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泡沫金属换热器压降与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泡沫金属换热器压降与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泡沫金属换热器压降与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泡沫金属换热器压降与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板式换热器选型参数表

选择板式换热器要注意以下三个事项 1、板式换热器板型的选择板片型式或波纹式应根据换热场合的实际需要而定。对流量大允许压降小的情况,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反之选用阻力大的板型。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的情况,确定选择可拆卸式,还是钎焊式。确定板型时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以免板片数量过多,板间流速偏小,传热系数过低,对较大的换热器更应注意这个问题。艾瑞德每种规格的板片,均具有至少两个板型,采用热混合技术,可以综合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使其运行在最佳工作点。内旁通,双流道技术和不等流通截面积装配为两侧介质流量相差较大的工况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ARD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板式换热器有AB系列、AM系列、AL系列、AP系列、AS系列等几大系列百余种板型。各种型号都有深波纹、浅波纹、大角度、小角度等,完全确保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特殊工况可按用户需要专门设计制造。 2、流程和流道的选择流程指板式换热器内一种介质同一流动方向的一组并联流道,而流道指板式换热器内,相邻两板片组成的介质流动通道。一般情况下,将若干个流道按并联或串联的费那个是连接起来,以形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同组合。流程组合形式应根据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在满足工艺条件要求下确定。尽量使冷、热水流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从而得到最佳的传热效果。因为在传热表面两侧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时传热系数获得较大值。虽然板式换热器各板间流速不等,但在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时,仍以平均流速进行计算。由于“U”形单流程的接管都固定在压紧板上,拆装方便。 3、压降校核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使,一般对压降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应对其进行校核。如果校核压降超过允许压降,需重新进行设计选型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为止。 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PHE)、换热器密封垫(PHE GASKET)、换热器板片(PHE PLATE)并提供板式

换热器特性与用途及优缺点评析

换热器特性与用途及优缺点评析 换热器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 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在热量交换中常有一些腐蚀性、氧化性很强的物料,因此,要求制造换热器的材料具有抗强腐蚀性能。换热器的分类比较广泛:反应釜压力容器冷凝器反应锅螺旋板式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列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容积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热管换热器汽水换热器换热机组石墨换热器空气换热器钛换热器换热设备,要求制造换热器的材料具有抗强腐蚀性能。它可以用石墨、陶瓷、玻璃等非金属材料以及不锈钢、钛、钽、锆等金属材料制成。但是用石墨、陶瓷、玻璃等材料制成的有易碎、体积大、导热差等缺点,用钛、钽、锆等稀有金属制成的换热器价格过于昂贵,不锈钢则难耐许多腐蚀性介质,并产生晶间腐蚀。 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低温流体加热或者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体汽化成蒸汽或者把蒸汽冷凝成液体。这些过程均和热量传递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均可以通过换热器来完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某些种类的换热器已经建立了标准,形成了系列。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 (2)结构安全可靠; (3)便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 (4)经济上合理。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而另一端的管板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壳体和管束对膨胀是自由的,故当两张介质的温差较大时,管束和壳体之间不产生温差应力。浮头端设计成可拆结构,使管束能容易的插入或抽出壳体。(也可设计成不可拆的)。这样为检修、清洗提供了方便。但该换热器结构较复杂,而且浮动端小盖在操作时无法知道泄露情况。因此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 浮头换热器的浮头部分结构,按不同的要求可设计成各种形式,除必须考虑管束能在设备内自由移动外,还必须考虑到浮头部分的检修、安装和清洗的方便。 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浮头管板的外径Do。该外径应小于壳体内径Di,一般推荐浮头管板与壳体内壁的间隙b1=3~5mm。这样,当浮头出的钩圈拆除后,即可将管束从壳体内抽出。

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减小压降是换热器研究的主要目的

高效传热低流阻换热器的开发研究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High Efficiency Heat Exchanger with Lower Flow Resistance 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减小压降是换热器研究的主要目的,而换热器内部流体的流动状态是影响换热器综合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了解流体流动的规律才能找到提高换热效率和减小压降的方法。本文以螺旋流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到新型换热管和换热器的开发研究,通过实验测试了新型换热器的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折流杆换热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以管内螺旋流动为研究对象,以换热管内置扭带为模型,分别用解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管内螺旋流动,讨论了扭比和雷诺数对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得出螺旋流动强化传热的机理主要是:扭带使管内流体作螺旋流动,提高了流速,随之次流也增强,减薄了流动边界层和传热边界层,从而强化了管内的对流换热。螺旋流道的截面积沿轴向没有变化,流体没有产生涡和回流,流体流动连续通畅、稳定。提高雷诺数、减小扭比都可提高流体的流速,使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强化了管内的对流传热。(2)以管外螺旋流动为研究对象,以螺旋扭片套管换热器为模型,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管外螺旋流动,讨论了螺旋角和雷诺数对管外螺旋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得出管外螺旋流动与管内螺旋流动有着相同的强化传热机理,同样可以提高传热系数。管外螺旋流道的横截面积沿

