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

最新整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解析:H2与Br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体系的温度必然升高,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A 2.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 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 (g) T1 T2 WI2(g) Δ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W)·c(I2) c(WI2)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的平衡移动、转化率及化学平衡常数。高温时,平衡左移,WI2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充分,故A正

确,B 错;选项C 给出的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C 错。 答案:AD 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O )·c (H 2O )c (CO 2)·c (H 2)。恒容时,温度升高,H 2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的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催化剂 高温CO 2+H 2 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 2(g)+H 2(g) 催化剂 高温CO(g)+H 2O(g),D 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 2的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A 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若通入H 2,其浓度会增大,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 项错误。 答案:A 4.鸡没有汗腺,在夏天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鸡过度呼出CO 2,会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蒙受经济损失。 CO 2(g)CO 2(l) CO 2(g)+H 2O(l) H 2CO 3(aq) H 2CO 3(aq)H +(aq)+HCO - 3(aq)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及答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 2H 2↑+O 2↑是可逆反应(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 2、3 mol H 2和2 mol NH 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 (5)只要v (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 正和v 逆一定改变,同理v 正、v 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 2.对于可逆反应M +2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M 、N 、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反应已经停止 C .M 、N 全部生成Q D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E .v 正(M)=v 逆(N) F .v 正(M)=v 逆(Q) 3.一定条件下C(s)+H 2O(g)CO(g)+H 2(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 (1)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3)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4)加入碳,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5)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012·山东高考改编)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 ΔH >0,现将1 mol 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上课讲义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 二.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什么反应才会存在化学平衡? 【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 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 H2O === 2CrO42- + 2H+ (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②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二】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高三化学曹艳艳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以及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2、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中所 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新课学习: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改变了反应速率,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通过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用下图表示:

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1

2-3-3《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正本作业(1) 命题人:周侨 一、选择题 1.20℃,反应2NO 2N2O4△H<0在密闭容器中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积减小时将使反应速率增大 B.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O2,逆反应速率减小 C.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2O4,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 D.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 +NO2NO+SO3,若在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2.下列反应在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SO O2,此时反应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不发生移动 D.不使平衡移动,但容器内压强增大 3(双选)下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 ====2Z(g)+W(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反应过程。若 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用的措施是 A 加入催化剂 B 增大Y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增大体系压强 4.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CO(g) +H2O(g) CO2(g) +H2(g) △H>0,当反应 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再通入n mol CO和n mol H2O(g) D.再通入n mol CO和2n mol H2O(g) 5.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H<0,达到化学平衡后给体系降温,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A.反应混和物中NH3的含量增多 B.N2的转化率降低 C.NH3的产率降低 D.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多 6.下列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和降温使平衡移动的方向不一致的是 A.2NO2N2O4;△H<0 B.C(s) +CO22CO;△H>0 C.N2+3H22NH3;△H<0 D.2O33O2;△H<0 7.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g) +I2(g)2HI(g) B.3H2(g) +N2(g)2NH3(g C.2SO2(g) +O2(g)2SO3(g) D.C(s) +CO2(g)2CO(g) 8.在密闭容器中A+B C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若B物质为固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若为气体则C一定为气体 B.A可能是气体,C可能是液体 C.A一定是气体,C可能是液体 D.A一定是液体,C一定是气体 9.(双选)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2NO2(g) O2(g)+2NO(g);△H>0,

影响化学平衡的三个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的三个因素 1.浓度 (1)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是浓度而不是质量、物质的量、体积。若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等的改变不能使浓度改变,则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不改变。 (2)对于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改变不参与反应的离子的浓度,速率和平衡一般不移动,如FeCl3+3KSCN≒Fe(SCN)3+3KCl,增加c(K+)或c(Cl-),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3)浓度的变化一定会带来反应速率的变化,但不一定导致化学平衡的移动。如同等程度地增大反应各物质浓度,平衡向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少的方向移动:同等程度地减少反应各物质浓度,平衡向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的方向移动;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 (4)浓度改变瞬间时的正(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

