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轿车铝合金车轮设计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轿车铝合金车轮设计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轿车铝合金车轮设计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轿车铝合金车轮设计

摘要

轻量化是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轻质材料铝及其合金等的使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大部分汽车车轮已使用铝及其合金做作为材料,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车轮的轻量化则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在研究了CAD软件Pro /E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功能及其主要特点后,着重进行了了应用ANSYS对铝合金车轮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的具体过程。

首先使用Pro/E软件,按照轮辋的国家标准,建构车轮的实体模型;然后把模型导入ANSYS,按2005年中国汽车行业标准中的汽车轻合金车轮的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所规定的疲劳实验要求施加荷载;然后进行强度分析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车轮的最大应力远小于铝合金的许用应力,车轮的固有频率满足要求,存在进一步改进的可能和必要。最后,改进车轮模型,改进结果表明,车轮的重量有了显著的减少。

利用CAE分析技术有助于提高汽车车轮的设计水平、缩短设计周期、减少开发成本。该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指导任何其言型号车轮的设计和分析。

关键词:铝合金车轮;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强度分析;模态分析

ABSTRACT

Lightweight is the main trends of the world's automotive industry, lightweight materials such as the use of aluminum and its alloys is an effective way. At present, most automotive aluminum and its alloy wheels have been used to do as a material, using modern design methods, based on the further realization of this lightweight wheels is the Institute of this article.

In the study of the CAD software Pro / E and ANSY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functions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Emphasis was the application of ANSYS,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aluminum alloy wheel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process.

First ,uses the Pro / E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rim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building wheel solid model; then the model into ANSYS, by 2005 China's auto industry standard in automotive light-alloy wheel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under the fatigue test requirements defined load and then the strength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eel is much less than the maximum stress allowable stress of aluminum alloy, there is further improvement possible and necessary. Then, the improved wheel models, improv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ight of the wheel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CAE analysis technology helps improve the design of automobile wheel level, shorten design cycles, reduce development costs. The method is universal, applicable to any of his words and models to guide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wheel.

Key words: Aluminum Alloy Wheels; Structural Desig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rength Analysis; Modal Analysi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

1.2铝合金车轮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1铝合金车轮的发展及其现状 (1)

1.2.2铝合金车轮的发展趋势 (3)

1.3国内外研究方法 (3)

1.4主要研究内容 (5)

第2章车轮三维模型的建立 (5)

2.1 Pro/E软件基础 (5)

2.2车轮Pro/E模型的建立 (6)

2.2.1车轮构造、种类及装配 (6)

2.2.2 车轮三维模型建立过程 (9)

2.3 本章小结 (15)

第3 章车轮强度静态分析 (16)

3.1 ANSYS软件基础 (16)

3.2 Pro/E与ANSYS的接口创建 (17)

3.3车轮几何模型的简化 (18)

3.4 A356的材料特性 (18)

3.5边界条件的处理 (18)

3.6载荷的处理 (19)

3.7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有限元模型 (21)

3.8静力分析结果及数据分析 (25)

3.9本章小结 (29)

第4 章车轮的模态分析 (30)

4.1 模态分析定义 (30)

4.2 模态分析的步骤 (30)

4.3 结果分析 (31)

4.3.1 不考虑速度影响的自由振动计算结果 (31)

4.3.2 不考虑速度影响的约束振动计算结果 (35)

4.4 本章小结 (40)

第5章车轮结构的改进 (41)

5.1车轮结构改进 (41)

5.2车轮改进后的前后对比 (41)

5.3本章小结 (55)

结论 (55)

参考文献 (56)

致谢 (57)

附录A ANSYS分析程序 (59)

附A1车轮受离心力作用ANSYS分析程序 (59)

附A2车轮受弯矩作用ANSYS分析程序 (59)

附A3车轮受螺栓预紧力作用ANSYS分析程序 (60)

附A4改进前模型自由振动模态分析程序 (66)

附A5改进前模型约束振动模态分析程序 (70)

附A6改进后模型自由振动模态分析程序 (74)

附A7改进后模型约束振动模态分析程序 (79)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实现汽车轻量化,提高燃油经济性,是汽车节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汽车减轻自重,不仅可减小汽车的行驶阻力,降低油耗,还有利于改善汽车的转向、加速、制动等性能,有利于降低噪声、减轻振动,为实现大功率创造条件。同时轻量化带来的低油耗,使汽车的废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减小。汽车轻量化有两大途径:一是采用轻量化材料,例如采用超高强度钢板,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代替传统的钢铁材料;一是优化、更改汽车的结构,缩小零部件尺寸,最大限度地减轻零部件的质量。

全球汽车工业越来越注重汽车的轻量化,表现在铝及其合金在汽车材料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铝的比重是铁的1/3,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其机械加工性能比铁高4.5倍,且其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铝的铸造工业性能也比较好,可以获得薄壁复杂铸件。现代轿车日益广泛使用铝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轿车轮圈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80年代初,大部分轿车还是使用钢质轮圈,而今绝大部分轿车都是用铝合金轮圈了。本课题借助CAD软件Pro/E,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作为虚拟样机工具对给定的铝合金车轮进行强度分析,在保证强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对车轮进行优化,以进一步减少车轮质量,降低成本。

1.2铝合金车轮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铝合金车轮的发展及其现状

长时期内,钢制车轮在车轮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车辆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日趋严格,铝合金车轮以其美观、质轻、节能、散热好、耐腐蚀、加工性能好等特点,逐步取代钢制车轮。铝合金车轮的出现到如今渐渐替代钢制车轮是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在20世纪初,一些热衷于赛车的爱好者,为了能使车辆更轻以提高赛车速度,想方设法对车辆各零部件作轻量化的改进,其中车轮是重点减轻的主要对象。1923年,Bugatti公司大胆地将砂型铸造的铝合金车轮装上了

赛车,加世纪30年代联邦德国汽车联合会、拜尔(BMW)发动机公司及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正式将钢制辐条式轮毂与铝制扎制轮辋相结合的车轮装上汽车,为铝合金车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大大刺激了汽车商的轻量化需求。1945年汽车厂商纷纷开展批量生产铝合金车轮的研究,重要集中在铝合金车轮的材质和成形工艺方面,但由于车轮的特殊安全要求,仍未能实施批量生产。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联邦德国还只能少量地生产铝合金车轮。1970年末,拜尔发动机公司率先将铸造铝合金车轮作为特殊部件装到了2002型轿车上,1972年又在双门小轿车上成批装上了铸造铝合金车轮,开始了铸造铝合金车轮批量用于轿车的新局面。

日本铝合金车轮工业是在1970年后至1984年之间快速发展起来的,在1984年的年产量达640万件。意大利在1979年曾生产150万件。到1980年,西欧共生产700多万件铝合金车轮(其中50%是铸造铝合金车轮),并以年产6%~7%的速度递增。1988年,美国生产的车辆中,铝合金车轮已作为好几种车型的系列部件,Pontiac SE车型的Grand Prix车更是采用了涂装彩色条带状的铝合金车轮。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Gorvette车和另外两种Grand Prix车型也采用了铝合金车轮;Pontiao Fiero的一种新车采用了表面为黑色的铝合金车轮;Dodge Dynasty车也把花边式样的铝合金车轮装了上去。同年,福特公司在Merkur Scorprio轿车上也装上了铝合金车轮,并把铝合金车轮定为公司系列的标准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原装轿车铝合金车轮装车率大约4%一5%,如今已超过40%。而日本目前轿车铝合金车轮装车率超过45%,欧洲国家超过50%。

