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作业面批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究

小学数学作业面批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究

小学数学作业面批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究
小学数学作业面批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究

小学数学作业面批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究

内容摘要:在当前“轻负高质”的背景下,针对学生小学数学作业面批效果不佳的现状,笔者经过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作业面批有效性的对策: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面批对象;丰富批改符号;平和对待学生;及时追踪和反馈学生作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具体实践,作业面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有一定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面批;有效性;轻负高质;策略

自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之后,关于“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怎样的课堂才是生本课堂”等课堂教学方面的话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探究。紧接着,一系列有关有效教学的课堂研讨活动便应运而生了。例如:“相约周五”教学研讨活动,市“名师”示范课观摩活动,“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等等。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后续环节。然而很少有人会将作业批改方式之一的“面批”与“有效性”相结合在一起做专门的研讨。因此,笔者就“轻负高质的背景下,关于小学作业面批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调查与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面批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

一、镜头回放

其实,作业面批由来已久。那么,教师在具体实践中是怎样操作这种批改方式的呢?效果又是如何呢?请看笔者实地调查摘取的几个典型例子——

【镜头一】一高段数学教师把李某叫到办公室,当着他的面,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大声训斥:“你瞧瞧你的作业!一塌糊涂,鬼才看得懂!”李某还没打开作业本却已吓得“魂飞魄散”了,思维也突然出现了短路,谈何“有效”?结果在老师大嗓门的重磅“教导”下算是被逼“明白”了。

【镜头二】作业整理课上,一数学教师正在教师里批改作业。该老师改到余某的作业时,发现条理清晰,有思维价值。谁知,该生还未从老师的夸奖中“抽身”出来,其他同学就忍不住嚷嚷道:“老师,他的作业是看别人的”。教室里一片哗然,余某的心情也跌落到低谷,马上预感到一场暴风雨的来临。果然,教师很恼火,当场霹雳啪啦地对余某一阵批评。余某失落之时,也深感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对该老师产生了一些恨意。下课后该教师又找余某了解情况。余某战战兢兢地解释,这作业自己不太会做,为避免出错,故去“参照”了别人的作业。况且老师一下子要改那么多本作业,不太容易发现自己的抄袭行为。

【镜头三】一老师正在办公室批改家作,一丝不苟的。改到徐某的作业时,该老师感觉很不理想。于是,让其课代表帮忙叫来了徐某。徐某一进办公室。便看到老师盯着自己的作业本,紧紧地皱着眉头,心里不由地紧张起来。徐某猜不到老师接下来会怎么说,反正心里七上八下的,说话也唯唯诺诺。老师询问作业不理想的原因,徐某的回答也是扯不到边,说不着东西。后来,该老师紧绷着脸给徐某讲解每一个错题,徐某也不管有没有听懂,紧张的他只是不停地点头。这“面批”的实效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感悟:教师采取“面批”方式,愿意是希望学生在自己一对一的指导下,能及时发现错误,及时订正,及时巩固知识点。可效果却适得其反:学生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效果,甚至还出现了反效果。一些心理敏感或脆弱的学生还可能由此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这与当前大家所大力提倡的“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似乎有些背道而驰。

二、归因分析

那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教师费时费力想让学生及时地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结果却是事倍功半,难以如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师的面批方式有些欠妥,有些流于形式。很多教师的确是当着学生的面在批改作业,但改完之后,并没有静下下来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错题,而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有些教师难以控制心中的烦躁情绪,直接朝着学生发火、数落。而此时站在一旁的学生,心里早已充斥着恐惧和不安,根本不可能专心地投入到题目的思考中。而有些教师虽极力地压制了自己的急躁情绪,没有怒骂学生,但其表现出的“超级冷静、超级冷酷、不予理睬”的态度并不可取。现在的小学生很会察言观色,也很有自尊心。不难想象,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态度,心情也会跌落到极点。少数学生可能会想:肯定是因为自己太笨,老师才会对自己这般地失望透顶,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情。

作业面批,指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作业,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师生一起捕捉作业的亮点或共同寻找作业问题,剖析问题根源,谋求对策,从而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放低权威和姿态,由单一的学生作业评判者转变成学生思维的欣赏者、聆听者、献策者和促进者。师生在融洽平等自由的作业研讨中促进了各自的发展,正所谓“教学相长”。

