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数估计_例题讲解

参数估计_例题讲解

参数估计_例题讲解
参数估计_例题讲解

参数估计——借助假设检验操作结果

一、单样本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1)

二、两独立样本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 (2)

三、两匹配样本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 (4)

四、单样本总体比率区间估计 (5)

五、两个独立样本总体比率差区间估计 (7)

一、单样本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例题:

学校网管中心为合理制定校园网络管理条例,需要掌握每天全校学生的平均上网时间。但由于时间及人力限制,无法就全校10000名学生展开全面调查,因而也无从计算每天全校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具体数值。为此,网管中心从全校10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36名学生,调查他们每天的上网时间,获得样本数据。

由于SPSS软件直接面对的是样本数据,默认为总体方差总是未知的,所以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在SPSS中都是通过构造统计量来完成。SPSS软件中,实现单样本总体均值区间估计的过程是单样本检验(One-Sample T Test)。针对表中36名学生每天上网时间的样本数据(见所附数据集“data5_01 36名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样本数据”),以95%的保证程度进行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2x

t n ασ

±?

SPSS 操作:

单样本检验

检验值 = 0

t 自由度

显著性 (双尾)

平均差 差值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上网时间

12.365

35

.000

3.3166667

2.772142

3.861192

差值的95%的置信区间就是:

/2x t n ασ

±?

差值xi →(xi-0),则差值(xi-0)的95%置信区间就是xi 的置信区间 方法二: 描述性分析—探索

二、两独立样本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

例题:

SPSS 中,实现均值差区间估计的过程也是独立样本t 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将表5-2 的数据输入到SPSS 数据窗口中,并分别设置变量“score ”和“school ”的各种属性,其中school 是分类变量,1 代表经济学院,2 代表统计学院,以95%的置信度进行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见所附数据集“data5_02 经济学院与统计学院各1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22

12

12/212

()s s x x t n n α-±+

SPSS 操作:

( 1 ) 打开数据文件, 点击Analyze ( 分析) →Compare Means ( 比较均值)→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 独立样本t 检验), 系统弹出如图5-15 所示的“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 (独立样本t 检验)对话框。

(2)选择变量“score ”进入Test Variable(s)(检验变量)框内,选择变量“school ”进入Grouping Variable (分组变量)框内。点击“Define Groups... (定义组)”按钮,系统弹出如图5-16 所示的Define Groups (定义组)对话框。在“Groups1:”(组1)框中填入数字1,在“Groups2:”(组2)框中填入数字2,用以指定分组。然后,点击Continue (继续)。

(3)点击Options (选项)按钮,在系统弹出的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独立样本t 检验): Options (选项)对话框中的“Confidence interval: (置信区间百分比)”内给定95%的置信度。

(4)点击Continue (继续)→OK (确定)。系统输出结果图所示。

三、两匹配样本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

例题:

SPSS 中,实现两个匹配样本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过程是匹配样本t 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 )。针对表5-3 中由6 名工人分别使用两种不同方法完成任务的时间,所构造的匹配样本数据如图5-18 所示,共包括“method1”和“method2”两个数值型变量。以95%的置信度,进行匹配样本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的过程如下。“data5_03 匹配方案的任务完成时间”

/2d t ασ±?

SPSS操作:

(1)打开数据文件,选择Analyze(分析)→Compare Means(比较均值)→Paired-Samples T Test(配对样本t 检验);

(2)在如图所示的“Paired-Samples T Test(配对样本t 检验)”对话框中,依次选择变量“method1”和“method2”进入“Paired Variables: (成对变量)”框内;

(3)点击“Options(选项)”按钮,在系统弹出的“Paired-Samples T Test: Options(配对样本t 检验:选项)”对话框中,给定95%的置信度;

(4)点击Continue(继续)→OK(确定)。系统输出结果如图。

四、单样本总体比率区间估计

例题:

为了解在校学生英语六级的考试通过率情况,某大学从该校某次参加六级考试的全部学生中随机抽取100 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36 名通过了英语六级

考试。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该校学生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人数的比率。在SPSS 中,可以利用独立样本t 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过程来实现单个样本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问题。

data5_04 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2p Z α± SPSS 操作:

(1)打开数据文件,选择Analyze (分析)→Compare Means (比较均值)→One-Sample T Test (单样本t 检验);

(2)在如图5-24所示的“One-Sample T Test (单样本t 检验)”对话框中,选择变量“exam ”进入“Test Variable(s):(检验变量)”框内;

(3)点击“Options (选项)”按钮,在系统弹出的“One-Sample T Test: Options (单样本t 检验:选项)”对话框中,给定95%的置信度;

(4)点击Continue (继续)→OK (确定)。系统输出结果如图。

五、两个独立样本总体比率差区间估计

例题:

从两批产品中各随机抽取100 件进行检查,结果第一批产品样本的合格率为95%,第二批产品样本的合格率为90%。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两批产品合格率之差。

