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届全国“教案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教案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设计

一、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赣榆县第一中学

姓名贾莲莲通讯地址: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

二、教案背景

面对学生:高中

学科:美术

课时: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与本科有关的图片和音像视频。

三、教学课题

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入门途径,培养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为今后的课程奠定基础。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及理性思维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让学生体验美术作品在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的多样性以及针对这些内容和形式而产生的多种欣赏方法,而不是单单了解一两幅作品。教学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要多结合作品,把枯燥的理论加以“软化”,让学生多体验并留下印象。

四、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对立的。五、教学方法:

展示法、教学目的、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

六、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形式。

2.技能目的: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3.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修养与能力。也为今后独立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4.情感目标:热爱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认识和尊重外国的优秀文化。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更热爱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八、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影片《清明上河图》https://www.doczj.com/doc/89923327.html,/v/b/21062092-1504369030.html

画面上都有什么?我们都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提问学生: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从作品中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结论:为什么不同的同学观察的结果不一样?

因为不同的同学,他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故而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如何才可以正确的观察和欣赏一个人或一件美术作品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并出示课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由此可见,欣赏一幅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且不同的欣赏角度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二)探究赏析

1.感悟式鉴赏

活动一:教师提示性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

https://www.doczj.com/doc/89923327.html,/albums/104913/104913.html#0$2cb4fefed20985715c 6008c9

问题: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么?学生看图连线,从而加深理解教师总结:齐白石老人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命题时还上运用了这种特殊的联想手法。恰到好处。在该图中,画而上没有蛙,而观众

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

感悟式鉴赏从观者经验出发,通过想象和无限激情去欣赏美术作品。适用于写意性和表现性作品(如国画)。

活动二:学生自主鉴赏《荷花影》以学生自由鉴赏为主。齐白石是有意的突出荷花的美好,从游动的蝌蚪的动态间接的道出了荷香。

https://www.doczj.com/doc/89923327.html,/view/1193770.htm

教师总结:画面布局也极为考究,荷花在上,背景空白,是天空;花影在下,数条波纹,是池水,而且上静下动;荷花用浓色、焦墨和渴笔,求其实;花影用浅色、淡墨和湿笔,求其虚。上边的荷花只画半朵,下连的花影却画整朵,避免重复,中间以题款隔开,拉开距离,造成对比……如此讲究、简练和鲜明的绘画语言,更令人钦慕不已。

活动三:将学生分组进行交流与讨论式鉴赏《什么是快乐》与《写生珍禽图》。

前者黄永玉的作品是大写意,墨色交融,还赋予眼神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生动活泼性。后者是黄筌的工笔画,严格按照画工笔画的程序,各类珍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活动小结: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运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对美术作品进行了用心的观察,发现这四幅作品都是中国画的代表作。我们同学在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荷花影》运用了感悟方式进行了很直观的鉴赏。同时,同学们还运用了比较方式将《什么是快乐》与《写生珍禽图》进行了比较性鉴赏。

活动四:引导学生先独立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https://www.doczj.com/doc/89923327.html,/view/8d73b808f78a6529647d5389.html 与莫奈的《莲池》

赏析莫奈的《莲池》

https://www.doczj.com/doc/89923327.html,/programs/view/QP-7w-OsLlw?union_id=100501_100500 _01_01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

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给他们时间仔细观摩。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与大家进行交流

活动小结:我们在这两幅油画作品中,认识到写实的具象美术和印象美术的不同,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笔法、构图、形体等,形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当我们了解到《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试问达芬奇为什么要花四年时间来完成呢?她的神秘在那呢?在这里我们需要社会学式鉴赏方式对其深入鉴赏。

2.什么是社会学式鉴赏呢?通过鉴赏《扶锄的男子》

https://www.doczj.com/doc/89923327.html,/view/20867.htm

《扶锄的男子》时间:1863年;油画;旧金山私人收藏

3.我们将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的方式进行概括如下:(3分钟)

(1)感悟式鉴赏:将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到画面进行观看。(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例如:《荷花影》

(2)形式鉴赏:主要是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形式角度鉴赏(较适合表现性或抽象性的艺术作品)例如:《睡莲》

(3)社会学式鉴赏:主要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进行鉴赏。(较适合于再现性、故事性或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例如:《倚锄的人》

(4)比较式鉴赏:有比较的鉴赏。(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例如:《丽人行》与《宫女》

