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几何学的发展简史

(发展战略)几何学的发展简史

(发展战略)几何学的发展简史
(发展战略)几何学的发展简史

几何学的发展简史

上海市第十中学数学教研组王沁

[课前设计]

中国古代是一个在世界上数学领先的国家,用近代数学科目来分类的话,可以看出:无论是算术、代数还是几何、三角,中国古代数学在各方面都十分发达。而且在数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的联系中,创造出了与古希腊等欧洲国家风格迥异的实用数学。

可惜的是,现行的教材对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介绍得很少。即使教材中有,但是也基本上出现在阅读材料中,几乎没有老师会去介绍,当然,学生也很少去看。

我本人接触这些数学历史知识也是拜赐学校提供的再学习机会。我校有一个由秦一岚校长总负责、全校老师共同参与的市级课题:史情教育与各学科校本课程的整合。如何在数学学科上整合史情教育,在数学课中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民族精神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渗透德育教育,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第一步,确定课题。高二正在上立体几何,于是确定上几何学(偏重立体几何)的发展简史。

第二步,收集资料。主要是阅读大量有关数学史的书籍。

第三步,理清脉络。把看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梳理,按照时间顺序、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相关程度、在几何史上地位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选取。

第四步,组织教案。确定前一部分讲几何学发展简史,后一部分让学生用学习过的几何知识(主要是立体几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应用能力是基础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中学里的数学内容多半是纯粹的数学基础知识,而现在国家提倡数学素质教育,那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同学对立体几何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选择了四道应用性较强的例题:平改坡问题,遮阳篷的角度,飞机高度测量和蜂巢表面积最小问题。鉴于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与能力,我没有让学生从数学实际问题出发自行建立数学模型,而是在帮助他们建立了数学模型后,指导学生如何看懂模型,如何联系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我希望通过我的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了解中国数学的历史,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而自豪。同时让同学看到数学是多么有用的一门学科,多么有趣的一门学科,希望无论是数学成绩好还是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都能对数学永远保持一分兴趣。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大致了解几何学(主要是立体几何)学在中外的发展简

史;

(2)通过使用古代数学家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

(3)通过中外数学家的成就比较中外古代研究数学的思想的不同;

(4)通过学习过的立体几何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割补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模型的转化。

教学过程:

前言

“《九章》所蕴含的思想影响,必将日益显著,在下一世纪中凌驾于《原本》思想体系之上,不仅不无可能,甚至说是殆成定局。”

—吴文俊《汇校九章算术序》[引入]数学的历史就是“数”与“形”的发展史。我们的先民在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中,逐步认识了数与形的概念。“形”的意识也许跟人类历史一样古老。例如:在中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大多为圆形或其他规则形状,陶器上有各种几何图案,通常还有三个着地点,这些都是几何知识的萌芽。

古埃及在齐阿普斯王朝(公元前2900年左右)时代建造起来的金字塔,其塔基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各边的误差不超过万分之六。

希腊人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文明和文化,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影响最大,对今日数学的奠基起了决定作用。

[新课讲授]

一﹑古希腊几何学

⒈古典时期(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

(1)泰勒斯(约前640—前546年)将埃及的实用几何带入希腊,开始证明几何命题。

(2)毕达哥拉斯(约前585—前500年)学派对图形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头研究的一类问题叫面积应用问题。

几何上有三个著名的作图问题:作一正方形使其与给定的圆面积相等;给定正方体一边,求作另一正方体之边,使后者体积两倍于前者体积;用尺规三等分任意角。有好些数学结果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而得出的副产品。

(3)希波克拉底(前5世纪下半叶)已研究画圆为方及立方倍积问题。据说最早把间接证明引用到数学里的是他。他所著的几何书叫《几何原本》,已经失传。

(4)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年)发现棱锥和圆锥的体积分别等于同底等高的棱柱和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但是证明是由欧道克斯作出的)。他的几何著作很可能是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问世以前的重要著作。

(5)亚里士多德(约前384—前322年)创造了演绎逻辑,虽然他的哲学对数学的直接影响很少,但对古希腊的论证几何等数学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他给“定义”、“定理”、“公设”等以明确的解释。

(6)欧几里德(前300年左右生活在亚历山大城并在该处授徒)著《几何原本》,确立几何学的逻辑体系,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著作。《原本》共十三篇,第一篇到第四篇讲直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第五篇讲比例论;第六篇讲相似形;第七、八、九篇是数论;第十篇是不可公度量的分类;第十一、十二、十三篇是立体几何及穷竭法。

西方曾有两本影响最广的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几何原本》。《原本》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数学教科书。《原本》实际上是古希腊古典时期一些个别发现的整理,是众多学者智慧的结晶,欧几里德对前人的成果加以整理、归纳、完善和发展,他依然是个大数学家。虽然它的内容存在缺陷,而且与现代教学趋势日益不相适应,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无愧于“西方数学的代表作”的称号。

