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物理学试验

普通物理学试验

普通物理学试验
普通物理学试验

普通物理学实验(一)、(二)

《普通物理实验(一)、(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英文课名:《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 (Ⅰ)、 (Ⅱ)》

课程代码:MP252101―2

课程类别:一般必修

学时:96

学分:6

适用专业: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入门课程,与相关理论课程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受到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初步的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逐步具备良好的实验素质,同时又为后续的实验课程以及走上社会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基本要求:

1、训练学生使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和装置。

2、学习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以及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3、学习一些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4、通过实验加深对某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5、了解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6、学习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正确表达实验结果。掌握用作图法、逐差法、简单情况之下的一元线性回归和二元线性回归处理数据。

7、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尤其是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整个课程,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特别要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实验项目设置与学时分配:

普通物理实验(一)实验项目MP25210103-MP25210127选14项

实验项

目编号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分配

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MP25210101 绪论 3 必修其它全班MP25210102 普通物理实验概述 3 必修其它全班MP25210103 长度的测量 3 必修验证 1 MP25210104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05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06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07 弦振动的研究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08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09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10 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11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12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13 电子束的偏转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114 示波器的使用 3 必修验证 1 MP25210115 简谐运动的研究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116 用CCD法测杨氏模量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117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118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119 准稳态法测比热容和导热系数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120 波尔共振实验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121 温度传感器特性研究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122 固体密度的测定 3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123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3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124 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 3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125 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3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126 欧姆表的组装 3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127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 3 选修设计研究1-2

普通物理实验(二)实验项目

MP25210201-MP25210221选14项,MP25210222-MP25210223选1项实验项

目编号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分配

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MP25210201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202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203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204 三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3 选修验证 1 MP25210205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06 非均匀磁场的测绘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07 动态磁滞回线的测绘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08 油滴实验—电子电荷量的测定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09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10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1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12 光栅衍射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13 双光栅微弱振动实验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14 衍射光强分布实验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15 偏振光与旋光实验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16 全息照相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17 光电器件特性的综合测量 3 选修综合 1 MP25210218 自组望远镜 3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219 自组透射式幻灯机 3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220 用劈尖法测量细丝的直径 3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221 测量未知光波波长及角色散率 3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222 自组多种干涉光学系统

并测量光波波长

6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223 液体折射率的测定 6 选修设计研究1-2 MP25210224 分光计上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6 选修设计研究1-2

开放性实验课程:是□ 否

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 其它□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普通物理实验(一)

实验项目1:绪论

1、教学内容

了解物理实验课的意义和要求;掌握测量与误差理论、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以及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有效数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实验课的意义和要求。

(2) 学习实验报告的正确撰写。

(3) 掌握测量与误差理论、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以及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有

效数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实验项目2:普通物理实验概述

1、教学内容

学习各类实验的基本知识、常用仪器的使用及维护及各类仪器系统误差的估算方法。

2、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热、电、光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及维护方法。

(3) 掌握常用仪器系统误差的估算方法。

实验项目3:长度的测量

1、教学内容

用游标卡尺测量空心圆柱体的体积;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球的体积。

2、教学目标

(1)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

(2)熟悉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3)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掌握螺旋测微计的测量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计。

实验项目4: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1、教学内容

验证系统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和所受合外力成正比;验证所受合外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和其质量成反比。

2、教学目标

(1)了解气垫导轨的构造,学会用光电法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2)熟悉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方法。

实验项目5: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1、教学内容

熟悉扭摆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测量弹簧的抗扭劲度K;测量各种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2、教学目标

(1)掌握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的转动定理。

(2)掌握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分布的变化关系。

(3)熟悉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实验项目6: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1、教学内容

用光杠杆法测定金属棒的线膨胀系数。

2、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概念。

(2)熟悉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

(3)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金属棒线膨胀系数的方法。

实验项目7:弦振动的研究

1、教学内容

观察弦振动时形成的驻波;测量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验证振动的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2、教学目标

(1)了解弦振动的规律。

(2)熟悉弦上横波的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3)掌握测量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的方法。

实验项目8: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1、教学内容

用模拟法测绘同轴柱面电场和平行板电场的分布。

2、教学目标

(1)了解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原理。

(2)熟悉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3)掌握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方法。

实验项目9: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1、教学内容

用惠斯登电桥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2、教学目标

(1)了解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

(2)熟悉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

(3)掌握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方法。

实验项目10: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1、教学内容

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

2、教学目标

(1)了解双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双电桥电路的连接方法。

(3)掌握双电桥测量导体的电阻率。

实验项目11: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1、教学内容

改装并校准电流表、电压表。

2、教学目标

(1)了解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

(2)掌握将微安表改装成较大量限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3)掌握用标准表校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实验项目12: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1、教学内容

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教学目标

(1)了解补偿法的测量原理。

(2)熟悉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

(3)掌握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及其内阻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项目13:电子束的偏转

1、教学内容

观测电子束的电偏转、磁偏转、磁聚焦;测量电子荷质比。

2、教学目标

(1)熟悉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规律。

(2)掌握测量电子荷质比的一种方法。

实验项目14:示波器的使用

1、教学内容

掌握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利用李萨如图测正弦波频率;用辉度调制法测量方波频率(选做)。

2、教学目标

(1)了解示波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熟悉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方法。

(3)掌握利用示波器显示和测量任意信号的方法;李萨如图测量正弦波频率的方法;辉度调制法测量方波频率的方法(选做)。

实验项目15:简谐运动的研究

1、教学内容

观测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通过弹簧振子研究简谐运动的规律;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有效质量。

2、教学目标

(1)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2)熟悉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系统参量的关系。