丽人行宫女

题材

材质

构图

色彩

线条

人物

画风

活动六:思考与交流。将《秋的节奏》、《红楼梦》、《九色鹿》进行形式鉴赏并尝试对号入座。(3分钟)

连环展开式构图(),人物结构比例准确(),平涂()

敷色清丽( ),线条与色彩互相重叠与渗透()

再一次展示作品《蒙娜丽莎》https://www.doczj.com/doc/89923327.html,/share/detail/35854809

从形式角度观察作品,从社会角度研究作品,用感悟式鉴赏方法理解作品。

九、作业布置:

尝试运用所学美术鉴赏方法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进行美术鉴赏。可以通过书籍、报刊及网络资源进行收集材料,写200字左右的认识、分析与评价。(1分钟)

十、教学小结:(2分钟)

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文学作品如此,美术作品的鉴赏也一样。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待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今后我们要学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我们面对美术作品不再只是简单的说好看否喜欢否,将尝试着通过作品来解读更多的信息和丰富的内涵。希望在今后的美术鉴赏活动中,同学们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审美中。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与探索。

十一、教学反思:

课主要是贯彻德育为先,教师的主导性为原则,在导入部分设置了讲述了贴近现实的新闻,一下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在艺术作品的欣赏当中和学生一起分析画面并且介绍几种不同的鉴赏方式,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最终学会运用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学会用多种鉴赏方法从多角度去鉴赏美术作品。

一年级下人与自然教案

第 1 课小水滴变形记 活动目标: 1. 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 乐意参与小水滴游戏活动。 3. 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活动准备:课件,小水滴,太阳、风形象各一,小水滴形象胸贴若干,图片、胶水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入场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入场 二: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 师:坐火车旅行可真好玩呀!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行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噢,原来我们地球上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呀,那王老师下次也要去旅行,到处去看一看,玩一玩。 1. 出示小水滴形象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瞧瞧,它是谁呀?(小水滴)小朋友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水滴你好) 师模仿小水滴的声音答:(小朋友好!我是小水滴,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们说行吗?我该怎么去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开动小脑筋帮小水滴想办法。现在,王老师就请小朋友听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三: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播放课件、放静音) 1. 讲述故事 2. 师提问: a. 小水滴的家在哪儿? b. 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它们的身体变的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 C.许多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后碰到了一起,变成了什么? c. 飞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办?又变成了什么? 四:播放有声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师: 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让小水滴自己讲讲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课件) 师生共同小结: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块说说,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由水—水蒸气—云—雨—水) 五:游戏

第三课第二框男生女生教案

(1)异性交往是同学交往的重要内容 (2)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的意义 (3)一般情况下,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2、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1)进入青春期,关注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是正常的情感 (2)特殊情况下,男女生之间的情感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3)在与异性相处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调查同学对男女生交往的不同看法和倾向性的意见,运用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交往案例,设计活动。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自己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及自己和同学们对男女生交往的见解与认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式倒入)在学校同学们经常进行卫生大扫除,回顾一下,扫除时,男生、女生各承担什么任务?这样安排有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认识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和性别差异。(略) 师:在同性别的同学之间交往我们会很自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认为习以为常;而异性同学之间握个手、亲密一下,就会脸红,甚至找来非议。我们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对我们异性交往有着久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就专门探讨一下这个课题。 二、男生·女生(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浆(板书) 师提出问题:(1)在平日的学习小组、活动小组与同学的交往中,你有没有相处融洽 的异性同学? (2)与异性同学交往你有何收益? (3)你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抱什么态度? 生活动交流,认识男女生交往的重要性。 师归纳: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情。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和各自的优势,才显出异性间积极交往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和重要性。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 师:男女生之间怎样进行正常的、健康的交往?怎样保持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 活动二:阅读教材37—38页的四则事例,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没有不妥之处?为什么? (2)男女生之间应如何正常交往?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成功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生讨论、交流。(略) 生1:异性同学之间交往要注意交往方式。交往要通过正常的途径,肉恶习、课外活动等进行,交往的范围也主要在学校中,不应该刻意回避学校和家长的监督。 生2:男女同学交往要注意交往的对象范围不能太小,不能仅与一两个异性同学交往,以免引起别人的误会。 生3:有的同学以交异性朋友为荣耀,甚至互相攀比,看谁交的异性朋友多,谁交的异性朋友漂亮,通过这些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是非常错误的。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课题:第一节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版本:岭南美术出版社 教学年级:七年级 课型:欣赏.评论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美术鉴赏课,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学习欣赏、评述古代经典艺术品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艺术与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方面,追求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来进行发明与创造,是人类从古至今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以后学习、欣赏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可以适当地通过从理性分析等的角度来解读课文。教师应注意在引导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提供一系列的美术视觉语言词汇,让学生选择参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相关知识,体会古代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引导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魅力,能从艺术与科

