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行业标准的完善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影响

汽车行业标准的完善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影响

汽车行业标准的完善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影响
汽车行业标准的完善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影响

汽车行业标准的完善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影响

摘要:当前,世界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倡导安全的新时代。随着中国汽车安全标准的不断完善,我国民族汽车品牌产品安全性能将得到大幅提高,这不但会提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任,同时也会帮助民族企业提高其产品竞争力,为自主品牌产品冲向国际市场带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汽车安全标准现状,并分析了安全标准的不断完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汽车行业安全标准影响

Abstract:At present, the world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advocating safe.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China's auto safety standards, China's national car brand product safety performance will be greatly increased, it will not only improve consumer confidence in the independent brand, it will also help enterprises improve their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to independent brand product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down a solid found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automotive safety 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s the safety standards of perfecting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our country automobile industry.

Key words:The car industry Safety standards impact

概述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和现代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性能不断提升,车速越来越高,交通事故也越来越频繁,为了使汽车真正成为改变生活的工具,人们对现代汽车的安全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汽车安全标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台的。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

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性也称为“一次安全性”,主要有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制动性、驾驶性能、平顺性等决定;被动安全性也称为“二次安全性”,指万一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驾乘人员的能力,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安全气囊防护系统(SRS)、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及安全气垫等。

在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一系列问题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地就是汽车安全问题。统计显示,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亿元。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可以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但交通意外不可能完全避免。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车速急剧下降,乘员来不及采取主动措施来保护自己,只能靠被动安全装置来减少汽车碰撞后对人体的伤害。

据统计,我国的单车事故率相当于美国的近13倍,日本的近40倍。除去交通状况等客观因素,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就是国内汽车产品安全系数低。为了解决汽车的不断增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安全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强制性碰撞试验法规,在新车上市之前对其进行强制性安全性能检测。目前,世界通用的实车碰撞试验法规主要有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和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安全法规两大体系,其他国家的碰撞法规大都是参照这两大体系制定出来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1858年英国开始实施最早的机动车安全法规。1966年美国制定了FMVSS法规,通过这一法规的实施,使得汽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了20%。此后,欧洲共同体、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相应公布了自己的法规。1989年,我国参考美国安全标准法规制定了GB/T 11551-98《汽车乘员碰撞保护》、GB/T 11557-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等规定,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安全标准的完善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影响

1、增加消费者对国产汽车产品的信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正在成为普通家庭的新一代消费品。同时,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安全性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消费者购车时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安全性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油耗和价格。安全性成为消费者买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006年10月27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国内首次第三方碰撞试验的结果,对六款车型进行了安全性等级评分,让消费者在购车时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从碰撞结果来看,六款车型中没有一款得分达到45分(五星级安全标准),得分最低的雅绅特仅得了32.9分(三星级)。虽然首次碰撞的六款车型全部是合资品牌轿车,尚没有自主其车品牌参加测评,但是此次试验对自主品牌同样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需要良好的产品安全性能做后盾,让国内消费者满怀爱国热情购买自主品牌轿车时不再对产品的安全性心存芥蒂。

在安全标准出台之前,国内轿车生产企业没有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的束缚,产品的安全系数低,所以国产品牌虽然价格便宜,但安全性很低。每当提到汽车行业的自主品牌,消费者首先联想到的是“低质、低价、低技术含量”,并且主要是集中在低端市场。随着安全标准的不断完善,民族汽车企业通过深挖自己的潜力,加大在研发制造等方面的实力,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自主品牌产品定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2 、促进民族汽车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几十年来,顶级奢侈品行业流行着一句俗语:“永远不要问顾客想要什么,告诉他们应该拥有什么。”这句话在汽车行业同样适用,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能在与奔驰、宝马等著名品牌的鏖战中站住脚,凭的就是出色的安全性能,在交通事故频发的今天,沃尔沃告诉了消