那如何真正做到“作业面批”,让面批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

三、策略研究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

1、面批的对象要有所选择,时间和地点也要灵活安排。

“面批”,是一种个性化的辅导方式,是一种分层教学形式。所以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采取“面批”,要有所选择。就我来说,我会根据学生当天的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几个面批对象。学习能力较差或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通常是后30%的学生),会成为面批的首选。

学生的作业有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对于课堂作业,我会当堂进行个别面批。比如说:每次新授课上完后,我会留几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巡视之时,那些学困生便成为我的重点面批对象。当他们的数学思维出现停滞时,我会及时给予点拨;当他们能较好地完成时,我会及时地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打个红红的勾或打个大大的星,作为鼓励。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又可以让一堂课变得很充实。对于课后作业,我会选择大课间时间在教室里面批学生的作业。或者在午休的时候,请几个基础薄弱或作业习惯不好的学生来办公室,然后面批作业。这样学生便能在我的帮助下,快速有效地订正错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疑难问题。当然,对于学习水平较高或对本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也可以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适当、点拨思维及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去年我在带毕业班的时候,也采取了一种分层面批的方法,效果不错。具体操作是:全班58个学生,被分成了7组,每组人数差不多。每个小组里面都有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平均学习水平相当。每次试卷讲评过之后,我会让学生订正,并要求过关。这时我会采取“教师面批两头,优生带徒”的做法——每组内成绩最好及最差的学生各两名,作为我的试卷面批对象;而每组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则分带2—3名本组成员作为自己的徒弟,平时协助老师检查他们的试卷订正情况。经过一年的实际操作,我惊喜地发现这种分层批改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困生的面在逐步缩小,有些开始赶超中等生的水平,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

厚了;优等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煅炼;而中等生的成绩并没因为老师的“无暇顾及”而后退。相反,他们在与优等生的密切接触中,吸取了优等生自信、执着、认真的优点,并努力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教师要在学生对作业内容仍有鲜明印象,或是保持新鲜记忆,具有较大的学习热情时,进行及时面批。这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弄清正确的知识概念,从而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同时,作业面批一般重点偏向于学困生及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

2、作业面批的符号要丰富多样。

面批对象敲定了,那怎样的批改符号最有效呢?

学生都很关心老师批改后会在自己的本子上留下些什么。传统的批改符号只打“√”,和“×”。机械简单的“√”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而红色醒目的“×”则成为学生永远无法订正的“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能让学生再次体验成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欣赏,我会适当地勾旁边打几个★或适当写几个字。比如,看到字漂亮的作业,我会迫不及待地写上“赏心悦目”四个大字;看到解题过程条理清晰的,我会写个大大的“棒”字;看到作业有明显进步的,我又会写上“好,继续努力!”而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我一般不打“×”,而是划一条“/”。我会一边批改,一边讲解,使学生明确知道错处、错因及正确解法。待学生纠正后,我再让“/”摇身一变,变成个大大的“√”。这样可以极大地保护学困生的自尊,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如果学生漏做题了,我比较习惯在该题旁边打个“?”,意在提醒学生赶紧补做起来。

另外,面批时,教师站着学生坐着,还是学生站着教师坐着,使用的方式不同。根据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3、面批时,教师要平和对待学生,力求“润物细无声”

教师首先要用微笑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之能保持一份放松的心情。例如:学生走进办公室首先看到的是老师的笑脸相迎,那么他原先的心理压力肯定会减轻不少。那么该学生也敢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也乐意跟老师一起寻找做错的原因,探讨解题之策。这样,面批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的思维与情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因而,教师因尽量保持舒适轻松的心情,不管在课堂教学上,还是作业批改上。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备至。教师多展现一份笑容,学生也会多制造一个惊喜。