我国铝合金车轮工业起步较晚,最早使用铝合金车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营洪都机械厂将砂型铸造的铝合金车轮装在边三轮摩托车上,但是数量很少,未形成气候。到加世纪8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具有现代规模的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其规模和设备都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加世纪90年代初,在广东出现了既生产汽车,又生产摩托车铝合金车轮的南海中南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这两个生产厂的生产设备都已达到国际水平。但这段时期,因国内汽车和摩托车对铝合金车轮的装车欲望还很低,钢圈仍占据着绝对统治市场的地位。随着我国公路设施的飞速发展,这两个企业也分别在汽车、摩托车行业中积极地宣传,铝合金车轮开始以极其迅猛之势在全国得到推广,生产铝合金车轮的工厂也像雨后春笋般出现,蔓延至全国。2002年,我国轿车的铝合金车轮装车率已接近45%;摩托车的铝合金车轮装车率已逾50%。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铝合金车轮是现代车辆轻量化、高速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

1.2.2铝合金车轮的发展趋势

车轮规格方面,汽车的高速化迫使车轮朝“三化”(扁平化、子午线化、无内胎化)迅猛发展。国外轿车车轮己日趋大直径、宽轮辋发展的格局,原来多见的12~13in的小直径轮已越来越少,有逐步被淘汰的趋势,目前主流是15x7in以上的规格,并逐步朝17~19ni大直径宽轮辋发展,甚至己出现20~26in的车轮大直径车轮与轮胎组合,比小直径车轮与轮胎组合更显现代、霸气和时髦。由于直径大、轮辋宽,使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增加了汽车与地面的附着力,使汽车的操纵性能更好,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但是大直径、宽轮辋也会产生使轮胎磨损加快的不利影响。

结构方面,基本上以整体铸造的铝合金车轮为主,除特殊场合装用二片式和三片式的复合车轮,如为了减小车轮质量,提高强度,采用锻造钢轮辋和铸造铝合金轮辐组装式工艺生产的车轮;或为了降低车轮噪声,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在轮辐和轮辋之间加上特殊橡胶结合件等。

外观方面,作为象征整车档次之一的车轮外观,在点缀整车的时尚化作用中越来越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多变的车轮轮辐形态和迷人的色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车轮由单调的辐条式、辐板式向着带空间曲面和弧形面状态,甚至由中心对称演变成中心不对称的图案,另外对车轮与整车的匹配和色泽的协调、表面处理(全涂亚光色、抛光轮、电镀轮、真空镀膜轮等)要求也日益提高。

材料方面,有向镁合金车轮发展的趋势,许多学者正研究使镁合金能适应大量生产的工艺和设备。镁具有质量轻(密度1.8kg/m3,是铝的2/3,铁的1/4)、比强度大、尺寸稳定、抗变形、机械加工性能好、吸收振动性能好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整车运行速度,降低能耗,承受较高冲击载荷,此外镁在地球上储量相当丰富,占金属的第8位,还可以从海水中无限量地提取,综合来说镁能在各方面很好的满足人类各方面的要求。但是这类铸件的试验条件非常严格和气密性要求高,成品率低,生产成本高。此外,有人在不断探索降低半凝固铸造温度的新材料途径,甚至已有人在尝试镶嵌式的中空复合轮(即在车轮中衬嵌一种高强度的轻质骨材,让铝液填充时将骨材全部包住),来进一步提高轻量化效果,而且可获得比铝合金车轮更佳的比强度和弹性模量。

1.3国内外研究方法

结构的优化设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许多新的概念如遗传算法、

形状优化、拓扑优化等被应用到结构优化过程中,其中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优化分析是一种常规的选择。因为它不仅能处理大范围的结构类型,而且它在可选择的分析类型中是一种可利用的最通用的方法。它不只限于结构问题,也能应用到能用偏微分方程表示的任何问题中。结构优化研究历程中,出现过以直觉的满应力为设计准则的准则法和以数学规划为理论支柱的规划法。这两种方法互相融合,演变成序列近似概念和相应的序列近似规划法,在结构尺寸优化中获得很大的成功,序列二次规划就是这样一种重要方法,许多通用的结构优化软件也以此方法为基础。

我国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在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迄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要,自主开发了一批通用的结构优化软件和专用软件。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开发的多单元、多工况、多约束结构优化程序DDDU,计算机辅助结构优化程序系统MCADS和MAS等,这些系统适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飞机部件、火车部件等结构的优化设计。近年来由于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各零部件的优化成为研究的热点,如车身、车架、车轴、发动机活塞、制动器等结构的优化。国内对车轮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尚少,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翁运忠、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崔青玲等人对车车轮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初步研究,他们运用有限元软件SDRC/I-DEAS、ANSYS对两种不同形态结构的车轮进行结构强度分析通过受力状态的比较证明其中一种设计更为合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崔胜民、杨占春采用独立的优化程序和有限元程序分别进行车轮形状优化设计和仿真分析。他们在优化程序中建立起车轮优化的数学模型,以控制辐板形状的弧段半径、弧段圆心角等参数为设计参数,以辐板弧面长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并进行优化,把优化结果通过接口程序输入有限元程序中进行网格的重新划分和应力分析计算。通过优化前后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优化后结构受力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军事交通学院的王立辉和唐山学院的齐铁力等人采用商业软件MSC.PATRAN和MSC.NASTRAN为基本工具,在完成车轮结构强度分析前在Design Study模块中进行车轮结构的尺寸优化。他们以轮辋和轮辐的厚度为设计变量,以结构总体质量最轻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结构应力接近于材料的强度极限,材料性能得到充分利用,结构重量有所降低。

国外在车轮结构优化方面有所研究的主要是土耳其的H.Akbulut,他研究车轮冲击试验工况下结构的优化,他以关键节点的位移量为设计变量,通过给定设计变量的变化范围及变化步长,分别进行计算,观察结构应力随设计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利用分析结果指导设计,保证车轮结构的安全性]1[。

1.4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对车轮造型设计及其改进设计展开论述,并运用有限元法对车轮弯曲疲劳试验进行仿真分析和车轮的模态分析,研究车轮结构在螺栓预紧力、弯矩及离心力作用下结构受力情况和车轮自由振动和约束振动的固有频率,具体内容如下: (1)用Pro/e软件进行车轮三维模型的建立。

(2)对车轮结构弯曲疲劳试验的进行静力分析,研究试验工况下车轮结构应力分布规律及螺栓预紧力、旋转离心力和试验弯矩三种载荷对车轮结构强度的影响。

(3)对车轮进行模态分析,分析车轮的固有频率,研究车轮的是否与发动机产生共振。

(4)改进车轮的三维模型,对改进后车轮进行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并与改进前的车轮模型进行对比。

第2章车轮三维模型的建立

2.1 Pro/E软件基础

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旗下的CAD/CAM/CAE一体化的三维软件。Pro/Engineer软件以参数化著称,是参数化技术的最早应用者,在目前