轴向不会变化,不会出现涡和回流,流体流动连续通畅、稳定。管外螺旋流动和管内螺旋流动不同的是扭片和扭带的作用范围,扭片的作用范围较小,对流体的影响比扭带小,做结构设计时应尽可能扩大扭片的作用范围。(3)在对螺旋流动研究的基础上,汲取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优点,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换热管——螺旋肋片换热管和由这种换热管组装成的新型换热器——螺旋肋片自支撑管壳式换热器。对新型换热管的结构做了设计,设计了新型换热管的加工工艺。对新型换热器进行了结构设计,说明了这种换热器的组装方法。新型换热器中的螺旋肋片既增加了传热面积、诱导流体做螺旋流动,又起到支撑管束保持管间距的作用,完全取代了折流板。螺旋肋片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和较低的压降,综合性能明显提高,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另外,换热管上的支撑点多,约束增加,具有较好的防振和抗振性能。(4)建立了同向肋片管束和反向肋片管束的三维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传热得以强化,而压降提高不大;反向肋片管束能使各单个旋流相互促进,旋流得到加强,总体性能优于同向肋片管束。通过对螺旋角的优化,确定了螺旋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为20°<α<25°。(5)用实验的方法测定了螺旋肋片换热器的换热和流体流动性能,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做了对比,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做了折流杆换热器的性能实验,并与螺旋肋片换热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螺旋肋片换热器总传热系数高于折流杆换热器,而流阻低于折流杆换热器,综合性能明显提高。得出了

换热器主要参数及性能特点

换热器主要参数及性能特 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换热器主要参数及性能特点 主要控制参数 板水加热器的主要控制参数为水加热器的单板换热面积、总换热面积、热水产量、换热量、传热系数K、设计压力、工作压力、热媒参数等。 性能特点 (1)换热量高,传热系数K值在3000~8000W/(m22K)范围,高于其它换热器型式。 (2)板式换热器具有很高的传热系数,就决定了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在每立方米体积内可以布置250平方米的传热面积,大大优于其它种类的换热器。 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生产商和制造商,专注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的研发与生产。ARD艾瑞德专业生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PHE)、换热器密封垫(PHEGASKET)、换热器板片(PHEPLATE)并提供板式换热器维护服务(PHEMAINTENANCE)的专业换热器厂家。ARD艾瑞德拥有卓越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全面的换热器专业知识,一直以来ARD致力于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化工、工业、食品饮料、电力、冶金、造船业、暖通空调等行业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板式换热器,良好地运行于各行业,ARD已发展成为可拆式板式换热器领域卓越的厂家。

ARD艾瑞德同时也是板式换热器配件(换热器板片和换热器密封垫)领域专业的供应商和维护商。能够提供世界知名品牌(包括:阿法拉伐/AlfaLaval、斯必克/SPX、安培威/APV、基伊埃/GEA、传特/TRANTER、舒瑞普/SWEP、桑德斯/SONDEX、艾普尔.斯密特/、风凯/FUNKE、萨莫威孚/Thermowave、维卡勃Vicarb、东和恩泰/DONGHWA、艾克森ACCESSEN、MULLER、FISCHER、REHEAT等)的所有型号将近2000种的板式换热器板片和垫片,ARD艾瑞德实现了与各品牌板式换热器配件的完全替代。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板式换热器客户正在使用ARD提供的换热器配件或接受ARD的维护服务(包括定期清洗、维修及更换配件等维护服务)。 无论您身在何处,无论您有什么特殊要求,ARD都能为您提供板式换热器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

换热器的特点(1)

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1 传热效率高 板片波纹的设计以高度的薄膜导热系数为目标,板片波纹所形成的特殊流道,使流体在极低的流速下即可发生强烈的扰动流(湍流),扰动流又有自净效应以防止污垢生成因而传热效率很高。 一般地说,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在3000~6000W/m2.oC范围内。这就表明,板式换热器只需要管壳式换热器面积的1/2~1/4 即可达到同样的换热效果。 2 使用安全可靠 在板片之间的密封装置上设计了2道密封,同时又设有信号孔,一旦发生泄漏,可将其排出热换器外部,即防止了二种介质相混,又起到了安全报警的作用。 3 占地小,易维护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极为紧凑,在传热量相等的条件下,所占空间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2~1/3。并且不象管壳式那样需要预留出很大得空间用来拉出管束检修。而板式换热器只需要松开夹紧螺杆,即可在原空间范围内100%地接触倒换热板的表面,且拆装很方便。 4 随机应变 由于换热板容易拆卸,通过调节换热板的数目或者变更