(3)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简谐运动的方法。

实验项目16:用CCD法测杨氏模量

1、教学内容

用CCD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教学目标

(1)了解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原理。

(2)熟悉用逐差法或作图法处理数据。

(3)掌握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方法。

实验项目17:超声波声速的测量

1、教学内容

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声速。

2、教学目标

(1)了解振动合成和驻波等原理。

(2)熟悉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原理和方法。实验项目18: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1、教学内容

用斯托克斯法测定液体的变温粘滞系数。

2、教学目标

(1)了解PID温度控制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斯托克斯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项目19:准稳态法测比热容和导热系数

1、教学内容

用准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

2、教学目标

(1)了解准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原理。

(2)学习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和特点。

(3)掌握准稳态测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方法。

实验项目20:波尔共振实验

1、教学内容

研究波尔共振仪中弹性摆轮受迫振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研究不同阻尼力矩对受迫振动的影响,观察共振现象;学习用频闪法测定运动物体的某些量,如相位差。2、教学目标

(1)了解受迫振动和阻尼振动的规律。

(2)熟悉波尔共振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观测受迫振动和阻尼振动的方法。

实验项目21:温度传感器特性研究

1、教学内容

学习用恒电流法和直流电桥法测量热电阻的阻值,测量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和电压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2、教学目标

(1)了解各类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熟悉各类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量方法。

(3)掌握用测量热电阻阻值的方法。

实验项目22:固体密度的测定

1、教学内容

设计两种以上方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2、教学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原理。

(2)设计实验方案用不同方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3)掌握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

实验项目23: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1、教学内容

设计用两种以上方法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比较不同方法的测量结果,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

2、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原理。

(2)熟悉电脑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重力加速度的各种测量方法。

实验项目24: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

1、教学内容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教学目标

(1)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2)熟悉气垫导轨的使用方法。

(3)掌握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

实验项目25: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1、教学内容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液体比热容。

2、教学目标

(1)了解测量液体比热容的原理。

(2)熟悉误差的处理方法。

(3)掌握液体比热容的测量方法。

实验项目26:欧姆表的组装

1、教学内容

按要求组装欧姆表,并用组装的欧姆表测量未知电阻。

2、教学目标

(1)了解欧姆表的原理。

(2)熟悉欧姆表的组装方法。

(3)掌握用惠斯登电桥测量表头内阻的方法。

实验项目27: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

1、教学内容

测量各类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

2、教学目标

(1)了解分压器电路的调节特性。

(2)学会分析伏安法中电表内外接引入的误差,正确选择测量电路。

(3)掌握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测量的方法。

普通物理实验(二)

实验项目1: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1、教学内容

用几种方法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2、教学目标

(1)了解薄透镜焦距的概念。

(2)熟悉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

(3)掌握测量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的方法。

实验项目2: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1、教学内容

调节牛顿环并测量牛顿环的直径,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

2、教学目标

(1)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现象及其特点。

(2)练习用干涉法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3)学会正确使用读数显微镜,了解它的结构和原理。

实验项目3: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1、教学内容

学习分光计的调节方法,并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2、教学目标

(1)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及测量角度的基本原理。

(2)熟悉分光计的使用方法。

(3)掌握用分光计测量顶角的方法。

实验项目4:三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1、教学内容

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

2、教学目标

(1)了解三棱镜折射率的测量原理。

(2)熟悉分光计的调节方法。

(3)掌握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的方法。

实验项目5: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1、教学内容

学习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霍耳片灵敏度;测量通电螺线管轴线上的磁场;测量通电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的磁场。

2、教学目标

(1)了解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的原理。

(2)熟悉霍耳效应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的方法。

实验项目6:非均匀磁场的测绘

学习电磁感应法测磁场的原理和方法;测量单只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2、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感应法测磁场的原理。

(2)熟悉描绘磁感线的方法。

(3)掌握用电磁感应法测磁场的方法。

实验项目7:动态磁滞回线的测绘

1、教学内容

理解铁磁材料主要物理量的概念,用示波器法测绘两种样品(硅钢带和铁氧体)的基本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比较不同频率下、不同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加深对铁磁材料的主要物理量:矫顽力、剩磁和磁导率等概念的理解。

2、教学目标

(1)了解用示波器法显示磁滞回线的基本原理。

(2)熟悉示波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用示波器测绘基本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方法。

实验项目8:油滴实验-电子电荷量的测定

1、教学内容

测量油滴带电量,计算电子电荷量,并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

2、教学目标

(1)了解油滴实验的方法和特点。

(2)熟悉密立根油滴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利用密立根油滴仪测量电子电荷量的方法。

实验项目9: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1、教学内容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的调节,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声速和重力加速度。

2、教学目标

(1)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2)熟悉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力学量的方法。

实验项目10: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1、教学内容

测量不同频率下光电管截止电压,做出对应的I-U曲线;做出不同频率对应的截止电压曲线,并求出普朗克常数。

2、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量子性。

(2)熟悉光电效应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不同频率下光电管截止电压的测量方法。

实验项目1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学习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及调节方法,测量激光器波长。

2、教学目标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特点,掌握调节方法。

(2)熟悉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

(3)掌握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单色光波长的方法。

实验项目12:光栅衍射

1、教学内容

观察光线通过光栅后的衍射现象,用光栅测定钠灯光谱线的波长。

2、教学目标

(1)观察光线通过光栅后的衍射现象。

(2)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确定钠灯(或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项目13:双光栅微弱振动实验

1、教学内容

学习光的多普勒频移形成光拍的原理,并用于测量光拍拍频;利用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的振幅。

2、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多普勒频移形成光拍的原理。

(2)熟悉示波器和双光栅微弱振动测量仪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用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振幅的方法。

