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新人教

学习目标: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

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时间:(1)东罗马帝国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2)特点:(2)6世纪后

3.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3)斗争:(3

(4)发展:

(五)巩固训练

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 B.法兰西王国

C.拜占廷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 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

3.基督教产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1世纪 D.2世纪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

A.君权 B.兵权 C.财权 D.神权

5.拜占廷帝国就是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6.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

A.安卡拉 B.君士坦丁堡

C.巴比伦 D.罗马

7.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8.拜占廷帝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其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课题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能力培养: 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思想品德教育: 1.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2.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重点:基督教。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根基。 【讲授新课】 (一)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的君主是查理。为什么说查理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查理曼帝国 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期查理在位四十多年,发动了五十多次战争,几乎和西欧 尽管查理是一国之主,他还渴望得到帝王的尊号。800年,机会终于来了。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了查理曼帝国,查理则成了“查理大帝”。这样,查理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欧洲,教权与王权结成了联盟。查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下令全国人民信仰基督教,违者一律杀死,从而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查理不仅武功显赫,而且也注意恢复和发展西欧的文化教育。他为培养传播基督教和管理国家的人才,积极提倡文化教育,并且带头学文化。查理的文化教育政策对提高日耳曼人文化和恢复古典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3.西欧封建社会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9世纪开始确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历经数百年,而在9世纪,我国却处在封建社会的高峰——繁荣的隋唐时期。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封主与封臣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学生简单叙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今天我们来了解欧洲的封建社会,导入新课。 一、自学展示: 1、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齐读教材,对本课重点的时间、人物、内容、进行标记。 2、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考查学生。 (1)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史称“”从而西欧形成

制度。 (2)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___________,最早出现城市的国家有 .等,斗争的方式, 典型代表。 (3)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又叫。首都在,灭亡时间,被所灭。 二、合作学习: 1、本课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先讲述,理清脉络,便于学生掌握,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把板书记在书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由学生合作完成。 (1)如何理解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的一条常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合作完成练习册第9页第6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第二板块。 三、质疑导学:拜占庭帝国衰败的原因及给后人留下的启示?

四、学习检测: 1、探索题: "当任何人……和国王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院成员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务。" (1)以上材料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 (2)该地区封建制度确立于何时?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指导学生完成创新练、必刷练。第18题教师简单提示。 五、教学反思: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第5课中古欧洲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学习目标:1.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 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四)系统总结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主备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课前教学准备: 地图册本课相关的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地图册、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 四、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改革者、内容、意义? 2、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作用? 3、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哪一年?伊斯兰教的圣地? 4、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何时建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希腊、罗马历史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说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呢?,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的? 自学指导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谁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时间?其中最强大的是? 2、经过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什么制度?谁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思考题: ①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什么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 ②西欧的封建社会等级贵族制有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③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3、罗马教廷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特点? 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引导) 后教(引导、讨论、更正) 1、日耳曼人;5世纪;法兰克王国 2、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农民) 思考题:①土地②没有 ③A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B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附庸的关系。C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 3、罗马教廷的特点:(1)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使教权凌驾于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专题概述:在世界历史上,5—14 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在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家;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在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数百年的统治。 本课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专题《中古时期的世界》的第一课,上承《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史实,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正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下启中古时期的亚非美洲的文明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也正为西亚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而消失于历史长河。既有贯穿欧洲上古、中古时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古时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观点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原理 【时空观念】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和时空定位,使学生了解在空间上涉及中古的西欧和中古的东欧,进一步认识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产生了的重大影响,进而理解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在史料研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时空的定位发展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结合史料,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居民构成、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基督教的显赫经济与精神力量,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城市与宗教对于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历史解释】小组讨论,就“基辅罗斯”到“俄罗斯帝国”的历史进程制作年表,并科学评价伊凡四世政治举措(特别是特辖领地制)在其中的作用,增强自身自主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进一步理解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进而感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内涵,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

九年级历史: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实录)

初中历史标准教材 九年级历史: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实录) Hist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education, edification of sentiments, etc.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九年级历史: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 实录)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能力培养:(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

的。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思想品德教育:(1)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规律。(2)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重点:基督教。 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一)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课标分析 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 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崛起。这一系列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相比之前显示出了新的时代特色,而非一句“黑暗的中世纪”即可概括。 【二、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该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专题《中古时期的世界》的第一课,上承《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史实,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正标志着 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下启中古时期的亚非美洲的文明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也正为西亚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而消失于历史长河。既有贯穿欧洲上古、中古时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古时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 系。 (二)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为核 心特征的欧洲封建社会。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实质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 等级制度,而以庄园作为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则是欧洲社会的封建经济基础。这也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意在说明教会的强大精神与经济

