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7 项羽之死学案 长春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7 项羽之死学案 长春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7 项羽之死学案 长春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7 项羽之死学案 长春版.doc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愿为诸君快战

(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候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

(2)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并谈一谈项羽悲剧性格的启示。

四、讨论:

假如再给项羽一个舞台,他会成功吗?

五、作业:

写一段评价项羽的文字,在遵循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

资料链接:

楚汉战争

楚汉之争就是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自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历时5年。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项羽经破釜沉舟一役,大败秦军主力40余万,注定秦朝覆灭之势,同时却也为刘邦军入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秦二世四年(汉元年,公元前207年,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十月与十二月,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秦王朝。

按照楚怀王原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先入咸阳,理应做关中王,但项羽自恃功高,企图独霸天下。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徙于郴县(今湖南郴州)。四月,分封天下十八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刘邦为汉王。

项羽进入秦都咸阳后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失去民心,也导致无法立足关中。此后他贬义帝于江南,迁刘邦于巴蜀,徙故王于恶地,王亲信诸将于善地,挑动和加剧了各路诸侯之间的权力纷争,并且迅速激化了他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刘邦被徙封汉王后,决定以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然后收复三秦。三个月后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乘齐王田荣起兵反楚的有利时机,决策东向,终于爆发了楚汉战争。

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归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齐、赵和彭越起兵反楚,对西楚构成直接威胁。项羽不得不调遣主力击齐,以稳定局势。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之际,于八月出故道,迅速还定三秦,继续东进,使项羽在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楚军主力困于齐地,无法脱身。刘邦乘隙进驻洛阳,同时,以项羽放杀义帝为由,率诸侯联军共56万人进据楚都彭城。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亲自率精兵3万人回师彭城。在楚军突然袭击下,汉军56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刘邦仅得与数十骑突围。

彭城之战后,楚汉双方便进入了长达2年零4个月的相持阶段。相持阶段一开始,刘邦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阻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这一部署打击了项羽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快收到了成效。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次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接连平定魏、代、赵、燕,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而项羽却始终不能摆脱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特别是项羽不能用人,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策,使刘邦得以调兵遣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军在成皋大破楚军,韩信也尽定齐地。项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之中。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项羽向刘邦提出议和,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率兵东归,而刘邦却背约攻楚。次年(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数骑兵突围至乌江(今长江,位于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自刎而死。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不同人对项羽的评价:

1、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2、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彷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3、司马迁的观点: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翻译课文:

项王的部队修筑了营垒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当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当?”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

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参考答案

1.(1).子长____。__汉___史记

(2)本纪12篇、世家30篇、_____列传70篇____、_______书8篇____、_年表10篇_________传说中的黄帝_____,下到_汉武帝___ 3000年

(3)一 _纪传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__

(4)略

(5)1.驻扎 2.你 3.当 4.天亮时 5.随从zhǔ 6.欺骗 7.逃脱 8.痛快 9.割砍

10.伤 11.悬赏

2.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3. 1.不同意.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正是因为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他才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了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多情善感的性格特征.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荚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一段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

2. (1)、垓下之围中的项羽——英雄末路多情重义

(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勇猛善战,指挥若定,极度自负,不知反省

(3)、乌江自刎中的项羽——知耻重义,心地仁善,慷慨豪迈

做事不能自矜功伐,刚愎自用,这样就难成大事。

四.如再给项羽一个舞台,他会成功吗?

不会。项羽是个悲剧英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五.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

