照组发作期口服或静脉点滴糖皮质激素、氨茶碱、B,受体激动剂,必要时加用抗生素。缓解期不治疗或间断、不规则吸入BDP。

(2)肺功能、24 h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肺功能测定:50例于初诊和治疗6月后,应用简易峰流速仪测定PEFR,用前给予详细讲解,让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早晚各监测1次,连续吹3次,取最高1次进行记录。测定前6h有使用B,受体激动剂史者应停用24h尿游离皮质醇(24 hurine free cortisol,24 h-UFC),用美国DPC公司Coat-Count皮质醇放免试剂盒测定,于初诊时,治疗3月、6月、1年后分别测定并记录,同时选择外科诊断为隐睾、多指、腹股沟斜疝等无过敏性疾患及明显寄生虫感染史的术前病儿为“正常组”共15例进行24 h-UFC测定。1.2.3 患儿身高、体重测定选择吸入用药1年以上的治疗组患儿38例,其中轻、中度32例,重度6例;同时选择20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父母有异常身高者除外。两组儿童在初诊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家庭条件、地区来源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1年后测量身高、体重1次。

二、结果

1.床疗效比较

疗效判定以1998年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规定为统一标准,50例患儿完成6个月以上疗程。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与显效率之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 =6.492,P <0.05);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x 2=5.195,P <0.05)。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的剂量换算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的剂量换算 吸入激素相当剂量(小剂量ug) 相当剂量(中剂量ug) 相当剂量(大剂量ug) 成人儿童成人儿童成人儿童 氟替卡松100-250 100-200 >250-500 >250-500 >500-1000 >500 (舒利迭) 布地奈德200-400100-200 >400-800 >200-400 >800-1600 >400 (普米克信必可) 丙酸倍氯米松250-500 100-200 >500-1000 >200-400 >1000-2000>400 (必可酮) 必可酮学名丙酸倍氯米松。仅有气雾剂形式,有250ug和50ug两种规格,由于必可酮50其每一喷的含量太少,不适合于临床,目前已较少使用,仅在吸入激素减量时配合必可酮250使用。 普米克学名布地奈德(budesonide,Pulmicort,20mgx100喷/盒(200ug/喷)。有气雾剂和都保两种形式。气雾剂是液体形式,吸入时药物呈雾状,需深而缓地吸入气道,然后屏气10秒种,以利于药物在肺内扩散。都保则是粉剂形式,需用力吸入肺内,其吸入肺内的量约是气雾剂的一倍,故每一吸的药量减少,药效增加,价格也相对便宜。缺点:一是怕潮湿,故不能对着吸入器的口嘴呼气,以防呼出气中的水分使粉剂潮湿。二是吸入后口咽痛的发生率高,所以吸入后一定注意充分漱口。 信必可是最新一代的复合制剂。它是布地奈德和富美特罗(长效β2激动剂)两种药物的复合制剂,也是粉剂形式,有160/4.5ug和80/4.5ug两种规格,应根据病人的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舒利迭是氟的卡松和沙美特罗(长效β2激动剂)两种药物的复合制剂,同普米克都保一样,也是粉剂形式,有250/50ug和100/50ug两种规格,现有500/50ug的规格已经上市,可根据病人的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919122774.html,/poiuycn/blog/item/69023c08a2129c2d6b60fbfe.html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 1、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 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 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 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3、呼吸疾病 支气管哮喘是由单纯气道平滑肌功能性过度痉挛深化为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理论。此种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如肥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其主要的作用有: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小血管收缩,增高其内皮的紧密度,减少血管渗漏;抑制炎症细胞的定向移动;活化并提高呼吸道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阻止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组胺酸脱羧酶,减少组胺的形成等。但不同激素使用疗效差异有显著性。通过以上对照结论表明甲强龙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引起水钠潴留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抑制等不良反应轻。地塞米松虽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起效慢,因在体内由肝脏转化为泼尼松后起效,且半衰期长对HPA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对糖代谢的影响大。故两者比较甲强龙因起效快、半衰期适中、抗炎作用强、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4、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 2) 过敏性疾病:GCS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 5、治疗休克: 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 6、血液系统疾病: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7、皮肤病: 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8、恶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之一 由糖皮质激素组成的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但是应用哪一种糖皮质激素最好尚存争议。