4、面批时,教师也要讲究说话语气和技巧。

学习是个复杂的实践活动。学困生往往表现为:作业速度慢,效率低,学习效果不理想。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客观存在,多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面批策略。平时实践中,我比较喜欢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引导方式:“如果这样考虑,会怎么样?”“如果我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可能就这样来处理……”或者赏识式的对话“你很聪明,只是刚才有点粗心了,相信你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听了这番话不但不会感到没面子或伤自尊,反而会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差,老师也很关注自己。因此,他们也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当学生有所进步时,教师又可不失时机地提高评价等级,及时鼓励,从而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镜头2中的老师如果转换成另一种说话方式,或许事情便会变成另外一种景象了。例如:教师可以先当着全班的面表扬该学生“头脑好,懂得借鉴有思维价值的东西,将来必定是一人才”,极大程度地保护该生的自尊心。转而再委婉地告诫他“借鉴别人优秀的思维成果是好的,但不能不计成本地挪用啊。而且这种方

式也不风光啊。”最后鼓励该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该难题,老师一直信任着,关注着。”朋友式的交流方式不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使双方均获取了宝贵的改进信息,从而相互优化各自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方法。

5.对待“优等生”也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面批。

对于“优等生“,主要不是因为他们出错了才面批。面批目的是让他们获得“动力”,是想借机激励一番。

针对一些难度很大的题目,我通常会让几个成绩拔尖的学生把作业交给我面批。一方面肯定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肯定他们的思维价值;另一方面,适时给予他们一些点拨和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去钻研,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授《复杂图形的面积》时,我会启示他们回忆求面积的方法---割补法,大面积减小面积法等,再鼓励他们在图形上画一画,点一点。事实证明,面批让学生很受益,也为他们节省了不少的走弯路的时间。

当然,少部分优等生有时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做作业时粗心大意,导致在作业上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老师采取面批,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认知偏差。让他们意识到人不能满足于现状或已有成绩,应不断探索、前进,争取不断进步,不断优秀。

由此可见,给予学生成功期待,既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能促进他们养成作业自检的好习惯。对于优等生,教师无需多言,只要适当点拨,他们便能感悟老师的用意。但在学业上也要时常关注,杜绝他们滋生骄傲情绪。

6、面批后,要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追踪和反馈。

追踪和反馈是作业面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学生订正好的作业进行复批。虽然有些学生的作业要进过好几次的批改,但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学生经历了几次思维的洗礼,对该部分的知识点也梳理了几次,印象会比较深刻。

又比如:在课前我对A某做错的题目进行了辅导,课上复习时就直接点名让他回答相同题型的题目。答对了大力表扬。其后几天,他的作业做得比以往都要好,错的少了,字也写的清楚工整。

另外,我会不定期地展示学生的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展示有进步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看看、评评、说说。通过其他同学说出他们进步的地方,让取得进步的学生不仅纵向得到老师的赞扬,也能横向获得班里同学的认可,增强其自信心。面批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对学生的作业要有持续性的点评和可操作性的行为。对此学生的作业反馈或表现肯定能让大家刮目相看。

四、理性思考

在长期实践中,笔者采用作业面批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或课余时间一边辅导学生,一边批改作业。网上资料显示,面批一份作业的平均时间为2.26分钟;而直接批改的人均所需时间只要30秒钟,面批比直接批改本子耗时4倍以上。但是,面批却给予学生很好的学习反馈。虽耗时多,但效果显著。

1、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作业。学生当场改正,快速有效地巩固当天的知识。利用批改记号,学生能马上领悟错误所在,再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订正错题。

2、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拉进师生心灵距离。多面批一次,等于是与学生多交流一次。除了作业,老师还能很方便地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行指导。面批,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加深了师生的情感。学生应付作业,拖欠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少部分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也会查漏补缺,逐渐

赶上大队伍的脚步,“掉队”现象也在悄然消失……

长期如此,这些学生必会受益多多。只是我市很多学校都是大班化教育,班额大都在50人以上。一个数学老师往往要兼任两个班的数学,既要培优辅差,又得促中间,工作量不容忽视。作业面批,费时费力,教师操作起来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更好地发挥作业面批的有效性,让更多的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数学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 薛之平.关注细节,有效面批作业[OL]