费者应该购买什么样的轿车。

从国内市场来看,2000年之前,中国大地上驰骋的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汽车,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2000

年以后,随着各项标准法规的陆续出台,民族汽车企业迈入了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时期,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也越来越大。以轿车为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002年的10.59%提高到了2005年的23.74%。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的稳步提升凭借的不仅仅是低廉的价格,还有产品质量的逐步被认可。

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民族汽车企业不但再管理方式上存在着不足,在技术水平方面更是落后很多。汽车安全碰撞标准的出台,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民族汽车工业的鞭策,让中国的汽车产业与国际接轨迈出了重要一步,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的标准体系,企业不但不会走出温室,不会花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去提高产品的安全技术水平,民族企业不但不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取胜,还有被别人吞噬掉自己那份蛋糕的危险。

此外,产品的安全性能关乎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当前,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政府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这为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提供了温暖的生长环境,中国汽车市场正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在产品和服务日益趋同的情况下,将来产品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的最主要因素不再是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而是产品的品牌,该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延伸服务。汽车安全标准的出台似乎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利,对自主品牌来说似乎有点苛刻,但中国的自主品牌产品要真正做大、做强,单凭产销量是不能够说明全部问题的,企业要想从长远发展,就必须从技术上下功夫,就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

3、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在我们为纺织品、工艺品等在世界市场上的良好表现而自豪的同时,却不得不为诸如汽车产品之类的高附加值产品的表现而感到可惜。

近几年,轿车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加,产品出口增长率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国产汽车品牌开始走上国际舞台,与国际知名品牌同场竞技。奇瑞、吉利、长城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频频亮相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车展,并且开始在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市场上崭露头角,产品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迅速发展,开始受到一些海内外机构的密切关注。

好消息接踵而来,我们似乎已经感触到中国汽车工业的辉煌,但时间并不算久远的“陆风碰撞门”事件在世界汽车行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给快速奔跑的中国汽车业提了一个醒:品质是关键。无论是欧洲汽车界的集体责难,还是我们的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国际市场总是公平的,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不应该只看到国际市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走出去以后可能碰到的问题。贸易壁垒哪个国家都有,不应该是我们为自己开脱的依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反省,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身产品的安全性能,只有这样,才能不给对手机会,才能从容应对险恶的国际市场环境。

安全标准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政策“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我国汽车产业形成完整的碰撞保护体系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完成国内标准同国际接轨,实现大规模出口的有力保障。从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汽车市场竞争必将从目前一味的价格战中逐步脱离出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首要关注的应该是汽车产品本身的质量,其中安全性又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除了产品价格的国际接轨,产品质量的国际接轨才是更关键的。

对于并不算成熟的国产品牌来说,要想打入早已非常成熟的欧美市场,一方面,要做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产品推广,另一方面,在技术和安全领域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尤为重要。10年前在欧洲,人们对汽车安全并不十分在意,但现在恰好相反,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产品是否安全。出口意大利的哈弗CUV采用达到欧洲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全面防护的安全性满足意大利的安全标准,其性价比优势使意大利客户满意。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努力提高产品的质

量以及其安全性能,民族自主品牌汽车就一定能够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5、总结

国家安全标准的不断完善,将国内汽车制造业提升了一个门槛,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廉的价格不再是自主品牌汽车与国际市场的佼佼者竞争的唯一武器。未来几年,国内各种安全标准法规将日臻完善,市场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随着民族汽车企业的设计技术平台的大幅提升、安全设计理念的认真贯彻,国产汽车品牌在安全方面会将会发生质的飞跃,与国际著名品牌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尽管我国现行的汽车安全标准同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但中国汽车安全体系已经吹响了同国际接轨的号角。今后,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路况、安全实际等,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标准,尽快出台翻滚标准、燃油泄漏、碰撞对行人安全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汽车安全标准体系。