有研究认为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好于强的松,因能透过血脑屏障可以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止白血病复发,其所治疗的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延长。 糖皮质激素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长期大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并发症2)诱发或加重感染结核病患者使用时应合用抗结核药 3)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必要时加用抗高血压药,抗糖尿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垦匣堕咝盘查!!塑生璺!!鲞塑!塑!坐』里!!P坚,』!!:!!!!,!些!!-塑!·!吸人型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马辉朱宝玉 【摘要】本文综述了吸人型糖皮质澈素对全身系统的不利影响及国外新的研究进展。高剂量的任 何吸人型糖皮质激素都会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全身活性。中等剂量的吸人型糖皮质激索可抑制下丘脑一垂 体一肾上腺轴的功能.但无明显的临床意义。吸人型糖皮质激素在短期内抑制了患儿的生长速度,但整体影 响小,且不会持续不变。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与吸人型糖皮质激素在高剂量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关键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吸人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cortlcosterolds,ICSs)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非常有效的药物,在国内、外哮喘治疗指南中推荐将小剂量的吸人激素用于轻度持续性哮喘的治疗,中剂量的吸人型激素或与中小剂量的Bz肾上腺受体激动荆联合用于中度哮喘的治疗,对于应用中等剂量的激素联合长效阻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不能有效控制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才推荐吸入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然而,由于吸人激素潜在的毒副作用,一些临床医生仍不愿意给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因此。本文就吸人糖皮质激素对全身系统的不利影响及国外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广大临床医生对吸人激素潜在的毒副作用及其危险因素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发展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为u·种治疗方法应该发挥其作为激素的有益的治疗作用,避免由于长期应用而带来的副作用(表1)。所有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都是通过刺激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胞浆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来实现的,然而即使相同剂量的激素由于个体不同它所体现的平喘作用或全身的活性也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口服或吸入的给药方式无关。“。造成个体反应差异的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遗传因素包括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多态性和清除体内药物的氧化酶的多态性口]。他们对哮喘患者的影响还没有被明确评估过。因为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没有明显的不同,人们希望这种受体多态性仅影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相对敏感性而不影响治疗指数(治疗效果与全身影响的比值)。然而,一些初步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基因型可能影响了一些特殊组织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气道的炎症降低了糖皮 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质激素受体与外源性激素结合的亲和力。由于系统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没有受影响,因此使治疗指数变得狭窄。但这种狭窄只是暂时性的,因为它可以被抗炎药物纠正。目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吸人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指数产生重大影响,两者共同调节所需激素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裹l应用ICSs的潜在副作用 降低吸人型糖皮质激素全身的不良反应就要降低全身循环系统的活性分子数量,简单增加激素的用量不注意系统的吸收并不能增加治疗指数。降低系统活性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减少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的生物利用度,二是延长药物在肺内的作用时问。药物吸人装置的更新能够减少经口进入胃肠的药物的量,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将药物分散形成雾化吸入主要有3种方法:压力定量吸入器(pressurizedmelered—doseinhaler.pMDI)、干粉吸人器(drypowderinhaler,DPI)和雾化器.pMDI可配合储雾罐使用。吸人装置不同,残留于口咽部进入胃肠道的药量就有差别,另外患者的年龄、躯体或认知方面的残疾也影响吸人装置的使用。通常根据患者的操作技能,pMDI药物的输送率上下渡动7%~20%,有80%的药物沉积在口咽部,而DPI口咽部沉积量为输送剂量的60%或低于该值。由于吸人装置对全身不起反应的重要影响,在评价临床试验的结果  万方数据

