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2D sl第三编码器的调试

802D sl第三编码器的调试

802D sl第三编码器的调试
802D sl第三编码器的调试

802D sl 进给轴的第三编码器调试

/Startup of the third encoder

前言: 对于模拟主轴的直接编码器,我们在应用时需要把它叠加到一个进给轴上。通常的使用方法,是我们把它配置为一个进给轴的第二编码器,在使用时主轴从这个进给轴的第二编码器读取数据。

但当设备所有轴都为全闭环时,就没有第二编码器可为模拟主轴使用。所以我们在这里介绍进给轴第三编码器调试的方法。

调试目标:实现第三编码器功能 ——在X 轴上配置3个编码器,其中第三编码器作为模拟

主轴的直接编码器 调试设备: 试验设备 数量 详细信息

PG

1 WinXP Pro; with Stater4.1

802D SL PCU210

1

系统版本: 1.4.1 Toolbox : 1.4 车床版

电源模块 1 非调节型电源模块 (SLM) 电机模块 1 双轴模块 电机 2 1FK7同步电机

外接编码器 2 Sin/Cos 2048 SMC20 2

注:用两个同步电机作为X ,Y 轴,两个外接编码器作为X 轴的第二、三编码器。

步 骤:

1、 如下图示对硬件连线:

2、通过HMI,对驱动执行”SINAMICS IBN”调试。

在调试完成后,HMI上会出现”Alarm1331: Topology:Component not assigned to a drive object, Component no.for the encoder interface”。此属正常情况,用Starter将编码器分配到各轴后会消除。

3、用STARTER 上载驱动项目,保存后离线。观察拓扑结构中的元件连接,记住系统自动

赋予各编码器的元件号。例”encoder_2(5)”。

4、选择目录树”Drives”中的”SERVO_03”,点击Configuration。然后在右侧画面中点击

”Configure DDS…”。在弹出的界面中,通过点击”Continue>”到电机选择界面选择正确的电机(如果是带DriveCliq接口的电机,系统会自动识别),继续“下一步”到”Encoder”

画面下,去掉已有的Encoder2 。点击“下一步”直到完成。

如果SERVO_03有第二测量系统,则在此处不能去除Encoder2。通过”Encoder evaluation”

下拉菜单为”Encoder2”选择正确的编码器(编码器编号与实际元件的对应可依照3步中拓扑图形)。再在编码器列表中为该编码器选择正确的型号,或通过”Enter data”自定义正确的参数。

5、在SERVO_02的专家表中,修改Servo_02的参数p140=3、 p188=1、 p189=2 ,保存。

6、在SERVO_02的configuration中配置第二、第三编码器。通过”Encoder evaluation”下拉

菜单为Encoder2和Encoder3选择正确的编码器,在已列出的编码器参数表中选择对应的编码器型号,或者通过“Enter data”自定义编码器参数。

7、保存项目后,观察拓扑图形是否正确。并在两个”Servo”的”configuration”中检查元件及

参数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下载该项目到系统中。

8、断掉机床使能,在HMI上修改以下驱动数据。

元件参数号修改值

CU_I P9 1

X-axis servo p922999

X-axis servo p480[0]0

X-axis servo p480[2]134413317

X-axis servo p2051[5]31587330

X-axis servo p2061[6]31652866

X-axis servo p2061[8] 31718402 X-axis servo P971 1(待自动变为0后保存完成)

CU_I P9 0

9、NC参数设定

设定SP(模拟主轴)参数:

30220 “ENC_MODULE_NO“ =1 (注:信号来自X轴模块)

30230 “ENC_INPUT_NO” =1

以上步骤结束后,就完成了主轴直接编码器叠加到X轴第三编码器的过程。其他NC参数设定可参见简明调试手册。

万能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控制的伺服电机零位调整技巧

万能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控制的伺服 电机零位调整技巧 下述述两种调法完全取决于你的手工能力和熟练程度,一般来说,每款伺服电机都有自己专门的编码器自动调零软件.不外传仅是出于商业羸利和技术保密.如果你是一家正规的维修店,请不要采用以下方法,应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相应的专业设备.实践证明,手工调整如果技巧掌握得当, 工作仔细负责,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大批量更换新编码器调零方法 第一步:折下损坏的编码器 第二步:把新的编码器按标准固定于损坏的电机上第三步:按图纸找出Z信号和两根电源引出线,一般电源均为5V. 第四步:准备好一个有24V与5V两组输出电源的开关电源和一个略经改装的断线报警器,把0V线与Z 信号线接到断线报警器的两个光耦隔离输入端上。 第五步:在电机转动轮上固定一根二十厘米长的横杆,这样转动电机时转角精度很容易控制. 第六步:所有连线接好后用手一点点转动电机轮子

