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结构习题(精)

分子结构习题(精)

分子结构习题(精)
分子结构习题(精)

第二章分子结构习题

一、判断题

1氢氧化钠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2 CO分子含有配位键。()

3所有分子的共价键都具有饱和性与方向性,而离子键没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4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

5氟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所以F2分子的键能比Cl2、Br2、I2分子的键能大。()6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后可以增强成键能力。()

二、填空题

1下列各组卤化物中,离子键成分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CsF>RbCl>KBr>NaI;(B)CsF>RbBr>KCl>NaF;

(C)RbBr>CsI>NaF>KCl;(D)KCl>NaF>CsI>RbBr。

2按照价键理论(VB法),共价键之所以存在σ和π键,是因为()。

(A)仅是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配对成键的结果;

(B)仅是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

(C)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

(D)正、负电荷吸引排斥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

3下列叙述中,不能表示σ键特点的是()。

(A)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重叠部分沿键轴方向成“圆柱形”对称;

(B)两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云密度最大;

(C)键的强度通常比π键大;

(D)键的长度通常比π键长。

4下列键参数能用来说明分子几何形状的是()。

(A)键矩;(B)键长和键角;(C)键能;(D)键级。

5 H2O分子中O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应是()。

(A)sp;(B)sp2;(C)sp3d;(D)sp3不等性。

三、问答题

1. 7N

和N2+相比,O2和O2+相比以及N2和O2相比,其中哪一个离解能较大?试用分子轨2

道理论解释之(需分别写出有关分子和离子的分子轨道排布式)。

2. 按照八隅体规则画出SO2、O3、SO3各分子的点电子式。联系它们的点电子式,说明在VSEPR理论中,当O作为配位原子时,计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什么不考虑氧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

大学计算机基础题库答案.doc

A. B. C. D. 2.以下软件中,(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 Windows xp B. unix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 A.8 个 B.16 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 A.磁盘 B.硬盘 C. linux 不同的码。 C. 128 个 D. microsoft office D. 256 个 中才能被CPU执 行。 D.外存 D. 28 D.手字板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 )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主机和外部设备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 A. 102 B. 210 C. 103 7.RAM代表的是(C )o A.只读存储器B,高速缓存器 C.随机存储器D,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o A.运算器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寄存器C.运算器和内存D,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D )0 A. 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I可到(D )o A.桌面上 B. ''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A )。 A.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C )。 A.控制总线 B.地址总线 C.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D )三个层次。 A.数据层 B.逻辑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A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 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 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 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 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 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拟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精)

第一节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成纤高分子:1)线性、长链的分子结构,即使有侧基或支链,也比较短、小。 2)以碳原子为主链的构成元素,因此大多数纤维高分子是有机高分子,即有机纤维。 3)分子链有一定长度,分子间可以达到高的相互作用而有强度。 染整关注:纤维高分子与水有无结合基团、与染料分子有无作用点、与整理剂等有无结合点,是共价键结合、离子键结合、氢键结合还是范得华作用力结合。 例如: 棉纤维麻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 分子结构差异大,左者所用染料和整理剂右者就无法使用。 一、纤维分类 二、纤维素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纤维素分子结构式

结构特点: 1) 环上三个—OH,反应活性点 2) 环间—O—,酸分解之,碱稳 3) 链端:有一隐-CHO,M低还原性 4) 链刚性,H-键多,强度高 5)聚合度 (二)纤维素分子化学性质 1、与酸作用 酸促使苷键水解:(反应式) 酸作用情况 酸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初始手感变硬,然后强度严重下降。 纤维结构、酸的种类、作用时间、温度、纤维结构影响水解反应速率。 生产上应用:含氯漂白剂漂白后,稀酸处理,起进一步漂白作用;中和过剩碱;烂花、蝉翼等新颖印花处理。 用酸注意:稀酸、低温、洗净,避免带酸干燥。 2、与氧化剂作用 纤维素氧化后分子断裂,基团氧化变化,织物强度损伤。 纤维素分子对不同氧化剂作用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强氧化剂完全分解纤维素。中、低强度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分解纤维素能力弱,可用来漂白织物。注意:空气中O2在强碱、高温条件易氧化、脆损纤维素织物,应避免。 氧化反应:Cell-OH + [O] Cell-CHO, Cell-C=O, Cell-COOH

