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发表时间:2019-11-21T15:25:30.64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作者:石明德[导读]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数学运算,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深入教育。

石明德(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民族小学湖北恩施 445033)摘要: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数学运算,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深入教育。如果能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入数学课堂,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肯定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对老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升肯定也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2-147-01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璀璨的数学文化,我们可以将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作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宝贵素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数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找到民族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契合点,促进其主动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为此我在课堂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一、以丰富的图片图形为载体渗透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丈化传统。在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一课,展示给学生有京剧脸谱、中国结、剪纸图案、立交桥、故宫建筑等图案。在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在生活中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著名的数学人物为载体渗透

教材中对我国在数学研究中作出巨大贡献的数学人物都有一定的介绍。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学生简单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和中外数学家们为了攻克这个二十世纪世界数学难题所作的不懈努力,并着重介绍了一个摘取这个“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中国人——陈景润。让学生们有自豪感。又介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19岁时染上流行的伤寒后,由于家境贫寒,病愈后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一左腿关节变形,瘸了。这一打击并未能使华罗庚学习数学的决心,反而使华罗庚决心把一生献给数学,使学生感受到身残志坚的精神。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以生动的史料故事为载体渗透

教材中的习题、练习有许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以及历史名人和数学有关的故事。如:1500年前,在《孙子算经》记载的,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所谓“砍足法”,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可见这个问题的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还了解到我国古代很早的数学论著中就已经涉及到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无不令他们叹服。

四、以优秀的传统数学成就为载体渗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以数学教材的体系为主线,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适时的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并将这些内容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适时引出圆周率,然后向学生介绍,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是多少。然后向学生出示“你知道吗?”:约2000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里《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通过这段话的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古代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总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内在文化底蕴和谐丰实,让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

参考文献

[1]张良美.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1年02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