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彼岸之都肩灸手法

彼岸之都肩灸手法

彼岸之都肩灸手法

灸疗肩颈手法

1. 1.展油,小5步,安抚包肩推肺经到胳膊肘,小肠经拉回来

2. 2.双手大拇指推膀胱经,手掌安抚回来

3. 3.双手大拇指点膀胱经腧穴

4. 4.双手大拇指在膀胱经打圈

5. 5.倒推肩胛骨缝,双手大拇指同时横推肩部疲劳肌

6. 6.双手大拇指竖推疲劳肌,到侧面分划肩胛骨,点天宗穴

7.7.双手握拳大拇指,推膀胱经,肩胛骨,拳头安抚回来

8.8.半握拳来回推膀胱经,肩部

9.9.拳头顶疲劳肌,双手四指并排搓肩部

10.10.单手大拇指揉拨颈椎

11.11.站到头顶点肩部3个穴位,开始敷药粉30分钟,然后灸20分钟(转身,

开始做放松动作)

12.12.展油,双手同时安抚到半背,交替拉膀胱经到风池穴

13.13.双手同时安抚到半背,点穴一直到肩部,拉到风池穴

14.14.双手同时安抚到半背,拉督脉到风池穴

15.15.开始点肩颈三个穴位,掌根交替推肩部三个穴位,安抚到疲劳肌揉抓提

16.16.一手扶住头部,一手揉按颈椎,双手交替

17.17.双手搭肩,拉督脉,然后一手放到下巴,拉任脉

18.18.双手掰头部到侧面,重叠压太阳穴,双手交替撑拉脖子,大拇指揉按肩颈

(另一侧相同)

19.19.90度肩颈放松,180度肩颈放松

20.20.双手搭肩,扶客人起床,揉按肩颈,

21.21.结束

肩关节镜清理松解术后康复计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肩关节松解清理术后 肩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肩关节疾病得到广泛应用。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肩关节松解清理术后的围手术期康复,对手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的提高,降 低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早期康复训练,通过活动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关节,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临近关节的骨端静脉充血,减低骨内压,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有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另外,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既能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也可抑制痛觉信号的上传而缓解术后疼痛。有效的康复锻炼可以增强上肢肌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避免、减轻或延缓关节退变,提高肩关节镜手术的远期疗效。 注意事项: *关节镜手术是微创手术,术后可能有发热、疼痛等不适。成功的手术固然重要,但仅占50%,另外50%是要靠患者的康复锻炼。但良好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及时正确的康复功能练习,故术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克服恐惧、惰性等不良情绪,尽早进行功能练习。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良好的肌力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以及肩关节良好功能的保证,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适当地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下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注:康复训练可能会加重上肢的肿胀,如肿胀明显加重则可适当减量。 术后第1-7天康复训练计划

静脉复合麻醉下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

静脉复合麻醉下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 发表时间:2018-01-05T15:43:40.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作者:熊国龙 [导读]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指患者肩关节周围的肌腱、滑囊以及韧带所发生的慢性炎症。 (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眉山620010) 【摘要】目的:探究在静脉复合麻醉条件下肩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分别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松解术。组间对比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麻醉条件下行肩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静脉复合麻醉;肩关节松动术;肩周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oulder joint loosening on shoulder periarthrit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ravenous anesthes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7, 80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h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0 patients,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in the vein compound anesthesia, the shoulder joint under brachial plexus block release. Compare curative effect and correlation index between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in 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vein combined anesthesia is effective for shoulder - periarthritis. [keywords] intravenous anesthesia; Shoulder joint looseness;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指患者肩关节周围的肌腱、滑囊以及韧带所发生的慢性炎症,由于患者年龄大多在五十岁上下,因此又被称为“五十肩”,患者患病后肩关节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与功能障碍,故肩周炎又有“冻结肩”的别称[1]。此病对于患者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其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临床多以松解术进行治疗,但是肩周炎所带来的疼痛在此术法后很难得到迅速缓解,因此临床尝试将麻醉与松解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更有效的治疗。本文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试探究在静脉复合麻醉条件下肩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笔者医院于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4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2岁,平均(51.22±6.77)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6个月,平均(30.48±3.55)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1岁,平均(51.34±6.82)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4年5个月,平均(30.32±3.47)个月。对比病程、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两组患者之间均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有可行性。 纳入标准:①经X线平片确诊;②有肩部疼痛症状;③肩关节内旋、外旋角度不足40度,外展角度不足70度;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肩关节有肿瘤、化脓性炎症或骨折的患者;②凝血机制异常或患有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静脉复合麻醉,先以20mL的1%利多卡因注入肌间沟,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随后,注射1.5mg/kg的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待麻醉起效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之后,使用肩关节松解术进行治疗。松解肩关节时采取如下手法:施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肘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肩部,使其手臂先后向前屈90度、向上举150度、向内收60度、向外展110度、向内旋90度、向外旋60度、向后伸35度。为了避免引起骨折或导致关节脱位,松解过程中需要保证方向正确,还应该控制力度。待肩关节松解完毕后,使用25mg的玻璃酸钠向肩关节腔中注射,每周1次,连续注射4次。术后6小时左右,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开展功能锻炼,进行肩关节的后伸、屈曲和外展训练以及扩胸、旋肩等其他锻炼。 对照组采取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药物与麻醉方式与研究组相同。待麻醉起效后同样为患者行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具体操作与对照组相同。术后同样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判定依据为:①显效:肩关节可以正常活动,肩部疼痛显著改善;②有效:肩关节活动能力有所改善,肩部疼痛稍有减轻;③无效:肩关节活动能力改善不明显,肩部疼痛依然严重[2]。※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护理人员将标有分值的纸条发放给患者,令患者按照“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7分为尚可忍受的中度疼痛、8分以上为剧烈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的标准给出对应自身疼痛程度的分值[3]。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的患者其临床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包——给予检验。所涉及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卡方值检验。而计量资料则以(±s)表示,以t值检验。假若两组患者的实验所数据经过统计计算结果为P<0.05,那么表明分组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研究组在疗效上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7.314,P = 0.007<0.05)。