分子模型晶体模型的制作

分子模型、晶体模型的制作 赤壁一中化学组 刘光利 二○○四年五月 制作目的: 1.充分利用分子模型等直观的教学用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各种模型可以提高教学速度和教学质量,解决书上难以表明的立体结构,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2.理解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培养用物质结构特点来认识物质的特性 制作材料:厚硬纸板、胶水或透明胶、铁丝、直尺、三角板、剪刀 制作方法: 1、正四面体的制作 在厚硬纸板上划好四个等边三角形如图1a 所示,然后沿实线剪下,再沿虚线划痕迹以便折叠,折叠后用粘合剂粘牢即成图1b 所示。 2、三角双锥分子模型的制作 在厚硬纸板上划好六个等腰三角形如图2a 所示,然后沿实线剪下,再沿虚线划痕迹以便折叠,折叠后用粘合剂粘牢即成图2b 所示。 图2a 图 2b 图1a 图 1b

3、正八面体分子模型的制作 在厚硬纸板上划好八个等边三角形如图3a所示,然后沿实线剪下,再沿虚线划痕迹以便折叠,折叠后用粘合剂粘牢即成图3b。 图3a 图3b 4、正二十面体分子模型的制作(B12) 在厚硬纸板上划好二十个等边三角形如图5a所示,然后沿实线剪下,再沿虚线划痕迹以便折叠,折叠后用粘合剂粘牢即成图5b所示。 图5a 图5b

使用说明 1.正四面体模型直接应用于白磷分子、甲烷分子、四氯化碳分子等正四面体分子结构的教学,也可应用于数学中立体几何的有关异面直线等方面的教学。利用正四面体还可以组合成其他形状的立体图形。例如,由一个正四面体可以切割成较小的正八面体,其方法是将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从它的三条棱的中点切下,便可得到一个较小的正八面体。如果以一个正四面体为中心,另用四个与之全等的正四面体分别与它的四个面相連接,就可以得到一个十二个面全等的凹十二面体。 2.三角双锥模型直接应用于五氯化磷(PCl5)等具有三角双锥结构的分子结构的教学。也可用于数学教学。 3.正八面体应用于分子或离子组成为RX6、RX6n-型结构的教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八机体之间还可以进行不同方式的重叠就可以得到多种空间图形,对讲解超八面体等空间结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4.正二十面体是专门用于B12分子结构的教学。在正二十面体中,每个顶点上有一个硼原子,每一条棱表示一根B—B键。有了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算出在B12分子中所含有的B—B键数以及每一个硼原子跟周围的五个硼原子以五个B—B单键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有关C60的结构的教学难点,如果我们从硼12的结构开始讲起,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因为B12是由12个硼原子构成的正二十面体,将正二十面体的每条棱三等分,然后将十二个硼原子等同地割下,因每个硼原子原有五条棱,所以割下后留下了一个正五边形的面,一个顶点就变成了五个顶点,原来的正三角形的面成变成了一个以原三角形边长的三分之一为边长的正六边形,这样新的图形就有5×12=60个顶点,有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这种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60的结构。 以上的使用说明只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其实它们应该还有很多的应用,这就得看看每个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挥它们的用途。 赤壁一中化学组刘光利 二00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浙江大学)题库完整

