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 选择题

1.甲、乙两列完全相同的横波,分别从波源 A 、B 两点沿直线 Ox 相向传播,t =0 时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m/s ,则( )

A .t =0.2s 时,CD 间 F 点的位移最大

B .t =0.2s 时,CD 间 E 、F 、G 三点的位移最大

C .t =0.5s 时,C

D 间只有 F 点的位移最大 D .t =0.5s 时,CD 间

E 、G 两点的位移最大

2.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已知两波源分别位于

0.2m x =-和 1.0m x =处,振幅均为0.5cm A =,波速均为0.2m/s v =。0t =时刻,平衡位置处于0.2m x =和0.6m x =的P 、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 的平衡位置处于0.4m x =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0t =时,质点P 、Q 振动方向分别是向下和向上

B .01s ~内,质点P 的运动路程为0.2m

C . 1.5s t =时,平衡位置处于0.3m 0.5m ~之间的质点位移均为0

D .2s t =时,0.3m x =处质点的位移为0.5cm - E.两列波相遇分开后,各自的振幅、周期均保持不变

3.如图所示,坐标原点处的波源0t =时开始从平衡位置沿y 轴做简谐运动,0.5s t =时在0cm x =和7cm x =之间第一次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7cm x >部分的波形图没有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5s t =时,这列波一定刚好传到8cm x =处

B .这列波的周期可能为0.25s T =

C .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0.2m/s v =

D .0.5s t =时,3cm x =处的质点一定是第二次位于波谷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4m/s ,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一定为8cm 4.如图所示,在x 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实线表示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在t =0.2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80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长是10m

B .周期是0.15 s

C .波可能沿x 轴正方向传播

D .t =0时,x =4m 处的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

5.沿x 轴方向的一条细绳上有O 、A 、B 、C 、D 、E 、F 、G 八个点,

1m OA AB BC CD DE EF FG =======,质点O 在垂直于x 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沿x 轴方向传播形成横波。0t =时刻,O 点开始向上运动,经0.2s t =,O 点第一次到达

上方最大位移处,这时A 点刚好开始运动。那么在 2.5s t =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点位于x 轴下方 B .A 点与E 点的位移相同

C .

D 点的速度最大 D .C 点正向上运动 E.这列波的波速为5m/s

6.一列简谐横波,在t =0.6 s 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波上A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这列波的波速是

503

m/s C .从t =0.6 s 开始,质点P 比质点Q 晚0.4 s 回到平衡位置

D .从t =0.6 s 开始,紧接着的Δt =0.6 s 时间内,A 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 m

7.如图甲所示,OP =s ,t =0时刻质点O 开始振动,产生沿O 、P 所在直线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质点P 从t =t 1时刻开始振动的图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刻质点O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B.t2时刻质点P振动速度最大,方向沿y轴负方向

C.该波与另一频率为

21

1

t t

的同类波叠加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若某障碍物的尺寸为

1

2

s

t(

t2-t1),该波遇到此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8.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从该时刻起

A.经过 0.35 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B.经过 0 .25s 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

C.经过 0.15s,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了 3m

D.经过 0.1s 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

9.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Hz,波速为16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 8 m,14.6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

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 、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

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在波峰

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的正向传播,振幅为2cm,周期为T.已知为t=0时刻波上相距

40cm的两质点a、b的位移都是1cm,但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a沿y轴负向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150cm

B .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12cm

C .当质点b 的位移为+2cm 时,质点a 的位移为负

D .在t=

5

12

T 时刻质点b 速度最大 11.1S 为振源,由平衡位置开始上下振动,产生一列简谐横波沿12S S 直线传播,1S 、2S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9m .2S 点的左侧为一种介质,右一侧为另一种介质,波在这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之比为3:4.某时刻波正好传到2S 右侧7m 处,且1S 、2S 均在波峰位置.则( )