12/2()p p Z α-±

data5_05 两批产品的合格率

SPSS 操作:

在SPSS 中,实现两个独立样本总体比率差的区间估计也是利用独立样本t 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过程。

( 1 ) 打开数据文件, 选择Analyze ( 分析) →Compare Means ( 比较均值)→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独立样本t 检验);

(2)在如图5-27所示的“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独立样本t 检验)”对话框中,选择变量“qualified ”进入“Test Variable(s):(检验变量)”框内;

(3)点击“Options (选项)”按钮,在系统弹出的“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Options (独立样本t 检验:选项)”对话框中,设定95%的置信度;

(4)点击Continue (继续)→OK (确定)。系统输出结果如图

时间参数计算

一、双代号网络图6个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图上计算法) 从左向右累加,多个紧前取大,计算最早开始结束; 从右到左累减,多个紧后取小,计算最迟结束开始。 紧后左上-自己右下=自由时差。 上方之差或下方之差是总时差。 计算某工作总时差的简单方法:①找出关键线路,计算总工期; ②找出经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求出最长的时间 ③该工作总时差=总工期-②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 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1、关键线路

在时标双代号网络图上逆方向看,没有出现波形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包括虚工作)。 如图中①→②→⑥→⑧ 2、时差计算 1)自由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 如A工作的FF=0,B工作的FF=1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 如上图,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2)总时差。 总时差的简单计算方法: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一定要注意,即不是从头算,也不是从该工作的紧后算,而是从该工作开始算),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该工作的总时差=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 还是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 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条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考内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1.坐标系: ① 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② 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③ 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④ 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① 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② 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伸缩变换:设点),(y x 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 0(,y y 0), (x,x :μμλλ?的作用 下,点),(y x P 对应到点),(y x P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方法1:求伸缩变换后的图形。 由伸缩变换公式解出x、y,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就可求得伸缩变换后的曲线方程。 例::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方程所对应的图形经过伸缩变换后的图形。 方法2:待定系数法求伸缩变换。 求伸缩变换时,先设出变换,再代入原方程或变换后的方程,求出其中系数即可。 例: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

二、极坐标 1.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点M 的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θρ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θρM . 极坐标),(θρ与)Z )(2,(∈+k k πθρ表示同一个点。极点O 的坐标为)R )(,0(∈θθ. 3.若0<ρ,则0>-ρ,规定点),(θρ-与点),(θρ关于极点对称,即),(θρ-与),(θπρ+表示同一点。如果规定πθρ20,0≤≤>,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θρ表示;同时,极坐标),(θρ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4.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 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 ,y ),(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 ????ρ2=x 2+y 2,tan θ=y x (x ≠0).

总时差双代号网络图时间计算参数-计算题及答案

总时差(用TFi-j表示),双代号网络图时间计算参数,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机动时间。用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i-j与最早开始时间ESi-j之差表示。 自由时差,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所拥有的机动时间。用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表示。 网络图时间参数相关概念包括: 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完成时间、节点的最早时间及工作的时差(总时差、自由时差)。 1总时差=最迟完成时间—尚需完成时间。计算结果若大于0,则不影响总工期。若小于0则影响总工期。 2拖延时间=总时差+受影响工期,与自由时差无关。 3自由时差=紧后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精选题解(免B) 1、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如果其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i-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则工作i-j的自由时差()。 A.等于零 B.小于零 C.小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D.等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概念。由于工作i-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说明节点j为关键节点,即工作i -j的紧后工作中必有关键工作,此时工作i-j的自由时差就等于其总时差。 2、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天。 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天。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和6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六时法计算方法 1、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所以工作M 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28,33]=28 2、工作M的总时差=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28-(15+7)=6 3、工作M的自由时差=工作M的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27-22;30-22]= 5。 3、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判别关键工作的条件是该工作()。

大学概率论习题五详解(1)

正文: 概率论习题五详解 1、设X 为离散型的随机变量,且期望EX 、方差DX 均存在,证明对任意0>ε,都有 ()2 εεDX EX X P ≤ ≥- 证明 设()i i p x X P == ,...2,1=i 则 ()()∑≥ -==≥-ε εEX x i i x X P EX X P ()i EX x i p EX x i ∑≥ --≤εε2 2 ()i i i p EX x ∑ -≤2 2ε=2 εDX 2、设随机变量X 和Y 的数学期望都是2,方差分别为1和4,而相关系数为0.5,请利用切比 雪夫不等式证明: ()12 16≤ ≥-Y X P 。 证 ()0=-Y X E ()1,cov ==DXDY Y X ρ ()()325,cov 2=-=-+=-Y X DY DX Y X D ()()()()()12 1 6662= -≤≥---=≥-Y X D Y X E Y X P Y X P 3、一枚均匀硬币要抛多少次才能使正面出现的频率与0.5之间的偏差不小于0.04的概率不 超过0.01? 解设n X 为 n 次抛硬币中正面出现次数,按题目要求,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可得 01.004.05.05.004.05.02≤??≤??? ? ??≥-n n X P n 从而有 1562504.001.025 .02 =?≥n 即至少连抛15625次硬币,才能保证正面出现频率与0.5的偏差不小于0.04的概率不超过0.01。 4、每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X 是随机变量,已知80=EX ,25=DX ,(1)试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该生成绩在70分到90分之间的概率范围;(2)多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要使他们的平均分数在75分到85分之间的概率不低于90%,至少要有多少学生参加考试? 解 (1)由切比雪夫不等式 () 2 1ε εDX EX X P - ≥<- ()0>ε 又 ()()()101090709070≤-≤-=-≤-≤-=≤≤EX X P EX EX X EX P X P =()75.0100 25 11080=-≥≤-X P 即该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在70分到90分之间的概率不低于75% (2)设有n 个学生参加考试(独立进行),记第i 个学生的成绩为i X ()n i i ...2,=,则平均成绩