1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及运用。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等习惯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等方面出发,探寻新课堂教学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续,它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接受知识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仅仅把作业当成任务来完成,教师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方式单一化,让作业发挥不了最好的作用。所以,通过何种方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从实际出发,增加作业设计趣味性。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大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实际,致使学生不理解题目含义,无法正确理解题目意图,从而错误率较高,让学生失去对作业的兴趣。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那么,我们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环境,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熟悉的事物出发。 五年级下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要求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这种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数一数了解,课堂上仅需要教师总结。针对这一知识特点,我提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查一查它们的顶点、棱、面各有多少。并让学生在收集的几何体中寻找数学信息,找到了容积单位,这样不仅牢固掌握了新课知识,而且为学习《容积的单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年级学习分数时, 给出这样一道题: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加上相等的数,新分数与原分数相比,是变大,还是变小?通过计算,学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 究方案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94973605.html, 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本吉卓玛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37-01 1.小学数学缺乏有效性教学 首先有效教学是我国第三次课改当中的重点思路,但是针对有效性教学的教学设计却不多,这是如今有效教学缺失的重点,而作为小学数学来说,它的作用是在教会学生进行基础的加减乘除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这是其教学目的以及大纲总之,但是现在针对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并不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秉持第三次课改的思想,总是习惯性的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将小学生的思路全都掌控在自己的设计当中,没有给学生留下空白,这种高强度的教学设计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其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高,小学数学原本就是针对小学生做的教材设计,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课改”的压力下,为了凸显教学的“质量”常常提升小学数学题的难度,将一些超出小学生理解范围的课题引入其中,使得小学数学产生了难度,虽然这样的难度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能够解决,但是并不适合其他孩子,反而影响了数学兴趣在课堂上的传播与发展;再次有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并不清晰,一些教师总是将有效性学习和考试成绩挂钩,还是喜欢用应试教育当中的考试水准来衡量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有效培养,着从本质上误解了小学数学有效性的开展,从第三次课改的文件当中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有效性体现在快乐学习、记忆学习、理解学习三大方面,从孩子本身出发,以快乐的思想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多理解多记忆的方式让孩子的到更好的知识获取,而不是一味的增强孩子的训练,让孩子适应考试;最后無法把握有效性学习当中“快乐教学”的度,常常会在有效性、情景模式开展、“快乐教学设计”这三个板块当中失去界定,使得教学思维混乱,经常是课改调查组到来就进行新的模式教学,调查组走了以后在进行原有的课程设定,这样反复对孩子的学习以及认知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 综上所述,有效性教学要紧紧把握住"有效"这两个关键字,在遵循第三次课改的过程当中积极的采用最新的教学思路,同时辅助对孩子的调查研究,因为,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成长不同,甚至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不同,都会对课堂有效性的开展造成阻碍,有人认为教学时一刀切的过程,设定一个适中的方案从而进行教学,让大部分孩子接受这样的教学设定,也有人认为"适中"的教学设计方案缺乏方向的把握,缺乏对"特殊群体孩子"的照顾,缺乏公平性,因此这样的方案本身就不能有效的针对教学,作者的观念更偏向于后种,有效性的教学关键就是让所有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补充,让孩子了解教学的概念,了解教学思路,让孩子清晰的认识到教学过程当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并着重解决这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施方案 昌乐特师附属小学 于怀美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我们习惯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知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所以造成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不但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外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那么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我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让学生带着数学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实践、自主探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的依据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专题研究,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场景中“用数学”,使数学课后作业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 (2)通过多方面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分为: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摘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资源,探寻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新课堂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作业评价有效性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小学数学作业更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把作业当作任务来完成,,敷衍塞责,草草了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摆在众多数学老师眼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实际出发,增加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大多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生活趣味或单一的重复,致使学生不爱写。这也就发挥不了作业在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熟悉的事物。例如在学习“容积单位”时,有一个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填空这种题型,学生怎么训练还是准确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回家找找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上有容积单位,他们分别是多少。第二天学生都找来了很多答案比如:一瓶纯牛奶有250毫升,一瓶大可乐有1.25升,一壶食用油有10升,一个蓄水桶有30升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着手,学生都能积极地去发现去寻找。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对升和毫升的大小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再做这种需要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填空时,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二、从全局出发,确保作业难度层次化。 传统的作业设计所有的学生都做一样的题目,长期以往,学优生觉得题目太简单不屑一顾,而学困生又觉得题目太难根本不会做。因此就产生了尖子生不突出,而学困生又跟不上的现象。新课标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客观差异的。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体现作业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作业。使学困生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使大多数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所拓展,同时让学优生能更加开拓思维。例如在学习完乘法分配率时我布置了这样三个星级的作业。 一星级:32×48+32×52 25×(4+20)59×170-70×59 二星级:125×88 45×101 36×99+36 三星级:470×680+4700×32 一星级的作业是很基础的套用乘法分配率的公式就行,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巩固基础。二星级作业在一星级的作业上有所加深,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率,学会观察融汇贯通所学知识才能做,能让中间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并学会应用。而三星级的作业结合了前面学习的其他知识,给学优生思考和挑战自己的空间。不同层次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能帮助学困生巩固基础也给学优生挑战自己的机会,激发学习斗志。 三、从创新意识出发,使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总是“纸上谈兵”,大多在作业本和练习册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江油厚坝小学学校郭先林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这种由老师留作业的形式所强化的是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由于作业是统一留的,大家都一样,可实际上学生每个人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结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后进生们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这就好比是老师给同一尺码的鞋子让所有的学生去穿,其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蹬大鞋,有的人要削足适履。这些“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大部分学校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考察的题目,倾向于应试教育,而且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再加上我们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工厂职工(冶炼厂、食品厂经常开夜工)、或在外打工,接触子女的时间比较少,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 2、研究意义 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是: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抄记、重复地套用,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南街学校小学生分布的特点,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或非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家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内化新知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内化自己的能力,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作业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检验教学效果的窗口,是进行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调整教学方法的指南,因此,作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目前多数数学作业却是模仿性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封闭训练作业多,开放性作业少,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众所周知:“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此作业怎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作业发挥最大作用,成为高效作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作业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性。 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设计作业时要尽量使题目的形式多样化。 (1)可以设计游戏类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这样

