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文载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80年华诞暨从教55周

本文载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80年华诞暨从教55周

本文载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80年华诞暨从教55周
本文载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80年华诞暨从教55周

“国学”研究与文化转型

——转换哲学模式,开拓“传统”现代解释的多元视野

谢龙

当今人文社会科学诸多学科不同层面的文化研究,其成果直接或间接给予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走向世界以学术支撑,尤其20世纪90年代的“国学热”在学术领域启动的“国学”研究,旨在探究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应自觉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任。因启动“国学”研究的“国学热”传承了20世纪80

年代的“文化热”,理所当然地要结合上个世纪前期西学东渐掀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文化走向及其坎坷历程,对文化转型的历史经验教训从学术上作更为深入的探究。对此,汤一介先生在论及“文化热”与“国学热”时,既明确指出:这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全面的现代化’,不仅科学技术要现代化,而且政治、文化也应现代化。我们希望的是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能同步从前现代进入现代,并没有想要‘跳过’物质文明,直接涉入体制,而紧接着便落实到文化层面;更没有希望文化可以医治‘百病’的地步。”又尖锐指出:80年代“文化热”所“面对的是如何打破多年来教条主义极左思潮独领风骚的局面,推动中国文化朝着有利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并和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接轨”,因此“对80年代的‘文化热’所取得的成果的否定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进而坦诚而直率地警示:当今的“国学”研究,“仍然不能忽视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极左教条主义的影响”,如“企图人为地把社会主义新文化与‘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企图把学术研究又重新纳入意识形态之中”,“这无疑是违背‘百家争鸣’的方针的”1。

今年是双百方针提出五十周年,反思1949年建国以来,主要是“文革”及其以前教条主义阻滞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教训,对汤先生这些切中要害的评论深有同感,启发我就如何吸取历史教训、拓展“传统”现代解释的多元视野,略述浅见。

1汤一介《“文化热”与“国学热”》,《和而不同》第114-11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教条主义阻滞文化转型的教训

教条主义对政治决策的危害性,似早有共识,毛泽东曾把延安整风称为反对教条主义的“启蒙”运动,纪念“五四”六十周年时,周扬还把政治上两次反对教条主义:延安整风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启动真理标准讨论,称之为继“五四”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2的确,从广义的文化观来看,后两次“思想解放”也具有文化上的“启蒙”意义,但毕竟着重于政治决策上反对教条主义,对文化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如作为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延安整风,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然而,建国初期,在文化走向上却与之相逆,旧的教条主义对学术理论研究的影响未及消除,“向苏联学习”、“一边倒”政策又引进了斯大林式教条主义,并通过“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给“文化”以至整个知识界、学术界套上阻滞文化转型的新的“紧箍咒”。这种教条主义的特点是不顾学术的特殊规律,把学术与政治等同,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名,对学术进行粗暴的行政干预,只推崇一种学派、压制另一种学派。建国初期即以此路向导引“政治批判”介入并破坏学术,直到1956年,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提出旨在摆脱斯大林式教条主义束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因其切中教条主义独领风骚、搞一言堂阻滞科学和文化发展的要害,而得到整个知识界、学术界的热烈响应,很快掀起反对教条主义的热潮。试想,如果有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氛围,教条主义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会严重束缚研究者的头脑,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果真如此就不是教条主义了,教条主义之所以是教条主义就在于它把学术意识形态化,通过扼杀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压抑研究者奠基于独立人格的创造性思维而阻滞文化的现代转型。

2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820、827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日报》1979年5月7日。

3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54-55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值得深入研究和反思的是1956年整个知识界、学术界响应“百家争鸣”号召掀起的反对教条主义热潮,不到一年,刚出现“启蒙”征兆,即被“反右”和“文革”延续了整整二十年的极左政治风暴摧毁。当年,提出双百方针之初,出现反对教条主义的“启蒙”征兆比比皆是,绝不限于少数学科,只是原受教条主义伤害比较突出而研究者又纷纷有所悟的学科,颇为瞩目。其中,北大哲学系召开的1957年1月22-26日“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具有代表性,从1957年7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问题讨论专辑》来看,其“启蒙”征兆明显。

首先,自主选择反对教条主义的主题,“独立人格”萌动。《专辑》汇集45人撰写的55篇文章,每篇文章都从作者各自的视角道出了在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摆脱教条主义束缚的共同愿望。他们亲有体验,前几年因“政治批判”介入学术,教条主义作祟无阻,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被教条化并捧为最高“权威”,导致混淆学术和政治,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真理和谬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截然对立的“两极”,并当成一一对应的“政治标签”予以牵强附会或削足适履地套装,极大地扭曲了历史的真实,阻挠以至杜绝了对传统哲学资源的开发,这是当年教学第一线研究者的共悟。因此,破除这种教条主义框框,成为1957年1月“中国哲学史座谈会”的主题,不同意见的分歧,主要是对如何摆脱教条主义束缚各自的视角有异。从讨论的全局来看,对中国哲学史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用西方哲学的模式套装,这是大家都强调的,但是中国哲学史的特点何在?却发生了较多的分歧。他们经过独立思考,提出各有独到处的见解,字里行间无不萌动着“立其诚”的“独立人格”,与会者多数是经历过旧社会自主“磨练”的研究者,他们被压抑的“个性”获得了解放,尽管仍心有余悸,但坦诚地流露而未隐藏心中。如冯友兰先生提出关于中国哲学遗产着重在抽象意义上继承的见解(讨论之后被称为“抽象继承法”),他认为:“哲学史中某些命题,我们若专注重于其抽象意义,它是不是对一切阶级都有用呢?要是这样,哲学史中的某些哲学思想,是不是就不是上层建筑呢?”他以庄子《胠篋篇》“盗亦有道”为例,说明“哲学思想中有为一切阶级服务的成分”,并声称:“这个问题我大胆地提出来,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贺麟先生执著地坚持“唯心主义中有好东西”,一再声称:“这不仅是指其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说,而是说唯心主义本身有好东西”,与此同时一再“辩解”,说他“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和

政治斗争的区别,却并不主张放松党对学术思想方面的领导(因为政治领导实质上是思想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领导),更不主张放松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斗争。恐怕只有相信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用打耳光,打屁股的方式可以解决学术思想战线的斗争问题的人,才会放松对学术思想的重视与领导,才会以为单靠政权和军权、财权即可保证唯物主义的胜利,用不着对唯心主义作深入系统的理论上和学术上的斗争”。1这样的由衷直言,凸显其“立其诚”的个性。

其次,冲破极左教条主义独领风骚,扫除“启蒙”障碍。从《专辑》汇集的文章,可见当时摆脱教条主义束缚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见解本身未及完全摆脱束缚,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作到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平等对话,坦诚争辩,更加显示他们营造“百家争鸣”学术环境具有“启蒙”意义。把过去人人绝对遵从的“最高权威”变成可以商榷、质疑和批评的“一家之言”,冲破了教条主义独领风骚的“一言堂”局面,使被压抑的“独立个性”获得解放,被阻滞的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得以创建。比如,任继愈先生以毛泽东所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中国哲学史的对象给予“更全面规定”,明确地对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因其“仅仅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当作哲学史研究的对象”,而提出“不够全面”的质疑。汪毅先生则强调中国哲学注重“实践”,“西方哲学着重在传授人们一套求知的方法,一套逻辑上完整的知识系统;中国哲学乃在企图提供一种行动的指南”,据此明确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西方哲学评价的标准来要求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是不切合中国历史实际的”。他剖析建国初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教条主义影响,着重指出:“简单地把苏联哲学史家整理西方哲学史的办法硬往中国哲学史上套”而导致“虽然有了立场,观点,可是基本上还没有跳出从前的‘方法’”,只“注重一个哲学家对于世界根源的理解”,竟断言唯物主义者一定是进步的,唯心主义者一定是反动的。就此,他反问:“为什么一个人认为‘天’是物质性的,应该‘物畜而制之’就有那么大的进步意义,而一个人认为‘诚者天之道’,人类应该‘至诚’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就那么反动呢?”2按照教条主义的思路这是无法回答的。

1冯友兰《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光明日报》1957年1月8日)、贺麟《关于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和《对于哲学史研究中两个争论问题的意见》(《人民日报》1957年1月30日),《中国哲学史问题讨论专辑》第279-280、198和189页。