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Pro/Engineer作为当今世界机CAD/CAE/CAM 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是现今主流的CAD/CAM/CAE软件之一,特别是在国内产品设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Pro/E第一个提出了参数化设计的概念,并且采用了单一数据库来解决特征的相关性问题。另外,它采用模块化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而不必安装所有模块。Pro/E的基于特征方式,能够将设计至生产全过程集成到一起,实现并行工程设计。它不但可以应用于工作站,而且也可以应用到单机上。

Pro/E采用了模块方式,可以分别进行草图绘制、零件制作、装配设计、钣金设计、加工处理等,保证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使用。

1.参数化设计,相对于产品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几何模型,而无论多么复杂的几何模型,都可以分解成有限数量的构成特征,而每一种构成特征,都可以用有限的参数完全约束,这就是参数化的基本概念。

2.基于特征建模

Pro/E是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化系统,工程设计人员采用具有智能特性的基于特征的功能去生成模型,如腔、壳、倒角及圆角,您可以随意勾画草图,轻易改变模型。这一功能特性给工程设计者提供了在设计上从未有过的简易和灵活。

3.单一数据库(全相关)

Pro/Engineer是建立在统一基层上的数据库上,不像一些传统的CAD/CAM系统建立在多个数据库上。所谓单一数据库,就是工程中的资料全部来自一个库,使得每一个独立用户在为一件产品造型而工作,不管他是哪一个部门的。换言之,在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处发生改动,亦可以前后反应在整个设计过程的相关环节上。例如,一旦工程详图有改变,NC(数控)工具路径也会自动更新;组装工程图如有任何变动,也完全同样反应在整个三维模型上。这种独特的数据结构与工程设计的完整的结合,使得一件产品的设计结合起来。这一优点,使得设计更优化,成品质量更高,产品能更好地推向市场,价格也更便宜]2[。

2.2车轮Pro/E模型的建立

2.2.1车轮构造、种类及装配

1、车轮构造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 铝合金车轮制造技术是多种多样的,而铝车轮的铸造工艺,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型重力铸造,一种是低压铸造。我们主要是做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工艺采用的是低压铸造。我们教材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我们公司的员工,所以对工艺技术的介绍是有针对性的,介绍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1 低压铸造原理 低压铸造是将铸型放在一个密闭的炉子上面,型腔的下面用一个管(叫升液管)和炉膛里的金属液相通。如果在炉膛中金属液面上加入带压力的空气,金属液会从升液管中流入型腔。待金属液凝固以后,将炉膛中的压缩空气释放,未凝固的金属从升液管中流回到炉中。控制流入炉膛空气的压力、速度,就可以控制金属流入型腔中的速度和压力,并能让金属在压力下结晶凝固,压力一般不超过 1 ㎏/㎝2。这种工艺特点是铸件在压力下结晶,组织致密,机械性能好;低压另一个特点就是用一个升液管将铸型直接和炉膛连通,在压力的作用下,直接浇注铸型,不用冒口,浇口也很小。所以金属的利用率高。 2 低铸汽车铝合金轮的工艺特点 汽车铝合金车轮的结构特征:汽车铝合金车轮有大有小,有正偏距,有负偏距,有二片式,有三片式,都是圆形铸件,轮缘是均匀壁厚,面积比较大,轮辐比较厚,轮辐和轮缘交接处热节都比较大。而铝轮毂的浇注系统只有一个小浇口,没有冒口。轮辐多半作为横浇道,但是轮辐的位置是由轮毂的结构所决定的,不是由铸造工艺的设计者来决定的。因此偏距小,或负偏距车轮,会让铸造工艺设计者很头痛。然而轮毂的正面为装饰面,一般要求较高,要求精加工、车亮面、抛光、电镀,而低压铸造正好可以把轮毂的正面放在下模,放在浇口的旁边,在压力下结晶,得到致密的组织。使得低压铸造轮毂正面加工以后,表面质量,表面光洁度都比较好。 3 汽车铝轮低压铸造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之前,轮毂设计之初,需考虑与轮毂相关的几个基本内容。首先要正确的计算结构强度,这是影响到它生产出来以后安全使用的问题,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否方便于铸造工艺,是否有利于机加,抛光和电镀,是否有利于减少废品降低成本,提高铸件整体质量,设计一款美观的车轮是不能不考虑它的铸造、加工工艺性的。 4 汽车铝轮低压铸造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之前工艺方案是重大的原则问题,方案错了,整个模具设计将全功尽废,如果设计不当,不从铸造工艺角度上去考虑,会极大地影响铸造厂去生产出完美的致密的铸件来。所以在确定模具的设计方案之前,要请专家和现场工作者进行评审。根据产品结构的特点(要注意完全符合顺序凝固条件的产品结构是很少的)评审出一个能创造顺序凝固条件的模具设计方案。模具设计者要深黯与之相关的铸造设备和铸造工艺,设计者要多到现场去请现场的工作者指导。动手设计时要对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a在轮毂的零件图上画出轮毂各部份的加工余量; b在上下模和型芯各个部位,需要考虑适当的拔模斜度; c为了考虑铸件的顺序凝固,对铸件壁厚要通过“补贴”调整圆角,减小热节等措施来尽量符合“壁厚梯度”原则,还要在铸件补缩的距离上给予适当的壁厚考虑,在必要的地方要考虑风冷或水冷,总之整个模具从轮缘到浇口要创造一个顺序凝固的温度场。 d铸型的排气,特别在大平面或死角部分; e在铸件的凸台部份考虑是否用铜块,增加冷却速度;

铝合金车轮设计及结构分析

铝合金车轮设计及结构分析 【摘要】车轮是汽车行驶系统中重要的安全部件,汽车前进的驱动力通过车轮传递,车轮的结构性能对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车轮还是汽车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车轮设计多凭借经验展开,存在着设计盲目性大、设计制造周期长、成本高等诸多弊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迫切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改善设计方法,本文所采用的CAD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本文运用工业设计理论,将造型设计构思表现的方法与技能应用于车轮设计中,结合车轮结构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使工程技术与形式美密切结合,综合表现了车轮的性能、结构和外观美。 【关键词】铝合金车轮;有限元分析;结构设计;强度分析;疲劳分析 1.引言 普遍意义的车轮包括轮胎和金属轮辆一轮辐一轮毅两部分,本文所研究的车轮只限于金属轮惘一轮辐一轮毅部分,不包括轮胎。车轮是介于轮胎和车桥之间承受负荷的旋转件,它不仅承受着静态时车辆本身垂直方向的自重载荷,同时也经受着车轮行驶过程中来自各个方向因起动、制动、转弯、物体冲击、路面凹凸不平等各种动态载荷所产生不规则力的作用,是车辆行驶系统中重要的安全结构部件,其结构性能是车轮设计中主要因素[1]。另外,车轮作为整车外观的主要元素之一,象征着整车的档次,多变的铝合金车轮轮辐形态和明亮的色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车轮的外观设计也因此变得越发的重要。 2.铝合金车轮的设计方法 车轮制造企业的设计手段依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其设计及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的车轮设计流程图 产品的结构强度、疲劳性能则在产品试样制造出来后,通过试验来验证。这样导致产品的设计周期过长,成本过高。而且设计时为了保证产品的通过率,避免反复多次修改模型,设计人员往往留有过大的设计欲量,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这无形中造成了材料浪费,增加成本[2]。 此外,当试验失败进行结构修改时,设计人员也是凭借经验,通过局部增加材料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缺乏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对于产品的结构优化更是无从入手[3]。因此,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使车轮设计由经验类比型向科学分析计算型转变,是车轮行业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3.载荷的处理

铝合金轮毂热处理

铝合金轮毂热处理

————————————————————————————————作者: ————————————————————————————————日期: ?