直到报警器发出报警时即为编码器零位,前后反复感觉一下便可获得最佳的位置,经实测用这种方法校正的零位误差极小,很适于批量调整,经实际使用完全合格.报警器也可用示波器代替,转动时当示波器上的电压波形电位由4V左右跳变0V时或由0V跳变为4V 左右即是编码器的零位.这个也很方便而且更精确.杆子的长度越长精度则越高,实际使用还是用报警器更方便又省钱.只要用耳朵感知就行了.在编码器的转子与定圈相邻处作好零位标记,然后拆下编码器。 第七步:找一个好的电机,用上述方法测定零位后在电机转轴与处壳相邻处作好电机的机械零位标记第八步:引出电机的U V W动力线,接入一个用可控制的测试端子上,按顺序分别对其中两相通入24V 直流电,通电时间设为2秒左右,观察各个电机最终停止位置(即各相的机械零位位置)其中一个始必与刚才所作的机械零位标记是同一个位置.这就是厂方软件固定的电机机械零位,当然能通过厂方专用编码器测试软件直接更改编码器的初始零位数据就更方便了.如果你只有一台坏掉的伺服电机,你就要根据以上获得的几个相对机械零位逐个测试是不是我们所要的那个位置,这一步由伺服放大器的试运行模式来进行测试.有关资料是必须的,否则不要轻易动手,以

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一)

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一)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机电设备安装实践经验,从电动机调试起动前、运行过程、故障原因诸多细节检查人手,详细介绍了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过程中经常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以典型回路为例,具体分析阐述了电动机起动失效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就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监视与维护进行了扼要说明,供同行参考。关键词:电动机;安装调试;故障;控制与保护 1概述 在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完成之后,通常要对电动机及其所带的机械作单机起动调试。调试运行设备是在施工单位人员的操作下,按照正式生产或使用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运转,与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对比。目的是考验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的质量,验证设备连续工作的可能性,对设备性能作一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与设备制造出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对设备工程的质量作出评价。在实际工作中设备的试运行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异常现象,使电动机起动失败而跳闸,较大容量的电动机机会便多一些。为了便于事后分析,而电机起动之前,我们就应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尤其是大型电动机更需要重视),并对检查的结果加以分析。 2电动机起动前的检查与试运行检查 2.1启动前的检查 2.1.1新安装的或停用三个月以上的电动机,用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各

项绕组之间及每项绕组与地(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测试前应拆除电动机出线端子上的所有外部接线。通常对500V以下的电动机用500V兆欧表测量,对500~3000V电动机用10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按要求,电动机每1KV工作电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MB·Ω,电压在1kV 以下、容量为了1000kW及以下的电动机,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5MB·Ω。如绝缘电阻较低,则应先将电动机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再测绝缘电阻,合格后才通电使用。 2.1.2检查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二次回路接线检查可以在未接电动机情况下先模拟动作一次,确认各环节动作无误,包括信号灯显示正确与否。检查电动机引出线的连接是否正确,相序和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接地或接零是否良好,导线截面积是否符合要求。2.1.3检查电动机内部有无杂物,用干燥、清洁的200-300kPa的压缩空气吹净内部(可使用电吹风机或手风箱等来吹),但不能碰坏绕组。2.1.4检查电动机铭牌所示电压,频率与所接电源电压、频率是否相符,电源电压是否稳定(通常允许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5%),接法是否与铭牌所示相同。如果是降压起动,还要检查起动设备的接线是否正确。 2.1.5检查电动机紧固螺栓是否松动,轴承是否缺油,定子与转子的间隙是否合理,间隙处是否清洁和有无杂物。检查机组周围有无妨碍运行的杂物,电动机和所传动机械的基础是否牢固。 2.1.6检查保护电器(断路器、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整