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4?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 5. 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6. 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 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 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计不能逃 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 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 揣度(du ? 溃围(ku 1) 瞋目(ch 密) 坐骑(q 1) D.舣船(y 1) 创伤(chu eng) 披靡(m 1) 绐骗(d ① 2.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 宠幸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 随从 B . 田父绐曰:“左” 绐: 欺骗 然今卒困于此 卒: 最终 C. 期山东为三处 期: 期待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遭受 D.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引: 率领 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 唯独 E. 若非吾故人乎 若: 如果 直夜溃围南出 直: 当 骑能属者(sh u ) 刈旗(y i) 唱和(h e) B.麾下(hu i 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垓下(g ci) 乌骓(zhu i) 数阕(qu e) 田父(f u) A .项王军壁垓下 岸土赤而壁立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则夜起 D .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A.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吾骑此马五岁 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吾知公长者 D.骓不逝兮可奈何 汉军皆披靡 A.此天之亡我 汉军乃觉之 B.虞兮虞兮奈若何 吾为若德. 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项王瞋目而叱之 D.平明,汉军乃觉之 乃有二十八骑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 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需背诵内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蒹葭采采,白露未已(11)。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人民服务》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3、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4、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 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项羽之死》练习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垓下(gāi) 乌骓(zhuī) 数阕(què) 田父(fù) B.麾下(huī) 骑能属.者(shǔ) 唱和(hè) 刈旗(yì) 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 坐骑(qí) D.舣船(yǐ) 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 2.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B.田父绐.曰:“左”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 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 E. 若.非吾故人乎若:如果直.夜溃围南出直:当 3.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 D.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4.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吾骑此马五岁 C.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吾知公长者 D. 骓不逝兮可奈何汉军皆披靡 5. 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此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B. 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C.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 D. 平明,汉军乃觉之乃有二十八骑 6.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1等我也长了胡子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朗读和联想感悟作者童年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话。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 话。

教学准备: 把新学期的美好愿望写在自己设计的“心语卡片”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学期开始了,你们都有哪些心愿?在你幸福的童年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二、交流感受,提示主题这节课,我们一同进入第一板块《童年的愿望》的学习。请同学们大致翻一翻这一板块的课文,了解一下都讲述了小作者的哪些愿望? 三、引入新课,学生质疑教师板书《等我也长了胡子》,请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四、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学生带着问题出声读课文,小组讨论上述几个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及不明白的问题,尝试着自主解决。学习生字,重点区别“蜘蛛”“蚂蚁”“蝌蚪”的类别及生活习性。 五、再读课文,质疑讨论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通过多种方式读熟课文。2、先分小节朗读课文,然后选择喜欢的内容读出感情。 二、讨论学习,读中理解 1、引导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小节内容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思考讨

论:(1)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2)最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3)想对他的爸爸说些什么? 三、品读课文,表演体验 1、再自由读读课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感受。 2、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等我也长了胡子陪孩子玩做个这样的爸爸:{给孩子讲故事说话算话 1-2播种希望的日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在 与文本对话和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愿望。 教学难点:

项羽之死阅读训练

《项羽之死》配套练习 【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 骓不逝( ) 田父绐曰“左” ()( ) 项王嗔目而叱之( )( ) 扛鼎之作(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自刎( ) 自矜功伐( )歌数阕( ) 悲歌慷慨( ) 辟易数里( ) 项王自度不得脱( ) 汉军皆披靡( ) 所当无敌( ) 泥淖( ) 桂棹( ) 粘贴( ) 登载(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黄澄澄( ) 无色无臭( ) xiāngqiàn()( ) 怅wǎng() 空méng ( )qiú( )曲wòchuò( )( ) 刚bì( )自用xiāo()勇善战jué( )别shè( )人心魄霸王别jī() 铁骨zhēngzhēng ()( ) 优róu( )寡断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垓下(gāi)乌骓(zhuī)数阕(què) 田父(fù) B.麾下(huī)属垣有耳(shǔ) 唱和(hè) 刈旗(yì) 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坐骑(qí) D.舣船(yǐ)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 2. C 3、下列加点字字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 A.垓.下之围/尸骸.斩将刈.旗/狭隘.汉军皆披靡./靡.费不期.而遇/祈.祷辟.易数里/辟.谣 B.溃.围/振聋发聩.美人和.之/暖和.瞋.目而叱之/.缜.密汉骑.追者/骠骑.将军田父./果脯. C.被十余创./.疮.痍自刎.而死/.蓊.郁自度.不得脱/书蠹.所当.无敌/长歌当.哭慷慨./同仇敌忾. D.骑能属.者/属.意麾.下/法网恢.恢田父绐.曰/春风骀.荡庖.丁解牛/疱.疹喝叱./炽.烈 3、. A 4、下列每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 )②( )③( ) ①A.盖.以此得名也/力拔山兮气盖.世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徙倚久之.而归/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A.汉皆已得楚乎./若非吾故人乎.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 D.过夕乃.可饮/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现代文字词注音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现代文字词注音 1簇拥2迸出3怯懦4瞭望5睿智6尥蹶子7召唤8抡圆9弥补 10俘虏11仆役12龇牙13嘶鸣14颠簸15脖颈16歉疚17鬃毛18笨拙19牝马20穹庐21兀立22喑哑23高亢24苍凉25披头散发26裹挟27悲怆28苍劲29骐骥30散漫31不假雕饰32叱咤风云33憩息34旋转35肩荷36虚枉37桂冠38塑造39暴虐40篆41琳琅满目42隽秀43庶几44瑰丽45撇捺46纵横驰骤47遒劲48匾额49精湛50深邃51泽被四邻52璀璨53凋零54历久弥新55赋予56尘嚣57墓冢58荫庇59栅栏60禁锢61飒飒62扣人心弦63一爿店64簇新65模糊66羞怯67鬈曲68沁人脾胃69趿拉70狭窄71皱褶72掂斤播两73吝啬74啜泣75抽噎76甬道77相形见绌78忌妒79踌躇80飞掠81杂凑82陶醉83铁钳84苛刻85瘦削86鹌鹑87晦涩88玳瑁89馈赠90拙笔91滑稽92顷刻93埋怨94前合后偃95亲眷96罪愆97尸骸98苌弘化碧99无稽100自怨自叹101嗟悼102迥异103粗蠢104瞬息105踮脚106镌上107簪缨108琐事109不可胜数110鬟婢111穿凿112胡牵乱扯113思忖114半晌115指奸责佞116贬恶诛邪117增删118纂成119甄士隐120贤淑121酌酒吟诗122少憩123冤孽124绛珠草125粉妆玉琢126玩耍127癞头跣脚128跛足蓬头129疯疯癫癫130挥霍131踪影132自忖133饱经沧桑134郁结135卓越136锦衣纨袴137饫甘餍肥 138蓬牗茅椽139绳床瓦灶