铝合金轮毂热处理 1、铝合金轮毂热处理过程及重要性 热处理就是以一定的加热速度,升到某一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并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得到某种合金组织和性能要求的一种加工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增强耐腐性能,改善加工性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铸造铝合金轮毂选用的材料是A356铝合金(美国牌号),对应的国内合金牌号为ZL101,属铝-硅系铸造合金,通常采用T6热处理工艺,含义如下表: 表1 热处理状态代号、名称及特点 代号热处理状态名称目的 T1人工时效提高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提高合金的强度。 T2 退火消除内应力,消除机加工引起的加工硬化,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增加合金的塑性。 T4 固溶处理提高强度和硬度,获得最高的塑性及良好的抗蚀性能。 T5 固溶处理+不完全人工时 效 用以获得足够高的强度,并保持有高的塑性,但抗蚀性 下降。 T6 固溶处理+完全人工时效用以获得最高的强度,但塑性及抗蚀性降低。 T7 固溶处理+稳定化回火提高尺寸稳定性和抗蚀性,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 T8固溶处理和软化回火获得尺寸的稳定性,提高塑性,但强度降低。 铝合金轮毂的热处理强化的主要方法是固溶淬火加人工时效。在Al-Si-Mg合金中,固溶处理的实质在于:将合金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强化相Mg 2 Si充分溶入α-Al固溶体,随后快速冷却,使高温时的固溶体呈过饱和状态保留到室温。温度愈高,愈接近固相线温度,则固溶处理的效果愈好。固溶处理也会改变共晶Si的形态,随着固溶保持时间的延长,Si相有一个缓慢球化和不断粗化的过程,这种过程随固溶温度的提高而增强。一般铝合金轮毂的固溶温度选择在535--545℃之间,时间为6小时。固溶温度对Si相形态的影响要比保温时间的影响大得多,通过参照相关理论和试验发现,550℃保温100分钟后的Si相形态等同于540℃保温300分钟后的形态,目前中信戴卡公司热处理工序步进式连续炉,除特殊产品有明确要求外,均采用固溶550℃保温140分钟左右的热处理工艺。当然,选择的是较高的固溶温度,对设备稳定性的要求也很高,炉膛内各部温度要均匀,否则局部温度过高,会导致部分产品过热、过烧。 铝合金轮毂淬火时的水温一般选择在60--80℃之间,而且水的状态对机械性能也有一定影响,这是因为轮毂淬火时水温升高,工件表面局部水气化的可能性增大,一旦气囊形成,冷速就明显降低,这会使机械性能降低,因而在工件淬火的情况下,必须要开启水循环装置(搅拌器、循环泵等),使水箱内的水处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讲解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 目录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 1 低压铸造工艺 1.1 低压铸造原理 1.2 低铸汽车铝合金轮的工艺特点 1.3 汽车铝轮低压铸造工艺设计 1.4 汽车铝轮低压铸造模具设计 1.5 铝轮低压铸造工艺过程 1. 模具检查 2. 模具喷砂 3. 模具的准备 4. 模具涂料 5. 涂料性能和配比 6. 涂料的选择 7. 模具的预热和喷涂 1.6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1. 保温炉的准备 2. 陶瓷升液管的准备 3. 设备和工艺工装的准备

1.7 铝车轮低压铸造液面加压规范 1. 加压规范的几种类型 2. 铝车轮低压铸造加压规范的设定 3. 设计铝轮低铸加压曲线的步骤 4. 铝轮低铸工艺曲线实例 1.8 铸件缺陷分析,原因及解决办法 1. 疏松(缩松)的形成与防止 2. 缩孔的形成与防止 3. 气孔的形成与防止 4. 针孔的形成与防止 5. 轮毂的变形原因及防止 6. 漏气的产生原因及防止 7. 冷隔(冷接,对接),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的形成与防止 8. 凹(缩凹,缩陷)的形成与防止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 铝合金车轮制造技术是多种多样的,而铝车轮的铸造工艺,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型重力铸造,一种是低压铸造。我们主要是做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工艺采用的 是低压铸造。我们教材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我们公司的员工,所以对工艺技术的介绍是有针对性的,介绍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1 低压铸造工艺 1.1 低压铸造原理 低压铸造是将铸型放在一个密闭的炉子上面,型腔的下面用一个管(叫升液管)和炉膛里的金属液相通。如果在炉膛中金属液面上加入带压力的空气,金属液会从升液管中

铝合金轮毂热处理相关知识

铝合金轮毂热处理相关知识 1、铝合金轮毂热处理过程及重要性 热处理就是以一定的加热速度,升到某一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并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得到某种合金组织和性能要求的一种加工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增强耐腐性能,改善加工性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铸造铝合金轮毂选用的材料是A356铝合金(美国牌号),对应的国内合金牌号为ZL101,属铝-硅系铸造合金,通常采用T6热处理工艺,含义如下表: 表1 热处理状态代号、名称及特点 铝合金轮毂的热处理强化的主要方法是固溶淬火加人工时效。在Al-Si-Mg 合金中,固溶处理的实质在于:将合金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强化相Mg2Si充分溶入α-Al固溶体,随后快速冷却,使高温时的固溶体呈过饱和状态保留到室温。温度愈高,愈接近固相线温度,则固溶处理的效果愈好。固溶处理也会改变共晶Si的形态,随着固溶保持时间的延长,Si相有一个缓慢球化和不断粗化的过程,这种过程随固溶温度的提高而增强。一般铝合金轮毂的固溶温度选择在535--545℃之间,时间为6小时。固溶温度对Si 相形态的影响要比保温时间的影响大得多,通过参照相关理论和试验发现,550℃保温100分钟后的Si相形态等同于540℃保温300分钟后的形态,目前中信戴卡公司热处理工序步进式连续炉,除特殊产品有明确要求外,均采用固溶550℃保温140分钟左右的热处理工艺。当然,选择的是较高的固溶温度,对设备稳定性