技两个方面用语言概括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了解古代艺术与科学结合的魅力,体会劳动创造美,增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4、课堂目标: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会欣赏古代艺术与科技历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历史与特点。 (2)理解古代经典的文物既是工艺品,同时是科学产品,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学难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造型风格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PPT)课件等 2.学具准备:教材、课件、铅笔、中性笔等 六、教学过程: (1)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2)活动方式: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 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 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 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全 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课小水滴变形记 活动目标: 1.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乐意参与小水滴游戏活动。 3.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活动准备:课件,小水滴,太阳、风形象各一,小水滴形象胸贴若干,图片、胶水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入场 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入场 二: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师:坐火车旅行可真好玩呀!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行呢(幼儿自由回答) 2. 师;噢,原来我们地球上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呀,那王老师下次也要去旅行,到处去看一看,玩一玩。 1.出示小水滴形象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瞧瞧,它是谁呀(小水滴)小朋友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水滴你好)师模仿小水滴的声音答:(小朋友好!我是小水滴,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们说行吗我该怎么去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开动小脑筋帮小水滴想办法。现在,王老师就请小朋友听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三: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播放课件、放静音) 1.讲述故事 2.师提问: a.小水滴的家在哪儿 b.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它们的身体变的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 C.许多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后碰到了一起,变成了什么 c.飞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办又变成了什么 d. 四:播放有声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师: 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让小水滴自己讲讲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课件) 师生共同小结: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块说说,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由水—水蒸气—云—雨—水) 五:游戏 1.角色表演游戏 a.师:哎,这儿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谁愿意做小水滴,和我这个水滴妈妈一块旅行去。 b.教师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滴变化过程的状态。(还可以给幼儿拍照)

七上第三课第二框

七上第三课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从而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率地否定自己。 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指定题目进行口头表述,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至少一点)并通过分析得出重要结论 知识:明确独特性是普遍存在的,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智慧,认识个人生命的独特性及其表现 教学重点 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教学难点 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小活动:《我说你猜》 请一名学生背对屏幕,根据同学的提示,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 其他学生看到屏幕上的图片,用语言提示,帮助同学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看看谁能够快速地、准确地帮助同学猜出来。 提问:要想帮助同学快速而且准确地猜出图片,你在提示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想把握一个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点。的确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正如两句哲学味道很浓的名言所表达的意思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你们将来学习哲学的时候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正因为这许多不同的事物、各种各样的生命,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带给我们无限的欢愉。这一点,我们在前两节课已经有深刻的体会,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去体会的是,在这所有的生命中,有一种最为独特的生命,就是人。 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投影) 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首先需要把视角放到世界之外,审视一下人类这个群体,看看人类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性。 提问:你觉得人类区别于其它生命的特点有哪些?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类的智慧。 人类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其它生命,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飞翔在蓝天,也不能像鱼儿那样悠闲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概述作品的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难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造型风格。 三、教学方法:欣赏法、评价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具:PPT课件、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图片、打火机、鹅卵石。 2、学具:课本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一级的新生,在小学没有系统地学过美术,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上中学的 第一节美术课很有必要作课前的准备。(1)上课的纪律。(2)上课工具的准备。 (3)作业的收改等等。 出示精美打火机一个及鹅卵石一块提问导入。

1、这是不是艺术品?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现代人用打火机取火,古代人击石取火,这一发展的历程有什么奥秘? 3、你们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 学生讨论,谈感受。 (二)、讲授新课: 1、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方面。追求艺术与科技完美的结合来进行发明与创作,是人类从古至今不断进行的社会时间活动。 2、实用、美观、经济的统一,成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基本原则。(三)、课堂发展: 1、投影观察感受经典的范例作品: (1)曾候乙编钟 钟架呈曲尺形,全长10.79米,高2.67米,重5吨有余。铜木结构,木质横梁上饰彩绘花纹,两端都套着浮雕或透雕的青铜套,起装饰和加固作用。在这套65枚编钟中,有镈钟、甬钟和钮钟三种。镈钟仅有一枚,是楚惠王在曾国君 主乙死时赠送给他的。甬钟45枚,为曾侯乙生前亲自测音监制,分五组居于钟架的中、下层,中层音色嘹亮,下层形大体重,音色深沉浑厚,最大的一枚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钮钟19枚,分三组挂于钟架上层,音色清脆,最小的一枚高20.4厘米、仅重2.4公斤.整套编钟的音阶结构,居然和现代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音列相同,音域从大字一组A到小字四组C,其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