A .2S 开始振动时方向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

B .波在2S 左侧的周期比在右侧时大

C .右侧的波长为()228

=m 012341

n n λ=+,,,,… D .左侧的波长为()13

=

m 0123421

n n λ=+,,,,… 12.一列简谐横波在t =

1

3

s 时的波形图如图a 所示,P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 是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 )

A .该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B .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 .在t =

13s 时质点Q 3D .质点P 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 =3cm

13.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5

4x 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

)y A t T =,则34

t T =时刻的波形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4.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0.2s ,0t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位置在1m x =处的质元的振幅为0.03m

B .该波的波速为10m/s

C .0.3s t =时,平衡位置在0.5m x =处的质元向y 轴正向运动

D .0.4s t =时,平衡位置在0.5m x =处的质元处于波谷位置 E.0.5s t =时,平衡位置在 1.0m x =处的质元加速度为零

15.如图所示,x 轴上2m -、12m 处有两个振动周期均为4s 、振幅均为1cm 的相同的波源

1S 、2S ,0t =时刻同时开始竖直向下振动,产生波长均为4m 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

P 、M 、Q 分别是x 轴上2m 、5m 和8.5m 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0s 时P 、M 、Q 三点均已振动

B .8.0s 后M 点的位移始终是2cm

C .10.0s 后P 点的位移始终是0

D .10.5s 时Q 点的振动方向竖直向下

16.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

t =0.2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波长是14cm

B .这列波的周期是0.15s

C .这列波一定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

D .从t =0时刻开始,x =5cm 处的质点经0.1s 振动到波峰 E.每经过0.15s 介质中的质点就沿x 轴移动12cm 17.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

2

T

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表示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与图(b)相同

B .在t =0时刻,质点P 的速率比质点Q 的大

C .在t =0时刻,质点P 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 的大

D .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

18.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该时刻波传播到Q 点,t =0.2s 时,M 点第一次到达波谷,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波的传播速度v =1m/s

B .质点P 的振动周期T =0.4s

C .M 点的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

D .0~1s 内质点Q 运动的路程为1m E.0~1s 内质点M 运动的路为0.18m

19.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源振动周期为T =0.4s ,t =0时刻的波形如图(a )所示,x =0.3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b )所示,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3m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0时刻,x=0.3m处质点比x=1.0m处质点加速度大

B.x=0.3m处的质点在t=0时刻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向

C.该波的波长为0.8m

D.在t=0时刻之前0.05s,x=0.3m处的质点在x轴上

E.该波的波速可以为4m/s

2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50m/s

B.质点a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30cm

C.若有另一周期为0.16s的简谐横波与此波相遇,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若T=0.8s,当t+0.5s时刻,质点b、P的位移相同

E.若T=0.8s,从t+0.4s时刻开始计时,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y=0.1sin 5 2

() cm

21.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M为介质中的一个质

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m/s,则

1

s

40

t=时

A.质点M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

B.质点M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

C.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22.O点处有一波源质点从t=0时刻开始在y方向做简谐运动,t= 0.4s时,波刚好传到x=4m处且波形如图(a),此时波源质点的周期突然变为原来的2倍,则_________

A .t =0.4s 后波速为10m/s

B .当x =12m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时,x =9m 处的质点正在波谷

C .0至1.0s 内,x =2m 处的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为16cm

D .t =1.0s 时,x =1m 处的质点第二次处于波峰

E.某时刻O 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x =4m 处的质点可能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 23.如图所示,波源O 垂直于纸面做简谐运动,所激发的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四周传播,图中虚线表示两个波面。0t =时,离O 点5m 的A 点开始振动;1s t =时,离O 点10m 的B 点也开始振动,此时A 点第五次回到平衡位置,则( )

A .波的周期为0.4s

B .波的波长为2m

C .波速为53m/s

D .1s t =时AB 连线上有4个点处于最大位移

24.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渡在某区域沿x 轴传播,实线a 为t =0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 b 为t = 0.5s 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b 与x 轴交点P 的坐标为x =1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刻P 质点的位移为5cm

