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百年历程2.

7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百年历程2.

7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百年历程2.
7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百年历程2.

7中华民族复兴百年历程回顾及思考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汪朝光

中华民族的复兴的理想一直深植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这与我们国家的历史相关,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漫长的五千年的历史未曾中断。我们也曾有过辉煌闪耀的历史,中国古代发展有秦汉、隋唐和明清三座高峰。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印记,但是近代以来的落后确是亿万中国人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此想要恢复往日辉煌的期冀也就一直伴随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所为。

我们本讲的内容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百年历史的回望和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民族在这百年之中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它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一部分:黯淡的开端(二十世纪前十年

1900年伴随义和团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进入到二十世纪时一片惨淡。辛丑条约被认为近代以来最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这主要不是体现在巨额的赔款上,而是体现在以下三点上,第一,外国列强可以在北京等十三个重要城市驻兵;第二,若干省份停止科考若干年;第三,派出大臣去西方赔礼道歉。这一切给中国带来了屈辱的感觉,总之1900年前后的中国非常低落,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个非常低落的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世纪的。

面对外国列强所遭受的挫败和屈辱使所有人都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了,不管是社会上普通人,还是革命者,还是清政府的顽固势力都这样认为,就连被当成顽固守旧的最大代表的慈禧太后也在逃跑的路上发表了改革诏谕,以示改革之念。由此开始了晚清的十年新政,这些新政的施行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对于推进法律制度的近代化,教育制度的近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总体上新政是失败的,它并没有挽救清政府于危难,反而将自身推向最后的被推翻。那么我们会问,晚清新政为什么会失败呢?这可能主要是以下两点原因:其一,时间节点或者机遇的问题。近代以来清政府自身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这些改革大多没有坚持下去,可能坚持下去最后就

成功了,洋务运动如果坚持下去可能就成功了,戊戌变法坚持下去或许也能成功,但是到新政的时候即使坚持下去也未见成功,这是因为时机已失,当时社会普遍对清政府失去了信任。其二,一些具体举措方面存在错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改革与具体国情的结合,一个好的改革永远不是一个最完善的改革而是一个最合适的改革,晚清新政在这方面就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比如废除科举,这本身是好的,但是对于一个以存在一千多年的制度而言,依存于此的人是非常多的,一时间将这一制度废除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因此仓促的废除科举只能导致社会特别是文人对政府的不满。另外像铁路国有政策也是如此,这一政策本身不坏,但是坏在政府的在实施这一政策时的反复和出尔反尔,由此导致了民间商人对政府的反感。

伴随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和清政府的垂死挣扎,中国在二十世纪的前十年里走入了历史的最低点,中国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黯淡。

第二部分:艰难的复兴(辛亥革命到抗战前

虽然经历了低落的十年的,不过事物的发展总是走到最低点时就会像另一面发展,所以就会有新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否极泰来,但这过程是艰难的是曲折的。

1.辛亥革命

我们对于辛亥革命一直都给予里相当高的评价,但是有人会质疑辛亥革命真的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吗?因为它好像并没有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片坦途,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清楚辛亥革命在破旧立新方面巨大的意义,在这方面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怎么强调都

不为过。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清政府覆灭,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由帝制走向共和,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中国的帝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一个王朝赶走一个皇帝,更是彻底结束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制,从此不要帝制,民主和平等的信念在中国人心中扎下了根。所以到后来无论是袁世凯称帝还是张勋复辟都只能是一场闹剧,遭万人唾弃,草草收场。当然辛亥革命也有一些具体成果,辛亥革命之后现代经

济迎来了将近十年的(1911-1921的迅速发展期,1918年还建成了四艘万吨轮。在外交方面虽然有一些小的挫折,但是总体而言是逐步收权的过程。

2.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全民意义上的运动,是以学生为先锋,有商人等多个阶层参加的全民运动。这一运动因抗议在巴黎和会上的不公平合约而爆发,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外交的进程,之后的外交关系中也都是收回益权的。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对外国列强的不合理要求说了不,并以战胜国的身份同德国、奥地利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个完全平等的条约。这种积极的成果离不开战争之初当政者敏锐地意识到战争的形势,并且判断出应该站到协约国一方。这种正确的判断使中国的外交不利形势得到很大的扭转,这表明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而言,机遇是重要的,而把握机遇的能力是更为重要的,我们应该看到前人在民族复兴事业中所体现出的智慧和努力。