实验项目14:衍射光强分布实验

1、教学内容

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归纳总结衍射现象的规律和特点,测量单缝衍射相对光强分布和衍射角、缝宽等物理量。

2、教学目标

(1)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衍射图样随缝宽的变化规律。

(2)熟悉单缝衍射的规律和特点。

(3)掌握单缝衍射光强分布的测量方法。

实验项目15:偏振光与旋光实验

1、教学内容

验证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观察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2、教学目标

(1)了解线偏振光的起偏及检偏过程。

(2)熟悉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的特点。

(3)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

实验项目16:全息照相

1、教学内容

拍摄一幅漫反射全息照片并再现观察。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

(2)逐步掌握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拍摄一幅漫反射全息照片。

(3)学习全息照片的再现方法。

实验项目17:光电器件特性的综合测量

1、教学内容

测量常用光电器件的U-I和P-I曲线;观察直接调制信号的传输特点。

2、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光电器件的特点,并测量它们的U-I和P-I曲线。

(2)进一步理解激光调制理论。

(3)利用直接调制方法,观察在发射端加入调制信号(如正弦、音频信号)后输出的波形。

实验项目18:自组望远镜

1、教学内容

利用给出的光学元件设计并组装一台望远镜;设计测量透镜组焦距的方法,并测量望远镜放大倍率。

2、教学目标

(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进一步熟悉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技术,并学习望远镜放大倍率的测量方法。(3)掌握光具组组合的基本原理及各种透镜组焦距的测量方法。

实验项目19:自组透射式幻灯机

1、教学内容

利用给出的光学元件设计并组装一台透射式幻灯机;测量幻灯机的放大率。

2、教学目标

(1)了解幻灯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进一步熟悉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技术。

(3)掌握透射式投影光路系统的调节方法。

实验项目20:用劈尖法测量细丝的直径

1、教学内容

利用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用劈尖法测量细丝直径。

2、教学目标

(1)了解劈尖等厚干涉条纹的规律及特点。

(2)熟悉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调出等厚干涉条纹。

(3)掌握干涉法测量细丝直径的方法。

实验项目21:测量未知光波波长及角色散率

1、教学内容

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汞灯中未知光波波长及光栅的角色散率。

2、教学目标

(1)了解光栅的角色散率。

(2)熟悉光栅衍射光谱的调节方法。

(3)测定汞灯两条黄谱线的波长,并求出光栅的角色散率D 。 实验项目22:自组多种干涉光学系统并测量光波波长

1、教学内容

利用给出的光学元件设计组成两种以上干涉光学系统并测量光波波长。 2、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干涉光学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2)熟悉利用干涉法测量光波波长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光的干涉理论及产生相干光的方法。 实验项目23:液体折射率的测定

1、教学内容

设计用两种以上方法测量不同液体的折射率。 2、教学目标

(1)自学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不同方法及其原理。

(2)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加深对测量原理的理解。 (3)掌握液体折射率的测量方法。 实验项目24:分光计上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1、教学内容

设计用分光计完成两种以上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2、教学目标

(1)了解所设计实验的原理及要求。

(2)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掌握用分光计测量角度的方法。

五、考核方式、要求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实验项目成绩根据预习、操作和报告完成情况按百分制评定,课程总评分数x 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总评成绩根据x 按五级制评定。

n

x

x n

i i

∑==

1

(其中n 为本课程中计入成绩的实验项目个数,i x 为每个实验项目成绩。)

六、教材、指导书及参考书目

1、教材:

[1]吴泉英,姚庆香,朱爱敏等.大学物理实验. 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2、主要参考书目:

[1] 杨述武,王定兴.普通物理实验.3.北京:高等教育,2000;

[2] 华中工学院,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1.北京:高等教育,1981.12; [3] 方建兴,江美福,魏品良.物理实验.1.苏州:苏州大学,2002.2。

七、其他说明

1、习题:

完成要求的实验思考题。

2、能力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3、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普通物理(一)、高等数学A(一)、高等数学A(二)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普通物理(二)、普通物理(三)

大纲制定人:樊丽娜施积兵

大纲审定人:姚庆香

制定时间:2014.4.8

近现代物理实验A

《近现代物理实验A》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英文课名:Experiments of Modern Physics (A)

课程代码:MP252103

课程类别:一般必修

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物理学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近现代物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课,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从近代物理主要领域中选取一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实验,以及在实验方法与技术上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的独立工作能力。

基本要求:

1、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实现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了解实验物理学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和掌握近现代物理主要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如阅读参考资料、确定实验步骤、选用仪器、观察现象、独立操作、正确测量、处理数据以及分析与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3、学习用实验方法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三、实验项目设置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分配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编号

MP25210301 夫兰克—赫兹实验 4 必修验证 2

MP25210302 太阳能电池应用 4 必修综合 2

MP25210303 傅里叶光学实验初步 4 必修验证 2

MP25210304 微波基础实验 4 必修验证 2

MP25210305 单片机实验 4 必修验证 2 MP25210306 传感器实验 4 必修综合 2 MP25210307 氢原子的发射光谱 4 必修验证 2 MP25210308 塞曼效应 4 选修验证 2 MP25210309 霍耳效应实验 4 选修验证 2 MP25210310 顺磁共振 4 选修验证 2

MP25210311 可编程控制器(PLC)实

4 必修验证 2

MP25210312 核磁共振 4 选修验证 2 MP25210313 光通信技术实验 4 选修综合 2 MP25210314 液晶电光效应研究 4 选修综合 2 MP25210315 黑体辐射 4 选修验证 2 MP25210316 光速的测定 4 选修验证 2

MP25210317 巨磁电阻效应及应用实

4 选修验证 2

MP25210318 计算机仿真实验 4 选修其它 2 开放性实验课程:是□否√

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其它□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夫兰克—赫兹实验