参数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参数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例1在方程(为参数)所表示的曲线上一点的坐标是().(A)(2,-7)(B)(,)(C)(,)(D)(1,0) 分析由已知得可否定(A)又,分别将,,1代入上式得,,-1,∴(,)是曲线上的点,故选(C).例2直线(为参数)上的点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点P分所成的比为,那么点P对应的参数是(). (A)(B)(C)(D) 分析将,分别代入参数方程, 得A点的横坐标致为,B点的横坐标为,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P的横坐标为 , 可知点P所对应的参数是故应选(C). 例3化下列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并画出方程的曲线. (1)(为参数,)

(2)(为参数); (3)(为参数), 解:(1)∵ ∴, ∴或 故普通方程为(或),方程的曲线如图. (2)将代入得 ∵普通方程为(),方程的曲线如图.

(3)两式相除得代入得 整理得 ∵ ∴普通方程为(),方程的曲线如图. 点评(l)消去参数的常用方法有代入法,加减消元法,乘除消元法,三角消元法等;(2)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由参数给出的,的范围,以保证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等价. 例4已知参数方程 ①若为常数,为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②若为常数,为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解:①当时,由(1)得,由(2)得,

∴,它表示中心在原点, 长轴长为,短轴长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当时,,, 它表示在轴上的一段线段. ②当()时,由(1)得, 由(2)得.平方相减得, 即 它表示中心在原点,实轴长为,虚轴长为, 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当()时,,它表示轴; 当()时,, ∵(时)或(时) ∴,∴方程为(), 它表示轴上以(-2,0)和(2,0)为端点的向左和向右的两条射线. 点评本题的启示是形式相同的方程,由于选择参数的不同,可表示不同的曲线,因此要注意区分问题中的字母是常数还是参数. 例5直线(为参数)与圆(为参数)相切,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重磅】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网络计划形式。它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 双代号网络图中的计算主要有六个时间参数: ES:最早开始时间,指各项工作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最有可能开始的时刻; EF:最早完成时间,指各项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LF:最迟完成时间,不影响整个网络计划工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S:最迟开始时间,指不影响整个网络计划工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最迟开始时间;TF:总时差,指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FF:自由时差,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一般采用图上计算法。下面用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试计算下面双代号网络图中,求工作C的总时差? 早时间计算: ES,如果该工作与开始节点相连,最早开始时间为0,即A的最早开始时间ES=0; EF,最早结束时间等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持续时间,即A的最早结束EF为0+5=5; 如果工作有紧前工作的时候,最早开始等于紧前工作的最早结束取大值,即B的最早开始FS=5,同理最早结束EF为5+6=11,而E工作的最早开始ES为B、C工作最早结束(11、8)

取大值为11。 迟时间计算: LF,如果该工作与结束节点相连,最迟结束时间为计算工期23,即F的最迟结束时间LF=23;LS,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最迟结束时间减去持续时间,即LS=LF-D; 如果工作有紧后工作,最迟结束时间等于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取小值。 时差计算: FF,自由时差=(紧后工作的ES-本工作的EF); TF,总时差=(本工作的最迟开始LS-本工作的最早开始ES)或者=(本工作的最迟结束LF-本工作的最早结束EF)。 该题解析: 则C工作的总时差为3. 总结: 早开就是从左边往右边最大时间 早结=从左往右取最大的+所用的时间 迟开就是从右边往右边最小时间 迟开=从右往左取最小的+所用的时间 总时差=迟开-早开;或者;总时差=迟结-早结 自由差=紧后工作早开-前面工作的早结 希望你看懂啦。呵呵 工作最早时间的计算:顺着箭线,取大值 工作最迟时间的计算:逆着箭线,取小值 总时差:最迟减最早 自由时差:后早始减本早完 1.工作最早时间的计算(包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工作最早完成时间):“顺着箭线计算,依次取大”(最早开始时间--取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起始结点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0。用最早开始时间加持续时间就是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2.网络计划工期的计算:终点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最大值就是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大学概率论习题五详解(1)

