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统计分析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统计分析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统计分析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统计分析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统计分析

一、货币供给机制

1、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实际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它由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通过信用程序、经由不同渠道投放到流通中而形成,并且在流通中循环往复地执行着货币的诸种职能;

故而又称之为“流通中的货币量”或“货币存量”。

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

M0=现金通货

M1=M0+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它存款西方国家曾经使用过M0,即现金的概念。

但现在除英国外,西方国家一般已不统计M0,因为在西方国家,支票使用已相当普遍,已无必要区分M0与Ml了。而我国仍广泛使用M0的概念。这是因为现金收入至今仍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形式,形成我国消费品需求的主要是M0,消费品的价格自然与M0的数量及变化密切相关。M0的变化也反映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因此,控制M0对于控制消费品价格、调节消费品的供求具有重要意义。

2、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各国都以法律形式规定金融机构应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中央银行具有为金融机构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的特权,这样就使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集中于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集中保管的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主要的负债,在中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存款准备金约占总负债的43%。从会计学的角度研究,任何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都受资产与负债的均衡关系的约束,中央银行也不例外。

然而,在处理资产与负债的关系方面,中央银行与其它经济部门不同。一般经济部门总是以负债为基础来维持资产与负债的平衡关系,即以所组织的资金来源水平来决定其运用资金的规模。与其它经济部门一样,中央银行亦需要维持其资产与负债的平衡。但其在处理资产与负债的关系方面,却很难以其所组织的信

贷资金来源来决定其运用信贷资金的规模。

3、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机制

尽管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一旦中央银行增加一笔信用,无论是直接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还是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家债券,或是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其结果都会通过不同渠道使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来源增加。

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

假定:存款准备率为20%; 提取现金比率为5 %; 缴纳税金的比率为15 %。

注:①为吸收存款②为存户提现③为存户缴税④为发放贷款

资 产 负 债

①存款准备金 +100

②存款准备金 -5

③存款准备金 -15

④贷款 +64 存款准备金 -64 ①存款 +100 ②存款 -5 ③存款 -15 资 产

负 债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不仅直接向流通界注入了一笔存款货币或现金通货,并且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能够扩张若干倍的信用,派生出大量的新增存款,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因而称存款准备金、现金通货和中央银行直接掌握的其它存款为“基础货币”,一般用“B ”表示。

4、货币供给模型

我们用一些符号及方程式来表示决定货币供给的各变量及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D =Dd +Dt +Ds ; B =R +C +Df ; R =r D 或 r = R/ D q 为货币结构比率,则

qd =Dd / D qt =Dt / D qs =Ds / D qf =Df / D qc =C/ D

(1)D 的供给模型及乘数,按基础货币定义,有: B=R+C+Df =rD+qcD+qfD =D(r+qc+qf) ∴D = ∴K==

①存款准备金 +64.0 ②存款准备金 -3.2

③存款准备金 -9.6 ④贷款 +40.96

存款准备金 -40.96 ①存款 +64.0 ②存款 -3.2 ③存款 -9.6

(2)M1的供给模型及乘数,按货币供应量的定义,有:M1=C+Dd

=qc D+qd D

=D( qc+qd )

将D的供给模型代入:

∴ M1=

∴ k1==

(3)M2的供给模型及乘数,按广义货币量的定义,有:M2= M1+Dt +Ds

= M1+qt D+qs D

= M1+D( qt+qs )

将D和M1代入:

∴ M2=

∴ k2==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亿元)

存款性公司概览(亿元)

二、货币供给分析

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相关的货币供应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货币供应总量及形成分析;储备货币分析;货币乘数分析。

1、货币供应总量及形成分析

(1)货币供应量流动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按其流动性强弱分为三个层次,即M0、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M0与消费物价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流动性偏弱,但却体现着潜在的或未来的社会购买力,反映

了未来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反映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M0、M1所占比重的大小反映出货币流动性的强弱,通常用M1/M2表示货币流动性。

例如,1994~2010年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单位是人民币亿元):

(2)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的关系分析

主要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关系。社会总需求是各经济交易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支付能力总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MV)。

总供给(产出)与总需求: Y = MV 。

M2与当年GDP 之比(%)

100

120140160180200M2 /GDP(%)