测试试卷:计科教材练习【01】 ------------------------------------------------------------------------------- - 一、判断题,共10题, 总分:10分。请直接点击选择True or False. 1.计算机文化是指能够理解计算机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作为资源被使用的。( T ) True False 2.计算思维的本质是对求解问题的抽象和实现问题处理的自动化。如果说,数学思维是“抽 象和关系”,那么计算思维则是“状态和过程”。( T ) True False 3.我们可以定义计算机系统是指计算机的所有资源。它包括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T ) True False 4.计算机系统结构是研究计算机的硬件互联使得计算机更有效、更高速和更可靠。( T ) True False 5.应用软件是管理计算机所需要的那些软件。( F ) True False 6.程序设计主要有面向文本设计技术和面向对象设计技术。( F ) True False 7.程序是算法的具体实现。( T ) True False 8.计算机被加电后进入工作状态,就开始执行程序,直到关机为止。( T ) True False 9.因特网的开放结构,主要表现在进入网络的机器,属于企业、机构、政府甚至个人的,它 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地位,没有权限的定义。( T ) True False 10.因特网是一个庞大的计算机互联形成的网络,构建因特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各种通信。( F ) True False ------------------------------------------------------------------------------- - 二、单选题,共11题, 总分:11分。请四个中选择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1.半导体技术是按一个较高的指数规律发展的。根据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

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鉴定(精)

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鉴定 ■教材:人教社高中化学选修5 ■任课教师:牛桓云(北医附中)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为课程标准增加了仪器分析的一节,内容新。是本章最后一节《研究有机物方法和步骤》的第三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掌握了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的结构与性质,了解常见有机物官能团名称和结构简式,掌握了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本节首先介绍人们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学习者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再分步按顺序介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介绍元素分析开始以未知物A(乙醇)为例介绍运用化学和物理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步骤:有机物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分子结构。整体逻辑结构如下图: 步骤方法

课标要求:对于质谱的教学,不要求学生会看质谱图,但应该知道质荷比最大的分子碎片为“分子离子峰”,其对应的质荷比值就是样本的相对分子质量。对于红外光谱的教学,不要求学生会看红外光谱图,更不要求记住各官能团的吸收频率。对于核磁共振氢谱的教学,只需要学生了解,不要求记忆核磁共振频率,但能根据简化的核磁共振图谱判断氢原子的种类与个数比。初步了解现代分析技术在有机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显然知识要求较低,重在其意义。 基于这些认识,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图文素材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会学生如何读图、提取所需信息,明确每种图谱能解决什么问题。明确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到底能做什么?它们是鉴定有机分子结构的常用现代先进工具。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在后续“烃的含氧衍生物”一章中多次出现,也是学生解题时判断同分异构体、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时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由于图谱分析属于现代仪器分析在化学结构分析中的应用,首次出现在新教材中,把握难度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逐步让学生对三种图谱有所认识,不觉得难,也不觉得神秘,而要让学生感觉到现代科学仪器分析在化学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方便快捷,精确。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醛基检验实验入手,提出化学实验检验结构的弊端,引入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点,引起学生兴趣,而以后设计三个环节,层层递进。 环节一:以未知物A乙醇为例逐一介绍讲解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的原理,谱图是什么样的?从每种谱图中能看到什么信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有机物结构分析。根据质谱图,我们可以快速精确地得到未知物A相对分子质量,但此时学生会发现并不能判断未知物A的分子结构,继续介绍红外光谱,从红外光谱谱图,可以得到官能团和化学键的信息,结合质谱图所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引导学生如何把质谱和红外光谱的信息进行

VSEPR模型判别分子构型

1940年,西奇威克(Sidgwick)等在总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模型,用于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六十年代初,吉列斯比(RJ.Gillespie)和尼霍尔姆(Nyholm)等发展了这一模型。因该模型思想方法质朴浅显,在预见分子结构方面简单易行,而成为大学基础化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并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引入高中化学教学。这就是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常以其英文的缩写形式VSEPR来表示。 1、来自生活中的一个游戏现象 吹气球是大家熟悉的生活游戏,如果将每个气球吹成一样大小,将其中的两个通过吹气口系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两个气球自然成一直线,再向其中加入一个气球并通过吹气口系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三个气球均匀地分开成正三角形分布。依次再向其中加入一个气球并通过吹气口系在一起,你会有什么预期?你会发现结果与你的预期如此地吻合:四个大小相同的气球成正四面体分布,五个大小相同的气球成三角双锥分布,六个大小相同的气球成正八面体分布。见图: 我们很容易从这一游戏现象受到启迪:当物体所占空间因素相同时,它们彼此趋向均匀分布。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生活中并不鲜见,我们不难找到类似的和接近的例子。 2、VSEPR模型要点 VSEPR模型认为,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排斥作用最小的那种结构。因为这样可使体系的能量最低,中心原子价层的电子对总是按照最合适的空间方式进行分布。见下表。