这个时期的数学仅仅是定性的。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只限于搞哲学和科学工作,不去搞商业和贸易;有教养的人不关心实际问题。他们就这样把数学思维和实际需要割裂开来,而且数学家也没有感到有去改进算术方法和代数方法的压力。只有当有文化的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壁垒在亚历山大时期被冲破而且有教养的人关心实际事务的时候,重点才转移到数量知识以及发展算术和代数方面。

⒉亚历山大时期(前300年到公元600年)

阿基米德(前287—前212年)利用穷竭法求出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研究抛物弓形面积,给出π的范围,它的几何著作是希腊数学的顶峰。

大约从公元1世纪初起,亚历山大的数学工作特别是几何工作开始衰

落.而此时在东方的中国数学正蓬勃发展。

二、中国古代几何学

中国的几何有悠久的历史,可靠的记录从公元前十五世纪谈起,甲骨文内已有“规”和“矩”两个字,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开始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战国时期人们通过田地及国土面积的测量,城池的修建,水利工程的设计等生产生活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1)但是秦朝的焚书坑儒给中国文化事业造成空前的浩劫,西汉作为数学新发展及先秦典籍的抢救工作的结晶,便是《九章算术》的成书。它对于中国和东方数学,大体相当于《几何原本》对于希腊和欧洲数学。中国古代的几何一般不讨论图形离开数量关系的性质,而要计算出长度、面积、体积。在《九章算术》的方田章中有各种多边形、圆、弓形等的面积公式;商功章讨论了各种立体的体积公式。

《九章算术》后,中国的数学著述基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为《九章算术》做注;二是以《九章算术》为楷模编纂新的著作。经过两汉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到魏晋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中儒家的统治地位被削弱,代之以谈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主的辩难之风。与此相适应,数学家重视理论研究,力图把自先秦到两汉积累起来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必然可靠的基础之上。

(2)刘徽和他的《九章算术注》便是魏晋时代造就的最伟大的数学

家和最杰出的数学著作。

该书前九卷全面论证了《九章算术》的公式、解法,发展了出入相补原理、截面积原理、齐同原理和率的概念,在圆面积公式和锥体体积公式的证明中引入了无穷小分割和极限思想,首创了求圆周率的正确方法,指出并纠正了《九章》的某些不正确的或错误的公式,探索出解决球体积的正确途径。

以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为例,在实际中使用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

堑堵是将长方体沿相对两棱剖开所得的几何体,其体积显然是V=abh/2;沿堑堵的一顶点与相对的棱剖开,一部分是四棱锥,称为阳马,其体积为V=abh/3,另一部分为四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叫鳖臑,其体积V=abh/6。刘徽用无穷小分割的方法证明了上述公式。

在平面几何中用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在立体几何中用锥体和长方体进行移补,这构成了中国古代几何的特点.

刘徽未能解决球体积公式的证明,但他创造性地给出了他的“牟合方盖”,但是他未能证明,在书中他也坦诚直言,表示“以俟能言者”。200多年后出了一位“能言者”,那就是祖暅之。

(3)《缀术》包含了祖冲之(429—500年)和儿子祖暅之(一作祖暅,生平不详)的数学贡献。祖暅沿用刘徽的“牟合方盖”,证明了球体体积的计算问题,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由于该书内容深奥,隋唐算学馆的学官(相当于今天大学数学系的教授)读不懂,后失传。

刘徽和祖氏父子在极限思想的运用上远远超过了古希腊的同类思想,达到了文艺复兴前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峰。

三、我们研究探索的问题

问题1为了改善住房条件,上海近些年大力推行“平改坡”工程。一个平顶建筑物屋顶是一个长为a米宽为b米的矩形,在其上增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屋顶,屋脊PQ的长为m米,屋顶的高为h米,求增加的屋顶的体积。[分析]将屋顶截成中间成三棱柱(堑堵),两边成四棱锥(阳马)。仅此,我们可以看出刘徽的这组模型在几何体计算中的作用。

问题2 遮阳棚的角度

卖西瓜的小商贩决定利用一面南北方向的墙(如图所示),在上面用AC=3m BC=4m AB=5m的角钢焊接成一个简易的遮阳棚(将AB放在墙上),他认为从正西方向射出的太阳光线与地面成75度角时,气温最高,要使此时的遮阳棚面积最大,应将遮阳棚ABC面与水平面成多大角度?

C1

B1 A1

C

B

A

问题3飞行的高度

在南北方向的一条公路上,一辆汽车由南向北行驶,速度为100千米/时,一架飞机在一定高度上的一条直线上飞行,速度为100√7千米/时。从汽车里看飞机,在某个时刻看见是正西方向,仰角是30度,在36秒后,又看见飞机在北偏西30度,仰角为30度,问飞机的飞行

高度是多少千米?