正文: 概率论习题五详解 1、设X 为离散型的随机变量,且期望EX 、方差DX 均存在,证明对任意0>ε,都有 ()2 εεDX EX X P ≤ ≥- 证明 设()i i p x X P == ,...2,1=i 则 ()()∑≥ -==≥-ε εEX x i i x X P EX X P ()i EX x i p EX x i ∑≥ --≤εε2 2 ()i i i p EX x ∑ -≤2 2ε=2 εDX 2、设随机变量X 和Y 的数学期望都是2,方差分别为1和4,而相关系数为,请利用切比雪 夫不等式证明: ()12 16≤ ≥-Y X P 。 证 ()0=-Y X E ()1,cov ==DXDY Y X ρ ()()325,cov 2=-=-+=-Y X DY DX Y X D ()()()()()12 1 6662= -≤≥---=≥-Y X D Y X E Y X P Y X P 3、一枚均匀硬币要抛多少次才能使正面出现的频率与之间的偏差不小于的概率不超过 解设n X 为 n 次抛硬币中正面出现次数,按题目要求,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可得 01.004.05.05.004.05.02≤??≤??? ? ??≥-n n X P n 从而有 1562504.001.025 .02 =?≥n 即至少连抛15625次硬币,才能保证正面出现频率与的偏差不小于的概率不超过。 4、每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X 是随机变量,已知80=EX ,25=DX ,(1)试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该生成绩在70分到90分之间的概率范围;(2)多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要使他们的平均分数在75分到85分之间的概率不低于90%,至少要有多少学生参加考试 解 (1)由切比雪夫不等式 () 2 1ε εDX EX X P - ≥<- ()0>ε 又 ()()()101090709070 ≤-≤-=-≤-≤-=≤≤EX X P EX EX X EX P X P =()75.0100 25 11080=-≥≤-X P 即该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在70分到90分之间的概率不低于75% (2)设有n 个学生参加考试(独立进行),记第i 个学生的成绩为i X ()n i i ...2,=,则平均成 绩为∑==n i i X n X 11,又8011==∑=n i i EX n X E , n DX n X D 251==

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造价师土建复习: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四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此部分看着乱,实际很简单,理清思路也不会很难 1、网络图的计算十分重要。想对网络图进行计算,首先要从它们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基本概念就可以得出计算的原理和公式。有的同志经常对基本概念一扫而过,直接去做网络计算题目,这样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从基本概念入手进行分析。 2、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是本工作所有的紧前工作,本工作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紧前工作,但是需要所有的紧前工作都结束,本工作才可能开始,如果有一个紧前工作没有完成,那么本工作也就不可能开始。所以我们计算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时要顺着箭线方向依次计算,有两个以上紧前工作的,取所有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为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着箭线计算,依次取大”。起始结点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0。 3、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是指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加上本工作必须的持续时间,可以和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同时计算。终点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就是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我们一般以这个计划工期为工期要求。 4、工作最迟完成时间是指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条件下,本工作最迟完成的时间。最后一个工作的终点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计算工期就是最后一个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5、用最迟完成时间减去工作的持续时间就是该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的含义简单理解就是如果本工作不能在这个时间开始,那么就会影响整个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要拖延计算工期。对于最迟开始时间计算的程序是:“逆着箭线计算,依次取小”。 6、总时差,总时差是指一个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条件下,该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计算公式是最迟开始时间减最早开始时间或者最迟完成时间减最早完成时

2参数方程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

参数方程 一、定义:在取定的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都是某个参数 t 的函数,即 ?? ?==)()(t f y t f x ,其中,t 为参数,并且对于t 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 (x ,y )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方程组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x 、y 之间关系的变数t 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1 y x Eg1(1 Eg2(1总结: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步骤:(1)消参(2)求定义域 2、椭圆的参数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θ θsin cos b y a x == (θ为参数,θ的几何意义是离心角,如图角AON 是离心角)

注意:离心率和离心角没关系,如图,分别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为半径画两个同心圆,M 点的轨迹是椭圆,中心在(x 0,y 0 θ θ sin cos 00b y y a x x +=+= Eg 3, 4 pt y pt x 222 == (t 为参数,p >0,t 的几何意义为过圆点的直线的斜率的倒数) 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即可得到。 三、一次曲线(直线)的参数方程 过定点P 0(x 0,y 0),倾角为α的直线, P 是直线上任意一点,设P 0P=t ,P 0P 叫点P 到定点P 0的有向距离,在P 0两侧t 的符号相反,直线的参数方程