糖皮质激素考试试题资料讲解

糖皮质激素考试试题

药剂科业务学习考试 糖皮质激素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地塞米松与下列哪个药合用可引起低血钾症() A、利福平 B、对乙酰氨基酚 C、氢氯噻嗪 D、苯妥英 2、泼尼松与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合用可加强其()作用 A、治溃疡 B、心律紊乱 C、眼压升高 D、代谢 3、应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A、退热和止痛 B、免疫抑制 C、抗风湿 D、抗过敏 4、糖皮质激素一般给药时间为() A、上午7:00-8:00 B、下午2:00 C、晚上7:00-8:00 D、睡前 5、糖皮质激素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疾病() A、寻常型银屑病 B、荨麻疹 C、支气管哮喘 D、创伤后骨关节炎 6、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冲击治疗疗程一般小于()天 A、3 B、4 C、5 D、6 7、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轻者可表现为() A、呕吐、低血压 B、食欲减退、关节疼痛 C、发热、肾上腺皮质危象 D、精神萎靡、恶心 8、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

但仅限于()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A、1 B、2 C、3 D、4 9、何种情况应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 A、严重感染 B、血液系统疾病 C、休克 D、癫痫 10、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不可采取的措施是() A、低钠高钾高蛋白饮食 B、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B、加服预防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药物 D、与生长激素合用 11、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可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参考剂量为() A、20~40mg/d B、30~40mg/d C、10~50mg/d D、20~60mg/d 12、支气管哮喘,常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A、中午 B、夜间或清晨 C、下午 D、白天 13、下列药物按作用时间分类为长效糖皮质激素的是() A、氢化可的松 B、甲泼尼龙 C、泼尼松 D、地塞米松 14、下列药物按作用时间分类为中效糖皮质激素的是() A、泼尼松龙 B、可的松 C、地塞米松 D、倍他米松 15、下列药物按作用时间分类为短效糖皮质激素的是() A、氢化可的松 B、甲泼尼龙 C、泼尼松 D、地塞米松 16、以下不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的是() A、骨质疏松 B、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糖皮质激素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

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在体内作用广泛,不仅为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调控所必需,且具有调节钾、钠和水代谢的作用,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和抗休克等作用。 一、适用范围 1.内分泌系统疾病: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替代治疗;肾上腺危象、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等紧急情况的抢救;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Graves眼病、激素类生物制品【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药物过敏的治疗等。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判断肾上腺皮质分泌状况,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 2.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此类疾病种类繁多,达200余种,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皆有自身免疫参与,常见的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病/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血管炎等。糖皮质激素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之一。 3.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常需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为两种情况:一是治疗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二是利用糖皮质激素溶解淋巴细胞的作用,将其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分之一,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 5.肾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种肾小球肾炎和部分间质性肾炎等。 6.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肺炎,若伴有休克、脑病或其他与感染有关的器质性损伤等,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中毒症状和器质性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等,也可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7.重症患者(休克):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但须结合病因治疗和抗休克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脑水肿等。 8.异体器官移植:用于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及治疗。 9.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种类众多,涉及多个专科,许多疾病如严重的荨麻疹等,需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10.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如急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脊髓损伤,急性脑损伤等。 11.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12.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二、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成正比,主要有: 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淤斑、类固醇性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加重)、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甚或骨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女性多毛月经紊乱或闭经不孕、男性阳萎、出血倾向等。 2.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3.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4.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5.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6.肌无力、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7.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 8.精神症状如焦虑、兴奋、欣快或抑郁、失眠、性格改变,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9.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10.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出现局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在面部长期外用时,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 1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者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三、注意事项 (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 2.严重精神病史; 3.癫痫;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

