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油滤清器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机油滤清器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机油滤清器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机油滤清器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426-

滤芯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的累积平均效率要大于原始效

。测定原始滤清效率时,把含有一定数量一定尺

左右额定流量或大于45kPa压力下一次性通过

分析过滤后油料中杂质含量,便可计算出原始

灰得出的结果不同。效率计算如下:

-437-

安全评价报告的分类与区别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电子版本中能容纳大量评价现场的照片、录音、录像及文件扫描,可增强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可追溯性。 按照《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安全现状评价导则》的要求,在本节中简单介绍一下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要求、内容及格式。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1.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预评价的任务,即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2.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如下重点内容。 (1)概述 ①安全预评价依据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项目相关文件;安全预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②建设单位简介。 ③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①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 ②评价单元确定。 (4)定性、定量评价 ①定性、定量评价: ②评价结果分析。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①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②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安全预评价结论。 3.安全预评价报告书格式 (1)封面;. (2)安全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著录项; (4)目录; (5)编制说明; (6)前言; (7)正文; (8)附件; (9)附录。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验收评价两方面的义务:一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查出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以达到安全要求;二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服务,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2.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1)概述 ①安全验收评价依据; ②建设单位简介; ③建设项目概况; ④生产工艺; ⑤主要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 ⑥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1.安全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存在的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图1—1所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安全技术领域里,已由以往主要研究、处理那些已经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事件,发展为主要研究、处理那些还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把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化

为一个数量指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划分危险等级,制定安全标准和对策措施,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评价通过危险性识别及危险度评价,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的危险性。 2.安全评价分类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4类。(实际它是3大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评价应属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1)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陛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总之,对安全预评价可概括为以下4点。 (1)安全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在研究事故和危害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和如何防止发生等问题的基础上,回答建设项目依据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安全性如何、是否能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及如何达到安全标准、安全保障体系的可靠性如何等至关重要的问题。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安全评价方法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安全评价对象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按针对的系统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等。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

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价过程简单。目前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在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被广泛使用。但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往往依靠经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全评价结果有时因参加评价人员的经验和经历等有相当的差异。同时由于安全评价结果不能给出量化的危险度,所以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安全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风险评价和分级方法

第一章、企业内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一、编制依据: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规定 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原则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程序,覆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全过程。根据规范标准,由安全监督部门确定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组织各部门按照规定要求发动全体员工识别危害因素。 1、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2、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 三、辨识内容包括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质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害因素分类(二选一) 1.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危害因素要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⑴物理性危害因素: 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等。 b.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设备电机无防护罩、动火作业安全距离不够等。 c.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等。 d.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气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等。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

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分类 1.安全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存在的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图1—1所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安全技术领域里,已由以往主要研究、处理那些已经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事件,发展为主要研究、处理那些还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把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化为一个数量指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划分危险等级,制定安全标准和对策措施,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评价通过危险性识别及危险度评价,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的危险性。

2.安全评价分类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4类。(实际它是3大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评价应属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1)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陛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一、安全评价程序 主要包括: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具体程序如图4-l所示 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6、安全评价结论: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况性总结,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沦;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1.安全预评价报告 (1)概述:评价依据,建设单位简介,建设项目概况。 (2)生产工艺简介。 (3)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及结果分析。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安全预评价结论。 2.安全验收评价 (1)概述:评价依据,建设单位简介,建设项目概况,生产工艺,主要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总体布局及常规防护设施措施评价。 (4)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5)有害因素安全控制措施评价。 (6)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记录评价。 (7)强制检测设备设施情况检查。 (8)电气安全评价。 (9)机械伤害防护设施评价。 (10)工艺设施安全连锁有效性评价。 (11)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12)评价结论。 (13)评价报告附件。 (14)评价报告附录。 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⒈编制说明 ⒉被评价单位概况 ⑴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⑵被评价单位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设施等基本情况 ⒊安全评价的范围 ⒋安全评价程序 ⒌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⒎定性、定量分析安全评价内容的结果 ⒏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后果 ⒐对策措施与建议 ⒑安全评价结论 (二)安全评价报告附件 ⒈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过程 ⒉定性、定量分析过程