3.国民革命

就像在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中反映出来的那样,在两湖两广地区爆发的农民运动存在一些过激行为,但是从总体上看,国民革命还是有很多积极成果的。在理论层面,国民革命促使民主主义广泛普及;在实践层面,国民革命结束了北洋政府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当然由南京国民政府替代北洋政府究竟是好是坏是有不同观点的,但是北洋政府无论如何不能被看成是先进的,北洋政府的武人政治,军阀政治带来了混乱的政治局面,而它的最高领导人袁世凯也是一个保守的政治人物,并且还作着恢复帝制的美梦,尽管他在晚清新政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他在实践共和和推进中国现代化方面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与之相对,孙中山虽然也被有些人成为孙大炮,觉得其没有什么实际的事功,即使如此,他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即使到一百后的今天依然具有指引作用。因而北洋政府很难说是一个理想的政府,而推倒北洋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总体来说是一种进步。

4.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

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我们以往的评价都不高,但是从客观的角度观察,我们不得不说国民政府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节点。

首先,在理念上,南京国民政府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独立意识。举例而言,当时的国民政府电影检查委员会对电影的审查标准就是是否符合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的要求,对于那些可能有违中华民族独立精神的内容一律都要删去。还有比如在抗战之前的中日交涉中,日本对中国的不满的很大理由就是说中国排日,以至于后来提出要让中央军撤离河北察哈尔时连国民党的党部要一同撤离,这是因为当政者重视民族独立,国民党在当地的党部也积极宣传民族独立,宣传抗日。

其次,南京国民政府结束了北洋政府以来比较分散的状态,中国的历史上的强盛时代都是统一的时代,因而从形式上结束了分裂状态,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意义重大。

最后,南京国民政府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取得了积极成果,比如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在1930年时完成了协定关税,由此实现了关税自主,现代经济有明显地增长。

虽然这样,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两面性,它自身具有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它最终的失败。

第一,国民党是一个精英型的政党,因此对底层社会的了解不够,这一点及至百年后仍是如此,它无法把握底层民众的脉搏。这一点从国共两党的对比更为明

显,中共是从底层做起,底层组织发展迅速,因而对底层群众的情况把握的比较好,国民党则犹不善于此。

第二,对外妥协,国民党在对外问题时有时显得比较软弱,也有妥协一面。

第三,一世而亡,党的建设不力。国民党对于党的建设不够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不够,尽管党内有很多精英,但是难以成为以精英的组织,缺乏组织的力量,这一点对比中共的党的建设尤为明显,中共强大的党的建设使它具有强大的组织力量,组织的触角可以伸到每个地方。

第四,严重的腐败问题。早在国民政府建立之初,腐败问题就产生了,当时就有外国人观察得到国民党是不行的,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平时上班,周末就坐火车去上海逍遥了,腐败的问题是从一开始就有了。加上国民党纪律不严,组织不严,腐败问题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后来的清党分党在给中共以重创的同时也给国民党自身带来巨大损害,许都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都流失了,而填补进来的都是一些地痞流氓和唯利是图之徒。

第三部分:抗战时期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为此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人也将之视作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最重要的节点或者枢纽。

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首先,抗战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地位。抗战胜利直接导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对外自主得到进一步恢复。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要得益于中国战胜国的身份和整个战后形势,至今我们仍在继受这份利益。抗战的胜利使我们顺利收复了东北和台湾,使主权和领土完整得到维护。

其次,民族主义在此发展并成型,抗日战争使所有中国人了解到什么是流离失所,什么是国破家亡。中国传统以来的天下观渐渐为民族主义取代,这也是现代国家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抗日战争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虽然中国的半壁江山在战争中遭遇了旷日持久的狂轰乱炸,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现代化的进程,但是战争的继续使军队的现代化得到很大发展。

第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共的成长。当然抗日战争为国共两党提供了平等机会,但是两党领袖的远见和组织控制力等方面的差别最终导致中共的壮大和两党势力对比的扭转。