软件调试技巧

软件调试技巧 一、软件调试方法 软件调试有很多种方法。常用的有4种,即强行排错法、回溯排错法、归纳排错法和演绎排错法。 1.强行排错法 这种方法需要动脑筋动的地方比较少,因此叫强行排错。通常有以下3种表现形式: ●打印内存变量的值。在执行程序时,通过打印内存变量的数值,将该数值同预期的数值进行比较,判 断程序是否执行出错。对于小程序,这种方法很有效。但程序较大时,由于数据量大,逻辑关系复杂,效果较差。 ●在程序关键分支处设置断点,如弹出提示框。这种方法对于弄清多分支程序的流向很有帮助,可以很 快锁定程序出错发生的大概位置范围。 ●使用编程软件的调试工具。通常编程软件的IDE集成开发环境都有调试功能,使用最多的就是单步调 试功能。它可以一步一步地跟踪程序的执行流程,以便发现错误所在。 2.回溯排错法 这是在小程序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调试方法。一旦发现了错误,可以先分析错误现象,确定最先发现该错误的位置。然后,人工沿程序的控制流程,追踪源程序代码,直到找到错误根源或确定错误产生的范围。 3.归纳排错法 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推断一般的系统化思考方法。归纳法调试的基本思想是,从一些线索(错误的现象)着手,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找出错误,为此可能需要列出一系列相关的输入,然后看哪些输入数据的运行结果是正确的,哪些输入数据的运行结果有错误,然后加以分析、归纳,最终得出错误原因。 4.演绎排错法 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原理或前提出发,经过排除和精化的过程来推导出结论的思考方法。调试时,首先根据错误现象,设想及枚举出所有可能出错的原因作为假设。然后再使用相关数据进行测试,从中逐个排除不可能正确的假设。最后,再用测试数据验证余下的假设是否是出错的原因。 二、调试的原则 调试能否成功一方面在于方法,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经验。但在调试时,通常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确定错误的性质和位置的原则 用头脑去分析思考与错误征兆有关的信息,避开死胡同。调试工具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利用调试工具可以帮助思考,但不能代替思考。通常避免使用试探法,最多只能将它当作最后的手段,毕竟小概率事件有时也会发生。 2.修改错误的原则 在出现错误的地方,很可能还有别的错误。修改错误的一个常见失误是只修改了这个错误的征兆或这个错误的表现,而没有修改错误本身。当新修正一个错误的同时又引入新的错误。 三、有效减少调试时间 1.绘制程序流程图 一些程序员认为,绘制程序流程图是件繁琐的事,而且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当读者对着偌大的程序一筹莫展时,面对纷纭复杂的关系理不出头绪时,使用程序流程图绝对可以事半功倍。 因此建议在编制程序前先绘制流程图,这样编程的思路有条理,调试时同样会有条不紊。若编制程序之前没有绘制流程图,当排错没有进展时,可以马上编写流程图。你会发现,程序中某些分支或细节被忽略了,这些细节可能就是程序出错的地方。 2.不要过多地依赖单步调试 有些程序对时间很敏感。数据只在那么一瞬间有效,可谓稍纵即逝。所以等到单步执行到那里时,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移交流程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 和移交流程 一、开箱验收 新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购置单位,使用单位(或接收单位)进行开箱验收,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丢失附件、随机备件等。专用工具、技术资料等是否与合同相符,是否与装箱单相符,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存入设备档案,若有缺损及不合格现象应立即向有关单位交涉处理,索取或索赔。 二、设备安装 按照工艺技术部门(或机构)绘制的设备工艺平面布置图及安装施工图、基础图、设备轮廓尺寸以及相互间距等要求划线定位,组织基础施工及设备搬运就位。在设计设备工艺平面布置图时,对设备定位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应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 (二)应方便于设备及附属设备的存放、运输和现场的清理 (三)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的外尺寸、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及安全距离 (四)应保证设备安装、维修、操作安全的要求 (五)场地与设备工作匹配 应按照设备安装验收有关规范要求,保证安装稳固,减轻震动,避免变形,保证安全正常使用。安装前要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及安全要求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安装过程中,对基础的制作,装配链接、电气线路等项目的

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安装工序中如果有恒温、防震、防尘、防潮、防火等特殊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条件具备后方能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 三、设备联调 设备运行测试是为了检查设备安装后的可用性,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测试。根据设备不同,进行自检测试以及连接测试。 四、设备验收与移交 (一)设备安装后的验收工作由设备使用部门、技术部门会同设备供货商,在安装、检查、安全、使用等各方面有关人员共同参加下进行验收,做出鉴定,填写验收报告和移交单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签字。 (二)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设备开箱验收单、设备联调测试记录单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签字后及随设备带来的技术文件,由设备管理部门纳入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移交需使用单位(或部门)签字确认,作为存档、固定资产管理凭证、考核工程计划的依据。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方法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 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 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增量式编码器不具备UVW相位信息,而Z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不作讨论。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的0和1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编码器的最高计数位电平信号;