小学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三课《有趣的拼图》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拼图》教学设计 课题有趣的拼图课型造型表现教材 位置 第三课第1 课时设计者美术组 教材分析本科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拼图为主线,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各种媒材,如彩色纸片,植物籽粒,果壳等。根据材料的特点。结合点,线,面知识,巧妙设计创作稿。并创作一幅有趣的拼图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作媒材的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媒材特点巧妙设计创作的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造型元素,点,线,面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设计的能力。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纸片、形状多样的植物籽粒、果壳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耐心的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在学会制作纸片、植物籽粒、果壳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难点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拼图。 学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 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各种颜色的纸片、果壳等、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板书设计 有趣的拼图 1.了解手中材料的特点,颜色。 2.拼图画的步骤 1.设计画稿。3在画稿上均匀涂上胶水。 2.粘贴材料。3利用材料特性直接拼贴图案 流程 时间 师生活动过程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出示各种植物籽粒、小纸片、果壳 等) 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并告诉同学们植物籽粒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礼物,应 该节约食物,不浪费。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doczj.com/doc/89923327.html, 提问: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籽粒的名称吗?说一说这些植物籽粒用什么用途?能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全册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乐意参与小水滴游戏活动。 3.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活动准备:课件,小水滴,太阳、风形象各一,小水滴形象胸贴若干,图片、胶水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入场 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入场 二: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师:坐火车旅行可真好玩呀!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行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噢,原来我们地球上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呀,那王老师下次也要去旅行,到处去看一看,玩一玩。 1.出示小水滴形象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瞧瞧,它是谁呀?(小水滴)小朋友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水滴你好)师模仿小水滴的声音答:(小朋友好!我是小水滴,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们说行吗?我该怎么去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开动小脑筋帮小水滴想办法。现在,王老师就请小朋友听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三: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播放课件、放静音) 1.讲述故事 2.师提问: a.小水滴的家在哪儿? b.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它们的身体变的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 C.许多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后碰到了一起,变成了什么? c.飞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办?又变成了什么? 四:播放有声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师: 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让小水滴自己讲讲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课件) 师生共同小结: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块说说,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由水—水蒸气—云—雨—水) 五:游戏 1.角色表演游戏 a.师:哎,这儿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谁愿意做小水滴,和我这个水滴妈妈一块旅行去。 b.教师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滴变化过程的状态。(还可以给幼儿拍照) 2.操作游戏

第三课第二框男生女生教案

第二课时男生?女生 〔教学要点〕: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异性交往是同学交往的重要内容 (2)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的意义 (3)一般情况下,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2、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1)进入青春期,关注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是正常的情感 (2)特殊情况下,男女生之间的情感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3)在与异性相处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调查同学对男女生交往的不同看法和倾向性的意见,运用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交往案例,设计活动。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自己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及自己和同学们对男女生交往的见解与认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式倒入)在学校同学们经常进行卫生大扫除,回顾一下,扫除时,男生、女生各承担什么任 务?这样安排有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认识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和性别差异。(略)师:在同性别的同学之间交往我们会很自 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认为习以为常;而异性同学之间握个手、亲密一下,就会脸红,甚至找来非 议。我们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对我们异性交往有着久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就专门 探讨一下这个课题。二、男生?女生(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浆(板书) 师提出问题:(1)在平日的学习小组、活动小组与同学的交往中,你有没有相处融洽的异性同 学? ( 2 )与异性同学交往你有何收益? (3)你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抱什么态度?生活动交流,认识男女生交往的重要性。 师归纳: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情。对此要 有正确的认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和各自的优势,才显出异性间积极交往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和重要性。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 锻炼交往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 师:男女生之间怎样进行正常的、健康的交往?怎样保持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活动二:阅读教材 37—38 页的四则事例,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 1 )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没有不妥之处?为什么? (2)男女生之间应如何正常交往?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成功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生讨论、交流。(略) 生1:异性同学之间交往要注意交往方式。交往要通过正常的途径,肉恶习、课外活动等进行,交往的 范围也主要在学校中,不应该刻意回避学校和家长的监督。 生2:男女同学交往要注意交往的对象范围不能太小,不能仅与一两个异性同学交往,以免引起别人的误会。 生3:有的同学以交异性朋友为荣耀,甚至互相攀比,看谁交的异性朋友多,谁交的异性朋友漂亮,通 过这些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是非常错误的。 生4:与异性同学交往不能超越友谊的界限,要把握好自己的情感,避免产生感情上的烦恼。 师点拨: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 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要做到:自然大方,合作互助;相互尊重,真诚文 明;自尊自爱,把握尺度。 师过渡:年幼时,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很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了青春期,在男女生交往中会出 现一些敏感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呢?