问题418世纪,法国科学家雷奥乌姆尔和马拉尔蒂等人认真观测蜂巢,发现它外形是正六棱柱,下底是正六边形(设边长为2a),顶部是三个全等菱形,三个菱形与棱柱轴线成等角,三者彼此斜依而下倾,棱柱侧面皆全等直角梯形。设较长侧棱AA1=h,问:

(1)当菱形的边长变化时,蜂巢的体积是否改变?请说明理由。

(2)欣赏了蜂巢的艺术性之后,科学家在深思这种奇特结构的实用价值,猜想这种蜂房的顶盖设计可能是节省其建材蜂蜡的最佳选择。雷奥乌姆尔就这种猜测请教瑞士数学家、巴黎科学院院士科尼希,科尼希严格证明了人们关于蜂巢最优性的猜测是真的。请你也来计算一下,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菱形内角多大时,蜂巢表面积最小?

结束语

“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色对数学各个不同领域探索实现机械化的途径,建立机械化的数学,则是本世纪以至可能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吴文俊《现代数学新进展序》[专家点评]

一般情况下,开课从来不会开这样的课,把数学史作为上课讲授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了近一半的教学时间。但是数学史又是数学的一个不可缺损的部分。我本人在以前也并不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也是工作后,看了一些有关的书籍,慢慢地对数学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感到数学史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历史上许多数学家的人格魅力。为了坚持真理,他们不顾世人的嘲笑、谩骂、甚至迫害,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比如非欧几何的发现。其实当时有三个人同时发现。年轻的玻利亚因为怀疑自己的成果被高斯剽窃,一气之下不再研究数学。高斯屈从于教会的势力,不敢勇敢地发表自己的发现。而只有俄国有创新精神的罗巴切夫斯基在喀山大学数学物理系宣读了他的开创性论文《关于几何原理的议论》,提出了罗巴切夫斯基公理,这一天公认为“非欧几何”的诞生日。他公然向人类几千年来确信不疑的欧氏几何挑战,在当时遭到了几乎所有数学家的讽刺,甚至校长的职务也被撤除。但是

科学界对待罗巴切夫斯基的不公正评价并未摧毁它对新几何的信念,他不顾一切侮辱坚持真理,他的理想终于得胜,被历史承认。三人中只有他被公认为“非欧几何之父”,这也是他的不屈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是后人对他坚持真理的一种敬意。因此,讲一点数学史,看一点数学史,不仅对学生,对老师也是一种教育。我们应该对学生多进行人格方面的教育,数学史值得去讲,值得去研究,数学家的这种精神应该让后人了解、继承、发扬。

任何数学家的成就都离不开人的积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是古希腊先人数学成就的结晶,中国《九章算术》也是中国先秦时期和以前中国古人的数学成就的总结。刘徽的成就更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取得的。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让学生了解这些,知道前人要想发现哪怕是一个定理也是多么不容易。数学上的探索与发现本来就是一条荆棘之路,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方面对学生也是一个教育。

本堂课的实际问题都很精彩,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处理几何体的最常用方法:割补法。有三维的割补,也有平面的割补。只是遮阳篷这道题花的时间较长,有点影响后面的进度。

李大元

[课后反思]

上完《几何学的发展简史》,特别是听了李大元老师的点评后,我对数学史的渗透教学工作应当起到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不仅是进行爱国教育的优秀教材,而且许多成就本身对当前的数学教学仍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上中国古代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比现行数学教科书中的方法要优越。现行教材的几何部分大量来源于古希腊人的成就。诚然,古希腊人对数学确实做出过光辉的贡献,对世界数学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公元前2世纪前后希腊数学开始衰微时,中国数学等东方数学开始占据了世界数学舞台的重心。中国古算的地位正日益得到世界学术界有识之士的承认。数学大师吴文俊正是汲取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研究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反对随意拔高古人一样,我们更反对贬低中国数学、对中国古代数学一无所知的错误态度。中外数学家前赴后继,共同创造出今天数学的辉煌,今后我还将尝试如何系统地把古人的成就结合现行教材介绍给学生。

其次,数学史的教学应当着重人格的教育。史情教育课是宣传科学

发展历程艰难的课,应当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科学发展的重重阻力,除了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更多的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思想的不解放,社会宽容度的不够,使得科学的发展举步维艰。在当今社会,要想坚持真理,有时也并不容易。多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艰辛,了解他们不屈不挠的坚持科学、坚定信念、相信真理的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相信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在这方面的宣传、渗透做得还不够,因为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只是肤浅的认为数学成果(特别是中国古人的成果)是我要向学生介绍的重点。其实成就只是一个结果,探究成果的过程才是宣讲的重点,这才真正体现了史的精髓。今后在组织教案中,我也要改变观念,对数学发展的过程史给予充分的重视,真正上好史的教学。