各种编码器调零方法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 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 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 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 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 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增量式编码器不具备UVW相位信息,而Z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不作为本讨论的话题。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的0和1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机电安装工程内业资料的流程图

机电安装资料流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仅供参考)水电安装资料可分好几个阶段:(资料表格样式内容均是按国标,各地方依据当地质检总站加盖地方表头。按项目实际要求选定表格样式(软件资料) 1、进场资料:开工报告(一般是土建总承包做的)、施工组织设计(机电专业需要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报审送监理审批),机电资质、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审报,主要机械设备需要进场审报等。 设备材料依据图纸专业工长汇总设备材料详细清单(规格型号各类参数、数量)提供,设备采购人员依此进行找厂家要相关资质文件及报价单,根据合约要求做品牌厂商供应选定(根据项目要求报监理甲方审批)一般甲方给以固定表格。 2、施工(预埋)资料:进场主要材料审报(设备材料的材质单,检测报告合格证等进场时最好要求厂商提供原件(加盖红章)一式四份,以备用),按施工进度的工序按时按实填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其相关的测试记录和分项、检验批,如基础接地装置(一次性完成)安装这道工序需填报:隐蔽工程验收报审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表(防雷和保护要分开做)、分项工程验收报审表、接地装置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表、接地装置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表。如多次完成,就把分项工程验收报审单、接地装置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表放在最后一次报,其它分项按此类推。未能形成检验批的,只报隐蔽工程验收报审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如管道套管埋设。

如此按进度一一按时按实审报,如接地装置、等电位、管路、套管、引下线(引下线6层做一只检验批)、均压环、暗避雷等预埋,直至封项。 3、施工(安装)资料:进场主要设备材料报验(设备材料的材质单,检测报告合格证等进场时最好要求厂商提供原件(加盖红章)一式四份,以备用),按安装进度按时按实填报完成的工序的相关的测试记录,电气如: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电缆敷设、线路开关插座、照明全负荷、漏保试验等。给排水如:灌水、通水、试压、盛水、冲洗、通球、试射等试验记录。以上签定合格后,就填报该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表,一个或几个检验批验收合格后填报该分项工程验收报审单、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表。 以上资料除施工组织需由总监签外,其它均由监理工程师签认。 4、竣工资料(总监签):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填报子分部工程验收报验单及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表,子分部签认后,填报分部工程工程验收报审表及分部工程验收记录表,竣工报告(由土建总包单位出),配合总包报请竣工验收。 其它如节能、水质检测、消防相关资料等按当地要求做,在资料里保存附件就行。 做水电资料,难就难在要按实按时,别忘了一点,资料上的文字解释及数据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各大城市的建筑书店里都有表格或样本 掌握规范内容,尤其是强制性条文,这是做资料必不可少的基础.全省各地安装资料,表式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设备安装调试流程及规范

设备安装调试程序1.开箱验收 新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科,会同厂方进行开箱验收,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丢失,附件、随机备件。专用工具、技术资料等是否与合同装箱单相符,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存入设备档案,若有缺损及不合格现象应立即厂方代表交涉处理,索取或索赔。 2.设备安装施工 设备科会同设备使用科室及厂方,对设备的安装进行定位。对设备定位要考虑以下因素。 (1)应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 (2)应便于使用者的医疗操作 (3)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的外尺寸、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及安全距离 (4)应保证设备安装、维修、操作安全的要求 安装前要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及施工中应事项。 安装过程中,对基础的制作,装配链接、电气线路等项目的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整个安装过程设备科应派技术人员跟进,做好厂方和使用科室的沟通桥梁。

3.设备试运行 安装结束后,设备使用科室应与设备科及厂方一起对设备进行试运行,试运行前应充分检查电源和设备的接地是否良好。试运行时,对设备的各功能进行核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设备安装工程的验收与移交使用。 (1)设备基础的施工验收由设备科,使用科室,厂方三方共同验收,填写施工验收单。 (2)设备安装工程的最后验收,在设备调试合格后进行。在安装、检查、安全、使用等各方面有关人员共同参加下进行验收,做出鉴定,填写试车运转记录等凭证和验收移交单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签字方可竣工。 (3)设备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设备开箱验收(或设备安装移交验收单)、设备运转试验记录单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签字后及随设备带来的技术文件,由设备管理部门纳入设备档案管理;随设备的配件、备品,应填写备件入库单,送交设备仓库入库保管。