1、教学内容

通过夫兰克-赫兹实验观察原子能级,测量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

2、教学目标

(1)了解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

(2)熟悉原子能级的概念;

(3)掌握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的测量。

实验项目2:太阳能电池应用

1、教学内容

太阳能电池相关参数测量。

2、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

(2)熟悉太阳能电池的相关技术参数;

(3)掌握太阳能电池相关参数的测量。

实验项目3:傅里叶光学实验初步

1、教学内容

搭建傅里叶变换光路,对一维、二维光场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空间频谱并进行高通和低通滤波,观察像面得出谱面所对应的物理意义。

2、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加深对空间频率、空间频谱和空间滤波等概念的理解;

(2)熟悉阿贝成像原理,从信息量的角度理解透镜孔径对分辨率的影响;

(3)掌握傅里叶变换光路的基本搭建并完成一维空间滤波、二维空间滤波及高通空间滤波。

实验项目4:微波基础实验

1、教学内容

了解波导管的工作状态,熟悉用测量线测量各种类型的驻波比。

2、教学目标

(1)了解波导管的工作状态;

(2)熟悉微波在波导管中的传播特性;

(3)掌握微波的基本测量方法(频率、驻波比)。

实验项目5:单片机实验

1、教学内容

本项目由两个实验组成,一个是8255的PA口控制PB口,另一个是8255控制交通灯。

2、教学目标

(1)了解8255的结构和编程方法;

(2)熟悉机器各键盘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3)掌握简单程序的设计,和对程序的调试,单片机系统扩展外围芯片的方法。

实验项目6:传感器实验

1、教学内容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对压力的测量;光纤位移传感器对位移的测量。

2、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传感器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2)熟悉多种传感器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压力、光纤等传感器的使用。

实验项目7:氢原子的发射光谱

1、教学内容

以钠光谱为基准,观察氦光谱和氢光谱,在待测H谱线附近选取两已知谱线波长的氦谱线定标;以定标的氦谱线为基准,测出H谱线的波长;

2、教学目标

(1)了解玻尔理论的实验基础;

(2)熟悉棱镜摄谱仪采集测量的原理及仪器各部分功能;

(3)掌握未知光谱谱线波长的测定方法。

实验项目8:塞曼效应

1、教学内容

利用法卜利—白洛标准具与小型棱镜摄谱仪联合装置,观察汞5460.74?的塞曼分裂,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2、教学目标

(1)了解塞曼效应基本原理;

(2)熟悉法卜利——白洛标准具和塞曼分裂的若干成分;

(3)掌握电子荷质比的测定方法。

实验项目9:霍耳效应实验

1、教学内容

测量霍耳电压、计算霍耳系数、确定载流子浓度,测绘VH-Is曲线和VH-Is曲线;确定样品的导电类型,求样品的R H、n、σ和μ值。

2、教学目标

(1)了解产生霍耳效应的基本原理;

(2)熟悉“对称测量法”、VH-IS和VH-IM曲线;

(3)掌握测量霍耳电压、计算霍耳系数、确定载流子浓度、消除副效应的方法。

实验项目10:顺磁共振

1、教学内容

测试微波频率,并计算相应的B Z数值;用高斯计测量磁场与电流对应关系做出对应曲线,估算共振时对应励磁电流;改变直流调节,扫描调节,X轴幅度,X轴相位,观察共振图变化,记录相应图像。

2、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熟悉顺磁共振实验装置和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3)掌握测量DPPH中电子的朗德因子及共振线宽的方法。

实验项目11:可编程控制器(PLC)实验

1、教学内容

进行简单操作,熟悉编程元件和编程指令;完成与、或、非逻辑功能的程序编制和LED数码显示的控制。

2、教学目标

(1)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

(3)掌握置位与复位指令SET、RST在控制中的应用及编程方法,掌握LED数码显示的控制。

实验项目12:核磁共振

1、教学内容

观察不同样品,呈核磁共振吸收状态时的信号;测出频率和磁感应强度;计算出各样品的核磁矩和g因数。

2、教学目标

(1)了解核磁共振现象的基本原理;

(2)熟悉呈核磁共振吸收状态时f同B的关系;

(3)掌握稳态核磁共振现象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项目13:光通信技术实验

1、教学内容

红外通信实验,掌握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特性和测量方法;光纤通信实验,掌握各种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及音频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的特点。

2、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光通信技术的相关原理;

(2)熟悉各种光通信技术的使用领域;

(3)掌握红外、光纤等通信技术的基本实施方案。

实验项目14:液晶电光效应研究

1、教学内容

测定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曲线并得到液晶的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测定时间响应曲线并得到液晶的上升和下降时间;测定液晶显示器不同视角下的对比度。

2、教学目标

(1)了解液晶光开关的工作原理;

(2)熟悉液晶光开关的工作条件;

(3)掌握测定液晶光开关相关特性和参数的方法。

实验项目15:黑体辐射

1、教学内容

构建光路,获得黑体辐射光谱分布图,验证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验证维恩位移定律。

2、教学目标

(1)了解热辐射现象和黑体辐射规律;

(2)熟悉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

(3)掌握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积分辐射和维恩位移规律。

实验项目16:光速的测定

1、教学内容

测定有机液体中的光速;测定不同透明介质中的光速。

2、教学目标

(1)了解对光速进行测定的物理意义;

(2)熟悉对光速产生影响的相关物理量;