几何学的发展简史

几何学的发展简史 上海市第十中学数学教研组王沁 [课前设计] 中国古代是一个在世界上数学领先的国家,用近代数学科目来分类的话,可以看出:无论是算术、代数还是几何、三角,中国古代数学在各方面都十分发达。而且在数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的联系中,创造出了与古希腊等欧洲国家风格迥异的实用数学。 可惜的是,现行的教材对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介绍得很少。即使教材中有,但是也基本上出现在阅读材料中,几乎没有老师会去介绍,当然,学生也很少去看。 我本人接触这些数学历史知识也是拜赐学校提供的再学习机会。我校有一个由秦一岚校长总负责、全校老师共同参与的市级课题:史情教育与各学科校本课程的整合。如何在数学学科上整合史情教育,在数学课中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民族精神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渗透德育教育,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第一步,确定课题。高二正在上立体几何,于是确定上几何学(偏重立体几何)的发展简史。 第二步,收集资料。主要是阅读大量有关数学史的书籍。 第三步,理清脉络。把看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梳理,按照时间顺序、

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相关程度、在几何史上地位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选取。 第四步,组织教案。确定前一部分讲几何学发展简史,后一部分让学生用学习过的几何知识(主要是立体几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应用能力是基础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中学里的数学内容多半是纯粹的数学基础知识,而现在国家提倡数学素质教育,那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同学对立体几何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选择了四道应用性较强的例题:平改坡问题,遮阳篷的角度,飞机高度测量和蜂巢表面积最小问题。鉴于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与能力,我没有让学生从数学实际问题出发自行建立数学模型,而是在帮助他们建立了数学模型后,指导学生如何看懂模型,如何联系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我希望通过我的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了解中国数学的历史,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而自豪。同时让同学看到数学是多么有用的一门学科,多么有趣的一门学科,希望无论是数学成绩好还是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都能对数学永远保持一分兴趣。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大致了解几何学(主要是立体几何)学在中外的发展简史;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0.1一1.75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0.2一0.4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 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 );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彭真14级营销一班25号 摘要:中国美容化妆的基础是来自中国人民对于中草药行业的不断追求,在坚船利炮下成长的新中国逐渐接受了来自国外的新型化工原料为主的化妆品,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逐渐成长为中国支柱型产业。 关键词:中医药美容中国化妆品历史 引言: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洪荒时代。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戴上了用磨制过的动物牙齿串成的项链,并且用赤铁矿来粉饰自己。从先秦、汉唐,直到宋元明清,中国古代先民们留下了不少女性美容化妆的文献和遗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容文化[1]。 1.中国古代以中草药为基础的美容化妆发展史 1.1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历史简介 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应用,在中国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高度发展的中医药治病和护肤保健的历史,到了汉代中药美容化妆品的制作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 1.2中药化妆品的本草考证 中药化妆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献上积累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药化妆品有所记载的著作,其中有苟草等几种美容中药的记载。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20多种具有美容功效的药物,并均列为上、中品。该专著对这些中药在美容方面的作用也叙述得较为详尽。 隋朝时期,《妆台方》作为第一部中药化妆品的专著出现了。在

唐朝,中药化妆品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由汉代华佗撰、唐代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将中药化妆品的研究与记载带入了高潮。同是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仅是悦泽、白嫩皮肤和去皱纹的处方就有近20个,药用品种有120多种。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有关中药化妆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还有中医美容方面的论述。在宋元时期,《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御药院方》等医学著作中也都有中药化妆品的记录。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了历代本草中用于美容的中药共168味,并在每味药下说明了详细的主治和炮制、使用方法。《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历代本草中收载中药化妆品最多最详细的一部典藉[2]。 2.抗战期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化妆品 2.1抗战时期崛起的广生行产业 双妹是从上海滩冲出国门的,但她的创始者却是广东南海人冯福田。冯福田年轻时在香港一家药品经营行打工,得到英籍药剂师的指点,学会了英文和配药知识。1898年创立广生行。1 903年在上海设立发行所,生产双妹系列花露水、生发油、雪花膏和爽身粉等化妆品。1930年,在上海的唐山路设广生行有限公司沪厂,第一代经理为林炜南。像那时的民族实业家一样,冯福田相当重视给自家商品做广告。有意思的是最初双妹广告上的模特却是男扮女装的。据说原因是林炜南策划广告牌后,发现找不到女模特。应该说这一说法比较可信.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上半叶,上嗨滩的广告满布干姿百态的女明星。但都发生于19世纪20年代末以后。此前的广告上确实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七个时期。 萌芽时期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氏族公社后,随着部落间斗争,当受伤后采用泥土、树叶、草茎等涂裹伤口的外用护理法。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到更多的动、植物和药物,并用于病人,《史记》中记载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例证。 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周代,人们已懂得凿井和饮食护理。如《左传》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和“土薄水浅……其恶易觏”的论述,说明当时已知水土等居住条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等活动。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气候失常导致疾病的流行。它提示人们要做好气象、起居等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从《周记?天官》中有:“凡民之疾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医师。”说明当时已开始分科治疗和护理,并已建立了治疗、书写死亡报告等医疗文件的记录制度。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的吉凶。如《周记》记载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色(青、紫、蓝、白、黑)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这是运用中医五音、五声和五色配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学说,通过声音和面色观察来推测五脏病变和吉凶。同时随着文化的发展,针药知识也得到发展,从而扩大了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理论体系确立时期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成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 成 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时期)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理论作基础的,虽然我们认为护可能早于医,因为,原始人生了病,开始并没有医药,只有他的亲人照料他、看护他。后来有了医疗活动,但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均散在于各医家的著作中,没有护理专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皇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实为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和汇编。全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基本学说有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治则学说等。同时也论述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神农本草经》与用药护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和《内经》一样,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