总之,随着国家汽车安全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国家和汽车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一定会在短时期内得到飞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国产汽车品牌将稳步走向国际舞台,并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未来10年中,汽车行业将经历深刻的变革,汽车制造、汽车公司以及消费者看起来都将完全不同。 技术将引领汽车行业的变化,而技术又将受到四大关键因素影响。 1、环保:消费者和监管机构都担心气候变化将对汽车制造商产生巨大压力,迫使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交通行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为22%。从1999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量将增长1.75倍。 2、便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差。汽车保有成本在持续上升,而汽车95%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更高效地将汽车与需要它们的人匹配起来将创造出巨大商机。从2010年到2025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长50%。日本民众每年因交通堵塞浪费的平均时间多达30小时。 3、安全:长期以来,减少交通事故始终是汽车行业的优先议程,但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对安全交通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到2025年,全球10%人口将是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意外造成全球每年50万人死亡,700万人受伤。 4、廉价:随着全球人均收入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保有率也将随之上升。这些新的汽车消费者更喜欢购买小而便宜的汽车。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3500万辆,印度为740万辆,全球超过1.2亿辆。 2025年的汽车将与今天的看起来完全不同,交通领域即将迎来的变革将驱动七大关键趋势发展,它们将在未来10年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 趋势一:汽车引擎效率更高对温室气体和污染的担忧正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改变汽车驱动方式,对燃料燃烧效率和二氧化碳排量的监管正迫使汽车制造商研发效率更高的汽车发动机。到2025年,售出的汽车中,25%将配置电动马达,而今天这个比例仅为5%。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需要研发效率更高的内燃机,以便满足新的标准。开发替代汽车动力源(比如燃料电池)也将提高整体效率,但那只有当人们买得起的时候才会实现。日本政府已经为燃料电池汽车设定目标价格,2025年这种汽车售价为1.8万美元。尽管从全球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属于小众商品,但较低的目标价格将促使它们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对手。电源系统对比: 1、内燃机: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的整合将增加使用内燃机的汽车的燃料燃烧效率,这些技术包括汽油直喷、涡轮增压以及高速自动变速器等。 2、动力混合:动力混合汽车依赖汽油或柴油发动机与电力组合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它们利用再生制动和汽车发动机为汽车电池充电。 3、插电式混合动力:与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电动续航里

【汽车行业类】汽车装潢标准

(汽车行业)汽车装潢标准

汽车美容装潢工职业标准(试行) 壹.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汽车美容装潢工 1.2职业定义 使用专用设备及工具,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内、外部进行清洁、保养和装璜,且指导车主正确对车辆的非机械部分进行维护保养。 1.3职业资格等级 本职业资格共分三级,分别为初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室外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壹定的观察能力,有色觉感、四肢灵活、适应于长时间站立。 1.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学历之上。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历教育: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 职业培训:初级汽车美容装潢工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不少于3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初级、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培训教师应具有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职业资格;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培训教师应具有车容护理高级工职业资格三年之上,或长期从事车容护理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 专业理论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之上专业职称。车容护理高级工培训的专业理论教师应具有本科之上学历;或高级之上职称,或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理论研究,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及理论基础的人士。 1.7.3培训场所、设备 标准教室;汽车清洗场;室内装饰场;油漆烘干室;空压机;移动式清洗机;自动(半自动)洗车机;举升机;各种类型的缝纫机及磨、钻、锯设备;相关电子仪器。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汽车美容装潢工作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具有初中之上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具有初中之上文化水平,持有初级汽车美容装潢工证书半年之上。 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具有高中之上文化水平,有C级之上驾驶执照,持有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证书壹年之上; 1.8.3采用知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俩种方式。理论考核采用笔试,技能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考核。俩门考核均采用百分制,皆达60分为合格。 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可采用知识和技能壹体化的模块考核,同时仍须进行专业英语、计算机知识和论文答辩等项综合评审。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宋体小不点已看 ,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主要特征(千金难买牛回头我不需再犹豫) 1. 追求规模经济。目前对国际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普遍标准是小轿车年产量100 万辆以上,汽车总产量150万辆以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标准则是年产小轿车40 万辆以上(含40 万辆)。今年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与宝马争购维克斯集团旗下的劳斯莱斯, 均表明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2. 全能型生产,以轿车为主导产品。对规模经济追求的结果是一家汽车公司要生产包括客车、货车、轿车、牵引车、越野车在内的重中轻微各种型号的汽车,但以轿车为其主导产品。轿车产品本身因其制造工艺水平较高,下游企业庞大,其质量可以代表一国 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作为个人基本交通工具,下个世纪轿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与其它汽车产品相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轿车市场的扩展速度最快。因此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国际汽车行业来说,以轿车为主导产品是一种必然选择。在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轿车保有量占整个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均在60, 以上。(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3.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而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最终经过破产、倒闭、联合、兼并形成寡头垄