肩部结构及病变

[转] 肩部结构及病变2014-5-3 18:11阅读(7)转载自深圳栾氏推拿 赞(72)赞(72)赞(72)赞(72) 评论 转载(315) 分享(262)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收藏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紫药水,红药水,... 1. 肩部有哪些关节?有什么特点? 肩部由5个关节组成,即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肩峰肱骨间关节。肩部运动是各关节的协调运动,任何关节受伤都将不同程度影响肩的活动功能。 肩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因为肩胛盂小、肱骨头大而圆、关节囊较松弛,所以盂肱关节的活动度最大,加上肩胛骨的升降旋转并沿胸壁绕动(内收及外展),活动范围就更大了。因此,在运动时肩可以完成较复杂的大范围的动作;也因此,肩较易受伤。 2. 肩部运动创伤有哪些特点?

根据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2725例门诊病例的统计,肩部运动创伤约占8.4%,这些损伤多见于体操、投掷、排球、举重、棒球、橄榄球及柔道摔交运动员,其中肩袖损伤最多(60.9%),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次之(18%),滑囊炎(4.3%)、盂肱关节脱位和肩锁关节扭伤及脱位(9.4%)、锁骨骨折(4.3%)等发生相对较少。 3. 肩带的肌肉各起哪些作用? 肩带的肌肉很丰富,一块肌肉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常因肩的位置不同而起不同的作用。按照其起止点可分为4组: ⑴连接肩胛骨与躯干的肌肉:以稳定肩胛骨为主要任务 前锯肌:起于1-9肋,止于肩胛骨内缘。由胸长神经支配。其作用是外旋及外展肩胛骨,使肩胛骨紧贴于胸壁上。因此,麻痹后肩外展受限并出现翼状肩胛。 斜方肌:起于枕骨、项韧带、C7-T12棘突和棘间韧带,止于锁骨、肩峰和肩胛冈。副神经支配。功能为肩胛骨外旋及内收。 大小菱形肌:由C5发出的肩胛背神经支配。主要功能是肩胛骨内收。 此外还有胸小肌、提肩胛肌及锁骨下肌。 ⑵连接肩胛骨与肱骨的肌肉: 肩袖肌群(以稳定盂肱关节为主要任务):是由冈上肌(外展上臂)、肩胛下肌(内旋上臂)以及冈下肌和小圆肌(外旋上臂)组成。肌腱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及部分外科颈部,为联合腱,似袖口,故称肩袖。它有悬吊肱骨、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肌外展上臂的作用。肩袖是肩关节活动中的解剖弱点,特别在负重转肩时(如投掷、扣球)很容易受伤。冈上肌、冈下肌是由肩胛上神经支配的,此神经途经肩胛上切迹及肩胛冈根部的骨性凹陷,所以当肩胛骨活动时(如排球扣球),该神经较易受伤引起肌肉麻痹及萎缩。

肩周炎粘连无痛松解术

肩周炎粘连无痛松解术
肩周炎粘连无痛松解术 邱一平 (武川县医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700) 关键词 :肩周炎 ; 粘连 ; 无痛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 :R681.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004-2113(2007)06-0508-02b5E2RGbCAP 1990-03~2006-12, 我 院疼痛门诊采 用无 痛松解术治疗肩周炎 90 例 , 疗 效 较好 , 现报道如 下 。p1EanqFDPw 1 1.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 90 例 , 男 41 例 , 女 49 例 , 年龄 43 岁 ~75 岁 , 肩周炎病程最长达 2. 5a, 最短 1mo 。 术前合并 肺心病 3 例 , 合并糖尿病 4 例 , 合并高血压或冠心 病 5 例 , 合并颈椎病 7 例 。DXDiTa9E3d 患臂上举 <90°者 79 例 (正常 180°) , <100°者 11 例 ; 外 展 <60°者 71 例 (正 常 90°) ; 后 伸 <10°者 66 例 (正常 45°) 。 所有病例内收时手触 不到 对肩 , 外旋手触不到枕部及对侧耳朵 , 内旋手 触不到肩胛骨下角 。RTCrpUDGiT 1. 2 1. 2. 1 治疗方法 痛点 注 射 选择 肩 臂 部压 痛 点 , 用 0. 125%布比卡因 10~20mL
加地塞米松 5~10mg 作 局部浸润封闭 , 痛点多数为肱骨结节间沟处 、 肩峰 下肩后
1/5