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全书共分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书概括地讲述了君、臣、佐、使的药物学理论,另外还有药物的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理论,对药物的配伍、组成方剂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护理观察药效和毒性反应也有指导价值。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了先河。本书强调服药护理、饮食护理对疾病的作用,并创建一些护理技术。 华佗-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的名医,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以外科著称。首创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其在古代气功导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名叫“五禽戏”,使头、身、腰、四肢等各个关节都得到活动。认为“人体欲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灿烂文化,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中医药不但在防病治病上有卓越的疗效,而且在美容保健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萌芽时期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发明了造酒业,酒除了作为饮料与防病治病之品,同时还发现,人在饮酒后红光满面,于是当时就把酒作为使人变美的媚药。另外,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出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据典籍记载,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即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友);周文王时,妇女已广泛使用锌粉擦脸。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春秋时所著),收录了除疣灭瘢之类的美容方。 先秦时期对美的探索更是观点各异,如孔子主张“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美,美与善统一;孟子则提出“充实之谓美”。他们都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苟子认为“安卧而血气惰,劳勤而容貌不枯”,提出了要使容颜不枯,必须树立勤劳的健美观。由于社会的发展,美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发展。如在秦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列药物365种,其中记载具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就有几十种,如“冬瓜子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

饥,久服轻身耐老”;“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僵蚕能灭黑鼾,令人面色好”。此外,该书还记述生姜、葱白、大枣及芝麻等20多种食物的美容作用。上述的一些药物与食物现已被国内外药理研究证实确有美容作用。尤其是书中所提到的面脂,是当时的一种美容新剂型。 二、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在许多的医书中已涉及了美容的内容,尤其是美容方药及美容方法逐渐增多,初步奠定了美容的理论基础。其标志之一是《黄帝内经》的问世。该书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美容经验,从美容方法到美容理论都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如首先明确提出了经络与美容的关系,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这说明了面部色泽与经络中气血有关。其次论述了脏腑功能健旺,气血津液正常,是人体美容的基础。还反复说明,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虚损,情志刺激,生活环境、饮食宜及劳逸不当等,都可影响人体的美容。在《内经》中还论述了有损于美容的许多皮肤病,如痤、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及爪枯等。 值得提出的是,在汉代,涂脂抹粉已经流行。除普遍使用化妆品外,已有了“妆点”、“粉妆”及“妆饰”等化妆专用名词。擅长化妆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制作化妆品的人已经出现,使用美容化妆品已不仅仅是为了打扮,同时也是弥补生理缺陷的需要。在《华佗神医秘传》里载有美容外用复方10首,治面上黑色、粉刺及瘢痕等;剂型有粉、膏等。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数学发展简史

数学发展简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数学发展简史数学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数学形成时期(——公元前 5 世纪) 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创造简单的计算法,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 二、常量数学时期(前 5 世纪——公元 17 世纪) 也称初等数学时期,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 何、代数、三角。该时期的基本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1.古希腊(前 5 世纪——公元 17 世纪)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面积、体积 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论》

托勒密——三角学 丢番图——不定方程 2.东方(公元 2 世纪——15 世纪) 1)中国 西汉(前 2 世纪)——《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魏晋南北朝(公元 3 世纪——5 世纪)——刘徽、祖冲之出入相补原理,割圆术,算π 宋元时期(公元 10 世纪——14 世纪)——宋元四大家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 天元术、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求解; 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式组求解 2)印度 现代记数法(公元 8 世纪)——印度数码、有 0;十进制

