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高考物理专题八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

【2019-2020】高考物理专题八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

【2019-2020】高考物理专题八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
【2019-2020】高考物理专题八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

【2019-2020】高考物理专题八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

1. “万有引力与航天”几乎每年必考,以选择题为主。近几年的出题主要集中在天体质量、密度的计算,卫星运动的各物理量间的比较,以及卫星的发射与变轨问题。

2. 几点注意:

(1)考虑星球自转时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万有引力的分力,忽略自转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2)由v =

GM

r

得出的速度是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而发射航天器的发射速度要符合三个宇宙速度;

(3)卫星在运行中的变轨有两种情况: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

典例1. (2018?全国I 卷?20) 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 )

A. 质量之积

B. 质量之和

C. 速率之和

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解析】双中子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f =12 Hz (周期T =1/12 s ),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2

12112(2π)m m G

m r f r =,212222(2π)m m G m r f r

=,r 1+ r 2= r = 40 km ,联立解得:(m 1+m 2)=(2πf )2

Gr 3

, B 正确、A 错误;由v 1=ωr 1=2πfr 1,v 2=ωr 2=2πf r 2,联立解得:v 1+

v 2=2πf r ,C 正确;不能得出各自自转的角速度,D 错误。

【答案】BC

一、考点分析

二、考题再现

典例2. (2018?全国II 卷?16) 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

226.6710

N m /kg -??。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 93510kg/m ?

B. 123510kg/m ?

C. 153510kg/m ?

D. 183

510kg/m ?

【解析】设脉冲星值量为M ,密度为ρ,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2

22Mm G m r T r π??

≥ ???

,34π/3

M M V r ρ=

=,代入可得:153

510kg/m ρ≈?,故C 正确。 【答案】C

典例3.(2018?全国III 卷?15)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

A. 2 : 1

B. 4 : 1

C. 8 : 1

D. 16 : 1

【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 ,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 的轨道半径为R P =16R ,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为R Q = 4R ,根据开普勒定律,23

2364P P

Q Q

T R T R ==,所以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T P ∶T Q = 8∶1,选项C 正确。 【答案】C

1.如图,地球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和形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1、r 2之比为1 : 4,不计地球和行星之间的相互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8年 B .地球和行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 : 2 C .由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至少再经过8

7

年,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连线之间

三、对点速练

D .经过相同时间,地球、行星半径扫过的面积之比为1 : 2 【答案】B

【解析】地球和行星均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1 = 8年,

根据32

113222r T r T =解得T 2 = 8年,A 正确;根据2

2Mm v G m r r

=可知1221v v =,B 错误;根据122π2π2πT T t -=

可得87t =年,C 正确;天体半径扫过的面积为2

π2πS r θ=?,而2πt T θ=,联立解得2πtr S T

=,故经过相同时间,地球和行星半径扫过的面积之比为

121

2

S S =,D 正确。 2.(多选)2017年8月我国FAST 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两颗太空脉冲星。其中一颗星的自转周期为T (实际测量为1.83 s ,距离地球1.6万光年),假设该星球恰好能维持自转不瓦解;地球可视为球体,其自转周期为T 0;同一物体在地球赤道上用弹簧秤测得重力为两极处的0.9倍,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该脉冲星的平

均密度ρ及其与地球的平均密度ρ0之比正确的是( )

A .2

3πGT ρ= B .3πGT ρ= C .202010T T ρρ= D .202010T T ρρ=

【答案】AC

【解析】星球恰好能维持自转不瓦解时,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2

22πMm G m R T R ??

= ???

,又34π3M R ρ=?,联立解得3πGT

ρ=,A 正确;设地球质量为M 0,半径为R 0,由于两极处物体的

重力P 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02

M m

P G

R =,在赤道上,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有2

00202π0.9M m G P m R T R ??

-= ???