的要求也很高,炉膛内各部温度要均匀,否则局部温度过高,会导致部分产品过热、过烧。 铝合金轮毂淬火时的水温一般选择在60--80℃之间,而且水的状态对机械性能也有一定影响,这是因为轮毂淬火时水温升高,工件表面局部水气化的可能性增大,一旦气囊形成,冷速就明显降低,这会使机械性能降低,因而在工件淬火的情况下,必须要开启水循环装置(搅拌器、循环泵等),使水箱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水温均匀,工件表面没有形成气囊的机会,保持一定的冷却速度,确保淬火效果。 控制淬火的转移时间对Mg2Si强化相的分布很重要,转移时间长会使强化元素扩散析出而降低合金的力学性能,所以转移时间越短越好,这也是生产实际中为什么要求转移时间控制在20s之内的原因。 淬火后人工时效温度的选择,对轮毂机械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较高的时效温度下,屈服强度σ0.2随时效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延伸率δ则会降低,硬度升高。相反较低的时效温度和较短时效的时间,屈服强度σ0.2会偏低,而延伸率δ升高,硬度降低。目前时效温度通常选择130--160℃之间,时间为150分钟左右。 根据热处理工序特点及质量特性,热处理工序被定为T特性工序。铝合金轮毂热处理的重要性在于,产品能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其质量特性不能用肉眼直观的进行判别,各项性能指标需要借助专门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对轮毂进行各类检测而获得,由于受到检测频率和检测部位的限制,对于每一炉产品,甚至对每一个产品,检测都只是个别的、局部的,无论如何都不能达到对热处理质量100%的检测,检验也不能完全反映整批产品或整个产品的热处理质量;而且由于热处理过程特点是连续生产,批量投入,一旦出现热处理质量问题,对整个工序的影响面很大;另外热处理的产品是经过了熔炼、铸造、X光等工序的轮毂半成品,如果出现热处理质量问题,其损失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主要的是轮毂热处理缺陷的漏检,很容易引发严重的质量事故,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2、影响铝合金轮毂热处理性能的因素 首先是热处理工序对性能的影响(工艺参数是前提,工艺执行是过程);其次是化学成分的影响(合金元素的含量控制,尤其是有害元素Fe的控制);第三是熔炼过程中铝液的净化(除渣、除气)、晶粒细化(常用细化剂AL-TI-B)、变质效果(常用变质剂Sr);第四是铸造过程中的产生的疏松、夹杂、气孔、

第七章 铝合金车轮的质量控制

第七章 铝合金车轮的质量控制 (内 部 资 料) 目 录 第7章 铝合金车轮的质量控制………………………………………………………… 7-1 7.1 概述………………………………………………………………………………… 7-1 7.2 原材料的检验……………………………………………………………………… 7-1 7.2.1 外观及断口…………………………………………………………………… 7-1 7.2.2 化学成分……………………………………………………………………… 7-1 7.2.3 低倍针孔……………………………………………………………………… 7-1 7.3 过程检验…………………………………………………………………………… 7-1 7.3.1 气密性检验…………………………………………………………………… 7-2

7.3.2 动平衡检验……………………………………………………………………7-3 7.4 最终检验……………………………………………………………………………7-3 7.4.1 待包装产品的质量检验………………………………………………………7-3 7.4.2 已包装产品的质量检验………………………………………………………7-4 7.5 型式试验……………………………………………………………………………7-4 7.5.1 试验目的………………………………………………………………………7-4 7.5.2 试验项目………………………………………………………………………7-4 1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7-4 2 径向加载滚动疲劳试验………………………………………………………7-5 3 冲击试验………………………………………………………………………7-5 7.5.3 常用的试验标准………………………………………………………………7-5 7.5. 4 试验频次………………………………………………………………………7- 5 7.5.5 不同试验标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7-5 1 弯曲疲劳试验…………………………………………………………………7-6 2 径向加载滚动疲劳试验………………………………………………………7-6 7.5.6 型式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7-7 7.5.7 型式试验不合格的处理………………………………………………………7-7 7.6 耐腐蚀性(盐雾)试验……………………………………………………………7-7 7.6.1 试验目的………………………………………………………………………7-7 7.6.2 试验方法………………………………………………………………………7-7 7.6. 3 试验周期………………………………………………………………………7-7 7.6. 4 试验判定………………………………………………………………………7-7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轿车铝合金车轮设计

摘要 轻量化是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轻质材料铝及其合金等的使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大部分汽车车轮已使用铝及其合金做作为材料,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车轮的轻量化则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在研究了CAD软件Pro /E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功能及其主要特点后,着重进行了了应用ANSYS对铝合金车轮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的具体过程。 首先使用Pro/E软件,按照轮辋的国家标准,建构车轮的实体模型;然后把模型导入ANSYS,按2005年中国汽车行业标准中的汽车轻合金车轮的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所规定的疲劳实验要求施加荷载;然后进行强度分析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车轮的最大应力远小于铝合金的许用应力,车轮的固有频率满足要求,存在进一步改进的可能和必要。最后,改进车轮模型,改进结果表明,车轮的重量有了显著的减少。 利用CAE分析技术有助于提高汽车车轮的设计水平、缩短设计周期、减少开发成本。该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指导任何其言型号车轮的设计和分析。 关键词:铝合金车轮;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强度分析;模态分析

ABSTRACT Lightweight is the main trends of the world's automotive industry, lightweight materials such as the use of aluminum and its alloys is an effective way. At present, most automotive aluminum and its alloy wheels have been used to do as a material, using modern design methods, based on the further realization of this lightweight wheels is the Institute of this article. In the study of the CAD software Pro / E and ANSY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functions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Emphasis was the application of ANSYS,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aluminum alloy wheel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process. First ,uses the Pro / E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rim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building wheel solid model; then the model into ANSYS, by 2005 China's auto industry standard in automotive light-alloy wheel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under the fatigue test requirements defined load and then the strength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eel is much less than the maximum stress allowable stress of aluminum alloy, there is further improvement possible and necessary. Then, the improved wheel models, improv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ight of the wheel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CAE analysis technology helps improve the design of automobile wheel level, shorten design cycles, reduce development costs. The method is universal, applicable to any of his words and models to guide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wheel. Key words: Aluminum Alloy Wheels; Structural Desig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rength Analysis; Modal Analysis

