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

2010121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一

整理:月射寒江江南明锦-双子座猫熊无所住校对:山上月

从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学习《四圣心源》。前段时间,随着《四圣心源》两个版本陆续出版,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两本《四圣心源》,都上市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吧,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陆陆续续都看到了这本书,开始学习黄元御先生的一些学术思想。慢慢的有一些朋友经常跟我咨询,说《四圣心源》这本书,看了之后感觉很好,但是呢,似乎不能够学以致用,感觉书很好,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用。希望能够把这本《四圣心源》再讲一讲,讲得能够学以致用,不能光看着好看呀。实实在在的讲,我觉得我个人的水平,还不够资格来给大家讲《四圣心源》。这是经典著作,水平比我们的水平要高得多呀。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接受大家的邀请。我也不敢说给大家讲,咱就是一起再来学习一遍,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以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作为一个主要的交流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讲得不对的地方呢大家也多批评,多指正。

因为《四圣心源》这本书,它这个理论很圆融,讲的比较完美一些,所以,有些东西可能跟具体的、实际的临床,

我们遇到的情况呢有一些距离,它相当于是理论化,或者是,稍微有点抽象化了。实际上,黄元御先生是把核心的东西给我们抽出来了,总结出来了,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碰到一个具体的疾病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怎么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来处理,还不能做到很好地学以致用,初学者大部分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一次咱们大家一块把《四圣心源》再学习一遍,目的是能够把黄元御先生的心血,这么好的《四圣心源》,把它这套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跟我们的临床具体的一些病症能够结合起来,能够让我们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达到学以致用。如果学得好的话,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贯通。

那么,黄元御先生《四圣心源》这本书,内容其实并不多,我讲的跟大家一块学习,咱们怎么去学。我就先把我讲的思路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也没打算照着这本书逐句逐句的去讲,因为这样也就有点形象化,有点走形式了,没有多大的意思。黄元御写书是一个形式,它的精髓是来阐述中医的核心理论,所以我想,咱们还是在原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黄元御写书的顺序,讲它的主要精髓,它讲的什么意思,它讲的这个意思我们在临床上怎么去用。大概是想用按这个方式跟大家学习沟通,不会去讲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个字什么意思,这种形式可能会比较少,尽量不会用这种形式来跟大家讲。如果大家看书的时候有一些不理解的字句,那么,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元御医学全书》,是麻瑞亭老师和孙洽熙老师,两位老前辈,精心校对出版的。里面对一些常见的字句、疑难的字句、里面的引文、一些比较难懂的地方,都做了比较详细的注解、阐述,都很好。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查一查。就是在这个字词的层面上,遇到一些困难呢,去看中医药出版社全书里面的注解就可以,基本上就可以解决问题,咱们不是领着单纯的念书,我们主要的目的还是学以致用,所以,咱们主要是一起来学习《四圣心源》的理论精神,学习怎么去运用这个东西。

今天正好有点事,时间也晚了点,所以,咱们今天就讲一个概说,本来是想讲《天人解》,后来我想先把《四圣心源》总体的情况,沟通一下,便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全书的内容,这样可能更好一些,所以咱们今天不是讲书的哪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就是把整本书做一个概述,简单的沟通一下。

那么,今晚上我大概想跟大家交流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黄元御先生的生平简介,我们看黄元御先生的书,要对黄元御先生的生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尊师重道,这是起码的礼貌;其次,我们了解一下黄元御这本书是如何写成,写成之后版本沿革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我们也了解一下。今晚的重点内容是讲《四圣心源》的结构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什么样子的。黄元御把核心理念都放到《四圣心源》这本书里面来讲,它说的什么意思。那么今晚上把这三方面的内

容作为主要的交流的内容来互相学习一下。

首先,讲一下黄元御先生的生平,黄元御先生他老家是山东的,山东潍坊昌邑人,说起来和我是老乡,我也是潍坊人。那么黄元御先生他的家庭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是一个家境比较好的这么一家,而且他祖上一直有当官的,既是书香门第,又是达官贵人这种家庭。他的祖上有一位老先生叫黄福的,他这位老祖宗是明朝的一品官员,在明朝他从一个小官最后做到一品大员,做到太子少保,就是辅佐太子的老师,做到户部尚书,明朝户部尚书。户部是掌管财政、税收,这种有实权的大官,像现在国务院掌管经济的副总理一样,很高级的官员。黄元御的家族有一个比较好的条件,给他传承,一个很好的生长、学习的环境,相对比较优越一些。因为黄福老先生为官很清正,为国家尽心尽力,是明初的一个官员,辅佐了五任皇帝,历任五代皇帝。一个很有才能、又非常鞠躬尽瘁这么一个官员,他的这种为人做事的风气在他的家族一直流传下来,所以黄氏家族出了不少官员,那么到了黄元御这一代呢,黄元御是兄弟三人,弟兄三个。黄元御排行老三,老小,所以他的两个哥哥,家里取的名都是希望他们品德高尚,两个哥哥一个叫德淳,一个叫德润。黄元御的名字,实际上元御是他的字,他的名叫黄玉路,玉是玉石的玉,路是马路的路。黄家的家族,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品质和晶莹透亮的玉一样;品德柔润、为人清正,希

望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一些气质,所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的时候有这方面的意思,他的名字是他爷爷给取的。房间广播里面,黄元御名玉璐,带个王字旁是错的,他没有王字旁,就是马路的路,就是原名。

黄元御在这么一个家庭里面面,有这个很好的书香门第的门风,他有很多书可以看,从小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那么这个号呢?是他自己取的号了,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为什么叫号研农?就是研天为农,就是希望自己在笔墨文章里去耕耘,是这个意思。就是实际还是文人报国啊,文化人的一些抱负,代表了他的胸怀。黄元御他很聪明,在他这个《昌邑县志》里面说黄元御“少有奇才,世推为国器”,就是大家觉得这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华,过目不忘,聪颖过人,说这孩子以后可以成为国家栋梁,所以黄元御自己很有抱负,他也希望自己以后长大了可以报效国家,干出一番事业,就是也很有想法,希望走仕途。

但是很不幸的是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一生,黄元御是1705年出生,到1734年他虚岁30,三十而立,这一年是改变黄元御一生方向的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不小心染上了眼疾,眼睛生病了,有眼病,这就找大夫看,结果正好碰上了几个用他的话说就是庸医,庸医误人,眼睛不但没有治好,治瞎了,最后的结果导致左目失明,那么关于他这一段

生病、治病,最后庸医误治导致失明的这段经历,他是痛心疾苦,他在他的著作里面是经常可以看到,他是耿耿于怀,对这段经历是耿耿于怀,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素灵微蕴》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对于这个眼病误治导致他这个左目失明而且整个身体,因为用了很多寒凉药,身体中土的阳气也受到了比较重的打击,所以体质也远远不如以前,这样的话,他即使再想去走仕途这条路也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资格,五官不端正难以为官,仕途走不通,所以他这也是没办法,后来就放弃仕途转向医学,考究灵兰之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所以黄元御他这一生的事业是从他30岁左目失明开始的,真正的开始走

向医学,是从这一年。我们很多人学医的时候、接受中医的时候是在30岁以前,比黄元御要早,黄元御是30岁才被迫转向医学,都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我记得当年孙思邈学医的时候好像也是从30岁开始学的,也是成为一代大医,所以

