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29)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29)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29)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29)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29)

2383.张大千 1977年作柴家相约镜心

题识:故人相约到山家,行近柴门路转斜,瀑布声喧鱼起眼,呼儿竹外与煎茶。大千居士爰六十六年嘉平月云河小榭。钤印:丁巳、张爰、大千居士

2384.张大千 1977年作蟠桃图镜心

题识:蓬莱弱水三千里,金母蟠桃一万年。凤鸟自歌鸾自舞,直教衔到寿杯前。六十六年仲秋,自台北写颂,志山庚兄、琼英仁嫂七旬晋九双庆。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以介眉寿、己亥己巳戊寅辛酉、丁巳

来源:美国回流。Lot172-175为同一藏家提供。

张大千艺术生命中最大的突破莫过于泼墨泼彩,尤以泼彩最具开创性。这是在他多方吸收涵养,因素齐备后,所自然演变出来的,他在传统古籍中找出自己的立论根据,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扬,将墨以笔运之,控臸墨水运行方向,加强其流动性,利用这样的特殊技法,得到水与墨自然流动的湿润效果。在其晚年,这种技法更是发展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此作即为代表。画面以水墨晕湿点染山体,秀润华滋,山石树丛层层叠叠,不甚明朗,运笔或快或慢,产生重叠笔触自然晕化的效果,浓重的青绿色彩泼在其间,任其流动出独特的形状,在抽象的山林中又以精细的笔法写出房舍、小桥、树木。大千此种技法带有极强的偶然性,每张

作品具有不可重复的唯一性,此作水墨与色彩控臸得当,抽象与具象结合在一起,为其晚年之精品。

2385.张大千 1977年作落花镜心设色纸本

题识:溟濛细雨藻萍开,倚遍栏干去又回;解得眼前生事足,看他唼食几鱼来。爰翁写成并拈小诗题其上,时丁已(1977年)三月环华庵花事正繁。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2386.张大千 1977年作江邨晚归镜心设色纸本竹林数丛,掩映屋舍。左下近景一径,萦回曲屈地绕过屋舍竹林,攀至远山,可抵平台凉亭;登高遥望,远眺点点帆影,自是美景,开阔胸怀亦是人生境地。

两座山头均极阔重,先以淡墨泼洒,后用荷叶、斧劈法勾皴,梳出山峦纹理,并以浓淡墨、干湿笔点苔,强化山石面向,添增厚实质感;其上局部再罩青绿,流动的色泽,特别觉得灵动。

下方平坡石壁,则皆以淡墨略施钩染,傅染淡赭;尤以山脚临水之际,墨色偏淡,虽是轻灵婉约,然不免形成上重下轻之现象。幸而画家在左下方布以错落竹舍,而丛丛竹林并用横笔画垂叶,前后分明,笔法细致又富变化,老年之笔,雄厚不失秀丽;墨色浓淡层叠,染石绿色,与上方横列峰峦互为照应,并借以维持奇妙的平衡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画家的巧思,在幅中央山坞间布山径斜坡,以分左右;并使两座起伏山峦,朝揖顾盼,相生相让而自具变化。

此外,出于幅外的峰峦横断湾口,亦是画家布局的另一转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郭思《林泉高致》)曲折环遶,山后远水又作帆影,与前方水潭画破一弯清水的小舟,遥相呼应。

大千先生尝言:「书不通篆,谓之俗书;画不橅古,谓之俗画。」

故画师谆谆告诫初学者须:「循规蹈距,按部就班。」纯熟之后,方能「从心所欲、俯拾万物。」所谓「橅古」,乃遵循古人绳矩法度,然仍须跨越前人束缚,欲去其「俗」,即当学古而不泥于古,需「刻意经营,时出新意。」以去陈腐。

从本幅观察,若欲从前人追索,画中圆浑状的山峦,隐约可见北宋郭熙生动的造型理念;山脚临水处取淡墨勾勒山石纹理,笔势侧卧,时而宽粗时而纤细,线条粗细变化较大,亦有郭熙消息。

然整体而言,泼墨洒彩、点染丛树竹林、干笔浓墨钩皴石壁,确已自古人蜕化而出,俨然大千本色,不作第二人想。

(作者许郭璜先生原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研究员)

2387.张大千 1977年作荷花镜心

题识:玉井花开十丈长,诗人语妙费平章。若为藕大如船样,万斛情丝不可量。六十六年元月蜀人张爰。

钤印:丁巳(1977年)、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