电子对的空间分布 电子对数 空间分布几何构型 2 直线 3 在角形 4 四面体 5 三角双锥 6 八面体 VSEPR模型简朴通俗,应用简单易行,显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并引人入胜。 3、VSEPR模型判别分子构型的基本程序 中心原子的价层如果没有孤电子对,那么每一个电子对就代表一个共价键,此时电子对的空间分布就是分子的几何构型。例如,BeCl2分子中Be原子的两个价电子分别与两个Cl原子形成的两个共价键,没有孤电子对,故它是直线型结构。又如CH4分子中的C原子价层有四个电子对,这四个价电子对代表了四条C-H 健,C原子价层无孤电子对,故CH4属四面体结构。 如果中心原子的价层存在孤电子对时,则应先考虑不同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后,再确定分子的构型。不同电子对间斥力的大小的顺序是: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键电子对>键电子对-键电子对。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根据中心原子周围价层电子对的数目,确定价层电子对在中心原子周围的理想排布,然后再根据价层电子对间斥力的大小,以体系的排斥能最小为原则来确定分子的几何构型。

超分子结构化学_周公度

第17卷 第5期大学化学2002年10月今日化学 超分子结构化学 周公度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100871) 超分子(supramolecule)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装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由分子到超分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正如由原子到分子和共价键的关系一样。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Pedersen(佩德森)、J M.Lehn(莱恩)和D.Cram(克拉姆)等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奠基工作:佩德森发现冠醚化合物,莱恩发现穴醚化合物并提出超分子概念,克拉姆是主客体化学的先驱者[1~3]。此后,作为化学的前沿领域,超分子化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10多年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研究超分子的形成、作用、结构和性能的超分子化学,已扩展到化学的各个分支,还扩展到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等许多其他学科,并形成新的学科领域[4~11]。 超分子和超分子化学通常包括以下两个范围较广而部分交叠的领域。 (1)将超分子定义为由确定的少数组分(受体和底物)在分子识别原则基础上经过分子间缔合形成的分立的低聚分子物种。 (2)由大量不确定数目的组分按其性质自发缔合成超分子聚集体(supramolecular assem blies)。它又可分为两类: 薄膜、囊泡、胶束、介晶相等,它的组成和结合形式在不断变动,但具有或多或少确定的微小组织,按其性质,可以宏观表征的体系; 由分子组成的晶体,它组成确定,并且具有整齐排列的点阵结构,研究这种超分子的工作常称为晶体工程。 下面首先根据结构化学的原理和观点,探讨促使超分子体系稳定形成的因素;其次讨论各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相互识别和自组装;然后再讨论晶体工程的特点;最后讨论超分子结构化学原理的应用。在讨论中辅以实例,使内容丰富生动。 1 超分子稳定形成的因素 超分子体系和其他化学体系一样,由分子形成稳定超分子的因素,在不做有用功(如光、电 )时,可从热力学自由焓的降低( G<0)来理解: G= H-T S 式中 H是焓变,代表降低体系的能量因素; S是体系熵增的因素。 1.1 能量降低因素 分子聚集在一起,依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能量降低。下面列出常见的降低体系能量的因素。 1.1.1 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包括盐键,即带电基团间的作用,如R NH+3-OOC R;离子 偶极子作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1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D)被誉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A.查尔斯·巴贝 B.阿塔诺索夫 C.图灵 D.冯·诺依曼 2.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成为(B)。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 3.按计算机用途分类,可以将电子计算机分为(A)。 A.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B.电子数字计算机和电子模拟计算机 C.巨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D.科学与过程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数据计算机 4.(B)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可达到一太次每秒以上,主要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与工程计算和尖端技术研究。 A.专业计算机 B.巨型计算机 C.微型计算机 D.小型计算机 5.计算机中处理的数据在计算机内部是以(B)的形式存储和运算的。 A.位 B.二级制 C.字节 D.兆 6.下面不属于音频文件格式的是(D)。 A.WAV B.MP3 C.RM D.SWF 7.多媒体信息不包括(C)。 A.文字.图像 B.动画.影像 C.打印机.光驱 D.音频.视频 8.计算机的CPU每执行一个(B),表示完成一步基本运算或判断。 A.语句 B.指令 C.程序 D.软件 9.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的硬件为(C)。 A.控制器 B.显示器 C.运算器 D.存储器 10.下列属于硬盘能够存储多少数据的一项重要指标的是(A)。 A.总容量 B.读写速度 C.质量 D.体积 11.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D)。 A.硬盘 B.U盘 C.光盘 D.ROM 12.在计算机系统中,(C)是指运行的程序.数据及相应的文档的集合。 A.主机 B.系统软件 C.软件系统 D.应用软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 库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A. 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 控制总线 B.地址总线 C.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 数据层 B.逻辑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 外码 B. 内码 C.ASCII 码 D.标准码