最后,抗日战争结束了中国在外交上没有朋友的局面。

第四部分: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同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节点,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新中国的成立完成国家的统一。中国人具有一种深深的统一情结,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除港澳台以外地区的统一,中国人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第二,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国家的完全独立。民族独立是近代以来国人一直追求的事情,也许有人会假设如果抗战没胜利,中国被日本统治,那么中国的现代化或许会发展得比现在更好,但是抛开历史假设的不可能,即使外族的统治可以带来经济的发展,富足的生活,但是内心深处的屈辱感是无法抹去的,民族在别人的统治之下是无法忍受的。

第三,新中国的成立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当时留学精英的纷纷归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民族自信和国家向心力。

第四,从1978年开始成功地实行了改革开放。虽然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一些错误使得我们的发展遭遇

了各种挫折,所取得的成绩也没有应该有的那么大。而改革开放促使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大跨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进一步。

以上是对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的基本回顾,接下来是一些思考。

首先,机遇很重要。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我们都可能遇到各种机遇,这是能否把握住机遇就非常关键。辛亥革命是个很好的机遇,但是袁世凯统治下的北洋政府没能把握好机遇,积极促进民主和共和。南京国民政府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很好地推进,但是国民政府没能把握好机遇,在各种内外问题中越来越离心离德。抗日战争为中国近代化扫除了许多障碍,本身也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是接下来的四年内战使得国家建设进一步推后。新中国的成立也是一个现代化发展的好机遇,

但是一些错误的判断是我们没有建设好。改革开放的成功,很重要的就是领导人对现在的历史机遇有很清醒地认识,并且把握好了这次机遇。

第二,路线很重要。每个历史时期有每个历史时期的国情,结合具体国情制定相应的基本路线,对于开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领袖人物的作用不能低估,特别是重要的历史节点上,领袖人物对于历史的进程的影响要充分认识。

结语:

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在民族复兴的事业中前仆后继,我们从一个老牌帝国逐步发展为一个现代国家,这凝聚了几代国人的智慧和努力,对于他们我们应该给予应有的尊敬,而不是过分的苛责,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尚未完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通过对民族复兴的历程的回顾,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坚定信念,砥砺意志,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上奉献自身的力量。

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离不开我们认识形势,把握机遇的能力,对此我们还需不断砥砺,不断提升。对于当下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地域差距、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而且在发展中要注意软实力的发展,形成文化的吸引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

总之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道路还很漫长,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祈祷,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实现!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课程标准 4—3 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材分析设计思路 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为“鉴”,要求本课主要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历史事件了解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 2、能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3、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阅读,理解有效信息并重组这些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从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中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并能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同学知道这百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吗? 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回顾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 【新课教学】 百年回眸

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泱泱华夏数千年,历经了多少次磨难,创造了多少次辉煌,见证了多少次崛起,历史书中告诉了我们,同样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历史前进的列车中,中国永远都是重要乘客”。百年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选择了跟党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仅仅是我们复兴的开端。 最近,在读了《复兴之路》一书中,感受颇多。这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出版色于2007年11月与央视六集历史政论片《复兴之路》同步推出的,2010年被中宣部和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列入了“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三批学习书目”。由此引发了广大党员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思考与探讨。在读到“悬崖边上的天朝上过”一章中,深深感到,一国的制度、体制,领导集体的领导智慧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模式,在19世纪末,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求,体制弊病展现的一览无余,上层建筑几近分崩离析,皇权贵族只求自保,哪里还顾得上广大人民群众。无论其当初的辉煌与强大,今时她已经与历史长河的主流背道而驰,等待她的只有被抛弃。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当仁不让的肩负起

历史的使命,拯救人民于水火,带领人民走向自由、富强。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的必然。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任何党派无法比拟,共产党的政权优越性也是任何国家执政党无法比肩的。历经多年的抗战和内战,中国共产党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标志世界的东方一个超级大国正在崛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至今日,在党的领导下,历经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办了2008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等,这些荣耀属于中国。同时,随着党的一个一个好的政策,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携手同心共同面对了“人神共悲的512大地震”、“2008年冰雪灾害”、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的无疆大爱和团结一心,正应了那句老话,“团结就是力量”。30年来,民生的改善、科技的进步、百姓的生活富足,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处处体现出中国综合的实力。我们的口号就是“和平崛起”,和平在中国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太需要和平了,历尽沧桑的华夏民族,在经历了多少个血雨洗礼之后,终于可以对战争说不,要崛起,也要和平。 现在,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让中国人民充满希望,十八大新的领导集体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从新起点,进行新的开拓,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走中华