2任继愈《试论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光明日报》1957年1月11日)、汪毅《一个问题,一点意见》,《中国哲学史问题讨论专辑》第48-50、56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以上直率地批评教条化了的“哲学史定义”,引起较多争辩,但提出异议者也并不否认破除教条主义框框的必要性,争辩双方对破除教条主义框框并无原则分歧,分歧主要发生在如何破除上,即各自“破除”的视角不同。尤为醒目的是《专辑》首篇:郑昕先生的《开放唯心主义》及收入了5篇文章、篇数居首的作者张岱年先生在其启示下,精湛地把“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阐释为“解除教条主义和那些妨害思想发展的清规戒律的束缚,从而创造性的思想可以在事实基础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言”,既赞同唯心主义可“助长思想发展”,又着重提出:“更重要的是唯物主义阵营内部的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并直言不讳:“这几年来,有一种风气颇为流行,就是,一切思想言论尽力求其合乎某种标准。一个问题只允许有一种答案,一个学说只允许有一个解释。假如那答案或解释是全面的,还好,假如不免有片面性,那就有很大的流弊了。”“应该承认,对于学术问题的正确结论,常常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得到的。真理固然只有一个,但达到这一个真理的过程却往往是曲折的。不同意见的争论乃是必须经过的道路。因而,具有不同方法不同见解的不同学派的出现,应该是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学派”是“繁荣学术研究、提高理论水平的有力保证”。1这道出了共同的心声,几乎所有文章都蕴涵着对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憧憬,在“立其诚”的“独立人格”驱动下,他们已经或正在准备起步用实实在在有创意的一家之言开发中国传统哲学资源。

再次,创建跨学科的公共话语平台,作为“启蒙”先导。值得肯定的是这场讨论调动研究者反对教条主义的积极性之深、之广,建国以来是空前的,而且是近半个世纪、迄今所罕见的。极为宝贵的是参与者并不限于中国哲学史研究者,据《专辑》45位作者所属学科、专业的粗略统计,其中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占少数,约四分之一(把此后才转为研究中国哲学史者计入也不会超过三分之一),其他哲学学科: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等研究者包括少数哲学系学生合起来近半数,另有非哲学学科研究者约四分之一,还有个别人仅撰文在《人民日报》上对话。当时就如何摆脱教条主义束缚这个具有“启蒙”意义的公共话题,进行极为宽广的跨学科对话和争鸣,可说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再次尝试创建现代文化必具或作为其标志的思想文化“公共平台”。特别是马克思

1郑昕《开放唯心主义》(《人民日报》1956年10月18日)、张岱年《如何对待唯心主义》(《人民日报》1957年1月13日),《中国哲学史问题讨论专辑》第1-10、240-244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主义哲学研究者主动参与,与持不同意见的其他学科研究者平等对话,如对冯友兰先生关于中国哲学遗产着重在抽象意义上继承的见解,胡绳先生以商量的口吻指出其在继承的“方法”上“趋向于一个错误的方向”,因为它“在应当实事求是地作具体分析的时候,却采用了一种最省力的办法”,以致任意地把哲学思想的“本质属性抽象掉”,然而他也不否认“科学的抽象”,并提出哲学史上的“继承”有两种情形,除了“哲学根本观点的继承”只能是唯物主义之间或唯心主义之间的继承,还有“一般的思想资料”的继承,因其并非哲学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可以吸收,“在这方面,唯物主义哲学不仅可以继承前代的唯物主义哲学,而且也可以向前代的唯心主义哲学批判地有所继承”。此时,关锋尚未充当极左“枪炮”,他也强调继承哲学遗产要对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科学分析,找出规律性,作出科学总结”,并肯定冯友兰“区分”哲学命题的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常常是非常必要的”。1以上异议,与有的中哲研究者比较,思路相同,言词尖锐性稍逊,如张岱年先生提出:在抽象意义上的继承,“实际上不过是把那些应该继承的遗产加以抽象化,结果只有使丰富的哲学遗产变得苍白无色而已”,他只肯定冯友兰对哲学命题“具体意义”提法是正确的,并由此提出自己的主张:“继承哲学遗产的基本标准就是科学性与民主性”,即“唯物主义的思想,辩证法的思想,以及批判专制主义的思想”,等等。而实际上这正是两者意见的相合处,只不过冯是在以“人皆可为尧舜”为例时讲的,说明只能在其抽象意义上继承,所谓“圣人,人伦之至也”,因为具体意义是指圣人“能在人伦上尽其道”,“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等等”,“好像”是主张“人人平等”,实际上“叫人安于不平等”;而抽象意义则意味着“满街都是圣人”,“人人皆平等”或“人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可以成为“打破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理论”。进而还强调对哲学命题要“有全面的了解”,不能仅过重于一面,如过重于抽象意义,“甚至连‘君君臣臣’也有人看作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这是不对的”,等等。2可见,对话中透露着宁愿被贬斥为调和主义、投降主义,也不能再搞无限上纲的“政治批判”的心态,这是学术自由调动出来

1胡绳《关于哲学史的研究》(《人民日报》1957年3月29、30日)、关锋《关于继承哲学遗产的一个问题》,《中国哲学史问题讨论专辑》第516-519、377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2张岱年《关于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冯友兰《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光明日报》1957年1月8日),《中国哲学史问题讨论专辑》第342-345、279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的真诚律己、平等待人的“良知”。

以上列举的五十年前掀起反对教条主义热潮中的“启蒙”征兆,绝非一般意义上或简单延续“五四”意义上的启蒙,不能因其不到一年就中断而予忽视。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救亡压倒了启蒙”,公共的思想文化平台远未竣工就停建了,那么半个世纪前,刚把知识界、学术界公众动员起来,尚未完成平台的设计,就被凶猛的“反右派”极左政治风暴所摧毁,可说是“反右摧毁了启蒙”。然而,不能因为还未开工即被摧毁就抹杀其启蒙意义。虽然为时短暂,营造“百家争鸣”学术环境刚刚起步,更未形成学派,但是因教条主义传承了封建专制糟粕,反对教条主义的主导趋向是继承了“五四”的民主和科学及反封建糟粕的传统,因而蕴涵着对“传统”激进的、自由的和保守的各种不同态度。同时,反对教条主义还有其特点,拟纠正“五四”对“传统”全盘否定的偏差,如对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资源具有明确的要予析理和开发的意向,对西方文化,从赞同“开放唯心主义”来看,也有同样的意向。至于,反对教条主义是响应自上而下的“百家争鸣”号召而掀起的,如何看待它的启蒙意义?如对有关历史、包括知识分子的处境作具体分析,似应肯定因有毛泽东把延安整风作为反对教条主义的“启蒙运动”在先,影响着知识界、学术界。中国哲学史讨论参与者积极响应“百家争鸣”号召,其真诚是空前的、迄今绝无的,中国哲学史讨论全体参与者都真诚地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公共平台设计的。在这个意义上,可将其认定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20世纪的第二次启蒙运动,而延安整风只是它的“序幕”。但它尚未开工,即遭到突发性的并延续了二十年的极“左”政治风暴摧毁,所以更不可低估它给广大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造成的创伤难以愈合,其负面影响迄今未予消除,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再次出现“启蒙”征兆一度被中断,就与此相关。

“传统”现代解释的多元视野

进入九十年代,“文化热”转为“国学热”,“启蒙”征兆呈弱化趋向,但不是指文化转型的公共话题被摈弃,相反,随着学术领域开拓“国学”研究,公共话题反而不断增加,并且纳入专门的学术研究,但与此同时,思想文化的公共话语平台却销声匿迹。突出的是有关文化转型论著不断出世,虽然也纳入学术研究的视域,如作为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互联网等传媒质疑性评论等等,但是专门

科研机构或科研第一线“常规渠道”的学术争辩之声似越来越微弱,跨学科的对话更为欠缺,尤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忙于本学科建设,而不主动参与“国学”研究中公共话题的跨学科对话。实际上,这是为开拓和深化门类越来越多越细的学术研究的难免现象,如把它比附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揭示的“启蒙”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或“整体性的元话语”(利奥塔)的解体,显然与我国现况不符,因为我国从未建立起这种公共平台,所以我国的“公共领域”是未建,而非解体,如把这种貌似“激进”的主张套装于我国,会阻挠公共平台的创建或使之走弯路。所幸“国学”研究中的公共话题未被摈弃,反而有新的拓展,表明仅凭公共平台或“公共领域”的“弱化”迹象,不能断定“启蒙”征兆的消失,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弱化”强化着“启蒙”,因为公共平台不能靠自上而下的号召来创建,它应奠基于研究者的“独立人格”。当今人文社会科学诸多学科有关“公共话题”研究的“启蒙”征兆还有“强化”的一面,“国学”研究中就萌动着新的公共话语平台,“国学”研究者就自觉或不自觉承担着文化转型的“启蒙”使命。