小圆肌附近 。 注射时要浸润至肌肉与骨质 附着点的深层 , 抵达骨质 。 在粘连松 解术后 , 每周 以同样方法注射 1 次 , 注射 4 次为一疗程 。5PCzVD7HxA 1. 2. 2 臂丛阻滞 局部封闭后 , 使病人在仰卧位 下作肌间沟臂丛阻滞 ,
用 1. 0~0. 2%利多卡因 10 ~15mL 一次注入 。jLBHrnAILg 1. 2. 3 粘连松解 臂丛阻滞 15m in 后 由助手固 定好患侧肩关节及肩胛 部屈起 , 同时按压腋下肌群 , 将上臂沿头侧徐徐上
骨 , 术者将病入 上臂向头
举 , 直至贴于床面 (即上举达 180°) 再将上臂外展 90°, 然后让病人坐起 , 将上 臂按照功能 位各方向 运动 , 一定要达到正常最大功能位 (与健侧对照 ) , 手内收 搭对侧肩时 , 肘关节达胸骨中线 , 内旋时手 触到肩胛骨 下角。在松解操作过程中 , 可听到似 撕布时的 “ 咔咔 ” 撕裂声 , 松解后患臂上举 、 展 、 旋 、 收 、 屈的阻力消失 。xHAQX74J0X 1. 2. 4 功能锻炼 术后 病人 每天必须自行功能 锻炼 , 上 举、 内旋 、
外旋 、 内收、 外展必须达到最大 功能位 , 每天至少锻炼 3~4 次 。本组中 有 32 例 配合理疗按摩治疗 , 效果更佳。LDAYtRyKfE 2 结果
90 例经过上述系统治疗后 , 1 个疗 程内治愈 者 59 例 (占 65. 5%) , 2 个疗程 内治愈者 23 例 (占 25. 5%) , 治疗 2 个疗程以上 , 疼痛减轻、 功能较治 疗前明显 好转 , 但仍未达 到正常功能者 8 例 (占 9%) 。Zzz6ZB2Ltk 3 讨论
肩周炎为 50 岁左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 多发 病 , 由于急性损 伤或慢性劳 损 , 受损 的肌肉筋膜 、 韧带、 关节囊 、 骨膜等组织于骨骼附着处早期发生 充
2/5

正确锻炼方法对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正确锻炼方法对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邵景汉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浙江 315010) 摘要目的:比较概要叙述和要点叙述肩周炎锻炼方法对麻醉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后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概要叙述组、要点叙述组各20例。概要叙述组在麻醉下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前向患者概要叙述术后锻炼的方法和动作,要点叙述组在麻醉下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前向患者概要叙述术后锻炼的方法和动作的同时强调每个动作的要点,两组治疗方法、所用药物、锻炼手段相同。结果:概要叙述组的治愈率为70%,有效率为95%;要点叙述组的治愈率为95%,有效率为100%;治疗1周后肩关节疼痛(VAS)和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要点叙述组优于概要叙述组。结论:正确锻炼方法指导能显著提高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 关键词功能训练;肩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种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国外初步研究报道,肩周炎好发于 40~70岁的中老年人,患病率2%~5%,女性较男性多见,左右手无明显差异[1]。肩周炎导致的肩关节活动障碍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对肩周炎晚期粘连明显的重症患者传统的封闭、针灸、按摩及口服镇痛药物等单一方法往往疗效欠佳,需配合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及功能锻炼以改善肩关节功能,但同样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功能锻炼方法理解的偏差或要领未掌握往往会明显影响疗效,本文探讨正确锻炼方法指导对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后重症肩周炎疗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以来疼痛门诊经临床确诊的肩周炎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概要叙述组20例,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45~67岁,平均5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86 d 。要点叙述组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43~65岁,平均53岁;病程3个月~2.4年,平均80d。患者均以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同时均为单侧肩周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病情等方面较均衡(P >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前X线摄片排除肩关节骨折、肿瘤、骨质疏松及化脓性炎症,凝血机制检查排除造血系统疾患。 1.2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肩关节周围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条件:病情属于轻度无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等。 1.3 治疗方法 1.3.1 概要叙述组入室麻醉前向患者及家属概要叙述松解术后功能锻炼动作、方法、每天锻炼次数要求。开放静脉,常规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监测,面罩吸氧,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消毒铺巾后用1%利多卡因25ml行肌间沟穿剌臂丛镇痛,完毕后静注异丙酚 1.5~2mg·kg-1,至睫毛反射消失后实施手法松解术。肩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肩部,一手握住肘部,将臂前屈90°,上举150°,内收60°,外展110°,内旋90°,外旋60°,后伸35°。在松解过程中,应听到粘连的撕裂声,但不能用力过度,以免引起脱位和骨折。麻醉清醒前用消炎镇痛液对患肩周围痛点行注射治疗,患者清醒后即能自如活动患肩达接近接近正常幅度。在松解的当天即行功能锻炼,主要为爬墙运动、前后划圈甩臂、拍肩内收、摸脊内旋等,活动幅度从小到大,动作从简到繁,循序渐进,以不损坏关节及周围组织为原则。1月后常规复诊,观察疗效。 1.3.2 要点叙述组入室麻醉前向患者及家属叙述松解术后功能锻炼动作、方法、每天锻