,联立解得22

02

040πR M GT =,地球平均密度00

2030πM V GT ρ==,C 对。 3.(多选)一探测器探测某星球表面时做了两次测量.探测器先在近星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测出运行周期为T ;着陆后,探测器将一小球以不同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测出了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与抛出速度v 的二次方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 、b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得( ) A .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b

a

B .该星球的半径为bT 2

8a π

2

C .该星球的密度为3π

GT

2

D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4aT πb

【答案】BC

4.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点40分成功发射。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假设量子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如图所示。已知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m 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 倍,图中P 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由此可知( )

A .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n 3m

3

B .同步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

1n

C .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度之比为n

m

D .量子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n 3m

【答案】D

【解析】根据G Mm r 2=m 4π2

T

2r ,得T =

4π2r

3

GM ,由题意知r 量=mR ,r 同=nR ,所以T 同

T 量

=r 3同

r 3量

n 3

m 3

,故A 错误;P 为地球赤道上一点,P 点角速度等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根据v =ωr ,所以有v 同v P =r 同r P =nR R =n 1,故B 错误;根据G Mm r 2=m v 2

r ,得v =

GM r ,所以v 量

v 同

=r 同

r 量

=nR mR

=n m ,故C 错误;v 同=nv P ,v 量v 同=v 量

nv P

=n m ,得v 量

v P

=n 3

m

,故D 正确。 5. 某试验卫星在地球赤道平面内一圆形轨道上运行,每5天对某城市访问一次,下列关于该卫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角速度可能大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 线速度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高度一定小于同步卫星的高度

D. 向心加速度可能大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A

【解析】设卫星的周期为T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0,则有000

2π2π552πT T T T ?=?+,或者

000

2π2π

52π5T T T T ?+=?,可解得卫星的周期056T T =或者054T T =,即卫星的角速度可能大

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也可能小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A 正确;

由卫星的线速度v =所有卫星的速度小于等于第一宇宙速度,B 错误;卫星的高度越高则周期越大,由A 选项解析可知,卫星的周期可能大于也能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所以卫星的高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同步卫星的高度,C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Mm G

ma r =,向心加速度2

GM

a r

=,卫星的高度高于地面,所以其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D 错误。

6.(多选) 2015年12月10日,我国成功将中星1C 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如图所示是某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卫星远地点P 距地心O 的距离为3R 。则( ) A .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大于

3gR

3

B .卫星经过远地点时速度最小

C .卫星经过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

9

D .卫星经过远地点时加速,卫星将不能再次经过远地点 【答案】BC

【解析】对地球表面的物体有GMm 0R

2=m 0g ,

得GM =gR 2

,若卫星沿半径为3R 的圆周轨道运行时有GMm

3R

2=

m v 2

3R

,运行速度为v =GM 3R =3gR 3

,从椭圆轨道的远地点进入圆轨道需加速,因此,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小于

3gR

3

,A 错误;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速度减小,所以卫星经过远地点时速度最小,B 正确;卫星经过远地点时的加速度a =

GM 3R

2

=g

9,C 正确;卫星经过远地点时加速,可能变轨到轨道半径为3R 的圆轨道上,所以卫星还可能再次经过远地点,D 错误。

7.“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其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围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将会变小

B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围绕地球的运动动能将会变小

C .“天宫一号”的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 4π2r

T

2,解得:T =

4π2r

3

GM

,由于摩擦阻力作用,

卫星轨道高度将降低,则周期减小,A 项正确;根据GMm r 2=m v 2r ,解得:v =GM

r

,轨道高度

降低,卫星的线速度增大,故动能将增大,B 项错误;根据GMm r 2=ma ,得a =GM

r

2,“天宫一号”

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则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C 项错误;完全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体的压力为0,而地球对他的万有引力提供他随“天宫一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D 项错误。

8.2016年2月11日,科学家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由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是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100周年后,引力波被首次直接观测到。在两个黑洞合并过程中,由于彼此间的强大引力作用,会形成短时间的双星系统。如图所示,黑洞A 、B 可视为质点,它们围绕连线上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且AO 大于BO ,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洞A 的向心力大于B 的向心力

B .黑洞A 的线速度大于B 的线速度

C .黑洞A 的质量大于B 的质量

D .两黑洞之间的距离越大,A 的周期越小 【答案】B

【解析】两黑洞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 对B 的作用力与B 对A 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黑洞A 的向心力等于B 的向心力,故A 错误;两黑洞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