所以“国学”研究中对“传统”的解释,急需进一步解决拓展视野、创建多元视野问题,这是落实对传统“现代解释”或传统与现代对接之解释的关键。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着重于从其典籍义理层面予以解释,虽然这只是研究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一个路径,然而毕竟是基础性的路径或主干道,这是从其现实层面以至与现代对接层面予以解释的根基。所谓传统文化的现实层面,指其被传承下来的寓于人们实践,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及其制度、体制之中的“文化传统”,如果离开典籍义理的解释,显然无从判定现实层面的“文化传统”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如何从传统发展演进而来。传统文化虽然经过中西交汇,包括与融合了传统糟粕的极“左”教条主义冲突、碰撞和被鞭挞,终究传承于现实。典籍义理的解释,把现实文化与之对照、比较,这是弄清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于现实的前提,也为开拓未来即文化转型提供“思想先导”。否则,现实文化由何而来?处于无知状态,难以从盲目与被动之中解脱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典籍义理的解释承担着“启蒙”的使命。立足二十一世纪之始,对典籍义理的解释或“现代解释”,其视角、视野都是多元的,以多元视野提高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和走向世界的自觉性,急切的是要进一步摆脱教条主义束缚,通过中西古今融通或“中西马文化对

话”,解决“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中介”或“基础”的问题。否则,难免重蹈教条主义的覆辙,如貌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却以“是”套装和剪裁“实事”或以“理论”套装和剪裁“实际”,而导致扭曲“实事”、“实际”,甚至以“是”(所谓“符合规律”)之“理论”遮蔽或掩饰“实事”、“实际”中的弊端,虽然不把“政治批判”纳入学术,然而所导致的阻滞文化转型的后果,不亚于“政治批判”。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应着重从基础理论层面上吸取教条主义的教训,探究文化转型首先面对的历史观、文化观和思维方式的“转型”问题。

第一,关于社会奠基于“现实的人”的“人文”历史观。反思极左教条主义阻滞文化转型的教训,在作为思想文化之核心的哲学层面,教条主义不仅全盘否定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哲学,绝对排斥西方哲学,尤其把现代西方哲学斥之为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宣扬其为唯一彻底或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同时,竟扭曲马克思文本,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人文主义或新型人本主义思想截然对立起来,竟以坚持唯物主义为名,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中摈弃作为其唯物主义之基础的人本主义思想。使原本与现代世界哲学对接的、在19世纪的现代世界哲学中颇具影响的马克思哲学,与其他派别“根本对立”,杜绝与现代世界哲学共同开拓创新之路。对有关历史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西方哲学诸派别所代表的现代世界哲学走向,其共同处是要突破西方理性主义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哲学旧模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探寻“理性”如何走向现实实践之路,而马克思哲学的独到处在于其唯物史观奠基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进而把“现实的人”及其实践纳入新哲学的核心和主线,尝试把“现实的人”或“现实的个人”作为其唯物史观的基础性范畴。在这个问题上,教条主义所导致的谬误,就在于它以“物质实践”和“社会关系”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揭示了历史规律为由,套装和剪裁现实,摈弃了“现实的人”的基本概念,把唯物史观扭曲为失去现实历史基础的偏狭、无人的“决定论”,或不讲人的选择、把人当成“规律”之“玩偶”的机械“决定论”,可说重蹈黑格尔式理性主义之覆辙。所以,“现实的人”并非理性主义“本体论”旧模式的概念,而是予以突破的以“现实的人”及其实践为核心和主线的新哲学的概念,它是作为“理性”和现实实践

之“中介”或具体理性、实践理性层面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为基础性范畴,蕴涵着现代西方哲学突破传统理性主义旧模式的共同意向,反映了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派别无不从各自的视角或视域探究理性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相结合的“中介”,似可认定把社会奠基于“现实的人”是它们共同的“人文”历史观。马克思起步构建这种“人文”历史观,他的唯物史观为其哲学从总体走向上转换了模式,即为突破传统理性主义奠基,但在我国教条主义风行时却把它扭曲,使之逆转。当今,在哲学模式上“回归”马克思,也是创建作为文化转型之思想先导的中国现代哲学所要求的。

第二,关于文化以“人格”为内核”的广义文化观。反思教条主义阻滞文化转型的教训,它在摈弃作为马克思唯物主义之基础的新型人本主义思想、摈弃“现实的人”或“现实个人”的基础性范畴的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忌谈所有与人相关的如“人生观”、“人格”或“个性”以及其他“文化”话题,其后果是把作为马克思哲学突破传统理性主义哲学模式之根基的“实践”完全架空。因此,为在哲学模式上“回归”马克思,明确地把现实的人及其实践置于新哲学的核心和主线,以此为基础,还应认定“人文”历史观也是广义的文化观,它突破了对文化的狭义理解,把文化置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的基础之上,使之在外延上与社会“重合”。对“文化”概念,尽管有上百种或更多的定义,但几乎都不否认它的“人文”意蕴,即都从各自的视角认定文化是人的创造,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这揭示了社会和文化的共同本质,因而它们在外延上是“重合”的,即一切社会现象既是“社会”的现象又是“文化”的现象,而在内涵上也不得截然分割,同一现象着重其作为历史客体称为“社会”,着重其作为历史主体称为“文化”,而文化在内涵上的特殊性则在于其以现实的人之个性或人格为核心。而作为文化的“内核”(内涵之核心)的人格,指的不是经过“启蒙”或进入现代社会所生成的“人的独立性”或“独立个性”2,而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的品格、素质,即任何社会的人都具有的人格,它由一定知识、能力和价值取向所构成,作为“现实的人”之实践的内驱力。这凸显着具体理性、实践理性层面的人,绝非“主客二分”意义上的历史主体,而是作为思想文化、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6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观念形态文化之载体意义上的历史主体,它克服了通行的文化概念限于“思想文化”的狭义理解的缺陷,为主客双向互动构筑了“中介”,也为思想文化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文化的多向互动构筑了“中介”。否则,囿于狭义文化观,貌似坚持唯物史观,实际上因阉割其人文基础而适得其反。如有一种见解,竟以坚持唯物史观为由,认为不把“思想”文化或“观念形态”的文化从杂多的社会现象中析理出来,不把整个社会“二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三分”为经济、政治、思想,无法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则,并以这种思路,主张除思想文化之外,实际上并没有物质文化或经济文化、政治文化以及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这只是就“现象”说的,而“本质”还是思想文化,即经济、政治、制度、行为中的“思想”、“观念”,并据以断定所谓文化的“广义”就是“泛化”或返回到原始的“混沌”,而一概予以摈斥。这种意见似是而非,因为广义的文化观并不简单否定“二分”、“三分”,而是反对只“分”不“合”,因为摈弃作为思想文化之载体或“躯体”的“现实的人”,阉割主客互动或“合”的人文基础,正是把主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颠倒的症结所在。而广义的文化观认定文化以人格为内核,恰恰是对症下药,为主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互动构筑“中介”,使“主”不得任意地套装“客”,“客”也不得机械地制造“主”,同时还把作为文化之灵魂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或精神文明在作为其躯体的“人格”支撑之下,把它的应有作用落到实处,因而这也是文化应有“品味”的根本保证,绝非“泛化”。可见,在哲学模式上“回归”马克思,转换文化观应成为重点话题。

第三,关于中西古今“多元”融通的思维方式。反思教条主义阻滞文化转型的教训,“政治批判”介入并破坏学术,既杜绝了对传统资源的开发,又切断了与西方现代文化的融通,连同马克思历史观和文化观的人文基础也予摈弃,以“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为名,把原本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之人文基础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拱手让给“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专利”,而失去自身的理论优势。当今,为在中西古今的融通中拓展视野,以更为自觉的多元融通的思维方式推动现实文化的现代转型,急需在哲学模式上“回归”马克思,如前所述,其意义主要在于揭示现代世界哲学在历史观、文化观上共同的人文意向。回顾80年代文化热中出现的萨特热、尼采热、弗洛伊德热和实用主义热,