穴位分寸歌

一、手太阴肺经6 中府乳上三肋间,却距中行六寸观。本经下行循臂内,尺泽肘中腱外廉。列缺腕上一寸半,太渊掌后横纹尖。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二、手阳明大肠经10 商阳示指内侧边,本节之后寻三间。歧骨之前取合谷,偏历交叉中指端。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穴在肱外廉。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陷。扶突人迎后寸五,迎香鼻旁纹中探。 三、足阳明胃经22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瞳下眶上缘。地仓挟吻四分近,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颧骨弓中取,头维神庭旁四半。人迎喉旁一寸五,锁骨陷窝是缺盆。下行乳根出乳下,中脘旁二取梁门。天枢脐旁开二寸,枢下三寸水道安。再下一寸归来穴,股上尺二找髀关。伏兔膝上六寸是,梁丘膝上二寸间。膝髌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全。膝下八寸条口位,条口之旁丰隆看。解溪跗上筋间取,内庭次趾外间陷。历兑次趾之外端。 四、足太阴脾经12 大趾甲内端隐白,节后一寸公孙唤。商丘踝前陷中找,踝上三寸三阴交。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箕门要在鱼腹取,冲门穴在横骨端。脐旁四寸是大横,膻中去六天溪安。再上二肋周荣穴,腋下六寸大包全。 五、手少阴心经6

少阴心起极泉中,少海肘后五分定。通里腕后只一寸,神门掌后锐骨逢。少府掌内本节后,小指内侧是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10 小指端外为少泽,节后握拳后溪量。支正腕后正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当。腋后缝上取肩贞,天宗秉风骨下详。秉风肩上缝隙处,曲垣曲胛肩冈上。天容耳下曲颊后,听宫耳前陷中央。 七、足太阳膀胱经38 足太阳是膀胱经,目内眦角始晴明。眉头头中攒竹取,百会前外通天迎。百会后外络却穴,天柱项后发际中。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五心俞,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大肠十六胱十九,白环廿一椎边求。骶骨四孔八髎穴,上次中下仔细究。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四椎之旁取膏肓,十二椎下寻胃仓。十四椎旁志室穴,二十一椎秩边详。又从臀下横纹取,承扶就在陷中央。殷门扶下方六寸,委中膝腘正中藏。承山踹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昆仑外踝后陷中,申脉踝下肉边上。金门申前陷窝取,京骨外侧骨际量。至阴却在小趾侧,足太阳经始周详。 八、足少阴肾经10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前大骨边。太溪踝后大筋前,照海踝下陷中安。复溜踝上二寸取,阴谷膝下内辅边。循股内后达耻骨,旁开五分横骨见。神阙之外取肓俞,膻中旁二神封现。俞府璇玑离二寸,少阴肾经到此完。

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粘连的手法治疗(一)讲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粘连的手法治疗(一) 【关键词】关节炎 〔关键词〕关节炎, 类风湿; 肩关节; 粘连; 肌肉骨胳手法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shoulder conglutination with manipulation therapy KEY WORDS arthritis, rheumatoid; shoulder joint; adhesions; musculoskeletal manipulations 肩关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常受累的部位,关节的肿胀、疼痛,以及肩关节囊、周围滑囊、肌腱等组织炎症反应均可引起肩关节粘连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此类患者应用中医手法进行了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5年3月,我们对130例162肩肩关节粘连进行了手法治疗。其中女125例157肩,男5例5肩;左侧90肩,右侧72肩;年龄28~75岁,平均48.6岁。所有入选患者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所制定的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平均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11.2年,肩关节活动受限病史1.3年。肩关节治疗前活动范围:外展30~70°,上举60~150°,前屈40~60°,后伸20~45°。所有患者治疗前行肩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排除严重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明显狭窄、消失等不宜行手法治疗的情况。上述病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A、B两组,A组68例85肩,其中男3例3肩,左侧47肩,右侧38肩;B组62例77肩,其中男2例2肩,左侧43肩,右侧34肩。 1.2治疗方法 A组行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每周1次,连续5次,每次20 mg,完成首次注射后即开始常规主、被动功能锻炼。被动训练由康复医师辅助进行关节活动;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同时开始,包括手指爬墙训练、梳头训练、轮盘旋转训练、悬吊滑轮牵拉训练等。B组在进行上述治疗前加用麻醉下的手法治疗。为避免手法治疗时的疼痛及对抗,常规行静脉麻醉,由麻醉师负责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待意识丧失、肌张力消失后开始手法治疗。患者取卧位,术者站于患侧,首先进行准备手法治疗。患者侧卧,患肩在上,术者对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肩峰下滑囊、三角肌止点、冈上肌、冈下肌、喙突等处实行分筋、理筋、捏拿弹拨等手法,以放松肩周组织。随后右手持患肢腕部,左手托患肢肘部,将患肩关节进行顺时针方向摇动,幅度逐渐加大,待患肩较为松弛后,边摇肩关节边对肩关节进行上举。在上举过程中遇阻挡感时,逐渐增加推力,直至阻力消失。此时常可触及弹跳感,并可闻及关节内崩裂声,切忌过快施加暴力,以免造成骨折及肌腱断裂。一般在阻力感消失后,随