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2)可以设计操作类作业,如学习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图案来;学习了“厘米、米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身边各种物体的长度,以及操场的长度和宽度,上学的路程等等;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后布置学生动手摆一摆:3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有几个角?4根小棒呢?5根小棒呢?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布置让学生亲自将一枚一元硬币从距地面50厘米处自由落下,边操作边统计硬币下落后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次数,记录10次、20次、30次的正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规律。 (3)可以设计开放型作业,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测量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4)可以设计实践探究型作业。探究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乐于学习,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学习了“>、<、=”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一道答案不唯一的作业:2+()>6,2<()-()。学生通过思考,

探究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探究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发表时间:2020-03-31T03:12:50.7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2期作者:尤婉[导读]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作业的三种思路,分享给大家。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325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和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今天,再用以往的作业观给学生布置作业,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与课改精神不相符。所以,布置数学作业除了加强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变厌学为乐学。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作业的三种思路,分享给大家。我的这三种思路分别是分层次设置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和设计多样化作业。下面分别举例介绍我的这三种思路。 一、分层次作业设计 分层次设置作业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层次:Ⅰ级为思维能力作业;Ⅱ级为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作业;Ⅲ级为解决问题能力的作业。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Ⅲ级,中等同学可选Ⅱ级,稍差的同学可选做Ⅰ级。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Ⅰ级: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Ⅱ级: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Ⅲ级: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性作业设计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要能积极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有一下几个类型: 1.调查类:调查可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训练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如: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水。调查一下水价及你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计算一下按照这个滴水速度,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可让学生调查的素材有很多。 2.操作类:操作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向思维活动的前沿,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去思维、去探索、去学习。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可设计“包装磁带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磁带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磁带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其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 3.应用类: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开启心智、训练思维、发展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应用性的实践题;可以从报纸、电视、广播、广告牌中发现数学信息,尽可能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题,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鼓励学生接触各种实际问题,参加课内外数学实践活动。 三、多样化作业设计 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使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比如让学生自己编拟小习题。编拟小习题要求我们赋予学生一定的设计权,让学生别出心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创出别具一格的作业。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撰小作文,例如:学生以小作文的形式将学习数学的内容、感受、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真实的记录下来,以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在这篇小作文里,学生总结了学习内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交待了知识是如何获取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并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总之,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作业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复习巩固知识,更能探究实践、体验过程、培养情感、发展能力。参考文献 [1]丁小康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34),86-86。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数学作为初中的三大教学科目之一,其教学质量一直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后作业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衡量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根本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然而在现今的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如今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标签: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教学提高 小学数学的作业作为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当今的情况下,数学课程的课后作业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课后作业的针对性不强,作业量偏大,很多作业都是简单的问题重复;还有布置作业的质量差,应用意识较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真正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能够真正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是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去研究的课题。 一、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课后作业中,其内容的布置主要是针对这一天的课程知识来进行布置,作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刻板,学生很容易对课后作业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作业的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丰富作业的形式,运用合理的作业布置情况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现今情况和兴趣点的作业形式。比如,按照当天的教学情况,布置一些学生喜欢的动手作业,丰富作业的内容形式,提高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兴趣。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正方体,然后按照课本中“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步骤,自己验证和推理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将枯燥的习题练习转变为游戏性的作业。通过这样的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变成了知识探索的参与者,使学生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学习时,让学生从单一的课后作业形式中摆脱出来,提高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兴趣,有了参与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升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二、精简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探索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主要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即通过大规模、机械重复的练习,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限制,使学生在重复机械的劳动中逐渐麻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模式,改变课后习题的布置形式,多布置一些启发性、探索性的题目,同时精简