以及稍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加达默尔的解释学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纷纷进入学术研究者的视野,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出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议等等,无不凸显着历史观、文化观上的人文意向。正是这种背景,创建现代中国哲学的“多元”路径朦胧可见,如汤一介先生对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颇具创意的展望,他指出:与现代世界哲学的主流接轨,将出现诸多“中国化的西方哲学流派”,这既“可以使西方哲学增加若干中国哲学的资源,丰富西方哲学的视野”,又通过“把中国哲学引入到关注世界哲学发展的主潮之中”,“提升着中国哲学的内涵”。1的确,这是就西方哲学主题的“传统”现代解释,它是创建现代中国哲学的基本路径之一。另一基本路径是借鉴现代西方哲学,就与现代世界哲学接轨的“传统”主题,创建现代中国哲学,如现代新儒学、新道学、新佛学等,并各有诸多派别,可以说这是以源远流长的传统“学派”的现代“形式”直接与世界哲学接轨。而前者是把“传统”解释融入现代西方各派哲学的现代中国哲学,如中国化的解释学、中国化的存在主义等等,可以说这是“传统”以西方各派哲学的“形式”与世界哲学接轨。总的来看,中国哲学发展创新的走向,同样凸显着历史观、文化观上的人文意向。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国哲学,深感在其现代转型和走向世界过程中,不论把它与现实文化的现代转型相结合,使之发挥作为本土文化或现实文化现代转型的思想先导的作用,还是转换哲学模式,更自觉地承担起推动世界哲学发展创新的使命,特别是适应创建多元现代中国哲学的需要,就公共话题跨学科对话的需要,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这一切都要求拓展视野。当今“百家争鸣”在常规的学术渠道,不能说绝无,但与“文化转型”反差极大,而受到宪政民主保障的“百家争鸣”、学术自由,这是向“文化转型”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给予整个社会“文化转型”以必要的学术支撑,不可等闲视之。因此,“文化转型”包括创建现代中国哲学,急需把多元融通的思维方式奠基于人文历史观和广义文化观,这是在哲学模式上“回归”马克思的另一重点话题。

为拓展“多元”视域,总要提及马克思对人文“基石”的独特贡献,但这绝非教条主义用以套装现实的“框架”,而是为文化转型或“传统”现代解释广开

1汤一介《对中国现代哲学的思考》,《我的哲学之路》第142页,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通路的“基石”,因其历经诸多误读或断章取义的曲解,还有待于把它纳入中西古今融通中作更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所议,是否公共话题?与方家切磋,望赐教。谢谢!

(本文载胡军、孙尚扬主编《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80年华诞暨从教55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200字_三年级作文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200字_三年级作文 篇一:真善美 今天,我们老师让我们到一份资料,名字叫做真善美,哎……我无语啊,老师要跳打字快的,他们毫不犹豫的把我给供了上去,我瞬间局的我误交损友了,哎……哭死了,不过这也不错,最起码我可以不上英语课了,恩!这也不错!我想了想,决定了一下,终于,说道:“老师?你叫我?”哈哈,大家没有猜错,我同意了,因为我是真的真的不想上英语课啊,我可是真的不想背英语单词和英语句子啊,哈哈…… 哎!我把我的打完了以后,防线别的人还没有打完,于是呢,我也就当了一次好人,帮被人打了起来……哈哈! 篇二:人间的真善美 在茫茫人海当中,有着很多很多的普通人,和别人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用行动证实了人间的真善美。这就是事实,我目睹了许多: 在公交车上,一位长得很普通的阿姨坐在我旁边。不一会儿,一个非常漂亮的阿姨坐在了我的另一边。这时,一位老奶奶上了公交车。我心里想:这位漂亮的阿姨一定会给老奶奶让座的,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当老奶奶想做在这个位漂亮阿姨的位置上时,阿姨却说:“我给你让座,我坐哪里啊?一边去!”可另一个阿姨却让老奶奶坐在了她的位置上。我明白了:我们不能以他人的面貌来判断善恶。 我要感谢在公交车上的阿姨,是她让我懂得了真善美的美好。 篇三:真善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许多的好心人。 有些在学校发生事故的时候他们可能丧命,但是有些同学他们已经从危机的教学楼内逃出,他们只管自己的生命而不去管别人的生命。 假如你能从教学楼内就出8个人,但是你却没有救出来那么8个娇嫩的生命之花就这样让你看他白白的死去。如果你是其中的1个,而且你才是一个刚刚上一年级小屁孩,还不懂什么是安全,当你面对就要倒塌的教学楼你会怎么做? 在21世纪有一个学校发生了大地震,所有的同学都踊跃朝出口跑去,有一名同学眼看就要到出口了,可是被一个同学推了一下,上方的一块大巨石给落了下来,正砸到他的左手,只见肉出来还流着血,当他听见有同学在喊救命的时候他冲向了废墟里,他用流着血的左手努力的伸出来,他冲向了2楼,他救出了3名男子。 这不就是真善美吗? 篇四:身边的真善美

关于人美的优秀作文5

关于人美的优秀作文5篇 人美的一些作文篇1 一个阳光充足的下午,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了这一幕,公交车到站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了车。只见老奶奶满头白发,看上去有60多岁了,老奶奶一手提着一包蔬菜,一手拄着一根拐杖,一摇一晃的上了车。可是车上人很拥挤已经没有空座位了,当车猛的一刹车,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很吃力的才站稳在车中。我看到那位奶奶很着急的想找个位子坐,我想:我自己也没位子坐,何况这老奶奶呢?唉!这些青年人明知道老奶奶在车上站着不容易,还不给老人让座。突然售票员小姐终于发话了:谁给这位老人让个座? 。车上的青年人都像没事似的,一点儿也不把老奶奶放在心里,有的人还把眼睛闭上视而不见,更不会给她让座了。过了几站地,一些年轻人就下了车,却还没有座位。 突然一个差不多十三岁的小男孩站了起来,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我的位子好了,您是老人,腿脚又不方便,还是来坐会儿吧。老奶奶笑着说:不用了我站着好了,当锻炼身体。小男孩说:这怎么行,这牌子上都写着老人专座。老奶奶无话可说,但老奶奶还是用感激的目光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小男孩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容,老奶奶那慈祥的脸上也浮现了笑容。有的乘客们都像小男孩投向了赞许的眼神。然后,小男孩一手扶着老奶奶的手,另一手紧握扶手,还对老奶奶亲切地说:您小心点,要走稳喽! 让老奶奶小心地坐下了,老奶奶对小男孩说你真懂事,真是个好孩子。老奶奶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而他一直靠着座位。我见老奶奶有了座位,心里很高兴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关爱、这样,我们彼此的心里都会感到甜蜜和温暖! 美,是公交车上每个乘客的善举;是马路边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校园内学生的欢呼雀跃;是大自然中奇特的景象它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现在,我们不妨把脚步放慢些,把生活细读一遍,那时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国学大师汤一介阅读题及答案

国学大师汤一介阅读题及答案 “当一个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时,它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北大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如是说。 汤一介生于天津,父亲汤用彤是国学大师,早年留学美国时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 佛三杰”,其著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 的必读经典。梁漱溟、熊十力、钱穆、贺麟、冯友兰等文化大家往来于汤家,汤一介耳濡 目染,年轻时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思考。 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汤一介着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释儒学,使之有益于当今世界。汤先生 的学术兴趣,原在道、佛与魏晋玄学。1983年在哈弗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深感外国学者、世界哲学界更关注中国的儒家思想及其作用,此后他开始关注儒学。思考儒学对今日人类 社会的健康、合理发展的贡献。作为国内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汤一介在北大成立儒学研究院,整理九卷本的《中国儒学史》。当时,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文明 冲突论”风行一时。对此,汤一介立即给予批评和回应。他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 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怎样实现文化共处呢?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识。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书院举办了“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有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 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他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一系列著作,主编 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国学举要》等大型丛书。汤一介认为,建立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解释经典的资源和方法,如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定会得到某些不同于西 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 晚年汤一介全身心投入《儒藏》的编纂工作。1990年,63岁的他就想做这个工程。 在他看来,中国已有《佛藏》《道藏》,可一直没有《儒藏》。虽然明清两代就有学者提 出要做《儒藏》,但最终都没有实行。汤一介说:“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儒家经典 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传承过程,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至今。现代科技手段又提 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保存方式,为大规模整理和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1年《儒藏》启动,由汤一介任首席专家,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近400名学者参与,迄今已出版100册。在汤一介等学者的构想中,《儒藏》最终将包含书籍3000余种,约10亿字,规模将超过《四库全书》,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历史上较有价值的 儒学著作,计划于2025年完成。汤一介常对身边人说,“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 是因为有经典存世。编纂《儒藏》,关系到中国人的文化自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发 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与职责。”

《弘扬真善美》教案

《弘扬真善美》教案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丑恶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艺术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记录本、钢笔或圆珠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2008年地震图片,展示视频:《铁肩担道义》,展示地震其它油画作品,使学生感受灾难来临时人们互相帮助的真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对比感受人间真爱。) 二、新课讲授 (一)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 1.关于美的经典论述。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 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苟况。 充实之谓美——孟轲。 美术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 2.对比欣赏关于真善美的美术作品。