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由题图可知A 的轨道半径比较大,根据v =ωr 可知,黑洞

A 的线速度大于

B 的线速度,故B 正确;由于m A ω2r A =m B ω2r B ,由于A 的轨道半径比较大,

所以A 的质量小,故C 错误;两黑洞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G m A m B L 2=m A 4π

2

T

2r A

=m B 4π

2

T 2r B ,又:r A +r B =L ,得r A =m B L m A +m B ,L 为二者之间的距离,所以得:G m A m B L 2=m A 4π2

T 2·m B L

m A +m B

即:T 2

=4π2L 3

G m A +m B

,则两黑洞之间的距离越小,A 的周期越小,故D 错误。

9.(多选)太空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很远的、由三颗星体组成的三星系统,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直线三星系统——三颗星体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另一种是三角形三星系统——三颗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已知某直线三星系统A 每颗星体的质量均为m ,相邻两颗星中心间的距离都为R ;某三角形三星系统B 的每颗星体的质量恰好也均为m ,且三星系统A 外侧的两颗星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三星系统B 每颗星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引力常量为G ,则( )

A .三星系统A 外侧两颗星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v =Gm R

B .三星系统A 外侧两颗星体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为ω=

12R 5Gm

R

C .三星系统B 的运动周期为T =4πR

R 5Gm

D .三星系统B 任意两颗星体中心间的距离为L =312

5R

【答案】BCD

【解析】三星系统A 中,三颗星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体围绕

中央星体在同一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运行。其中外侧的一颗星体由

中央星体和另一颗外侧星体的合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 2

R 2+

G m 2(2R )2=m v 2

R

,解得v = 5Gm

4R

,A 错误;三星系统A 中,周期T =2πR v

=4πR

R 5Gm ,则其角速度为ω=2πT =12R

5Gm

R

,B 正确;由于两种系统周期相等,

则三星系统B 的运行周期为T =4πR

R

5Gm

,C 正确;三星系统B 中,三颗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如图所示,对某颗星体,由

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Gm 2L 2cos 30°=m L 2cos 30°·4π

2T 2,解得L =3125

R ,D

正确。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汇编(万有引力定律)