设备安装调试管理规程

1目的: 建立一个规范的设备安装调试管理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新进、调入、移动待安装的设备。 3职责: 生产管理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4控制要求: 4.1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尽可能降低发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 4.2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4.2.1查看安装现场,对安装设备的承重地面、墙壁等进行实地测量,看是否符合安装要求。4.2.2检查设备所要求的水、电、气、线及管道等的位置、方向等是否达到设备安装的要求。4.2.3检查设备要经过的出入口,是否足够让设备通过,否则要进行拆除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使设备顺利到达安装位置。 4.2.4准备好设备安装时所需的工具和机械设施。 4.2.5拟定一个设备安装的进行程序,使安装有步骤、按顺序进行。 4.3设备的安装 4.3.1安装主管人员必须熟悉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安装图纸,以及对公用工程配套和安装环境要求。 4.3.2应提前预定安装位置和程序,设备的摆放位置应留有清洁、维护保养的操作区域。 4.3.3安装最好在准备工作就绪后一次进行,避免拆箱后各部件不及时到位而造成丢失。 4.3.4设备安装应按预定安装位置和程序进行安装,有安装方向、方位及顺序等要求的设备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等资料进行安装。大型设备、贵重仪器安装应有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在场进行指导。 4.3.5安装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并进行调试验收。 4.3.6备品备件应登记造册,入库妥善管理。 4.4设备的调试验收 4.4.1设备在安装后应进行调试,调试按技术指标逐项试验,先做空载运转,再做负荷试车,检

QB-C-ED-SMP-019 版本号01修订号00 验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空载和负载试验运行各项技术参数应作详细记录。 4.4.2调试验收后,填写安装调试验收单,验收人签字后归档。 4.4.3验收合格后的设备可投入试生产运行,经验证后可投入生产,进口设备的安装调度要及时进行,以便在索赔期内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索赔。 4.4.4大型设备、贵重仪器调试验收应有供应商参加。 4.5关键性生产工艺设备,工艺用水制备系统供应商应提供相应验证文件。 4.6设备安装调试文件应作技术资料归档保存。 4.7附件

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及一般要求

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及一般要求 1)开箱验收新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购置单位,使用单位(或接收单位)进行开箱验收,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丢失,附件、随机备件。 专用工具、技术资料等是否与合同。 装箱单相符,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存入设备档案,若有缺损及不合格现象应立即向有关单位交涉处理,索取或索赔。 2)设备安装施工按照工艺技术部门绘制的设备工艺平面布置图及安装施工图、基础图、设备轮廓尺寸以及相互间距等要求划线定位,组织基础施工及设备搬运就位。 在设计设备工艺平面布置图时,对设备定位要考虑以下因素。 (1)应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2)应方便于工件的存放、运输和现场的清理(3)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的外尺寸、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及安全距离(4)应保证设备安装、维修、操作安全的要求(5)厂房与设备工作匹配,包括门的宽度、高度,厂房的跨度,高度等应按照机械设备安装验收有关规范要求,做好设备安装找平,保证安装稳固,减轻震动,避免变形,保证加工精度,防止不合理的磨损。 安装前要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及安全要耱和施工中应事项。 安装过程中,对基础的制作,装配链接、电气线路等项目的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 安装工序中如果有恒温、防震、防尘、防潮、防火等特殊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条件具备后方能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 3)设备式运转一般可分为空转试验、负荷试验、精度试验三种。 (1)空转实验:

