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 2014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专业评审组序号奖励类

编号

格式修改,仅作内部推荐使用二、项目简介

(限1200字)

三、主要科技创新

(限5页)

三、主要科技创新(保密要点)

(仅限国家安全类项目填写,限1页)

四、第三方评价

(限2页)

全国XX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模板】

关于申报2020年度“中国XX联合会 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XX联合会(行业协会),各代管协会,有关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中国XX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奖项,下设“全国XX科技进步奖”子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全国XX行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此推动XX行业科技进步。为做好2020年度“中国XX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下: 一、奖励设置及证书颁发 (一)等级设置:特等奖(科技创新效果明显、社会影响巨大、经济效益可观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中国XX联合会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单位,每年将从获得全国XX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项目中,择优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 (二)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由中国XX 联合会颁发相应的奖励证书。 二、申报内容 凡属创新技术、产品、工艺、材料与设计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创新体制与管理成果,社会公益类平台网络建设成果,

软科学与论文成果,规范、标准,科普图书与电子出版物等的,均可申报。 三、评审范围 专业评审组学科包括: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农艺与农业工程、林业、养殖业、科普、工人农民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企业、轻工、纺织、化工、机械、电子与科学仪器、通信、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土木建筑、标准计量及文体科技、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与环境监测、中医中药、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先进制造与重大装备、安全生产、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等专业。一级和二/三级学科见《国家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 四、申报项目完成人限制条件 同一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在同一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五、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单位和个人认真填写《全国XX科技进步奖推荐书》(附件1)、全国XX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形式审查表(附件2)。上述申报材料及其《全国XX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说明可通过登陆中国XX联合会网站(******或报光盘一张;全国XX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形式审查表(附件2)纸质版一份,不需装订。 六、申报渠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XX主管部门、XX联合会(行业协会)、中国XX联合会代管协会对本地材料进行初审合格后推荐申报;国资委所属中央大型企业、国家或省(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公示内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公示内容 (2018年度) 一、项目名称 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与旱涝的影响及风险应对关键技术 二、提名专家及提名意见 1、提名专家 本成果由王浩、周绪红、邓铭江三位院士联合提名,王浩院士为责任专家。专家基本信息如下: (1)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2)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专业,重庆大学教授 (3)邓铭江,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工程专业,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教授级高工 2、专家提名意见 (1)王浩院士提名意见 本人认真审阅了提名材料,结合应用情况调研,提出以下提名意见。 依据科技报告,成果在国家973计划、部委计划等项目支持下,经十余年联合攻关,取得了气候变化影响下区域水资源和旱涝事件演变规律、驱动机理、趋势与风险预估、综合应对等4项主要成果。 结合客观性评价等材料,认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原创特色如下:一是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区域水资源与旱涝评价理论,二是基于“分离-耦合”的区域水资源与旱涝驱动机理识别技术,三是基于“三层风险”评估的水资源与旱涝综合应对技术及实践。 依据证明材料和调研,成果已得到深入应用,成效显著。一是应用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等国际和国家重大报告,以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提升了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科技水平;二是应用于国家、相关流域和省区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等业务工作,有效提高了业务支撑能力,应用区域的旱涝中高风险区面积降低了20%以上;三是应用于淮河平原区低洼易涝地治理等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仅淮北平原区,年均农业可利用水资源量增加了22亿方以上。 成果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调控、旱涝灾害防控等技术进步;已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国际专利1项),获省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4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周绪红院士提名意见 本人认真审阅了提名材料,结合应用情况调研,提出以下提名意见。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格式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格式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XX) 一、项目基本情况 省登记号项目分组农□林□牧√园艺□水产□其它□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推荐部门无锡市农林局 项目主题词科研计划名称和编号研制起止时间 1996年1月—1997年12月 科研成果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推广计划名称和编号s(01)6 推广起止时间推广成果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附件目录 1、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2、主要完成人员详细情况表;3、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或其它有效证件;4、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证明;5、推广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6、计划任务书或合同;7、其他。 内容提要: 二、详细内容 项目推广前的成果情况: 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 项目推广和应用情况