中医学习推荐书

中医学习推荐书目 按:本书目是网友共同推荐汇集而成,难免存在较多的缺陷和偏颇之处。由于每个人的视野、角度和契机都不同,适合每个人的学习路径和书目并不一致,本书目仅供大家参考和交流所用,每个中医学习者还当善自思维,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次第。 一、根本经典: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 《神农本草经》 《难经》 这些经典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时时都要常读常琢磨。 二、源头活水: 中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和体认,是中医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中医来说尤其如此。如下传统文化经典是需要重点涉猎的: 《易经》《易传》 《老子》 其他诸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卜星相等等,揽观杂学,多多益善。 三、后世著作: 理论综述类: 黄元御《四圣心源》(论阴阳一气之流行颇妙) 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论阴阳二象之对待甚精) 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内经类: 注家:王冰,张志聪,高士宗等;校释:郭霭春;《灵枢经校释》(人卫版) 节选本:《内经知要》 伤寒金匮类: 曹颖甫《伤寒发微》《金匮发微》 刘渡舟《伤寒掣要》《伤寒临证指要》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成无几《注解伤寒论》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 喻嘉言《尚论篇》 汤本求真《皇汉医学》

本草类: 黄元御《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张志聪、陈修园、叶天士《本经三家注》 唐容川《本草问答》 张志聪《本草崇原》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浅注》 针灸类: 杨继州《针灸大成》 杨维杰《针灸宝典》、《针灸五输穴应用》、《针灸经纬》 周左宇系列著作 谢锡亮《谢锡亮灸法》、《针灸基本功》(入门) 周楣生《灸绳》 导引类: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八段锦 医案类: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范中林《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 综合、诊断、其他类: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吴谦《医宗金鉴》 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黄氏所有著作皆需精读) 李士材《诊家正眼》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入门类: 陈修圆《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 李时珍《濒湖脉学》 钱乐天等《医学传心录》 刘力红《思考中医》 栾加芹《用易经开方》 周凤梧《名老中医之路》 补充: 关于版本,典籍白文本: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系列,质量不错。

肩关节松动术(文字版)

Maitland手法是关节松动术的简称,是现代康复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方向逐级用力,通常用以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减轻疼痛。 分离牵引 患者仰卧位,患肢放松,肩外展约50°并内旋,前臂中立位。治疗者立于患者躯干与患肢之间,外侧手抓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放在腋前,内侧手持续向外推肱骨头10s,然后放松,重复3~5次。 长轴牵引 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治疗者外侧手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头10s,然后放松,重复3~5次。 向头侧滑动 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治疗者内侧手向外侧用力做分离牵引,外侧手向头的方向推动肱骨头,每次持续10s,重复3~5次,使肱骨头在盂内向头侧滑动。 前屈向足侧滑动 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患侧肩关节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治疗者双手握住肱骨近端,双手五指交叉,同时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头10s,然后放松,重复3~5次。 外展向足侧滑动 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约90°,屈肘约70°,前臂旋前放在治疗者前臂内侧。治疗者站在患者体侧,外侧手握住患者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指向下,外侧手稍向外牵引,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肱骨头10s,重复3~5次。 前后向滑动 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患肩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治疗者立于患侧,内侧手固定肱骨近端并向外牵拉,外侧手固定肱骨远端,身体前倾,借助体重向下推动肱骨头,每次10s,重复3~5次。 后前向滑动 患者俯卧位,患肩外展,前臂放松。治疗者站在患者躯干与患肢之间,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稍向外用力牵拉,内侧手固定肱骨头后部,借助体重向下用力,使肱骨头于盂内由后向前滑动,每次10s,重复3~5次。 外展摆动 患者仰卧位,上肢外展至活动受限处,屈肘90°,前臂旋前。治疗者站在外展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从肩背部后方穿过固定肩胛骨,外侧手托住肘部,使肱骨在外展范围内摆动,重复30~50次。 水平内收摆动 患者取坐位,患肩前屈90°,屈肘,前臂旋前,患手搭在对侧肩上。治疗者站在患肩后方,手托住患肢肘部,另一手握住搭在对侧肩上的手,双手同时用力,使患肩做水平内收摆动30~50次。 后前向摆动 患者健侧卧位,患肩在上并稍内旋,肘关节稍屈,前臂放在身后。治疗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握住患肢做由后向前转动。重复30~50次。 前后向转动 患者与治疗者体位同上势,患肩置于体侧。治疗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握住患肢由前向后转动,重复30~50次。 内旋摆动