⒊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的预测过程 ⒋平面布置图、流程简图、防爆区域划分图以及安全评价过程制作的图表 ⒌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说明和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⒍被评价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目录 ⒎法定检测、检验情况的汇总表 (三)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⒈布局 ⑴封面(参见式样1) ⑵封二(参见式样2) ⑶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组成(参见式样3) ⑷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 ⑸编制说明 ⑹目次 ⑺非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⑻正文(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⑼附件 ⒉字号、字体 ⑴正文标题 ①章、节标题分别采用3号黑体、楷体字 ②项目标题采用4号黑体字 ⑵正文内容 ①文字表述部分采用4号宋体字 ②表格表述部分可选择采用5号或者6号宋体字 ⒊纸张、排版 ⑴纸张采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⑵排版左边距28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 ⑶章、节标题居中,项目标题空两格 ⒋印刷 除附图、复印件等外,双面打印文本 ⒌封页 用评价单位公章对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封页 附件1 安全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一、被评价单位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设施等基本情况 二、被评价单位外部资料 (一)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资料 (二)周边道路交通和交通管制示意图 (三)周边的重要场所、区域,基础设施,单位分布情况 (四)被评价单位周边24小时人口居住和活动分布情况 三、安全生产管理资料

安全评价的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熟悉)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①概率风险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②.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③危险指数评价法 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2)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即从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开始,逐渐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最终分析到可能的事故。 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即从事故开始,推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

几种常见的安全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1.1 方法概述 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缩写SCA)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为了避免检查项目遗漏,事先把检查对象分割成若干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这种表就称为安全检查表。它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检查表在我国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 1.2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 (1)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3)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4)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即是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而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系统迸行分析得出能导致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1.3 安全检查表编制步骤 要编制一个符合客观实际、能全面识别、分析系统危险性的安全检查表,首先要建立一个编制小组,其成员应包括熟悉系统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主要步骤有: (1)熟悉系统 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消防设施。 (2)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过事故的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重要依据。 (3)划分单元 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编制检查表 针对危险因素,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定,参考过去事故的教训和本单位的经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要点、内容和为达到安全指标应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编制检查表。 ①按系统、单元的特点和预评价的要求,列出检查要点、检查项目清单,以便全面查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②针对各检查项目、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有关标准、法规列出安全指标的要求和应设计的对策措施; (5)编制复查表,其内容应包括危险、有害因素明细,是否落实了相应设计的对策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安全指标要求,遗留问题及解决办法和复查人等。 1.4 编制检查表应注意事项 编制安全检查表力求系统完整,不漏掉任何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关键因素,因此,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如下问题 (1)检查表内容要重点突出,简繁适当,有启发性。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熟悉)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①概率风险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②.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③危险指数评价法 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2)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即从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开始,逐渐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最终分析到可能的事故。 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即从事故开始,推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再分析与直接因素相关的之间因素,最终分析和查找出致使事故发生的最基本危险、

安全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分类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安全预评价 定义: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概括来说,即是: (1)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在研究事故和危害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和如何防止发生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回答建设项目依据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安全性如何、是否能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及如何达到安全标准、安全保障体系的可靠性如何等至关重要的问题。 (2)预评价的核心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即针对特定的系统范围,对发生事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危险、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3)用有关标准(安全评价标准)进行衡量,分析、说明系统的安全性。 (4)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各子系统及建设项目整体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这是预评价的最终目的。 最后形成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将作为项目报批的文件之一,同时也是项目最终设计的重要依据文件之一。(具体的说安全预评价报告主要提供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业主、政府管理部门,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作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2)安全验收评价 定义: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 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

安全评价业务范围分类

行业资料:________ 安全评价业务范围分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安全评价业务范围分类 3.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管道运输业 4.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化学品及医药制造业,燃气生产及供应业,炼焦业 5.烟花爆竹制造业 a—民用爆破器材制造业 b—武器弹药制造业 6.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仓储业 7.水利工程、水力发电业 8.火力发电,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二类: 9.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水上运输业 11.公众聚集场所 12.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3.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邮政、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14.食品、农副食品、饮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5.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及 第 2 页共 6 页

其他制造业 1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7.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安全评价业务范围分类表一类: 1.a)煤炭开采; b)煤炭洗选业。 2.a)金属采选业; b)非金属矿采选业; c)其他矿采选业; d)尾矿库。 3.a)陆上石油开采业; b)天然气开采业; c)管道运输业。 4.a)石油加工业; b)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 c)医药制造业; d)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e)炼焦业。 5.a)烟花爆竹制造业; 第 3 页共 6 页

安全评价的分类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一、尘肺热点问答 云南返乡农民工尘肺病事件,为我们再次敲响了尘肺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警钟。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造成劳动者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规定的赔偿性职业病。希望通过这期内容,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1、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纤维化就是肺间质的纤维组织过度增长,进而破坏正常肺组织,使肺的弹性降低,影响肺的正常呼吸功能。 2、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 尘肺病是对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纤维化疾病的统称,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中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等十三种。 3、尘肺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尘肺病早期矽肺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或者只有很轻微的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时才会发现。 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特别是晚期的矽肺病人,就会出现或轻或重以呼吸系统为主的自觉症状。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气短。病情较轻的,往往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爬山时感到气短,稍微休息一会儿,就能好转。再严重一点的,做一些轻体力劳动,走上坡路或上楼梯时有明显气短。 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时,由于呼吸和循环功能受到明显损害,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还可以有咯血、无力、消瘦、失眠、食欲减退等。如果有发热,肝大和浮肿,则可能并发了别的疾病。 4、如何预防尘肺病?

