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目录:

1、《晋灵公不君》

2、《齐晋鞌之战》

3、《冯谖客孟尝君》

4、《孟子·许行》

5、《论语·阳货》

6、《江乙对荆宣王》

1、《晋灵公不君》

【原文一】犹不改。宣子骤谏(13),公患之,使鉏麑贼之(14)。晨往,寝门辟矣(15),盛服将朝(16)。尚早,坐而假寐(17)。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18)。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释义】(13)骤:多次。(14)鉏麑(chú ní):晋国力士。贼:刺杀。(15)辟:开着。(16)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17)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18)主:主人,靠山。

【参照释义】犹【还,hái,仍。】不改。宣子骤谏【骤:多次。(本义马快走。)】,公患之【患,厌恶。】,使鉏麑贼之(14)。【鉏麑(chú ní):晋力士。贼,杀(动词)。上“之”字指骤谏,下“之”字指赵盾。】晨往,寝门辟矣(15),【寝门:卧室的门。辟:开。】盛服将朝(16)。【盛服:正其衣冠,也就是“穿戴整齐”的意思。】尚早,坐而假寐(17)。【假寐:不脱衣冠瞌睡。】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18)。贼民之主,不忠【(忠,忠诚)】;弃君之命,不信。【信:守信用。】有一于此,【在不忠不信中有一样。】不如死也!”触槐而死。【触:撞。】(注:【】内参照《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主编:王力27页,【】内的()参照古汉老师教科书上的札记。)

【翻译】晋灵公仍然不进行改正。宣子多次进柬。灵公讨厌赵盾,谴使刺客杀赵盾。早晨,寝室的门打开后,穿戴好朝服准备上朝,看时间还早,和衣闭目养神。刺客退出后,感叹说:“不能不恭敬啊,百姓的好官,杀一个好官,是不忠;不完成天子的命令,是不信。在这不忠不信中占有一样,不如死啊!”撞槐树自杀了。

【原文二】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35)。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36):“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37),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38)!‘我之怀矣,自诒伊戚(39)。’其我之谓矣。”

【释义】(35)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36)大史:太史,掌纪国家大事的史官。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37)竟:通境,边境。反:通“返”,返回。竟:同“境”。贼: 弑君的人,指赵穿。(38)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

(39)怀:眷恋。诒:同…贻”,留下。伊,语气词。

【参照释义】乙丑,赵穿攻【当为“杀”字之误。依王引之说,见《经义述闻》。】灵公于桃园(35)。【桃园:灵公的园囿。】宣子未出山而复。【山:晋国国界处的山。复:回来。】大史书曰(36)【书,写,指记事。】:“赵盾弑其君。”【弑:古代下杀上叫弑。太史这样记载是为了维护宗法社会的正统思想和等级观念。无论国君如何无道,也只可谏,不可杀,弑君就是大逆不道。史官以此为记事的准则,当然不会写出真正的历史。】以示于朝。【把上面的话拿到朝廷上公布。】宣子曰:“不然。”【不是这样。然:代词。】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国境,边境。后来写作“境”】,反不讨贼(37),【反,返回。讨:讨伐。贼,大逆不道的人,这里指赵穿。】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38)!‘我之怀矣,自诒伊戚(39)。’其我之谓矣。”【杜预说这两句是逸诗。可能引自《诗经·北风·雄雉》……,

赵盾引这两句的意思是: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之,介词。怀:眷恋。诒:通…贻”,给。伊,指示代词,那个。戚:忧。】

(【】内参照《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主编:王力29页)

(35)

【翻译】宣公二年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院杀了灵公。赵盾出奔还没有走出晋国,听到灵公被杀就回来了。晋太史董狐说:“赵穿杀了君”。要宣示给别人看。宣子说:“不一定”。对话说:“你是正卿,逃亡不出国境,返回朝廷后不讨伐杀死国君的人,不是你杀的是谁杀的?”赵盾说“呜呼!我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了后患。大概就是指我这样的人说的吧!”

孔子说:“董狐,是一个好的良史,只述事实。赵盾,是好的正卿啊,只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啊!可惜,没有避免了弑君的名号啊!”