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可能为32m/s

C .这列波的波源振动频率可能为2.25Hz

D .t =1.5s 时刻P 点可能处于波谷位置

E.若该波遇到宽度为7m 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5.图示为一列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 =0.6 s 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 >0.6 s ,则( )

A .波的周期为2.4 s

B .在t =0.9 s 时,P 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

C .经过0.4 s ,P 点经过的路程为4 m

D .在t =0.5s 时,Q 点到达波峰位置

二、机械波 解答题

26.如图所示,均匀介质中两波源S 1、S 2分别位于x 轴上10x =、214x =m 处,波源S 1振动方程为2sin 5y t π=cm ,波源S 2振动方程为5sin5y t π=cm ,质点P 位于x 轴上

4p x =m 处,已知质点P 在10.4t =s 时开始振动,求:

(i )这两列波在均匀介质的波长; (ii )t =0至t =1. 5s 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

27.水面上水波的速度跟水深度有关,其关系式为v gh =,式中h 为水的深度,g 为重

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是某水域的剖面图,A 、B 两部分深度不同,图乙是从上往下俯视,O 点处于两部分水面分界线上,M 和N 分别处在A 和B 两区域水面上的两点。t =0时刻O 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形成以O 点为波源向左和向右传播的水波(可看作是简谐横波)。t =2.5s 时O 点第二次到达波峰,此时M 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已知B 区域水波振幅为A =5cm ,水深为0.90B h =m ,OM 间距离为4.0m ,ON 间距离为3.0m ,g =10m/s 2。求: (1)A 区域的水深h A ;

(2)N 点在t =3s 时的振动方向及它在t =0至t =3s 时间内的位移;

(3)t =10s 时,处在B 水域水面上的Q 点(图中未标出)处于波峰,且OQ 间只有一个波峰,则Q 点在t =0至t =10s 时间内振动的路程是多少?

28.一列简谐横波在t =

1

3

s 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 )是

质点Q的振动图象。求:

(ⅰ)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ⅱ)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

29.如图所示,甲图为某波源的振动图象,乙图是该波源产生的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形图的O点表示波源.问:

(1)这列波的波速多大?

(2)若波向右传播,当乙图中质点Q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时,从乙图图示时刻开始质点P已经经过了多少路程?

30.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图像,实线是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

t2=1s时刻的波形,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和波速;

②若波速为9m/s,其传播方向如何?从t1时刻起质点P运动至波谷位置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31.如图,质点O在垂直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

t=0为图示波形,再过0.6s波恰好传到B点。求:

(1)波的传播速度v和周期T;

(2)求x=2m处质点在t=0~2.6s内通过的路程s;

(3)写出A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

(4)从t=0时刻开始计时,位于x=50.5m处的质点C(图中未画出)经过多少时间第一次到达波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机械波 选择题 1.C 【解析】 【详解】

AB .t =0.2s 时,波传播的距离x=vt =0.2m ,两列都传到F 点,此时两列波单独引起F 点的振动方向均向下,但位移是零,E 、G 两点位移最大,故AB 错误。

CD .t =0.5s 时,波传播的距离x=vt =0.5m ,两列波的波峰同时传到F 点,CD 间只有F 点的位移最大,故C 正确,D 错误。 2.ACE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波动图像的理解,掌握根据波传递方向判断质点振动方向,了解波的叠加原理。 【详解】

A .由“上下坡”法可判断,0t =时,质点P 、Q 振动方向分别是向下和向上,故A 正确;

B .在01s ~内,两列波的传播距离为

10.2m x vt ?==

即两列波都刚好传播到质点M ,由图可得两列波的波长均为0.4m ,根据v T λ=可知,T =2s ,可知在这段时间内质点P 只参与左侧波振动半个周期,由图可得振幅均为A =0.5cm ,故质点P 的路程为2A =1cm ,故B 错误; C .从0 1.5s ~的时间内,两波的传播距离为

20.3m x vt ?='=

所以可知左侧波刚好传播到x =0.5m 处,右侧波刚好传播到x =0.3m 处,由图可知两列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反且振幅相等,则可知t =1.5s 时,平衡位置处于0.3m 0.5m ~之间的质点位移均为0,故C 正确;