流程就可以得到最合适的传热效果和容量。只要利用换热器中间架,换热板部件就可有多种独特的机能。这样就为用户提供了随时可变更处理量和改变传热系数K值或者增加新机能的可能。 5 有利于低温热源的利用 由于两种介质几乎是全逆流流动,以及高的传热效果,板式换热器两种介质的最小温差可达到1oC。用它来回收低温余热或利用低温热源都是最理想的设备。在相同传热系数的条件下,板式换热器通过合理的选择流速,阻力损失可控制在管壳式换热器的1/3范围内。 6 阻力损失少 因结构紧凑和体积小,换热器的外表面积也很小,因而热损失也很小,通常设备不再需要保温。 7 冷却水量小 板式换热器由于其流道的几何形状所致,以及二种液体都又很高的热效率,故可使冷却水用量大为降低。反过来又降低了管道,阀门和泵的安装费用。 8 在投资效率低 相同传热量的前提下,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相比较,由于换热面积,占地面积,流体阻力,冷却水用量等项目数值的减少,使得设备投资、基建投资、动力消耗等费用大大降低,特别是当需要采用昂贵的材料时,由于效率高和

蒸发器动态特性及详细介绍

蒸发器动态特性及详细介绍 摘要:蒸发器是制冷和热泵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动态特性的模拟预测和研究无论对蒸发器本身的设计、运行还是对整个制冷热泵系统的优化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逆流套管式蒸发器为研究对象,从其结构特点出发,经适当假定,运用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蒸发器的动态分布参数模型。用数值方法对模型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得到并分析了动态过程中蒸发器制冷剂侧及水侧各主要参数的沿程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 关键词:蒸发器动态模拟动态分布参数 0 引言 制冷与热泵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和热泵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也造成电耗、燃料消耗的大幅度增加,缺电、缺油、缺煤等信息见诸报端的频率不断升级。据统计,暖通空调能耗约占我国总能耗的22.75%,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重要能源的紧缺正逐 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和研制高性能、低能耗的制冷、热泵系统是该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国策的迫切要求。而蒸发器是制冷、热泵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优劣,因此,蒸发器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 蒸发器动态分布参数模型的建立 实际上,整个制冷、热泵装置均是在动态下工作,纯粹的稳态工况是不存在的。到目前为止,对制冷系统所建立的理论模型中大部分是基于稳态工况下做出的。为对整个制冷、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机理有充分的理解,提高系统各部件及系统的效率,实现制冷、热泵系统的最佳匹配及最优控制等,必须建立能描述整个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作为制冷系统的关键设备——换热器仍是研究者们历来研究的重点,其动态性能对整个制冷、热泵系统性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换热器的动态模型已成为整个制冷、热泵系统动态模拟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制冷、热泵装置中,换热器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二者的研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比较而言,蒸发器的研究要比冷凝器复杂得多,它对系统的影响更大,建模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蒸发器模型的建立主要有集中参数和分布参数两种方法,前者具有计算速度快,稳定性好的优点,通常用于定性分析;而后者具有计算精度高、结果可靠、能较好的反映研究对象真实运行状态等优点,采用该方法建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套管式蒸发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模型,模型中水与制冷剂间的换热视为逆流换热,蒸发器中制冷剂在管内流动,主要经历从两相到过热的过程,但为了增大模型的通用性、更加全面地研究蒸发器的动态特性,在模型中考虑了过冷区以及过冷沸腾区。 在某些工况下,制冷剂虽经膨胀阀后压力下降,但仍有可能以过冷状态进入蒸发器。此

换热器设计指南汇总

换热器设计指南

1 总则 1.1 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工艺设计人员设计管壳式换热器及校核管壳式换热器而编制。 1.2 范围 1.2.1本规定规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设计、校核及材料选择。 1.2.2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管壳式换热器。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规定。凡不注日期或修改号(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150-1999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HTRI设计手册 Shell & tube heat exchangers——JGC 石油化工设计手册第3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换热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HESLL (2004)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BP (1997) Shell and Tube Exchanger Design and Selection——CHEVRON COP. (1989) HEAT EXCHANGERS——FLUOR DANIEL (1994)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TOTAL(2002) 管壳式换热器工程规定——SEI(2005) 2 设计基础 2.1 传热过程名词定义