在实际分析中,通常还把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进行比较,即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CDP 增长率+物价上涨率:M'=Y'+P'。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大于CDP 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则说明货币供应充足;反之,则货币供应不足。

2、储备货币分析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储备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或基础货币,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处于货币创造的底层,它通过货币乘数直接决定货币供应量,也间接影响着货币价格—利率水平,因此是各国货币统计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储备货币形成的渠道可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储备货币即为基础货币。对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移项可得:

储备货币=国外资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对政府债权-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金-其他负债。

我国1994~2010年度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变化

24.2

41.9

44.3

48.7

56.3

66.867.9

72.6

68.1

72.2

77

79.7

6151.246.7

43

36.3

28

28.3

24.5

12.3

9.8

8.2

8

2040608010012019941998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再贷款比重外汇占款比重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1996年以来,货币乘数稳步扩张,从1996年的2.99扩大到2006年的4.44,涨幅达48%,金融机构货币扩张能力提高较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超额存款准备率下降较快;现金漏损率稳步下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

三、货币需求分析

宏观经济账户的确立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合适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资金流量分析则为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准备了技术性较强的工具。而作为货币部门,中央银行还必须强调对本部门主要经济变量—货币需求的分析和预测。

主要介绍货币需求总量的分析原理和货币需求总量的回归预测方法。 1、货币需求总量分析原理

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无非是为经济的宏观调控决策和政策效果评价提供实证依据。一国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项。毫无疑问,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当然的实施主体,因而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重点应置于对宏观金融的考察方面。

作为货币部门的中央银行,其所控制的主要金融变量是货币。而货币总量在决定产量、价格和国际收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最终目标的具体反映。因此,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分析应具体落实在对货币总量的分析与预测上。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货币当局必须明确其所能够使用的政策工具和所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货币需求函数的回归预测模型:

假设:人们持有的实际货币存量由其收入决定,并与收入成正相关;人们持有的实际货币存量的变动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变动影响,并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成负相关。 则有 =a0+ a1 +a2Π ·······①(a1≥0,a2≤0) 其中:

P M

M =名义货币总量,P =相应的价格指数 =真实货币总量(货币需求)

Y =名义GDP , =真实GDP Π=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a0、a1和a2:模型的参数,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获得。 如果把由失衡回到均衡的时滞考虑进去,需要有一个偏差调节模型。

该模型假设在既定时期内的调整有一个对应于调整的理想水平β值,以MD 和M 分别表示名义货币总量的理想值和实际值:

— = 式②中的t 为时期下标。等式的左端为在一个调整期内真实货币总量的实际变动值,右端为同期真实货币总量变动的理想值;为调整系数,且有0 ≤≤1。 令b0=a0, b1=a1, b2=a2, b3=1- 将式①代入②,有

= b0+b1 +b2[П]t +b3

参数b0、b1、b2和b3的值可用历史数据、通过对模型③进行回归处理估计。然后用参数估计值分别推算出 、a0、a1和a2,再回代入模型②和①,即可预测出反映理想水平的货币需求总量。 2、货币需求回归模型的分析步骤

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按模型③作回归分析:

参数估计:以 为被解释变量, 、[Π]t 和为解释变量,估计出参数b0、b1、b2和b3。

参数的相关性检验:估计出参数b0、b1、b2和b3的t 检验值,分别对参数作相关性检验。

总体相关性检验:估计出总体相关系数F 值和自相关检验D.W 值,检验总体的相关性,并判断是否存在正相关。推算模型②、③的参数: 根据参数b0、b1、b2和b3,推算值和ai 值。

t P M ??????1-t P M ??????β t P M t P M D ???????

?????????????1-- ·······② t P M ??????t

P Y ????????1

- t P M ??????·······③ P

M P

Y t M ??????t M 1??????1

-t M 1??????