2019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汇编-万有引力定律 22(2019安徽).(14分) (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 的三次方与它 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成正比,即3 2a k T =,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 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 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G ,太阳的质量为M 太。 (2)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3.84×108m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36×106S ,试计算地球的质M 地。(G=6.67×10-11Nm 2/kg 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1)因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于是轨道的半长轴a 即为轨道半径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2 2 2( )m M G m r r T π=行太 行 ① 于是有 322 4r G M T π =太 ② 即 24G k M π= 太 ③ (2)在月地系统中,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由②式可得 322 4R G M T π =地 ④ 解得 M 地=6×1024 kg ⑤ (M 地=5×1024 kg 也算对) 19(2019全国卷1).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 .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B .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C .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 D .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解析:周期变长,表明轨道半径变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引力做负功故引力势能增大选D 12(2019海南).2019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建成以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将包含多可地球同步卫星,这有助于减少我国对GPS 导航系统的依赖,GPS 由运行周期为12小时的卫星群组成,设北斗星的同步卫星和GPS 导航的轨道半径分别为1R 和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宇航员在某未知星球的表面上做平抛运动实验:在离地面h 高处让小球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他测出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x 和落地时间t ,又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己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小球抛出的初速度v o (2)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3)该星球的质量M (4)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最后结果必须用题中己知物理量表示) 【答案】(1) v 0=x/t (2) g=2h/t 2 (3) 2hR 2/(Gt 2) (4) t 【解析】 (1)小球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x=vt , 解得从抛出到落地时间为:v 0=x/t (2)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有:h=12 gt 2 , 解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2h/t 2; (3)设地球的质量为M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 , 由万有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得:mg=2 Mm G R 所以该星球的质量为:M=2 gR G = 2hR 2/(Gt 2); (4)设有一颗质量为m 的近地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2Mm v G m R R = 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2Mm G R , 解得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 = 2.一颗在赤道平面内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半径为3R .已知R 为地球半径,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 (1)求该卫星的运行周期. (2)若卫星在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且卫星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ω0.某时刻该卫星出现在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问: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会再一次出现在该建筑物的正上方?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大题培优)及答案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大题培优)及答案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1.如图所示,光滑的长平行金属导轨宽度d=50cm ,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导轨上端电阻R=0.8Ω,其他电阻不计.导轨放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4T .金属棒ab 从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金属棒ab 的质量m=0.1kg .(sin37°=0.6,g=10m/s 2) (1)求导体棒下滑的最大速度; (2)求当速度达到5m/s 时导体棒的加速度; (3)若经过时间t ,导体棒下滑的垂直距离为s ,速度为v .若在同一时间内,电阻产生的热与一恒定电流I 0在该电阻上产生的热相同,求恒定电流I 0的表达式(各物理量全部用字母表示). 【答案】(1)18.75m/s (2)a=4.4m/s 2 (32 22mgs mv Rt 【解析】 【分析】根据感应电动势大小与安培力大小表达式,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受力平衡方程,即可求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受力分析,列出方程,即可求解;根据能量守恒求解; 解:(1)当物体达到平衡时,导体棒有最大速度,有:sin cos mg F θθ= , 根据安培力公式有: F BIL =, 根据欧姆定律有: cos E BLv I R R θ==, 解得: 222 sin 18.75cos mgR v B L θ θ = =;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sin cos mg F ma θθ-= , cos 1BLv I A R θ = =, 0.2F BIL N ==, 24.4/a m s =; (3)根据能量守恒有:22012 mgs mv I Rt = + , 解得: 2 02mgs mv I Rt -=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2018年是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高速发展年,是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例如,我国将进行北斗组网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全年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由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组成.图为其中一颗静止轨道卫星绕地球飞行的示意图.已知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 (1)求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ω; (2)求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h 1; (3)北斗系统中的倾斜同步卫星,其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一定夹角,它的周期也是T ,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2.视地球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正球体,请比较h 1和h 2的大小,并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2π=T ω;(2)2 3124GMT h R π (3)h 1= h 2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可以求出静止轨道的角速度;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静止轨道到地面的高度; (3)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倾斜轨道到地面的高度; 【详解】 (1)根据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可知: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2π=T ω (2)静止轨道卫星做圆周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有:2 1 212π=()()()Mm G m R h R h T ++ 解得:2 312 =4π GMT h R

(3)如图所示,同步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共面,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夹角,但是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的圆心均为地心.由于它的周期也是T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2 2 22 2=()()()Mm G m R h R h T π++ 解得:2 322 =4GMT h R π - 因此h 1= h 2. 故本题答案是:(1)2π=T ω;(2)2312=4GMT h R π - (3)h 1= h 2 【点睛】 对于围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来说,都借助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求出要求的物理量. 2.如图所示,假设某星球表面上有一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m =2.0 kg 的小物块从斜面底端以速度9 m/s 沿斜面向上运动,小物块运动1.5 s 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小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该星球半径为R =1.2×103km.试求:(sin 37°=0.6,cos 37°=0.8) (1)该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1)g=7.5m/s 2 (2)3×103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00v at =- 解得:26m/s a = 又有:sin cos mg mg ma θμθ+= 解得:2 7.5m/s g = (2)设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重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2 mv mg R =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榆林一模)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动能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2.(2018?江西模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组轨道高低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组成。高轨道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若某低轨道卫星的周期为12小时,则这颗低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4.2 B.3.3 C.2.4 D.1.6 3.(2018?海南)土星与太阳的距离是火星与太阳距离的6倍多。由此信息可知() A.土星的质量比火星的小 B.土星运行的速率比火星的小 C.土星运行的周期比火星的小 D.土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比火星的大 4.(2018?高明区校级学业考试)如果把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从水星与金星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计时,若天文学家测得在相同时间内水星转过的角度为θ1,金星转过的角度为θ2(θ1、θ2均为锐角),则由此条件可求得()