αα sin cos 00t y y t x x +=+= (t 为参数,t 的几何意义为有向距离) 说明:①t 的符号相对于点P 0,正负在P 0点两侧 ②|P 0P |=|t | 直线参数方程的变式: bt y y at x x +=+=00,但此时t 的几何意义不是有向距离,只有当 t 得 y x Eg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 在一般的网络计划(单代号或双代号)中,工作之间的关系只能表示成依次衔接的关系,即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在它的紧前工作全部结束后才能开始,也就是必须按照施工工艺顺序和施工组织的先后顺序进行施工。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时为了缩短工期,许多工作需要采取平行搭接的方式进行。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用双代号网络图来表示这种搭接关系,使用起来将非常不方便,需要增加很多工作数量和虚箭线。不仅会增加绘图和计算的工作量,而且还会使图面复杂,不易看懂和控制。例如,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子施工作业之间的关系分别用横道图、双代号网络图和搭接网络图表示,如下图所示。 施工过程 名 称 施工进度(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搭接关系的种类及表达方式 单代号网络计划的搭接关系主要是通过两项工作之间的时距来表示的,时距的含义,表示时间的重叠和间歇,时距的产生和大小取决于工艺的要求和施工组织上的需要。用以表示搭接关系的时距有五种,分别是STS (开始到开始)、STF (开始到结束)、FTS (结束到开始)、FTF (结束到结束)和混合搭接关系。 (一)FTS (结束到开始)关系 结束到开始关系是通过前项工作结束到后项工作开始之间的时距(FTS )来表达的。如下图所示。 扎钢筋 浇筑混凝土 支模1 支模2 支模3 1 2 4 3 5 6 8 7 9 10 支模1 2 支模2 2 支模3 2 扎筋2 1 扎筋3 1 扎筋1 1 浇筑混凝土1 2 浇筑混 凝土2 2 浇筑混 凝土3 2 支模 6 扎钢筋 3 浇筑 6 STS=4 FTF=1 STS=1 FTF=4 i j FTS i j FTS D i D j

概率论七八章习题详解(王志刚版)

2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习题七 ( A ) 1、设总体X 服从参数为N 和p 的二项分布,n X X X ,,,21 为取自 X 的一个样本,试求参数p 的矩估计量与极大似然估计量. 解:由题意,X 的分布律为: ()(1),0k N k N P X k p p k N k -??==-≤≤ ??? . 总体X 的数学期望为 (1)(1) 011(1)(1) 1N N k N k k N k k k N N EX k p p Np p p k k ----==-????=-=- ? ?-???? ∑∑ 1((1))N Np p p Np -=+-= 则EX p N = .用X 替换EX 即得未知参数p 的矩估计量为?X p N =. 设12,,n x x x 是相应于样本12,,n X X X 的样本值,则似然函数 为 11 1211(,, ;)()(1) n n i i i i n n x nN x n i i i i N L x x x p P X x p p x ==- ==∑ ∑??===?- ??? ∏∏ 取对数 11 1ln ln ln ()ln(1)n n n i i i i i i N L x p nN x p x ===??=+?+-?- ???∑∑∑, 1 1 ln (1) n n i i i i x nN x d L dp p p ==-=- -∑∑.

223 令 ln 0d L dp =,解得p 的极大似然估计值为 11?n i i x n p N ==∑. 从而得p 的极大似然估计量为 11?n i i X X n p N N ===∑. 2,、设n X X X ,,,21 为取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X 的概率密度为 2 2,0(;)0, x x f x θ θθ?<,求θ的矩估计. 解:取n X X X ,,,21 为母体X 的一个样本容量为n 的样本,则 20 22 ()3 x EX xf x dx x dx θ θθ+∞ -∞ ==? =? ? 3 2 EX θ?= 用X 替换EX 即得未知参数θ的矩估计量为3 ?2 X θ =. 3、设12,, ,n X X X 总体X 的一个样本, X 的概率密度为 ?? ?? ?≤>=--0 ,0, 0, );(1x x e x x f x α λαλαλ 其中0>λ是未知参数,0>α是已知常数,求λ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设12,,,n x x x 为样本12,,,n X X X 的一组观测值,则似然函数 为

(完整版)参数方程高考真题专题训练

高考真题专题训练——参数方程专题(6.11-6.12) 1、(2012课标全国Ⅰ,理23,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 2cos 22sin x y α α =?? =+?(α为参数)M 是C 1上的动点,P 点满足2OP OM =u u u v u u u u v ,P 点的轨迹为曲线C 2 (Ⅰ)求C 2的方程 (Ⅱ)在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3 πθ=与C 1的异于极点的交点 为A ,与C 2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B ,求AB . 2、(2012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是)(3sin y 2cos x 为参数??? ???==,以坐 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曲线2C 的坐标系方程是2=ρ,正方形ABCD 的顶点都在2C 上,且,,,A B C D 依逆时针次序排列,点A 的极坐标为(2,)3π (1)求点,,,A B C D 的直角坐标; (2)设P 为1C 上任意一点,求2 2 2 2 PA PB PC PD +++的取值范围。 3、(2013课标全国Ⅰ,理23,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45cos , 55sin x t y 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 θ. (1)把C 1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2)求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ρ≥0,0≤θ<2π).