高中化学选修三几种典型晶体晶胞结构模型总结

学生版:典型晶体模型 晶体晶体结构晶体详解 原子晶体 金 刚石 (1)每个碳与相邻个碳以共价键 结合, 形成体结构 (2)键角均为 (3)最小碳环由个C组成且六个原子不 在同一个平面内 (4)每个C参与条C—C键的形成,C 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 S iO 2 (1)每个Si与个O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 四面体结构 (2)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4个“ 1 2 O”,n(Si)∶n(O)= (3)最小环上有个原子,即个O,个 Si 分子晶体 干 冰 (1)8个CO 2 分子构成立方体且在6个面心 又各占据1个CO 2 分子 (2)每个CO 2 分子周围等距紧邻的 CO 2 分子 有个 冰 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个水分子,以 相连接,含1 mol H 2 O的冰中,最多可形成 mol“氢键”。 N aCl(型) 离 子晶 体 (1)每个Na+(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 Cl-(Na+)有个。每个Na+周围等距且紧邻 的 Na+有个 (2)每个晶胞中含个Na+和个Cl-

C sCl (型) (1)每个Cs+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有个,每个Cs+(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s+(Cl-) 有个 (2)如图为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含 个Cs+、个Cl- 金属晶体 简 单六 方堆 积 典型代表Po,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 52% 面 心立 方 最 密堆 积 又称为A 1 型或铜型,典型代表, 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74% 体 心立 方 堆 积 又称为A 2 型或钾型,典型代表, 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68% 六 方最 密 堆 积 又称为A 3 型或镁型,典型代表, 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74% 混合晶体石墨 (1)石墨层状晶体中, 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是 (2)平均每个正六边形 拥有的碳原子个数是,C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全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共60题(共计60分) 第1题(1.0分) 在Windows中,关于"剪贴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有"剪切"和"复制"命令的地方,都可以把选取的信息送到"剪贴板"中B:剪贴板中的信息可被复制多次 C:剪贴板中的信息可以自动保存成磁盘文件并长期保存 D:剪贴板既能存放文字,还能存放图片等 答案:C 第2题(1.0分) PowerPoint文档的默认扩展名是(). A:DOC B:XLS C:PTP D:PPT 答案:D 第3题(1.0分) 在Windows中在实施打印前().

A:需要安装打印应用程序 B:用户需要根据打印机的型号,安装相应的打印机驱动程序C:不需要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 D:系统将自动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 答案:B 第4题(1.0分) OSI开放式网络系统互联标准的参考模型由()层组成. A:5 B:6 C:7 D:8 答案:C 第5题(1.0分) 计算机系统是由()组成的. A:主机及外部设备 B:主机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答案:D 第6题(1.0分) 使用得最多、最普通的是()字符编码,即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BCD B:输入码 C:校验码 D:ASCII 答案:D 第7题(1.0分) 计算机病毒是(). A: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段代码 B:细菌 C:害虫 D:计算机炸弹 答案:A 第8题(1.0分)