A.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 B.水星和金星的密度之比 C.水星和金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 D.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之比 5.(2018?瓦房店市一模)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的环月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观察“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动,发现每经过时间t通过的弧长为l,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的质量是() A.B.C.D. 6.(2018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有关地球人造卫星轨道的正确说法有() A.a、b、c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B.卫星轨道只可能是a C.a、b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D.b 可能是同步卫星的轨道7.(2018春?武邑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则()

备战高考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题培优)附答案

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如图甲所示,一个圆形线圈的匝数n=100,线圈面积S=200cm2,线圈的电阻r=1Ω,线圈外接一个阻值R=4Ω的电阻,把线圈放入一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求: (1)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电阻R两端电压及消耗的功率; (3)前4s内通过R的电荷量。 【答案】(1)0﹣4s内,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为0.02A,方向沿逆时针方向。4﹣6s 内,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0.08A,方向沿顺时针方向;(2)0﹣4s内,R两端的电压是0.08V;4﹣6s内,R两端的电压是0.32V,R消耗的总功率为0.0272W;(3)前4s内通过R的电荷量是8×10﹣2C。 【解析】 【详解】 (1)0﹣4s内,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 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方向沿逆时针方向。 4﹣6s内,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方向沿顺时针方向。 (2)0﹣4s内,R两端的电压为: 消耗的功率为: 4﹣6s内,R两端的电压为: 消耗的功率为: 故R消耗的总功率为: (3)前4s内通过R的电荷量为:

2.如图(a )所示,间距为l 、电阻不计的光滑导轨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在区域I 内有方向垂直于斜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在区域Ⅱ内有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B t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b )所示。t =0时刻在轨道上端的金属细棒ab 从如图位置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同时下端的另一金属细棒cd 在位于区域I 内的导轨上由静止释放。在ab 棒运动到区域Ⅱ的下边界EF 处之前,cd 棒始终静止不动,两棒均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cd 棒的质量为m 、电阻为R ,ab 棒的质量、阻值均未知,区域Ⅱ沿斜面的长度为2l ,在t =t x 时刻(t x 未知)ab 棒恰进入区域Ⅱ,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通过cd 棒电流的方向和区域I 内磁场的方向; (2)ab 棒开始下滑的位置离EF 的距离; (3)ab 棒开始下滑至EF 的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1)通过cd 棒电流的方向从d 到c ,区域I 内磁场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2)3l (3)4mgl sin θ。 【解析】 【详解】 (1)由楞次定律可知,流过cd 的电流方向为从d 到c ,cd 所受安培力沿导轨向上,由左手定则可知,I 内磁场垂直于斜面向上,故区域I 内磁场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2)ab 棒在到达区域Ⅱ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 = sin mg m θ =gs in θ cd 棒始终静止不动,ab 棒在到达区域Ⅱ前、后,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变,则ab 棒在区域Ⅱ中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得: 1Blv t ?Φ =? 2(sin )x x B l I BI g t t θ??= 解得 2sin x l t g θ = ab 棒在区域Ⅱ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12sin v gl θ 则ab 棒开始下滑的位置离EF 的距离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 物理专题06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原卷版)

专题06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地、a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金、v地、v火。 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金a地>a火B.a火>a地>a金 C.v地>v火>v金D.v火>v地>v金 4.(2019·北京卷)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该卫星 A.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 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 .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 5.(2019·天津卷)2018年12月8日,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探月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探测器的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嫦娥四号探测器围绕月球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时,探测器的 A B .动能为2GMm R C D .向心加速度为 2GM R 6.(2019·江苏卷)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点的速度分别为v 1、v 2,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 ,地球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则 A .121,v v v > B .121,v v v > C .121,v v v < D .121,v v v <>7.(2019·浙江选考)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短时间Δt 内速度的改变为Δv ,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 (其它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略)。飞船在某次航行中,当它飞近一个孤立的星球时,飞船能以速度v ,在离星球的较高轨道上绕星球做周期为T 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用G 表示。则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a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a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答案】(1 )2 ,16(2)速度之比为2 【解析】 【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 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 Mm G mg R = a 卫星 2 224a GMm m R R T π= 解得2a T =b 卫星2 2 24·4(4)b GMm m R R T π= 解得16b T =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a 卫星2 2a mv GMm R R =