2.1.1 无相变过程 加热:用工艺流体或其他热流体加热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冷却: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等冷剂冷却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换热:用工艺流体加热或冷却另外一股工艺流体的过程。 2.1.2 沸腾过程 在传热过程中存在着相的变化—液体加热沸腾后一部分变为汽相。此时除显热传递外,还有潜热的传递。 池沸过程: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大容积设备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流动沸腾: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狭窄流道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2.1.3 冷凝过程 部分或全部流体被冷凝为液相, 热流体的显热和潜热被冷流体带走,这一相变过程叫冷凝过程。 纯蒸汽或混合蒸汽冷凝: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全部或部分冷凝另一工艺流体。 有不凝气的冷凝: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部分冷凝工艺流体和同时冷却不凝性气体。 2.2 换热器的术语及分类 2.2.1 术语及定义 换热器装置:为某个可能包括可替换操作条件的特定作业的一个或多个换热器;位号:设计人员对某一换热器单元的识别号; 有效表面:进行热交换的管子外表面积; 管程:介质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壳程:介质流经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管程数:介质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 壳程数:介质在壳程内沿壳体轴向往、返的次数; 公称长度:以换热管的长度作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形管时取U形管直管段的长度; 计算换热面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对于U形管式换热器,一般不包括U形弯管段的面积;公称换热面积: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

四种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优缺点

3、四种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优缺点。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杆、定距管等。 结构特点:管板与壳体之间采用焊接连接。两端管板均固定,可以是单管程或多管箱,管束不可拆,管板可延长兼作法兰。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相同管束情况下其壳体内径最小,管程分程较方便。 缺点:壳程无法进行机械清洗,壳程检查困难,壳体与管子之间无温差补偿元件时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即温差较大时需采用膨胀节或波纹管等补偿元件以减小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杆、定距管、钩圈、浮头盖等。结构特点: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端管板(浮动管板)与壳体之间没有约束,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只能为多管程,布管区域小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不能兼作法兰,一般有管束滑道。 优点:不会产生温差应力,浮头可拆分,管束易于抽出或插入,便于检修和清洗。缺点:结构较复杂,操作时浮头盖的密封情况检查困难。 (3)U形管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U形换热管、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杆、定距管等。 结构特点:只有一个管板和一个管箱,壳体与换热管之间不相连,管束能从壳体中抽出或插入。只能为多管程,管板不能兼作法兰,一般有管束滑道。总重轻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不会产生温差应力,外层管清洗方便。 缺点:管内清洗因管子成U形而较困难,管束内围换热管的更换较困难,管束的固有频率较低易激起振动。 (4)填料函式换热器 组成:管箱、管板、管束、壳体、折流板或支撑板、拉杆、定距管、填料函等。 结构特点:一侧管箱可以滑动,壳体与滑动管箱之间采用填料密封。管束可抽出,管板不兼作法兰。优点:填料函结构较浮头简单,检修清洗方便;无温差应力,(具备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消除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点)。 缺点:密封性能较差,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

换热器温度前馈控制

目录 1引言 (2) 2 设计任务与方案分析 (2) 2.1 设计任务 (2) 2.2 方案分析 (2) 3 建模分析 (3) 3.1 换热器的静态特性分析 (3) 3.2 换热器的静态放大系数 (4) 3.3 被控过程分析 (5) 4 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6) 4.1 前馈控制通用模型分析 (6) 4.2 静态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7) 4.3前馈控制的动态补偿 (8) 5 调节阀和检测变送元件介绍 (9) 5.1 调节阀的选择 (9) 5.2 温度变送器 (10) 5.3 流量传感器 (10) 6 参数整定及系统实现 (11) 6.1 静态工作点 (11) 6.2动态补偿参数的整定 (11) 7 小结体会 (13) 8 参考文献 (14)

换热器温度前馈控制 1引言 换热器作为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单元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动力、轻工、机械、冶金、交通、制药等工程领域中。据统计,在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中换热器投资约占装置建设总投资的 30%~40%;在合成氨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设备总台数40%。由此可见,换热器对整个企业的建设投资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化工生产中所指的换热器,常指间壁式换热器,它利用金属壁将冷、热两种流体间隔开,热流体将热传到避面的一侧(对流传热),通过间壁内的热传导,再由间壁的另一侧将热传递给冷流体,从而使热物流被冷却,冷物流被加热,满足化工生产中对冷物流或热物流温度的控制要求。 目前,换热器控制中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PID控制,以加热(冷却)介质的流量作为调节手段,以被加热(冷却)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作为被控量构成控制系统,对于存在大的负荷干扰且对于控制品质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多采用加入负荷干扰的前馈控制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本文就通过对干扰的分析,重点阐述前馈对于干扰的控制作用。 2 设计任务与方案分析 2.1 设计任务 本文以用蒸汽液化给工艺介质加热为代表介绍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针对工艺介质出口温度的主要干扰进行分析,并对扰动实施前馈控制以达到扰动补偿的目的。具体要求为:扰动分析,扰动补偿中的变送器选择、执行器选择、控制器控制方案选择和参数整定并进行系统仿真。充分利用前馈控制的在扰动对控制过程影响之前就加以抑制的特点达到控制温度要求,避免较大超调的要求。 2.2 方案分析 前馈控制的特点是扰动补偿。 在扰动还未影响输出以前,直接改变操作变量,以使输出不受或少受外部扰动的影响。这就是前馈控制的思想。 对于换热器控制系统为什么采用前馈控制策略而不采用单回路的反馈控制