数学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舒兰市第九小学刘琳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这种由老师留作业的形式所强化的是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由于作业是统一留的,大家都一样,可实际上学生每个人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结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后进生们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这就好比是老师给同一尺码的鞋子让所有的学生去穿,其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蹬大鞋,有的人要削足适履。这些“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大部分学校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考察的题目,倾向于应试教育,而且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再加上我们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工厂职工(冶炼厂、食品厂经常开夜工)、或在外打工,接触子女的时间比较少,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 2、研究意义 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是: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抄记、重复地套用,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南街学校小学生分布的特点,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或非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家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教研文章 《线上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探究——以小学低年级为例_数学论文

教研文章《线上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探究——以小学低年级为例_数学论文 2020年,一晃就过去了三分之一,线上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线上教育的实施不仅是孩子学习习惯和耐性的考验,更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考验,更是对中国教育的一次变革。作为线上教育的一员,如何提高线上教育的质量成为教师们开展教学的重要的问题?结合钉钉直播、视频录播,线上教育质量的保证更加关注教学反馈,而课后作业是我们把握教学反馈的重要抓手。 由于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大幅度延长,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学习,与传统作业相比,线上作业课后作业需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开放性、趣味性、体验性。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发展状态,线上课后作业从其内容、形式、要求和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以保证课后作业的有效性,从而提高线上教育的质量。 首先,从内容上,线上课后作业布置应遵循少而精、层次性、贴合生活的原则。少而精强调作业的质量,根据每天教学任务和知识点,设计相应的书写作业、口头作业,保证知识点和练习照应。书面作业多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精选习题,每天不超过5道题。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提高习题的质量。如今天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要求学生理解计算道理,掌握计算方法,作业设计以基础口算、计算过程填写、简单计算生活运用为主,从题量上,10道口算,2道过程填写,1道问题应用,避免因大量重复练习而让学生厌倦。口头作业鼓励学生多表达,结合小棒讲计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每天所学,充分发挥学生手、口、脑、眼多种感官,孩子在动手写、动口说、动手做的过程中加强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层次性强调作业的分层,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布置开放性、不同层次的作业,选做作业,给以学生自我潜能发挥的更多机会和空间。如每天“我是小讲师”任务,学生自己根据学习内容出一道题,猜数字、解决问题等都是可以自己决定难度高低的作业。贴合生活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学生能在完成作业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次,从形式上,线上课后作业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孩子家庭学习时间充分,能更大限度地进行探究学习。当然,注意探究学习不是额外给学生布置一些为了探究而探究的作业。结合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分成基础作业、实践作业、游戏作业。基础作业是写的形式进行,针对每天知识点设置对应的习题,依然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实践作业以说、画、动手操作、生活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学生在语言表达、想象绘画、动手操作、实地感受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真正地学数学、用数学,同时,多种形式的作业能极大地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以“认识人民币”为例,布置“10元能买什么东西的购物作业”,孩子亲身体验购物过程,积累数学生活经验。人民币单元学习结束之际,我们又为学生布置了“记录我的购物经历”作业,可以画出数学小报,也可以写成数学日记,甚至创作出数学购物绘本故事。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该项作业,因此,不局限于书面作业,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第三,从要求上,线上课后作业应进一步明确作业要求。孩子的学习习惯从小培养,才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上学期考试、作业、学生学习发展情况,提出以下几点作业要求: (1)书面作业必须圈画关键词。 (2)学会自己独立读题,家长指导帮助读题。 (3)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每天晚上8点前。 (4)当天订正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丰原中学数学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作业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数学组结合本校实际,于2014年3月确立了《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14年4月被临渭区教研室确立为区重点课题。本课题周期为一年(2014年3月——2014年1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数学组长闫瑰利担任课题负责人,刘卫峰,赵彦虎,张晓,王春娟,王艳,韩云侠,刘艳,郭利荣,吴孟社郭崇婕11位老师共同参与研究。 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课题实施阶段工作,结题阶段工作也基本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作业模式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有效性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探索出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模式,以改善本地教师的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 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作业观,提高中学数学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作业类型与形式的研究:探索如何拓展作业类型与形式,中学数学作业都有哪些类型和形式,各种作业类型和形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作业,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兴趣。 