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培优讲义:第13

第48课时原子结构 考点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2.原子的核式结构 (1)1909~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1.下列四个示意图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原子核式结构的是() 答案 A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故A正确;双缝干

涉实验证明光具有波动性,故B错误;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错误;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是根据带电粒子的偏转方向确定放射线的电性,故D错误。 2.(多选)关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是通过发现电子现象得出来的 B.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C.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旋转 答案BD 解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A错误。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范围,称为原子核,B正确、C错误。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旋转,D正确。 3.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万有引力定律近几年的高考题

2008年高考题 1.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 为 A.0.2 B.2 C.20 D.200 2.图是“嫦娥一导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 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 .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 .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 .在绕月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3.一探月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行,某一时刻正好处于地心和月心的连线上,卫星在此 处所受地球引力与月球引力之比为4∶1.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约为81∶1,则该 处到地心与到月心的距离之比约为 . 4.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 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 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5.有同学这样探究太阳的密度:正午时分让太阳光垂直照射一个当中有小孔的黑纸板,接收 屏上出现一个小圆斑;测量小圆斑的直径和黑纸板到接收屏的距离,可大致推出太阳直径。 他掌握的数据是:太阳光传到地球所需的时间、地球的公转周期、万有引力恒量;在最终得 出太阳密度的过程中,他用到的物理规律是小孔成像规律和( ) A.牛顿第二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D.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6.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101和2 1,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A .0.2g B .0.4g C .2.5g D .5g 7.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 km 的高空,使得 人 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 地球半径为6.4×106m ,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m 这一事实可得到 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 A .0.6小时 B .1.6小时 C .4.0小时 D .24小时 8.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 km,运用周期127分钟。

2017年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讲)-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物理专题练习 万有引力定律(讲) 1.(多选)【2016·海南卷】通过观测冥王星的卫星,可以推算出冥王星的质量。假设卫星绕冥王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除了引力常量外,至少还需要两个物理量才能计算出冥王星的质量。这两个物理量可以是( ) A .卫星的速度和角速度 B .卫星的质量和轨道半径 C .卫星的质量和角速度 D .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 2.【2015·海南·6】若在某行星和地球上相对于各自水平地面附近相同的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平抛一 物体,它们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之比为27倍,地球的半径为R ,由此可知,该行星的半径为( ) A . 1 R 2 B . 7R 2 C .2R D 3.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 ,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 。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 ) A .2 223GMT GMT 4πR - B .2 223GMT GMT 4πR + C .223 2 GMT 4πR GMT - D .223 2 GMT 4πR GMT + 4.据报道,2016年2月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玉兔号成功自主“醒来”,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介绍说,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记录。假如月球车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0v 竖直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 后小球回到出发点,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0 v t B .月球的质量为2 0v R Gt C D 5.(多选)如图所示,ABCD 为菱形的四个顶点,O 为其中心,AC 两点各固定有一个质量为M 的球体,球心分别与AC 两点重合,将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从B 点由静止释放,只考虑M 对m 的引力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高考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如图所示,正方形单匝线框bcde边长L=0.4 m,每边电阻相同,总电阻R=0.16 Ω.一根足够长的绝缘轻质细绳跨过两个轻小光滑定滑轮,一端连接正方形线框,另一端连接物体P,手持物体P使二者在空中保持静止,线框处在竖直面内.线框的正上方有一有界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上、下边界水平平行,间距也为L=0.4 m,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线框所在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B=1.0 T,磁场的下边界与线框的上边eb相距h=1.6 m.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线框向上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竖直面内,eb边保持水平,刚好以v =4.0 m/s的速度进入磁场并匀速穿过磁场区,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1)线框eb边进入磁场中运动时,e、b两点间的电势差U eb为多少? (2)线框匀速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 (3)若在线框eb边刚进入磁场时,立即给物体P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使线框保持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穿过磁场区域,已知此过程中力F做功W F=3.6 J,求eb边上产生的焦耳Q eb为多少? 【答案】(1)1.2 V(2)3.2 J(3)0.9 J 【解析】 【详解】 (1)线框eb边以v=4.0 m/s的速度进入磁场并匀速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10.44V=1.6 V E BLv ==?? 因为e、b两点间作为等效电源,则e、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外电压: U eb=3 4 E=1.2 V. (2)线框进入磁场后立即做匀速运动,并匀速穿过磁场区,线框受安培力: F安=BLI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I=E R 联立解得解得F安=4 N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假设在半径为R 的某天体上发射一颗该天体的卫星,若这颗卫星在距该天体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天体的质量是多少? (2)该天体的密度是多少? (3)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 【答案】(1)2324()R h GT π+; (2)3233()R h GT R π+;(3)23224()R h R T π+; 【解析】 【分析】 (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2)根据密度的定义求解天体密度; (3)在天体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列式求解;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详解】 (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G 2()Mm R h +=m 2 2T π?? ??? (R+h) 解得:M=23 2 4()R h GT π+ ① (2)天体的密度: ρ=M V =23 234()43 R h GT R ππ+=3233()R h GT R π+. (3)在天体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 mg=G 2Mm R ② 联立①②解得:g= 23 22 4()R h R T π+ ③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 2 v R ④ 联立③④解得: 【点睛】