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及特点分析

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及特点分析 【摘要】铝合金轮毂以其质量轻、减震性优良、散热快、寿命长等特点,在现代汽车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铝合金轮毂的一些常见的制造工艺,并对其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特点 长期以来,钢制轮毂占据着汽车轮毂生产的主导地位。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舒适度、节能环保等方面要求的提高,钢制轮毂已不再适应现代汽车的需求。铝合金轮毂的出现,以优异的性能和迅猛的技术发展取代了钢制轮毂的主导地位,在现代汽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铝合金轮毂的优点及性能要求 铝合金轮毂与钢制轮毂相比,具有质量轻、节省能源的优点。由于材质的差异,铝合金轮毂的质量可比钢制轮毂减轻三到四成,可以有效提高轮毂的转动惯性,使汽车易于加速,并减少了制动所需的能耗,从而降低了油耗。此外,由于铝合金的振动性能比钢强,可以减少震动,改善车辆的重心,平衡性能优于钢制轮毂,尤其在高速行驶时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在散热方面,铝合金轮毂的散热系数是钢制轮毂的两到三倍,在高速行驶时仍然可以保持合适的温度,减少爆胎的危险,提高了行车安全。 鉴于铝合金轮毂的优点,在制造铝合金轮毂的时候,就必须将这些优点全部发挥出来,才能使得铝合金轮毂充分体现其优良的性能。一般来说,一个合格的铝合金轮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材质、尺寸、形状准确合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轮毂的作用,具有通用性;(2)汽车在行驶时,轮毂的横、纵向振摆小,失衡量与惯性矩小;(3)在保证轻便的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强度、韧性和稳定性;(4)可分离性好;(5)性能具有持久性。 2.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及特点分析 2.1铸造法 铝合金轮毂的铸造法成形具有适应性强、品种多样、生产成本较低的优点,已经成为生产铝合金轮毂最普遍的方法,在全世界的铝合金轮毂中,采用铸造法生产的占80%以上。其工艺方法主要有重力铸造、低压铸造、压力铸造以及挤压铸造等。 2.1.1重力铸造法 重力铸造法是指金属在熔融的状态下依靠自身重力的作用注入模具中而获得铸件的一种工艺方法。重力铸造法大致可分为制芯、浇铸、整理三个步骤,每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轿车铝合金车轮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系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教授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交通工程 是否外聘□是√否 题目名称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轿车铝合金车轮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现状 1)铝合金车轮的起源,发展 长时期内,钢制车轮在车轮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车辆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日趋严格,铝合金车轮以其美观、质轻、节能、散热好、耐腐蚀、加工性能好等特点,逐步取代钢制车轮。铝合金车轮的出现到如今渐渐替代钢制车轮是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在20世纪初,一些热衷于赛车的爱好者,为了能使车辆更轻以提高赛车速度,想方设法对车辆各零部件作轻量化的改进,其中车轮是重点减轻的主要对象。1923年,Bugatti公司大胆地将砂型铸造的铝合金车轮装上了赛车,加世纪30年代联邦德国汽车联合会、拜尔(BMW)发动机公司及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正式将钢制辐条式轮毂与铝制扎制轮辋相结合的车轮装上汽车,为铝合金车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大大刺激了汽车商的轻量化需求。1945年汽车厂商纷纷开展批量生产铝合金车轮的研究,重要集中在铝合金车轮的材质和成形工艺方面,但由于车轮的特殊安全要求,仍未能实施批量生产。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联邦德国还只能少量地生产铝合金车轮。1970年末,拜尔发动机公司率先将铸造铝合金车轮作为特殊部件装到了2002型轿车上,1972年又在双门小轿车上成批装上了铸造铝合金车轮,开始了铸造铝合金车轮批量用于轿车的新局面。 日本铝合金车轮工业是在1970年后至1984年之间快速发展起来的,在1984年的年产量达640万件。意大利在1979年曾生产150万件。到1980年,西欧共生产700多万件铝合金车轮(其中50%是铸造铝合金车轮),并以年产6%~7%的速度递增。1988年,美国生产的车辆中,铝合金车轮已作为好几种车型的系列部件,Pontiac SE车型的Grand Prix车更是采用了涂装彩色条带状的铝合金车轮。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Gorvette车和另外两种Grand Prix车型也采用了铝合金车轮;Pontiao Fiero 的一种新车采用了表面为黑色的铝合金车轮;Dodge Dynasty车也把花边式样的铝合金车轮装了上去。同年,福特公司在Merkur Scorprio轿车上也装上了铝合金车轮,并把铝合金车轮定为公司系列的标准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原装轿车铝合金车轮装车率大约4%一5%,如今已超过40%。而日本目前轿车铝合金车轮装车率超过45%,欧洲国家超过50%。 我国铝合金车轮工业起步较晚,最早使用铝合金车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营洪都机械厂

铝合金轮毂的生产和市场现状

铝合金轮毂的生产和市场现状摘要:对国内汽车铝轮毂市场的需求及生产现状进行综述,根据国内外发展状况对铝轮毂的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 国外汽车(主要是轿车和轻型车)、摩托车均已广泛使用铝合金整体轮毂。国产轿车、轻型车和摩托车以铝合金整体轮毂替代辐条(板)式钢轮毂也是必然趋势。铝合金整体轮毂如图1所示。 图1 铝合金轮毂 1 铝合金轮毂的主要特点 铝轮毂有一件式、两件式和三件式的。两件式的铝轮毂是由一件内件和一件外件焊上的或钉上的。焊接时要小心,因为焊接两件东西不一定能保证圆度。两件式铝合金轮毂如图2所示。 图2 两件式铝合金轮毂 三件式的铝轮毂由一件中心部件和两个外圆件组成,并用航空级的螺钉拧在一起。为了减轻质量,很多三件式铝轮毂使用锻造件。三件式结构为厂家小批量制造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 铝合金轮毂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安全: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来说,因轮毂变形、制动等产生的高温爆胎、制动效能降低等现象已屡见不鲜。而铝合金的热传导系数比钢、铁的大3倍,散热效果自然要好得多,从而增强了制动效能,提高了轮胎和制动盘的使用寿命,有效地保障了汽车的安全行驶。 (2)舒适:装有铝合金轮毂的汽车一般都采用扁平轮胎。扁平轮胎的缓冲和吸振性能优于普通轮胎。这样,汽车在不平的道路上或高速行驶时,舒适性会大大提高。 (3)节能:铝合金轮毂质量轻(同样规格的铝轮毂比钢轮毂要轻约2 kg)、制造精度高,所以在高速转动时变形小、惯性阻力也小。这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减轻轮胎滚动阻力,从而减少油耗。 2 生产技术 2.1 铸造 低压铸造是生产铝轮毂的最基本方法,也比较经济。低压铸造就是把熔化的金属浇铸在模子里成型并硬化。反压铸造是较为先进的铸造方法,用很强的真空把金属吸进模具,有利于保持恒温和排除杂质,铸件内没有气孔而且密度均匀,强度很高。高反压模铸(HCM)工艺生产的铝轮毂几乎与锻造的一样,德国名厂BBS的RX/RY(15-20英寸)系列铝轮毂就是用HCM法铸造的。 2.2 锻造 锻造是制造铝轮毂的最先进的方法,以62.3MN的压力把一块铝锭在热状态下,压成一个车轮毂。这种铝轮毂的强度是一般铝轮毂的3倍,而且前者比后者还轻20%。有些造型美观且结构相对复杂的轮毂,往往不可能一次锻压成型。滚锻(也叫模锻)是锻造的一种,把一支轮毂的毛坯在滚动中锻造成型。滚锻出的轮毂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同时,能大大减少厚度。用这种工艺制造的铝合金轮毂不仅密度均匀、表面平滑、圈壁薄、质量轻,而且可承受较大的压力。不过,由于这种产品需要较精良的生产设备,且成品率只有50%-60%,故制造成本稍高,价格自然也不低。 3 市场需求形势和生产状况 汽车工业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据国家汽车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目标,预计到201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总量将达到1466万辆,其中,城镇居民家用轿车保有

铝合金轮毂生产工艺培训教材

前言 为培养及提升公司员工素质与技能,使所有员工能了解和掌握在本职工作中所涉及的基本技术与知识以及在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准则,以提高公司生产及服务之品质,特编定《铝合金轮圈生产工艺培训教材》以供教育培训之用。 本教材在架构上分为七章,即「轮圈基本知识」、「铸造」、「热处理」、「机加工」、「涂装」、「铝料回收」、「品保基本知识」,对铝合金轮圈制造作一系统,循次渐进的介绍,使学员有更进一你好的了解与体会。 本教材仅涉及本厂铝合金轮圈制造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未涵盖所有的技术与知识,故讲师授课时应联系本厂实际生产状况加以具体阐释与讲解,学员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与消化,以期更合理发掌握和理解本教材。 第一章:轮圈基本知识 1.1铝合金轮圈特性 1.1.1安全性好:铝合金材质较软耐冲击且流行采用无内胎轮胎(真空胎)不易漏气,极少爆 胎,从而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 1.1.2重量较轻:减少车辆重量,降低油耗以,提高国车速。 1.1.3散热性好:提高轮胎行驶性能,降低油耗,提高车速,并且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1.1.4精密性好:采用CNC(计算器数值控制)机床,装配尺寸及精度有保证,轮圈装车性 能好,品质均一。车辆行驶稳定性佳,操作性好。 1.1.5平衡性好:装车时一般不需加配重铅块,(即使另加配重块也在30克内)。 1.1.6美观工艺性好: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选择轮圈,以体现价值和个性。 1.1.7保养容易:永不生锈,平时只需清水清洗后用软布擦拭即可。 1.2铝合金轮圈制造流程 1.2.1铝合金轮圈制造流程图

