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数学 复式条形统计图(1)

最新人教版数学 复式条形统计图(1)

最新人教版数学  复式条形统计图(1)
最新人教版数学  复式条形统计图(1)

复式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97页例3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做一做”绘制纵向条形统计图和第98-10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3、5、6题。

【教学目标】

1.能看懂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知道怎样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经历把两组数据集中在一个图中进行比较的探索过程,从中体会引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3.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练习纸、彩色笔。

【情景导入】

1.复习:

师:我们学过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那怎样来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呢?

生: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

2.导入:

师:好,那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吧。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新课讲授】

探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单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

师: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

师:那应该画几个统计图?

生:两个。

师:好,那现在你们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单式统计图。

师:绘制好了吗?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吧。学生展示。师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质疑

师:我要想知道1980年这个地区的城镇和乡村人口,看一张图行不行?那怎么看?

生:不行,要两张图一起看。

师:你觉得这样操作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可以将两张图拼成一张图,我在电视上见到过。(2)实验

师:把两张统计图并成一幅图,这个主意真不错,想不想实践一下,把两幅统计图合并一幅统计图。(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要求:想办法让人一眼就读懂你做的统计图

的意思。

生:尝试动手绘制,师巡视。全班交流,师将收集到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绘制的呢?

生:和绘制单式统计图一样,只不过再重复步骤把他们画在一起。

师:比较刚才这幅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方便比较、简洁。

师:假如给这幅图取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图呢?

生:统计图。

师揭题:在数学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因为它是竖着画的,又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大家想一想,该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相互讨论后交流。

小结: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

(3)分析

师:从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哪年的城镇人口最多?哪年的乡村人口最多?

生:哪年的城镇与乡村总人口最多?

师:那分别是多少呢?生回答。

师: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这个地区这几年的城镇与乡村人数差距。

生:这个地区城镇人口在逐年增加。……

师:你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点?

生:更直观、清楚、整齐美观……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2.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点学生上台板演并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小结: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表示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会有多个数据,颜色(或底纹的直线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9~10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3、5、6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1)

单式条形统计图: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

复式条形统计图: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更直观、清楚、整齐美观、易于比较……

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以及对单式条形统计图读图的能力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对以后其它复式的统计图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本节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它的教学重点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从中体会到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关键及它的优势。这节课重在让学生学会质疑,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寻找方法,不断尝试后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同时,学到新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