(3)掌握对于不同介质中光速的测定方法。

实验项目17:巨磁电阻效应及应用实验

1、教学内容

(完整版)普通物理期末试题

汕头大学2009学年春季学期《普通物理学》期末考试卷A 及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共36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1.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___________(切向,法向)加速度始终为零;质点作加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___________(切向,法向)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一物体质量为10 kg ,受到方向不变的力)(4030SI t F +=的作用,在开始的2s 内,此力的冲量大小等于___________(2分);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0 1 -?s m ,方向与F 同向,则在2s 末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2分)。 3.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内能)是_____________的单值函数, 1 mol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内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满足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理想气体,其平均速率 v ,最概然速率 p v , 和方均根速率 2v 满足___________关系。 (a )p v v v >>2 , (b )v v v p >>2, (c) p v v v >>2, (d )v v v p >>2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通常规定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时Q 为正值,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时Q 为负值; 时W 为 正值, 时W 为负值;系统热力学能 时ΔE 为正值, 系统热力学能 时ΔE 为负值。 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为: (2分) 。 7. 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其内部各点的场强为 ,导体上各点的电势 。 8. 如图所示半圆形载流线圈平面与B 线平行,半径为R ,载有电流I , 磁感应强度为B (如图所示) ,则ab 边所受的安培力大小 为 ,方向 ;此线圈的磁矩 大小为 ,方向 ;以ab 为轴,线圈 所受的磁力矩大小为 ;方向 。 9. 尺寸相同的铁环和铜环所包围的面积中,通以相同变化率的磁通量,环中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 10. 竖直弹簧振子,s 5.0=T , 现将它从平衡位置向下拉4 cm 后释放, 让其振动. 若以平衡 位置为坐标原点, 以竖直向下作为x 轴正方向,

大学普通物理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答案

练习题一解答 1-2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241t t x -+=,其中x 以m 计,t 以s 计。求:(1)第3s 末质点的位置;(2)前3s 内的位移大小;(3)前3s 内经过的路程。 解 (1)第3s 末质点的位置为 ()4334132=-?+=x (m ) (2)前3s 内的位移大小为 ()()31403=-=-x x (m ) (3)因为质点做反向运动时有()0=t v ,所以令0d d =t x ,即024=-t ,2=t s ,因此前3s 内经过的路程为 ()()()()515540223=-+-=-+-x x x x (m ) 1-3 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x 2=,22t y -=,式中t 以s 计,x 和y 以m 计。试求:(1)质点的运动轨迹并图示;(2)1=t s 到2=t s 这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3)1s 末和2s 末质点的速度;(4)1s 末和2s 末质点的加速度;(5)在什么时刻,质点的位置矢量与其加速度矢量恰好垂直? 解 (1)由质点运动方程t x 2=,22t y -=,消去t 得质点的运动轨迹为 4 22 x y -=(x >0) 运动轨迹如图1-2 (2)根据题意可得质点的位置矢量为 ()() j i r 222t t -+= 所以1=t s 到2=t s 这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j i r 2r r v 321 21-=--== t ??(m ·s -1) (3)由位置矢量求导可得质点的速度为 ()j i r v t t 22d d -== 所以1s 末和2s 末质点的速度分别为 题1-3图

汕头大学 2010~2011 学年春季学期《普通物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汕头大学 2010~2011 学年春季学期《普通物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开课单位 物理系 任课老师 评 卷 人 物理系五位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开课班 所在系/院 工学院 2011-6-16 一 填空题 (每题一分) 1. 某质量1Kg 的质点的速度为,82j t i v (SI 制)。已知t =0s 时,它过点(3,-7),则 该质点所受的合力为 ;它的运动方程 )(t r 。 2.一物体质量为1Kg ,受到方向不变的力F=30+40t (SI 制)的作用,在开始的2s 内,此力的冲量大小等于 ;若物体的初速率是零,则在2s 末物体的速率等于 ,此段时间(即零到2s 末)力所做的功等于 。 3. 一无限长载流直导线,通有电流I ,则与导线垂直距离为R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B = ______________。 4. 一无限长直导线绝缘地紧贴在矩形线圈的中心轴OO ′上,则直导线与矩形线圈间的互感系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 5. 右图所示,两平行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其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和+2 , 则两平面之间区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____________。 6. 右图所示所示,在均匀磁场中有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圈ABCD ,通有电流I ,线圈平面平行于磁感应强度 B ,则(1) AB 边所受安培力等于_____________,(2) 线 圈所受磁力矩大小等于 ____________ ;(3) 若线圈中没有电流,线圈绕穿过AB 、CD 中点的中心轴OO ’以角速度 旋转,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t =_________________ (设t=0时,线圈平面与磁感应强度平行)。

普通物理学下册答案

普通物理学下册答案 【篇一:普通物理学习题答案全】 txt>第一章力和运动 .................................................... - 3 - 1- 2 ......................................................................................................... ............................... - 3 - 1- 4 ......................................................................................................... ............................... - 4 - 1- 5 ......................................................................................................... ............................... - 6 - 1- 6 ......................................................................................................... ............................... - 6 - 1- 9 ......................................................................................................... ............................... - 7 - 1- 14 ....................................................................................................... ............................... - 8 - 第二章运动的守恒量和守恒定律 ...................... - 10 - 2- 3 ......................................................................................................... ............................. - 10 - 2- 9 ......................................................................................................... ............................. - 11 - 2- 11 ....................................................................................................... ............................. - 11 - 2- 13 ....................................................................................................... ............................. - 12 - 2- 16 ....................................................................................................... ............................. - 13 - 2- 17 ....................................................................................................... ............................. - 15 - 2- 19 ....................................................................................................... ............................. - 16 - 2- 23 ....................................................................................................... ............................. - 17 - 2- 27 ....................................................................................................... ............................. - 17 - 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 - 18 -