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之路 中国正在大气磅礴地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正在进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古老文明重新焕发生机,以新的姿态和形式走向世界。 一、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文明是悠久的,又是崭新的。传统中国既是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文明大国,古代中国不仅在国内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而且更是以一个强大的文明国家的面貌影响了东亚、中亚和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版图。文化是立国之根,中国文化的当代复兴,不仅在于它在全球文化政治版图中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独特个性并恢复自信,也不仅在于它将继续维系中华民族的内在统一,而且在于它在参与世界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中,以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及其所代表的国家软实力为“和谐世界”建设作出贡献。大国的崛起从最终意义上看是文化的崛起。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不仅应体现为经济上的强大,更应体现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在理念上的建构,中国应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理念和文明形式的创新者,它的国家理念和文明形式要为其他国家所尊崇。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到了近代,中国遭遇到数千年

未有之变局,彻底改写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心态。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经济的崛起、政治影响的扩大,近代以来被西方折断的中国文化自信力的翅膀重新舞动。如何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力量和文化价值、文化模式,这是中国文化在现代性的转型中面临的一个文化政治哲学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种模式,它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模式还主要是一种经济模式。我们能否在文化模式上有自己的建树,能否向世界提供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道德和文化理念,这是对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运动的严峻考验。因为中国现代化如果没有能够在文化上为21世纪世界新的文明样式注入全新的价值理念,中国文化没有能够在普遍性文化意义上提供崭新的文化经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就可能落空,我们的现代化就不能说是成功的。这一深远的历史任务其实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真正的精神生命力的内在要求。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责任和文化自信。 在世界“全球化”的语境中,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文化身份问题,否则中国文化会被西方思想淹没。这就是我们提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各位专家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这节课我计划按六个部分来说:1、说教材、2、说学情、3、说目标、4、说重难点、5、说教法学法、6、说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不仅是第七单元的总结篇、感悟篇和升华篇,而且也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内容的总结。本课回顾了近代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浪潮中,经历了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经过坚持不懈的抗争和探索,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曲折历程。从此,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掌握因果推理、比较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加上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性强,因此适合用探究式教学。 三、教学目标 1.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抗争的主要线索和主要事件、重要人物;了解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历程。 2.学生能学会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事件,并能整理和分析有效资料、解读材料。 3.分析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的历程,并能对此有历史的反思和启示;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抗争的主要线索和主要事件、重要人物 难点:重温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情感上有所升华并能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落实到实际的行动。 五、教法学法选择:侧重于如何突破重难点? 学法:研读材料、自主探究、角色体验、倾听讲解 教法:情景教学、材料导读、问题探究、教师讲授 六、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 1、新课导入 由课本标题直接提问入题: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同学知道这百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吗? (由标题直接引出本课的内容,以此明确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中,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以坚船利炮惊醒了清朝统治者的迷梦。面对勃勃生机的工业文明,以农耕文明著称于世的中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鸦片战争一声巨响惊醒了沉睡的巨龙,此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寻求民族独立和富国之路。历经百年的血雨腥风,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沉痛的代价时刻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致于落伍。 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回顾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 2、讲授新课 活动一:历史在这里沉思 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过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我国建造了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接下来请一位同学(可事先准备好八幅浮雕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指出碑身底层的八块巨大汉白玉浮雕分别展示了百年中先辈壮烈的重大斗争: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和胜利渡长江八件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大事。 能力大展示: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2015-07-09 政治学习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早十点在西门票务中心凭身份证排队领取免费参观券后,便进入了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一座系统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2011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十分精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展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地揭露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xx院xxxxx xxxxxxx 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 一、引文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读后感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多少仁人志士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他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而我却无从追忆,只好上下求索 遍览用历史感悟未来的《复兴之路》,我不禁欣喜若狂。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从一个曾经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的东方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从一个曾经创造了无比灿烂文明的民族逐步沦为西方人眼中的劣等民族。终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沉沦彻底画上了休止符,并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从那时起到今天的短短60年里,中国从一个满目疮痍的落后国家快速发展成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奋进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这,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当人们从不同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巨大变化、从不同层面来探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近代以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上。 中国在复兴之路上经历了种种艰难探索和各类磨难,但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加入wto,青藏铁路的通车,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进程,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等等,无不克服了艰辛的复兴之路上的艰难险阻,无不彰显了坚决的强国之心。华夏民族正欣喜热情得迎接着另一个盛世。 生于盛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服气,而一心只读圣贤书,或整日埋首与网络游戏不问世事都是不可取的。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在这个社会转型期,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努力上进,奋起直追,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努力臻于完美,也许我们终身只能仰望伟大,但我们仍旧可以尽力接近伟大。而在努力接近的过程中,我们更需明确方向,端正态度。 仰望伟大,但我们仍旧可以尽力接近伟大。而在努力接近的过程中,我们更需明确方向,端正态度。 复兴之路何其艰辛,而强国之心有何其坚决!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多少仁人志士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他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我们的祖国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件有了我们那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有了这么美丽的生活,应该好好学习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以后报答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的努力。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教案 人教版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备课资料 课程标准 4-3 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材分析设计思路 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为“鉴”,要求本课的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始末和浮雕刻画的历史事件了解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 2.能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3.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并重组这些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从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中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并能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 教学过程 在课前将学生分组(4或8组)结合P128页大事填充表,收集近代史上在中国发生的大事和近代史上著名人物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或影音)。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总结。 听完学生的介绍,完成P128页的表格,对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内容加深把握。 一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谈一谈】了解了中国近代百年磨难史,你有什么感想?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讨论: 1.落后就要挨打! 2.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3.我们要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落伍。 【讨论思考】