计划推广应用规模实际推广应用规模推广程度 县[您阅读的文章来源ˇ大ˇ秘ˇ书ˇ网-◇大◇秘◇书◇网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数面积(万亩、万头等) 县数面积(万亩、万头等) 新增纯收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应用详细情况(含推广的技术路线): 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 三、推广奖主要完成人情况简表 申报项目名称: 名次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前十名本人签字名次姓名工作单位职称 四、推广奖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申报项目名称: 序号单位名称通信地址前五名单位加盖公章 五、申报、评审意见 完成单位申报意见公章年月日 推荐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 两项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公章年月日 附件4: 主要完成人详细情况表

姓名本人签名名次 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毕业学校专业文化程度学位参加本项目起止时间联系电话参加本项目时所在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参加本项目的工作简历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和贡献 完成人在参加项目时所在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 注:本表请附在申报书之后,字要求清楚,无本人签字及单位公章无效。 附件5: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通讯地址名次联系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电子信箱 对本项目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单位盖章年月日 效益说明:叙述应用的对象、范围、规模,各项投入产出情况,农产品品质,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节支金额,总经济效益等。应用单位财务部门年月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2017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学科评审组:序号:编号:

三、项目简介 (限1200字) 浅部资源日趋枯竭,矿产开采走向深部,传统岩石力学理论无法适应深部采矿实践,特别是不能准确获取岩石动力学参数和无法揭示深部硬岩非常规破坏等灾害问题,硬岩矿深部开采理论与技术长期以来没有突破性进展。该项目突破以单一受力状态为特征的传统岩石静力学和岩石动力学理论制约,在提出中高应变率岩石动力测试方法并精确获取岩石动力破裂特性与能耗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深刻揭示深部硬岩破裂机理与灾变特征,进而为提出以深部硬岩灾害诱变与能量调控为特征的深部硬岩非爆连续开采模式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近20年持续研究,主要内容和科学发现包括: (1)中应变率下岩石动力测试方法。提出半正弦波加载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矩形波加载方法,解决了岩石动力加载过程中波形弥散、应变率变化大、重复加卸载等国际难题,实现了近定常应变率下岩石动态本构参数与能耗特征的准确获取,制订了国际岩石动力学测试标准,在全世界推广应用。 (2)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提出动静组合加载学术思想,发明并建成世界上第一套岩石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揭示了岩石在动静组合载荷下的破裂机理与能量耗散特征,突破了传统单一动载或静载方法的局限,为新型钻采设备的研发提供了核心理论与技术支撑。 (3)深部硬岩灾害发生机理与能量调控理论。提出了基于岩层特性与岩石冲击指数关系的硬岩辨识方法,建立了以组合加载能量密度为指标的高应力岩体灾变失稳与破坏判据,揭示了开采扰动下高应力硬岩能量转移机理,获得了深部硬岩致灾储能向工程有益能量转化的有序调控方法,为从传统的钻爆非连续开采到高效非爆连续开采的硬岩深部开采方法变革奠定了基础。 项目的科学价值在于:(1)提出的岩石动力测试方法为中高应变率下岩石力学参数的准确获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标准;(2)提出的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真实还原了深部硬岩开采的力学环境,揭示了深部硬岩破裂机理。(3)提出的能量调控下的灾害诱变与动静耦合破岩方法,为硬岩矿物资源采矿方法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该项目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课题、973课题等资助,成果在Int J Rock Mech Min、Rock Mech Rock Eng等本领域Top期刊上发表并被广泛引用,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202次,总他引511次。出版有《岩石冲击动力学》(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岩石动力学基础与应用》、《冲击机械动力学与反演设计》等著作;“组合加载”成为国家基金委研究领域的通用关键词,授权发明专利9项;提出的半正弦波加载方法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采纳为标准测试方法;自主研发的动静组合加载实验系统已成为国内外数十家研究机构开展研究的平台,提出基于动静组合加载理论的非爆连续采矿方法创新了深部矿产开采理论。“复杂加载下的岩石脆断理论与实验方法”获2003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理论与方法”获2014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安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主件第二、三、四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 ㎝,上下各2.8 ㎝(以推荐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 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不超过30 字。应围绕代表性论文专著的核心内容,准确反映科学发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征。 2、《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3、《主要完成单位》,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自动生成。 4、《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推荐单位填写。若选择专家推荐,则由系统根据《专家推荐意见表》自动生成。 5、《学科分类名称》,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可以填写2个学科名称。所填学科名称次序应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科学发现点所属学科名称和顺序保持一致。 6、《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门类填写。 7、《任务来源》,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8、《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 字。应按重要程度填写,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不超过10 项。 9、《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填写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8a8571704.html,)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未呈交的可不填。 10、《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填写立项、任务下达、合同签署等标志项目开始研究的日期;完成时间填写8 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中最近1 篇发表的时间。 二、项目简介 不超过1200 字。应包含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科学发现点、科学价值、同行引用及评价等。 三、重要科学发现 1. 重要科学发现 不超过5 页。该部分是推荐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项目、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重要科学发现”是项目科学研究内容在创造性方