美术《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

罗湖区美术学科结对研课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陈丽琼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初中部 教学对象:七年级 一、学习领域:欣赏与评述 二、学习课时: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1、习案卡片、视频、课件、范例详图、多媒体平台。 2、课下搜集的有关材料、图片及制作的ppt和手绘图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基本原则:了解和认识几件古代有代表性的科技艺术品;能从艺术与科技两个方面用语言概括地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预习与资料准备,使学生掌握资料收集与整合的方法。在感受与赏析经典范例作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分析美术作品艺术与科技价值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范例赏析,感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欣赏、评述古代科技艺术品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艺术中的科技原理或跨学科的知识。 六、教材分析: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是岭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1课。本节课属于欣赏与评述教学领域,本课旨在通过对有关中国古代的赵州桥、曾侯乙编钟、唐三彩及长信宫灯等美术作品的赏析,和对作品的审美特征、实用功能及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感受、认识编钟等艺术作品中艺术科技结合的特色,了解造型艺术的多样性,探索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类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孜孜不倦追求美的理想。 七、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度浓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本课选用的几个艺术科技品范例各有特色,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兴趣,况且在课前已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他们所准备的古代科技艺术品,图文并茂,声像一体,显得尤为新鲜,学生参与度会较高。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述功底,在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活动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17课《冬天里》教案

17 《冬天里》 教学目标 1. 欣赏冰雪造型的作品并能进行评述,抒发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2. 能够利用冰雪进行创作,能够选取冬天的典型事物进行命题创作。 3. 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和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纸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雪景的美 1、看到眼前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2、你接一些雪花仔细看一看它的长相。 二、分组游戏 1、看看你能踩出多少种花样? 2、你想堆出机器人,还是什么小动物? 3、在雪地上你能画出彩虹吗? 4、这些工具很有趣谁来试一试? 三、参观游览 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学习。把精彩部分拍摄下来。 采访: 1、小画家们好,请你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好吗?

2、谁愿意把你们的雕塑作品介绍介绍? 3、大家摆好姿势,我给你们合个影。 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我得好好保存起来。 四、整理善后 小画家们,让我们齐唱《我们是勤劳的小蜜蜂》把用具收拾起来吧。 第二课时 一、欣赏及交流: 猜谜语导入:“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 利用课件,欣赏雪花的图片,了解雪花的外形的特点:六角棱以及雪的形成原因,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1.说说冬天最有趣的活动。 冬天的景色是什么样? 欣赏雪景图片六张,感受雪景带给人的洁净之美。 2.看书的彩图感受冬天 冬天美丽的景色:冰、霜、雪挂、冰雕、冰糖葫芦。 冬天的户外活动:滑冰、逛庙会等。 二、讨论及反思 利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雪的快乐。方法:用大白纸揉成球,使之成为雪球,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学习滑雪和打雪仗,使学生真切的感受雪带来的快乐。

1.提问:你对冬天的什么活动最感兴趣? 大家互相谈谈,交流感受。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学生的动作,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准备。 2.演示:请同学在黑板上画有关本次创作的人物动态骨式——站、走、跑、投掷、蹲。 教师稍加修改,引发学生联想:这些人物姿态像在干什么? 站:欢呼、捂耳朵、观战看热闹; 走:逛庙会、灯会、在雪上走; 跑:滑冰、追打; 蹲:团雪球、拍雪人;投:扔雪球。(教师出示部分参考图片) 请同学在黑板上再将骨式人物画成具象动态人物。让学生随意画,启发全体同学的形象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演示给予肯定。 3.构图 教师演示: (1)定位、构图。用铅笔轻轻画骨式动态人物,姿态多样,有前后关系,使画面充实,主题突出。 (2)画具体形象,用铅笔在人物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的基本形。 先画前边的人,再画后面的人,处理好前后遮挡关系。 (3)勾线,用单色彩笔,将人物描画得更细致、生动。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较好的画面。 三、尝试与练习 1、学生作画,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作业纸。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天气变化早知道》