4,(2013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已知动点P ,Q 都在曲线C :2cos , 2sin x t y t =??=?(t 为参数)上, 对应参数分别为t =α与t =2α(0<α<2π),M 为PQ 的中点. (1)求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2)将M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表示为α的函数,并判断M 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 5、(2014课标全国Ⅰ,理23,12分)已知曲线C :22 149x y +=,直线l :222x t y t =+??=-?(t 为参 数)(Ⅰ)写出曲线C 的参数方程,直线l 的普通方程; (Ⅱ)过曲线C 上任一点P 作与l 夹角为o 30的直线,交l 于点A ,求||PA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6、(2014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2cos ρθ=,0,2πθ??∈????. (Ⅰ)求C 的参数方程; (Ⅱ)设点D 在C 上,C 在D 处的切线与直线:2l y =+垂直,根据(Ⅰ)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D 的坐标.

概率论习题及答案习题详解

222 习题七 ( A ) 1、设总体X 服从参数为N 和p 的二项分布,n X X X ,,,21 为取自 X 的一个样本,试求参数p 的矩估计量与极大似然估计量. 解:由题意,X 的分布律为: ()(1),0k N k N P X k p p k N k -??==-≤≤ ??? . 总体X 的数学期望为 (1)(1) 011(1)(1) 1N N k N k k N k k k N N EX k p p Np p p k k ----==-????=-=- ? ?-???? ∑∑ 1((1))N Np p p Np -=+-= 则EX p N = .用X 替换EX 即得未知参数p 的矩估计量为?X p N =. 设12,,n x x x 是相应于样本12,,n X X X 的样本值,则似然函数为 11 1211(,,;)()(1) n n i i i i n n x nN x n i i i i N L x x x p P X x p p x ==- ==∑ ∑??===?- ??? ∏∏ 取对数 11 1ln ln ln ()ln(1)n n n i i i i i i N L x p nN x p x ===??=+?+-?- ???∑∑∑, 11 ln (1) n n i i i i x nN x d L dp p p ==-=--∑∑.

223 令 ln 0d L dp =,解得p 的极大似然估计值为 11?n i i x n p N ==∑. 从而得p 的极大似然估计量为 11?n i i X X n p N N ===∑. 2,、设n X X X ,,,21 为取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X 的概率密度为 2 2,0(;)0, x x f x θ θθ?<,求θ的矩估计. 解:取n X X X ,,,21 为母体X 的一个样本容量为n 的样本,则 20 22 ()3 x EX xf x dx x dx θ θθ+∞ -∞ ==? =? ? 3 2 EX θ?= 用X 替换EX 即得未知参数θ的矩估计量为3 ?2 X θ =. 3、设12,,,n X X X 总体X 的一个样本, X 的概率密度为 ?? ?? ?≤>=--0 ,0, 0, );(1x x e x x f x α λαλαλ 其中0>λ是未知参数,0>α是已知常数,求λ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设12,,,n x x x 为样本12,,,n X X X 的一组观测值,则似然函数为

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过复习资料试题解析(绝对好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提要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1.事件的关系 2.运算规则(1)(2)(3)(4) 3.概率满足的三条公理及性质:(1)(2)(3)对互不相容的事件,有(可以取)(4)(5) (6),若,则,(7)(8) 4.古典概型:基本事件有限且等可能 5.几何概率 6.条件概率(1)定义:若,则(2)乘法公式:若为完备事件组,,则有(3)全概率公式: (4) Bayes公式: 7.事件的独立 性:独立(注意独立性的应用)第二章随机变量与概率分 布 1.离散随机变量:取有限或可列个值,满足(1),(2)(3)对 任意, 2.连续随机变量:具有概率密度函数,满足(1)(2); (3)对任意, 4.分布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2)单调非降;(3)右连续;(4),特别;(5)对离散随机变量,; (6)为连续函数,且在连续点上, 5.正态分布的 概率计算以记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则有(1);(2);(3) 若,则;(4)以记标准正态分布的上侧分位 数,则 6.随机变量的函数(1)离散时,求的值,将相同的概率相加;(2)连续,在的取值范围内严格单调,且有一阶连续导 数,,若不单调,先求分布函数,再求导。第三章随机向量 1.二维离散随机向量,联合分布列,边缘分布,有(1);(2 (3), 2.二维连续随机向量,联合密度,边缘密度,有 (1);(2)(4)(3);,3.二维均匀分布,其中为的面积 4.二维正态分布 且; 5.二维随机向量的分布函数有(1)关于单调非降;(2)关 于右连续;(3);(4),,;(5);(6)对 二维连续随机向量, 6.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独立(1) 离散时独立(2)连续时独立(3)二维正态分布独立,且 7.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1)和的分布的密度(2)最大最小分布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期望 (1) 离散时 (2) 连续 时, ;,; (3) 二维时, (4); (5);(6);(7)独立时, 2.方差(1)方差,标准差(2); (3);(4)独立时, 3.协方差 (1);;;(2)(3);(4)时, 称不相关,独立不相关,反之不成立,但正态时等价;(5) 4.相关系数;有, 5.阶原点矩,阶中心矩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1.Chebyshev不等式 2.大数定律 3.中心极限定理(1)设随机变量独立同分布, 或,或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精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授课计划 教师(签名):教研室审批:年月日