D .从02s ~的时间内,两波的传播距离为

30.4m x vt ''?==

则可知左侧波刚好传播到x =0.6m 处,右侧波刚好传播到x =0.2m 处,此时x =0.3m 处的质点刚好处于两列波的波峰,则该质点的位移为x '=0.5cm+0.5cm=1cm ,故D 错误; E .根据波的传播独立性原理可知,两列波不会相互影响,所以两列波相遇分开后,各自的振幅、周期均保持不变,故E 正确。 故选ACE 。 3.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BC .由题图可知,波长

4cm λ=

如果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则从波源开始振动到第一次出现图示波形经过的时间

12.50.5s t T ==

解得

10.2s T =

波速

11

0.2m /s v T λ

=

=

如果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则从波源开始振动到第一次出现图示波形经过的时间

220.5s t T ==

解得

20.25s T =

波速

22

0.16m /s v T λ

=

= 选项B 、C 正确;

A .由以上分析可得0.5s t =时波传播的距离为8cm 或10cm ,选项A 错误;

D .由于0.5s t =时7cm x =处的质点刚好第一次处于波谷,3cm x =的质点与7cm x =处的质点相距一个波长,则一定是第二次位于波谷,选项D 正确;

E .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4m/s ,由于波的周期不变,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8cm 或10cm ,选项E 错误。 故选BCD 。 4.B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运用波形图分析波的传递过程。 【详解】

A .由波形图可得波长为12m 。故A 错误;

B .由波速计算公式

12

0.15s 80

T v

λ

=

=

= 故B 正确;

C .0.2s 内波传递了16m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故C 错误;

D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根据口诀法“上坡下,下坡上”,x =4m 处的质点位于“上坡”,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故D 正确。 故选BD 。 5.AB

E 【解析】 【分析】 【详解】

E .O 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经

1

4

T 第一次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此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1

4

λ,故0.8s T =、4m λ=,则有波速 5m /s v T

λ

== 故E 正确; A .经

0.4s B OB

t v

=

= 质点B 向上起振,再经

2.5s 0.4s 5

20.8s 8

T T -=

质点B 运动至x 轴下方,故A 正确;

B .因为A 、E 两点间距为4m ,恰等于一个波长,故E 起振后,A 、E 两点的位移总相等,故B 正确;

C .经

0.8s D OD

t v

=

= 质点D 向上起振,再经

2.5s 0.8s 1

20.8s 8

T T -=

质点D 运动至x 轴上方,此时D 点不在平衡位置,速度不是最大值,故C 错误; D .经

0.6s C OC

t v

=

= 质点C 向上起振,再经

2.50.63

20.88

s s T T s -=

质点C 正在x 轴上方且向下运动,故D 错误。 故选ABE 。 6.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题图乙可知,t =0.6 s 时A 点沿y 轴负方向振动,因此可判断这列波是向x 轴正方向传播的,选项A 正确;

B 、由题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20 m ,由题图乙可知,该波的周期为1.2 s ,可得该波的波速为

50

3

m/s ,选项B 正确; C 、由波上各质点振动情况可知,P 点沿y 轴正方向振动,应该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C 错误;

D 、0.6 s 的时间为半个周期,因此质点振动路程为4 m ,选项D 正确. 故选ABD 7.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乙图看出P 点起振方向向上,所以振源O 的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故A 正确;

B.t 2时刻P 点振动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方向沿y 轴正方向,故B 错误;

C.该波周期为t 2-t 1,该波的频率

21

11f T t t =

=- 由干涉条件为振动频率相等的两列波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故C 正确; D.该波得波长为

()

121v s T t t t λ=

=- 障碍的尺寸为()211

2s

t t t -)小于波长,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 正确. 8.A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经过0.35s 时,质点Q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故A 正确.此时P 向下运动,Q 点向上运动.