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之路 中国是历经几千年的泱泱大国,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准。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是起进一步促进作用还是有阻碍作用?现在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为什么被别国发展而自己不能加以利用或制作不如别国呢?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引起我们的大力重视! 百余年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耻辱“陪绑”,饱受质疑、非难、批判与否定。百余年后,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刻反省,以理性、缜密、宏阔的视角检视中华文化并确立鲜明的主体意识,在把握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基础上实现真实的文化自觉。防止神物异化、以心性哲学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多元并存、和而不同的包容同化力,生生不已、日新又日新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和根本精神,是其能够绵延5000余年而不绝的理由,是创建未来新的文化的基础。 “文化中华”与民族复兴雨和值此新世纪揭幕,中国文化建设迎来了新时期。在中国,现代化是“外启”式的,但同时又是“民族”式的、“国家”式的、与尊重“传统”式的。以文化自觉来说,文化自觉是民族认同的深层基础,是民族凝聚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创造力与生命活力的内在驱动。因此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政治文明的资源支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实现文化复兴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刻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的复兴。 就和平崛起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实现文化复兴的方法要贯彻“四个结合”:一是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二是吸收世界优秀文明同立足本国实际相结合,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四是对外和平与对内和谐相结合。我认为,这四个结合,至关紧要。这四个结合做得好不好,关系到我们全部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之所以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在21世纪上半叶的复兴,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从文化发展方向来看,如今中国坚持三个代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实现文化复兴要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实现文化复兴,还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从传统民族文化来看,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那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到,再到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再后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壮丽的史诗。90年来,党带领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90年来,党带领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道路,90年来,党带领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社会主义道路。90年来,党带领我们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成就,从神五,神六,到嫦娥,到天宫,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断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到天宫,我想到两个数字,一个是32,一个是24,32是说“天宫”设计师的平均年龄是32,其中最年轻的设计师年龄是24,这意味着我们年轻一代,正在或已经从老一代英雄中接过复兴之路的旗帜,我们已经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因此我们应将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丽篇章。我们将继续贯彻党的十七届六种全会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用党的指导思想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想想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嘴上会说没有用,而要真正的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有人把人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材,材料的材,第二类是人才,才能的才,第三类是最重要的,人财,就是指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仔细想象,你是哪种人才,

7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百年历程2.