2013级全科九班李安虎学号:320130916971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本《指导原则》中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 mg/d;(2)小剂量:<0.5mg〃kg-1〃d-1;(3)中等剂量:0.5~1.0 mg〃kg-1〃d-1;(4)大剂量:大于 1.0 mg〃kg-1〃d-1;(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 mg〃kg-1〃d-1。 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有效性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有效性的比较研究目前尚无公认的理想的设计方案,其原因在于:(1)研究设计应该是随机、双盲,最好有安慰剂对照。临床实施有很大难度,几乎不可能。(2)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效应曲线平坦,增减剂量不能明显反映效应变化。(3)哮喘的病情程度与病程不易严格掌握,造成很大的误差。(4)使用吸入装置不易统一,因各药的装置随生产厂家而不同等。现就文献报道有参考价值的结果罗列如下: 1. 二丙酸倍氯米松和布地奈德开放、随机、平行、剂量调整,以症状、PEF、FEV1为评估疗效标准,观察102例哮喘病人,时间2年,得出的结果是布地奈德都保600μg/天相当于二丙酸倍氯米松1000μg/天的效果。 1.1. 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剂量范围为丙酸氟替卡松为100、200、400、800μg/天,二丙酸倍氯米松400μg/天均用pMDI,以PEF为评估标准,观察672例哮喘病人,时间4周,得出的结果是丙酸氟替卡松200μg的疗效与二丙酸倍氯米松400μg相当。 1.2. 布地奈德和丙酸氟替卡松 (1)剂量下调比较 217例儿童中度哮喘患者,以丙酸氟替卡松碟或布地奈德都保控制哮喘症状后,随后8周内,逐步下调剂量,直到哮喘症状不能控制为止。得到丙酸氟替卡松最小有效量为198μg/天,布地奈德都保为213μg/天,两药临床疗效无差异。(2)剂量减半比较 171例成人轻、中度哮喘病人,先用布地奈地奈德碟(800μg/天)控制症状后,再比较丙酸氟替卡松碟和布地奈德都保,两者剂量为400μg/天和200μg/天,并进行药物交换,研究说明两种药物相等剂量时疗效无差异。每一药物的两种剂量之间,疗效也无差异。 (3)等剂量比较 229例儿童哮喘病人进行为期8周的随机、平行、双盲研究,比较丙酸氟替卡松碟(400μg/天)与布地奈德都保(400μg /天)的疗效,两药没有明显差异。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有效性: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这与2002年GINA所列出的等效剂量相吻合(参见2002年GINA 105页) 安全性(safety)的比较 常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具有确切的临床安全性。如对大多数成人病人,长期用pMDI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或布地奈德,剂量<800μg/天,是安全的。但对未完全被控制的哮喘病人,有必要增加剂量。长程吸入高剂量,可能导致明显的周身不良反应,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质疏松及儿童生长受阻。

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需谨慎

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需谨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07-21发表评论分享 文章作者:杨林瀛何权瀛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简称全球策略)和诊治指南中均明确推荐,对于中重度且有反复急性加重风险的慢阻肺患者(C组和D组)可以使用高剂量吸人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 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已有研究结果证实,ICS治疗虽不能降低慢阻肺患者的病死率,但可以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和改善肺功能,且全身不良反应比口服糖皮质激素少。 一项国际间合作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设计的临床研究(TORCH)结果显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用ICS治疗后,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病死率无显著影响。 慢阻肺全球策略中明确指出:结核病既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又是其潜在的合并症。那么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采用ICS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是否会使肺结核发病率升高,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有陈旧性肺结核的慢阻肺患者。 近年来已有若干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尽管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也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此问题。 台湾学者报道,高剂量ICS对慢阻肺患者发生肺结核危险性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554例重度及以上慢阻肺患者,每日吸人>500 ug氟替卡松,在随访期间有16例(3%)发生活动性肺结核。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ICS、El服泼尼松>10 mg/d和既往肺结核病史均为发生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建议在采用高剂量ICS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及痰涂片MTB检测或培养。