2、《齐晋鞌之战》选自《春秋左传注·成公二年》(中华书局1990年版)。鞌(ān),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偏西。

【原文】韩厥(1)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2)!”故中御而从齐侯(3)。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4)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5)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6)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7)

【释义】(1)〔韩厥〕晋国大夫。下文的子舆是韩厥的父亲。(2)(旦辟左右〕早晨乘车时避开左右位置。古代军制,主帅立于兵车中,战鼓之下,若非主帅,则御者在中,尊者在左。韩厥为司马,应在车左。辟,通“避”,下文“且惧奔辟”中“辟”字与此同。(3)〔故中御而从齐侯〕因韩厥梦其父告之应避开左右,故他代御者立于中央执辔。(4)〔越〕坠落。(5)〔綦毋(qíwú)张〕晋国大夫,綦毋是姓。(6)〔肘〕这里用作动词,用肘制止。(7)〔韩厥俛(fǔ),定其右〕指韩厥俯身,挡住车右的尸体,使其不至于坠下。俛,通“俯”,俯身。

【参照释义】韩厥(1)梦子舆谓【谓,告诉。】己曰:“旦辟左右(2)!【旦,早晨。辟,避开,……。古今字。左右,指兵车左右两侧。……】”故中御而从齐侯(3)。【中御,指韩厥代替御者,立在车的中央御车。韩厥非主将,本应居左。从,追赶。】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4)【坠】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毙:扑倒】綦毋张(5)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请允许我搭你的车。寓,寄,指附搭。】从左右,皆肘(6)之,【站在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因为綦毋(qíwú)张是寄乘,所以说是“从”。肘,用如动词。之,指綦毋(qíwú)张。】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7)【俛,同“俯”,低下身子。定,放稳当。其右,指原来的在右边被射倒的人。】

(【】内参照《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主编:王力32页)

【翻译】(头天夜里)韩厥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明天早晨不要站住兵车的左右两侧。”因此他就在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他是个君子。”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反而射他,这不合于礼。”射韩厥的车左,车左坠掉在车下;射他的车右,车右倒在车中。綦毋张的兵车坏了,跟着韩厥说:“请

允许我搭你的车。”上车后,綦毋张站在兵车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身后。韩厥低下身子放稳当被射倒的车右。

3、《冯谖客孟尝君》

【原文】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翻译】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出:拿出。记:通告,文告,一说指帐簿。诸客:众门客,可译为“门客们”。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〇门下诸客,写问的对象。“谁习计会(kuài),能为(wèi)文收责(zhài)于薛者乎?”习:熟悉。计会:会计工作。为文:给我。文,孟尝君自称其名。责:同“债”,指借出的钱或物。【债务,债款,后来写作“债”。】薛:齐国地名,在今山东省藤县东南,是孟尝君父亲的封地。为孟尝君所继承。者:与“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构成名词性“者”字短语,作谓语。乎:吗。〇写问的内容、目的。收责于薛,是孟尝君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下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冯谖署曰:“能。”署:签名。曰:这里有“写道”的意思。〇“能”,反映冯谖的胸有成竹,与上文之“无好”“无能”比照鲜明。下文的内容都围绕这个“能”字着笔。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怪之:以之为怪。怪,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下文“怪其疾也”的“怪”用法同此。之:代冯谖。也:呀,表疑问和惊诧的语气。〇从孟尝君的心理活动和谈话,写出他对冯谖毫无印象,而这个全无名气的冯谖居然自认为“能”完成收债于薛的重任,他自然为此感到惊奇。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啊。】乃:就是。夫:指示代词,那。这个“夫”,突出唱“长铗归来”是他的特点。也:表解释语气。〇与上文三弹三歌相呼应。对左右的笑谈轻薄,描绘得淋漓尽致,其讥讽鄙夷之情,溢满字里行间,行文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孟尝君笑曰:〇三笑。这是欢欣的笑,为得到急需的人材而笑,与开头“笑而受之”

的笑,感情基础不一样,与“左右皆笑之”的笑,更无相同之处。“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我对不住他】未尝见也。”果:副词,果真,果然。负:对不起。之:他,代“客”(冯谖)。未尝:副词性结构,不曾。〇客果有能也,与上文“客无能也”相对照。请而见之。通过特意的邀请接见他。谢曰:谢:道歉。“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nuò)愚,沉于国家之事,倦于事:被琐事搞得疲劳。【愦于忧:因忧虑搞得心烦意乱。愦,心乱。】性懧愚:天性懦弱愚呆。这是孟尝君的自谦之辞。【懧:同“懦”,懦弱。】沉:沉溺,有“陷在……”的意思。于:前两个表被动,可译为“被”;后一个表有关的对象,可译为“在……(中)”。开罪于先生。开罪:得罪。于:表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不译出。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不羞,不以为羞。】羞:意动用法,认为……是羞辱。【乃:却,竟。】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为(wèi)后省宾语“文”。于:到。【为,wèi,介词。】〇盂尝君从主客观两方面解释未曾早接见冯谖的原因,表示希望能得到他的谅解,并对他愿意“收责于薛”寄予希望。言简意赅,可算是善于言辞。冯谖曰:

“愿之。”【之:代词,指“为收责于薛”。】代收责于薛这件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约车:套车。约,束。治装,整理行装。】约车:准备车马。约,拴系,把马系于车前。治装:整理行装。治:备办;整理。载券契:用车待着借契,说明借契之多。券契:借契。券:借贷双方各拿一半可以合验的契据。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用收买的债款买什么东西回来?】毕收:完全收回来。以:介词,用,拿。“以”后省宾语“之”,“之”代所收回的债款。何市:买什么。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市;动词,买。反:同“返”,回来。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视:看,这里有“估量”的意思。寡有:少有,缺少。所……者:所……的(东西)。〇冯谖与孟尝君的一问一答,看似平常,却引出下文冯谖到薛收债的出人意料的处理办法,故前人评道:“问则有意,答则无心,幻出绝妙文字。”记叙冯谖主动承担为孟尝君去薛收债的任务和出发时的情况。(【】内参照《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主编:王力102页。)

【翻译】

后来,孟尝君出示了一通告示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务呢?”冯谖署了自己的名,说:“我能。”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那个唱…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田文(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笨拙,整天埋在国事与家事之中,怠慢了先生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我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和答案讲解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下列哪位将军的伟大事迹()。 [A]项羽 [B]韩信[C]李陵 [D]李广 2、管夷吾字仲,字与名的关系是()。 [A]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B]是同义词 [C]是反义词 [D]以排行为字 3、下列同义词中,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A]耻和辱[B]恭和敬 [C]杀和弑 [D]饥和饿 4、下列句子中的“问”字用其本义的时()。 [A]既而羁留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5、下列句子中,“讽”字用其本义的是()。 [A]优孟尝以谈笑讽谏。 [B]玉之言盖有讽焉。 [C]谢眺每篇堪讽咏。 [D]杂以嘲讽穷诗骚。 6、下列句子,“是”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A]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C]此必是豫让也。 [D]是谷也,宅幽而势险,隐者之所盘旋。 7、“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 [A]由与求也,相夫子。 [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C]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D]逝者如斯夫。 8、下列句子中的“寄”,有“寄托”之意的是()。 [A]君何淹留寄他方。[B]老妻寄异县。 [C]未有第宅,寄居丘亭。[D]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9、“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句中“幽”的意思是()。 [A]深暗 [B]监禁 [C]拘囚[D]古代地名 10、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A]《词诠》[B]《经传释词》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许慎,说文解字,14篇,30卷,540部首,9353单字,1163重文。 2.尔雅,释诂,释言,释训。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4.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5.部首,笔画。 6.读若(读如),直音,反切,反切。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字辨略》,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9.阮元《经籍纂诂》。 10.刘熙《释名》。 11.《方言》。 12.顾炎武,段玉裁,三十部。 13.王先谦,郭庆藩。 14.陆法言,193韵,陈彭年。 15.流水对,借对 16.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 17.仄仄平平仄仄平。 18.颔联,颈联 19.《诗经》,《楚辞》。 20.《切韵》。 21.帛,金。 二、单项选择填空。 1.C。 2.A. 3.C。 4. D。 5. A。 6. A。 7. D。 8. B。 9. C。 10. D。 11. C。 12. C。 13. A。 14. C 。 15. A。