板式换热器的阻力特性及压力降要求

实验板式换热器板片的通道高宽比较大,沿程阻力系数采用公式计算,其中值为0.0545。 在换热器中,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摩擦系数先呈下降趋势,实际摩擦阻力系数比理论计算的结果要大,此时二者相对误差值约在50%到80%之间,规律上看,在雷诺数为1100之前,摩擦阻力系数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数据点的变化近似理论公式的变化趋势,应为层流情况。在雷诺数接近1200时,摩擦阻力系数陡然增加,对比莫迪图,应属于临界区的特点,之后,摩擦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而缓慢减小,流态应属于紊流状态。与结果相比较,发现临界雷诺数提前,且摩擦阻力系数相对较大。在喷水情况下,二次风道的阻力大大增加,约为干工况下的阻力的2.5倍到3倍之间,可以看出,从上而下的水膜与水雾大大增加了二次通道的阻力。 实验系统中所使用的板式换热器在干工况下的阻力大于用大高宽比的层流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介于50%到80%之间。而湿工况下的阻力也远大于干工况的阻力,在相同速度时,湿工况阻力是干工况阻力的2.5到3倍之间。根据实验结果,换热器的临界雷诺数为1200左右。 艾瑞德每种规格的板片,均具有至少两个板型,采用热混合技术,可以综合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使其运行在最佳工作点。内旁通,双流道技术和不等流通截面积装配为两侧介质流量相差较大的工况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ARD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板式换热器有AB系列、AM系列、AL系列、AP系列、AS系列等几大系列百余种板型。各种型号都有深波纹、浅波纹、大角度、小角度等,完全确保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特殊工况可按用户需要专门设计。 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PHE)、换热器密封垫(PHE GASKET)、换热器板片(PHE PLATE)并提供板式换热器维护服务(PHE MAINTENANCE)的专业换热器厂家。艾瑞德(ARD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在全球设有多个标准化工厂及库存中心,服务和销售网点遍布全球。 ARD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上最 先进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最 全面的换热器专业知识,一直以

换热器主要参数及性能特点

换热器主要参数及性能特点 主要控制参数 板水加热器的主要控制参数为水加热器的单板换热面积、总换热面积、热水产量、换热量、传热系数K、设计压力、工作压力、热媒参数等。 性能特点 (1)换热量高,传热系数K值在3000~8000W/(m22K)范围,高于其它换热器型式。 (2)板式换热器具有很高的传热系数,就决定了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在每立方米体积内可以布置250平方米的传热面积,大大优于其它种类的换热器。 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生产商和制造商,专注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的研发与生产。ARD艾瑞德专业生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PHE)、换热器密封垫(PHEGASKET)、换热器板片(PHEPLATE)并提供板式换热器维护服务(PHEMAINTENANCE)的专业换热器厂家。 ARD艾瑞德拥有卓越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全面的换热器专业知识,一直以来ARD致力于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化工、工业、食品饮料、电力、冶金、造船业、暖通空调等行业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板式换热器,良好地运行于各行业,ARD已发展成为可拆式板式换热器领域卓越的厂家。

ARD艾瑞德同时也是板式换热器配件(换热器板片和换热器密封垫)领域专业的供应商和维护商。能够提供世界知名品牌(包括:阿法拉伐/AlfaLaval、斯必克/SPX、安培威/APV、基伊埃/GEA、传特/TRANTER、舒瑞普/SWEP、桑德斯/SONDEX、艾普尔.斯密特/API.Schmidt、风凯/FUNKE、萨莫威孚 /Thermowave、维卡勃Vicarb、东和恩泰/DONGHWA、艾克森ACCESSEN、MULLER、FISCHER、REHEAT等)的所有型号将近2000种的板式换热器板片和垫片,ARD艾瑞德实现了与各品牌板式换热器配件的完全替代。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板式换热器客户正在使用ARD提供的换热器配件或接受ARD的维护服务(包括定期清洗、维修及更换配件等维护服务)。 无论您身在何处,无论您有什么特殊要求,ARD都能为您提供板式换热器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 (3)板式换热器还具有组装灵活,拆卸清洗方便的特点,可以用增减板片数量

