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满分作文800字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满分作文800字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满分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变了,以前的泥泞小路不见了,天然气入户了,菜市场变大了,连广告牌都是统一制作的……越来越美丽的家乡象征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象征着我们祖国强大的社会主义力量。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全面小康美丽家乡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作文1

我的老家是在湖北一个国家级贫穷县的农村里,今年春节我和爸妈回了一趟阔别三年没有回的老家。

我们坐动车先到了县城,然后马不停蹄地换乘小巴车来到村里。一下车,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条整洁宽阔的水泥马路一直延伸到村口。原来这里可是没有像样的马路,坑坑洼洼的,尤其是一下雨,到处是泥泞不堪。我的心情顿时舒畅了起来。

我和爸妈走在干净整洁的新马路上,沿路都是统一规划的,暗红色外观的二层小洋楼,院子里种有花草树木。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记忆中村里大多都是低矮土房子,有些歪歪斜斜的,很怕它们倒塌下来。惊喜的是我发现路两旁还装上了路灯,你可不知道原来一到晚上屋外就一片漆黑,出门还要打着手电筒。一路上遇见不认识的家乡人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他们围在

一起拉家常,时不时发出欢声笑语。在祠堂对面的一个大广场上,安装了各种休闲健身器材,村里小朋友们正在广场上忘我地嬉闹着。“爸爸!老家变化可真大呀!”我不禁感叹道。“当然啦!我们村已经被选为国家建设新农村示范村了!”爸爸也兴奋地说道。

终于到家了,爸爸先是带我去参观了新装修好的卫生间,里面有洁白的马桶和玻璃淋浴房。“这下你再也不用担心上厕所了吧!”爸爸笑呵呵地说道。“太棒了!”我叫了起来。你可不知道,我回老家最害怕的是上厕所。这里没有抽水马桶,想方便就得去茅房。听奶奶说村里六十岁以上老人,国家每月会发一定数额的养老补助,另外村里的部分土地已经被人承包去植树种果了,年底还有分红呢!爸爸还悄悄地告诉我,说家里已经安装宽带网络了,我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拿出带回的平板电脑,饶有兴趣地学起了小象编程。爸爸说如今进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让我一定要学好信息学,长大后为家乡数字建设出份力。

随着全面小康的到来,我的家乡变了,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这里的人没有变,邻里乡亲仍然和原来一样勤劳友善、温暖和睦。我爱我的家乡,希望它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作文2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建国七十年的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建国七十年的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前坐大巴车走的是国道就是那种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路每次下车总是晕晕乎乎的。这样一趟,那可是要一天两夜才能到达呢。”爸爸一边开车一边回忆道,眼底满是落寞和沧桑。“那现在可就大不相同啦!”我赶紧说道。爸爸换成一种愉快的语气说:“是啊,大不相同了。现在建了高速公路,又平又宽。”

我想:“那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有高速公路吗?”妈妈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娓娓道来:“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是有高速路的,并且更快更便捷。”“这一切啊,都源自于祖国的迅速发展。”爸爸开着车,原本皱紧的眉毛突然舒展开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脸上出现了像是一个亿万富翁看到自己的丰厚财产的出现的浓烈的自

豪感。

听完爸爸和妈妈的解说,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路变了,变得越来越方便了。而高速路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而已,它展露的是整个国家的日新月异,我们可爱的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西风几时来,流年暗中换。70年前的新青年秉持着奋斗精神,让我们的华夏九州换了人间。当高楼取代了硝烟战场,当喧嚷人潮洗去了枪炮不绝,当葱茏的绿色覆盖了曾经的鲜红,一个新的时代正在缓缓开启。数十年间,中华儿女用智慧和毅力不断

创造着神话与传奇,展现着中国魅力。奥运的呐喊声余音不绝,神舟入空遨游于天际,一带一路的丝线将绵延地更远更长。

一个民族的复兴少不集体的付出。当一批批00后昂首挺胸地站在寒风凛冽的边防线上时,当一群群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研发长征七号时,当一个个以年轻员工为主要群体对象形成的研发公司成立时,都无一不在向国民和世界昭示着新时代青年的有为和担当。几千年来骨子里养成的精细、刻苦,不服输的钻研的劲头,从来就不曾消失或改变。前面是山,我们一点点挖;前面是海,我们一步步驾,纵使困难重重。

我们生活在繁荣的的中国,定不能辜负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让中国梦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造一个“全民小康和谐中国”而努力奋斗吧!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作文3

我是重庆一所中学的一名七年级学生。我的学校环境优美,校外是农舍和田园,校园里干净整洁,各种建筑物布局错落有致,同学们一个个朝气勃勃,四季长青的小叶榕环绕在跑道四周,鸟儿时常站在枝头上歌唱,清脆的歌声悦耳动听,让我们感到生活无比快乐、幸福!

我今年13岁了,从两岁到现在,我见证了重庆直辖十年来发生的改天换地的变化:座座高楼尤如雨后的春笋拔地而起,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