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应用魁北克(Quebec)数据库进行基于人口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427 684人在15年间(1990--2005年)确诊肺结核564例,在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中,任何时候应用(包括曾用和正在使用)ICS均会增加发生肺结核的风险(RR值分别为1.27和1.43,95%CI分别为1.05-1.53和1.04~1.71)。 最近的一项队列研究观察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853 439例应用吸入药物治疗的患者,包括ICS、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ICS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等。 结果显示,其中4 139例确诊为肺结核,应用ICS可以显著增加肺结核的风险(校正OR值为1.20,95%CI为1.08-1.34),且有明确的剂量依赖关系(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未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中应用ICS,可以增加发生肺结核的风险。 因此临床医生对长期应用高剂量ICS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肺结核的危险。韩国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616例慢阻肺患者,依据是否应用ICS及以往x线胸片是否有肺结核后遗症分组,Kaplan.Meier评估结果显示,以往x线胸片显示有陈旧性肺结核且吸入ICS组发生肺结核的风险增加(P<0.01)。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x线胸片未见异常和有陈旧性肺结核的慢阻肺患者,应用ICS是其发生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9.079和24.946,95%C1分别为1.02—81.43和3.090.201.365,P<0.05和P<0.01)。 然而,2013年台湾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得出相反的结果。该研究采用时间依赖的COX 回归分析对23 594例慢阻肺患者和47 188非慢阻肺患者进行肺结核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糖尿病、低收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肝硬化和慢阻肺是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CS治疗并不增加肺结核风险。 慢阻肺组发展为肺结核的患者都曾接受过较高剂量的口服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研究者认为,若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如潜在并发症、ICS及口服药物治疗,则ICS 引起肺结核的发病风险就无足轻重了。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规范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规范?什么症状适合吸入性激素治疗? ?如何使用,剂量多大? ?疗程多长...... ICS 的特点是? 1. 又快又准 激素吸入后可迅速直接到达炎症部位局部,直接抑制与哮喘有关的炎症细胞,降低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气道黏膜腺体过度分泌,增加黏液的清除,并降低气管高反应性。 吸入用药能迅速、直接地作用于气道靶位,降低了激素口服或静脉给药时的全身不良反应。 2. 老少皆宜 吸入激素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于 1995 年发表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指南》开始推广应用 ICS 治疗哮喘。 ICS 的适应人群是? 经医师检查,确定为 2 级轻度持续哮喘: ?症状≥ 每周 1 次,但<每日 1 次,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 2 次,每月<每周 1 次; ?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 80% 或最大呼气流速(PEF)≥ 80% 个人最佳值; ?用力呼气流速(FEF)或 FEV1 变异率 20%-30%;

?或者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ICS 的种类、剂型、用法? 目前临床应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主要有: 1.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 二丙酸倍氯米松为地塞米松的衍生物,为定量气雾剂,规格250 μg × 60 喷。 成人的常规维持剂量为每日吸 1~2 次,每次 1~2 喷。 病情严重者,起始剂量为每日 500~1000 μg,最大量每日不超过 1 mg,起效后逐渐减少到最小维持剂量。 2. 布地奈德(BUD) 有气雾剂和粉剂两种剂型,规格为: 气雾剂50 μg× 200 喷,200 μg ×100 喷; 干粉吸入剂100 μg × 200 吸,200 μg ×(100~200)吸。 成人气雾吸入布地奈德起始剂量为每日 400~1600 μg ,每日2 次,有效后减至最小维持量,通常为每日 400~800 μg ,每日2 次。 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较二丙酸倍氯米松强。 3. 丙酸氟替卡松(FP) 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有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丙酸氟替卡松+ 沙美特罗混合粉剂两种剂型。