是为了考核设备安装精度的保持性,设备的稳固性,以及传动、操纵、控制、润滑、液压等系统是否正常,灵敏可靠等有关各项参数和性能在无贝多芬运转状态下进行。 一定时间的空负荷运转是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磨合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2)设备的负荷实验: 试验设备在数个标准负荷工況下进行试验,在有些情况下进行试验。 在负荷实验中应按规范检查轴承的温升,考核液压系统、传动、操纵、控制、安全等装置工作是否达到出厂的标准,是否正常、安全、可靠。 不同负荷状态下的试运转,也是新设备进行磨合所必须进行的工作,磨合试验进行的质量如何,对于设备使用寿命影响极大。 (3)设备的精度实验: 一般应在负荷试验后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既要检查设备本身的几何精度,也要检查工作(加工产品)的精度。 这项试验大多在设备投入使用两个月后进行。 4)设备试运行后的工作首先断开设备的总电路和动力源,然后作好下列设备检查、记录工作: (1)做好磨合后对设备的清洗、润滑、紧固,更换或检修故障零部件并进行调试,使设备进入最佳使用状态;(2)作好并整理设备几何精度、加工精度的检查记录和其他机能的试验记录;(3)整理设备试运转中的情况(包括故障排除)记录;(4)对于无法调整的问题,分析原因,从设备设计、制造、运输、保管、安装等方面进行归纳。 (5)对设备运转作出评定结论,处理意见,办理移交的手续,并注明参加试运转的人员和日期。 5)设备安装工程的验收与移交使用。

Nokia BTS调试流程图

NOKIA BTS调试流程 现在运行的移动网络中,NOKIA的设备种类比较多,但以Intratalk(即 DE/DF34)、Ultrasite这两种站型为主,其他站型和这两种站型的调试步骤大体相似。下图为NOKIA BTS 调试的一个大体流程,一般来说基本上有以下6个步骤。 图1. NOKIA BTS 调试流程图

开站前的注意事项: 开站前首先要仔细对机房检查,是否具备开通条件,接地件是否已安装到位,空调是否能正常运行,机房内电源系统是否正常,连接到BTS的电源正负极是否接对,万用表测出的电压是否符合要求。BTS设备内的连线是否正确,连线是否拧紧,模块(BCFA、TRUA)及背板后的跳线端子是否在正确的位置等。 A. 连接PC到BTS 首先要确定PC中的调试软件是否正确,连接BTS的Cable是否可用。调试 DE/DF34的软件为BTS MMI5.1和DYNAMGR,调试Ultrasite和Metrosite为NOKIA BTS MANAGER。 接通BTS电源,当基站运行正常后连上Cable。在PC上打开调试应用程序,对DE/DF34,界面会出现让你输入密码(调传输11111111;主设备的不管,只需要点击ok),键入ENTER后表明已连接正常。对Ultrasite和Metrosite,操作界面会显示BTS Connected。 B. 调试传输板及编辑时隙分配表(Branch Table) 调传输板主要目的是设置2M口、设置同步方式和编辑Branch Table等。 Ultrasite和DE/DF34所用的调试软件不同。 DE/DF34的传输调试软件为DYNAMGR,它是一种键入命令类型的软件。通常情况下,都会编好一张标准的Branch table, 在需要使用时直接下载或者根据需要修改完再下载。下载我们使用两种模式:Step和Continuous。在Reset和Initialize CU和XU两个计数器时采用Step模式,每做一步一般需等待10秒。其他都采用Continuous模式。 而Ultrasite的传输调试软件相对更智能,通过它的界面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你当前所需做的工作。 下面的文本文件为DE/DF34的标准时隙分配命令结合,它包括了设置2M口、同步、时隙分配等,命令及注解见表。 下面的数据文件为Ultrasite的标准时隙的做法(需要用Nokia Ultrasite BTS Hub Manager打开)一般来说,做Ultrasite标准时隙需要做3步: 1,在Configuration下拉菜单下的Synchronization设置同步优先极,Priority1 设为Rx Clock, Priority2 设为Internal Timing。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 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 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 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

设备安装调试流程及规范

设备安装调试程序 1.开箱验收 新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科,会同厂方进行开箱验收,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丢失,附件、随机备件。专用工具、技术资料等是否与合同装箱单相符,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存入设备档案,若有缺损及不合格现象应立即厂方代表交涉处理,索取或索赔。 2.设备安装施工 设备科会同设备使用科室及厂方,对设备的安装进行定位。对设备定位要考虑以下因素。 (1)应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 (2)应便于使用者的医疗操作 (3)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的外尺寸、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及安全距离 (4)应保证设备安装、维修、操作安全的要求 安装前要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及施工中应事项。 安装过程中,对基础的制作,装配链接、电气线路等项目的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整个安装过程设备科应派技术人员跟进,做好厂方和使用科室的沟通桥梁。