一、本文选自。《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末年鲁国史官所撰。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生动简洁,记事详明,为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 二、(12 (345)何 678) 910 (111213) 1415 属也(1617 (18)19)20)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全册教案2013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 1甘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挑唆、施礼”的意思。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幽默感,感受语言表达中幽默的魅力。 3.通过学习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幽默在生活中的妙处。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语言的艺术魅力。 2.初步了解幽默的构成方式。 教学准备: 1.道具、收集自己喜欢的幽默故事。 2.有关甘罗的资料、制作生字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解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介绍甘罗。(甘罗从小聪慧过人,12岁出使赵国,煽动赵燕之战,使秦国不动一刀一枪得了十六座城池,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谈读后的感受。 2.画出自己认为最幽默的一句话。

3.交流感受。 4.教师总结,感悟幽默构成方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1.教师提出生字,领读生字。 2.学生给生字注音、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宰zǎi 主管,主持。(宰相宰杀主宰) 武wǔ 武将(满朝文武武工武斗) 替t 代替,替换(替手替身替代) 宫gōng 皇宫(宫殿东宫故宫) 施shī 给予(施礼施工施主) 捣dǎo 打扰,扰乱(捣乱捣鬼捣米) 既j 已经(既然既往既而) 六、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表现甘罗幽默特质的句子,从中体会幽默在生活中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故事主人公的情况。 学生介绍甘罗,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三、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说一说读文后的感受,甘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从中找出成语“唉声叹气”,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通过这个成语来体会甘罗的爷爷当时有多烦恼。

项羽之死同步练习答案

《项羽之死》小测 一.选择题(共10题,5*10=5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ɡāi)乌骓马(zhuī)数阕(è) 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五千骑(qí)田父(fù)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能属者(zhǔ)溃围(kuì)瞋目叱之(chēn) D. 舣船(yǐ)十余创(chuànɡ) 披靡(mǐ)怜而王我(wànɡ) 2.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 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退避 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丢失(应为“损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项王军壁垓下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名状(其它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D.亦足王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 C.然今卒困于此。状后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ABD定后 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名词用作动词,修筑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C. 吾知公长者年高有德 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古今义相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项王乃大惊曰于是②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B.①以故汉追及之因为②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用、凭 C.①汉军围之数重②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都作代词)项羽 D.①我为公取彼一将替②我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解剖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 ①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①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本来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D ①若非吾故人乎?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9.与“然今卒困于此”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项羽之死》练习题