天气变化早知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从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并根据大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学习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视频“央视天气预报”。) 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段视频呢?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那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它不行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有什么重要性。(过渡) 【讲授新课】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板书) 1.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七十二页的图和第七十三页上面的三幅图,认真看一看,图中画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2.学生交流。 师:教材中共展示了七幅图,分别展示的是雨天、降温、台风、暴风雪将要来临时人们的活动,正因为有了天气预报,人们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免遭恶劣天气的伤害。可见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 3.(可让学生欣赏视频“天气和人类的生活”和音频“气象信息服务百姓”,加深对天气预报重要性的了解。) 师:恶劣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我们只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才可能避免伤害。 (让大家欣赏视频“自然灾害”。)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不利影响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气象科普影片”、“雨雾天气话安全”;音频“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的影响”;图片“雹灾”、“冰冻灾害”、“洪灾”、“旱灾”、“雪灾”、“沙尘暴”系列、“海浪灾害”。) 师:恶劣天气对我们有伤害,那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呢?(过渡) 二、天气预报获取方式(板书) 1.下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我们从哪里了解到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2.大家说了很多的方法。我们打开课本第七十四页,看图中的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 3.学生说说。 师:可见获得未来天气的途径有很多,像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打电话、手机短信等。在预报中还有很多知识,下面大家看七十四页下面的天气符号,大家都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4.学生说说。 5.给同学们讲一些关于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 师:当然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总结出了很多天气预报的谚语。下面大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第五册美术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畐I」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江西版

第一课儿童读物插图 教学目标: 1、了解、欣赏儿童读物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性,并尝试自己为读物配插图。 3、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儿童读物配画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展出图画 指导一下如何插图与文字。 让学生自己选择读物。 说一说读物情节。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为读物配图,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记住主题,并且要记住它们用不同的手表现。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配图。并且真正理解“配图”的含义 先了解读物情节,抓好故事中心,用图画来表现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故事。让学生自己为其配图写画。 学生继续尝试其它故事。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学生自己找一个故事读物其配图写话。 第二课流动的笔触 教学目标: 1、传授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形式的笔触,自由表达想象中的画面。 2、训练学生进行笔触和物象之间的联想,丰富学生的笔触表现力。 3、让学生艺术中去体会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生如何运用笔触去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课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展示范作 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笔触 自然过度,向学生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发展阶段 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点和线。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线 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各种工具来摸索各种各样的笔触,并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去欣赏课本中展示的绘画作品,加深对笔触的认识。

一年级人与自然第一课 最赞的我教学设计Word 97 - 2003 文档 (5)

第一单元 第一课最赞的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班集体,积极主动为班集体做好事。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不做损害班级荣誉的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生活的快乐和温暖,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热爱班集体、怎样爱护班级荣誉。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1.搜集班上典型的热爱班集体的事例。 2.让同学们搜集自己班集体里同学之间的故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班集体”、“我的班集体”、“全班同

学”、“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老师:同学们,大家看到这几张图片有什么感受呢?它们主要展示的是什么?学生:(略) 老师:这些展示的都是班集体的图片,大家知道什么是班集体吗?班集体带给了我们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内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班集体。(过渡)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班集体(板书) 老师:通俗的说,集体是许多人结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学校、班级、少先队、学习小组等都是大大小小的集体,而每个人则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好与坏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而班集体就是由老师和同学们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整体,我们都是班集体的一员。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六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画的主要是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通过课本里的图片可以知道:每个班集体都是由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的,大家都是集体的一员,同学们集在一起学习、游戏、做事和锻炼等等。这是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所得不到的,大家说是吗? 学生:(略)(让大家欣赏图片“欢迎新同学”、“帮生病同学做值日”。还可以给大家讲文本素材中“新来的藏族同学”的故事。)老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脱离了集体又会是怎样的呢?(让大家欣赏图片“和同学在一起(一)”、“和同学在一起(二)”)