大学普通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大学物理学下册考试题 1 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分别密绕在半径为R 和r 的两个长直圆筒上形成两个螺线管,两个螺线管的长度相同,2R r =,螺线管通过的电流相同为I ,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大小R B 、 r B ,满足 ( ) (A )2R r B B = (B )R r B B = (C )2R r B B = (D )4R r B B = 选择(c ) N N r N R N 222='?'=ππ 2 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面如图放在均匀磁场中,通过半球面的磁通量为 ( ) (A )2 2r B π (B )2 r B π (C )2 2cos r B πα (D )—2 cos r B πα 选择(D ) 3在图(a )和(b )中各有一半经相同的圆形回路1L 、2L ,圆周有电流1I 、2I ,其分布相同,且均在真空中,但在(b )图中2L 回路外有电流3I ,1P 、2P 为两圆形回路上的对应点,则 ( ) (A )1 21 2,P P L L B dl B dl B B ?=?=?? (B )1 21 2 ,P P L L B dl B dl B B ?≠ ?=?? (C ) 1 21 2 ,P P L L B dl B dl B B ?=?≠?? (D )1 21 2 ,P P L L B dl B dl B B ?≠ ?≠?? 选择(c ) 习题11图 习题13图 1L 1P L 2P 3 (a) (b)

4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有一圆形载流导线, a、b、c、是其上三个长度相等的电流元,则它们所受安培 力大小的关系为: 选择(c) 二,填空题 1、如图5所示,几种载流导线在平面分布,电流均为I,他们在o点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a)(b)(c) 图5 (a)0() 8 I R μ 向外(b)0() 2 I R μ π 1 (1-)向里(c)0() 42 I R μ π 1 (1+)向外 2 已知一均匀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特斯拉,方向沿X轴正方向,如图所示,c点为原点,则通过bcfe面的磁通量0 ;通过adfe面的磁通量2x0.10x0.40=0.08Wb ,通过abcd面的磁通量0.08Wb 。 ? I R O (a) O R I (b) O O (C) R I

程守洙《普通物理学》(第6版)(上册)(课后习题详解 气体动理论)【圣才出品】

5.2 课后习题详解 一、复习思考题 §5-1 热运动的描述理想气体模型和状态方程 5-1-1 试解释气体为什么容易压缩,却又不能无限地压缩. 答:(1)气体容易压缩: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间隙,并存在相互作用力.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是最大的,而在常温常压下除了碰撞以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这就使得气体非常容易被压缩. (2)不能无限压缩不仅因为分子有一定的大小,而且当分子之间距离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不可忽略了. 例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分子距离的关系如图5-1-1所示. ①当r =r 0(r 0≈10-10m )或很大时,相互作用力等于零. ②当r>r 0时,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距离的增加时引力也增大,达到某个最大值后又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当 r>10-9m 时这个吸引力就可忽略了. ③如果r

5-1-2 气体在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这时气体中有分子热运动吗?热力学中的平衡与力学中的平衡有何不同? 答:(1)气体的平衡态是指一定容积内的气体,其温度、压强处处相等,且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描述气体状态的三个宏观参量分别是体积、温度和压强.因此,气体在平衡状态的特征是宏观参量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2)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是大量分子无休止的随机运动. ①从微观而言,这种随机运动是永不停息的,单个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会因彼此碰撞而随机改变. ②平衡态时,从宏观而言,大量分子的这种热运动平均效果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因此平衡态是说分子处于“动态平衡”,仍存在分子热运动. (3)①气体的平衡状态是指在无外界作用下气体系统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效果,此时分子系统整体没有运动,系统内分子却一直在无规则地运动; ②力学中的平衡状态是指分子系统整体上无合外力或合外力矩的作用,因而处于静止或匀速定向运动或转动,微观上的单个分子,它们总是不断互相发生碰撞,并相互作用,因而永远不会处于力学的平衡态. §5-4 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5-4-1 对一定量的气体来说,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当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就微观来看,它们是否有区别? 答:气体的压强是指气体分子作用在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碰撞力.由压强公式知,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是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2005-2006(方)浙江大学普通物理学PHYSICS期末考试试卷

浙江大学2005–2006学年秋冬季学期 《普通物理II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__计算器_入场 考试时间:_2006 年__01__月_ 13___日, 所需时间: 120 分钟 考生姓名: ____ _学号:专业: ________ Ⅰ. Fill in the space underlined. (50%) 1. Figure 1 shows a Thomson atom model of helium (He, Z=2). Two electrons, at rest, are embedded inside a uniform sphere of positive charge 2e. The distance d of between the electrons is so that the configuration is in static equilibrium. 2. A point charge +q is a distance d/2 from a square surface of side d and is directly above the center of the square as shown in Fig. 2. The electric flux through the square is of . 3. A resistor is in the shape of a truncated right circular cone (Fig.3). The end radii are a and b, and the length is L. If the tape is small, we may assume that the current density is uniform across any cross section. The resistance of this subject is .

普通物理学习题及答案(上册)

普通物理学习题及答案(上) 1、 质点是一个只有( 质量 )而没有( 形状 )和( 大小 )的几何点。 2、 为了描写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为参考的物体叫( 参考系 )。 3、 当你乘坐电梯上楼时,以电梯为参考系描述你的运动是( 静止 )的,而以 地面为参考系描述你的运动则是( 上升 )的 4、 量化后的参考系称为( 坐标系 )。 5、 决定质点位置的两个因素是( 距离 )和( 方向 )。这两个因素确定的矢量 称为( 位置矢量 )。 6、 质点在一个时间段内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用质点初时刻位置指向末时刻位置 的矢量来描写,这个矢量叫( 位移矢量 )。 7、 质点的速度描述质点的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表示质点运动的( 快慢 ),速 度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 方向 )。质点的速度大小或是方向发生变化,都意味着质点有( 加速度 )。 8、 在xOy 平面内的抛物运动,质点的x 分量运动方程为t v x 0=,y 分量的运动 方程为23gt y =,用位矢来描述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j gt i t v r 203+= ). 9、 一辆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行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中折线OABCDEF 所示, 则其中的BC 段汽车在做( 匀减速直线 )运动,汽车在整个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程为( 200 )m ,位移为( 0 )m ,平均速度为( 0 )m/s 10、 自然界的电荷分为两种类型,物体失去电子会带( 正 )电,获得额外 的电子将带( 负 )电。 t/s q