快速松解肩周炎粘连的方法,一次显效

肩周炎,又名50肩。该病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软组织粘连为其特点。相信各位同仁都在临床上遇到过此类病例。这个病实在太常见了。治疗这个病最难的环节就是如何松解粘连的软组织。记得第一次看见师傅为一个肩周炎的病人治疗,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个病人当年48岁,长得五大三粗,外形颇为彪悍。我师傅先是给他在肩关节的各个痛点打了封闭,药物配方为:强的松龙5ml,利多卡因5ml,当归注射液2ml,麝香注射液2ml,维生素B1 2ml,维生素B12 1ml。打完封闭,接下来就是手法按摩。先是轻揉,几分钟后,我师傅让病人自己抬胳膊,说是看看好点没有。病人信以为真,努力地向上抬,就趁病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我师傅忽然出手,猛地抓住病人的胳膊往上一抽,只听见病人的肩关节内“噗噗”作响,病人应声而倒。抱着胳膊满地打滚,口中哀嚎不断,头上黄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那场景,说实在的,给我当时还很脆弱的心灵造成不小的阴影。但是,那个病人第二天来,症状好了一大半。又经过几天治疗,就痊愈了。后来,我师傅告诉我说:肩周炎必须要这么治,不然,粘连的软组织松解不开。这是我第一次对肩周炎的软组织粘连有了概念。从那以后,遇到肩周炎的病人,我基本上也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也还算理想。只是每每看见病人痛苦的挣扎,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忍。那种痛,真的难以承受。所以一直在想,能不能找个没那么痛苦,疗效又好的方法治疗肩周炎。那期间,同院的一个医生用这个方法治疗肩周炎,结果出了事故,一个病人被拉成了骨折,还有一个病人肩关节脱臼,事件造成了很坏的后果。 这更加坚定了我寻找新疗法的想法。 期间试过很多种方法,中药外敷,针灸,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一次性牵拉,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等等。但是效果都不怎么理想。直到2004年,在一本书里面看见介绍支川疗法的文章,才受到启发,摸索出这个方法。用过之后,感觉效果还不错,病人也没那么痛苦。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如果能进一步完善,那就更好了。 所备药品为:0.9%氯化钠100ml*1瓶地塞米松5mg*1支一次性注射器20ml*1支一次性7#针头*3-5支 配药简单,直接将地塞米松兑入氯化钠即可。 具体操作:病人采取坐位,除去上衣。医者站与患者身后,先在患侧肩胛处仔细寻找最痛点,一般可扪及明显的条索状物。(个人体验,天宗穴附近比较常见)找准最痛点后,拿笔做好记号,局部常规消毒。抽取20ml配好的药液,换一次性7#针头,在标记好的最痛点进针。进针时仔细体会针尖下的感觉,感到刺入最有张力的部位(肌硬结的中心点,以下注射点都以此为标准)停止进针,回吸无血即可推药。推药时病人会有轻微的胀痛,在病人能够忍受的情况下,推药速度可以适当快一点。这个点推药5-10ml。(没错,是5-10ml。推药的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到局部隆起,甚至针眼会有淡淡的血水渗出)然后,调整针尖,往其余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依次注药。直至20ml药物注射完。 上面是第一个注射点,然后,更换针头,继续抽药,选择肩井穴,消毒,注射药物,(针刺深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太深,否则造成气胸后果自负)注药量可以酌减,2-3ML即可,然后针尖偏向头侧和肩侧各注射1ML。接下来以肩禺为中心点注射,直刺注药3-5ML,然后,调整针尖,向下斜刺,注药3-5ML,最后,调整针尖,向云门穴方向透刺,注药5ML,(这点很重要,关系到患者手臂后背时是否疼痛)。 如果患者曲池穴、手三里穴处有明显压痛,也可以每个穴位注射2-3ML。 注射完后有时针眼会有淡红色血液流出,用棉签按压一会就好了。上述几点注射完后,采用手法轻揉患者肩部几分钟,然后站于患者患侧背后,一手扶住患者的肩部,一手握住患者的肘关节,做肩部回环,上举,后背等动作,一般来说,此时患者的肩部活动范围比治疗之前会大幅度增加。嘱咐病人回家之后做爬墙,后背等功能锻炼。没痊愈者3-5天后可