换热器

3.3 换热器选择 3.3.1 换热器的类型 换热器种类很多,按热量交换原理和方式,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按传热面的形状和结构可分为:管壳式、板式、管式、液膜式、板壳式与热管。目前,在换热设备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该类换热器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各工业领域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尽管受到了其他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反过来也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在换热器向高参数、大型化发展的今天,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 列管式换热器可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填料函式和釜式重沸器五类。各类换热器特性如下表。 表3-1 各类换热器特性 3.3.2 换热器选型原则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流体的性质;压力、温度及允许压力降得范围;对清洗、维修的要求;材料价格;使用寿命等。本项目选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中常用的是固定管板式和浮头式两种。一般要根据物流的性质、流量、腐蚀性、允许压降、操作温度与压力、结垢情况和检修清洗等要素决定选用列管换热器的型式。从经济角度看,只要工艺条件允许,应该优先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但遇到以下两种情况时,应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①壳壁与管壁的温差超过70℃;壁温相差50~70℃。而壳程流体压力大于 0.6MPa时,不宜采用有波形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②壳程流体易结垢或腐蚀性强时不能采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综合考虑本次设计任务及制造、经济等个方面,本次设计主要采用浮头式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3.3.3换热管规格选择 ①管子的外形:列管换热器的管子外形有光滑管和螺纹管两种。一般按光滑管设计。当壳程膜系数低,采取其他措施效果不显著时,可选用螺纹管,它能强化壳程的传热效果,减少结垢的影响。 ②管子的排列方式:相同壳径时,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要比正方形排列可多排布管子,使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降低。一般壳程流体不易结垢或可以进行化学清洗的场合下,推荐用正三角形排列。必须进行机械清洗的场合,则采用正方形排列。 ③管子直径:管径越小换热器越紧凑、越便宜。但管径越小换热器压降越大。越大,为了满足允许的压力降一般选用Ф19mm的管子。对于易结垢的物料,为方便清洗,采用外径为25mm的管子。对于有气液两相流的工艺物流,一般选用较大的管径。直径小的管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管壁较薄,有利传热;相同的壳径,可以排较多的小管子,使传热面积增大,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降低。所以,在管程结垢不是很严重,又允许压力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Φ19mm×2mm 的管子是合理的。 ④管长:无相变换热时,管子较长,传热系数增加。在相同传热面时,采用长管管程数较少,压力降小,而且每平方米传热面的比价也低。但是,管子过长

蓄热式换热器的仿真模拟与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蓄热式换热器的仿真模拟与研究 作者:崔中坚, 刘刚, 王海, 冯震, CUI Zhong-jian, LIU Gang, WANG Hai, FENG Zhen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刊名: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英文刊名:BUILDING ENERGY & ENVIRONMENT 年,卷(期):2010,29(3) 参考文献(5条) 1.郝红;张于峰转轮除湿器的数学模型及性能研究[期刊论文]-暖通空调 2005(12) 2.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 1998 3.若尾法昭;影片一朗填充床传热与传质过程 1986 4.林瑞泰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引论 1995 5.余驰;王磊太阳能低温水源热泵辅助供暖系统模拟研究[期刊论文]-制冷与空调 2006(01)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张海强.刘晓华.江亿.Zhong Haiqiang.Liu Xiaohua.Jiang Yi蓄热式换热器周期性换热过程的性能分析[期刊论文]-暖通空调2011,41(3) 2.王维刚.WANG Weigang蓄热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期刊论文]-化工机械2010,37(4) 3.严亮新型高频换向陶瓷蓄热式换热器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07 4.罗海兵.陈维汉蓄热式换热器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化工装备技术2004,25(4) 5.冯震核电站汽机房通风方案的优化[学位论文]2010 6.朱铮.杨其才.刘刚.冯震.Zhu Zheng.Yang Qicai.Liu Gang.Feng Zhen电厂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期刊论文]-制冷与空调(四川)2011,25(2) 7.吴志根.陶文铨多孔金属矩阵材料在相变蓄热中的强化换热数值分析[会议论文]-201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c9766802.html,/Periodical_jzrntfkt201003002.aspx

板式换热器基本特点

板式换热器构造一般包括有:1固定压紧板;2活动夹紧板;3换热板片;4密封胶垫;5上导杆;6下导杆;7悬挂梁;8支柱;9压紧螺栓。 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生产商和制造商,专注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的研发与生产。ARD艾瑞 德专业生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PHE)、换热器密封垫(PHEGASKET)、换热器板片(PHEPLATE)并提供板式换热器维护服务(PHEMAINTENANCE)的专业换热器厂家。 ARD艾瑞德拥有卓越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全面的换热器专业知识,一直以来ARD致力于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化工、工业、食品饮料、电力、冶金、造船业、暖通空调等行业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板式换热器,良好地运行于各行业,ARD已发展成为可拆式板式 换热器领域卓越的厂家。