《项羽之死》习题一 一、知识梳理: 1、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2、自为诗曰()为诸君溃围() 赤泉侯为骑将()吾为若德() 吾为公取彼一将() 3、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4、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是时,赤泉侯为骑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6、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无厚入有间() 7、籍独不愧于心乎()然今卒困于此() 8、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9、乃有二十八骑()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2、力拔山兮气盖.世() 3、直夜溃围 ..南出() 4、常幸从() 5、然今卒困于此() 6、期山东为三处() 7、骓不逝兮可奈何() 8、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9、地方千里() 10、平明,汉军乃觉之()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五、固定结构 1、骓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6、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之死》习题二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013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等我也长了胡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一类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生字, 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基础知识: 蜘:zhi 虫8 蜘蛛:节肢动物,肛门尖端的突起能分泌黏液,黏液在空气中凝成细丝,用来结网捕食昆虫。生活在屋檐和草木间。 蛛:zhu 虫6 蜘蛛、蛛网、蛛丝马迹 蚂:ma 虫3 蚂蚁:昆虫,雌蚁和雄蚁有翅膀,工蚁和兵蚁没有。在地下筑巢,成群穴居。蚂蟥、蚂蚁啃骨头、蚂蚁搬泰山 蚁:yi 虫3 蚁后、蚂蚁 蝌:ke 虫9 蝌蚪:蛙或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黑色,椭圆形,像小鱼。 蚪:dou 虫4 蝌蚪 屁:pi 尸4 臀部屁股、屁滚尿流(形容非常惊恐或狼狈的样子)、屁话 股:gu 月4 大腿股票、股东、股份、一股泉水、一股香味、一股敌军 搬:ban 扌10 迁移搬家、搬迁、搬动、搬运、搬弄是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骗:pian 马9 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欺骗。骗人、受骗、骗局、骗取、骗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男孩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男孩长胡子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与上幅图有什么不同。 3.男孩子什么时候会长胡子?(长大后)

4.你长大后想做些什么? 5.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想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趣的小诗歌——《等我也长了胡子》。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指读,要将课文读准确。 学习生字。 1.认读词语:蜘蛛、蚂蚁、蝌蚪,为“蛛”、“蚁”扩词。 2.认读词语:屁股,提醒学生注意“股”的第六笔是横折弯。分别扩词。 3.认读生字:搬、骗。注意“搬”的写法。分别扩词。 4.复习巩固生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指读诗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节诗的意思。 诗歌共有5小节 1.小作者希望自己长出胡子, 当上爸爸。 2.“我”要跟儿子一起去探险。 3.“我”给儿子讲最有趣的故事。 4.“我”要带儿子去动物园。 5.小作者希望自己的愿望快点实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深入学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深入学文,理解内容。 (一)默读诗歌,思考:我的愿望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第2——4节诗歌来回答。(“我”的愿望是做一个跟儿子一起去探寻、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带他去动物园的爸爸。)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散文之部第4单元项羽之死训练-落实提升

[基础巩固层次(A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 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 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 之 面:面对 【解析】 C 项,“卒”,终于。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虞兮虞兮奈若.何若. 为佣耕,何富贵也 B.???项王乃.大惊曰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不忍杀之,以.赐公私见张良,具告以. 事 【解析】 B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A 项,代词,你。C 项,语 气助词,呢。D 项,介词,把。 【答案】 B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是( ) A .直夜溃围南. 出 B .项王则夜. 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解析】D项,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 ..皆泣。 D.我何面目 ..见之 【解析】A项,古:土地方圆;今:某一个区域。B项,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C项,古:身边的侍从或护卫;今:方位名词。 【答案】 D 5.下列对文言句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以“也”表判断,后一句可翻译为“不是……的错误”)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麾下骑从者壮士八百余人”) C.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省略主语和“以”的宾语)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我为何渡”) 【解析】D项,“为”,句末语气词,与“何”组成“何……为”这一固定结构(固定句式),表反问。 【答案】 D [阅读提升层次(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 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 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