预测反映理想水平的货币供应量:将估计的参数a0、a1和a2代入模型①,可推算出计划年度的货币需要量;

借助于计划年度的物价指数预测值,即可推算出货币供应量的理想值。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计算题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计算题 [ 2012-04-05 13:25:08 ] 02.04--31.设原始存款5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6%,提现率为8%,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书上的公式12-3) 存款总额=500×1/(6%+8%+6%)=500×5 =2500(万元) 派生存款总额=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2500-500=2000(万元) 02.04--32.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 为:单位:亿元 (一)各项存款 120645 企业存款 42684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 32356 企业定期存款 5682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4646 机关团体存款 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63243 农村存款 2349 其他存款 6610 (二)金融债券 33 (三)流通中现金 13894 (四)对国际金融机构负责 391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 1、M 2 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答:(1)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存款

=13894+32356+2349+5759 =54358(亿元) (2)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54358+5682+4646+63243+6610 =134539(亿元) (注解:这里是未改版前的公式,与书本上的公式有出入,请大家学习好考试用书就可以了) 03.04--31.某商业银行吸收原始存款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交存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准备金,1000万元作为存款备付金,其余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若无现金漏损,请计算商业银行最大可能派生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由题意可知:因为法定准备金为1000万,所以法定准备金率1000/5000=20%,1000万元作为存款备付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000/5000=20%。无现金漏损,表示提现率为0%,计算如下: 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5000×1/(20%+20% )=12500万元 派生存款=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12500-5000=7500万元 03.07--31.若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同期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8000亿元,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为多少?如果中央银行实际提供的货币供给量为2000亿元,请问流通中每1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多少? 答: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8000÷5=1600亿元 1元货币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实际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需求量=1600÷2000=0.8 03.07--32.假设某商业银行吸收到100万元的原始存款,经过一段时间后,银行体系最终的派生存款为300万元。若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为6%,客户提取现金比率为10%,试计算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 答: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第四章_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四章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 1、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央银行的负债。()T 2、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美国官方的货币分类,应归入 M之中。()F 1 3、大众持有现金的偏好增强,货币创造乘数会下降。()T 4、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创造乘数也就越大。()F 5、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F 6、如果一个存款者从银行提取了现金,那么,银行的准备率就会下降。()T 7、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含义是,当货币量增加10%时,物价水平也会上升10%。()T 8、在长期中,货币数量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但实际国内生产总是不变。()T 9、如果货币数量为500亿,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亿,那么货币流通速度为1/4。()F 10、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利率水平越高,人们希望持有的实际货币量就越少。()T 1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引起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T 12、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将引起利率下降。()F 二、选择题 1、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D )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2、下列哪一项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D ) A、库存现金; B、贷款; C、证券投资; D、活期存款。 3、货币的经济学定义是:( C ) M; A、通货和活期存款; B、 1 C、所有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和计量单位的东西; D、A和B。 4、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在于( A )。 A、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 B、作为价值贮藏手段; C、作为商品计价单位; D、作为延期支付手段。 5、下列哪一种情况是货币( A )。 A、支票存款; B、银行的支票; C、信用卡; D、大额定期存款。 6、法定通货是指:。( D ) A、由黄金作保证; B、由意大利汽车制造商作为货币制造的; C、包括货币和在银行保险库储藏的黄金; D、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一种货币。 7、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范围?( D )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机厂放一笔贷款;

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案例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基本原理: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K)。其中,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之和;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间的倍数关系,指单位基础货币所生成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主要受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受公众行为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确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行为决定。 2003年12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为5.23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货币乘数为4.23。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公开市场证券买卖、对金融机构贷款、外汇占款、有价证券及投资等渠道。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是对金融机构贷款,近年来主要是外汇占款。 一般而言,在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应保持同向运动。但在具体实践中,两者的运动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一是货币政策操作最终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有一段时间(时滞),如当中央银行观察到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时,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收回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增长速度放慢,但由于政策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货币供应量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较高增长速度。二是货币乘数出现变化。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变动时,货币乘数会随之变化,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会派生出不同的货币供应量。 200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快速增长的情况,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在补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同时,为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将超额准备金率维持不变甚至提高,银行总存款准备金随之上升,基础货币总量有所增加。但由于货币乘数随准备金率的上升而缩小,基础货币扩张能力减弱,货币供应量由此逐步得到控制。 思考题: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不一致时可能带来什么影响?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案例二:从货币供应过程看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我国中央银行是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向社会供应货币的。基础货币,主要由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组成。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功能,放大数倍(货币乘数)后形成货币供应量。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测试题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政策银行的是()。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交通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包括几大部分?( ) A.五大部分 B.六大部分 C.四大部分 D.八大部分 3.货币和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政府部门 C.金融机构部门 D.住户部门 4.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中的货币概览是()合并后得到的帐户。 A.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B.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C.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5.某人投资了三种股票,这三种股票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如下表,矩阵第(i,j)位置上的元素为股票i与j的协方差,已知此人投资这三种股票的比例分别为0.3,0.3,0.4,则该股 C.6.1 D.9.2 6. 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低于面值,则()。 A.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B.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D.不一定 7. 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股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和总风险的变化分别是()。 A.不变,降低 B.降低,降低 C.增高,增高 D.降低,增高 8.某种债券A,面值为1000元,期限是2年。单利每年付一次,年利率是10%,投资者认为未来两年的折算率为r=8%,则该种债券的投资价值是()。 A.923.4 B.1000.0 C.1035.7 D.1010.3 9.在通常情况下,两国()的差距是决定远期汇率的最重要因素。 A.通货膨胀率 B.利率 C.国际收支差额 D.物价水平 10.2000年1月18日,英镑对美元汇率为1英镑=1.6361美元,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率为1美元=6.4751法国法郎,则1英镑=( )法国法郎。 A.10.5939 B.10.7834 C.3.9576 D.3.3538 11.我国现行的外汇收支统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国际收支平衡表 B.结售汇统计 C.出口统计 D.进口统计 12.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2.5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3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赢利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清楚 13.下列哪项变化会导致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变差? ( ) A.短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B.长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三章货币需求与货 币供给