南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南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类 2016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励类别: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盖章) 推荐单位 密级无 学科分类名称1 代码 2 代码 任务来源计划项目请填写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自选项目,填写“自选” 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指标和经济效益)不超过200字)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授权专利(件,注 明发明和实用新 型) 核心论文(篇) 制定标准情况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件) 项目起止时间起始:年月日完成:年月日 南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制

二、主要技术资料 内容包括: (一)计划任务书或者合同书(自选项目提供开题报告或实施方案等)开题报告:立项的背景及其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措施、解决的主要问题、时间划分、经费投入、科技团队情况介绍等。(二)技术研究报告 1.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特征。项目研究的(设计)思路、原则,采用的详细技术路线、方法(措施)、技术原理(和机理)、试验方法、实验数据、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的效果及主要技术特征(性能、指标、参数),目前的技术现状,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 主要技术指标: 工业项目需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装备水平,检测手段,原材料来源及消耗情况,环保、安全及卫生状况等; 农业项目需试验设计,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对比数据等; 医疗卫生项目需各种实验数据、图表(图片)、统计分析,主要技术指标测试结果,临床研究病例数及对照研究资料,应用反馈材料等。 2.总体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的现状,本项目技术成果的创新点、新颖性、先进性、适用性和成熟度,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分析。 3.技术成熟程度、已推广应用及取得的效益情况,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意义。 4.经济效益(一次性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条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上海大学

一、项目名称:海气界面多平台探测关键技术及装备 二、项目简介 海气界面层内海洋、气象要素变化极为复杂,海气界面的温度、盐度影响着海洋牧场渔业活动,恶劣海况、低能见度等危险天气严重影响着战略通道航行安全,海洋表面大气波导制约着岛礁安全预警平台的效能发挥,海气界面环境的探测直接关系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战略利益拓展和国防安全。项目针对海气界面环境立体观测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天基全域探测、船基走航探测、岸基定点探测技术难题,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制系列装备,技术创新为: 1、星载直接相关型全极化微波辐射海面全域探测技术。针对国内星载海面盐度探测装备空白,L波段盐度探测天线尺寸大,难以星载工程化应用,发明了L波段综合孔径辐射测量技术。发明了星载高精度直接全极化微波辐射接收方法。实现了海面风场全极化弱亮温信息的高灵敏度接收,亮温接收灵敏度优于0.25K;发明了相关型全极化微波辐射定标技术,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相位定标精度优于0.5°,幅度定标精度优于0.5dB。 2、船基双极化全固态毫米波航线剖面探测技术。针对基于微波回波信号测波定标困难、波浪参数反演精度低的难题,发明了毫米波干涉模式下的浪高直接测量技术和浪向反演技术,发明了Ka频段双极化全固态毫米波云雾探测和能见度反演技术。实现了能见度单点静态探测向水平、垂直和斜视全方位动态监测的转变,信号检测能力提高10dB以上。 3、岸基连续波和亚毫米波定点廓线连续探测技术。针对常规探空气球获取海气界面温湿风廓线存在低空盲区大、时间不连续等问题,发明了调频连续波相控阵超低空风廓线探测技术,将低空风廓线最低有效探测高度由100m降低到10m;针对风廓线回波信号弱、不易提取、易受有源电磁干扰等问题,发明了风廓线弱回波信号提取和抗有源干扰方法,干扰抑制30dB以上,有用信号功率增加13dB以上,研制了岸基亚毫米波大气温湿廓线探测装备,海气界面温湿廓线连续探测时间分辨率达毫秒级。发明点居国内领先水平。 已授权国家(防)发明专利35项,公开或实审发明专利11项。近三年,新增销售额4.67亿元;为国庆阅兵、北京奥运、南海岛礁建设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获2011 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Word版)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提名工作手册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9年11月

编制说明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国办函〔2017〕55号)精神,做好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我办编制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种提名书及填写要求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等。 本手册内容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a8571704.html,)发布的版本为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9年11月