3.设备试运行 安装结束后,设备使用科室应与设备科及厂方一起对设备进行试运行,试运行前应充分检查电源和设备的接地是否良好。试运行时,对设备的各功能进行核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设备安装工程的验收与移交使用。 (1)设备基础的施工验收由设备科,使用科室,厂方三方共同验收,填写施工验收单。 (2)设备安装工程的最后验收,在设备调试合格后进行。在安装、检查、安全、使用等各方面有关人员共同参加下进行验收,做出鉴定,填写试车运转记录等凭证和验收移交单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签字 方可竣工。 (3)设备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设备开箱验收(或设备安装移交验收单)、设备运转试验记录单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签字后及随设备带来的技术文件,由设备管理部门纳入设备档案管理;随设备的配件、备品,应填写备件入库单,送交设备仓库入库保管。

暖通系统调试方案

商场、办公楼暖通系统调试方案 索引: (一)系统简介asdf123asdf (二)空调系统设计及调试依据 (三)调试用仪器明细表 (四)系统调试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五)空调系统调试重点 (六)操作工艺要求、调试要点、测量方法 (七)质量保证及控制 (八)国家和标书要求调试及试运行的资料及表格 (九)调试人员架构表 (十)调试进度表 (十一)空调系统验测调试程序 1.水冷式冷冻机组 2.燃汽热水锅炉 3.冷却塔 4.水泵 5.水处理系统 6.水质处理自动加药装置 7.板式热交换器的调试程序 8.空调处理及新风机组 9.轴流风机 10.离心风机 11.排烟系统 12.楼梯及前室加压系统 13.天花式风机

14.风机盘管 15.风平衡 16.水平衡 17.水泵单机调试流程图 18.离心风机调试流程图 19.轴流风机单机调试流程图 20.水系统清洗流程图 21.风系统调试流程图 22.水平衡调试流程图 (十二)空调系统测试调试报告 1.冷却塔 2.冷却水泵 3.冷冻水泵 4.热水泵 5.水泵联轴器调校 6.空调处理机组 7.新风机组 8.盘管风机 9.通风风扇 10.排风风扇 11.风平衡报告 12.水平衡报告 13.机械防排烟 (附件一) 空调水系统冲洗方案 一、系统简介: 1.工程简介,概况: 本工程由商场、办公及其它辅助用房组成。商场、办公楼分别组成各自独立的空调冷热源系

统。 2. 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使用灵活和方便的原则,商场、办公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商场、办公分别设置独立的冷热源机房。各机房冷水机组、热交换器配置如下: 商场: 离心制冷机组- 800冷吨 4台 板式换热器-换热量1300 KW 2 台 办公楼: 离心式制冷机组- 750冷吨 3台 螺杆式制冷机组- 380冷吨 1台 板式换热器-换热量2500 KW 2 台 夏季向商场、办公大楼提供一次水6℃~12℃冷水进行空调,冬季由锅炉房提供蒸汽或一次高温热水经热交换器后向大楼各个区域提供60℃ ~50℃热水进行采暖。 商场、办公部分:一次热水热量为7800kw 供回水温度为: t=92℃ ~70℃ 高温热水和蒸汽由动力专业设计的锅炉房提供。 商场、办公各个区域设置的冷水机组、热交换器等机电设备设置在各自区域的地下二层机房内。采用多台机组主要是为了满足商场、办公等各个区域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和空调负荷变化频繁,既可集中使用又可分散使用的特点,空调系统可以满足提前、滞后使用空调系统的使用要求,并能使机组处于高效率的运行状态。 3. 空调方式 商场、办公部分: 办公部分的空调全部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形式,商场、大堂等公共部分大空间的区域冬、夏季采用一次送、回风低速全空气空调系统,送回风口形式可结合装修二次进行设计,需要排风的区域结合卫生间排风或独立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监控机房、消防安保中心、电梯机房等房间,考虑四季使用的特殊要求,单独设置风冷直接蒸发空调机组。 4. 通风系统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规范.doc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规范4 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加强对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的管理,按时保质的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相关工作。 3 安装规范 设备部作为生产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设备安装现场的格局和设备的具体特点,制定设备安装方案,并报设备部经理审核。对于供应商提供安装服务的设备,需和供应商共同制定安装方案。 3.1 准备工作 3.1.1 保证安装现场干净、无杂物,以免影响安装并将设备的精度造成不必要的影响。3.1.2 保持地面平坦以便设备定位和水平调节。 3.1.3 保证在有限的空间里各管道、电缆和设备不出现重叠及相互影响,按要求预留安全距离,设备进厂前人员培训和各项准备工作。 3.1.4 由各车间主管负责合理人员分工,并做好进厂安装前