本题关键是明确卫星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地面附近重力又等于万有引力,基础问题. 2.某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轨道半径为r ,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在某时刻航天飞机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上方,求它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所需的时间. 【答案】 t = 或者t =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角速度的表达式,卫星再次经过某建筑物的上空,比地球多转动一圈. 解:用ω表示航天飞机的角速度,用m 、M 分别表示航天飞机及地球的质量,则有 2 2Mm G mr r ω= 航天飞机在地面上,有2mM G R mg = 联立解得ω= 若ω>ω0,即飞机高度低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t -ω0t =2π 所以 t = 若ω<ω0,即飞机高度高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0t -ωt =2π 所以 t = . 点晴:本题关键:(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出角速度;(2)根据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到重力加速度表达式;(3)根据多转动一圈后再次到达某建筑物上空列式. 3.在地球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质量为m 的物体P 置于弹簧上端,用力压到弹簧形变量为3x 0处后由静止释放,从释放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x 0,上升过程中物体P 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若在另一星球N 上把完全相同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Q 在弹簧上端点由静止释放,物体Q 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两星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星球N 半径为地球半径的3倍。忽略两星球的自转,图中两条图线与横、纵坐标轴交点坐标为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a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a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答案】(1 )2 ,16(2)速度之比为2 【解析】 【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 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 Mm G mg R = a 卫星 2 224a GMm m R R T π= 解得2a T =b 卫星2 2 24·4(4)b GMm m R R T π= 解得16b T =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a 卫星2 2a mv GMm R R = 解得a v = b 卫星b 卫星2 2(4)4Mm v G m R R = 解得v b = 所以 2a b V V =