目录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工作的补充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于台湾居民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5) 关于外国人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6)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说明-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在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页面,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附件须有附件目录。推荐材料必须字迹清楚整齐,签署完整、正确,印章齐全、清晰可辨。推荐书及附件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竖装,装订后勿另附加封面。 推荐书包括书面推荐书和电子版推荐书两种形式。书面推荐书一式两份,原件1份,复印件1份。电子版推荐书内容应与书面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 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编号》由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奖励类别》按理论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技术基础、工程项目、科学技术普及六类,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理论研究类:在航空科学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的科技成果。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技术发明类: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与航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有关的技术发明成果。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技术开发类:在航空及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及其推广应用。 技术基础类:航空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包括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环境保护、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软科学研究等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推广。 工程项目类:航空及相关科学技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等成果。一般只授予单位。 科学技术普及类:在航空科学技术普及中的成果。目前暂限于2000年以来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项目名称》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项目名称中一般不用xx研究、企业名称等字样。科普项目应直接用科普作品的名称。标准成果应在项目名称后填写标准号。 《主要完成人》所列人员应为中国公民,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名单应与“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的人员组成及排序完全一致。推荐人数:理论研究类一般不超过5人;技术发明类一般不超过6人;其它类别一般限额一等奖15人、二等奖和三等奖10人。理论研究类的完成人应当是推荐书提交的代表性论文或专著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并在代表性论文中有署名;技术发明类的前三位完成人应为所列主要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其他发明人一般也应有知识产权证明(含论著论文等)支撑;科普作品项目的完成人应当是对科普作品的创作做出直接创造性贡献的主要作者、策划编辑;其它类别的主要完成人应对本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做出贡献。排名在前三位的完成人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应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否则不能作为本项目排名前三位的完成人。主课题的验收、鉴定委员不能作为该项目完成人。工程类项目类可不填写此栏。 《主要完成单位》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要求所填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名称一致。完成单位数一般不超过5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 2017 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学科评审组:序号:编号: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

二、推荐单位意见(专家推荐不填此栏)