吸入激素的副作用及防治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及防治 青岛第五人民医院过敏免疫科李明华 ???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包括环索奈德、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已成为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首选治疗,也可以用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注、静脉给予、吸入给药、灌肠该药、外用等),但是无论何种途径给予糖皮质激素,其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降低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副作用,医学家和药物学家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对糖皮质激素的结构和剂型进行改革,通过提高糖皮质激素的脂溶性、改良雾化技术(如spacer)和改进糖皮质 激素的吸入方法等,已经使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防治哮喘、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中的副作用大为降低。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相比,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已显著减少,但在较高浓度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吸入方法不当时(如不利用spacer进行吸入、吸入后不及时漱口或将漱口水吞咽等)仍然可发生某些轻微的全身副作用。此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还可造成某些轻微的局部副作用。如何避免或减轻这些全身或局部的副作用对保证病人和患儿能长期维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一旦确定病人和患儿需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时,应当根据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尽量选择局部抗炎活性强,全身生物利用度低和副作用小的剂型,从目前对各种可供吸入的糖皮质激素种类的疗效/副作用比和治疗来看,环索奈德、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优于二丙酸倍氯米松、曲安奈德和氟尼缩松。对于儿童而言,环索奈德和布地奈德对生长发育的副作用更少,应该作为儿童治疗的首选。由于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以呼吸道局部粘膜治疗为主,故局部副作用为主,而全身副作用较少。 吸入技术和装置可以明显影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别是全身生物利用度。在Spacer发明之前,通过定量揿压吸入器吸入的糖皮质激素中有80-90%的沉积在口咽部,这些沉积在口咽部的糖皮质激素是引起局部副作用和吸收后引起全身副作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通过广泛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储雾装置配合定量揿压吸入器吸入,已经显着地减少了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口腔内沉积量和吞咽剂量,?使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副作用进一步减少,大大地增加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 ??? ?? 一、全身副作用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全身的副作用和影响主要与是否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轴的功能有关,有无此抑制作用是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否可以造成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病人和患儿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关键。假如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将来即使控制了气道炎症和哮喘症状,也将出现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一样难以停药的情况;如果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作用或抑制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规范使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919122774.html,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规范使用 作者:王树平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30期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明确了哮喘的本质是一个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防治的重点放在气道抗炎(重点是吸入糖皮质激素)以来,哮喘的防治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早在1995年,由美国国家卫生院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发表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指南》,就推荐推广应用吸入激素治疗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直接地作用于气道靶位,降低了激素口服或静脉给药时的全身不良反应,且吸入激素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由于激素治疗对于基层医师来说是较为复杂的过程,而规范选择适应证、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及教育患者正确应用吸入装置共同决定了最终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就这些方面作出阐述。 推荐分阶梯治疗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地位显赫 以哮喘临床控制为目标的哮喘治疗循环模式: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治疗并达到哮喘控制——监测以维持哮喘控制。哮喘的治疗分为5步,从第2步到第5步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见表1),而在每一步中缓解药物都应按需使用,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在这5个阶梯的治疗方案中,吸入糖皮质激素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对未经治疗的持续性哮喘患者先用第2步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治疗方案从第3步开始。如果使用一个联合吸人装置中含有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它可以用于缓解和控制2种用途。 吸入激素治疗哮喘的适应证 2级轻度持续哮喘症状每周≥1次,但每日2次,每周 提示当轻度持续哮喘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效不明显时,绝不可依靠增加剂量来改善 症状,而需采用联合用药: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B: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或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缓释茶碱吸入剂;或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白三烯调节剂。 3级中度持续哮喘如果哮喘症状较明显,病情较重,经检查确定为3级中度持续哮喘:每日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FEV,占预计值≥60%-79%,或PEF为60%~79%个人最佳值,PEF或FEV,变异率>30%,可选择吸人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 吸入激素的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

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常被用来治疗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气道炎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3~4周有助于鉴别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3~4周后症状明显改善者提示哮喘的可能。 不含氯氟烷烃(CFC)的与含氯氟烷烃的糖皮质激素吸入器的吸入剂量可能不同。 加压气溶胶吸入器的含CFC抛射剂正在被氢氟烷烃(HFA)抛射剂所代替。当患者应用不含CFC吸入器时应保证新式吸入器的有效性并且告知他们应用新型吸入器会使气溶胶的感觉和味觉与以前不同。如遇到问题应咨询医师或药剂师。 如果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导致咳嗽,预先应用β2受体激动药可能会缓解。 哮喘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很有效,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气道水肿和黏液的分泌)。 吸入糖皮质激素多在以下情况应用:哮喘轻度持续以上