(3)最远的条件22a b T T πππ-= 解得87R t g π= 2.对某行星的一颗卫星进行观测,运行的轨迹是半径为r 的圆周,周期为T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行星的质量. (2)测得行星的半径为卫星轨道半径的十分之一,则此行星的表面重力加速度有多大? 【答案】(1)2324r M GT π=(2)22 400r g T π= 【解析】 (1)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则 有:2224Mm G m r r T π=,可得23 2 4r M GT π= (2)由 21()10 Mm G mg r =,则得:222400100GM r g r T π== 3.半径R =4500km 的某星球上有一倾角为30o 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1kg 的小物块在力F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力F 始终与斜面平行.如果物块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 3 μ= ,力F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沿斜面向上方向为正),2s 末物块速度恰好又为0,引力常量11 226.6710 /kg G N m -=??.试求: (1)该星球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2)要从该星球上平抛出一个物体,使该物体不再落回星球,至少需要多大速度?(计算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答案】(1)24 2.410M kg =? (2)6.0km/s 【解析】 【详解】 (1)假设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小物块在力F 1=20N 作用过程中,有:F 1-mg sin θ-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模拟试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模拟试题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如图轨道Ⅲ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发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可以筒化为以下模型: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圆轨道Ⅰ(离地高度可忽略不计),经过轨道上P 点时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Ⅱ.该椭圆轨道Ⅱ的近地点为圆轨道Ⅰ上的P 点,远地点为同步圆轨道Ⅲ上的 Q 点.到达远地点Q 时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同步轨道Ⅲ.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 M ,地球半径为R ,飞船质量为m ,同步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当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 为r 时,地球与卫星组成的系统的引力势能为p GMm E r =-(取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 零),忽略地球自转和喷气后飞船质量的変化,问: (1)在近地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的动能是多少? (2)若飞船在转移轨道Ⅱ上运动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已知飞船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中,经过P 点时的速率为1v ,则经过Q 点时的速率2v 多大? (3)若在近地圆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即探测器可以到达离地心无穷远处),则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速度 3v (相对于地心)至少是多少?(探测器离开地球的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动能转化为引 力势能) 【答案】(1)2GMm R (22122GM GM v R h R +-+32GM R 【解析】 【分析】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速度,然后根据动能公式进行求解; (2)根据能量守恒进行求解即可; (3)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动能全部用来克服引力做功转化为势能;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

U x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 (考纲要求 Ⅰ) 1.质点 (1)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叫质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2.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的物体做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 ) (2)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 ) (3)参考系必须要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 ) (4)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同一参考系. ( ) 答案 (1)√ (2)× (3)× (4)√ 位移、速度 (考纲要求 Ⅱ)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2)一个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路程不会大于位移的大小. ( )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 ) (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或该位置)物体运动的方向.( ) 答案 (1)√ (2)× (3)√ (4)√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专题复习(整理)

考点 1 周期T 、线速度v 、加速度a 与轨道半径r 关系 ①由=2r Mm G r v m 2得=v _____________,所以r 越大,v _______ ②由=2r Mm G r m 2ω 得ω=_______,所以r 越大,ω_______ ③ 越大所以得由 r 22r Mm G a ma r Mm == ④由=2r Mm G r T m 2 )2(π得T=_____,所以r 越大,T _______ 例1.我国研制并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周期为T 。若以R 表示月球的半径,则 A .卫星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2 2π4T R B 。卫星运行时的线速度为 T R π2 C .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为22π4T R D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 度为TR h R R 3 )π2+( 考点2 求中心天体的质量M 与密度 (1) 天体质量M 密度ρ的估算

测出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由 =2r Mm G r T m 2 )2(π得2324GT r M π= ; =ρ303 4R M V M π==3023 3R GT r π(0R 为中心天体的半径)。 例2.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怡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 .12 4π3G ρ?? ??? B .12 34πG ρ?? ? ?? C .12 πG ρ?? ??? D .1 2 3π G ρ?? ??? 考点3 三大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约为s ,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或最小发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约为s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s 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吸引,不再绕地球运动.(又称脱离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约为s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s 时,就会脱离太阳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逃逸速度) 补充: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和推导 1.由于在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中,火箭要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所以将卫星发射到离地球越远的轨道,在地面上所需的发射速度就越

(推荐下载)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完整word版)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的全部内容。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榆林一模)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动能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 2.(2018?江西模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组轨道高低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组成。高轨道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若某低轨道卫星的周期为12小时,则这颗低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4。2 B.3.3 C.2.4 D.1.6 3.(2018?海南)土星与太阳的距离是火星与太阳距离的6倍多。由此信息可知() A.土星的质量比火星的小 B.土星运行的速率比火星的小 C.土星运行的周期比火星的小 D.土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比火星的大 4.(2018?高明区校级学业考试)如果把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从水星与金星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计时,若天文学家测得在相同时间内水星转过的角度为θ1,金星转过的角度为θ2(θ1、θ2均为锐角),则由此条件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