(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也称阿拉伯记数法) 数学与天文学交织在一起 阿耶波多——《阿耶波多历数书》(公元 499 年) 开创弧度制度量 婆罗摩笈多——《婆罗摩修正体系》、《肯特卡迪亚格》代数成就可贵 婆什迦罗——《莉拉沃蒂》、《算法本源》(12 世纪)算术、代数、组合学 3)阿拉伯国家(公元 8 世纪——15 世纪) 花粒子米——《代数学》曾长期作为欧洲的数学课本 “代数”一词,即起源于此;阿拉伯语原意是“还原”,即“移项”;此后,代数学的内容,主要是解方程。 阿布尔.维法

北斗卫星发展历程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 相信在座的大部分都只知道北斗时中国的导航系统,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呢?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

中国化妆品的演化简史

中国化妆品的演化简史 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注:此段摘录于百度百科)。 最初期: 化妆品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弥补女人的不足,早在新石器中期,随着酿酒的出现,女性服用后面色潮红,宛如桃色,光彩照人,那时便成为最早的能够让人变美的“药物”。 到了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前期,就有“烧铅作粉”的涂面美容方法,因为铅粉有着较强的吸附性能,而且美白效果很好,不容易编制,也就成为了当时上层富有家小姐的主要化妆方式。然而铅粉里面含铅量太高了,长期使用可导致慢性中毒,造成永久性伤害,所以当时的女人简直是用生命在化妆。 改善期: 后来的民间女子则更多的使用米粉,就是把米粒碾碎然后加入香料,经济实惠还稍微有些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用水银制作的“水银腻”,用粉扑沾染然后涂抹在脸上,粉扑一般使用丝绸等质地较软布料制作的。有了粉自然会有胭脂,古代也称为口脂、唇脂,商朝的时候人们就用原料是“红蓝”的一种花朵,制作成膏体状或者混合成粉类,可以用来涂嘴唇,也可以用水花开涂在脸上当腮红。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提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中的黛指的就是画眉,“黛”是一种青色的矿物,把它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就可以画了。在古代描眉一直被称用来描绘丈夫对妻子的怜爱之情,不过这些也是不合格的产品。 高潮期: 说到这个我们不得不感谢神医李时珍大神了,在明代时期“东方医学巨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就记载了270多种美容药物,其中涉及了增白驻颜、祛痘抗皱、滋润皮肤、防止脱发等各个美容领域,简直是妇女之友呀。后来另一位外科巨匠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则总结了以粉刺、雀斑、痤疮、酒渣鼻、狐臭等病理,并详细介绍了药物的组成和制作,这些成果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药理加功效实实在在的打动了当时富家千金,也开始博得大官之家的一桶又一桶金银,引领一时风潮,后来广泛效仿,加之生产了的增大,市场的调节,副作用低、功效齐全的化妆品便正正式式的进入的百姓之家(雅懿琪:精彩为百姓!)。兴盛期: 为了满足更多人特殊肌肤的要求,护肤品中各种各样的添加剂越来越多,所以,导致很多护肤产品实属天然实际并不一定天然。很多使用天然成分,矿物成分的由于产品的成分较多,给肌肤造成了没必要的损伤,甚至过敏,使得各种监督部门的加入,各种条款各种责罚,这个给化妆品行业敲响了警钟,追寻零负担即将成为现阶段护肤发展史中最实质性的变革。零负担产品开始诞生!一批零负担产品,将主导减少没必要的化学成分,增加纯净护肤成分为主题,给用过频繁化妆品的女性朋友带了全新的变革,“零负担”产品的主要特点在于,产品激烈减少了很多无用成分,护肤成分,例如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均为活性使用,直接肌肤吸收,产品性能极其温和,哪怕再脆弱的肌肤只要使用妥当,一般也没有问题,因此,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化妆不破坏皮肤(玻尿酸产品我们也有售哦,嘻嘻)。 而现在随着销售的主流终端渠道的改变。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以网购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销售风起云涌,网购化妆品的数量也在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改变和更新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70后、80后尤其是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以后,网购的速度还会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科学,它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发展才逐渐兴盛起来。同时数学也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特征,美国数学史家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数学已经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而数学的历史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学的发展。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人是这一方面的创造者,因此人本身的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是否爱数学,是否愿为数学贡献毕生的精力。正是这主导着数学。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和所有的自然科学史一样,数学史也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数学史和数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和社会史与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明数学史具有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性强的性质。 数学出现于包含著数量、结构、空间及变化等困难问题内。一开始,出现于贸易、土地测量及之后的天文学;今日,所有的科学都存在着值得数学家研究的问题,且数学本身亦存在了许多的问题。而这一切都源于数学的历史。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测量等相关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方面的研究。数学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数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直至今日都还不断地发现中。 数学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根据一定的原则把数学史分成若干时期。目前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 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 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基本特点 时间:2015年5月6日地点:六楼会议室主讲人:姜艳华 主讲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自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大成,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 6、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5300首,较系统地总结和反应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并详细论述了临床各科的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及养生、婴幼儿保健、护理等内容,对妇女怀孕、养胎、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 7、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 8、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饮食营养学得代表作 9、明清时期是中国医药学深化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哲学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许多创见,