三、项目简介 焊接是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常规的熔焊方法由于温度高、热输入大,接头微观组织与热应力难控制,无法满足新材料、异种材料的焊接要求,产品焊接质量不稳定,如我国某型号火箭曾因焊点质量问题导致发射失败,美国阿里安娜5火箭也曾因喷管焊接问题导致爆炸。随着新材料及异种材料结构的大量应用,开发先进的特种焊接方法、深入研究焊接冶金机理已成为国际焊接领域的热点。然而焊接学科传统上更多的侧重于工艺与技术优化,焊接过程中的热力耦合机制、组织演化规律与性能调控机理尚不明确,极大的制约了特种焊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课题等资助下,针对异质金属、同质金属和陶瓷/金属三类代表性材料体系,从焊接制造工程中提炼出科学问题,系统研究焊接过程的本质特征,在热力耦合理论模型建立、组织性能调控与焊接冶金机理揭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为焊接制造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科学发现包括: 一、揭示了异质金属焊接接头界面化合物形成机制,阐明了接头界面组织演化规律,发展了异质金属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调控理论体系,提出了热输入与冶金联合低温焊接、全固溶阻隔抑制界面化合物的思想,建立了异质金属界面化合物的生长模型,解决了铝/钢、钛/钢等异质金属焊接难题; 二、阐明了同质金属热力作用对接头成形、断裂特征、接头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性能在焊缝两侧的不对称性,建立了搅拌摩擦焊接载荷模型和热力耦合产热模型,揭示了“S”线形成的本质原因和水浸冷却对焊接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提高接头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提出了基于热输入与界面结构调控的接头应力缓解思路,揭示了陶瓷与金属焊接接头界面反应特征与应力调控机制,阐明了焊接质量主控因素与焊接机理,发展了陶瓷/金属接头应力调控理论,发现了非平直界面对接头组织与性能的作用规律,建立了陶瓷/金属接头内晶须生长模型,实现了多种陶瓷/金属体系的高质量焊接。 该项目发表SCI论文147篇,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总计被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Acta Materialia等期刊SCI他引488次,单篇最高SCI他引149次,他引总计903次,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英国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H. K. D. H. Bhadeshia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P. J. Withers院士、美国工程院S. J. Hu院士、中国工程院林尚扬院士、世界陶瓷学会M. Singh会士等21位院士、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学会会士,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了项目组提出的机理与方法。项目负责人冯吉才教授为焊接领域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中国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发表于材料加工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的论文被引频次在建刊以来的9455篇论文中排名第12位。项目组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理论成果及衍生技术已经在运载火箭贮箱、导弹姿轨控发动机喷管、载人深潜器球壳、高速列车车体等关键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得到应用,研究成果获2016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致密油气优质储层识别方法、探测装备与重大成效 二、提名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三、提名意见: 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是我国主要战略接替资源,优质储层识别与预测是勘探开发的技术关键,也是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及服务公司追求的核心技术和公认的技术难题。针对世界性难题,该项目通过地质、测井和地震多学科联合攻关,发明了方位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测井技术及探测装备,实现井周径向探测范围50米以上、方位误差小于5°的重大突破;发明了致密油气储层多尺度裂缝评价与预测方法,实现不同尺度裂缝分类评价与预测,攻克微小尺度裂缝识别与预测难题;发明了页岩各向异性脆性与地应力综合预测方法,实现了多方位页岩脆性预测和高精度地应力三维建模;发明了致密储层含油气多波检测方法,解决了单一模式波油气检测精度低的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在25个单位62个油气区工业化应用,成效显著,为我国致密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2件,其它知识产权14 件,发表国家SCI收录论文147 篇,EI 收录论文200篇;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2项。 经审查,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填写符合国家科技奖励要求,候选人、候选单位、知识产权和应用单位经公示无异议。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石油、天然气技术领域。 致密油气(含页岩油气)是我国油气的主要战略接替资源,储量大,分布广,源-储一体或紧密接触,油气源充足,储层识别与预测是其勘探开发的技术关键,也是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及服务公司追求的核心技术和公认的技术难题。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2009年以来,由地质、测井、地震专业组成的多学科研究团队持续攻关,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探测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1.发明了新型方位远探测反射声波成像测井技术与探测装备。发现了相控圆弧阵辐射器和接收器组合的反射声波传播规律,研发基于相控接收指向性的方位探测方法及有源三维混合发射声系和有源相控阵接收声系,发明远探测方位反射声波成像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部分)和附件(第十一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主件第二、三、四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 ㎝,上下各2.8 ㎝(以推荐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 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臵(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部分)和附件(第十一部分),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应紧紧围绕项目核心创新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创新技术内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使用xx 研究的表述,不得出现企业名称和具体商品品牌等字样。项目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 个汉字。科普项目应直接用科普作品的名称。 2、《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

动生成。 3、《主要完成单位》,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自动生成。 4、《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推荐单位填写。若选择专家推荐,则由系统根据《专家推荐意见表》自动生成。 5、《学科(专业)分类》,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学科,所填学科应与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科技创新点所属学科名称等保持一致。 6、《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门类填写。 7、《任务来源》,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8、《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 字。应按重要程度填写,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不超过10 项。 9、《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填写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8a8571704.html,)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未呈交的可不填。 10、《授权发明专利(项)》,填写直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内容成立的已授权发明专利数目。列入计数的发明专利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其他获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推荐项目中使用。 11、《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填写直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内容成立的除发明专利外的其他授权知识产权数目,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列入计数的知识产权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其他获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推荐项目中使用。 12、《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填写立项、任务下达、合同签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项目名称】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 【推荐奖种】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推荐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填写要求。该项目针对土木工程结构预防性维护管理这一重大国家需求,系统建立了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通过在结构区域分布传感原理、技术、装置以及结构全面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核心发明,开发了高性能长耐久的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及其解调设备,建立了仅利用单种区域分布传感器技术进行结构参数、损伤与荷载全面识别和结构性能直接评估的综合成套技术及理论体系,突破了现有健康监测技术存在的监测系统耐久性差及海量数据无法有效分析结构“健康”状况的瓶颈问题。专家组鉴定结果表明该项目在结构区域分布传感方法、技术、装置及理论的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包括授权发明专利30项,PCT专利2项,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论文56余篇),形成针对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技术的中英文专著、江苏省地方标准和协会标准,相关成果被写入日美土木工程学会权威报告及相关指南。研究成果广泛推广应用于苏通大桥、无锡地铁、日本新干线铁道、美国高速公路桥等30多个国内外重要工程,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长江流域桥梁监测群,形成全国首个结构群监测数据中心,直接经济效益超4.6亿。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优秀专利奖、国际工业展览会银奖、国际健康监测人物奖等。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我国各类基础设施体量大病害多寿命短,利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有望实现土木工程结构安全与长寿命服役这一重大国家需求。现有健康监测技术存在传感与采集系统耐久性差、海量监测数据难以有效分析结构损伤与性能等传统难题。为此,本项目历经10余年,通过光纤实现结构关键区域分布传感的原理、技术、装置等核心发明,建立了重大工程结构区域分布传感与健康监测的成套技术理论及技术装备,突破了现有监测系统耐久性差及现有技术无法进行结构“健康”评估的瓶颈。主要发明点包括: 1、发明了高性能长寿命光纤区域分布传感技术 率先研发了一专多能并具有损伤覆盖能力的长标距光纤传感单元,通过长标距化设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2019 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专业评审组:序号:编号:

三、项目简介 本成果源于完成人承担的国家863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是针对载人航天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需求开展的前瞻前沿性工作。我国载人空间站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生命科学是载人航天的重要研究领域,而科学载荷是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由于生物体对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并且生物实验程序复杂,涉及微量液体精确控制以及影像和生物分子高灵敏度准确测定,遥操作自动化难度大;另外,空间特殊环境使得商业化仪器不能满足重量、功耗以及空间环境适应性方面(包括冲击、振动、冷热交变、EMC等)的要求,仪器研制难度大,因此需要在设计、原理和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积累,以生命科学新知识发现作为科学目标牵引,突破空间生物培养和分析系列重要关键技术,发展3种新型空间生物载荷,圆满完成3次空间飞行任务和在轨实验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发明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空间生物培养与观测技术。攻克了微流控芯片表面钝化、芯片抗力学性能设计等关键单元技术,建立了多种材质的空间微流控芯片设计、加工及标准化工艺技术;成功突破了空间环境细胞灌流培养、培养介质pH控制技术等,研制了空间微流控细胞培养/共培养芯片;实现了在空间环境条件下动物细胞长时间培养或共培养,可完成全自动传代、固定、消化、裂解、染色等细胞操作,以及影像和细胞迁移等分析测试。 2、发明了空间微流控芯片高灵敏度生物分析检测技术。针对空间生物分析检测对于高可靠、高灵敏以及高准确性的需求,发挥微流控芯片高度集成化、一体化的优点,建立了芯片样品制备、富集、亲和识别、高灵敏检测的策略。攻克了基于温控智能材料和自由流芯片电泳的自动化生物样品处理、核酸扩增及检测芯片设计加工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高通量核酸扩增及荧光定量检测、基于核酸适配体或抗体的多靶标蛋白质高灵敏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生物分子自动化在轨在线检测分析。 3、发明了新型空间生物有效实验载荷。研制3种新型空间生物有效载荷,其中“空间细胞共培养与分析仪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在轨多细胞共培养和高灵敏蛋白质检测一体化、自动化的实验载荷;“空间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仪器”飞行任务(神舟八号飞船)是国际上第3个、我国首次完整开展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实验;“空间环境致生物分子进化规律实验仪器”(国际空间站)经过了美国严苛的技术和科学两方面评估,获得NASA和美国国会批准,是首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中国科学载荷,并被评价为中美空间合作“破冰之作”。 项目共授权国家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发表SCI论文49篇。项目成果应用于载人航天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合作,20XX年世界生物技术大会授予“空间生物分析突破奖”。基因扩增仪器核心技术指标优于美国NASA 在国际空间站使用的载荷,细胞共培养和分析一体化载荷是目前国际报道的首台设备,欧洲ESA苏黎世大学团队已确定在其任务中将使用此载荷。受邀参加空间领域顶级国际会议(COSPAR、IAC、IAA)12次,做报告8次,并在中国成功举办了IAA-HIS 会议,极大提升了我国在空间生命科学的国际地位。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由推荐单位(专家)提供。推荐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推荐单位(专家)客观、如实、准确作出;重要科学发现、论文专著目录、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推荐的项目完成人提供,但推荐单位(专家)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推荐书中所有内容应根据本填写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形审不合格的推荐书退回推荐单位(专家),不予提交评审。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主件第二、三、五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上下各2.8㎝(以推荐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八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学科评审组、序号、编号: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2.项目名称:不超过30字。应围绕代表性论文专著的核心内容,准确反映科学发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征。 3.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4.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推荐单位填写。若选择专家推荐,则由推荐系统根据《专家推荐意见表》自动生成。 5.学科分类名称: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学科,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所填学科名称次序应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科学发现点所属学科名称和顺序保持一致。 6.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领域填写。 7.任务来源: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8.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字。应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先