这个学医有时候不在早晚,而在于你是不是用心去学,是不是学对了,找对了方向。

黄元御刚开始学医的时候啊,他有一个堂哥也是一个当大夫的,就指点他说你可以先看看《伤寒论》,先看《伤寒》,所以他这个学医是从《伤寒》开始看起的,因为黄元御他本身的文化基础很好,诸子百家啊尤其这个历史,史书他看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很深厚,所以咱们有一句话说:

传统文化基础好的话学医这个小菜一碟,很容易。所以他学习《伤寒论》很有心得,很快就能找出感觉来,他看了好多伤寒各家注释,感觉都说的辞不达意或者没有说透,没有说到这个真正的问题上,那么后来他就自己去悟这个伤寒到底说的什么意思,那么看了三年之后,他把这个《伤寒》历代注家啊也看的差不多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他都不满意,觉得都没有把伤寒讲透,那么他自己去琢磨,这有一天晚上呢静夜沉思的时候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然后做了一个梦,一下子把伤寒给想通了,恍然解矣,一下子就理解了,通透了。所以他讲“三年忧思,一朝而解”,学了三年《伤寒论》才明白《伤寒》到底说什么,说的什么意思,才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但是黄元御他这个人做学问很认真,他没有说浅尝辄止,一有小得就沾沾自喜,他没有这样,他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伤寒论》,已经领悟透了,但是他觉得这还不是根源,他觉得张仲景写出《伤寒论》来必然有他自己的学术根源,所以他就追本溯源,又往上找,看这个《伤寒》是根据什么写出来的,源头在哪里?源头就是《内经》《素问》《灵枢》,《难经》这些,所以从伤寒呢,学了三年《伤寒》之后他又开始往源头学习,又去学习《内经》,学习《素问》、《灵枢》、《难经》,他又去研究这个源头,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来学习中医,实际上也是自己对《伤寒》的这个理解这种领悟,到底

是对还是不对呢,他实际上是从源头去找一种认可,那么通过《内经》、通过《难经》这些经典著作的这个学习,最后他觉得可以对自己的领悟做一个肯定的这个评价了,那这个时候他才敢去著书留世。

你看黄元御30岁开始学中医,学了三年,33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小有所成,已经把《伤寒》给学透了,他都没敢去著书立说啊而是继续学习,直到36岁的时候,到了他本命年,他又把这个《内经》、《难经》这些中医经典又学了三年,对自己的这个学习心得有了一个肯定的评价,这个时候他才敢著书立说。这时候他写的第一本书,他一生当中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呢,就是《素灵微蕴》,咱们在这个《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当中有这个《素灵微蕴》这本书,这本书也是一本小书,前面主要讲一些这个医学理论,后面是一些医案。这是黄元御的第一本著作,小试牛刀,把自己这个一些心得体会都和自己的案例,先简单的总结了一下。那么他这个《素灵微蕴》一成稿之后,流传出去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这个不得了,这一代大家出世了,评价很高;也有些人认为这是无所事事,现在这个写书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出去开个药铺挣点钱去。黄元御针对这个种种传言,他没有动摇,而是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杝元》赋,记载这件事情,表明自己的立场说我啊不会去做这些沽名钓誉的事,我只是做学问,不会为名利所动。

大家想想,黄元御这一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这个与他这个最初的发心,跟他的初衷是密切相关的。假设他学医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当然他也不需要靠行医养家糊口。如果他靠行医来牟利来发财,那么我想他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正因为最初的发心就是不为名利,只为学术,只是为了中医学术的传承,所以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全部都放在了对中医的体悟研究上。全部都放在了著书写作上,他这一生呕心沥血。

刚才讲到黄元御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发心很好,不为名利所动,所以他这短短一生能有这么多的著作留世。那么黄元御在他的第一本书《素灵微蕴》成书之后,他就继续学习,继续去学习张仲景的《金匮》,学完了《伤寒》学《金匮》——《金匮要略》,然后在随后的几年时间,他是一边到江南到南方去游历,跟游学一样,去了很多地方;另一方面,也是借这个机会,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这几年的游学啊,黄元御自己研究《伤寒》,研究《金匮》,心得越来越成体系的时候,对中医这些经典

著作,《内经》这些也有了比较好的领悟的时候,他觉得自

己可以去注解《伤寒》和《金匮》了,他认为《伤寒》流传千载,没有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和很好的注解,所以他想这个事情我应该把它讲清楚,流传下去,不能再一直这么稀里糊涂的传下去,所以他这个时候,从三十岁开始学医,三十六

岁有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一直到四十四岁十几年的时间,他才开始写他的第二本医学著作,那么第二本他写的是《伤寒悬解》。

《伤寒悬解》他三个月写成。《伤寒悬解》一本书很厚,大概有二十几万字,那个时候你想他既没有电脑,也没有钢笔圆珠笔,全是毛笔写,用买笔写字,三个月写二十几万字,大家想想,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所以这就是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你这么来形容都不过分!这么一部巨著,几个月时间把它写成,如果没有前面十几年的沉淀啊,不可能一下子写成。所以黄元御讲自己写《伤寒悬解》序言,原文我既不清了,意思是“十年忧思,三月而定”,就说我学习体会领悟了十几年,我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它写出来了,把它总结表达出来。写完《伤寒悬解》,接着就写《金匮要略》。这两本都是巨著,大部头的书,都是在这一年写成。这就是厚积薄发,在把这个《伤寒悬解》和《金匮悬解》悬解完毕,什么叫做悬解,悬解就是很独特的见解,或者说他这个见解,认为他自己的这个解释非常的高明,可以说是超出前人的水平,说到了问题的实质,就是这个解释,所以他的很多著作都是悬解,悬解就是把所有的疑问都去掉,把问题的实质给讲出来,讲得很透彻,所以从这个书名上咱们可以看出,黄元御是很自负的。他不是说自大、自夸,他是有这个坚实的根基的,是有功力的,有本钱来自负的,那么黄元御把《伤

寒》、《金匮》,注解完毕之后,他感觉得医学的源头实际上是很圆融的、很完美的,单纯对《伤寒》和《金匮》的注解,不能很好的表达他领悟的这些东西,照着这个就像照猫画虎一样,还是解说前人的东西。要受到《伤寒》、《金匮》的文字形式的约束,还是不能按照他的心意把医学理论很好地表达出来,第二年他四十五岁那年开始着手写《四圣心源》,目的是他想把自己领悟到的中医理论体系,这个源头,医学的源头是什么?他的核心是什么?是个什么结构?实质是

什么?尽管《内经》、《伤寒》、《金匮》都已经做了很好的说明解释,但是文字都是解释的工具,它不是中医的实质。他认为这个还是不够简洁完美,他想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一下,这就是他写《四圣心源》的动机,是他的一个方向。所以大家看,张琦在《四圣心源》后序里,称赞黄元御这个《四圣心源》是诸书之汇集,就是说《四圣心源》这本书在黄元御所有的著作里面是功力最高的、水平最高的一本书,这不是夸夸其谈,这是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我们从黄元御写书的顺序也能体会出来,他先写《素灵微蕴》。《素灵微蕴》是他对医学一个初步的体会,是初稿,一些东西已经成型了,但是表达的还不是很完美。《伤寒悬解》和《金匮悬解》,只是在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讲述他自己的见解,这种表达方式仍然不符合黄元御的心意,没有更直观更直接的表述出来。所以这个时候,他才打算写《四圣心