力量、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对推进王权加强的历史性意义,这一时期法兰西基本统 一、英国甚至开始逐渐发展出相对规律的“议会”、西班牙与葡萄牙国家在稍晚 些也最终形成;最后一目意在表现中古时期欧洲两大主要帝国的成长:“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与“俄罗斯沙皇制的逐渐成熟”,封建制度几经波折、在动荡中发展。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作为认识中古欧洲的立意,以文明史观的画卷作为解读历史的视角,以合作探究式为灵魂,对三目内容进行整合,是本课的高度所在。(教材内容框架见下图) 封君与封臣制度(政治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欧封建庄园” 03 中古时期的欧洲 庄园与农奴制度(经济基础) 城市自治、大学兴办 推动 王权强化、国家统一“王权、教会与城市” 基督教会经济、精神力量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与俄罗斯” 俄罗斯帝国与伊凡四世改革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知识梳理 5 世纪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但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市民阶级逐渐形成,通过金钱赎买或武力赢得了自治权。后来市民阶级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准备了条件。 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廷帝国,后由于长期的对外征服战争,国力衰落,同时由于外族的入侵,国家四分五裂,在15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重点难点 1.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庭的地位。 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它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2.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本知识点既是重点,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3.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原因。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6世纪,东罗马帝国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四处征讨,穷兵黩武,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再加上外族的不断入侵,使得帝国内忧外患,日益衰落,最后在 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典型例题 例题1: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A.教会 B.国王 C.大封建主 D.农奴 解析:在中国,封建势力的总代表是皇帝,而西欧则不同。中世纪时,欧洲社会长期动乱,封建君主依靠基督教会的支持来扩大势力,向教会赐赠大量地产,而教会本身也巧取豪夺,占有大量土地,从而使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 答案:A 例题2.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优秀教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材分析】 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世界中欧洲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历史最基本基础知识的普及,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个模块。它是采取通史方式,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学习专题的形式呈现历史的进程,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有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本课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内容,属于世界史中的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社会)部分,它是世界史中欧洲的历史由古代史向近代史过渡的桥梁,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环节,在世界史部分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完整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必须对本课设计主题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初中学段向高中学段的转折期,属于青年期初期阶段,处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学习目的性强,思维的独立性强、自觉性高,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还不丰富,已有的只是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同时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因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其主动作用,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十分关键。为此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师生一道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改变以往知识中心、单纯记忆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节次3授课教师闫博博授课班级九(3)班 考点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第一单元学习内容的继续,而本节课重难点内容之一的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以及罗马教廷的地位等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以后的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世界近现代史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结合“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3、记忆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4、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5、识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教学 准备 1、多媒体幻灯片总课时数1当前课时1 新课导入 日耳曼人在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之后,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哪些重要国家?西欧封建制度是如何确立的?西欧城市是如何兴起的等等问题,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的?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结合“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3、记忆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4、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5、识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 师:给同学们4分钟认真阅读课文P28——30,边阅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找出答案。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立最强大的国家是什么? 2、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谁?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谁?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师:看完能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检测,比谁的答案正确。 (学生举手回答) 师:给同学们3分钟认真阅读课文P28——30,边阅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找出答案。 5、10世纪时,欧洲开始出现了著名的城市有哪些? 6、城市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原因和方式有哪些? 7、市民争取自治权斗争最典型的是什么? 8、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阶级?它后来进一步分化为哪些? 9、和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师:看完能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检测,比谁的答案正确。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3 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与目标 【教学理念】 本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清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教学目标】 知道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 通过文献、图片资料、地图等的解读,基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的视角了解中古时期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理解这一时期欧洲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的原因。 感悟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第3 课 的内容,由“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三目组成。主要讲述了中古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貌,聚焦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城市的复兴,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文明特征。 【教学资源】本课教材中“学思之窗”的材料,“一个庄园的图解”,中古西欧的“三种人”,“ 6-7 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 世纪)”、“问题与探究”部分的材料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 【内容主旨】 中古时期的欧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成为西欧中古时代的基本景观。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基本知识】 采邑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丕平献土琅城起义 罗马天主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复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重点知识】 1、归纳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2、理解宗教神权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理解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课堂记录】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奴隶制结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西欧封建等级制 (1)由来:采邑改革、分封土地 西罗马灭亡后,日尔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小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面临内忧外患,于是当时的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此处说明此时的国王已经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宫相手中,为后面的“丕平献土”铺垫。) (2)采邑改革核心:有条件的分封→无条件的赏赐 何谓“有条件”,主要指:第一,受封的封臣必须对上级封主在政治上宣布效忠,在军事上服从,如不履行,封主有权收回采邑;第二,采邑只供封臣终身享用,但不可世袭。(结合西周的分封制,分析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的分封制的异同点。) (3)封建等级制特点 分封基础:采邑分封,权利对应义务 从属关系: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以土地为纽带,组成自上而下的封建等级体系,封主通过授予封地,取得对下属封臣的统辖权;封臣得到采邑,则有接受封主号令的义务。各封建主通过分封,建立起各级之间互为主从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只存在于上下互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课本34页图示及小字部分) (4)封建等级制的影响 这种制度在当时对法兰克王国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调节了封建主的内部关系,增强了王国的政治军事力量(结合“分封基础”);但是这种制度直接导致整个西欧社会权力趋于分散化,形成政治上分裂割据局面(结合“从属关系”)。 (5)知识拓展 试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同印度种姓制度、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的异同点? 【思路】本题重点在不同点,相同点只要学生知道同样是维持自身统治就可以了。 【不同点】 西欧:封建主范围内;地方分权,王权衰微 印度:涉及全体社会成员 中国:权归中央,君主专制 、罗马天主教廷 1、教皇国由来 (1)基督教产生与发展:罗马帝国镇压→定为国教 (2)教皇国建立 有利条件:地方分权,教会扩张