Excel中,让某单元格里数值保留二位小数,下列()不可实现. A:选择"数据"菜单下的"有效数据" B:选择单元格单击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 C:选择工具条上的按钮"增加小数位数"或"减少小数位数" D:选择菜单"格式",再选择"单元格..." 答案:A 第9题(1.0分) 以下哪种操作不需要连入Internet(). A:发电子 B:接收电子 C:申请电子 D:撰写电子 答案:D 第10题(1.0分) 在使用计算机时,如果发现计算机频繁的读写硬盘,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A:中央处理器的速度太慢 B:硬盘的容量太小

1 超分子化学基础

应用有机化学
超分子化学
研究由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等)借分
第一章 超 分 子 化 学 基 础
子间力相结合而形成的超分子实体,这种有一定组 织构造的实体具有很好设定的性能。
分子化学:共价键的化学
W?hler合成尿素;Robert B. Woodward 和Albert Eschenmoser 在上百位合作者的参与下合成维他命B12
超分子化学: 分子间键的化学,其目标是控制分子 间价键。
从分子化学到超分子化学:分子、超分子、分子和超分子器件
三位超分子化学研究方面的科学家 获得1987年的 年的Nobel化学奖 获得 年的 化学奖
美国的C. 美国的 J. Pederson、D. J. Cram教授 、 教授 法国的J. 教授。 法国的 M. Lehn教授。 教授
1

1967 年Pederson 等第一次发现了冠醚。
原先想合成的是一个非环聚醚(多元醚),但在纯化过程中分离出极少 量产率仅0.4%的丝状有纤维结构并不溶于羟基溶剂的白色晶体。受好奇心 驱使,他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它是一种大环聚醚,即命名为冠醚,它是 由于非环聚醚前体与碱金属离子配位结合,阳离子使配体预组织后更有利 于环化而形成的。这可以说是第一个在人工合成中的自组装作用。 Pederson 诺贝尔演说的题目就是“冠醚的发现”,他提到要是当年忽略了这 种并非期待的杂质,他可能就与冠醚失之交臂。
O O O O O O
杯芳烃
杯芳烃:苯酚衍生物与甲醛反应得到的一类环状缩合物。 杯芳烃:苯酚衍生物与甲醛反应得到的一类环状缩合物。 分子形状与希腊圣杯( 分子形状与希腊圣杯(Calixcrater)相似 )
IUPAC: 含-O(CH2CH2O)n-结构的环状聚醚化合物 简称为(王)冠醚化合物(Crown ether)
Cram 诺贝尔演说的题目是“分子主客体以及它们的配 合物的设计”。
受到酶和核酸的晶体结构以及免疫系统专一性的启发,从1950 年代起就想设计和合成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来模仿自然界存在的一 些化合物的功能,他认识到高度结构化的配合物是中心,Pederson 的 工作一发表,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入口,由此开展了系列的主客体化 学的研究。主客体也就是生物学中常采用的受体与基质,它们间的作 用是典型的自组装作用。
Lehn 诺贝尔演说的题目则是“超分子化学——范围与展 望、分子、超分子和分子器件”
直接地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命题,他建议将超分子化学定义为 “超出分子的化学”(Chemistry beyond the molecule)。早在1966 年, 对于神经系统中的过程的兴趣,促使他想到一个化学家如何为这 种最高生物功能的研究作出贡献,由于神经细胞运作与跨越细胞 膜的Na+ 和K+ 的分布变化有关,因而想设计合成环肽来监控膜间 K+ 的传递。Pederson 工作发表后,Lehn 意识到这种物质可以将大 环抗菌素的配价能力与醚的化学稳定性结合起来,进一步考虑到 具有三维球形空腔的物质,能够整体包围离子,将形成比平面大 环更强的配合物,由此设计了大双环配体、多重识别配体等,研 究了它们的结构、催化性能、传递性能,并进一步进行分子器件 的设计。
新型超分子化合物
超分子有三个重要特征:自组装、自组织和自复制 自组装、 自组装
超分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是一个交叉学 科,涉及无机与配位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 学和物理化学,由于能够模仿自然界已存在物质的许多特殊 功能,形成器件,因此它也构成了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生 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前提出的许多拓扑结构: 多年前提出的许多拓扑结构: 轮烷( 轮烷(Roxtaxane) ) 索烃( 索烃(Catenane) ) 绳结( 绳结(Knot) ) 双螺旋( 双螺旋(Helix) ) 奥林匹克环( 奥林匹克环(Olympic Ring) ) 等新颖的超分子结构 已利用模板反应 模板反应有效地合成出来 已利用模板反应有效地合成出来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