三级安全评价师工作内容及要求

行业资料:________ 三级安全评价师工作内容及要求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三级安全评价师工作内容及要求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一 危 险 有 害 因素 辨 识 (一)前期准备 1.能采集安全评价所需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信息 2.能采集被评价对象所涉及的人、机、物、法、环,基础技术资料 1.基础资料信息采集方法 2.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知识 (二)现场勘查 1.能对类比工程进行调查 2.能按现场勘查方案对现场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安全状况进行调查 3.能使用现场询问观察法、现场检查表对被评价对象的内外静 第 2 页共 7 页

安全距离、安全设施设备装置运行状况、安全监控状况、检测检验状况及管理情况等进行查验 1.现场调查分析方法 2.与评价相关的工程设计、勘查基础知识 3.安全生产条件 4.安全检查表编写知识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能对现场勘查结果进行汇总 2.能对独立生产单元、辅助单元、设施设备装置、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3.能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知识 4.重大危险源辨识知识 二 危 险 与 危 害 程 度 评 第 3 页共 7 页

(一)划分评价单元 1.能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2.能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 3.能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为方法 (二)定性定量 评价 能使用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矩阵、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进行评价 1.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原则 2.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矩阵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知识 三 风 险控 制 (一)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1.能提出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2.能提出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 3.能提出制定评价单元应急救援措施的技术要点 安全对策措施基本知识 (二)编制评价 第 4 页共 7 页

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 3.1 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安全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同。目前,安全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根据安全评价对象和要实现的安全评价目标,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1.1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安全评价对象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按针对的系统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等。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 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价过程简单。目前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在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被广泛使用。但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往往依靠经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全评价结果有时因参加评价人员的经验和经历等有相当的差异。同时由于安全评价结果不能给出量化的危险度,所以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安全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①概率风险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事故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因此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较高,由于能够直接给出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因此便于各

企业安全评价的主要类型

企业安全评价的主要类型 1.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卫生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管理、监察的主要依据。预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政府监察部门对建设项目(工程)实行安全卫生“三同时”审查与验收。国家原劳动部1997年发布了14个行业的《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为这些行业的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三同时”的审查和验收提供了技术标准。 完成安全预评价后的报告包括如下内容:概述;生产工艺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评价结论。 2.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的一种安全评价。其目的是验证系统安全,为安全验收提供技术依据。其意义在于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安全

验收把关,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系统能够安全运行;保障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完成安全验收评价后的报告包括如下内容:概况;总体布局安全性评价;工艺生产安全性评价;特种设备安全性评价;辅助设施安全性评 价;劳动条件分级与评价;安全管理评价;综合评价及意见。 3.设备与设施现状安全评价 企业的生产系统在运行一段时期后,要进行系统的现状安全评价,即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进行安全性能控制。危险性评价对于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系统,如化工、电力、石油大型化和复杂化的生产系统,要对其生产过程中可能的火灾、爆炸、毒物扩散等状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如安全检查表等。半定量评价是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如物质特性指数、人员素质指标等。定量评价是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系统危险评价的内容相当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不相同。危险评价包括危险辨识和危险性评价两部分。

安全评价内容及其分类

安全评价内容及其分类 1.安全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存在的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安全技术领域里,已由以往主要研究、处理那些已经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事件,发展为主要研究、处理那些还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把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化为一个数量指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划分危险等级,制定安全标准和对策措施,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评价通过危险性识别及危险度评价,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的危险性。 2.安全评价分类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4类。(实际它是3大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评价应属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1)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陛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总之,对安全预评价可概括为以下4点。

安全评价内容和分类

安全评价内容和分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评价内容和分类1安全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存在的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及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图1-1所示。 图1-1安全评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安全技术领域里,由以往主要研究、处理那些已经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事件,发展为主要研究、处理那些还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把这种可能性具体化为一个数量指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划分危险等级,制定安全标准和对策措施,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评价通过危险性识别及危险度评价,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的危险性。 2分类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类。(实际它是三大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评价应属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概括来说,即是: (1)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在研究事故和危害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和如何防止发生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回答建设项目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