7中华民族复兴百年历程回顾及思考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汪朝光 中华民族的复兴的理想一直深植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这与我们国家的历史相关,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漫长的五千年的历史未曾中断。我们也曾有过辉煌闪耀的历史,中国古代发展有秦汉、隋唐和明清三座高峰。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印记,但是近代以来的落后确是亿万中国人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此想要恢复往日辉煌的期冀也就一直伴随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所为。 我们本讲的内容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百年历史的回望和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民族在这百年之中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它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一部分:黯淡的开端(二十世纪前十年 1900年伴随义和团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进入到二十世纪时一片惨淡。辛丑条约被认为近代以来最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这主要不是体现在巨额的赔款上,而是体现在以下三点上,第一,外国列强可以在北京等十三个重要城市驻兵;第二,若干省份停止科考若干年;第三,派出大臣去西方赔礼道歉。这一切给中国带来了屈辱的感觉,总之1900年前后的中国非常低落,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个非常低落的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世纪的。 面对外国列强所遭受的挫败和屈辱使所有人都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了,不管是社会上普通人,还是革命者,还是清政府的顽固势力都这样认为,就连被当成顽固守旧的最大代表的慈禧太后也在逃跑的路上发表了改革诏谕,以示改革之念。由此开始了晚清的十年新政,这些新政的施行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对于推进法律制度的近代化,教育制度的近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总体上新政是失败的,它并没有挽救清政府于危难,反而将自身推向最后的被推翻。那么我们会问,晚清新政为什么会失败呢?这可能主要是以下两点原因:其一,时间节点或者机遇的问题。近代以来清政府自身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这些改革大多没有坚持下去,可能坚持下去最后就

复兴之路解说词

《复兴之路》解说词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 第一集:千年巨变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第二集:峥嵘岁月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但是,袁世凯很快就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这年4月,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中华民国看似有国会、有《约法》、有众多政党,但实际上政权都操纵在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手中。1913年3月国民党领袖宋教仁遭暗杀,他和许多人所期待的议会民主制度成了泡影,随后,为了换取支持,袁世凯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6年袁世凯终于随着83天皇帝梦的破灭而败亡,但北洋政府却连形式上的统一都维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20世纪早期的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四处可见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报刊上常见的描述是大肆劫掠,惨不忍言。