第二单元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六中九年级历史课上册导学案 课题第二单元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主备:_ __ ____ 审核: 【学习目标】 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影响;认识西欧城市的兴起及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2.识记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结合“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 3.认识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上承古代希腊、罗马,下传文艺复兴后的近代,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学习难点】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基础达标,应知应会 (一)、复习反馈: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二)、自主学习:(—)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一)法兰克王国 1.兴起: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2.改革:开始: 8世纪前期,任宫相,进行改革。 内容:实行的土地分封,得到的人必须为服兵役。 影响:在内部形成了严格的。 3.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纽带的的关系,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也纷纷效仿,,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4.基督教会的地位:西欧最大所有者。西欧封建制度的,在精神领域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兴起: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中心的城市。2. 表现:、法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城市。3.影响: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的斗争。市民阶级和早期的出现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 2.____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3. 世纪时,四处征讨后外患不断。 4. 世纪上半期,被西方征服并统治半个多世纪。 5. 世纪中期,被奴隶制国家所灭。 二、师生互动,交流合作 1、看课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认识。 2、看课本《教皇为皇帝加冕》这幅图和“丕平献土”的故事,想象一下当时在西欧封建社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温故知新): 1欧洲文明的起源与亚洲文明的起源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兴起于海洋旁边,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特别发达;亚非文明古国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经营为主。这说明了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2板书下列年代,请学生说出古代罗马历史线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 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欧洲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起来。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发展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教材以查理·马特改革为例,介绍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哪些特点?(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2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于是,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力量得到加强。中国古代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则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两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 3请学生根据第29页注释、课文、插图谈一谈: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地位如何?产生了哪些影响?(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如:布鲁诺最后就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4教师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以后西欧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也与城市的重新兴起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清线索: 1西欧城市在什么时候重新兴起?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11世纪西欧城市普遍兴起,发展最快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那里既有西罗马帝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基础,又适于同拜占廷帝国以及东方维持政治、经济上的联系,城市容易发展。)

九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那楼中学黄文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三、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 主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随着法律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3.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4.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5.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6.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7.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新人教 版 学习目标: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 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第 4 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Ⅰ、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面貌;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提供地图、图像、历史典籍记载、当代历史研究成果,引导同学们进行史料研习,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史料实证素养。Ⅱ、重点和难点:阿拉伯帝国和古代日本Ⅲ、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史料研习Ⅳ、课时:1 课时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呈现亚洲地图,同学们阅读地图对于西亚、南亚、东亚有一个大致了解。教师讲一个《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引导同学们进入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并提出问题:大家还知道阿拉伯在文化上的其他成就吗? 二、合作探究,史料研习 (一)阿拉伯帝国【小组活动一】阿拉伯帝国的概况教师要求: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起见,每一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结合教科书内容,探讨并总结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的概况,小组内部选举一名同学负责做记录,讨论时间为5 分钟,讨论结束后,举荐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讨论结果。 活动用表 小组活动二】 结合图文材料. 合作探究: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小组活动三】 学生分组研读:探究奥斯曼帝国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教师点拨: 1.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3. 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4. 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亚欧商路, 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课后活动: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游牧民族能够战胜具有千年历史的拜占庭帝国,并在16 世纪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三)南亚的国家引导同学们对于古代印度有初步的时空了解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教科书和所提供的史料,帮助同学们了解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基本情况。 【小组活动四】教师要求: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起见,每一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结合交材内容以及印发的相关史料,探讨并总结德里苏丹国在政治、文化这两个方面所呈现的特征,小组内部选举一名同学负责做记录,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结束后,举荐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讨论结果。 活动用表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5课 教案: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 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弱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具:中古欧洲社会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希腊、罗马历史的主要内容,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欧洲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起来。由此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一、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可以先利用课本第32页的注释向学生介绍基督教的诞生以及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而且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发生了分化。然后请学生阅读“丕平献土”的小故事并展开讨论:结合“丕平献土”和教材导入框的小故事,谈一谈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发表各自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如:布鲁诺最后就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说明:正是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重大,以至于以后西欧中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 三、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1、教师首先让学生看地图,对拜占廷帝国的疆域有一个空间概念。然后说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还未能建立一种与古典文明媲美的新文化,融合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文化,它绚丽多彩,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 2、拜占廷帝国灭亡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以下三点: (1)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 (3)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