源》,所以我们说《四圣心源》这本书不是黄元御自己拍拍脑袋自己想了想就写出来了,他不是这样的,他是黄元御在对这个经典中医理论有了十几年的深刻体会,有了自己非常真切的体悟,并且他认为对经典中医理论的核心体系,如何去表述、如何去表达,他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最简洁、最完美的理论体,连《伤寒论》、《金匮》甚至《内经》,他认为都过于繁琐,所以他想把这些经典的东西,把他的核心简化、抽出来,用他自己的话讲,他想自己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没有人做这件事情,他是不得已而已,那么《四圣心源》这本书的著作这本著作不象《伤寒悬解》、《金匮悬解》那样一气呵成,它很坎坷,好几年才写完。

刚开始写了个头,写了一个框架,后来有事就辍笔了,停写了,出去江南巡视了,跟着乾隆皇帝回驾侍医,所以耽误了很多时间,直到最后等他48岁的时候,已经三四年过去了,那么他把《四圣心源》杂病的部分都写完了,其他部分也都写得差不多了,觉得还不是很完美,最后写成了《天人解》这本书才算正式写完。所以我们看《四圣心源》的写书过程,我们看书的时候看的第一章是《天人解》,实际上他写书的时候《天人解》是最后写成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黄元御感觉怎样才能把医学理论核心更好地表达出来,单纯靠一个一个的疾病来解释,还是流于泛泛,所以最后他把所有的东西又重新概括了一下,都概括在《天人解》中,就

是把最基础的核心理论,总结成《天人解》,放在《四圣心源》的第一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黄元御本人对《天人解》这一章的重视,它是最后写成的,而放在书的第一部第一章,正中之正,这就是基础中的基础。

那么我们前面把黄元御本人的生平,以及他著作的简要情况做了一个介绍。黄元御写完《四圣心源》之后后面还有一些书,后面的书其实有点勉为其难,因为他年龄慢慢也大了,精力也慢慢差了,以后有些书都是他学生帮着他写的。他口述,学生代写,象他后面写的《道德悬解》、对《灵枢》、《素问》的《悬解》、《周易悬解》,还有他最后的两本药解——《长沙药解》、《玉楸药解》,这些都是为了求全,他希望自己的医学体系能够非常全面地传承下来,核心其实还是《四圣心源》。等他写他最后一本《玉楸堂稿》,《玉楸堂稿》主要是记述他的一些日常的文稿,包括医案,比较杂的一本书,现在没有正式流传、出版。《昌邑本记》据说现在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流传版本,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看到,黄元御他是中年之后才开始他主要著作的写作。他是有比较深的沉淀、有比较好的积累。黄元御他自己对《四圣心源》这本书也颇为得意,所以我们看《四圣心源》的时候,经常看到他,不说指点江山,对历代名医都是指指点点,很不客气,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确实,以他的高度和水平,他觉得所谓的很多名医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的缺陷,当然也不是一无

是处。可能黄元御因为受庸医误治而有些偏激,用词是有些偏激,但是至少他敢这么说,在书里敢这么很不客气地指点前人的错误,说明他是有底气,有相当的资格,有这个功力,要不然你没有资格说。

那么下面咱们把《四圣心源》这本书主要的理论体系,也是我们今天晚上交流的一个重点,大概地讲一下。刚才说了,《四圣心源》这本书是黄元御所有著作中水平最高的一本,代表了他的顶峰之作,是他所有的医学体悟、理论体系的一个汇总,集大成者。那么《四圣心源》这本书,它的理论体系简单地讲就是一气周流。如果详细一点来说,就是黄元御一直强调本气为病,他在写《伤寒悬解》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写《伤寒悬解》、《伤寒说意》,他就认为外邪和自身的正气这是相对而言,对于疾病来讲,真正引起疾病的还是自身正气、本气为主,外邪是助缘、诱因而已。《内经》里面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他的理论基础,就是他立论的根源。所以他讲所有的疾病,他阐述对疾病的认识,他的立方,他的方意,全都是站在本气为病的根基上,所有的论点都是从自身正气,本气为病的角度来论述的,这是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么本气,就是自身的正气,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模式呢?我们经常讲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中气为枢纽,左升右降一转,转起来了,成为一气,这就是理论体系。那么他这个理论体系结构模型

实际上来源于《内经》里面“天人合一”的这种观念。所以他为什么在《四圣心源》的第一章讲的是《天人解》,我们知道《天人解》是黄元御好几年之后最后写成的,为什么他放在第一章,就是来讲明白讲清楚《四圣心源》这本书的理论体系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阐述的。那么人主要是人自身的正气,所以他讲病、论病、治病都是从自身正气的角度出发,而对外在邪气的阐述相对少一些,不是没有,不以这个为重点。所以他所有的用药、观点都是偏于温阳,反对苦寒,所以也有人认为黄元御属于目前所讲的“火神派”,实际上是不一样的。黄元御本身他是一个很圆融的大家,他即不是推崇温阳,也不是推崇温病派的苦寒伤阳,他是讲究运转中土,流通一气,他是从这个角度讲的,只不过人体的一气只要在流通就是一股阳气,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这股阳气,不能过用苦寒。在保护好这股阳气的基础上,这股阳气是有升有降的,所以他既有温通的药,也有凉降的药,滋阴助阳是并重的,并不单纯偏向哪一方面。所以他这个理论非常地圆融,或者你说他中庸也好,很完美,没有偏颇。

很多人反映,说用《四圣心源》的方子治病,有时候效果还不错,有时候没有效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四圣心源》这个理论体系了解地还不够透彻。因为黄元御主要是从本气为病、从自身正气这个角度来写的

这本书,所以他的方子主要是调节自身正气的。但是有时候有一些急性病,或者有一些郁结比较重的病,邪气比较重,需要我们去邪气的时候,你单纯去扶正气,有时候病确实好得比较慢,或者你甚至看不到效果。这并不是说黄元御讲错了,而是我们对黄元御的东西没有理解透。所以有些疾病我们临床上需要先去邪气,但是去邪气的同时我们也始终要知道,他自身的正气还是在按黄元御的这个体系运转着,你时刻要保护好它。去邪气的前提是在正气能够支撑的基础上去邪气,一旦邪气去得差不多了,马上就要转过来辅助正气,一旦辅助正气,那就是黄元御这一套东西,效果非常地好,立竿见影。

讲到这里我顺便讲一个小案例。有一个老人,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她一直便秘,这个老太太一直没有其他的病,就是年龄大了,经常是一个多星期排不出大便来,很痛苦。去医院检查,医院说你这个宿便,都在肠子里面,自己下不来了,说如果再不处理就成肠梗阻了,建议还是手术治疗比较好。因为这个老太太的子女都很孝顺,说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再做手术的话,为这么个事做手术,很不值得呀,能不能下来手术台还不一定,太受罪了。所以呢,碰巧她这个儿子,买了我这个《临证辨象》这本书,他看到书里有一个小方子,就是我在讲中土为病的时候有一个调理中焦的一个小方子,是鲜姜、白寇、甘草,很简单的三味药。她儿子认为老太太