百年巨变的中国

百年巨变的中国 --------------《复兴之路观后感》 在课下自己把《复兴之路》又看了一遍,看完之后,内心说不出的震撼,充满了感慨、感动与感激。我感慨中华民族百余年来所遭受的苦难,感动的是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感激的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曲折艰难,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成功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用历史感悟未来。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复兴之路》重现了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来,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来祖国的沧桑巨变,回顾民族的艰苦奋斗历程。 从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朝灭亡、军阀混战、辛亥革命爆发、共产党的成立、日寇的侵略、国破家亡的悲愤、新中国的诞生、文化大革命的压抑、改革开放的春风、香港澳门的回归、长江洪水的肆虐、汶川地震的震殇、两岸通航的团圆意味、神州六号的飞升、百年奥运的梦圆、国庆六十周年的欢喜...... 回顾历史不仅仅只是为了铭记,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对现在的我们仍然有很多的指导意义。 《复兴之路》提出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复兴”。民族的复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追求与梦想。百年的沧桑巨变,在中华民族这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在曲折中前进,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想正是因为我们现在一直在倡导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吧。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民主富强而牺牲奉献,浴血奋战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不论社会怎样发展,我们都要坚持和传承民族精神,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置于首位。这也正是《复兴之路》所给予人们的启示。 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所实行的一系列的变革都失败了,只有到了中国共产党这里,才找到了正确的前进道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候,是中国共产党站了出来,力挽狂澜,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拯救民族于危难时刻。《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北京奥运、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大清朝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从中得到了教训: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 和平崛起、民族复兴,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在探索中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这条复兴之路就是中国的崛起之路。而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进程,对于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复兴尤为重要,也特别明显。民族复兴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参与,共同努力。它是一个民族由盛而衰,再由衰落中重新崛起,走入现代文明、跻身现代化行列的历史进程。 复兴的实现方式是跨越式的前进,中国这样历史传统积淀非常深厚的文明古国,在封建时期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形成了几百年落后的巨大差异,中国不能仅仅跟在发达国家的脚步走,而要开创一天新的路去填补差距,甚至超越。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民族复兴之路,正是这样一条不懈追赶时代的脚步,顺应潮流,锐意创新,实现跨越前进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并不是很平坦的,有机遇也有挑战。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华名族的复兴之路。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大国关系,民族精神,国民教育这五大因素在复兴之路上起着很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民族复兴,顾名思义,当然是相对于历史上的衰落和曲折而言。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 年以来的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战、艰苦探索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起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西方殖民主义以最野蛮的方式将中国强行拖入近代。中国从一个曾经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的东方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迫使人民必须奋起自救。即便是虚傲自尊的晚清朝廷,也曾“师夷制夷”,兴办过洋务、颁行过“新政”,更有不计其数的民变和起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更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部分。移植西方技术方法,没能成功,中国没能自救。历史的机遇总是与中华民族擦肩而过。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生机。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打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结束了民族分裂、主权沦丧的局面,实现了民族复兴的第一步目标——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五四”运动,国内革命战争,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8 年抗战,中国共产党迎来的属于全中国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沉沦彻底画上了休止符,并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让中国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只有站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延续,面对21 世纪汹涌而来的世界潮流,民族复兴事业遇到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中国的革命和名族复兴的成与败,除了国内阶级的斗争外,国际环境也尤为重要。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开他所处的环境,更何况是中国这个有的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最终会被淘汰。晚清政府的腐败堕落,让外国列强强行打开了中国的世界之门。从19 世纪上半期开始, 英、法、美、德、意、日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经济和军事实力空前增强。为了强占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他们用炮舰和廉价商品“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 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此后帝国主义国家疯狂侵略中国的边疆和中国的邻国。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为中华名族复兴提供了机遇。十月革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思想的武器,让中国人民走向崭新的胜利道路。在此时,欧洲爆发了德国、芬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的工人革命和苏维埃运动,发生了法国工人的“五月战斗”;亚洲发生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吹响了号角。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教案人教版课程标准 4-3 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材分析设计思路 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为“鉴”,要求本课的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始末和浮雕刻画的历史事件了解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 2.能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3.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并重组这些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从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中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并能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 教学过程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备课资料 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董杰 课程标准 4-3 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 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材分析设计思路 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为“鉴”,要求本课的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始末和浮雕刻画的历史事件了解百年来中国历 史的发展进程,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 2.能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 出作用。 3.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社会主义 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并重组这些 信息的能力。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文献中学九年(11)班陈萍 指导老师:历史老师 民族复兴,在西方社会某些人的眼里无异于洪水猛兽。萨达姆的民族复兴党,希特勒的“纳粹”党,都是靠高举民族复兴大旗而发家的。一提到中华民族的复兴,西方社会的眼光同样是警惕和批判的。 清华大学朱育和教授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具有绵绵不绝的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延续力。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欺侮,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为从这样一个起点和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的前提条件——取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帝国主义列强曾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国家在中国境内还享有驻军、领土租借、内河航行和领事裁判等各种特权,甚至连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为此,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所要完成的一个严峻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得国家的完全独立和民族的彻底解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写进了自己的纲领。这是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政府所没有做到的。做到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此有了前所未有的、不可或缺的政治前提,它本身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民族复兴,不仅是地位、物质生活上的空前提高,还包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飞跃。 毛泽东同志喜欢用“站立起来了”这个比喻,其含义在相当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极大改变。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压迫,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反动统治集团惧外、崇外,甚至在政治、经济上投靠和依附帝国主义,极大地压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创建的新中国,一扫过去的精神积弊,使中国人民真正感受到国家真正成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毛泽东同志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到:“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刻,以非凡的胆识和罕见的气魄毅然决策出兵抗美援朝,向世界表明:新中国的政府已绝不再是任凭强敌欺凌、割地求和的政府,新中国的人民已绝不再是任凭强敌欺凌、忍辱受屈的人民,那种以为在中国的边境上架几门大炮就能吓住一个民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它是深深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