断的市场结构,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生存者寥寥无几,但都已实现规模经济。例如20年代,美国汽车生产厂商有80 家,法国有150多家,英国有40家,意大利有30多家;到70年代,美国只剩下4家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汽车(后美国汽车被克莱斯勒兼并),整个西欧也只剩下12 家汽车公司。 4. 政府参与。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的扶助。一国产业政策也对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1979 年,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美国政府立即于当年12 月通过了《克莱斯勒贷款担保法案》,由政府出面为公司提供财政担保。克莱斯勒公司接受贷款援助后逐步走出困境,于1982年盈利24 亿美元,汽车销售超过200万辆。这一事例成为政府扶持汽车行业的成功典范。 5. 跨国性生产。由于行业内部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一般来说,整车厂30,以上 的成本是由外部购进的投入,包括钢铁、铝、其它金属、轮胎、制动线管、电池装置、化油器、火花塞、油泵、雨刮、锁、门把手等各种零部件。汽车行业逐渐形成少数汽车总成厂由多家零部件企业支撑,再以大量下游企业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生产厂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跨国生产。跨国性生产在我国的表现,就是我国汽车产品几乎都已打上了国际汽车集团的烙印。比如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投资上汽生产桑塔纳和别克;德国在一汽生产捷达与奥迪; 通用与一汽合作生产雪弗兰厢式车和卡车; 法国雪铁龙投资东风生产富康;法国在广州生产广州标致; 福特与江铃汽车合作生产全顺轻型车; 美国汽车投资北京生产北京切诺基; 铃木投资长安奥拓及其它摩托车厂等等。 二、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 1. 市场狭小与生产厂商众多的矛盾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实现。1995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的厂商仅有 4 家,最多的一汽生产了18.2 万辆,还不到规模经济