1.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部件被称为 A.计算机系统 B.计算机硬件 ( B )。 C.计算机软件 D.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外设的工作是靠一组驱动程序来完成的,这组程序代码保存在主板的一个特殊内 存芯片中,这个芯片称为( D )。 A.Cache B.ROM C.I/O D.BIOS 3.第一代计算机主要使用 ( A )。 A.机器语言 B.高级语言 4.在计算机系统上,一个字节等于 ( C.数据库管理系统 C )个二进制位。 D.BASIC 和 FORTRAN A.1 B.4 C.8 D.16 5.与二进制数 101101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 B )。 A.123 B.91 C.107 D.87 6.在计算机应用中,A.决策支持系统 “OA ”表示( C B.管理信息系统 )。 C.办公自动化 D.人工智能 7.指挥、协调计算机工作的设备是 ( D )。 A.键盘、显示器 B.存储器 C.系统软件 D.控制器 8.目前使用的“奔腾”型微机采用的逻辑器件属于 ( D )。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9.在微机中,访问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 ( D )。 A.硬盘 B.软盘 C.光盘 D.内存 10.磁盘是直接存储设备,它( C )。 A.只能直接存取 B.只能顺序存取 C.既能顺序存取,又能直接存取 D. 将高级语言转换成汇编语言程序的程序 11.激光打印机属于 ( A )。 A.非击打式打打印机 B.热敏式打印机 C.击打式打印机 D.点阵式打印机 12.根据打印机的原理及印字技术,打印机可分为 ( A )。 A.击打式打印机和非击打式打印机 B.针式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 C.静电打印机和喷默打印机 D.点阵式打印机和行式打印机 13.下列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D )。 A.触摸屏、打印机 B.鼠标、打印机 C.硬盘、软盘驱动器 D.鼠标、条码阅读器 14.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 CD-ROM 是(B )。 A. 只读型大容量软盘 B.只读型光盘 C.只读型硬盘 D.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15.指令的解释是电子计算机的 ( A )来执行。 A.控制部分 B.存储部分 C.输人输出部分 D.算术和逻辑部分 16.在微机中,指令寄存器是在 ( B )中。 A.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外部设备 17.在计算机系统中,可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 C )。 A.源代码 B.汇编语言代码 C.机器语言代码 D.ASCII 码 18.用( A.C C 语言 )编制的程序是边解释边执行。 B.BASIC 语言 C.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指令序列 19.操作系统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全部 A . 应用软件 B.系统硬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WORD 格式 .分享 判断题 1.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2.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3. 美国 Intel 公司推出的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是Intel 8086 。(×) 4.以 Intel 4004 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微机。(√) 5.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经典计算机中的存储容量问题。(×) 6.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主要由两个方面来决定:一是计算机部件的运算速度,二是部件排列的紧密程度。(√) 7.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计算机自动地从内存中取指令、分析指令再执行该指令,接着取下一条指令,周而复始地工作。(√) 8.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思想的计算机是 1946 年诞生的,其名称为 ENIAC。(×) 9.未来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 10.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11.软件逐步硬件化是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 12.当代计算机基本属于冯 ?诺依曼体系结构。(√) 13.第三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14.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 15.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外部设备的一组私有的信息通路。(×) 16.第一台 PC机是由 IBM 公司推出的。(√ ) 17.按照目前计算机市场的分布情况来分,计算机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嵌 入式系统等。(√) 18.一体微机计算机属于嵌入式系统的范畴。(×) 19.生物计算机具有体积小、功效高、能自我修复、能耗低、没有信号干扰的特 点。(√) 20.光子计算机具有无需导线,一小部分能量就能驱动、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 21.自动柜员机属于微型计算机的一种。(×) 22.个人计算机( PC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23.R 进位计数制共 R个基本数元。(√) 24.八进制的基本数元是从 1 到 8。(×) 25.(100) 10 和 (64) 16 相等。(√) 26.用基数权重展开公式可以将 R 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 27.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需要以小数点为界每 3 位分为一组进行转换。(×)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精)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等组成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构成的。有与胆汁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与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因此,在化学中研究原子结构主要在于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 我们对于核外电子排布,只要掌握一般排布规律,按电子在核外各亚层中分布情况表示即按 ,5,7,6,5,4,6,5,4,5,4,4,3,3,2,2,114221014261026262622f s p d f s p d s p s p s p s s 例如:原子序数为18的Ar 的电子排布为6 262233221p s p s s 。 又如:原子序数为24的Cr 的电子排布为51626223433221d s p s p s s 而不是 42626223433221d s p s p s s 根据光谱实验得到的结果,可归纳为一个规律:等价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也即下列电子结构是比较稳定的: 半充满753f d p 或或; 全充满14106f d p 或或 全 空0 00f d p 或或 几种杂化轨道示意图: 图一:sp 轨道杂化过程示意图(sp 过程.jpg) 图二:sp 杂化轨道及2BeCl 分子的构型示意图(sp.jpg) 图三:2sp 杂化轨道及3BF 分子的构型示意图 图四: 3sp 杂化轨道及 4CH 分子的构型示意图