岭南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教学目的: 感受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创造与探索向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更高层次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教学难点: 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形式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上一节课古代灯具与本课现代灯具。 老师提问:有何启示? 学生谈感受 2、欣赏书本雕塑与国画,问其奥妙之处(学生思考) 三、课堂发展 1、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讨论,引导欣赏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作品,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 2、赏探析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现代生活中最具有现代意味和气派的作品。认识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材质美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扩大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敏锐地感受现代生活与现代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思考现代作品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概括: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2、现代作品:(1)简洁、明快、单纯 (2)富有艺术魅力,科技含量高 3、分组讨论交流,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行书面作业练习。 四、总结 1、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始终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 2、认识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总体风格,形式的不同区别及其特点。

3、新技术、新材料和出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观念的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艺术的创作。 五、课后延伸 可考查当地资源,进行古今作品的欣赏对比研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熟悉掌握上节课运用的“欣赏—评述”技能。 (进一步巩固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唯一的美感意识)

一年级人与自然第1课 小水滴变形记

课题第1课小水滴变形记设计者 教学目标1. 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 乐意参与小水滴游戏活动。 3. 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小水滴,太阳、风形象各一,小水滴形象胸贴若干,图片、胶水每位幼儿一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兴趣导入探究新知 学生随音乐《开火车》入场 师:坐火车旅行可真好玩呀!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行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噢,原来我们地球上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呀,那王老师下次也要去旅行,到处去看一看,玩一玩。 1. 出示小水滴形象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瞧瞧,它是谁呀?(小水滴)小朋友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水滴你好)师模仿小水滴的声音答:(小朋友好!我是小水滴,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们说行吗?我该怎么去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开动小脑筋帮小水滴想办法。现在,王老师就请小朋友听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倾听故事(播放课件、放静音) 1. 讲述故事 2. 师提问: a. 小水滴的家在哪儿? b. 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它们的身体变的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欣赏故事游戏 总结C.许多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后碰到了一起,变成了什么? c. 飞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办?又变成了什么? 播放有声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师: 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让小水滴自己讲讲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课件) 师生共同小结: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块说说,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由水—水蒸气—云—雨—水) 1. 角色表演游戏 a. 师:哎,这儿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谁愿意做小水滴,和我这个水滴妈妈一块旅行去。 b. 教师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滴变化过程的状态。(还可以给幼儿拍照) 2. 操作游戏 师:小朋友和小水滴一块旅行快乐吗?(快乐)小水滴也很开心。可她还有一件事情想请我们帮忙,我们安静下来听听看,好吗? 师模仿小水滴口吻:我在旅行时拍了4张好看的照片,我想把这4张照片按照我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这张贺卡的1.2.3.4框中,贴好后送给我们的好朋友们,可我的好朋友太多了,想请小朋友帮我一起贴,好吗?(好) 师:那好,请小朋友们搬上你的小椅子有秩序地到桌子旁轻轻坐好。在贴照片之前,老师再提醒小朋友一句,一定要按小水滴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标有1.2.3.4的贺卡框中,可不能贴错了。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幼儿自由贴,教师巡视指导) 小朋友贴的真不错,小火车开来了,我们坐上小火车,帮小水滴送贺卡给它的好朋友吧!(带幼儿开火车随音乐出教室)。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 2、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难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造型风格。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文本资料、相关欣赏图片等。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古代工艺品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打火机一支提问:大家都知道现在人们生火用的是打火机但古人是怎么样取或的呢? 学生谈感受。(以提问导入课题,提出观点。) 老师:这一发展历程有什么奥秘?(学生踊跃作答。) 老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三、课堂发展 1、观察感受经典范例导赏:赵州桥、四羊方尊、编钟、长信宫灯。 2、老师口述:从出土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吗?(提问并看课本上的提示。) 3、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范例并打开幻灯机,老师逐个讲解分析。 例如:四羊方尊。 实用性:酒器美观:奇特、厚重、的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精美的纹饰。 科技: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 4、建议学生可以自己试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书中介绍的作品从科技和艺术

两方面概括出来,比如:“赵州桥---古老拱券石桥,历经千年风雨,神秘蛟龙穿岩,精雕栩栩如生。 其后可另加一些课外的图片,尝试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围绕艺术月科技结合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课后延伸 教师运用对比手法(点出此画与前面主体造型作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不需要作结论,看到下一课“物之道”与“无尽无极”,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五、课堂作业 1、继续查找资料,为下一课做准备。 2、观察生活中的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典型现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重点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做实验:通过实验,使大家认识三间色。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得出了三个公式。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