变化成同一趋势,与生成物(反应物)浓度变化无关。经常可以先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再由此判断外界条件改变瞬间,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5)温度一定时,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一般认为是一常数,所以,改变固体、纯液体的量,其浓度仍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无影响;但改变固体的表面积(如“块状粉末状”),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或减小。 (6)H2O作为纯液体,虽然它的浓度为一常数(液态时),但对于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改变H2O的量往往会导致其他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少,从而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移动,如Al3++3H2O ≒Al(OH)3+3H+,加水,其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下降。使υ正、υ逆均下降且平衡右移;另外,H2O作溶质,其他物质作溶剂进行的化学反应,此时H2O的浓度不再是一常数,改变H2O的量,会引起H2O 的浓度改变从而影响速率和平衡;最后注意水蒸气参加的反应,它的浓度亦不是一常数;可能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2.压强 (1)只有压强的变化能引起反应物质的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如向存在可逆反应的定温定容容器中充入不反应气体即惰性气体,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υ正、υ逆均不变,平衡不移动;而向存在可逆反应的定温定压容器中充入不反应气体即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相当于同等程度地减少各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均减小,平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导学案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影响 因素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2012·四川高考)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2)(2013·山东高考)CO(g)+H2O(g)H2(g)+CO2(g)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3)(2012·江苏高考)N2(g)+3H2(g)===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4)(2012·上海高考)对于反应: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 ΔH<0。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i3N4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 (5)(2012·山东高考)对于反应:N2O4(g)2NO2(g),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 1.从反应速率来看,化学平衡状态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时的状态。判断v(正)=v(逆)时,要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来判断。 2.在一定条件下,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时,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误认为平衡一定

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关键是看改变压强时,能否引起浓度的改变。若浓度发生改变,则平衡可能发生移动,若浓度不发生改变,则平衡不移动。 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某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向平衡体系中加入某种反应物,该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减小,如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O2,NO2的转化率不是减小而是增大。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考查化学平衡的图像典例 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演练 1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状 态的判断 演练 2 [典例] (2013·安徽高考)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 + CO(g)MgO(s) + CO2(g) +SO2(g) ΔH>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二.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什么反应才会存在化学平衡? 【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H2O=== 2CrO42-+ 2H+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②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实验报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研究

实验报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的探究 班级:姓名: 编号1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2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3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4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5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6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教学与反思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教学与反思 摘要:通过科学假设、实验验证和函数图像等研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教学过程,并进行了反思。关键词: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勒夏特列原理;化学教学研讨 1 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从化学实验人手,观察并体验勒夏特列原理的真谛。从数学图像出发,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通过教学设计,形成一个从感性(实验、图像)上升到理性(原理、规律),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对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的综合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或学生对认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讨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正确结论和初步掌握平衡移动原理的拓展应用。另外,通过每一部分的温馨提示,解决学生可能产生或碰到的疑难问题,克服学习障碍,保证知识的延续性。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_上海二期教材第六章第—节“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对速率与时间的函数图像有了初步的概念与应用。另外,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价值,使学生对问题

提出一科学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有了深刻体会,这为第二节《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本节课是第六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已理解并掌握了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概念,对平衡特征有了深入讨论与具体应用。本节课作为第二课时,意在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培养多角度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第三节中的工业生产问题的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3)结合图像深入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3.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认识到勒夏特列原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思维能力。 (2)通过速率与时间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实

影响化学平衡得因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得涵义;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得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得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得方向;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得过程,学习科学探究得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得能力;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得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得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得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得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得艰辛与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得获取,文化得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得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瞧本质得认识观点;二.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得影响。 三.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得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什么反应才会存在化学平衡? 【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得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得饱与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 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得溶解平衡,也就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化学平衡就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就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得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得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得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得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H2O === 2CrO42-+ 2H+ (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②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得变化。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学流程图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刘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温度、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引导学生体验化学实验方法; 2、通过图表分析,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及归纳能力; 3、通过对实验过程中认知冲突的解决,引导学生体会单一变量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史话,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推理、缜密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形成和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科学家勒夏特列、哈伯的重要贡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发现及其应用 【新课推进】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改变: 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练习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 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A.a=2 B.a=1 C.a=3 D.无法确定a的值 6.恒温下,反应a X(g)?b Y(g)+c Z(g)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X 的物质的量浓度由mol·L-1增大到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 B.ab 8.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 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H2(g)+I2(g)?2HI(g)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FeCl3+3KSCN?Fe(SCN)3(红色)+3KCl,在平衡后,加少量KCl,因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D.对于N2+3H2?2NH3,平衡后,压强不变,充入O2,平衡左移 [能力提升] 9.现有m A(s)+n B(g)?q C(g) 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平 衡时,B的体积分数φ(B)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该反应 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m+nq C.x点的混合物中v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