ARD艾瑞德同时也是板式换热器配件(换热器板片和换热器密封垫)领域专业的供应商和维护商。能够提供世界知名品牌(包括:阿法拉伐/AlfaLaval、斯必克/SPX、安培威/APV、基伊埃/GEA、传特 /TRANTER、舒瑞普/SWEP、桑德斯/SONDEX、艾普尔.斯密特 /API.Schmidt、风凯/FUNKE、萨莫威孚/Thermowave、维卡勃Vicarb、东和恩泰/DONGHWA、艾克森ACCESSEN、MULLER、FISCHER、REHEAT等)的所有型号将近2000种的板式换热器板片和垫片,ARD 艾瑞德实现了与各品牌板式换热器配件的完全替代。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板式换热器客户正在使用ARD提供的换热器配件或接受ARD的维护服务(包括定期清洗、维修及更换配件等维护服务)。 无论您身在何处,无论您有什么特殊要求,ARD都能为您提供板式 换热器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 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范围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1/3,热回收率高达90%以上。缺点是压力在2.5Mpa以下,温度不超过250℃,不能对有较大颗粒或含有纤维物质的介质换热,容易形成堵塞。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食品(牛奶高温杀菌)、制药、船舶、纺织、造纸等行业,是加热。冷却、热回收、快速灭菌的优良设备。

微通道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微通道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微通道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杨海明朱魁章张继宇杨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合肥230043) 摘要:通过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结合流动、传热特性的相关准则,得出了雷诺数Re-摩擦系数f,雷诺数Re、普郎特数Pr-努谢尔特数Nu间关系的实验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通道换热器;流动特性;传热特性;实验模型 1引言 通道式换热器是利用传热学原理将热量从热流体传给冷流体的,冷热流体分别在固体壁面的两侧流过,热流体的热量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传给冷流体。由于它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果好,已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电子设备、生物医疗等工程领域的冷却中。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被冷却的器件、设备其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小,结构趋于复杂化,散热要求越来越苛刻,迫使采用通道式换热器的制冷器件向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半导体激光器、T/R收发组件、微电子集成器件等电子仪器、设备对这方面的要求更高,于是微通道换热器(特别是微型节流制冷器MMR)的研制开发已迫切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所谓微通道换热器即是采用拉丝或光刻等技术在金属、玻璃等基材上刻出几十至几百微米的细微槽道来构成换热器的壁面,再采用焊接或胶粘等方式形成封闭腔体来进行冷热流体的热交换,达到制冷的目的。国外对微通道换热特性的研究较多,但主要是进行直线微通道换热器特性的研究,早期关于其流动问题的研究是在微型Joule-Thomson制冷技术中完成的,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利特尔(W.A. Little)教授发明,采用现代半导体光刻加工技术, 在微晶玻璃薄片上刻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细微直线槽道,并采用胶粘技术构成气流的微型换热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从而获得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微型平面节流制冷技术以及一定的成果和专利。目前已经开发成微型制冷器,用于低温电子器件的冷却,产品照片如图3所示。 2流动、传热特性的相关准则

换热器选型详解

换热器选型详解 各种类型的换热器作为工艺过程必不可少的设备,如何根据不同的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规模,设计出投资省、能耗低、传热效率高、维修方便的换热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换热器分类 按工艺功能分类 冷却器、加热器、再沸器、冷凝器、蒸发器、过热器、废热锅炉等。 按传热方式和结构分类 间壁传递热量式和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式,其中间壁传热式又分为管壳式、板式、管式、液膜式等其他形式的换热器。 从工艺功能选择换热器 冷却器 间壁式冷却器 ☆当传热量大时,可以选择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较大的板式换热器比较经济,但是板式换热器的使用温度一般不大于150℃,压降较大。 ☆对于压降和温度压力较高的情况,选用管壳式换热器较为合理。

☆板翅式换热器由于翅片的作用,适用于气体物料的冷却,其使用温度一般也小于150℃。 ☆空冷器适用于高温高压的工艺条件,其热物流出口温度要求比设计温度高15~20℃。 直接接触式冷却器 ☆适用于需要急速降低工艺物料的温度、伴随有吸收或除尘的工艺物料的冷却、大量热水的冷却和大量水蒸气的冷凝冷却等工况。 加热器 高温情况:当温度要求高达500℃以上时可选用蓄热式或直接火电加热等方式。 中温情况:对于150~300℃工况一般采用有机载热体作为加热介质。分为液相和气相两种。 低温情况:当温度小于150℃时首先考虑选用管壳式换热器,只有工艺物料的特性或者工艺条件特殊时,才考虑其他形式,例如热敏性物料加热多采用降膜式或波纹板式换热器。 再沸器