(1)欣赏分析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和王文彬的《夯歌》,让学生想一想:这两张画表现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色彩有什么不同?视觉角度各有什么特点?作品中姑娘们的工作有什么特点?她们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 《夯歌》整个画面是仰视的角度,五个年轻的姑娘唱响了夯歌,她们是那么的快乐,明亮的阳光映照着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躯。她们劳动得那样和谐。欣赏这一作品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青年人献身祖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和美好愿望。 《纺织女》画中远景壁毯上画的是记忆女神巴拉斯因恼羞成怒而把纺织女阿莱辛变成蜘蛛的神话故事;近景则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 小结:一幅作品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暖暖的色调使整个画面洋溢着朴素、自然、活泼、快乐的气氛;另一幅作品在现实和社会的对照中,凸显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中外画家用不同的方式,都表达了对质朴、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弘扬真善美。 (2)对比欣赏东汉的青铜雕塑《铜奔马》与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石雕刻《胜利女神像》。 师:第一眼看到它们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有着怎样的深层内蕴? 《铜奔马》马作飞驰状,高昂首,尾上扬,口张作喘息状,3足腾空,右后足正巧踏在一只疾飞的燕背上。那只奋飞的燕子在翱翔中突遭马蹄踏中脊背,霎那间吃惊地回首反顾,似要看清那比它还快的庞然大物。而奔马也头稍左顾,好象也想要弄清自己踩着了什么东西。奔马与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代的艺术家设想出如此浪漫、巧妙、引人入胜的意境,烘托、反衬出骏马的神速,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胜利女神像》虽然已经头手残缺,但从保存完好的躯干中,仍能感受到女神英勇、飘逸的气势。两支张开的翅膀和轻盈飞扬的衣裙,让人感到女神在空中腾飞,有着一种强烈的运动感。丰满躯体在薄衫下透露出力量和健康,表现了胜利和与之而来的喜悦。 小结:古今中外,有很多形式的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蕴都离不开“真、善、美”。 师:《铜奔马》自从出土之后就有了好多名字,比如马踏飞燕、马戏乌鸦、鹰(鹞)惊马、马踏飞隼(sǔn)、凌云奔马等,请同学们课后查阅一下资料到底什么名字最合适?马踏的到底是什么鸟? 展示视频:马踏飞燕。 (3)对比欣赏《铁肩担道义》和《木头人》两幅作品,想一想它们表现手法一样吗?它们所体现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谈一谈,说一说。) 总结:《铁肩担道义》用中国画的手法表现了解放军官兵、抢险队员和志愿人员等抗震救灾的情景,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是讴歌,是赞扬。《木头人》用招贴的形式尖锐的讽刺了现代生活中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批判,是警示。 欣赏戈雅《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感受绘画中的力量。 《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描绘的是法国侵略军枪杀西班牙革命者的场景,揭露了侵略者的杀人罪行,歌颂了起义者英勇无畏的精神。

真善美作文(共10篇)

《真善美作文》 真善美作文(一): 追求真善美 在这个人人谈贫富论成败,忙忙碌碌汲汲营营的当下,如何让心灵透过纷攘嘈杂,在芜杂中找到秩序,在纷乱中感受宁静?诚如爱因斯坦所言: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这定能让我们深思再三,我想,追求真善美才是我们走向至高的明途。 相信康德的预言: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在明星犯错不与庶民同罪的当下,高晓松知错认错,在看守所呆足184天,坚持了黑是黑,白是白的童真曲直观,不隐瞒、不逃避、不争辩,稀缺又显得个性真实。倘若他没有追求、向往、践行真诚,怎能在11月出狱时没有被指责,没有被谩骂,反而获得罕见的全民热迎,成为诚信偶像?韩寒,常常就是那个说出皇帝什么都没穿的孩子,他拥有真实的力量,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请相信真,请微笑着理解富兰克林先生的一句忠告:失足,你能够立刻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真是春风,拂去心灵的微尘。那么善犹如三月的春雨,浇灌出生命的花朵。信客忍受风霜苦旅的艰辛,传递着城市与乡村的期盼;病中的老王送香油和鸡蛋,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阿长奔波于街头巷尾买来的《山海经》娱乐了鲁迅的童年,如此善意之举怎能不令人感动?但在如今的食品行业,智慧无穷的商家充分发挥克隆技术,炮制出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奇怪食物。他们见利益舍大义,丧尽天良。狄更斯在《我们共同的朋友》中就提前为我们时代的人们留下警告: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善,则永世长存。 大善至美,听听泰戈尔在《飞鸟集》中的吟唱: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爱传递着美,美蕴含着爱。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依靠每串羊肉串仅赚得的三毛钱,做起草根慈善家,迄今共捐出15万元,阿里木给晴天很少的贵州带来了照亮内心世界的爱的阳光;当刚为人母的吴菊萍看到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她张开爱的怀抱,接住女童妞妞,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成为最美妈妈。他们书写了人间的大爱。 真善美,早就是亘古不变的人之血脉;真善美,真切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天;真善美,被复制与仿效;真善美,汇聚而成无穷的力量,真善美,甚至撑起夜空中一片璀璨的星空。 在泥沙俱下的世相面前,高举真善美的大旗,我们从不缺乏这样的美!让我们面带微笑,用真善美待人,从一朝一夕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在人群中激荡起向真向善向美的涟漪,将真善美积累成明日的太阳。如此我们将迎来至真至善至美,如此我们将迎来史诗中新的圣诞。 真善美作文(二):

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精神_汤一介

59 2014.10 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西方世界讨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和基督教新教伦理、特别是喀尔文教派之间关系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八十年代该书曾引起过海内外学术界、特别是华人世界的广泛关注。当时由于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快速发展,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使大家热烈地讨论“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起飞的关系问题。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导论》中说:“资本主义和追求利润是同一的,而且永远要以连续的、合理的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为手段获得新的利润。”韦伯认为,作为 企业家的一生必须不断地以钱生钱,而且人生便是以赚钱为目的,这种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人必须用一切最理性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参见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6-7页) 关于“韦伯氏”问题的讨论,也许现在已经过时。我现在重提它是想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讨论这一问题。照韦伯的看法,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以不断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为“手段”。如果我们把“目的”与“手段”的问题改变成为:以增进人类社会福祉和企业家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为“目的”,而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不断赚钱为“手段”,从这个视角考虑经济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也许比较符合儒家的理念。 在《周易·系辞下》中说:“何以聚人?曰财。”意思是说,要用财富把老百姓凝聚在一起。这里“财富”是“手段”,把老百姓凝聚在一起是“目的”,这也许是儒家哲学(儒学)的精神所在。儒家并不是不讲利,而是要“取之有道”,不能“见利忘义”。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一生追求的是“天下有道”,这个“道”就是“人的福祉”,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或者说是“后现代”的时候如何实现,我想也许应该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不断获取利润”为“手段”来实现。在这一为了增进人类福祉为“目标”,而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赚钱为“手段”的情况下,企业家个人的精神境界必会不断升华。 《周易·系辞下》中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人们取得有效用的利益而安身,以达到对道德的推崇。在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中,其自我身心内外必定能和谐,有一个安身立命处,也就是宋朝儒学家所追求的“孔颜乐处”。如果,我们真能做到以增进人类社会福祉为“目标”,把 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法治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德育人”的社会。如果中国的企业能是“以法治企业”,“以德教化员工”,那么儒家以修身为本的人文教化的资源是不是对我们的企业建设有意义呢? 儒家思想 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编者按: 前不久,我国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在京逝世。2006年,老先生曾有一篇论述儒家思想与企业家精神的文章,发表于当年《乾元国学通讯》第五期。为纪念先生的治学精神和突出贡献,本刊特将这篇文章转载如下,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诸多教益。 文/汤一介

真善美伴我行优秀作文

真善美伴我行优秀作文 真善美伴我行优秀作文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意思就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要青少年能聪明,有才学,国家就有希望强大富足。所以,只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好少年,做一个讲文明、讲城实、守纪律的好儿童。 说起真善美,我想起了在几年前的一件事。 那天早上,天气很好,我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学校走去。突然一个熟悉的背影,是我的好朋友,我赶紧追了上去,想拍她的肩膀。可能是路边的乞丐吸引了她,她弯下了腰,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小心翼翼的放在了盒子里,望瞭望她(乞丐),叹了口气,走了。我走了过去,说:你怎么把这一个月的零花钱全部给了她?她生气的说:人家需要帮助,为什么不可以?我被她说的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 善,是人们心里的美德,是中华名族的传统。其实真、善、美无处不在,关键是你有没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真善美伴我行优秀作文2 真善美并不是什么大事才能体现出来的,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去感悟,就一定能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流露出真善美。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拿着两个包子在家对面的银行门口和小伙伴们玩耍。我和小伙伴们正玩得高兴,突然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