2021年新人教版长春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2016.12 同学们,你已经升入四年级了,相信你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做一做下面的试卷,只要你细心审题,认真答卷,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努力吧,你一定行!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w èi zh ì h ǒng pi àn j ì m ò q īng r óu zh ì hu ì g ōng t íng zh ī zh ū gu ān sh ǎng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5分) 复述.(s ù sh ù) 挣.扎(zh èng zh ēng) 朴素. (s ù sh ù) 潜.水(qi án qi ǎn) 亚.军 (y ǎ y à) 子弹. (d àn t án) (联 连)系 快(弟 递) 三、组词。(4分) 联( ) 曼( ) 宫( ) 志( ) 连( ) 漫( ) 官( ) 稚( ) 四、照样子写词语。(6分) 例:葡萄—(葡萄沟) 练习—( ) ( )—( ) 例:圈套 ——套圈 马鞍—( )( )—( ) 五、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6分) ( )然而生 走( )观花 目不转( ) 自相矛( ) ( )耳盗铃 刻( )求剑 六、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4分) 1、老奶奶感到很孤单,她在思念.. 老爷爷。 2、“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我兴致勃勃.... 地说。 七、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3分) 1、牛犊的模样向贵夫人,意态端庄。 ( ) 2、底地上还有成群的骏马,剽悍强状。 ( ) 3、运河之中,装满奶捅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使。( ) 八、古诗词填空,并写出加点词的意思。(7分) 欲. 穷千里目, 。欲: 。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万重山。 ,万里长征人未. 还。未: 。 四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四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线 订 装 线 订 装 线 订 装 姓名: 班级: 学校:

(长春版)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繁荣学校九年级上学期学业测试一 语文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高度决定气度,身处至高点,自然气魄开阔、沉稳练达。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便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豪迈气概。 6.“托物言志”是中国古典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花为喻,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仍不忘报国情怀的诗句是:□□□□□□□,□□□□□□□。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诗人用“□□□□□□□,□□□□□□□”为我们创设了一幅边塞冬日雪景的美丽图画。 8.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寓居成都,由自己茅屋被风吹破结合社会现实联想到天下茅屋俱破,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体现了他由此及彼忧国忧民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羌管悠悠霜满地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春秋左丘明 10.鄙陋,眼光短浅(鄙陋,目关短浅)同遍,遍及,普遍 驱车追赶倒下

11.战争的时间(鲁庄公十年);战争的双方(齐国和鲁国交战);战争的性质(齐国攻打鲁国非正义性战争)。 12.重点写的是齐国的决策指挥(曹刿在战争中的决策指挥);为了突出曹刿的人物形象,沉着,镇定,从容,果断,善于观察,有军事指挥才能。 13.例如:鲁庄公能在召见曹刿,并且战争中能听从曹刿的决断,从而取得胜利,可见要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结合文章1分,分析2分,谈出一点即可) 14. ①边;或“边际”;或“尽头”②谁(共1分,每小题0.5分) 15. 围绕“这里天水相接无边无际”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地方”回答。(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6. 围绕“处于困境要随遇而安,善于忍耐;面对灾难顽强不放弃;面对厄运坚定地等待转 机;逆境中应善于排遣抑郁;无论何时对未来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回答。(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7.(1)pán (2)chuò (3)gěng (4)zhù 18.(1) ①祖父朱自清一生短暂,只活了50个年头,其中一大半时间在外奔波忙碌。②年少时祖父开始了最初的创作,写了一个山大王的故事,投寄到《小说月报》,可不久稿子就被退回来了。③祖父集合了几个同学,办了个《小说日报》,刊登自己写的作品,三天之后,“日报”便办不下去了。(2)祖父醉心的是《聊斋志异》和林译小说。英雄豪杰的金戈铁马,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书生与狐仙的缠绵悱恻,多彩斑斓的异域风情,都使他沉醉着迷。(每件事2分,各写一件即可) 19.承上启下。年少轻狂之举不能成事,承接的是上文年少时候和几个同学一起办《日报》后来办不下去了的事;后来祖父终于圆了文学家的梦引出下文朱自清散文创作颇丰取得很大成就的事。(承上启下1分,结合文章分析承上启下各1分) 20.朱自清这个区间在英国游学,在清华大学任教,虽然时间地点不同,但是梦境相同,能体现出朱自清的品质,无论任何情况下他都认真严谨,谦虚向上,总觉得自己不够勤奋努力,时刻反省审视自己,要求自我完善。(结合文章内容1分,理解3分) 21.渲染出宁静祥和静默的气氛,烘托出自己从老屋出来后内心的宁静坦然,情思的舒缓;同时也能让我们体会到朱自清的人品正如这夜、这东关古渡,含蓄内敛低调但浸润后人影响久远。(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各2分。) 22.第一,表达了对朱自清早逝的惋惜遗憾追思,对朱自清的文学成就品质影响却与世长存的赞叹感慨。第二,匆匆,背影都是朱自清的作品,这样加上了引号能更突出,引人深思。 23.(结合文章2分,谈形象特点2分。略。) 24. 红楼梦曹雪芹(共1分,每空0.5分) 25. ①看到宝玉还没有作完,便想到替他作两首。②走到宝玉身边悄悄问他作完了没有。③ 让宝玉赶紧抄录前三首,自己代他再作一首。④写完后搓成个团子掷到宝玉身边。(共2分,答出一处,意思对即可) 26. 第一问围绕“侧面描写”回答。第二问围绕“突出黛玉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善作诗有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是 A.垓下(gāi) 乌骓(zhuī) B.麾下(huī) 骑能属者(shǔ) . C.揣度(duó) 溃围(kuì) D.舣船(yǐ) 创伤(chuàng) ( ) 数阕(què) 田父(fù) 唱和(hè) 刈旗(yì) 瞋目(chēn) 坐骑(qí) 披靡(mí) 绐骗(dài) 2.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是() A.有美人名虞,常 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 B.田父绐曰:“左”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D.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 .. E. 若非吾故人乎若:如果直夜溃围南出直:当 .. 3.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 歌项王则夜起D.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4.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乃悲歌慷 慨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吾骑此马五 岁 C. 左右皆泣,莫能仰 视吾知公长者 D.骓不逝兮可奈何 汉军皆披 靡 5. 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此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B. 虞兮虞兮奈若 何吾为若德. 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 D.平明,汉军乃觉之乃有二十八骑 6.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 是()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 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九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说课教案长春版