就是年龄大了中土运转无力,这就是根源,所以无力排便,就说先试试,就用这个扶助正气的小方子先试试,结果买了几包药,因为药量很小,就只有两三味药,总共只花了几块钱。买回来就给老太太煮了让她慢慢喝,一天喝一付,量很小。这样喝了几天呢,这个老太太感觉这个肚子慢慢的动起来了,最后说是到厕所去,很快就拉出来了,就跟石头掉下来一样,声音很大呀,而且从此之后,这个老太太慢慢的便秘这个毛病就好转了,不再有那么严重的便秘了。讲这个小案例,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在给大家讲《证症辨象》的时候,也没说这个小方子还能治便秘,我也不知道,读者自己灵活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从临床的一个角度,一件小事,一个小小的案例,再一次证明了黄元御先生的本气为病,从自身正气的角度来阐述病机阐述医学理论是很高明的,直接讲述的是问题的根源。

所以我们临床治病,无非就是虚实正邪这两端。我们要知道,我们用的任何药物,不管是扶正的药物还是驱邪的药物,实际它取效的根本就在于你本身还有正气,如果本身正气不行了,用上扶正的药也吸收不了,用驱邪的药邪气也排不出来;只不过就是我们在正气尚可的情况下,本身正气还可以,这个时候我们选择是先驱邪还是先扶正,这是有技巧的,我们临床的很多疗效,感觉疗效不好的时候,要去思考,是我们驱邪的药物选的不对还是次序搞错了?有的需要先

驱邪,有的可能需要先扶正,可能次序不对,用的方向不对,但是任何时候都离不开黄元御老先生他讲的本气为病这个基础,这是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连这个根本都把握不住,所以我们说包括用驱邪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顺着一气周流的方向找一个最佳的契入点,用这个驱邪的药物才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这样咱们在临床上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今天晚上事情耽误的比较多,只跟大家算是闲聊一样,先把《四圣心源》概论性的东西跟大家先交流一遍,主要是讲了讲《四圣心源》的理论体系、它的特点,特点主要是从本气为病的角度来讲来论述的,这是生命的根本也是我们治疗的一个根本。他的结构体系就是中土枢轴着升降运转,演化为左升的木气和右降的金气,左升右降回旋一周,形成一气周流。这是他的结构体系,简单的讲就是这样。那么我们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病人正气的虚实,或者先扶正或者先驱邪,都是围绕着这个体系结构来运用、来治疗。那么,所有的问题,基本上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当然,医学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医学之外的问题,不是中医自身单纯就可以解决的。但是至少在医学这个范围之内的问题,黄元御先生的一气周流,《四圣心源》讲的这个理论体系,应该会解决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时间差不多了,今天晚上就跟大家交流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再沟通一下。我就先讲这么多。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呢,可能是大家最关心或是普遍感受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既然黄元御先生这个理论这么完美,应该什么病都可以治好呀,为什么《四圣心源》中的一些方子有时候用起来一点效果也没有?我觉得我的辨症没有什么大的

差错呀?这甚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不像经方,有时候看准了用上马上就好了立竿见影,很多人有这个疑问。所以,很多人这就算是一个门槛一样,一直没有迈过去。那我刚才跟大家交流的时候讲了,说黄元御写书的时候,主要是从自身正气的角度来阐述这个理论模型,讲天人合一这个体系。他对临床具体疾病的论述主要也是从自身正气的角度去讲的。

打个比方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受凉感冒咱们知道张仲景常用的方子——麻黄汤。外感伤寒,麻黄汤解表发汗就好了,但是从黄元御的角度来讲,他认为外感伤寒是有根基的呀,如果你本身正气足够强,可能不会得这个伤寒,正因为你中阳比较虚,土气比较虚,正气比较弱,所以你才受凉了没有抵抗住寒气,得了风寒感冒。所以黄元御觉得治疗风寒感冒用他的理论来讲啊,他就认为不要忘了健中土,要把这个中土运转开,中土土气强了,自己能升发了,自己就好了,他是这个意思。那么要是按照他这个思路,外感风寒

感冒不用麻黄汤治疗,用理中汤,用黄芽汤来治疗,有没有效果呢,从临床上去验证,应该是没有效果,是不是黄元御说的就是错的呢?不是这样的。打个比方说,如果是一个体质很弱的人,一旦受了风寒感冒,阳气很虚,直接用麻黄汤的话,可能把很虚的阳气全都散掉了,可能会引起阳脱,可能会出现阳脱危症,是治不好的。这个时候,黄元御讲的这一点,他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这个时候你必须要顾及到他的中土。这时候你要运转中焦的药,把中土守住,慢慢转起来,这个感冒慢慢就好了。这种情况比较少,这样的案例大家可能碰到的比较少,但是一旦真的碰到一个了,你就知道黄元御观点的重要性了。我们平常在治病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忽视了这么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就是我们用药的基础就是病人的这个正气,中焦这个土气,还能转得动。没有这个作为基础,什么药都是白搭。就像在石头上用药一样,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当我们看到经方一剂已,一剂见效,经方奇效如神的时候,不要去迷信经方。要去想想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并不单纯是这个药、这个经方好,而是病人本身这个体质还能够耐受这个经方的药力,他还能够支持经方在这里发挥作用,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想当然的认为任何一个病人来了之后,他的正气就能够支撑我的任何药物,病越重,我用的药就应该越多,这是错误的。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学术英语 课文翻译