第三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市场的均衡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M=Y/V ?M: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Y:经济生活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V:货币的流通速度 ?该理论的两个特点: ?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是出于交易动机(货币作为 交换媒介的职能); ?⑵商品的价格水平独立于货币流通,是个外生经济变 量,因此不能用货币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来解释通货膨胀的产生。

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在其1911年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 M=PY/V 或M/P=Y/V ?M:名义货币需求数量 ?P:商品的价格水平 ?M/P:货币购买力,即实际货币需求量 ?Y:社会总产出或总收入 ?V:货币的流通速度 ?该方程中的Y取决于一国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商业信心、消费者欲 望和消费者偏好等,是个稳定的值;V取决于社会惯例(支付制度与金融制度)、消费倾向(如节约与储藏的程度)、经济发展(如工业集中度)等因素,也是个稳定的值。 ?该方程最终说明: ?⑴商品的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两者同方向同比例变化。即当货币 数量按某一比例增加时,商品的价格水平也按同一比例上升;当货币数 量按某一比例减少时,商品的价格水平也按同一比例下降。 ?⑵货币数量的多少最终又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余额理论 M=KPY ?M:货币需求量 ?K:以现金形式保留的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 ?P:价格水平 ?Y:总产出或总收入水平 ?短期内Y是个既定的外生变量。短期内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是K和P。

金融统计分析

张艳婷 20143191 金融学院金融3班晚上班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一共有16 家,本文根据同花顺软件公布的各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选取其中能够反映银行资产状况、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的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为股票投资者分析银行发展前景和股票升值空间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因子分析法

一、前言 当股票交易市场日渐成熟,交易模式得到监管并且愈发完善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理财者投资于股票交易市场。由于股市行情存在大量风险,为了规避投资风险,投资者往往会通过搜集各种市场信息,以增加投资判断的准确性。但是,股票交易市场的行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会受到来自各种不同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某支股票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因素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引发的动力制约条件都相当复杂,有的甚至会产生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在面对股票投资选择时,不仅仅是要规避风险获得投资收益,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运用科学的分析手段构建出一套具有科学参考价值的股票投资价值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数的几个因子即可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反映原资料中的大部分信息。通过提取关键因子,可以有效地找出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因此本文将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不同商业银行股票进行分类,找出制约其增盈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商业银行提高其股票投资价值的路径,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能够对上市银行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本文从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资本构成五大角度出发,结合银行业自身的特点,选取相应的财务指标概括上市银行的财务特征。 1.行业分析及样本建立 本文以中国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 16 家上市银行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各项财务指标是根据同花顺 iFind 公布的 2014 年一至三季度财务报告整理而得。 2.业绩指标的选择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讲:货币需求与供给 本讲内容概要 第一节货币需求 第二节货币供给 第三节货币本质 第四节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定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部门(个人、企业)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M d 表示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没有剔除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货币需求,即直接以名义货币来表示的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后的货币需求,即用货币能够购买到的实际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数量论 M d V=PY 其中: V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P 表示价格水平 Y 表示一定时期产出(GDP) 意义:在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货币与价格水平等比例变化。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有三种动机 交易性动机:与收入成正比 预防性动机:与收入成正比 投机性动机:与利息成反比 M d /P=L1(Y)+L2(r) (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认为,决定货币需求的是一个人的永久收入而非当期收入。除此以外,债券和股票收益率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三、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1)收入 (2)利率 (3)其他资产的收益率 四、货币流通规律 马克思认为,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M)取决于三个因素:待销售的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水平(P);货币流通速度(V),用公式表示为 M=PQ/V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不仅表达了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货币需要量

