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 聚焦两会 共商国是

专题 聚焦两会 共商国是

专题聚焦两会共商国是

◆热点点击

1.2004年3月3日至12日,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呈现如下特点:在3日的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代表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本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政协章程修正案,增加了列席人大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说明的内容,并专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此外,这次会议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求大会发言必须言之有物,突出特色和深度。

2.2004年3月5日至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共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背景材料

(一)两会开幕

2004年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受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贾庆林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贾庆林从8个方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提出了人民政协在2004年的6项工作任务: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发扬民主、深入调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言献策;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土的团结合作;努力增进团结,切实维护稳定;充分发挥优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入学习宪法和政协章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3月5日上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在报告中谈到去年一年政府做的6方面主要工作: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抗击非典;适时适度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注重统筹兼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关心群众生活,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推进体制创新,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温家宝从9个方面阐述了2004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住有利时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温家宝在报告中还着重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要求。同时,就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这次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共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二)两会闭幕

2004年3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会议号召,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政治决议。会议还通过了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批准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有关决议后,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

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决议指出,报告求真务实,对一年来政府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实事求是,充分反映了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今年政府工作的部署,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切实可行。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通过了关于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开拓前进,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考点链接

(一)与政治学科考点链按

1.与经济常识链接。

(1)运用农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农业的意义等有关知识,分析“三农”问题成为两会焦点的原因。

(2)运用市场经济的弱点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报告》中提出的今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

(3)运用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报告》中提出的2004年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及重要性。

(4)运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提高劳动者技能的作用等有关知识,分析《报告》中提出的今年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及意义。

(5)运用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报告》中提出的今年要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的方针的重要性。

(6)运用世界市场和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分析今年要适应新形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方针的正确性。

2.与哲学常识链接。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去年所取得的成绩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2)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分析《报告》中所提出的今年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的重大意义。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分析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之间的关系。

(4)运用发展的观点和认识需要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的原理,分析我国第四次修宪的原因。

3.与政治常识链接。

(1)运用国家机构的职权的有关知识,分析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之间的关系。

(2)运用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分析人大代表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运用政协的性质、职能及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等知识,分析政协十届全国二次会议召开的巨大作用;

(4)运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关知识,分析第四次修宪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方针。

(5)运用“一国两制”的知识,分析《报告》中所提出的要维护香港、澳门稳定繁荣的原因。

(6)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和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的原因。

(二)与历史学科考点链接

1.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围绕着政权和军队问题进行。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中共的努力,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讨论了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此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全国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两全”上,“三农”问题成为各界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报告》更是为解决“三农’问题浓墨重彩书写了一笔。据此回答1-5题。

1.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根源在于__,其最终结果是__。

A.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需要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C.生产资料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D.工商业不占主导地位维护了封建统治

2.晚清时期,清政府决定正式放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是在

A.1861年开始洋务运动之后B.1898年戊戌变法之后

C.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D.1901年颁布新政条例之

3.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作出了四项承诺,其中一项就是中国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而且今年要拿出100亿元财政资金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这说明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②财政具有巨大的作用③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④“三农”问题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

4.“两会”期间,有代表和委员指出,现在农民有三怕:一怕“圈地风”,二怕“形象工程”,三怕农业结构调整搞“一刀切”。“圈地风”、“形象工程”和“一刀切”的错误

根源在于

①违背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②没有尊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③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④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温家宝总理在所作的《报告》中,直接提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就有94处;关于中央资金安排的数字有11个,涉农的就有7个。这充分体现了

①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民、为民、便民、利民的政府形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随着“两全”的结束而尘埃落定。此次“两全”对原有宪法作了14处修改。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将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将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井给予补偿”。在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材料二:法国的《人权宣言》宣称:“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反映了谁的愿望?试对这种思想进行简要评析。

2.随着我国人权入宪,有人又重新弹起“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如何正确认识人权和国家主权的关系?

3.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

4.在此次宪法修改中,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有人认为这说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已居于平等地位。请评析这种观点。

专题聚焦两会共商国是

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简析]这是一组以“两会”期间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为背景材料的跨学科试题,其中第1—2题为历史学科试题,均为教材基础知识,不难作出选择。第3题,若抓住关键词“取消农业税”、“财政”、“种粮”、“补贴”等,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第4题是了道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题,材料中农民怕的那三个方面实际上是既不对市场准确定位,违背价值规律,又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的做法,因此答案应全选。第5题考查《报告》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所包含的政治学道理,仔细分析,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B2.D 3.B4.D 5.A

二、非选择题

[参考答案]

1.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要求自由贸易;自由雇佣的愿望。“天赋人权”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牲,但它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就成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2.人权与国家主权联系密切。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权问题属于—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所以,考察一国人权不能脱离该国的历史和国情,更不能借人权来干涉别国主权。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标;既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又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4.(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其实质是否认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所有制的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但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所以在市场经济中,非公有制与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又是平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