当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当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汽车行业目前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但仍有许多不足,据权威媒体的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在扶持汽车业发展时,最应该做的是停止以牺牲民营汽车企业为代价的,对国有汽车企业的大力扶持。在中国政府2006年制定的相关法规中,规定电信业完全国有,汽车等其他重要行业的国有化比重要非常高。中国政府同意各国有汽车企业与国外厂商展开合作,以创办合资公司、生产国外厂商的车型的方式来提高各自的效益。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几乎每一个国有汽车企业都实现了与国外厂商的合作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例如,在2006年重庆长安汽车公司实现了与法国PSA 集团的合作。在2010年奇瑞汽车公司实现了与捷豹和路虎的合作。 对于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合资企业功不可没。合资企业提出合资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思路无疑是与时俱进适应中国汽车市场实情的举措当前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着多方面的有利因素。 第一政策优势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近些年来的汽车产业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小排量的汽车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尤为明显而合资企业汽车很难享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已上市的几款合资自主品牌汽车主要是低排量的小型低端汽车。因此合资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政策优势明显。 第二技术研发优势与我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相比合资自主品牌的在技术研发方面可以更好的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更容易进行新的技术研发。 第三产品定位优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高我国一线城市汽车逐渐呈现饱和状态未来我国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存在着较大消费空间合资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扩大低端车市的市场份额无疑为在我国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上分一杯羹积蓄力量打好基础。由2010年我国各地区千人汽车拥有量图可以看出北京天津浙江等城市千人保有量在100~230辆/千人之间其他城市千人汽车保有量在30~100辆/千人之间不等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二、三线城市汽车需求空间还较为宽阔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定位低端市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品牌定价优势2011年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未上市之前合资企业的汽车主要是合资企业生产技术和品牌均是使用国外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企业品牌技术优势明显。 合资企业生产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占有了品牌优势又因属于自主品牌可以实现不影响外资品牌价值的情况下自由定价。从而在抢占低端城市汽车市场份额时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占据价格优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在增加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学习到国外厂商的先进技术。通过与国外厂商合作势必会增加各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技术交流层面所得到的“效益”却是很少的。这是因为国外厂商在技术方面或多或少是对中国厂商有戒备心理。而且中国国内国有汽车企业大都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忽略了向国外厂商学习先进技术。此外,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希望国有汽车企业不断增加其规模,但大部分厂商现阶段的能力不足以实现大规模的扩张。 争夺低成本领先地位:国外与国内企业不断在汽车领域内注入资金,这将导致一个产能过剩的阶段。目前零部件是汽车成本的主要来源: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极低,但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有时甚至比世界一流水平高约20%,因此中国零件

汽车安全使用规范(新订版)

汽车安全使用规范(新订版) Standard text of safety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规范 ) 单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汽车安全使用规范(新订版) 10月18日,第八届电动汽车标准法规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嘉兴举行。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部门的300余名专家和业内人士,就电动汽车安全、行业标准规范等问题展开研讨。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份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1万辆,同比增长122%。其中纯电动车销售14.5万辆,增长17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6.5万辆,增长60%。从2009年至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达5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副主任、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知名品牌特斯拉、沃蓝达、菲斯克以及国内比亚迪、众泰等品牌都

出现过电动汽车起火事件,此类危险相对于传统汽车来说更容易危及乘员的生命安全。可以说安全问题是阻碍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汽车工业大国都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与法规。据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一部副主任杨立新介绍,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数已达80多项,涵盖了整车、关键总成、接口与界面等多个领域。 多位专家提出,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电池使用、材料构成和充电安全方面。上下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企业盲目重量轻质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此外,监管存在漏洞、政府相关政策不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保障电动汽车安全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要求和标准。电动汽车的安全是设计制造出来的,更是管理出来的。方运舟则表示,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必须严抓质量环节、创新技术、加强监管监控、不能冒进求成。政府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企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为主的各种车型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广泛确认。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以大集体为主体,逐部促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体系已为时不远了。 一、回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1953年~1978年)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2、成长阶段(1979年~1993年)