来到我面前,他什么都没有说,就看着我手上的包子,伸出手来,嘴里吞咽着唾沫,我看到了他那渴望的眼神,感受到他那纯真的心灵。我对他说:你是不是想要这个包子?话音刚落,他就点点头,伸手过来,张开他那小小的,但却很粗糙的手,吞咽了一下唾沫,我没想这么多,就直接把包子给了他。虽然我失去了一个包子但我的到了更多的东西。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付出的虽然不多,却体现了一份真诚,一份善良,一份爱心。 一天中午,我在饭堂吃完饭后,走出饭堂,一阵热浪扑面而来,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天空。刺得我的眼睛都睁不开。我努力迈开步伐走到开水的水龙头下等水,这时等水的人并不多,但也不算少,我等完水,正准备走。突然,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在水龙头下捣鼓什么,我猜他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于是,我走上前看了看,发现她皱着眉头,正在拿自己的衣服包着手在拧开水龙头,但无论她怎么拧,水龙头一点面子都不给,就是不动。我看到了之后,我走上前帮她拧开水龙头,她回过头来用她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她那皱起来的眉头仿佛融雪一般消失了。我感受到她那清澈的眼神,觉得太阳并不是那么毒辣,天气并不是那么热了。 天空流转着多彩的云朵,善良的大海飘扬着远行的航船。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去感悟,就一定能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流露出真善美。 真善美伴我行优秀作文3

青少年需争真善美

青少年需争真善美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 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 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那么真善美,自然也就是 人的一生中最为明显,最为光辉的流露。真善美 是一种行为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真善美,整个社会都将黯淡无光。 做真善美,真应为先。曾经读到一个关于爱因 斯坦与一个画家的故事。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 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画。但有一次,他改 变了态度。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他画画像。爱 因斯坦照例回绝:不,不,我可没有时间。但是,我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取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爱因斯坦马上改 变了态度,我当然很乐意坐下来让您画画像。正 是因为画家所表现出来的恳切与真诚,爱因斯坦 才会愿意让这位画家画画像。可见,对人真诚是 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做真善美,还需做善举。2014年8月24日中午,

在上海浦东新区上南八村,一位七旬老人突然晕 倒在地,脸朝下,背朝下,口吐白沫,神志不清,性命危急,现场聚集了许多围观者,但他们或没 有技巧或怕惹事上身,谁都不敢靠近。唯有一人,不顾大家的忠言,毅然决然地上前帮助老人呼吸 顺畅,并拨打120求救,最终这位老人得救了,转危为安。他便是姜一城,一个在普通工作岗位的 年轻小伙子,他不动摇、不放下,用善心、果敢 和智慧使老人脱离死神。8月28日,他的事迹被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为社会提供了满满的正能量!试想,倘若当时老人因社会广大人民的无情与害 怕死去,那这个社会该多自责呢。正是因为有善举,这个社会才有亮光,才有温暖。 美是真与善的结合。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 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善就显得美。 我们在对人真诚,多做善举的同时,也应心中有德。心怀美德,真诚待人、乐于助人,这才是真 正的真善美。 我们都是苍穹之下的一小个组成部分,是社会

真善美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

真善美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 真善美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真善美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真善美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进一步让学生树立诚信的性格,这是“真”。唤起学生感恩的心灵,这是“善”。并引导学生通过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这是“美”。知识育的目的是真。道德育的目的是善。美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让学生慢慢体会到学会做人的`重要性。懂得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学会感恩的同时,学会分享,学会坦诚与周围的人相处和合作,为构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活动主题: “真、善、美”。 三、活动对象: xx班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与方式:

通过小品短剧、观看视频、分享自己的小故事的等形式,展现我们都要学会真诚待人,懂得行善感恩,这样才是一个美丽的人。如果人人都崇尚真善美,追求和谐,那么整个班级,乃至整个社会将是一个团结和谐的人间天堂。 五、活动流程: 1、小品:展现我们的“真”功夫。 家校联系表模仿家长签字。 篡改家校联系表上的成绩,并且骗家长说是老师打错了,老师改的。 作业没有完成,星期天下午快要回学校了,趁家长忙的时候给家长签字,并且骗家长说作业完成了。 考试作弊。 抄同学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小品剧过程中体会出诚实信用的作用,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要崇尚诚实信用。说明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试金石之一,它更是保护自己有力武器。 2、观看视频——如何“善”? 设计意图:天灾无情,人间有情。因为有感恩,所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感恩,所以中国人民是不会被打倒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感动之余学会感恩,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3、升华:寻找身边的“美”。 分组展示:如相片,礼物,分享对美的感悟。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验收达标练(四十一)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课件

(四十一) 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验收达 标练 一、题型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汤一介:虽不能尔,心向往之 2014年9月9日晚上8点56分,87岁的汤一介先生与世长辞。尽管没能见到自己主持的《儒藏》①全部出齐,也没能见到新版的《汤用彤全集》面世,但没有人会对汤一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有任何疑问。 仅在2014年他就出席了三套大书发布会——10卷本《汤一介集》发布会、《中华佛教史》发布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发布《儒藏》“精华编”第一批100册出版首发式。此外,由他主编的《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3年年刊》也于7月份出版,他还亲自撰写了序言。 汤氏家族世代以读书为本,以教书办学为业,汤一介的祖父汤霖为汤氏家族留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汤一介1927年在天津出生后,父亲汤用彤似乎是有意择取“一介书生”的含义而为儿子取名“一介”,希望孩子能够一生读书做学问,以传承汤氏家族的家风。这一点,汤一介以其一生的经历告诉世人,他做到了。 少年时代的汤一介饱尝了战乱流离之苦。这种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成年后开始独立思考人生、社会等问题。考大学时,汤一介选择了北大哲学系。 “文革”开始以后,汤一介成了“黑帮分子”,多次遭到北京大学校内的批斗。批斗会的开场白照例是“现在开始批判‘黑帮分子’汤一介”,接着就是要他交代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1971年夏,去干校劳动的汤一介回到北京,担任哲学系“教育改革小组”的负责人,开始了工农兵大学生的教学工作。1973年,汤一介被选入梁效②写作班子。后来,汤一介称这段岁月是“身不由己,无心为恶”。“四人帮”垮台后,汤一介被隔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精选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精选 真善美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人们在真善美的历史生成和现代契合中实现对它的理解和追求。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真善美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真善美 有些人感叹道:“为什么好人就这么少?”其实他们只是不太会发现而已。然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流露出真善美。 这或许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当你误入歧途而迷失方向时,总会有一个人把你从“地狱”拉到“天堂”。这个人可以是爸爸,是妈妈,是老师,是同学。无论如何,他们对你的提醒,都表现出他们对你的爱。 这也可能是在你失意时的安慰。当你被生活琐事所困扰而垂头丧气时,在你身边的人会给你亲切的安慰,让你从忧郁中站起来,让你脱离苦海。 当然,这还可以是一声简单的问候。每天清晨,当你走出家门,遇到一个陌生人,相互一声简单的问候就可以在瞬间拉近你们的距离。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做到这点,那么世界将会变成更好的人间。 真善美其实无处不在。 朋友们!请擦亮你们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 但在这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在发现真善美的过程中,也要让别人发现我们的真善美!

关于真善美 一天,三毛走在大街上乞讨着。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理会他,乞讨了一天的三毛,早就疲惫不堪了。可是老天一点都不同情他,反倒开始雪上加霜。下起了倾盆大雨,三毛无处可走只好在大街上无处流浪。 三毛经过了一天的淋雨,三毛感冒了。他蹲在角落里拿这破毯子盖着自己瘦削的身躯,一个一个的行人走过了。可这是一个没有善良的城市啊!一位老爷爷看见了,他连忙把自己仅存的一把伞给了三毛。自己却冒着大雨赶回家。三毛看见了,连忙说:“老爷爷,这伞我不要了你自己拿去遮雨吧!我不怕冷。”老爷爷热泪盈眶的说:“三毛啊你不要担心啊,像爷爷这吗大的年纪什么没经历过啊,所以还是你拿去用吧!”三毛和老爷爷互相谦让着。旁边的行人的经过,都嘲笑他都管闲事。自己的伞自己拿呗管他个小乞丐干嘛啊。但是老爷爷不理会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没有良心的啊! 啊且!老爷爷感冒了,三毛想老爷爷这么老了,一定不可以让他的伤更加严重啊。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老爷爷举着伞这样两个人都不会被雨淋的啊。这样两个人肩靠肩的回老爷爷家了。 人间的真善美是非常宝贵的啊!有些人非常的热与助人,而有些人去非常喜欢戏弄别人!我们一定要当想老爷爷一样的人哦! 真善美 人之一生,俯仰一世,无不以友情,亲情,爱情为真。此三者,人之真情也:友情为真,亲情为善,爱情为美。