3.5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计算方法:图上计算法、分析计算法、表上计算法、矩阵计算法、电算法等。只讲解图上计算法。 1、双代号网络计划各项时间参数的分类及表示符号 设有线路h→i→j→k: (1)节点的时间参数 ①节点的最早时间(TE )。 i )。 ②节点的最迟时间(TL i (2)工作的时间参数 ①工作的持续时间(D ) i,j ) ②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ES i,j ) ③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EF i,j ④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 ) i,j ) ⑤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 i,j ) ⑥工作的总时差(TF i,j ) ⑦工作的自由时差(FF i,j (3)网络计划的工期 ),由时间参数计算确定的工期,即关键线路的各项工作总 ①计算工期(T C 持续时间。 ),根据计算工期和要求工期确定的工期。 ②计划工期(T P ③要求工期(T ),指合同规定或业主要求、企业上级要求的工期。 r 2、时间参数的计算 时间参数在网络图上的表示方法:P60(图3-40)。 以下内容结合P61(图3-41)讲解: (1)节点最早时间(TE ): i

(2)节点最迟时间(TL i ) (3)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ES i,j ):ES i,j = TE i (4)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EF i,j ):EF i,j = TE i + D i,j (5)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 i,j ):LF i,j = TL j (6)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 i,j ):LS i,j = LF i,j - D i,j = TL j - D i,j (7)工作的总时差(TF i,j ):它是指在不影响后续工作按照最迟必须开始时间开工的前提下,允许该工作推迟其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或延长其持续时间的幅度。 TF i,j = TL j - TE i - D i,j = LF i,j - EF i,j = LS i,j - ES i,j (8)工作的自由时差(FF i,j ):它是指在不影响后续工作按照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开工的前提下,允许该工作推迟其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或延长其持续时间的幅度。 FF i,j = TE j - TE i - D i,j = TE j - EF i,j 3、利用时间参数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总时差TF i,j = TL j - TE i - D i,j ,其计算差值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存在机动时间,是非关键工作。 (2)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不存在机动时间,是关键工作。 (3)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存在负时差,说明了i-j这项 工作持续时间确定的不合理,没有满足总工期的要求,应采取措施缩短本工作的持续时间。 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通常用双线或粗线表示。【练习题1】计算图示双代号网络图的各项时间参数。

最新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经典练习题-带详细解答

1.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有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 极轴.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22x t y ?=+?? ??=??(t 为参数),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sin 8cos ρθθ=.(Ⅰ)求C 的直角坐标方程;(Ⅱ)设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 点,求弦长||AB .2.已知直线l 经过点1 (,1)2P ,倾斜角α=6 π ,圆C 的极坐标方程 为)4 π ρθ= -. (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并把圆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l 与圆C 相交于两点A 、B ,求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 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242 2 2 2 是参数t t y t x ??? ? ?? ? +==,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 )4 cos(2π θρ+=. (I )求圆心C 的直角坐标;(Ⅱ)由直线l 上的点向圆C 引切线,求切线长的最小值. 4.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极轴与直角坐标系中x 轴的正半轴 重合,且两坐标系有相同的长度单位,圆C 的参数方程为12cos 12sin x y αα=+??=-+? (α为参数), 点Q 的极坐标为7 )4 π。 (1)化圆C 的参数方程为极坐标方程; (2)直线l 过点Q 且与圆C 交于M ,N 两点,求当弦MN 的长度为最小时,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 5.在极坐标系中,点M 坐标是)2, 3(π ,曲线C 的方程为)4 sin(22π θρ+ =;以极点 为坐标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斜率是1-的直线l 经过点M .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参数名称符号英文单词 工期 计算工期TCComputer Time 要求工期TR RequireTime 计划工期T P Plan Time 工作的 时间参数 持续时间D i-jDay 最早开始时间ES i-j Earliest Starting Tim e 最早完成时间EF i—j Earliest Finishing Time 最迟完成时间LFi—jLatest Finishing Time 最迟开始时间LSi—jLatest Starting Time 总时差TFi-j Total Float Time 自由时差FF i-j Free Float Time 二、工作计算法 【例题】:根据表中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采用工作计算法计算各工作的时间参数。 工作A B C DEFGHI 紧前-A A B B、C C D、E E、 F H、G 时间333854422

(一)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i—j —-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 (二)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 i—j EF i-j=ES i-j + D i—j 1。计算工期Tc等于一个网络计划关键线路所花的时间,即网络计划结束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即T c=max{EF i—n} 2.当网络计划未规定要求工期Tr时, Tp=T c 3.当规定了要求工期Tr时,T c≤T p,T p≤T r —-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三)工作最迟完成时间LFi-j 1.结束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i-j=T p 2.其他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按“逆箭头相减,箭尾相碰取小值”计算. --在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最迟必须完成的时刻。 (四)工作最迟开始时间LS i-j LSi—j=LFi—j—D i-j --在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最迟必须开始的时刻。