16. D。 17. D。 18-27:A、A、A、D、C 、A、D、A、C、A 三、名词解释。 1.省声 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声符。 2.省形 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形符。 3.亦声 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4.反切 用两个字来拼另一个字之音读的注音方法,其原理是:切上字与被注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注字韵母、声调相同。 5.同源词 由一个母词所派生出来的词群,它们之间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6.阴声韵 古代学者称纯元音韵母为阴声韵。 7.阳声韵 古代学者把鼻音韵母称作阳声韵。古代的阳声韵有n、m、nɡ三类韵尾,现代普通话则只有n、nɡ两类韵尾。 8.双声 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双声,判定古代汉语的双声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9.叠韵 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叠韵,判定古代汉语的叠韵现象,一般应以上古 音为依据。 10.重唇音 指双唇音帮旁並明四个声母。 11.舌头音 指舌尖中音端透定泥四个声母。 12.浊音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 13.古无轻唇音 上古不存在轻唇非敷奉微四母。这条论断是钱大昕提出来的,见《十驾斋养新录》。 14.七音 指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七类发音部位。 15.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音。 16.全清 古代学者把不送气的清音声母称作全清。例如:“帮非端知见”之类。 17.洪音 古代学者把开口、合口一、二等韵称作洪音;后世把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称作洪音。

古代汉语(郭赐良版本)考研复习资料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 7.賊民之主,不忠。 賊: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誠: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6.百乘,顯使也。 7.郤克傷於矢。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9.故不能推車而及。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11.君何患焉? 12.許子奚爲不自識?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4.姜氏何厭之有?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 2.從左右,皆肘之。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 A.《左传》 B.《汉书》 C.《周礼》 D.《说文解字》 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 A.先秦口语 B.两汉口语 C.先秦书面语 D.两汉书面语 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辞源》 D.《词诠》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 A.《周礼注》 B.《汉书》 C.《左传》 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 A.页须瓜果 B.犬牢本州 C.夕末刃文 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 A.亦降甘下 B.犬信本州 C.牧末刃及 D.敝寇逐取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 A.宀 B.厂 C.示 D.邑 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 A.泪淚 B.早蚤 C.後后 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 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寶宝 B.村邨 C.无毋 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 A.小篆 B.楷书 C.大篆 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 ] A.叠韵联绵词 B.双声联绵词 C.双声叠韵联绵词 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 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 A.色:臉色—颜色 B.汤:开水—菜汤 C.狱:案件—监狱 D.子:子女—儿子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的詞性是 [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二)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题

古代汉语专题考试 一、填空 1、汉字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六书”理论,“六书”作为一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 2、最早把汉字按照部首编排法进行收录的字书是《说文解字》,而且把当时能够见到的汉字分为540个部首进行编排。清代的《康熙字典》则把所收录的汉字分214个部首进行编排。 3、所谓词的本义是指从形体分析出来并由文献加以证明的最早的意义,词的引申义是指从本义出发延伸派生出来的意义。 4、许慎在解释“六书”理论时对其分别下了定义,所谓“指事”即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5、清代所谓的“说文四大家”是指段玉裁、朱骏声、王筠和桂馥。 6、汉字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六书”理论,到汉代有很大发展,学术界对“六书”理论在名称上一般采用许慎的观点,在其排列顺序上采用班固的观点。 7、许慎在解释“六书”理论时对其分别下了定义,所谓“会意”即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8、许慎在解释“六书”理论时对其分别下了定义,所谓“象形”即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二、加点字解释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 2、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3、楚左项伯者,素善流侯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好。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意动用法,以/认为……小。