U8 A 1 在过去的30年里,作为一个专业的大提琴演奏家,我花了相当于整整20年时间在路上执行和学习音乐传统和文化。我的旅行使我相信在我们的全球化的世界中,文化传统来自于一个身份、社会稳定和富有同情心的互动的基本框架。 2 世界在快速改变,正如我们一定会创造不稳定的文化,让人质疑他们的地方。全球化使我们服从于别人的规则,这往往会威胁到个人的身份。这自然使我们紧张,因为这些规则要求我们改变传统习惯。所以如今全球领导者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习惯和文化发展到融入更大的行星,同时不必牺牲鲜明特色和个人的骄傲? 3 我的音乐旅程提醒了我,全球化带来的相互作用不只是摧毁文化;他们能够创造新的文化,生机,传播存在已久的传统。这不像生态“边缘效应”,它是用来描述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相遇发生了什么,例如,森林和草原。在这个接口,那里是最小密度和生命形式的最大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可以从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核心作画。有时最有趣的事情发生在边缘。在交叉口可以显示意想不到的连接。 4 文化是一个由世界每个角落的礼物组成的织物。发现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例如通过深入挖掘其传统。例如音乐方面,在任何的大提琴演奏家的曲目的核心是由巴赫大提琴组曲。每个组件的核心是一个称为萨拉班德舞曲的舞蹈动作。这种舞蹈起源于北非的柏柏尔人的音乐,它是一个缓慢的、性感的舞蹈。它后来出现在西班牙,在那里被禁止,因为它被认为是下流的。西班牙人把它带到了美洲,也去了法国,在那里成为一个优雅的舞蹈。在1720年,巴赫公司的萨拉班德在他的大提琴组曲运动。今天,我扮演巴赫,一个巴黎裔美国人的中国血统的音乐家。所以谁真正拥有的萨拉班德?每一种文化都采用了音乐,使其具有特定的内涵,但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共享所有权:它属于我们所有人。 5 1998年,我从丝绸之路发现在数千年来从地中海和太平洋许多文化间观念的流动。当丝绸之路合奏团执行,我们试图把世界上大部分集中在一个阶段。它的成员是一个名家的同等团体,大师的生活传统是欧洲、阿拉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波斯、俄罗斯、中亚、印度、蒙古、中国、韩国或日本。他们都慷慨地分享他们的知识,并好奇和渴望学习其他形式的表达。 6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发现每一个传统都是成功的发明的结果。确保传统的生存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是由有机进化,目前利用我们所有可用的工具。通过录音和电影;通过驻在博物馆、大学、设计学校和城市;通过表演从教室到体育场,合奏的音乐家,包括我自己,学习有用的技能。回到家中,我们和其他人分享这些技能,确保我们的传统在文化桌上有一席之地。 7 我们发现,在本国执行传统出口的是国外激励从业者。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彼此的音乐发展出了激情,并建立了相互尊重、友谊和信任的纽带,每一次我们都在舞台上这都是可触及的。这种欢乐的互动是为了一个理想的共同的更大的目标:我们始终能够通过友好的对话解决任何分歧。我们相互开放,我们形成一个桥进入陌生的传统,驱逐往往伴随着变化和错位的恐惧。换句话说,当我们扩大我们看世界的镜头的时候,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自己的生活和文化。我们与我们的小星球的遥远的行星有更多的共同分享,而不是我们意识到的。 8 发现这些共同的文化是很重要的,但不只是为了艺术的缘故。所以我们的许多城市,不仅是伦敦,纽约,东京,现在即使甚至是中小城市正在经历着移民潮。我们将如何吸取同化有自己独特的习惯的人群?移民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抵抗和冲突,就像过去一样?有什么关于德国的土耳其人口的阿尔巴尼亚人在意大利,北非人在西班牙和法国?文化繁荣的引擎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如何集合可以和平融合,同时不牺牲个性身份。这不是政治正确性。它是关于对人而言什么是珍贵的承认,和每一个文化已经给予我们世界的礼物。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文档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圣心, 文稿, 讲座, 老师, 录音 今天继续讲四圣心源。以前脉法讲完了,下面继续往下讲四圣心源卷四,也就是各科辩证这方面。黄元御先生在开始写的这段话我给大 家念一下: 人不能有生而无死,而死多不尽其年。外有伐性之斧①,内有腐肠之药②,重以万念纷驰,百感忧劳,往往未壮而衰,未老而病。顾保炼不谨,既失之东隅③,而医药无差,冀挽之桑榆④。古圣不作,医法中乖,贵阴贱阳,反经背道,轻则饮药而病加,重乃逢医而人废,金将军且将玉碎,石学士未必瓦全。叹竖子之侵陵⑤,痛鬼伯⑥之催促,书穷烛灭,百慨俱集。作劳伤解。 这段是黄元御先生对各家杂病写的序。现在给大家讲《劳伤解》。按着黄元御先生的分法,先讲的是中气,劳伤就是说,首先是阴亏、 阳亏、气亏、血亏、精亏,然后分别加以阐释。 先看《劳伤解》的中气篇,黄先生说百病所生皆由于中气不得运转有关系。所以虚劳篇先讲以中气为主,在过去道家里修证就是说,五行四象皆己土,就是说四象五行,四象就是大象运转的几种状态,五行就是五种运动状态,不管是升降浮沉,前后左右,不同的变化跟象的转化都需要中气的运作,而中气的盈缩恰恰又是整个现象的归纳。先天的变化,我们人之生,先成精,从精气的角度说,先天的部分由一团元精、元气、元阳组成。其实这些是一个东西,它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用的情况下名字叫的不同而已,然后这一元真气有盈有缩,这一元真气的盈缩合于天地就会产生推动我们人体的种种的气血周流,经脉运行,等等,所以元气的根本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来 源。 郑钦安先生就把握住了这点,然后从一元盈缩立本,来治疗大病重病,这是非常高明的,能把所有疑惑、病机归为一,把阴阳归结为一,这是在古今医家中十分罕见的。我们讲的是先天是一元真气,而后天的饮食在于先天的元气,先天元气不可能一下受损,也不可能瞬间受到扼制,因为平常人生的很多病都属于杂病,极危重的状况都是暂时的或者比较少见的,而在杂病的调理之中就以后天脾胃、中气的运转为根本,而中气的运转又受先天原火的温煦,所以这两点其实是不矛盾的。 我们学习黄元御的四象中气运转的观念的时候,不要把一元盈缩忘掉,每个病都是这样,它表面上是中气运转四象浮沉这种关系,但底面又是一元盈缩,所以一元之际有亏的时候,我们就要建立起大的观念来调理。为什么很多病人要加附子呢,因为很多病人有元阳亏虚的一方面,所以重用附子,很多杂病很容易收到效果。黄元御这篇“中气”节可以说讲的十分的浅显,大家读过一篇就会有这种感觉,但是要把“中气”节,中气之往来,与五行的关系,牢牢的在脑子里建立起来,然后每一动念,见了病人的症状,一动念分析,每个症 状的分析过程之中都牢牢的建立起来这个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 首先中气又分阴阳,体为阴,阴中生阳,所以升清,脾阴可以生达阳气,所以又称脾阴又称脾阳。对胃来说《内经》上始终谈的都是胃阳,因为胃为腑,体为阳,用为阴,胃通降为本,所以我们又称胃阴,胃是喜湿而恶燥,脾是喜燥而恶湿,所以临床经常遇见脾湿而胃 燥这种现象。 黄芽汤立足于脾湿,人参、甘草、茯苓、干姜,中气之至崇阳补火,用的是中焦培土泻水,然后是温补中焦阳气为主,脾湿不化就要利

李玉宾讲中药

李玉宾讲中药 前言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曾言:“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作为一名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我在毕业之初也曾有过这样的彷徨。临证辨治,胸无成竹,处方用药,鲜见佳效。然观古人用药疗疾,每每效若桴鼓,覆杯而愈。因思中医学术,一脉相承,古今一也,何以到了自己这里,疗效却与古人有着天渊之别?莫非是自己真的还没有博极医源?然中医之源,究为何物,亦不自知,只好逢师便拜,以求一解,如此逾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网上传来只字片语为我指点迷津,觉颇有见地,遂寻索不舍,终于辗转得见恩师任启松老先生。恩师为祖传中医,医易皆通,入世离俗,俨然飘然世外。为我传书一册,《四圣心源》是也;授我学医一字,“象”是也。并为我描述中医的理论框架乃一气周流,所谓六气本一气,五行即一行。谆谆告我,中医非博闻强记能通,须自身体悟方入。 由是跟师学习,系统研习《四圣心源》所描述的一气周流理