1.2.2铝合金轮圈制造流程说明 A.配料:将各种铝料按比例配好,保证铝水质量。 B.熔解:在熔角炉的熔角室里加热使铝料熔化成铝水。 C.处理:在保温炉内对铝水进行打渣、调质和除气处理;将铝水充分搅拌,以去除铝水 中的铝渣及杂质;添加其它合金,保证铝水成份符合要求;用氩气或氮气除去 铝水中含有的氢气等气体,保证铸件组织致密,减少针孔。 D.静置:处理完铝水要保持一段时间使之均匀后,方能浇注。 E.浇注:采用半自动铸造;将铝水注入模具使之充满模控,冷却后成为铸胚。 F.切浇冒口:将铸胚上的浇口和冒口去除,以减轻重量并方便加工。 G.修毛边:将铸胚不规则影响外观之毛边头去除。 H.热处理:利用温度变化使铸胚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提高材料性能。 I.喷沙:用细小之钢珠撞击铸胚使之表面致密,眷漆后附眷性好。 J.机加工:利用CNC机床及其它机床使铸胚成为符合尺寸要求之半成品。 K.自主品检:依加工自主检查频度及检验项目实施,以确保加工品质。 L.初试:检查半成品是否漏气,漏气品不得流入客户手中。(一次试漏). M.精修:对半成品进行整修研磨,使不加工面达到客户要求。 N.复试:检查半成品是否漏气,漏气品不得流入客户手中(二次试漏) O.清洗:将工件之表面油污用处理液去除并形成保护膜。 P.涂装:将涂料喷至工件表面并煤烘干。

ANSYS Workbench在铝合金轮毂冲击试验中的应用

ANSYS Workbench在铝合金轮毂冲击试验中的应用 摘要:在追求环保节能的汽车行业,轻量化越来越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之一。铝合金轮毂以其良好的性能、更轻的重量、回收率高等优势成为轮毂行业的主流。本文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 为工具,对铝合金轮毂的抗冲击性进行分析和预判,为铝合金轮毂产品的开发人员提供设计依据。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Workbench;轮毂;冲击 中图分类号:TG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2-126-2 0 引言 轮毂由轮辋和轮辐部分组成,轮辐又可细分为轮盘和辐条。轮辋有规定的设计标准,但轮辐的形状复杂多变,没有统一的要求。轮毂又叫轮圈,是一个高速旋转件,并且要支撑整个汽车的重量。为保证轮毂性能的合格,主要对其做冲击试验、弯曲疲劳试验和径向疲劳试验。在实际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要影响轮毂性能合格的是其抗冲击性。 本文通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模拟对轮毂冲击应变的模拟分析,并结合实际实验结果对分析进

行验证,为轮毂开发人员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进而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 1 有限元分析和ANSYS Workbench的简介 1.1 有限元分析简介 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还利用简单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单元,就可以用有限数量的未知量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 有限元分析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1.2 ANSYS Workbench的简介 ANSYS软件是美国ANSYS公司研制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FEA)软件,是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

探析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及特点

探析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及特点 【摘要】铝合金轮毂因其强度高、质量轻、价格合理、成型度好和回收率高等优点,在汽车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先阐述了铝合金轮毂的市场行情,然后对铝合金轮毂的优势进行了介绍,最后对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汽车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节能降耗的需求越来越高,汽车轻量化成为现代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铝合金轮毂不仅强度高、质量轻、价格合理、成型度好、回收率高,而且还能使汽车的自重降低,油耗减少,降低了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对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及特点的探究对汽车工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铝合金轮毂的市场行情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2009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已达到1379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为747万辆,汽车产量与2005年同比增长24.7%,轿车产量同比增长26.1%。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得铝合金轮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对铝合金轮毂的需求量在3000万只以上,预计到2015年,我国对铝合金轮毂的需求量将达到5500万只以上。 从铝合金轮毂的应用情况看,轿车对铝合金轮毂的需求较高,大中型客车和货车对铝合金轮毂的需求较低。但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汽车的性能也在逐步提升,大中型客车和货车对铝合金轮毂的需求量也将提升。尽管我国大中型客车和货车的铝合金轮毂应用还在起步阶段,但随着铝合金轮毂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铝合金轮毂的发展前景大为可观。 2. 铝合金轮毂的优势 铝合金轮毂因为其质量轻、成型度好和回收率高等优势,将逐步取代钢轮毂。铝合金轮毂外观优美,提升了车的档次和品位。目前,轻型汽车和新型轿车基本上都采用铝合金轮毂,另外还有不少车主把旧车上的钢轮毂换成铝合金轮毂。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而言,轮毂很容易因制动、变形等原因而造成制动性能差、爆胎等情况发生,而铝合金的散热效果比钢铁要好的多,使得汽车的制动性能有所加强,对轮胎的寿命有所提高,从而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 与钢轮毂相比,铝合金轮毂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有效的提高了制动系统冷却效果。因为铝合金的导热性能好,使得采用铝合金轮毂的汽车能够迅速释放热量,使得因高热而导致汽车失灵的情况有所降低。又因为铝合金轮毂的可塑

铝合金轮毂加工工艺设计3

铝合金轮毂加工工艺设计3 铝合金轮毂加工工艺设计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轮毂的市场潜力越来越明显,需求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采购量和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长,为铝合金轮毂行业的大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枢纽产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满足更安全、更节能、更低噪音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要求,铝合金轮毂正朝着大直径、轻重量、高强度和更美观的方向发展。大直径轮毂和轮胎的结合显示出更多的现代感、侵略性和时尚感。由于轮胎直径大、轮辋宽,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增加了汽车与地面的附着力和摩擦力,提高了汽车的操纵性能,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匹配漏气轮胎。然而,大直径和宽轮辋也会对加速轮胎磨损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减轻轮毂的重量,提高其强度,一般采用锻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生产轮毂,可减轻重量达XXXX年以上,并使其缓慢变形,从而消除或减少残余应力。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应力消除退火,比自然时效更节省时间,更彻底地消除残余应力。当 老化时,其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在不同温度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尺寸、数量、组成和聚集生长速率不同。如果温度太低,由于扩散困难,合金中的溶质原子偏析区不容易形成,时效后的强度和硬度低。当有效温度过高时,扩散容易进行,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尺寸大,时效后强度和硬度低,即发生过时效。因此,各