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1)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即商品价格总额越大,所需的货币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2)当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即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就越多。 例: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恒常收入的影响 B.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汇率的主导作用 答案:A 例: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是()。 A.基础货币 B.超额储备 C.利率 D.货币供应量 答案:C 例:凯思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受未来()的影响。 A.利率不确定性 B.收入不稳定性 C.证券行市不稳定 D.国家政策 答案:A 第二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定义 1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和创造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点上由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货币存量总额。 2 货币供给量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而实际货币供给量则是一定时点上剔除了物价因素影响后的货币存量。 二、货币层次 1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总量指标 M0=流通中的现金 M1(狭义)=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广义)=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2 简化版记忆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狭义)= M0+活期存款 M2(广义)= M1+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三、货币创造过程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1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1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题 1.下列中,()不属于金融制度。 A 机构部门分类 B 汇率制度 C 支付清算制度 D 金融监管制度 2.下列中,()是商业银行。 A 中国进出口银行 B 中国银行 C 国家开发银行 D 邮政储蓄机构 3.《中国统计年鉴》自()开始公布货币概览数据。 A 1980年 B 1989年 C 1990年 D 1999年 4.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 政府 B 金融机构 C 非金融企业 D 国外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B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C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表 6.我国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 B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C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 7.货币与银行统计的基础数据是以()数据为主。 A 流量 B 存量 C 时点 D 时期 8.存款货币银行最明显的特征是() A 办理转账结算 B 能够赢利 C 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D 经营存款货款业务9.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0.准货币不包括() A 定期存款 B 储蓄存款 C 活期存款 D 信托存款和委托存款 二、多选题 1.金融体系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上的系统理论,它包括() A 金融制度 B 金融机构 C 金融工具 D 金融市场 E 金融调控机制 2.政策银行包括() A 交通银行 B 中信实业银行 C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 国家开发银行 E 中国进出口银行 3.金融市场统计包括() A 商品市场 B 短期奖金市场统计 C 长期资金市场统计 D 科技市场 E 外汇市场统计 4.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 A 保险公司 B 财务公司 C 信用合作社 D 信托投资公司 E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5.基础货币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也表述为货币当局的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直接创造的货币,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第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

第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习题及答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10-1章货币需求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供应量削减三分之一,会导致 ( c )。 A.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三分之一 B.交易总量削减三分之一 C.物价水平下跌三分之一 D.物价水平提高三分之一 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d )。 和V短期内稳定和P短期内稳定 和V短期内稳定和V短期内稳定 3.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结论是 ( b)。 A.货币数量是果、物价水平是因 B.货币数量是因、物价水平是果 C.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互为因果 D.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4.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 c )。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b )。 A.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 c )。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C.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7.流动性陷阱是指( a )。 A.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货币需求量( c )。 A.上升,增加 B.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 D.下跌,减少 9.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b )。 A.机会成本的存在 B.交易成本的存在 C.时间因素的影响 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10.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d )。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具有代表性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求理论发展脉络所揭示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动态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理论的发展 第二部分要点提示 1.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现金交易说、现金余额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鲍莫尔、惠伦和托宾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层次的划分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判断标准。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层次的内容与层次之间的界限,也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3.乔顿模型揭示了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供应新论强调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中央银行应调整货币控制的方式。 4.货币定义的标准经历了净财富、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以及流动性的演变。对于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的讨论揭示了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5.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一方面反映出货币发行的主体与货币创造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方式应有所改变。 第三部分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货币需求 2、现金交易说 3、剑桥方程式 4、流动性偏好理论 5、鲍莫尔模型 6、惠伦模型 7、资产选择理论 8、恒久收入 9、人力财富 10、非人力财富 11、基础货币 12、货币乘数 13、货币层次 14、流动性陷阱 15、信用创造说 16、通货比率 17、乔顿模型 18、货币供应新论 二、填空题 1、基础货币又称(),它包括()和()两部分。 2、基础货币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和其他项目净值四个因素。 3、一般而言,货币乘数随着()、通货比率和()的变动而变动。