关于写生活中的真善美作文3篇

关于写生活中的真善美作文3篇 本文是关于生活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和谐社会人人夸,重庆山美、水美、人更美,生活中的真善美。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写生活中的真善美作文3篇,欢迎大家参考。第一篇:生活中的真善美中国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的品质自古以来都以真诚.朴实好客著称。来过中国的人,都说中国人有着真.有着善.有着美。 真善美很久以来都被人们所提倡.所盼望。希望真善美留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样人与人之间可以少一些隔阂,少一些面具,用不着整天装模作样,省下一天的疲劳,让心灵得到放松。但人们的渴望总是很难达到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敢称自己是一个真善美的人。人人心中都隐藏着邪恶的种子,不知什么时候萌发,就让自己做错了事。许多罪犯的前身不都是善良的吗?曾经的东方之子,也在监狱里编上了号码。 尽管真善美不可能全做到,但其中之一我们还是能办到的。 真:有着真诚.真实.真意的说法。古代的墨子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直作为为人的道理流传下来,世世代代被人们所接受学习。著名的开国元帅彭德怀,在蒙受不白之冤时,也坚持着说真话。他曾对他的侄女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说假话,我这个老头子像小孩子一样,不说假话。朴素的语言,圣洁的心灵,令人仰慕,更是对真

的升华。其实不仅仅做人是这样,在商业.政治等领域也要讲究真,否则投资商业的会破产,甚至血本无归。欺骗大众的政治家,会下台的更快。我们常说只要你真心实意的对待他人,他人也会真心的对待你。其实你只要实践一下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其中的乐趣假情假意的人自然是体会不到的了。 善:善良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是人心里最基本的感情。佛家最讲的就是这个善字。多行善事,少行不义之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教人行善。实际上善是这里最好做的。送给乞丐几角钱.帮助老幼病残.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都是很容易的,何必让中央TV成天播放公益广告哪?有人认为自己做的坏事太多了,也改不了了,索性接着去吧。其实不然,谁都知道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一个慈善家,但你是否也知道他曾经也做了许多坏事哪?他出身贫寒,起初他诚实肯干人们都夸他是好青年。当他富甲一方后,却贪婪冷酷,油田一带的居民恨之入骨,把他做成木偶像,处以绞刑。朋友亲人离他而去,甚至把自己祖先的坟墓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中迁出。在晚年是,他醒悟了,把自己赚的钱拿出来捐赠给贫困学校.慈善基金会,还曾帮助我国避免了霍乱的扩散。只要你没有达到他的程度,我想你还是可以行善的。心善,才是最幸福的。 美:这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美人们心中的感受,是一种感觉。艺术上有艺术美,人体上曲线美,自然中有自然美……总之都是美不胜数;出来了美画.美女.美景……这类的词语;就有了人们心情愉悦的基础。美还讲究外表美和心灵美,外表美是虚浮的,是依靠客观装饰表

生活中的真善美_三年级作文

生活中的真善美 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处处都有真善美的存在。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找寻。 真就是真诚、诚实。 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去广场散步,看到好多人在放孔明灯,觉得很好玩,就买了一个。卖灯的老奶奶边收钱边说:“灯飞不起来的话包换。”放灯时,我一不小心,手指甲把灯底边顶出了一个小口,点上火后,孔明灯渐渐鼓起来,可是松开手,却飞不起来。我心里直后悔:要是小心一点多好啊,灯就可以飞起来了。这时,老奶奶发现我的孔明灯没飞上去,过来看了一下,说要给我换一个新的。我连忙说:“不用换,是我自己弄坏的。”老奶奶把灯递给我说:“你看,其实灯底下划个小口不要紧的,主要是灯上边还有一个裂口,是原来没粘好。我给你另外换一个。”换了新的后,果然一切顺利。我高兴地看着我的灯缓缓升上天空,心里默默地祝愿:希望所有人都能像这个老奶奶一样真诚地对待别人,希望老奶奶身体健康,生意越来越好! 善就是善良有爱心。 有一次,锦绣佳苑来了一只脏兮兮的流浪狗,每天晚上它都会睡在车库外的墙角。大人嫌它脏,不让它进屋,我和小朋友们却十分喜欢它。大家还凑钱买了火腿肠喂它,它尝了一下,立马狼吞虎咽起来。一天,眼看着要下雨了,我怕小狗被雨淋着,就找来一个大纸箱给它做了一个窝。婆婆见我这么关心它,也从家里拿来几件旧衣服,铺在

纸箱里,让小狗能舒舒服服地睡在里边。后来,小区里的一位漂亮阿姨收养了这只小狗,它再也不用到处流浪了。现在,这只小狗可神气了,毛发洗得干干净净,梳得整整齐齐,脖子下还挂了一个小铃铛。它还认得我们,只要一见到我们,就会立刻扑过来,和我们一起嬉戏玩耍,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美就是努力的绽放自己。 去年冬天,我家阳台上的双色茉莉花盆被我不小心打碎了,花的主根都折断了。爸爸把它移栽到一个新花盆里。春天来了,别的花草都发出了新芽,有的还开出花了,可是那盆双色茉莉迟迟没有长出新芽。爸爸看着光秃秃的花枝说这盆花已经死了,可是我不甘心,继续坚持给它浇水施肥。终于,有几根花枝又吐出了新芽。虽然小小的,可是我觉得它们比其它盛开的花朵更美丽,因为这几株新芽体现了生命的顽强美。 真善美就像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我们每个少年的成长,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主题班会之真善美班会主持词.doc

真善美班会主持词 【篇一:真善美主题班会】 “争做真善美好少年”主题队会活动目标:通过这次队会,了解良好 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 人,也使大家更多地认识到心中长存真善美,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 人。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 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 友爱,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活动方法:情景体验、讨论、问答、表演。 活动准备: 1.了解“真善美”的含义。 2. 学唱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新编24 字核心价值观童谣,编 排拉丁舞蹈等。 3.编排快板《讲诚信》,诗歌朗诵《我的祖国》,合唱《我们是共产 主义接班人》等。 活动过程: 一、队会程序 中队长宣布:第七中队“争做真善美好少年”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全体队员起立,出队旗,敬队礼。 合唱队歌(齐唱后全体队员请坐)。 二、队会过程 (一)走近真善美 1、主持甲:合着欢乐的节拍,我们成为了四年级的学生。主持乙: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主持甲:好少年要有良好的行为,关爱旁人,关爱社会。 主持乙:好少年要有良好的习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今天,就让 我们踏上旅途,一同遨游在真善美的世界吧。 主持人甲:看,那边来了几只快乐的小鸟,请欣赏歌曲《童心是小 鸟》。 2.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说说身边的真善美。观看幻灯片,讨论交流 怎样做个有社会道德的人。 3.主持人甲:是的,只有我们大家都遵守好社会公共秩序,我们的 生活才能更愉快,更幸福。 主持人乙:下面请欣赏黄天乐的快板《讲诚信》。

(二)了解真善美 1、主持人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 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是美和真。” 主持人乙:人世间,真诚、善良、美丽,都发自我们最深处的内心。 主持人甲:我们热爱生活。 主持人乙:请欣赏萧依俏和易萱萱的拉丁舞《舞动生活》。 2、主持甲: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主持乙:在我们的身边就涌现出许多身残志坚,心灵美好的人物。主持甲:请听朱曼榛给我们带来的《张海迪的故事》。 3、主持人甲: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 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 主持人乙:中华民族以勤劳智慧、好学上进、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 称于世。 主持人甲:我们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主持人乙:请欣赏黄雅文诗朗诵《我的祖国》。 (三)激发真善美 1、主持甲:新时代赋予真善美新的含义。 主持乙:下面请欣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字童谣歌。 徐梦愉朱想彭嘉文王家沐王健怡朱际忠张鲁悦 2、主持甲:给陌生人的一个微笑 主持乙:给老人的一个搀扶 主持甲: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其实都是真善美的体现 主持乙:看,两个“活雷锋”向我们走来了,请欣赏相声《活雷锋》。 4、主持甲: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主持乙:是含苞欲放的花朵,是展翅欲飞的雏鹰 主持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主持乙:从我做起 主持人甲: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主持乙:请欣赏大合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三、结束程序 主持人甲: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老师讲话 主持人乙:呼号(全体起立,举起右手)! 辅导员: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时刻准备着!