2017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说明.doc

2017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是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审的基本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通知的要求执行。提交的推荐书书面文件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要求如实、全面填写。 一、格式要求 申报系统表单内容须结合书面推荐书按要求在线填写。填写完毕的推荐书应扫描成PDF文件后随其他相关资料,一起打包上传至申报系统。打印的书面推荐书,内容必须与上传申报系统的文档内容保持一致,并按照要求签字、盖章。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2—5)。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双面),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书面推荐书一式一份。 二、内容填写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励类别: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标准、管理、其他中选; 项目名称:应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字。 完成人: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名字之间用“逗”号隔开,申报奖项最多人数不超过30人。获

奖人数特等奖不超过30人,一等奖不超过15人;二等奖不超过12人;以排名先后为序确定获奖者。 完成单位: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单位之间用“逗”号隔开。主要完成单位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申报项目完成单位数最多不超过15个。获奖单位特等奖不超过15个;获奖单位一等奖不超过10个;二等奖不超过8个;以排名先后为序确定获奖单位。 推荐(含自荐)单位:指组织推荐项目的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各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会员单位自荐。各推荐单位须签署意见,加盖印章并注明推荐时间。 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个至7个与推荐项目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间应加“分”号。 任务来源:按项目任务的来源填写相应的类别: A.国家计划:指列入国家计划项目; B.部委计划:指国务院各部委下达的任务; C.省、市、自治区:指省、市、自治区或通过有关厅局下达的任务; D.基金资助:指以基金形式资助的项目; E.企业:指由企业自行出资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 F.国际合作:指由外国单位或个人委托或共同研究、开发的项目;

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的填写要求与技巧

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的填写要求与技巧 (一)推荐书涉及的主要技术资料 1、项目基本情况 2、项目简介 3、主要技术创新点 4、项目详细内容 5、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6、候选人情况表 7、候选单位情况表 8、推荐单位意见 9、主要证明目录 10、主要附件 (二)填写技巧与要求 1、项目基本情况 (1)候选人: ——与《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主要研制人员名单一致。 ——如果有主要研制人员退出,必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签字。(2)候选单位: ——与《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情况一致。

(3)知识产权: ——授权发明专利(项):直接支持项目主体技术的发明专利,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其他获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推荐项目中使用过的。 ——授权其他知识产权(项):直接支持项目主体技术的除发明专利之外的其他授权的知识产权,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其他获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推荐项目中使用过的。 (4)项目起止时间 ——起始时间:立项研究、开始研制日期。 ——完成时间:通过验收、鉴定或投产日期。 2、项目简介 填写目的与要求: ——向国内外公开、宣传推荐项目的基本材料。 ——不泄露项目的核心技术。 ——不超过800个汉字。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阐述项目是哪个单位(如国家局)的哪类(如重大科技)项目,属于哪个技术领域(如化学工程)。 (2)主要科学技术内容 ——以技术路线为展开形式,从针对某些过程、问题等方面,宏观上阐述研究形成了哪些技术和方法,实现了什么突破性。 ——借鉴项目“技术报告”之“背景及意义”和“结论”内容。

(3)技术经济指标 ——以排比方式为展开形式,阐述形成和掌控了哪些技术和方法。 ——陈述知识产权具体情况,证明创新和水平。 ——借鉴项目“技术报告”之“结论”内容。 (4)应用推广情况 ——推广应用的面和量。 ——推广应用的水平。 ——经济社会效益。 3、主要技术创新点 填写目的与要求: ——核心部分,用于审查项目、处理异议。 ——归纳与提炼,要简明、扼要。 ——不超过800个汉字。 (1)以项目“鉴定意见”和“技术报告”之“创新点”为依据,再次提炼。(2)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技术思路、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上的创新。(3)编写技巧与要求,同技术报告之创新点一致 ——譬如,提炼表达时,可以采用首次、率先或创新地“建立了什么方法”、“形成了何种技术”、“找出了何种规律”的阐述方法,进而说明他们的创新之处、具体技术要点、特色与作用,等等。 ——可以对单项技术和方法分开“排比”,归纳提炼,先罗列关键创新技术,再罗列关键创新方法, ——项目体量很大时,可以根据单项技术和方法的目的与作用相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