图1 四种再沸器类型 多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分为强制循环式、热虹吸式和釜式再沸器三种。其设计温差一般选用20~50℃,单程蒸发率一般为10%~30%。

九种换热器工作原理(动态图详解)

九种换热器工作原理(动态图详解) 换热器就是在不同温度得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热量传递得节能设备,对于大面积供热而言,换热器得存在必不可少. 按照换热器得传热方式,换热器可分为三大类: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也叫混合式换热器,就是冷热流体进行直接接触并换热得设备。通常情况下,直接接触得两种流体就是气体与汽化压力较低得液体。 蓄能式换热器得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固体物质得导热特性,具体而言,热介质先将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冷介质再从固体物质获得热量,通过此过程可实现热量得传递。 间壁式换热器,也就是利用了中介物得热传导,冷、热两种介质被固体间壁隔开,

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对于供热企业而言,间壁式换热器得应用最为广泛。根据结构得不同,它还可划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与热管换热器。01? 0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得优点就是: ◆结构简单;?◆在相同得壳体直径内,排管数最多,旁路最少;?◆每根换热管都可以进行更换,且管内清洗方便.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得缺点就是: ◆壳程不能进行机械清洗; ◆当换热管与壳体得温差较大(大于50℃)时会产生温差应力,解决措施就是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因而壳程压力受膨胀节强度得限制不能太高;?◆只适用于流体清洁且不易结垢,两流体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得工作场合. 03 浮头换热器就是管壳式换热器得一种,它有一端管板不与外壳相连,可以沿轴向进行自由浮动,也称为浮头。浮头由浮动管板、钩圈与浮头端盖组成,就是可拆连接,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

浮头式换热器得优点就是: ◆若换热管与壳体有温差存在,即壳体或换热管膨胀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管内与管间得清洗。 浮头式换热器得缺点就是: ◆结构较复杂,用材量大,造价高; ◆如果浮头盖与浮动管板之间密封不严,会发生内漏,造成两种介质得混合。 04 U型管式换热器就是管壳式换热器得一种,它由管板、壳体、管束等零部件组成.U型管式换热器得每根管子都弯成U型,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管板得两侧,封头用隔板分成两室,由此,每根管子都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其她管子与壳体无关。

实验一 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

实验一 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试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2.了解传热驱动力的概念以及它对传热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 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实验台 三、基本原理 换热器工作时,冷、热流体分别处在换热管的两侧,热流体把热量通过管壁传给冷流体,形成热交换。当若换热器没有保温,存在热损失,则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大于冷流体获得的热量。 热流体放出的热量为: )(21T T c m Q pt t t -= (3-1) 式中 : t Q ——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 kW ; t m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s ; pt c ——热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K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为常数; 1T 、2T ——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 或o C 。 冷流体获得的热量为: )(12t t c m Q ps s s -= (3-2) 式中 :s Q ——单位时间内冷流体获得的热量,kJ/s=kW ; s m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s ; ps c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K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为常数; 1t 、2t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 或o C 。 损失的热量为: s t Q Q Q -=? (3-3)

冷热流体间的温差是传热的驱动力,对于逆流传热,平均温差为 ) /l n (2121t t t t t m ???-?= ? (3-4) 式中: 211t T t -=?、122t T t -=?。 本实验着重考察传热速率Q 和传热驱动力m t ?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实验前,首先设定初始炉温,待炉温达到设定值后,开始以下步骤。 1.打开热流体管程入口阀1、热流体管程出口阀2,出口流量调节阀6、冷流体壳程入口阀7、冷流体壳程出口阀8,其他阀门关闭,使热流体走管程、冷流体走壳程; 2.打开灌泵,保证离心泵中充满水,开排气阀放净空气; 3.关自来水阀门,启动泵。调节压力调节旋钮(11-7),调整转速使压力保持在0.4Mpa 。 4.调节热流体管程进口阀1,同时观察实验画面,使热流体流量保持0.3L/s 不变; 5.调节出口流量调节阀6,使冷流体流量保持1.0L/s 不变; 6.清空数据库; 7.关闭热水泵,开循环泵,待炉内水温均匀后,关循环泵开热水泵。 8. 待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1t 、2t 及热流体的出口温度2T 稳定后记录数据。 9. 改变炉内的设定温度,重复步骤7。 五、数据记录和整理 保持热流体流量t V 及冷流体流量s V 不变,改变热流体的进口温度1T ,测量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1t 、2t 及热流体的出口温度2T ,根据公式(3-1)和(3-2)分别计算热流体放出的热量t Q 和冷流体获得的热量s Q ,并由式(3-3)计算损失的热量,根据公式(3-4)计算平均温差m t ?,将测量和计算出的结果填入数据表3-1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