2、作业数量的研究:探索作业数量和巩固知识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关系,作业数量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要完成多少数量的作业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作业内容的研究:根据中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应设计什么内容的作业才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如何选择作业内容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 4、作业批改的研究:探索作业批改的形式、方法和策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 5、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影响中学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中学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我们学校进行了认真规划,成立了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 1.在学校进行了开题后,培训了参与研究的教师,布置了研究工作。 2014年5月,我们学校进行了开题。课题组全体老师11人全部参加了开题活动。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做了开题报告,布置了近期的研究工作。详细讲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价值和目标、研究的方法及过程等。之后,我校校长做了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通过开题培训活动,参与研究的老师理解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明确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摘要】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实施了新课程理念,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也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努力学习和践行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我认为,在作业设计时,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于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不再有别的思考和设计。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能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实施了新课程理念,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也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努力学习和践行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我认为,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于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不再有别的思考和设计。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及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或手段。若我们的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创造性,是一种慢性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变相手段。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一种既新颖有趣,又开放灵活的新型作业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力,应引起我们教数学的老师的高度重视。经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让趣味性的作业,调节学习的心情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形象、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一种较为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题,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他们成为一个又一个积极向上的乐学者,成为一个又一个时代最欣赏的学习型学生。 二、用实用性的作业,还原数学的本质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本着这一目的,在作业的设计方面,我们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题,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完“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我让学习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信用社或邮政银行,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设定一个情节,给你们10000元,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请计算一下,到期后可得到多少元利息?同学们兴趣来潮,参与参与学习中,热情可高涨,积极完成了这项作业。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数学作业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和延续,是学生深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并内化为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与策略的有效渠道。当前,数学作业的作用和效果不尽人意,积极探索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主要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0 引言 当前,数学作业的作用和效果不尽人意,它普遍存在着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内容狭窄枯燥,解题难度较偏,题量繁多,脱离生活实际等问题,致使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有不少学生迫于压力,抄袭作业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机械式、重复式的训练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作业的布置,优选策略,精心设计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

数学作业有效性。 1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教学模式过多重视题海训练,严重偏离课程标准 由于越来越多的学校对于学生会考成绩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数学作业的布置都偏重于以机械式、重复式的题海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以会考为目标的设计,这严重偏离了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课程标准。提高数学素养,并不是仅仅体现在能够解答数学题目,也不是体现在数学考试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善于应用数学知识来寻找生活规律,总结现象产生的原理,挖掘事物的本质。 1.2 数学作业设计过于单一,学生负担过重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过于单一化,仅针对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缺乏多样性,多层次性,无法顾及不同学生的训练和提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意图,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这样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教师无法正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所布置的作业往往只有小部分人适合完成并且认真完成,大部分学生都难以独立完成,甚至是抄袭来完成,使得数学作业形同虚设。另外,作业的形式也过于单一,呆板陈旧、千篇一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