论体系,体悟中医“象”的内涵。虽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讲的 境界,亦不轻言放弃,而是每日将自己放在“一气周流”与“象”的思索中,反复揣摩,希求开悟。一日走在路边,见车来车往,不经意间一抬头,看见天上白云飘飘,刹那间感受到了天地之气,也正如路上的车流一样来来往往。由此顿悟。《内经》言: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两者讲的不都是这种境界吗?原来中医并不是空洞玄妙的理论,而是这种可以真实感受的境界,原来这种境界是真实存在的!这,大概就是我苦苦寻索了几年的中医之源吧? 理虽顿悟,事须渐行。自此才感觉自己入了中医的门,也明白了老师所讲的象,其实就是一气周流过程中的动态剪影,有其气必有其象,有其象必有其气。《内经》言: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学习中医,善于从象的角度去体悟,也许是一条入门的捷径。 要对中医有深刻的自身体悟,自然需要习医者的身心双修,尤其是正心寡欲必不可少。至此才真正体会到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中的苦口婆心,身心不正,医理何明?从此对自己各方面逐渐严格要求,淡泊名利,清淡素食,孝慈仁爱,一念学医,以求净化身心,感应天地。利用几年的时间,逐渐对脉象、病象、药象都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和理解,对中医渐有登堂入室之感。对临床各类病证已不再茫然不知所措,

最新大学学术英语读写教程-下册-课文翻译

Reading 1 WHAT IS STRESS? The term stress has been defined in several different ways. sometimes the term is applied to stimuli or events in our environment that mak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demands on us, and sometimes it is applied to our emotional and physical reactions to such stimuli. in this discussion, we will refer to the environmental stimuli or events as stressors and to the emotional and physical reactions as stress. 压力这个词已经有几种不同的定义。有时候这个术语适用于我们环境中的刺激或事件,这些刺激或事件会对我们产生身体和情感方面的要求,有时也适用于我们对这种刺激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在这个讨论中,我们将环境刺激或事件称为压力,并将情绪和身体上的反应称为压力。 Many sorts of events be stressors, including disasters, such as hurricanes or tornadoes; major life events, such as divorce or the loss of a job; and daily hassles, such as having to wait in line at the supermarket when you need to be somewhere else in 10 minutes. What all this events have in common is that they interfere with or threat our accustomed way of life. when we encounter such stressors, we must pull together our mental and physic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How well we succeed in doing so will determine how serious a toll the stress will take on our ment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许多事件都是压力源,包括灾难,如飓风或龙卷风; 重大生活事件,如离婚或失业; 每天都有麻烦,比如当你要在10分钟内到别的地方去却不得不在超市排队等。所有这些事件都有共同之处,就是它们干涉或威胁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压力时,我们必须整合我们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来应对挑战。我们如何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将决定压力对我们身心健康将产生多大的影响。 Reacting to stressors The Canadian physiologist Hans Seyle has been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 on stress. Seyle proposed that both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 react to any stressor in three stages,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the first stage, when the person or animal becomes aware of the stressor is the alarm reaction. In this stage the organism becomes highly alert and aroused, energized by a burst of epinephrine. After the alarm reaction comes the stage of resistance , as the organism tries to adapt to the stressful stimulus or to escape from it. If these efforts are successful, the state of the organism returns to normal. If the organism cannot adapt to the continuing stress, however, it enters a stage of exhaustion or collapse. 加拿大生理学家Hans Seyle在压力方面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塞尔提出,人类和其他动物在三个阶段对任何压力源作出反应,统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第一阶段,当人或动物意识到应激源时,就是警报反应。在这个阶段,机体变得高度警觉和激起,并被一阵肾上腺素所激发。当警报反应进入抵抗阶段后,机体试图适应压力刺激或逃避压力。如果这些努力成功,机体的状态就会恢复正常。然而,如果生物体不能适应持续的压力,它就进入衰竭或崩溃的阶段。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考点一、重点)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它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步骤或任务:p1★★★ 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 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 3、决定是否接案; 4、订立初步协议。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者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③外展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自我解决——自然助人网络——社会工作者)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1)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 (2)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①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②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③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④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⑤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二)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场所的安排 接案会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2.会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①终结服务②转介其他服务⑧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治疗性沟通,①提供支持;②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带来内心的焦虑;③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正确想法;

四圣心源脉法解

四圣心源脉法解 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 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医法无传,脉理遂湮,金简长封,玉字永埋。 方书累架,七诊之义无闻, 医录连床,九候之法莫著, 既迷罔于心中,复绵昧于指下, 使踟蹰之余,命饱庸妄之毒手。 顾此恨恨,废卷永怀,作脉法解。 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 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寸口在鱼际之分,关上在大渊之分,尺中在经渠之分。

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 肝胆候于左关,脾胃候于右关, 肾与膀胱,候于两尺,心主三焦,随水下蛰,亦附此焉。 《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傍,则季胁也, 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 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 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 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 盖肺主藏气,而朝百脉,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 平旦寅初,肺气流布,起于寸口,营运十二经中,周而复始。 一日一夜,五十度毕,次日平旦寅初,复会于寸口。 寸口者,脉之大会,此曰寸口,乃寸尺三部之总名,非但鱼际己也。 故十二经之盛衰,悉见于此。 《灵枢·经脉》:经脉者,常不可见也,

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此气口所以独为五脏主也。气口即寸口。手之三阳,自手走头, 大小肠腑虽至浊,而经行头上,则为至清,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越人十难,实为定法。 近人乃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乖谬极矣﹗ 寸口人迎脉法 气口者,手太阴经之动脉,在鱼际之下, 人迎者,足阳明经之动脉,在结喉之旁。 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脏, 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腑。 以太阴为五脏之首,阳明为六腑之长也。 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虚则人迎大而寸口小, 腑阳衰则寸口大而人迎小,旺则寸口小而人迎大。 《灵枢·禁服》: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第6讲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第六讲 整理:落尘子月射寒江我爱金毛光生猫熊校对:兰花光生 先试一下声音,能听得清楚吗?过年快过完了,过了十五就算过完年了。所以今天一块来学习四圣。首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卷很多朋友反应不好理解,看四圣,最头疼的就是卷二六气解,因为它牵涉内容比较繁杂,再加上黄老在讲的时候又比较刻意追求辞藻,追求文辞工整,所以,有些地方行文讲述的时候,故意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搞得很多人更稀里糊涂,雾里看花似的。我个人对五运六气也没有很深入的理解,学习得也不是很深,所以六气解让我来讲,很没有底气,我也很害怕,只是把我个人的理解,跟大家交流下。我也不敢说我的理解是对的,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讲得不对的,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们知道四圣理论体系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为核心框架的体系,也是说以五行为主,中土斡旋,四象轮转,它是五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行。那么六气呢,它分成六块。五和六不是一个体系,这是一个问题。今晚我们来谈谈六气解,虽然分为六气,本质上依然是五行,它的核心还是五行,这是一个问题。再一个,讲一下,根据六气的名目,根据六气对应六经,人身十二经络的周流,讲的就是这么个问题。 我在四圣的群里上传了一张六气图的图片,可以下载下来看下,因为一会讲的时候,照着我画的图来讲,所以大家可以先下载下来看一下。大家找不到图的,图是在qq群,如果没在群里的朋友,大家看下有没办法把图传过去。群已满,加不进去了。在群的同学看来有没什么办法让不在群的朋友也能看到这个图。有会的给大家提供下。这里好像发不了截图。这样吧,看看谁有网上空