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挑战GPS 盘点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2014-8-22 15:01:20 ?类型:原创 ?来源:电脑报 ?报纸编辑:电脑报 ?作者: 【电脑报在线】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詹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从1983年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计划于正式提出,距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按照最初规划的“三步走”的战略,经过几代科学家们的努力,北斗计划已实现过半。褒贬之中回顾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不但有助于厘清北斗系统的发展脉络,也让国人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 试验阶段,覆盖我国周边 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卫星导航与定位的研究,随后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研究一度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从那时起,中国科学家们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途径和方案。1983年,一个名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提出。随后,我国著名航天专家陈芳允院士正式提出,在国内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实现区域快速导航定位的设想。到了1989年,在陈芳允院士的带领下,我国首次利用通信卫星展开了双星定位演示验证试验,证明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技术体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此后,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系统建设和发展,并更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双星定位示意图 该阶段以2000年成功发射的两颗“北斗一号”为结束,两颗卫星成功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形成了区域的有源服务能力。“北斗一号”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统。并且由于采用卫星接收测定机制,用户终端机工作时需要发送无线电信号给北斗卫星,是一种有源定位系统,能实现一定的互动性。随着2003年和2007年又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一号”备份卫星,标志着完整的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完成,今后将转入长期的在轨管理阶段。 虽然第一代北斗系统缺陷很明显,但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首个卫星导航系统,打破了美、俄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而此阶段也是北斗计划最艰难的时期,在缺少人力、物力的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 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一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一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 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 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史 一、A1型题(第1~62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A.1860年,英国 B.1888年,伦敦 C.1809年,英国 D.1860年,德国 E.1890年,圣多马 2.我国的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建于 A.1907年,广州 B.1865年,湖南 C.1921年,上海 D.1922年,北京 E.1888年,福州3.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最早名为 A.中华护士会 B.中国护士会 C.中华护士学会 D.中华护理学会 E.中国护理学会 4.南丁格尔就读的护士学校是 A.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 B.凯撒斯威斯护士学校 C.克里米亚护士学校 D.沙弗诺城护士学校 E.佛罗伦萨护士学校 5.南丁格尔著有 A. 《医院札记》 B. 《护理》杂志 C. 《护士进修》杂志 D. 《护理研究》杂志 E. 《中华护理》杂志 6.护理专业化开始形成于 A. 医院护理 B. 自我护理 C. 近代护理 D. 家庭护理 E. 现代护理 7.中华护士会成立于 A.1835年广东 B.1888年福州 C.1909年江西 D.1921年北京 E.1922年上海 8.自1964年起,中国护理界的群体性学术团体改名为 A.中华护理学会 B.中华护士学会 C.中华护士会 D.中国护士学会 E.中国护士会 9.1948年,WHO对健康的定义不包括下列哪项 A.躯体没有疾病 B.有完整的生理状态 C.有完整的心理状态 D.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E.有社会适应能力 10.“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A. 罗伊 B. 恩格尔 C. 奥瑞姆 D. 马斯洛 E. 莉迪亚 11.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使伤兵的死亡率从50%下降到 A. 4% B. 2.2% C. 4.4% D. 5% E. 2% 12.国际红十会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是在 A. 1907年 B. 1910年 C. 1920年 D. 1953年 E. 1912年 13.国际护士节定于 A. 南丁格尔诞生日 B. 南丁格尔获奖时间 C. 南丁格尔去世时间 D. 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时间 E. 以上都不是 14.中医理论“三分治、七分养”中的七分养实质是 A. 护士 B. 护理 C. 护理患者 D. 护理教育 E. 护理改革 15.明代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扁鹊 B. 李时珍 C. 孙思邈 D. 陈子明 E. 华佗 16.我国护理事业的兴起是在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鸦片战争时期 D. “五四”运动前后 E. 解放战争时期 17.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药方》,宣传和首创了 A. 消毒技术 B. 饮食技术 C. 导尿术 D. 观察病情 E. 以上都是 18.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A. 医护双方是合作的伙伴 B. 重视整体、忽视局部 C. 重视高等护理教育 D. 护理从属于医疗 E. 实施整体护理 19.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GPS发展历史