大学概率论习题八详解

大学概率论习题八详解 (A ) 1、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04.0,(2 μN 。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纤度的均值39.1=x ,问与原设计的标准值1.40有无显著差异?(取05.0=α) 解 设厂生产的化纤纤度为X ,则总体)04.0,(~2 μN X ,且总体方差2 204.0=σ已知。顾客提出 要检验的假设为 40.1:0=μH , 40.1:1≠μH 因为已知总体标准差04.0=σ,所以选用U 检验,且在0H 成立的条件下有 )1,0(~25 04.00 N X U μ-= 针对备择假设40.1:1≠μH ,拒绝域的形式可取为 }/{0 c n X U W >-= =σμ 为使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5.0=α,就要在40.10=μ时,使临界值c 满足 ()05.0=>c U P 成立。由此,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时,得到临界值为 96.1975.02/1===-u u c α 故相应的拒绝域为 {}96.1>=U W 利用来自总体的样本值求得 25.125 /04.040.139.1-=-= u 即 975.096.125.1u u =<= 成立。显然,样本未落在拒绝域内,因此在05.0=α水平上认为纤维的纤度与原设计的标准值1.40没有显著差异。 2、设某厂生产的洗衣机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X 服从正态分布),(2 σu N 但2 ,σu 未知。随机抽取20台,算得样本均值1832=X ,样本标准差=S 497,检验该厂生产的洗衣机的平均使用时数“2000=μ”是否成立?(取检验水平05.0=α)

解 待检验假设2000:0=μH 2000:1≠μH 0H 的拒绝域:2 1α - >t T =2.093 T 的观测值512.1/2000 -=-= n S X T W ∈ 不能拒绝0H ,可以认为洗衣机的平均使用时数“2000=u ”. 3、在正常情况下,某炼钢厂的铁水含碳量(%)X ~),.(2 554σN (σ未知)。一日测得5炉铁水含碳量如下: 4.48,4.40,4.42,4.45,4.47 在显著水平050.=α下,试问该日铁水含碳量的均值是否有明显变化。 解: (1):0H 5540.==μμ :1H 5540.=≠μμ (2)选取检验统计量 )(~/10--= n t n S X T μ 给定α,查知776424197502 1.)()(.==-- t n t α 。 0H 的拒绝域为:W :)(12 1->- n t T α 。 计算|T |=7.054>2.7764, 所以显著水平05.0=α下,拒绝0H 。即该日铁水含碳量的均值有明显变化。 4、某厂产品需要用玻璃纸作包装,按规定供应商供应的玻璃纸的横向延伸率不低于65。已知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2 σμN ,σ一直稳定于5.5。从近期来货抽查了100个样品,得样本均值06.55=x ,试问在050.水平下能否接收这批玻璃纸。 解 65:0≥μH 65.105.0-==u u α = *U n X σμ0 -=-18.07<-1.65 拒绝0H ,在050.水平下不能接收这批玻璃纸。 5、根据某地环境保护法规定,倾入河流的废物中某种有毒化学物质含量不得超过3ppm 。该地区环保组织对某厂连日倾入河流的废物中该物质的含量的记录为:1521,,,x x x 。经计算得知 ,4815 1 =∑i x 26.15615 1 2=∑i x 。

极坐标全参数方程高考练习含问题详解(非常好的练习题)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高考精练(经典39题) 1.在极坐标系中,以点(2,)2C π 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C 与直线:()3l R π θρ=∈交于,A B 两点.(1)求圆C 及直线 l 的普通方程.(2)求弦长AB . 2.在极坐标系中,曲线2:sin 2cos L ρθθ=,过点A (5,α)(α为锐角且3tan 4α=)作平行于()4 R πθρ=∈的直线l ,且l 与曲线L 分别交于B ,C 两点. (Ⅰ)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取与极坐标相同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曲线L 和直线l 的普通方程;(Ⅱ)求|BC|的长. 3.在极坐标系中,点M 坐标是)2,3(π ,曲线C 的方程为)4 sin(22πθρ+=;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斜率是1-的直线l 经过点M . (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和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求证直线l 和曲线C 相交于两点A 、B ,并求||||MB MA ?的值.

4.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242222是参数t t y t x ???????+==,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2πθρ+=. (1)求圆心C 的直角坐标;(2)由直线l 上的点向圆C 引切线,求切线长的最小值. 5.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t t y t a x ,3???=+=.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 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圆C 的方程为θρcos 4=. (Ⅰ)求圆C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 (Ⅱ)若圆C 与直线l 相切,数a 的值. 6.在极坐标系中,O 为极点,已知圆C 的圆心为(2,)3π,半径r=1,P 在圆C 上运动。 (I )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II )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极点O 为原点,以极轴为x 轴正半轴)中,若Q 为线段OP 的中点,求点Q 轨迹的直角坐标方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