种合金都有最合适的时效温度。 2.3毛坯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测试 毛坯热处理后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安排热处理的目的是优化材料的性能,使其具有所需的机械性能指标。例如,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等性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特性。性能试验用 坯料的取样频率为:箱式炉每炉一个坯料,试验用坯料位于炉中心实验设备和数量包括:万能材料试验机(AG-10TA)、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机(M2N130)、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机(B533-T)、精密车床、升降台铣床、带锯机、外径千分尺和游标卡尺。在 实验中,实验样品均为标准样品。拉伸试样长度≥65毫米,高度和宽度≥8毫米。硬度试件为矩形试样,布氏硬度试验厚度≥8毫米,洛氏硬度试验厚度≥4毫米。256±199个样本的取样位置也不同。拉伸试样在轮毂的内外轮辋、轮辐、车轮中心和轮辋取样,通常在轮毂的最薄弱部分。硬度试件应在轮毂的内外轮辋、轮辐和车轮中心取样。一般情况下,试样应在热处理炉的 位置进行,试样应从轮心的法兰处进行。取样位置和样品尺寸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 车轮对强度、硬度等性能指标的要求不同,因此它们的试验项目也不同,应分别进行试验。当σ0.2、σb、δ和HB均满足标准要求时,车轮可转入下一工序。 2.4几种车轮类型的热处理工艺

铝合金车轮双轴疲劳寿命有限元分析

铝合金铝合金车车轮双轴双轴疲劳疲劳疲劳寿命有限元寿命有限元寿命有限元分析分析分析 胡金华1 张芳芳1朱志华2 李宝华2 郎玉玲2 阿拉腾2 李昌海 2 (1)燕山大学 河北 066004 (2)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066004 摘 要:首先介绍了车轮双轴试验基本情况。其次简要介绍了车轮双轴试验有限元建模及疲劳寿命分析的基本过程。最后以860车轮为例,对铝合金车轮双轴疲劳试验进行了有限元疲劳寿命分析。 1 1 前言前言前言 车轮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性、稳定性、平顺性和牵引性有重要的作用,对能源的消耗、轮胎的寿命和驾驶员的劳动强度都有较大的影响。车轮的设计与开发需要较高的工程经验与分析水平。新设计的轿车车轮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台架试验才能批量生产。目前轿车车轮台架试验主要包括弯曲疲劳试验、径向疲劳试验、冲击强度试验和双轴疲劳试验。 由于车轮工作在随机载荷之下,所以在其研制当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车轮的疲劳寿命,即保证车轮在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发生疲劳破坏。早期的车轮疲劳试验包括弯曲疲劳试验和径向疲劳试验。2000年,赵桂范等[1]给出了用改进的史密斯公式对车轮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的计算方法。2002年,崔胜民和杨占春[2]提出了用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对车轮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王波和管迪华给出了对钢质车轮多轴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1999年,张红桩[3]在本文作者的指导下,以三维设计软件UG 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为工具,将车轮的设计与疲劳寿命预测结合起来,建立了车轮弯曲疲劳的CAE 平台,此平台能够较可靠地预测出轮辐破坏的车轮的弯曲疲劳寿命,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各元件间的接触关系及螺栓预紧力的影响,所以不能准确地计算出法兰盘及螺栓孔附近的应力分布情况,因而对法兰盘处破坏的车轮无能为力。2000年,周荣等[4]针对钢制车轮的弯曲疲劳试验,建立了车轮弯曲疲劳试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此系统是以有限元分析为基础的疲劳寿命估算系统,该系统由有限元分析程序、接口程序和疲劳寿命估算程序三部分组成,给出了以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相结合对钢制车轮弯曲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的方法。2005年,本课题组的张国智[5]初步建立了轿车铝车轮的弯曲疲劳寿命预测、径向疲劳寿命预测和冲击强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但是张国智[5]仅仅进行了弯曲和径向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没有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疲劳分析。另外,冲击有限元分析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轮系统地总结断裂失效准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总结。2007年,孙红梅[6]在本文作者指导下建立了可综合考虑轮辋刚度、弯曲应力以及车轮振动模态的基于约束变尺度优化算法的轿车车轮结构优化设计模型。该文对轿车车轮优化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本文作者建立了铝合金车轮冲击强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并成功应用于中信戴卡公司。2009年,Mehnet[7]基于局部应变法和线弹性有限元分析对车轮径向疲劳试验进行了有限元建模。2009年,Ramanurty Raju, P. [8] 基于有限元法对

轮毂制造工艺流程

汽车配件加工——轮毂制造工艺流程 轮毂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零件之一,有钢制轮毂和铝制轮毂之分,轮毂承受着汽车和载物质量作用的压力,受到车辆在起动、制动时动态扭矩的作用,还承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弯、凹凸路面、路面障碍物冲击等来自不同方向动态载荷产生的不规则交变受力。轮毂的质量和可靠性不但关系到车辆和车上人员物资的安全性,还影响到车辆在行驶中的平稳性、操纵性、舒适性等性能,这就要求轮毂动平衡好、疲劳强度高、有好的刚度和弹性、尺寸和形状精度高、质量轻等,铝轮毂以其良好的综合性能满足了上述要求,在安全性、舒适性和轻量化等方面表现突出,博得了市场青睐,正逐步代替钢制轮毂成为最佳选择。 铝轮毂的制造设备、技术及趋势 汽车铝轮毂的最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熔化→精炼→材料检验→低压铸造→X 射线探伤→热处理→机械加工→动平衡检验→气密性检验→涂装。 1、熔化 轮毂铝合金的熔化设备,按炉型分为塔式炉、感应炉、倾转炉、固定炉,按能源形式分为柴油、天然气、煤制气、电能。塔式炉熔化速度快、烧损少、能耗低;感应炉熔化速度快、合金成分均匀、生产环境好;倾转炉可以配料也可以做保温炉使用、使用安全、维护方便;固定炉可以配料也可以做保温炉使用、使用和维护简便;燃油热值高、熔化效率高、使用维护方便,燃气生产环境好、清洁、使用维护方便;煤制气经济实惠,电能容易控制、生产环境好。其中以燃油或燃气的塔式快速熔化炉为佳,同时配以铝屑熔化室使用更加方便,是主选设备。

熔化设备的关键在于炉温的控制,由于需要现场制造,故以国产为宜,而且,施工维护便利。由于轮毂铝合金对Fe(铁)含量要求严格(≤%),因此炉衬必须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配料时选用高牌号的纯铝,回炉料的比例要严格控制。 国内已有少数厂家采购生产用液态铝合金,并将液态铝合金直接运送到生产现场,采用液态铝合金直接铸造铝轮毂这种工艺方式,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熔化时的烧损及二次熔化时能源的消耗,是铝轮毂制造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铸造生产现场 2、精炼 铝液的精炼方法有气体法和熔剂法,处理方式有通入管路法、钟罩压入法、精炼机等。铝液精炼的设备,按形式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吊装式、简易通管式,按精炼介质分为单一气体、双气体、气体加熔剂。固定式的设备运行平稳、可靠、精炼效果好,移动式的则使用灵活、方便,吊装式的使用方便,简易通管式的使用简单。为了提高精炼效果,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以采用双气体的固定式精炼机的使用效果最好,是主选设备,该精炼设备的关键在于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可靠性,进口和国产设备均可。 细化变质以采用杆状的AlTiB、AlSr合金为佳,使用无污染的熔剂已成为精炼细化变质处理的发展方向;而采用热分析和密度当量仪进行精炼、细化、变质效果的炉前分析则是铝液快速分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3、铸造 汽车铝轮毂的成形工艺分为金属型重力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锻造工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