汽车维修行业标准

汽车维修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汽车修理工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汽车修理工。 1、2 职业定义 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及检修设备进行汽车的维护、修理与调试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力)。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6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理论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实际操作教师:培训初、中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且在本岗位工作3年以上。 1、7、3 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并配备投影仪、电视机及播放设备。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具有600 m2以上能满足培训要求的场地,且有相应的设备、仪器仪表与必要的工具、夹具、量具,通风条件良好、光线充足、安全设施完善。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市场分析 (1)国内车市持续增长 2012年中国销售汽车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33%。中汽协预计2013年国内汽车 销量将增长7%左右,这是中国汽车行业连续第三年保持单位数增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途 4月国内汽车产销量总体呈现持续回升态势。汽车产销形势总体稳定,虽然当月产销 环比有所下降,但同比增速依然明显。具体看,汽车生产189.94万辆,环比下降8.91%, 同比增长15.29%;销售184.17万辆,环比下降9.50%,同比增长13.38%。1-4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保持在10%以上,增幅较一季度小幅提升,其中汽车产销729.65万辆和726.62万辆,同比增长13.44%和13.23%,增幅较前3月略有提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随着国内经济的好转,国家提出收入倍增计划,市场潜在购买力正在逐步增强。目前 并不能确定中国车市是否进入高速增长期,但2013年国内汽车销售将高于去年的整体增幅,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将整体增长5%-7%,好于去年4.6%的增长水平。个人收集整 理勿做商业用途 (2)全球车市小幅增长,欧盟各国出现改观 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复苏,国际汽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或有助于提升未来橡胶需求。 受益于经济复苏,美国汽车销量稳定增长。4月份美国轻型车销量128.5万辆,较去 年4月同比增长约8.5%;1-4月累计销量497.4万辆,同比提升7%,今年3月美国车市销 量同比增幅曾一度下探至3%的水平,4月份则再度逼近两位数比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欧盟各国汽车销售数据总体向好,终止了连续一年半的同比下跌态势。4月欧盟乘用 车销量130.8万辆,同比略增长1.7%,。1-4月欧盟27国乘用车销量为402.7万辆,同比下跌7.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国家来看,德国汽车销售出现改善迹象,4月德国乘用车销量28.4万辆,同比增长 近4%,终止了之前连续5个月的同比下跌势头;1-4月德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95.8万辆,同比下跌8.5%。英国方面,乘用车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长14.8%;1-4月英国乘用车注 册量累计达到76.8万辆,同比提升8.9%。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法国乘用车销量为15.8万辆,同比下跌5.2%;1-4月,法国乘用车销量为59.2万辆,同比下滑12.3%。轻型车销量71.7辆,同比下跌11.7%。西班牙新车销量达到6.3万,同 比增长10.8%;意大利新车销量为11.6万辆,同比下滑10.83%。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总体呈现下滑态势,虽然个别国家出现增长。4月,俄罗斯乘 用车及轻型商用车总销量为24.5万辆,同比下滑8.0%;1-4月俄罗斯市场轻型车累计销量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 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 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 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 万辆和 2,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和 %,高于上年同期和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 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收入水平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 2016 年 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 46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达 6,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从好的方面来看,入世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汽车需求迅速增加,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单位购车、个人购车比例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国家对汽车企业实行扶弱抗强政策,使在较短的时间内国内出现了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国内城市纷纷改建道路、修建停车场、加强交通管制,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不好的方面看,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大量居民持币待购影响了汽车工业的

发展,国内缺乏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与国外汽车行业相抗衡。国内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比较薄弱,产业服务体系十分落后,汽车工业相对缺乏国际竞争力。汽车在销售过程中价格不稳定,热销车型任意涨价,汽车的维修市场比较混乱。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市民素质低下影响汽车行驶速度。公路乱收费增加了汽车使用成本,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就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机遇与挑战并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所带来的强大购买力,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进步,国产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逐步增强。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

型企业,政府引导百姓汽车消费,大量汽车将进入家庭。 发展。国道、省道、市道、城市干道等组成道路区域体系,高速路、快速路、城区道路、生活道路组成道路速度体系,地铁、高架桥、越江大桥、越江隧道等组成道路空间体系。公民素质教育将形成人、车、路和谐环境,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人民将逐步过上“轮子上的生活”。 但汽车工业在未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外进口车将严重冲击国内汽车市场,考验中国汽车工业。道路面积增长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导致堵车现象日益严重,道路管理不善将降低道路的有效使用,城市规划不到位引发的停车难、人车争路现象等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_汽车行业