(第2级以上)患者(见哮喘分级);患者近两年有急性加重必须以全身糖皮质激素或一种吸入型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时(见于哮喘分级和长期治疗方案)。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哮喘恶化的风险。 吸入糖皮质激素必须规律使用以产生最大的效益。通常在使用3~7日后症状减轻。 二丙酸倍氯米松(二丙酸氯地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疗效相当。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药的复合制剂与以同样的两种药物分别使用比较,前者可能更有益。 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转换为吸入糖皮质激素,但是转换必须缓慢。在哮喘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逐渐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再过渡为吸入糖皮质激素。 当吸入标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药或其它长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时,如患者仅获部分疗效时,建议加大吸入糖皮质激素剂量。只有在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明显好于较低剂量时才可持续应用。一般不要超过推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https://www.doczj.com/doc/8919122774.html, 7 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 mg/d;(2) 小剂量:<0.5mg〃kg-1〃d-1;(3)中等剂量:0.5~1.0 mg〃kg-1〃d-1;(4)大剂量:大于1.0 mg〃kg-1〃d-1;(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 为例)7.5~30.0 mg〃kg-1〃d-1。 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情况: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 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 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

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 (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 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 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3)中程治疗:疗程3 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 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 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https://www.doczj.com/doc/8919122774.html, 8 逐渐停药。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 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4.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全身 用药,以及吸入、局部注射、点滴和涂抹等局部用药。 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一)按作用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短效药 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 小时;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间多在12~36 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36~54 小时。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目录 前言 (7) 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8)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8)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8)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8) (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10) (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0) (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10) 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1) (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 (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 (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 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2) 一、管理 (12) 二、落实与督查 (12) 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4) 一、适用范围 (14) 二、不良反应 (16) 三、注意事项 (17)

(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7) (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7) (三)其他注意事项 (18) 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8) 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23)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23)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3) (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5) (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8) (四)Graves眼病 (30) (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1) 二、呼吸系统疾病 (33) (一)哮喘(成人) (33) (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34) (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37) (四)结节病 (38)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9) (六)变应性鼻炎 (41) (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42) 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43) (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43) 系统性红斑狼疮 (43) 系统性硬化症 (44)