11、 对于一个系统,如果没有净电荷出入其边界,则该系统的正、负电荷的电 量的代数和将( 保持不变 )。 12、 真空中有一点电荷,带电量q=1.00×109 C ,A 、B 、C 三点到点电荷的距离分 别为10cm 、20cm 、30cm ,如图所示。若选B 点的电势为零,则A 点的电势为( 45V ),C 点的电势为( -15V )。 13、 将一负电荷从无穷远处缓慢地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附近,则导体内的电 场强度( 不 变 ),导体的电势值(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4、下列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B )。 A.一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 B.一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但仍有变化的速率 C.一物体具有沿Ox 轴方向的加速度而有沿Ox 轴负方向的速度 D.一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恒定而其速度的方向改变 15、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达式为22r at i bt j =+ (其中a 、b 为常量),则该质点做( B )运动 A 、匀速直线 B 、变速直线 C 、抛物线 D 、一般曲线 16、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2m/s, 瞬时加速度为a = -2m/s 2,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D ) A 、等于零 B 、 等于-2m/s C 、等于2m/s D 、不能确定. 17、在地面的上空停着一气球,气球下面吊着软梯,梯上站着一个人,当这个人沿着软梯上爬时,气球将( B )。 A.上升 B.下降 C.保持静止 D.无法判断 18、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乙两人站在车的中间,甲开始向车头走,同时乙向车尾走。站在地面上的人发现小车向前运动了,这是因为( C )。 A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B 、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 C 、甲的动量比乙的动量小 D 、甲的动量比乙的动量大 19、A 、B 两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受向右的水平力F A ,B 受向左的水平力F B 作用而相向运动。已知m A =2m B ,F A =2F B 。经过相同的时间t 撤去外力

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

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物理学所有学科) Ⅰ考查目标 普通物理学考试涵盖力学和电磁学两门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两门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和自然现象。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力学:分(所有考生均考)电磁学或光学:分(选考) 四、试卷题型结构 .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计算题或证明题 Ⅲ考查范围 一.力学(分)(所有考生均考) . 质点运动学、动力学 位移、速度、加速度、牛顿运动三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质心运动定理;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 角动量刚体力学 质点(系)对质心和固定轴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定轴转动动力学。 二.电磁学(报考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物理、能源与材料物理专业的考生选考该部分) . 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高斯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静电场环路定理;导体的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电容器的储能;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和电位移矢量、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场的能量密度 . 稳恒磁场 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洛伦兹力和安培力 .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场。 三.光学(报考光学的考生选考该部分) (一).总论 1.光的本性; 2.光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3.光学的发展史; (二).几何光学 4.几何光学三定律(包括全反射、光路可逆性和自准直原理); 5.费马原理的表述以及与几何光学三定律的一致性、物象之间的等光程性; 6.惠更斯原理的表述以及对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解释; 7.折射率及其意义;色散; 8.近(傍)轴光线在球面的反射、折射和成像规律; 9.薄透镜(组)成像规律(包括磨镜者公式:焦距与折射率、曲率半径的关系) 10.放大镜(目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路原理; (三).光的干涉 11.光波(场)的数学描述;球面波和平面波; 12.光强与场强(振幅)的关系; 13.波的迭加; 14.相干与非相干迭加; 15.干涉现象产生的条件和方法;双光束干涉场条纹对比度(反衬度); 16.等厚与等倾干涉;干涉仪; 17.多光束干涉;干涉仪; 18.干涉条纹的形状和间距及其变化; 19.光源的宽度和单色性对干涉条纹对比度的影响;光源的相干长度; (四).光的衍射 20.光的衍射;与干涉的区别和联系; 21.衍射的数学描述(积分公式); 22.原理; 23.单缝衍射的矢量图解法或复数积分法;单缝衍射花样(衍射因子)的特点; 24.多缝(光栅)衍射强度分布;单缝衍射因子与缝间干涉因子;光栅方程; (五).光的偏振 25.光的偏振描述; 26.反射、折射(了解公式)中的偏振现象;角; 27.晶体双折射现象;λ和λ波片; 28.各类偏振光的获得和检验; 29.偏光干涉(干涉、衍射、偏振混合问题);