间。我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好把这图拿到,我们好下一步好讲。这段时间,我把六气的名目说一下。内经讲的五运六气,五运大家都知道-木火土金水。六气呢,就是风火暑湿燥寒。五运六气跟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对应的。我看大家已经发了好几个可以下载图片的网址了,大家抓紧时间下载,稍后我们讲正式内容。这是我自己画的一个图,大家能看得清楚嘛?我们就开始讲了,看着图讲。 今天讲的六气,实际上是有一个跟三阴三阳相结合的命名原则,有特定的名称。大家翻到第二卷六气解,第一小节,六气名目,六气名称: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我们刚才讲的五运六气。六气里实际上有两个火用的是五行的名称,多了一个火。五行各一,火分君相,这样五变为六。上一次跟大家讲的时候,曾经谈到五和六的问题,天地之道是以“五”为一个变化规律,咱们内经里还讲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像河图,讲的都是以五为周期,以五为规律的天地之道变化。那为什么有六气,包括周易的卦相有六爻,一年有十二个月,人生有十二条经络,有6对,三阴三了加起来也是6。为什么还有6的规律呢?我的个人观点,这个大的周期,本质上的周期,普遍的规律应该是5,而由于月球,离咱们地球比较近,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影响。它对地球的影响,就是一年有12个月,就是6对,这样引出6的周期,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那么这个6的周期,他是本质上不脱离“五”,他的内部本质还是“五的”规律,只不过在形式上表现为六。咱们可以这么理解,从小的方面来讲,每一天,相当于分成4个半天,上半天,下半天,上半夜,下半夜,这一天,整个一天,这就是四象,这个四象有一个核心,你可以理解为中土,这就是五分法。那么一气周流就是这么一个体系。从一年四季来讲,春夏秋冬也是。不管从小的分还是大的分,这种五,就是土枢四象,一气轮旋,一气周流这个规律,他

研究生学术英语翻译

Deciding on a topic 决定一个主题 As a college stud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ou are often required to write a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a certain topic,or a 1500-word term paper.In either case,the writing is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involves choosing a topic,searching for relevant materials,and compiling a reference list.Hence the first thing you need to do is to choose a research topic. 作为一个研究科学技术学生,你通常需要写一个关于某一主题的文献综述,或一个1500字的论文。不管是哪种,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选题,查找资料,编写参考清单。因此,你首先需要做的是选择一个研究课题。 A topic is what the essay or research paper is about.Choosing a topic for your literature review or research paper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A topic that is too specialized or the general may bring many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time you can devote to the research or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topic.How do you choose a topic which is possible to research?There are four principles: 主题就是文章或研究论文是与什么有关的。为你的文献综述或研究论文选择一个主题需要仔细考虑。一个太专业或太宽泛的主题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影响你花费在研究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上的时间。你怎么选择一种可能的研究课题?有四个原则: 1)Interesting.If a topic holds your interest,you will most likely working on it.However,you should also be aware of the interest of your readers.For example,if your readers are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or academic backgrounds,your topic should not be too specific. 1)有趣.如果一个话题引起了你的兴趣,你将很有可能在它上工作.但是,你也应该知道你的读者的兴趣.例如,如果你的读者是来自不同的学科或学术背景的,你的主题不应该太具体。 2)Important.You also have to consider the value of the topic you are likely to choose,both academic and social.And essay without practical or theoretical value will probably not attract readers. 2)重要.你也需要考虑你可能选择的课题研究的价值,包括学术的和社会的。没有实践或理论价值的论文可能不会吸引读者。 3)Manageable.Narrow down your topic to make your paper manageable.For example,if you want to discuss the history of a disease,it may no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cover all the important ideas in a 1500-word essay. 3)可控的.缩小你的主题,使你的论文易于管理。例如,如果你想讨论一种疾病的历史,你或许不可能用一篇1500字的文章来涵盖所有重要的想法。 4)Adequate.You have to ask the question:Can the topic I have chosen be researched?One criterion is that you mast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adequate source materials available on the topic.Avoid a topic that has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it,for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your research without previous studies. 4)足够的。你必须问这个问题:我选择的话题能被研究吗?一个标准是,你必须确保这个主题有足够的可用的源材料,避免一个仅有非常有限的信息得主题,因为没有以前的研究,你是很难进行你的研究的。 Formulating a research question 制定一个研究问题

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概论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一、什么是小组【了解】 小组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明确的分工,不要超过10人,彼此分享,互相信任,积极热情,活力奔放,思维创新,良好的沟通,理解,宽容,接纳,听从组长指挥 交流,互动,有归属感,共同成长,有责任的,可以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解决问题,自由自在的,坦诚,尊重,充分挖潜组员的潜能 小组的定义 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有一定目标,彼此互相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互动的二人或以上的结合体。 二、什么是小组工作【掌握】 1、小组工作的定义: 海伦.诺森(Helen Northern): 小组工作将小组及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他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节气实际应付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小组过程以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2、小组工作的特征: 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关系体系(专业关系VS人际关系) 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动力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 影响小组发展的所有可能因素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方法和手段 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节小组的功能和类型 一、小组工作功能 1、克莱恩【了解】 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社会行动、问题解决、社会价值 2、本教材的观点【掌握】 对组员: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发挥预防、治疗和发展的功能) 对小组: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组员和小组的成长 对社会:有助于改变社会政策、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小组的形成:组成小组/自然小组 按组员的参与: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 按成员的联系: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按小组的结构:正是小组/非正式小组 暗组员的界限:封闭小组/开放小组

行者老师:脉法解 弦脉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脉法解弦脉(2009-08-27 20:35:30) 标签:脉法健康分类:中医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10/4 18:50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s://www.doczj.com/doc/8b11955405.html,/ ======================================= = 弦脉是脉象中比较重要的一部脉,在我以前所强调的四时脉法中,四时五行脉法中,弦脉为春生之脉。它在我们临床治疗中是经常遇见的。仲景有所谓七残贼脉,七种脉象,是病脉,而弦脉为首。为什么呢?我们讲的四时五行脉法中,以五种脉象来类比五脏六腑所生。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长夏)缓,这五种脉象。这四时的五种脉象仔细体会呢,反应了一个人体的阴阳盈缩的大象。根据这五种脉象人们这种现象,然后根据这五种现象,然后就可以类比出二十五脉。这也是难经脉法类比出来根据脉法来判断出: 弦属木,是春生之象,什么是弦脉呢?如按琴弦,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感觉呢?如循刀刃,初春之脉象,弦而有胃气,如揭长竿末梢,在我们临床之中,六部脉象,现在已经过了春天了,到了夏季,这个时候呢,脉象呢,弦象已经比较少见了,在初夏的时候还有点弦,所以说呢,弦在春季主肝木之象,肝木主一身生长之气,只要六部脉象出现了弦脉,我们的脉象呢,是以一股生生不已的生气为根本的,脉要有胃气,胃气呢,是和缓之象,在这之上呢,阳气有生发有收藏,生发之象呢就是弦脉。就是我们讲的脉有弦意,这个弦意呢,往往是生气受到郁遏,生气收到郁遏,脉见弦象,肝木之气欲升不得升的时候,就显示出来肝木之气过旺,肝木过旺,自然克伐脾土,乙木贼土,乙木克土的话,胃气受到克伐,人得胃气则生,胃气少则病,胃气亡则亡。 所以对于我们脉法来讲,六残贼脉之首就是弦脉。弦多胃少为肝病,弦多无胃为真脏脉,关