电大本科金融《金融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金融统计分析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金融市场统计是指以( )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的统计。 A.证券 B.股票 C.信贷 D.金融商品 2.信用合作社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它们属于 ( ) A.非货币金融机构 B.存款货币银行 C.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D.非金融机构 3.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以下几种金融工具按流动性的高低依次排序为( )。 A.现金、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债券、股权 B.现金、活期存款、债券、储蓄存款、股权 C.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债券、股权 D.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股权、债券 5.通常,当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时,股市行情会( )。 A.看涨 B.走低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6.某产业处于成长期,则其市场表现(价格)的特征是( )。 A.大幅度波动 B.快速上扬,中短期波动 C适度成长 D.低价 7.A股票的p系数为1.2,B股票的p系数为0.9,则( )。 A.A股票的风险大于B股 B.A股票的风险小于B股 C.A股票的系统风险大于B股 D.A股票的非系统风险大于B股 8.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关于股票组合的总风险说法正确的是( )。 A.总风险在变大 B.总风险不变 C.总风险在全面降低,当N大于30时,总风险略微大于市场风险 D.总风险的变化方向不确定 9.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高于面值,则( )。 A.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B.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D.不一定 10.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买人价 D.卖出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汇率风险只在固定汇率下存在 B.汇率风险只在浮动汇率存在 C.汇率风险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均存在 D.汇率风险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均不存在 12. 2000年1月18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英镑汇率是:1英镑-1. 6360-1. 6370美元,某客户卖出100000美元,可得到( )英镑。 A.61124. 70 B.163600 C.163700 D.61087. 36 13.同时也被称为“一价定律”的汇率决定理论是( )。 A.购买力平价模型 B.利率平价模型 C.货币主义汇率模型 D.国际收支理论

第10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

第10-1章货币需求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供应量削减三分之一,会导致( c )。 A.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三分之一 B.交易总量削减三分之一 C.物价水平下跌三分之一 D.物价水平提高三分之一 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d )。 A.M和V短期内稳定 B.T和P短期内稳定 C.P和V短期内稳定 D.T和V短期内稳定 3.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结论是( b)。 A.货币数量是果、物价水平是因 B.货币数量是因、物价水平是果 C.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互为因果 D.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4.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 c )。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b )。 A.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c )。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C.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7.流动性陷阱是指( a )。 A.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货币需求量( c )。 A.上升,增加 B.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 D.下跌,减少 9.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b )。 A.机会成本的存在 B.交易成本的存在 C.时间因素的影响 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10.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d )。 A.当期收入 B.过去的收入 C.未来的收入 D.恒久收入 11.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 a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2.惠伦的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是对凯恩斯(b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3.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 c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4.弗里德曼认为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相应( a)。

金融统计分析word版

《金融统计分析》综合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产生货币的运动形式属于(D)。 A.产品流通 B.物资流通 C.资金流通 D.货币流通 2.下列中哪一个不属于金融制度?( C ) A.支付清算制度 B.汇率制度 C.机构部门分类 D.金融监管制度 3.下列哪一项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A) A.邮政储蓄机构 B.国家开发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信实业银行 4.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是严格按照( C)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进行的。 A.世界银行 B.联合国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自行设计 5.非货币金融机构包括(A)。 A.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 B.农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 C.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 D.存款货币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 6.货币与银行统计中是以( D)为主要标志定义某种金融工具是否为货币的。 A.流通能力 B.支付能力 C.保值能力 D.流动性 7.以下几种金融工具按流动性的高低依次排序为( C )。 A.现金、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债券、股权 B.现金、活期存款、债券、储蓄存款、股权 C.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债券、股权 D.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股权、债券 8.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B)。 A.政府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 C.非金融部门 D.国外部门 9.对货币运行产生影响的部门是( D)。 A.货币当局 B.存款货币银行 C.金融机构 D.金融机构、住户、非金融企业、政府和国外 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 A.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第六章货币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人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 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在现代高度货币化的经济社会里,社会各部门需要持有一定的货币去媒介交换、支付费用、偿还债务、从事投资或保存价值,因此便产生了货币需求。货币需求通常表现为一国在既定时间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对于货币需求含义的理解,我们还需把握以下几点: (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某个时点和空间内(如:1997年底,中国),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而不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如:从1996年底到1997年底),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数额的变化量。因此,货币需求是个存量概念,而非流量概念。 (2)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它以收入或财富的存在为前提,在具备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范围之内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因此,构成货币需求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财产。二者缺一不可,有能力而不愿意持有货币不会形成对货币的需求;有愿望却无能力获得货币也只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因为货币需求是所有商品、劳务的流通以及有关一切货币支付所提出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现金可以满足,存款货币也同样可以满足。如果把货币需求仅仅局限于现金,显然是片面的。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二者差别只在于持有货币的动机不同或货币发挥职能作用的不同,但都在货币需求的范畴之内。 二、货币需求理论 1. 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即 MV=PQ 在公式中,P的值取决于M、V、Q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M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V由于制定因素在短期不变,可视为常数;Q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体上不变,因此,P的值特别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 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金融统计分析简答