普通物理学期末考试卷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普通物理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小时 适用专业:全校选修物理学Ⅰ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细导线均匀密绕成长为l 、半径为a (l >>a )、总匝数为 N 的螺线管,通以稳恒电流I ,当管内充满相对磁导率为r μ的均匀介质后,管中任意一点的 ( ) (A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NI r μμ0; (B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l NI r /μ; (C )磁场强度大小为l NI /0μ; (D )磁场强度大小为l NI /。 2.压强、体积和温度都相同(常温条件)的氦气和氧气在等压过程中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它们对外作的功之比为 ( ) (A )1:1; (B )7:5; (C )5:7; (D )9:5。 3.用铁锤把质量很小的钉子敲入木板,设木板对钉子的阻力与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敲打第一次时,能把钉子敲入 2.00cm 。如果铁锤第二次敲打的速度与第一次完全相同,那么第二次敲入多深为 ( ) (A) 0.50cm ; (B) 0.41cm ; (C) 0.83cm ; (D) 2.00cm 。 4.一轻绳绕在具有水平转轴的定滑轮上,绳下端挂一物体,物体的质量为m ,此时滑轮的角加速度为β。若将物体卸掉,而用大小等于mg ,方向向下的力拉绳子,则滑轮的角加速度将: ( ) (A ). 变大 ; (B). 不变 ; (C ). 变小 ; (D ). 无法确定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5.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 1、P 2、P 3后出射光强为I 0 /8。已知P 1和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 2,要使出射光强为零,P 2至少应转过的角度是 ( ) (A) 30°; (B) 45°; (C) 60°; (D) 90°。 6.在20℃时,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 ) (A )全部动能的和; (C )全部转动动能的和; (D )全部平动动能的和; (E )全部振动动能与势能的和。 7. 关于高斯定理的理解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如果高斯面上E 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 (B) 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则高斯面上E 处处为零; (C) 如果高斯面上E 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 (D) 如果高斯面内有净电荷,则通过该面的电通量必不为零。 8.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温度愈高,则其内能愈大,所含热量愈多; (B )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都相等; (C )金属中电流的速度是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 (D )绝热过程对外作正功,系统的内能必减少。 9.有一长为l 截面积为A 的载流长螺线管绕有N 匝线圈,设电流为I ,则螺线管内的磁场能量近似为 ( ) (A)2220/l N AI μ; (B) )2/(2220l N AI μ; (C) 220/l AIN μ; (D) )2/(220l N AI μ。 10.一个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u =160m/s ,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该波的表式为 ( ) (A ))2440cos(3πππ-+=x t y m ; (B ))2 4 40cos(3π π π+ +=x t y m ; (C ))2 440cos(3π π π-- =x t y m ; ) -

普通物理学习题与答案全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力与运动 ..................................................... - 3 -1-2 ........................................................................................................................................................... - 3 - 1-4 ........................................................................................................................................................... - 4 - 1-5 ........................................................................................................................................................... - 6 - 1-6 ........................................................................................................................................................... - 6 - 1-9 ........................................................................................................................................................... - 7 - 1-14 ........................................................................................................................................................ - 8 - 第二章运动的守恒量与守恒定律..................... - 10 -2-3 ......................................................................................................................................................... - 10 - 2-9 ......................................................................................................................................................... - 11 - 2-11 ...................................................................................................................................................... - 11 - 2-13 ...................................................................................................................................................... - 12 - 2-16 ...................................................................................................................................................... - 13 - 2-17 ...................................................................................................................................................... - 15 - 2-19 ...................................................................................................................................................... - 16 - 2-23 ...................................................................................................................................................... - 17 - 2-27 ...................................................................................................................................................... - 17 - 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 18 -3-1 ......................................................................................................................................................... - 18 - 3-3 ......................................................................................................................................................... - 19 - 3-6 ......................................................................................................................................................... - 20 - 3-7 ......................................................................................................................................................... - 20 - 3-10 ...................................................................................................................................................... - 21 - 3-11 ...................................................................................................................................................... - 21 - 第四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 22 -4-1 ......................................................................................................................................................... - 22 - 4-8 ......................................................................................................................................................... - 23 - 4-11 ...................................................................................................................................................... - 23 - 第五章静止电荷的电场...................................... - 24 -5-1 ......................................................................................................................................................... - 24 - 5-5 ......................................................................................................................................................... - 25 - 5-7 ......................................................................................................................................................... - 25 - 5-13 ...................................................................................................................................................... - 26 - 5-15 ...................................................................................................................................................... - 27 - 5-17 ...................................................................................................................................................... - 29 - 5-26 ...................................................................................................................................................... - 30 - 5-29 ...................................................................................................................................................... - 31 - 5-30 ...................................................................................................................................................... - 32 - 5-31 ...................................................................................................................................................... - 32 -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

2008年下学期2007级《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A 卷) 一、选择题(共27分) 1. (本题3分) (2717) 距一根载有电流为3×104 A 的电线1 m 处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A) 3×10-5 T . (B) 6×10-3 T . (C) 1.9×10-2T . (D) 0.6 T . (已知真空的磁导率μ0 =4π×10-7 T ·m/A) [ ] 2. (本题3分)(2391) 一电子以速度v 垂直地进入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此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道所围的面积内的磁通量将 (A) 正比于B ,反比于v 2. (B) 反比于B ,正比于v 2. (C) 正比于B ,反比于v . (D) 反比于B ,反比于v . [ ] 3. (本题3分)(2594) 有一矩形线圈AOCD ,通以如图示方向的电流I ,将它置于均匀磁场B 中,B 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一致,线圈平面与x 轴之间的夹角为α,α < 90°.若AO 边在y 轴上,且线圈可绕y 轴自由转动,则线圈将 (A) 转动使α 角减小. (B) 转动使α角增大. (C) 不会发生转动. (D) 如何转动尚不能判定. [ ] 4. (本题3分)(2314) 如图所示,M 、N 为水平面内两根平行金属导轨,ab 与cd 为垂直于导轨并可在其上自由滑动的两根直裸导线.外磁场垂直水平面向上.当外力使 ab 向右平移时,cd (A) 不动. (B) 转动. (C) 向左移动. (D) 向右移动.[ ] 5. (本题3分)(2125) 如图,长度为l 的直导线ab 在均匀磁场B 中以速度v 移动,直导线ab 中的电动势为 (A) Bl v . (B) Bl v sin α. (C) Bl v cos α. (D) 0. [ ] 6. (本题3分)(2421) 已知一螺绕环的自感系数为L .若将该螺绕环锯成两个半环式的螺线管,则两个半环螺线管的自感系数 c a b d N M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