善品堂简介

善品堂整体书房简介 善品堂整体书房项目由中国文化书院学术支持,北京京图伟业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斥资上亿元倾力打造的中国首家整体书房品牌。主要经营涉及发行高档图书及书房艺术品、文房四宝、名人字画、红木书柜、博古架、红木书桌/椅、书斋命名(名家题写)、整体书房装备、陈列、设计、装修、保养维护品以及书房衍生品等。 善品堂藏书由著名学者汤一介、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担任总顾问,由王蒙、戴逸、高占祥、李学勤、李伯谦、厉以宁、乐黛云、刘梦溪、杨辛等数十位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 善品堂藏书系列由总顾问、学术顾问在浩瀚书海中精选出近200余部精品图书,共分国学经典、史学经典、艺术经典、文学经典、企业管理经典、工具辞书经典、领导读本经典、哲学宗教经典、世界文化经典等九大类。 善品堂藏书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书香传家、打造书香中国、实现阅读社会为使命;以“善品传天下、书香育后人”为理念;以“荟萃典籍善本、品读传世珍品、弘扬书斋名堂”为宗旨;以“读至善上品之书,养至善厚德之性,施至善良行之举”为愿景。善品堂整体书房是各界人士陶冶性情,彰显内涵、修养、品位及文化镇宅、书香传家的必备选择。善品堂学术机构 中国文化书院是由我国已故国学大师梁漱溟、冯友兰、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岱年、朱伯昆、汤一介等数十位教授共同发起,联合了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及台、港和海外的数十位著名教授、学者一道创建的一个民间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团体。于1984年10月成立于北京。 学术顾问 善品堂藏书由著名学者汤一介、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担任总顾问,由王蒙、戴逸、

真善美作文(6篇)

让世界充满真善美 每当听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这首歌时,我心中总会很激动,因为这首歌能拨动我的心弦,使我的世界充满真善美。 罗丹告诉过我们:“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觉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流露出真善美。 真善美是温暖人心的安慰。当你遇上困难时,那些在你身边的人,会给予你帮助,给予你鼓励,让你重新振作起来,勇敢地向前冲! 当然,真善美也可以是简单的问候语。清晨,当我们走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我们可以互相问候。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假如人人都这样,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会变得很“美”! 在我们身边,“美”也是常见的!你看,被称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车祸瞬间挽救学生,导致高位截瘫;“最美司机”吴斌在铁片击碎玻璃刺入腹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最美母亲”吴菊萍徒手接住从10楼坠落女童被砸晕,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严重。 这些事情不就是最能代表真善美吗? 还有,在学校里常常会有“捐款活动”,同学们也踊跃参与。为的是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虽然我们捐赠的钱并不多,但这

却包含着我们那份爱心!难道这不是真善美? 社会是一个美好,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处处皆有爱,处处皆有美。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应当从小就开始,从小事做起,践行真善美。做一个“内在美”——心灵美的人。 看见垃圾在校园内,我们应当弯下腰,捡起垃圾;看见草儿被“踩伤”,我们应上前阻止;看见花儿被“摘下”,我们应上前警告……这都是一些极其简单的事,但它们却包含着“真善美”! 总之,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自觉弘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让这繁华的世界,充满着真善美,充满着喜与乐!

真善美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

真善美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真善美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1 1、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进1步让学生建立诚信的性情,这是“真”。唤起学生感恩的心灵,这是“善”。并引导学生通过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这是“美”。知识育的目的是真。道德育的目的是善。美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让学生渐渐体会到学会做人的`重要性。晓得爱的忘我、伟大、纯洁,激起学生爱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学会感恩的同时,学会分享,学会坦诚与周围的人相处和合作,为构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营建良好的氛围。 2、活动主题: ”真、善、美”。 3、活动对象: xx班全部学生。 4、活动内容与方式: 通太小品短剧、观看视频、分享自己的小故事的等情势,展现我们都要学会真诚待人,晓得行善感恩,这样才是1个美丽的人。如果人人都崇尚真善美,寻求和谐,那末全部班级,乃至全部社会将是1个团结和谐的人间天堂。 5、活动流程: 1、小品:展现我们的“真”工夫。 (1)家校联系表模仿家长签字。 (2)篡改家校联系表上的成绩,并且骗家长说是老师打错了,老师改的。 (3)作业没有完成,星期天下午快要回学校了,趁家长忙

的时候给家长签字,并且骗家长说作业完成了。 (4)考试做弊。 (5)抄同学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小品剧进程中体会出诚实信誉的作用,1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要崇尚诚实信誉。说明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试金石之1,它更是保护自己有力武器。 2、观看视频(雅安地震)(7分钟)——如何“善”? 设计意图:天灾无情,人间有情。由于有感恩,所以1方有难、8方支援。由于感恩,所以中国人民是不会被打倒的。这样可让学生在感动之余学会感恩,相互帮助,营建1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3、升华:寻觅身旁的“美”。 分组展现:如相片,礼物,分享对美的感悟。 (1)亲情美、友谊美、师生情谊的美、大爱的美(如志愿者、主动帮助处于困难中的人)、风景美等。(指定学生负责,通过相片或实物,谈谈为何觉得美) (2)师生同唱1首歌(待定:与真善美主题有关的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美的气力,在美中得到感动和思考,陶冶学生的性情。 6、活动特点: 贴近现实,有趣生动形象,容易让学生接受、参与性高。 7、活动要求: (1)写好剧本《展现我们的“真”工夫》。 (2)必须全班同学参加。 (3)各种道具需在前3天准备好,在活动前1天进行彩排。。

大学课外延伸《社会心理学》12-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汤一介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 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美国“霸权主义”,在此期间中外许多学者都对亨廷顿的理论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讨论或提出了批评。1996年,亨廷顿为了回答对他的批评,并补充和修正他的某些观点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可以看出他的某些观点有所改变,例如在他为中文版写的《序言》中说:“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在《文明的共性》一节中,他说:“一些美国人在国内推行多元文化主义,一些美国人在国外推行普世主义,另一些美国人则两者都推行。美国国内的多元文化主义对美国和西方构成了威胁,在国外推行普世主义则对西方和世界构成了威胁。它们都否认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全球单一文化论者想把世界变成像美国一样。美国国内的多元文化论者则想把美国变成像世界一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美国是不可能的,因为非西方的美国便不成其为美国。多元化的世界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建立全球帝国是不可能的。维护美国和西方需要重建西方认同,维护世界安全则需要接受全球的多元文化性。” 虽然这段话也还有一些可商榷处,但他提出“维护世界安全则需要接受全球的多元文化性”,应该说是比较明智的考虑。为什么亨廷顿的观点有这样的变化,正是由于他感到在世界范围内西方(实际上是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和威胁;在国内又受到“种族”等问题的困扰,因此提出了“世界秩序的重建”问题。在该书《西方的复兴》一节中亨廷顿说:“西方与所有已经存在过的文明显然是不同的,因为它已经对公元1500年以来存在着的所有文明都产生了势不可挡的影响。它开创了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其结果是,所有其他文明都一直试图在财富和现代化方面赶上西方。然而,西方的这些特点是否意味着,它作为一种文明的演进和变动根本不同于所有其他文明中普遍存在的模式?历史的证据和比较文明史学者的判断却表明并非如此。迄今为止,西方的发展与历史上诸文明共同的演进模式和动力并无重大不同。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经济发展的势头表明,其他文明是生机勃勃的,而且至少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一场涉及西方和其他文明核心国家的大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可能发生。而西方始于20世纪初的逐渐而且无规律的衰落,可能持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或者,西方可能经历一个复兴阶段,扭转它对世界事务影响力下降的局面,再次确立它作为其他文明追随和仿效的领袖的地位。” 这段话一方面反映了亨廷顿感到西方领导世界的地位正在“逐渐而且无规律的衰落”,而那些向西方学习走上或正在走上“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国家已经“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这当然是他和西方某些学者、特别是政治领袖(如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不愿接受的。这里包含着亨廷顿和某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的一个不可解的情结:为什么那些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兴起的国家走上了他们创造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反而对他们构成了威胁?照他们看,这些兴起的国家应该在一切方面(政治的、文化的)本应跟着他们走,听命于他们才是“合理”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因而表现出西方世界的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在亨廷顿内心真正希望的是西方文明的“复兴”,“再次确立它作为其他文明追随和仿效的领袖地位”。“9.11”以后美国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正在试图确立其作为其他文明的霸主的领导地位。 继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2000年出版了意大利安东尼奥·奈格利(Antonio Negri)与美国麦克尔·哈特(Michael Handt)合著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该书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基本看法是:“就在我们眼前,帝国主义正在成长、形成。无边无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