金融统计分析简答 1.金融统计分析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宏观金融政策决策中的基本任务 1)货币金融运行状况的统计描述 2)货币政策效果分析评估 3)金融发展状况 4)资金在宏观经济各部门的配置 5)金融稳定与宏观金融风险评估 (2)微观金融投资选择中的基本任务 1)金融投资中不确定性分析 2)金融风险度量与分析 3)金融投资定价模型检验与分析 4)金融投资组合规划 5)公司财务统计分析 2.金融统计分析报告包含哪些要素? (1)报告题头 (2)实验名称 (3)实验目的和要求 (4)实验原理 (5)实验环境 (6)实验方案 (7)实验数据处理 (8)实验结果分析 (9)质疑与建议 (10)教师评阅意见 3.简述中国的金融数据公布系统组成。 (1)国民经济实际部门的指标和数据:GDP、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消费、储蓄、资本形成、物价指数 (2)财政部门的指标和数据:中央预算收支、税收与非税收收入、经常性和资本性支出 (3)金融部门的指标和数据: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存款性公司概览、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利率 (4)国外部门的指标和数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储备、汇率、商品贸易 (5)社会人口数据:人口总量、教育、卫生 4.金融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金融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掌握金融领域的基本知识和金融行为决策的目标 (2)依据金融行为选择目标,选定要解决的问题和适合的金融数据集 (3)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4)将数据集中的数据转换成适合挖掘的形式 (5)确定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 (6)数据挖掘过程 (7)分析解释 (8)数据应用 5.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存在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习题与答案学习资料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具有代表性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求理论发展脉络所揭示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动态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理论的发展 第二部分要点提示 1.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现金交易说、现金余额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鲍莫尔、惠伦和托宾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层次的划分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判断标准。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层次的内容与层次之间的界限,也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3.乔顿模型揭示了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供应新论强调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中央银行应调整货币控制的方式。 4.货币定义的标准经历了净财富、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以及流动性的演变。对于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的讨论揭示了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5.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一方面反映出货币发行的主体与货币创造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方式应有所改变。 第三部分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货币需求 2、现金交易说 3、剑桥方程式 4、流动性偏好理论 5、鲍莫尔模型 6、惠伦模型 7、资产选择理论 8、恒久收入 9、人力财富 10、非人力财富 11、基础货币 12、货币乘 数 13、货币层次 14、流动性陷阱 15、信用创造说 16、通货比 率 17、乔顿模型 18、货币供应新论 二、填空题 1、基础货币又称(),它包括()和()两部分。 2、基础货币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和其他项目净值四个因素。 3、一般而言,货币乘数随着()、通货比率和()的变动而变动。 4、弗里德曼和施瓦兹的统计分析表明,从长期看,()是货币存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5、卡甘在研究了美国1875----1960年的货币存量后,认为货币存量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的变动。