长春版九年级上《曹刿论战》说课教案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长春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是目标1、2。课文2、3段对于表达中心来说是本文的难点。

语文选修 项羽之死 课后题答案

项羽之死 整体感知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层现他的性格。 第一段写垓下被围的困境。垓下之战,项羽首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完全陷于被动地位,被汉军两面夹击,死伤惨重,粮草断绝,在汉军的重重围困下只好闭城坚守。这一段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这两个连续性的事件。“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的设计,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项羽听到楚歌之声,“大惊”,他显然受到震动,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了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帐中夜饮,“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恋恋不舍地和名骓、虞姬诀别,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绪。这位盖世英雄歌罢泪水涟涟,以至于左右的人都不忍心目睹这样的场面。“垓下之围”刻画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第二段和第三段写东城快战。 第二段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这一段的前半部分写项羽的逃亡过程。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出了垓下,一路逃亡,过了淮河之后只剩下一百多人,在阴陵受农夫欺骗误入沼泽,结果被汉军追上。项羽又带兵逃到东城县,此时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这部分描写简明扼要,把逃亡路线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战争的形势和项羽的处境一目了然。这一段的后半部分写项羽在此绝境中说的一番话。项羽认为:“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在军事上由优势变为劣势,灭亡就在面前,他仍旧没有客观地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这表现了项羽的极端自负。战争的成败并不单纯取决于主将作战是否勇武,还需要知人善任、深谋远虑、处事果断,项羽一味强调自己先前的战功,反映了他的寡谋。项羽又言“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明知必死,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同时,他这样做仅仅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又暴露出他的“匹夫之勇”。 第三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这一段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第一次行动在突围中斩了一员汉将,第二次行动吓跑了追上来的汉军骑兵将领赤泉侯,第三次行动再次突围,并斩了汉军都尉,杀了数十百人。这三次行动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第一次通过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来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第二次行动中,项羽并没有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孰是追兵,孰为逃将,难以辨别。项羽慑人魂魄的虎虎声威跃然纸上。第三次行动中,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仅仅损失了两人而已,通过这一对比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在身当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豪地问属下战果何如,这一问再次表现了他的自负。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项羽自刎乌江。这一段写了两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乌江拒渡、赠马亭长。项羽曾经想过东渡乌江,但是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第二个场面是赐头故人、自刎而死。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视死如归的豪侠性

2013-2014长春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2013-2014长春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2013年12月30日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书写1分,第1-7小题每句一分,第8小题2分) 1.蒹葭凄凄,。(《诗经·蒹葭》)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瀚海阑干百丈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床头屋漏无干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同山下》) ,月如钩。,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8.钓鱼岛、黄岩岛都是我国固有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保卫领土,捍卫主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请你拟一副(七言或五言)对联,来表达我们炎黄子孙捍卫国家主权的信心和决心。 上联: 下联: 二、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明代家。(1分) 10.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2分) (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 (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走.送之() C.穷冬 ..烈风() 12.翻译下列句子。(3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