2020年度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8 年修订版)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儿科呼吸领域专家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进行了再次修订,用以指导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家庭正确选择和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从而规范和完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以下为2018年修订版共识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相关内容。 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1、基本概念 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采用吸入疗法时,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随呼吸气流进入体内。由于气溶胶具有很大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与气道表面黏膜上皮细胞接触而发挥药效。其中,直径1 ~ 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5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而< 0.5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 雾化吸入 ICS主要用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既可作为医院内缓解急性期发作的合并治疗手段,也适用于家庭的长期控制治疗。目前国内有三种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的 ICS 混悬液,包括布地奈德(BUD)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丙酸氟替卡松(FP)。布地奈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 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的抗哮喘 ICS ;是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定为妊娠安全分级为 B类的糖皮质激素(包括鼻用和吸入制剂),也是目前批准的唯一可用于≤ 4 岁儿童的雾化 ICS。丙酸氟替卡松目前仅适用于4~16岁儿童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ICS经吸入装置后,大部分停留于口咽部,仅有小部分沉积于肺内。沉积在口咽部的药物经吞咽进入胃肠道从而被吸收,经肝脏首过代谢后进入血循环。吸入肺部的药物沉积在各级支气管而发挥其局部抗炎作用,其中直径< 2 μm 的药物颗粒可进入终末肺组织,透过气液屏障直接吸收进入血循环。故ICS潜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24T15:36:04.2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作者:刘宇平 [导读] 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中的二丙酸倍氯米松即BDP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中所产生的疗效以及副作用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中的二丙酸倍氯米松即BDP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中所产生的疗效以及副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的50例患有哮喘的儿童病患,并根据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进行缓解后,让其吸入剂量不同的二丙酸倍氯米松,时间为6个月至2.5年。并在患者的治疗期间进行定期访问,根据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其的身高、体重、最高的呼气流速即PEFR值和吸入剂量的变化等进行监测,并测定24小时的尿游离皮质醇的含量。结果:二丙酸倍氯米松的临床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的有效率则为70%,二者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连续6个月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监测到的最高呼气流速值与初次诊断时监测到的最高呼气流速值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且不同的儿童患者在身高、体重等方面与同龄的正常值相比并无明细异常(P<0.05)。测定的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对于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的儿童进行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临川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无或副作用较小。 关键词:儿童哮喘;用药安全;效果显著 治疗儿童哮喘最常用的预防性的抗炎治疗药物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相比,此种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效应性,因此一直被医疗方和患者方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哮喘病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疾病,对药物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用药时间过长,而我国在长期的吸入治疗是否会对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和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的研究较少。虽然自国内广泛推广全球哮喘的防止创议方案以来,具有较高效用和较低风险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一直是治疗儿童哮喘的标准。但是口服型的糖皮质激素对服用者的生长发育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功能均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在某院随机抽取了50例患有哮喘的儿童患者,并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进行了本次实验,对这些具有6个月至2.5年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儿童患者的身高、体重、肺功能等进行测量,并检测其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浓度。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材料 随机抽查某院自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所接待的确诊为哮喘的儿童患者,其诊断依据为《儿童哮喘防治常规》的标准。所抽取的儿童患者的年龄在三岁以上(包含三岁)且病情具有反复性,病情发作时患者的双肺和呼吸相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此时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由其他所引起的咳嗽、胸闷、喘息等疾病,共计80例儿童患者,并采用随机数据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0例为治疗组有18例女性儿童患者,32例男性儿童患者,年龄在6岁至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7岁。并按照病情程度将其细分为16例轻度患者、24例中度患者、10例重度患者。有10例患者吸入BDP的时间为6个月至1年,30例为1年至2年,8例为2年。另外30例患者为对照组,12例女性儿童患者,18例男性儿童患者。无论是在年龄、观察时间、还是病情等方面俊宇治疗组物显著性的差异,并具有可比性(p<0.05)。对于父母身高异常的以及患有内分泌和骨骼系统疾病的额儿童患者不在此次实验的观察中。治疗组的患者在此次实验前的一个月内未进行糖皮质激素的口服和静脉注射。 2.方法 (1)用药剂量 治疗组当哮喘急性发作时吸入BDP与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缓解期单用BDP,不能很好掌握吸入技术的患儿加用储雾罐。吸入初始剂量按病情轻、中、重而不同,轻度250ug/d,中度500 ug/d,重度750pg/d,症状缓解3个月后减量至轻度150 ug/d,中度250 ug/d,重度500ug/d,此后病情持续稳定3个月后剂量减为轻度100ug/d,进入长期维持治疗阶段,疗程1年,中度150ug/d,重度250ug/d。病情再持续稳定3个月,减量至中度100ug/d,重度150ug/d,最终减量至100ug/d,中、重度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疗程2年。如减量过程中,患儿病情发作,则增加BDP药量至减量前剂量,待病情稳定后再按前述方法用药,同时加用喘乐宁气雾剂(沙丁胺醇),100 ug/次,每日3 ~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个别特别重者短期加服B,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有发热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对照组发作期口服或静脉点滴糖皮质激素、氨茶碱、B,受体激动剂,必要时加用抗生素。缓解期不治疗或间断、不规则吸入BDP。 (2)肺功能、24 h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肺功能测定:50例于初诊和治疗6月后,应用简易峰流速仪测定PEFR,用前给予详细讲解,让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早晚各监测1次,连续吹3次,取最高1次进行记录。测定前6h有使用B,受体激动剂史者应停用24h尿游离皮质醇(24 hurine free cortisol,24 h-UFC),用美国DPC公司Coat-Count皮质醇放免试剂盒测定,于初诊时,治疗3月、6月、1年后分别测定并记录,同时选择外科诊断为隐睾、多指、腹股沟斜疝等无过敏性疾患及明显寄生虫感染史的术前病儿为“正常组”共15例进行24 h-UFC测定。1.2.3 患儿身高、体重测定选择吸入用药1年以上的治疗组患儿38例,其中轻、中度32例,重度6例;同时选择20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父母有异常身高者除外。两组儿童在初诊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家庭条件、地区来源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1年后测量身高、体重1次。 二、结果 1.床疗效比较 疗效判定以1998年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规定为统一标准,50例患儿完成6个月以上疗程。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与显效率之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 =6.492,P <0.05);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x 2=5.195,P <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