5、驴不胜怒,蹄之蹄:名词作动词,踢。 6、今京不度,非王制也,君将不堪堪:忍受。 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悦:喜欢。 8、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去,倒霉。 9、孟尝君衣冠而见之衣冠:衣、冠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10、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与薛地也责:债务。 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恼怒。 12、长驱至齐,晨而求见晨: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13、时操军众,已有疾疫时:时间名词作状语,当时。 14、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名词作状语,把……当做客。 15、良庖岁更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16、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杀。 三、名词解释 1、《康熙字典》:由康熙帝时的文人廷敬等奉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型工具书,共收录汉字47035个并将所收录的汉字分 214 个部首进行编排。是第一部官修字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完备的古典工具书。 2、《尔雅》:“尔”,迩也,近的意思,“雅”,正也,纠正的意思,这里指的是雅言。《尔雅》是用现代比较流行的字去纠正古代典籍的错误的训诂名物的书,是历史上第一部辞典。 3、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复音词,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而存在,这个复音词就叫做偏义复词。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无意义。 4、意动用法:指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为及物动词并在句中充当谓语时,该谓语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假借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无”与“勿”是古今字。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_。这是中国_文字学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裁”无“衣”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字形___,如“叔”的本义是__手拾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劝勉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转注:建类一首,同类相受。 偏义副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意作用,另一个词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放松警惕)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外交使节)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咨询,征求意见)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苦)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拜访) 9、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向后退)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误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站起来,才干)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走向,接近)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胸襟宽大)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言语真实)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表比喻;表复杂内容;表原因(加举例)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 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 作动词;戴上礼帽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作药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亡:动词 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动词的 使动用法;使……产生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剑:名词作状 语;表示工具,用剑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 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判断句,“此 “作主语;”“谁”作谓语。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表被 动,“于”引出主动者。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宾语前置句, 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双宾语句,“夺” 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否定 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 的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 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2、介词,用在 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 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 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 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 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 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 “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 ‘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 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 因率兵东略定齐地。也,地,狄,奴, 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 王。”王,市。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 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 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 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 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 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 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 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 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 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 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 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 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 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 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 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的一组是(B) B 取尖安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C 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 )A肖 4、下面全为异体字(异体字,一个字的正体之 外的写法,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的一组是(C ) C賸剩笋筍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B ) B 本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 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 新的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 绵词都很活跃。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 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 宽对联绵词的再认识。)的是(D )A恭敬 B动 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词组,又称短句、 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的片段。在 日常的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的是单词的任何 聚合。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的一个群 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的语法中,它作为 一个单个的单元而起作用。从语法层级的角度上 看,词组要比字句的等级更低。的是(A )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8、《方言》的作者是(D )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D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B ) B公赐之食。 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 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 540 )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 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和(综合式引 申)。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 (形符)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假 借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 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 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 “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朕)。 7、采取(绘形象物)或(烘托象物)两种 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同音替代)。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ⅹ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亟请于武公,公 弗许。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5、凿户牖以为室。 6、 于予與何诛?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8、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 如师。 (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2×5) 1、宋何罪之有?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 池。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5、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 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 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 最重要的变革?(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 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 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 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 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 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 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1)余姑 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3)郤克 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 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 “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答案: 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 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 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 去。答错1个扣1分。 (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 前置。(2分) 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 前置。(2分)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的宾 语,前置。(2分)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叟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1. 选择题: 1. 下而儿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 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 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 下列四组字屮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A. 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未、又、曰、目 3. “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巾的是 ( ) A. 先禮后兵 B.窮兵黷武 C.短兵相接 D.兵不厭詐 4. 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 A. 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 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 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 裁:原义为“裁衣”,引屮为“裁断,裁决”。 5. 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 A.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 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 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 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A. 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 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 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 部是( ) A. 《切韵》 B.《廣韵》 C.《平水韵》 D.《中原音韵》 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1.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2.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3.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許子奚爲不自織?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8. 9. 1. 2. 3. 4. 10 1.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高中古代汉语总复习的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指导 绪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五四"以前历代)的语言。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从语言性质上,可以将古代汉语分成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文言文;另一个是从东汉末魏晋以来在民间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汉语分期 从性质上,古代汉语可以分为文言文和古白话两个系统。从时间上,古代汉语可以分为太古汉语(甲骨文时期以前)、远古汉语(甲骨文的三皇五帝时代)、上古汉语(春秋至秦汉)、中古汉语(魏晋至唐)、近代汉语(晚唐至清初)。我们学的古代汉语主要指上古汉语部分(包括后代模仿此期语言而作的文章)。 三、为什么选用上古汉语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1、汉语发展到这个时期已经十分成熟,文字、音韵、语法等各方面都已经十分完善。 2、先秦时代距离现代时间久远,期间的作品艰涩难懂,不易理解。 3、这个时期也是大量文献流传后世的时期,是后来历代汉语文学语言的直接源头,影响极为深远。 四、古代汉语学习的主要内容 古代汉语学习包括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等语言知识外,一般还涉及学习古代天文历法、宗教、制度、风俗等方方面面。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语言方面的知识。 五、如何学好古代汉语 1、背 背即记忆,记常用词汇的词义、记它们的特殊用法、记它们语法上的差异,进一步要记它们的演变历程、记它们的音韵地位,等等。 2、多看范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看多读有利于培养古汉语语感,增强感性认识。 3、多动手 多动手查阅工具书,这样才不会被似是而非的假象迷惑。 4、多问为什么 我们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自己多动手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六、复习题 一、古代汉语是什么? 二、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是什么? 三、谈谈古汉语的分期 通论部分 第一章工具书和工具书的使用 一、谈谈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及其分类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2018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考点归纳总结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教材第1页---2页) 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