聚势创变不负30——宜买车斩获中关村U30 2017年度项目奖 聚势创变、不负30。2018年3月26日,“中关村U30”2017年度总决赛暨项目展示活动于中关村展示中心落下帷幕。 在历经了四次季赛和一次海外专场,累计产生共有来自中国和北美的70位季赛获奖选手,领域覆盖人工智能、AR/VR、生物医药、清洁技术、新材料等。2018年3月中关村创新园区成立30周年之际,他们于北京再次角逐年度中关村U30年度优胜奖。 最终,宜买车与29位国内外优胜选手,成功捧得了“中关村U30”年度优秀项目荣誉奖杯,宜买车EVP李本实先生荣获“中关村U30”2017年度获奖者。 李本实表示,创业是一个顺势的过程。创业应顺应时代的势、行业的势、个人能力的势,而参加中关村U30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势。与69名海内外的青年创业者们同台竞技,对创业人及团队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通过本次大赛,也能更清晰自身创业的方向与所处的赛道。

中关村U30是由怀进鹏、柳传志、王文京、徐井宏、王小兰、孙陶然、刘志硕等128位学者、企业家和投资人于2015年7月15日共同发起的,致力于寻找改变世界的青年创业力量,传承中关村文化和企业家精神。 从2015年发起至今,已有累计来自全国各地和北美的千余位创业者报名参赛,并为百余位优秀青年创业者搭建了同创业导师展示交流、资源对接的平台。 在2017年,更是推荐了15位优秀选手成功登上了福布斯30U30中国精英榜,用实力证明了中关村在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长期以来,在整个汽车销售市场,总体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4S店还是二级分销商,可谓举步维艰。 宜买车作为新型汽车超市的开创者,致力于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一种优于传统4S店和经销商门店的全新购车体验。 过去只有单一的购车渠道,汽车的零部件价格虚高,还在加价提车、捆绑消费等现象,让消费者苦不堪言。不再过度依赖传统的4S店,让汽车购车变得跟普通购物一样轻松简单,这就是宜买车的创立初衷。 汽车超市能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更优的价格,这与现今消费升级的需求相契合。就像中关村U30倡导的“寻找改变世界的青年创业力量”一样,创业者生命的价值在于用真挚的情感拥抱世界、拥抱同伴、拥抱客户、拥抱合作伙伴,你才能走得更远、更强大。

(完整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8-04-05 ?浏览: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 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

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 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 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 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前言: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但是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束了由福特公司开始的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汽车统治地位。不仅如此,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总和,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09年也被中国取代。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总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我国汽车工业延续2009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10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业步伐放缓,汽车市场整体趋势向淡,但同时也是理性回归。2011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为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增幅较2010年同期分别回落52.4和49.19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中国汽车工业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0年汽车行业发展前景 核心提示:中国长期的短缺经济,使人们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制造业,而对汽车后市场重视不够。随着汽车需求增长的释放,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用品的市场规模达将到1900亿元。 中国国内汽车用品市场综述 一、市场综述 汽车用品是汽车后市场三大板块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 中国长期的短缺经济,使人们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制造业,而对汽车后市场重视不够。随着汽车需求增长的释放,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用品的市场规模达将到190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推动中国汽车用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使中国汽车用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愈演愈烈,众多高科技企业看好中国的汽车用品市场,纷纷挤入竞争行列。 目前国内汽车用品市场上呈现如下几大特点: (一)市场集中度高 目前汽车用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广州的永福路汽车用品市场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用品集散地,汽车音响、防爆膜、润滑油、轮胎等产品的国际知名品牌在上海或是北京设有办事机构,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用品行业将深入内地,武汉等华中地区,哈尔滨等东北地区,西南等地区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二)产品参差不齐 汽车用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需要专业技师安装的产品,例如音响、防爆膜等,这类产品除了产品本身需要专业的技术外,它的安装和售后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三分产品,七分安装”,重在售后服务。另一种是车主可以自行安装的小饰品,例如香水、座椅垫、座套等,这类产品技术要求不高,重点在于突出汽车的个性,起美观装饰作用,是随着私人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而成长起来的,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前一类汽车用品市场上多是以进口品牌占主导,暴利主要出现在新产品上,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了解,经销商加价情况十分严重;而对于出现较早,消费者比较熟识的产品,例如音响产品,价格已经趋于合理。 (三)细分市场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