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安装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以及发生危险的急救措施。 3.1.5 准备好拆箱、安装前所需的工具如:管钳、整套开口扳手、公制内六角和英制内六 角扳手、手枪钻、铁锤和橡胶锤、虎钳、人形梯等,并对没有安装调试经验的员工进行工具使用培训工作。 3.1.6 劳保用品的准备,如线手套、PVC手套、工作帽、创口贴、紫药水、防砸劳保鞋等。 3.1.3 设备到厂后需要由使用单位和设备部共同填写设备到货单,主要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到厂时间、卸货地点等基本信息。 3.2 设备安装 安装前期需要做基础、有破地要求的,由设备管理部向基建主管室申请清理路面,不在基建主管室承受能力范围的由设备管理部联系外来施工单位进行路面清理; 1)要安装的产品必须是合格的产品,不合格的设备不得安装; 2)电箱应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配电箱安装时,如无设计要求,则一般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不小于1.8m.并列安装的配电箱、盘距地高度要一致,同一场所安装的配电箱、盘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安装部安装调试管理流程图

t k 蒂森克虏伯电梯 e s Yes A Company of ThyssenKrupp Elevator ThyssenKrupp Elevator 安装部安装工作管理流程图 合同资料移交 安装项目建档 处理结果及方案 存在问题反馈给合同部 合同部落实解决方案 反馈合同部现场问题 缺件补发和二次发运 No No o 审查合同资料 安装施工是否可正常? Y Yes 开箱申请和移交施工资料 开箱前工地检查 是否满足开箱条件? Yes 开箱检查和安装指导 Y e s 缺件申请及问题反馈 Y e s No 是否有缺件或安装问题? N o Y e s Y e s 安装监督和过程控制 下接第 18 页 Dept:Installation Dept 部门:安装部 Effective Date: 生效日期:2003-10-1 Ref Code: 编号:TKGZ -INS -Managememt -011 File:Installation Dept 存档:安装部 INS Management 安装部管理文件

t k 蒂森克虏伯电梯 e s s A Company of ThyssenKrupp Elevator ThyssenKrupp Elevator 处理结果/方案 书面反馈工厂/合同部 整改及书面确认 慢车阶段问题处理 整改及书面确认 e No s N No o N No o N No o 工地核查和现场指导 是否存在产品或安装问题 Yes N o 慢车调试申请 慢车调试前检查 慢车调试条件是否满足? Y Yes 慢车调试 s 慢车调试是否完成? Yes Y e 快车调试申请 快车调试前检查 是否具备快车条件? Y Yes e 下接第 19 页 Y e s - 18 - Dept:Installation Dept 部门:安装部 Effective Date: 生效日期:2003-10-1 Ref Code: 编号:TKGZ -INS -Managememt -011 File:Installation Dept 存档:安装部 INS Management 安装部管理文件

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及一般要求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及一般 要求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6966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及一般要求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process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企业单位投入资本买来的设备,需要专业的人士来进行设备调试,这样对于企业单位才算有保证。那么,作为设备的调试又要具备什么样的技巧,或者是应该怎样操作呢。 (1)开箱验收 新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购置单位,使用单位(或接收单位)进行开箱验收,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丢失,附件、随机备件、专用工具、技术资料等是否与合同、装箱单相符,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存入设备档案,若有缺损及不合格现象应立即向有关单位交涉处理,索取或索赔。 (2)设备安装施工 按照工艺技术部门绘制的设备工艺平面布置图及安装

施工图、基础图、设备轮廓尺寸以及相互间距等要求划线定位,组织基础施工及设备搬运就位。在设计设备工艺平面布置图时,对设备定位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应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 ②应方便工件的存放、运输和现场的清理; ③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的外尺寸、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及安全距离; ④应保证设备安装、维修、操作安全的要求; ⑤厂房与设备工作应匹配,包括门的宽度、高度,厂房的跨度,高度等。 应按照机械设备安装验收有关规范要求,做好设备安装找平,保证安装稳固,减轻震动,避免变形,保证加工精度,防止不合理的磨损。安装前要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及安全要求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安装过程中,对基础的制作,装配连接、电气线路等项目的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安装工序中如果有恒温、防震、防尘、防潮、防火等特殊要求时,应采取措施,

旋转编码器调整方法

四:旋转编码器的调整 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 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和Z相信号跳变沿,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 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 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增量式编码器不具备U/V/W相位信息,而Z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不作为本讨论的话题。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的0和1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