金融统计分析模拟试题

《金融统计分析》复习自测题(2002年秋季) 学号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金融制度?() A.机构部门分类 B.金融市场制度 C.信用制度D汇率制度 2.下面哪一个不属于非货币金融机构?() A.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B.证券公司 C. 城乡信用合作社 D.信托投资公司 3. 下面关于M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2由流通中的现金M0和活期存款两部分组成 B.M2由流通中的现金M0和定期存款两部分组成 C.M2由货币供应量M1和准货币组成 D.M2由流通中的现金M0和货币供应量M1组成 4. 我国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不包括下面中的哪一个?( ) A.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B.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C. 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 5. 存款货币银行最明显的特征是( ) A. 办理转帐结算 B. 经营存贷款业务,创造货币 C. 能够赢利 D. 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6.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若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那么股市 行情会如何变化( ) A. 看涨 B. 走低 C. 不受影响 D. 无法确定 7. 某只股票年初每股市场价值为12元,年底的市场价值是13元,年终分红2元,则该只股票的收益率按照公式R P=(P1+D-P0)/ P0计算,得到该股票的年收益率为( ) A. 8.33 % B. 25 % C. 16.67 % D. 7.69 % 8.某产业的生命周期处于初创期,则该产业内行业利润、风险大小、厂商数量以及面临的风险形态应该有如下特征() A.增加、较高、增加、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B.较高、减少、减少、管理风险 C.减少甚至亏损、较低、很少、生存风险 D.亏损、较高、很少、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9.某人投资三种股票,投资状况列于下表中,请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该人所投资的股票组合的年预期收益率() A. 0.12 B. 0.145 C. 0.165 D. 0.065 10. 比较几种金融工具的风险性,下面关系式正确的是( ) A.股票>债券>基金 B.基金>债券>股票

金融统计分析名词解释

1、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之中产生的货币的运动形式。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离开出发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这就是货币流通。 2、信用:信用是商品买卖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这种借贷行为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货币或商品的让渡形式,即债权人用这种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按约定日期偿还借款或贷款,并支付利息。 3、金融: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称。 4、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是根据金融活动的机构单位所从事金融活动的同一性划分的,用以反映参加金融活动的经济主体的特征。它是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及类似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可以以可转帐支票存款或其他可用于支付的金融工具对其他部门发生负债。存款货币银行可创造派生存款货币。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由五类金融机构单位组成: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以及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6、M O:M O是流通中的货币,它来源于中央银行发行的纸钞和辅币。M O的计算公式是:流通中现金=发行货币—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7、M1:M1是由流通中的现金儿活期存款两部分组成,又称狭义货币。其中,流通中的现金即M O,活期存款指可用于转账支付的存款。 8、M2:M2是由货币M1和准货币组成,又称广义货币。准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信托存款、委托存款等其他类存款。 9、准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信托存款、委托存款等其他类存款,是广义货币M2的重要组成部分。准货币的流动性低于货币M1。 10、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它在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紧缩时,分别起扩大和衰减作用。使用的计算机公式是:m= M2/MB,其中MB表示基础货币,m表示货币乘数。 1、证券:证券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一般意义上的证券是指用来证明或设定一定权利的书面凭证,它表明证券持有人或第三者有权取得该证券拥有的特定权益;按照性质的不同,证券可以分为凭证证券和有价证券。 2、二级市场:即证券流通市场,是已发行的证券通过买卖交易实现流通转让的场所。它一般包括两个子市场: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 3、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础是指基金设立后,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的基金规模在基金发行前就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 4、马可维茨有效组合:在构造证券资产组合时,投资者谋求在既定风险水平下具有最高预期收益的证券组合,满足这一要求的组合称为有效组合,也称马可维茨有效组合。 5、外汇:通常所指的外汇是静态意义下的狭义的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进行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 6、远期汇率:远期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7、J曲线效应:本币贬值后,会促进出口和抑制进口,从而有利于国际收支的改善,但这一改善过程存在着“时滞”现象,表现为短期内国际收支暂时会恶化,但长期来看,在︳Ex+E m ︳<1时,本币贬值使本国的国际收支恶化。 8、马歇尔一勒纳条件: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描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货币贬值都能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目的。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发生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综合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基本相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3、居民: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包括该经济体的各级政府及其代表机构,以及在该经济体领土上存在或居住一年(含一年)以上的个人及各在企业和团体。(大使领馆、外交人员、留学人员均一律视为其原经济体的居民而不论其居住时间是否超过一年) 4、经常项目:指商品和服务、收益及经济转移。 5、外债: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居民的以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6、负债率: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7、贷款行业集中度。贷款行业集中度=最大贷款余额行业贷款额/贷款总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