肩关节松解术联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

肩关节松解术联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 发表时间:2019-01-15T11:28:32.317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4期作者:吴雨恒 [导读] 臂丛神经阻滞松解术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 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安全性高, 无任何不良反应。 四川绵阳四O四医院 621000 【摘要】目的观察肩关节松解术结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肩周炎患者208 例, 经抽签分组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 =100)。治疗组行臂丛神经阻滞松解术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 1次;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松解术治疗, 1次。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69%和2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 %和20 %(P <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松解术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 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安全性高, 无任何不良反应。 【关键词】肩周炎;臂丛神经阻滞;松解术,玻璃酸钠 肩周炎,又称为“五十肩”, 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发生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和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酸胀、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性别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本病发生与组织的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外伤有关,早期仅以疼痛为主,继而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三角肌、冈上肌和冈下肌)逐渐萎缩,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肩周炎的治疗主要有两个目的: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目前西医缓解疼痛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1、口服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NSAIDs),可疗效有限;2、局部痛点封闭,常用的有可的松,据报道长期效果并不理想3、局部麻醉,肩胛上神经阻滞、臂丛神经肌间沟注射局麻药物,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疼痛症状 4、缓解关节僵硬,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方式包括麻醉下手法松解,即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法松解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笔者从 2014 年 1月至 2017年 1 月,共对 9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治疗,发现松解术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病例选择 1. 1. 1 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颁布的《实用疼痛学之肩周炎诊断标准》: ①有过劳、受伤或受寒病史; ②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50-60岁多件,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病、病程长及进行性为特点; ③肩部疼痛,疼痛向肩周附近放射,以夜间为甚,影响睡眠,但较少肿胀; ④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尤其以外展及外旋为最,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⑤压痛点多在肩峰下、喙突下、胸大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止点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⑥X 线摄片多无异常,肩关节造影见关节囊缩小,肌腱钙化影,肱骨头上移及增生等,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B超可探出肩部肿块。另需排除颈椎病病变、行DR颈椎正、侧、斜位片,条件允许时行颈椎CT及MRI检查。 1. 1. 2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②至少3个月前未曾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等药物,并且近期未曾用其他方式或服用其他药物治疗者; ④病人依从性好,自愿加入试验,签署治疗同意书,并能坚持治疗者。 1. 1. 3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者; ②双侧同时出现肩关节周围炎者; ③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④肩外伤、手术史、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肩部疼痛; ⑤合并有严重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或其他疾病者; ⑥在治疗期间同时接受其他治疗,干扰实验疗效者。 1. 2 一般资料纳入208例患者均为我科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8 例,男 54 例,女 54例; 年龄 39 ~68 岁,平均( 51. 1 ± 2. 1) 岁; 病程 0. 2 ~ 24 个月,平均 ( 4. 1 ± 0. 20) 月; 右肩 58例,左肩 50 例。对照组 100例,男 50例,女50例; 年龄 38 ~ 70 岁,平均( 52. 2 ± 1. 8) 岁; 病程 0. 2 ~ 24 个月,平均( 4. 3 ± 0. 19) 月; 右肩 50例,左肩 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P > 0. 05) 。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肩关节松解术+关节腔玻璃酸钠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嘱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并给以生命体征的监测,吸氧,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建立静脉通路。麻醉给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待麻醉起效后,采取手法将患者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进行松解。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患肢前臂,一手握住患者肩部并向外展开 90°,使患肢屈向患者头部,缓慢向治疗床面按压,直至贴至床面,臂上举达 180°,再帮助患者坐起,内旋患肢,并使患者的手指触及对侧的肩胛骨,并在头后部手触及对侧的耳朵,再者内收,致使肘关节到达胸骨中线,掌心可以达到对侧肩部。在进行松解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听到咔咔的撕裂声,此提示粘连的部分已被松解,再进行手法松解时,应用力度适宜均匀,应注意保护患者的肩关节,不能用力过猛,防止关节骨折或脱位。 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 患者在神经阻滞治疗后休息 10 min,采取外侧进针法: 取坐位,令患者肩关节外展,定位肩峰下2.5cm,令患者上肢自然下垂,皮肤常规消毒,用25G 3cm长针刺入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滑囊、冈上肌,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抽吸无积液即可先注入0.2% 盐酸利多卡因液 2 ml ( 5 ml∶ 0. 1 g,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3022313) ,再缓慢注入玻璃质酸钠液 2 ml ( 2 ml∶ 20 mg,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837) ,注射后,嘱患者屈伸、旋转活动患肩关节十数次,以达到让药物充分扩散于关节腔的目的。每 5天 1 次,共 5 次。 术后给予患者口服7.5mg 的美洛昔康,2 次/d*7天,并嘱患者术后每日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再次发生粘连。此治疗在治疗整个过程中为1次,若松解效果较差,需1月后再次松解,避免1月内多次松解致肩关节骨折、脱位及韧带多处撕裂,影响肩关节功能。 松解术后第5天,患者关节反复肿痛及预防关节再次黏连可行肩关节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治疗。 2.2对照组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穿刺位置: 同治疗组; 操作方法: 同治疗肩关节神经阻滞及关节腔灌注治疗。 功能恢复锻炼所有接受治疗患者于接受治疗半日后开始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嘱患者采取双手爬墙法、双上肢划圈法、双上肢交叉拍肩法等。上述方法每日 3 次,每次重复 20 ~ 30 次 ,直至肩关节活动功能达到明显改善或恢复到正常为止。