四圣心源译文

四圣心源译文 四圣心源译文(二)(2011-01-10 17:10:11) 转载 【原文】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气统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血统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译文】 肝藏血,肺藏气,气起源于胃,血根本在脾。中土里脾土左旋,生发畅顺,所以温暖之气生肝木;胃土右旋,收敛

畅行,所以清凉之气生辛金。中午的时候阴气生,阴气生则气降,三阴经从右降,阴气右降肺金生。肺金是心火清降气敛而成,所以肺气清凉而性质清凉。子时阳气生,阳生则气升,三阳经从左升,阳气左升肝木生。肝木是肾水温暖上升而成,所以肝血温暖而性质生发。肾水可以温升化肝血在于脾土左旋,所以脾是生血的本源。心火可以清降化肺气在于戊土右转,所以胃是化气的源头。 收敛之气都是肺气,凡是脏腑经络的气,都是肺气宣发四布的地方,在脏腑叫做气,在经络叫卫气。生发之气都是肝气,凡是脏腑经络的血,都是肝血流淌倾注的地方,在脏腑叫做血,在经络叫做营气。卫气与营气是经络里的气血。 精神化生 【原文】 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水之寒者,五脏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火之热者,六腑之尽发也,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又胎阴气。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盖阳气方升,未能

大学学术英语读写教程 下册 课文翻译

WHAT IS STRESS The term stress has been defined in several different ways. sometimes the term is applied to stimuli or events in our environment that mak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demands on us, and sometimes it is applied to our emotional and physical reactions to such stimuli. in this discussion, we will refer to the environmental stimuli or events as stressors and to the emotional and physical reactions as stress. 压力这个词已经有几种不同的定义。有时候这个术语适用于我们环境中的刺激或事件,这些刺激或事件会对我们产生身体和情感方面的要求,有时也适用于我们对这种刺激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在这个讨论中,我们将环境刺激或事件称为压力,并将情绪和身体上的反应称为压力。 Many sorts of events be stressors, including disasters, such as hurricanes or tornadoes; major life events, such as divorce or the loss of a job; and daily hassles, such as having to wait in line at the supermarket when you need to be somewhere else in 10 minutes. What all this events have in common is that they interfere with or threat our accustomed way of life. when we encounter such stressors, we must pull together our mental and physic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How well we succeed in doing so will determine how serious a toll the stress will take on our ment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许多事件都是压力源,包括灾难,如飓风或龙卷风; 重大生活事件,如离婚或失业; 每天都有麻烦,比如当你要在10分钟内到别的地方去却不得不在超市排队等。所有这些事件都有共同之处,就是它们干涉或威胁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压力时,我们必须整合我们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来应对挑战。我们如何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将决定压力对我们身心健康将产生多大的影响。 Reacting to stressors The Canadian physiologist Hans Seyle has been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 on stress. Seyle proposed that both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 react to any stressor in three stages,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the first stage, when the person or animal becomes aware of the stressor is the alarm reaction. In this stage the organism becomes highly alert and aroused, energized by a burst of epinephrine. After the alarm reaction comes the stage of resistance , as the organism tries to adapt to the stressful stimulus or to escape from it. If these efforts are successful, the state of the organism returns to normal. If the organism cannot adapt to the continuing stress, however, it enters a stage of exhaustion or collapse. 加拿大生理学家Hans Seyle在压力方面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塞尔提出,人类和其他动物在三个阶段对任何压力源作出反应,统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第一阶段,当人或动物意识到应激源时,就是警报反应。在这个阶段,机体变得高度警觉和激起,并被一阵肾上腺素所激发。当警报反应进入抵抗阶段后,机体试图适应压力刺激或逃避压力。如果这些努力成功,机体的状态就会恢复正常。然而,如果生物体不能适应持续的压力,它就进入衰竭或崩溃的阶段。 Seyle developed his model of 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as a result of research with rats and other animals. In rats, certain stressors, such as painful tail-pulling consistently led to the same sorts of stress reactions in humans, however, it is harder to predict what will be stressful to a particular person at a particular time. subjective person's the on depends stressful be will stimulus particular a Whether

小组工作笔记(周军版)

第一讲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一、小组的定义 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彼此相互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互动的两人以上的结合体。 案例讨论:一节火车车厢的乘客是小组吗? 二、小组的特征 1.包括两个以上的人 2.形成关系 3.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4.成员间相互影响 5.有成员地位和角色的演变 6.成员有归属感 7.小组有发展的过程与阶段 8.有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 9.有小组的文化与气氛 三、小组工作的定义 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协助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过程和小组动力,进行分享、分担及相互支持,从而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适应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帮助组员解决问题和发展潜能。 思考问题:小组活动就是游戏吗? 四、小组工作的特征 1.小组工作是由工作者和组员组成的关系体系。 包含两种关系:一是工作者和组员的关系,二是组员和组员之间的关系。 注意:小组工作不是“个案工作的集合” 2.小组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的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五、小组的效益 1.经济效益: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符合经济原则 2.小组具有不同的信息来源及多元的观点,为问题的了解、讨论与解决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意见。 3.小组成员可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及他人的了解。 4.小组能产生共同感受或经验。 5.回馈功能:小组提供给成员接受回馈的机会,小组中他人的建议、反应和看法都很有价值。 6.小组可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机会。 7.小组是真实生活的实验室。 六、小组的负面影响。

1.由于小组人多,容易产生冲突和竞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成员造成伤害。 2.组员在小组中过度袒露自己,造成伤害。 3.有些组员会在小组的压力下,做出不愿做的事或顺从大多数人的意见。 4.有些组员会对小组产生过度依赖。 5.有时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比由个人来解决花费更长的时间。 6.小组成员彼此影响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 一、康复: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二、能力建立:指组员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为组员的个人成长和能力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例如: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 三、矫正: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学习并巩 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和价值。 例如:在矫治机构中“偏差青少年行为矫治小组” 四、社会化: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例如:青少年人际关系成长小组 五、预防: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在小组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中,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学习到可能会发生的困 难的解决方法。 例如:大学新任入学适应小组退休职工生活适应小组外地来京打工人员成长小组 六、社会行动: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调动组员 参加社会活动,促进社区环境的改变,甚至社会政策的改变。 例如:香港自闭症儿童家长小组争取患者的权益 七、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和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例如:“空椅子”小组活动 八、社会价值:鼓励组员通过参加社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体现组员的社会价 值。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类型(不同类型小组的概念解释请见书) 一、按小组的形成 1.组成小组:通过外部的影响和干预而组建起来 例如:任务小组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 2.自然小组: 例如家庭朋辈小组街头玩伴群体 二、按照组员参与 1.自愿小组:组员主动、自愿参加小组 例如:志愿者小组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小组 2.非自愿小组: 例如:矫治机构中用于成员转变个人行为的治疗性小组如戒毒小组 三、按成员间的关系 1.基本小组 例如:家庭小型的成长小组 2.次层小组 例如:同事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少 四、按小组的结构 1.正式小组 具有正式的结构,组员有确定的角色和地位 例如:任务小组行动小组教育小组 2.非正式小组 例如:街头或者社区玩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