分子间力(又称范德华力)是指除了原子间较强的作用力之外的在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力可分为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三种。 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分子所含的电子数越多,分子间的色散力越大。 分子的极性强度越大,分子变形性大,分子间距离小,诱导力就大。 分子的极性越强,分子间的取向力越大。 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间存在着色散力和诱导力;在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对于类型相同的分子,其分子间力常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变大。分子间力阅读阿,物质的熔点、沸点和硬度就越高。 氢键的强弱与X和Y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大小及半径有关。X和Y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形成的氢键就越强。 氢键的存在,强烈地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较低的蒸气压。

探究活动2作分子结构模型

实验探究活动2 作分子结构模型 实验目的 1 制作氯化氢分子、水分子、氨分子、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了解这些分子的空间结构。 2 制作丁烷、异丁烷和乙醇、二甲醚的结构模型,对比它们的分子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 认识模型在物质结构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原理 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在氢分子、水分子、氨分子、甲烷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在金刚石中相邻的原子之间存在着共价键。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按一定顺序和规则相互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分子,用球棍模型可以表示共价分子的结构。 由碳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这不仅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关,也与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有关。在只含碳、氢元素的物质中,丁烷是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最简单的有机物,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一种有支链,一种没有支链。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物质中,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氧原子和其他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仪器和药品 仪器:制作分子结构模型的教具 实验步骤 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用金属小棍表示价键,按一定的空间伸展方向将各原子连接成分子模型。 1 制作氯化氢分子、水分子、氨分子、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制作规则:(1)氯原子、氢原子只能形成一个共价键,氧原子可以形成两个共价键,氮原子可以形成三个共价键,碳原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2)各分子中价键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可参考教材中的分子结构模型。 对比氯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比较分子的球棍模型和分子的结构式。

2 制作丁烷的球棍模型 取四个碳原子、十个氢原子小球,按照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先把碳原子连接成链状,碳链可以带有支链,碳链连接好后,再再各个碳原子上连接氢原子。 在不违背各原子成键个数的前提下将各原子重新连接,看看还能连接成几种结构。 3 根据乙醇、二甲醚的结构式制作他们的球棍模型。 对比乙醇和二甲醚分子的结构式和结构模型。 实验记录 1 对照你所制作的氯化氢分子、水分子、氨分子、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练习书写氯化氢、水、氨、甲烷的结构式和电子式。 2 写出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对照你所制作的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球棍模型,说明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3 写出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对照你所制作的乙醇和二甲醚的球棍模型,说明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