上周,美国媒体一篇关于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报道,使这个中国也有参加合作开发的项目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美国一些官员以担心该系统被敌对国家与美国进行战争时使用为借口,威胁在不利情况发生时攻击该系统的卫星。自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受前苏联剧变影响一蹶不振之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几乎独霸全球卫星定位服务市场,随着俄罗斯国力的逐渐增强,Glonass将在未来三四年里恢复使用,而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也要在2008年投入运营,届时,卫星导航服务将由美国一家独霸转为三国分立,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官员的激进言论也就不足为奇。回顾Galileo此前的筹划历程,处处可以看到美国阻碍该计划的身影,这表明,美国对卫星导航领域可能即将到来的三国时代依然抱着敌视态度,尽管如此,在中欧俄三方的合作下,这一时代也将很快来临。 “欧版GPS”挑战美国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在空间领域的军事和民用技术开发上逐渐呈现出绝对优势,目前在全球卫星定位和导航服务上几乎独霸全球,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自投入使用近20年来,不仅为美国本土提供了周到的民用服务,而且为美军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GPS 在军事应用上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在海湾战争时期。在美军攻击伊拉克的一个水电厂时,为了达到立即打击敌人、同时减少损失的效果,美军使用依靠GPS导航的“斯拉姆”空地导弹,他们先发射了第一枚导弹将电厂的围墙炸开一个洞,紧跟着,第二枚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穿洞而入,一举摧毁了发电厂的核心部位,而附近的水闸却完好无损。这种“千里穿杨”的功夫着实令世界为之动容。 欧洲的卫星定位服务一直由美国免费提供,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长期只为欧洲提供精度百米以上服务,而GPS在美国的民用领域精度可以达到30米,军事用途更达到了10米。内外有别的“二等服务”让欧洲人甚为不满,在这种涉及军事应用以及巨大民用利益的技术上,欧洲人决心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欧洲欲后发制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欧盟和欧洲航天局已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了长达5年的可行性论证。1999年,他们提出了欧洲版的GPS——“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的出台是一个争吵不断的过程,欧盟内部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意见。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强调打造欧洲独立GPS的重要性,而英德等国却认为,既然有美国提供的免费“午餐”,没有必要花巨额资金再打造一个同样的系统。

GPS发展史

Gps发展历史 GPS最早是美国为应对70年代冷战的需要而出现在军事上的。是一种测量经纬度以及海拔高度的系统。 美国陆续发射了28颗卫星,其中24颗使用,4颗备用。GPS定位系统,现在还有前苏联的伽利略,由于对外收费,所以使用较少。中国政府也开始建设中国自己的北斗星GPS 定位系统。 美国由于对外免费使用GPS数据,从而开阔了包括汽车导航,电子狗等数以千亿记的电子导航市场。 在军事上,GPS的定位精准度可以达到0.1米。卫星成像系统可以看清地面上的汽车牌号。 但是军事和民用毕竟有很大的区别,不仅精准度上相差比较元(10米左右),而且数据更新也慢道1秒一次,所以,导航仪上得数据,是上一秒的数据。此外,美国的gps对于民用是不开放海拔高度的。 电子狗发展 电子狗全称:汽车行驶安全预警仪,电子狗的称呼于97年左右诞生。目前全国大部分去的确均有限售,杭州除外。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上没有电子狗销售的原因。也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电子狗目前,还有市场吧。 电子狗一般内部有两个主要构件:1,GPS定位系统2,雷达

探测仪。 Gps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接受卫星的定位数据,然后比对内置的地图位置数据,从而知道当前的位置。由于地图商一般在内部提前通过踩点等方式设置了交通拍照,测速位置的标注,所以GPS一般用于做固定位置预警,或者高危以及需要谨慎驾驶地段的预警。 雷达探测仪的内部空间占据最大的是一个楔形天线,也称导波管。 最高来源于捷克的一群年轻人,由于驾车老是被罚超速,于是发明。 70年代,雷达被引入民用。 雷达是以种用于测定物体移动速度的测量仪。在工作的时候会有规律的持续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通过测定接收电测波的时间来显示对面物体距离发射仪器的距离,再通过发射时间来确定物体的移动速度。 而雷达探测仪,正是通过分辨接收的电磁波中是否有用于测定车速频率的电磁波来判断周围是否有雷达测速仪在工作,来达到警示车主小心驾驶的目的的。所以,雷达探测仪,一般用于做发射雷达波的测速仪的预警,一般是移动测速预警。 从以上的工作原理就可以知道,好的雷达探测仪的特点是所能分辨的波的频率一定要全。而且一定要够灵敏。才能在和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与展望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与展望 兰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周梅琳 概述 中医护理在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外科精义》 ■《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千金方》等在妇儿科护理的内容。 ■中医护理之展望 中医学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并不断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形成了极为系统、缜密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与养生保健手段,其属生命科学范畴,独具中国医学特色。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学的形成,源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但必须以人类求生本能为先导,而中医理论的形成,必脱胎于医疗经验。 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医理论,则可发现,传统的中医理论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哲学思想为依托。 “医学经验”与“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两大支柱。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及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 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最具普遍性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中医护理学基础起到了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辨证施护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整体观念、辩证施护及独特的中医临床操作技术与护理方法三个基本特点,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措施。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