我的足三里瘢痕灸经历

我的足三里瘢痕灸经历 我的足三里瘢痕灸经历 今年10月底我做了一次足三里瘢痕灸,到现在创面结疤快落了。这次的经历使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也受了不少的苦,钱也没少花。在这期间,得感谢论坛的单阿姨给了我好的建议,让我增强了信心。我把我的经历写出来希望得到指点,也希望他人可少走弯路。我先从这里说起吧。 2007年我开始用艾条做灸疗,用的是艾条悬灸和温灸盒.灸架灸----到乌鲁木齐才买到。主要是灸关元中脘足三里,经常弄得满屋子都是艾的味道。但灸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感觉有太大的作用。当然作用也是有的,灸完后浑身热热的蛮舒服,一段时间后胃口也好了许多。 08年了,看了《灸法直论》后很想直接灸关元,但怕找不准穴位,于是想找个中医帮我找。 10月国庆假期的一天我开始行动: 找了个诊所有个老中医-------说自己老了不针灸了,我说只是找一个穴位,我给你钱。结果还是不行-----怀疑他不会。 又找了个诊所,上面写的是有针灸,进去一问,到是热心--------关元穴在脐下四寸或是曲骨上2寸。(让我躺下给找的)给钱也不要。但我觉得找的不对,准备再找一位看看。 骑自行车2公里找了位老中医,先问给多少钱,我说你

想要多少钱。10元。我说好吧。 本想让我站着给找,我说应该是仰卧取穴。我躺着找了约有10分钟,穴位点改了好几次才定下来。我在想这人找穴位怎么这么慢呢。 两位医生找的位置不一样,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到底谁谁找的位置是对的呢? 回家后我找出中医研究院编的《针灸学简编》看里面是怎么找穴位。到了晚上我躺下自己用尺子量,耻骨上缘到脐中15cm-----关元就在肚脐下9cm处了。找到关元后自己用艾绒搓成麦粒大,灸了10几次----开始很疼啊。完后一看烧了一块黑疤,然后又用艾盒烤了30分。不过又后悔了---可能没找准穴位。 第二天早上我不死心,又到州中医院去了一趟,挂了个号,是女的,30多岁。她教我用自己的手量就可以了,我说用尺子量了再平均分,找五分之三处,她说不行,我问:那你是怎么找的?她说我是看的,因为经常找嘛。可我觉得手量的不可靠。 出了医院后又找一医生,看着很朴实,教我也是用手量。说必须“同身寸”说我自己找的快到石门穴了,我给钱,他也不要。 又跑了几个地方,但是医生放假了-----国庆假期。 心里的疑惑更多了.....

12条肌膜链及松解手法

前表线 前表线(The Superficial Front Line,SFL)连接人体的整个前表面,下起自足背,上至头颅的两侧,可分为脚趾到骨盆和骨盆到头颅两部分。在髋关节处于伸展位时,如站立,这两部分会作为一个连续的筋膜协同作用。 1.手法部位:伸肌支持带

患者体位:仰卧位,小腿露出床面 操作程序:治疗师双手半握拳放在足背上,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双手往上推,患者配合缓慢做踝关节背伸-跖屈; 2.手法部位:胫前肌 患者体位:仰卧位,小腿露出床面 操作程序:治疗师双手半握拳,两拳面构成三角形,放在足背上,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沿着胫前肌双手往上推,推至胫骨粗隆处两手分开,患者配合缓慢做踝关节背伸-跖屈; 3.手法部位:胸锁乳突肌 患者体位:仰卧位,头转向健侧

操作程序:治疗师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半握拳,放在胸锁关节处,肘关节伸直,沿着胸锁乳突肌往上推,推至乳突上方的头皮筋膜; 后表线

1.手法部位:跟腱 患者体位:俯卧位,双脚露出床面 操作程序:治疗师双手食指第二指骨面分别至于跟腱的两侧并挤压跟腱向下滑动;

2.手法部位:腓肠肌 患者评估:站立位,观察患者双脚有无扁平足、高弓足 患者体位:俯卧位,双脚露出床面 操作程序:治疗师双手半握拳放在腓肠肌处,肘关节伸直,同时身体往下压,患者配合做踝关节的跖屈和踷屈的同时治疗师双手沿腓肠肌下滑; 3.手法部位:腘绳肌 患者体位:俯卧位,屈膝90° 操作程序:治疗师的操作手的四肢指尖放在腘绳肌内外侧头之间,患者配合做膝关节内外旋的同时治疗师的操作手的指尖做滑动;

4.手法部位:竖脊肌 患者评估:坐位,嘱患者先低头,然后依次屈曲颈段、胸段以及腰骶部脊柱,观察各段有无活动受限; 患者体位:坐位,双脚踩地 操作程序:治疗师位于患者背后,如图所示,患者配合使脊柱一节一节的屈曲,治疗师同时使双肘从上往下滑;操作结束后,治疗师的操作手从下往上提醒患者一节一节的伸展脊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