0.2T s

=,经过

0.251

14

t s T

==时,P 点到达波谷,Q 点到达平衡位

置上方,但未到波峰,质点Q 的加速度小于质点P 的加速度.故B 错误.因波沿x 轴的正

方向传播,

4m

λ=,则波速

20/v T

m s

λ==,则经过0.15s ,波传播距离x=vt=3m .故C 正确.

0.112t s T

==,质点Q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故D 错误. 故选AC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点评:波的图象往往先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间的关系.同时,熟练要分析波动形成的过程,分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9.BDE 【解析】 【分析】 【详解】

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Hz ,波速为16m/s ,由波长公式λv f =

有:16

λ0.820

m =

=.P 、Q 两质点距离波源的距离之差为:15.8

14.6 1.2m 32

x λ

===?﹣ ,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所

以P 、Q 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反,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A 错误;B 正确;

315.8m 19λ4SP ==+() ,1

14.6m 18λ4SQ ()==+,所以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

时,P 、Q 两点一个在波峰,一个在波谷,C 错误;由3

15.8m 19λ4

SP ==

+()可知,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D 正确;由1

14.6m 18λ4

SQ ()==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E 正确;故选BDE . 10.BCD 【解析】

设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b 质点的振动方程:112sin t ω=.a 质点的振动方程

212sin t ω=.ab 两个质点振动的时间差213

T

t t t ?=-=

所以ab 之间的距离3

x v t λ

?=?=

.1()403n cm λ+=,120

cm 31

n λ=

+ (n=0、1、2、3……).当n=3,时波长可能为12cm ,当波长为150cm 时,n 不是整数,故A 错误、B 正确;当质点b 的位移为+2cm 时,即b 到达波峰时,结合波形知,质点a 在平衡位置下方,位移为负,故C 正确;由16

t π

ω=

得112T t =

,当15212

T T t t =-=时,质点b 到达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故D 正确.综上分析,BCD 正确. 11.A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传播的特点,以及机械波波长相关计算。

A .2S 的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但题目未说明振源起振方向,所以2S 的起振方向无法判断,即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A 正确;

B .机械波传播过程中,波的周期与振源振动周期相同,与介质无关,所以左右两侧周期相同,B 错误;

C .若起振方向向下,则:

223

7m 4

n λλ+=

得228

=

m (=0,1,2,3......)43

n n λ+ , 若起振方向向上,则:

221

7m 4

n λλ+=

得228

=

m (=0,1,2,3......)41

n n λ+,即有两种情况,C 错误; D .由v T

λ

=

可知:

11223=4

v v λλ= 起振方向向下时,121

=

m (=0,1,2,3......)43

n n λ+,起振方向向上时,121

=

m (=0,1,2,3......)41

n n λ+,因1S 、2S 均在波峰,所以1S 、2S 之间有整数个波长,即19

3=3(=0,1,2,3......)7n n λ+(4) 或193

=1(=0,1,2,3......)7

n n λ+(4) 都是整数,由数学知识可知,两式包含所有奇数,即可表示为21n ,解得

()13

=

m 0123421n n λ=+,,,,…,D 正确;故选AD 。 12.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b 可知,t =1

3

s 时,质点Q 向上振动,因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A 正确; B .由图a 、b 可知

36cm 0.36m λ==,2s T =

因此波速度

0.18m/s v T

λ

=

=

C .质点Q 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在t =

1

3

s 时质点Q 的位移

2A sin

A y t T π== C 正确;

D .由图可知,OP 间相位差恰好为

6

π

,因此OP 的距离 63cm

2d π

λπ

=?=

D 正确。 故选ACD 。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34t T =

时,在51

+44

λλλ=处的质点处于 03223cos cos cos 42

y A t A A T

T T π

ππ

??????

==?==

? ? ???????

则此时该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下一时刻,该质点向上运动,故AB 错误; 根据题意,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根据同侧法判断可知,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14.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波形图可知,平衡位置在1m x =处的质元的振幅为0.03m ,选项A 正确; 由图可知波长λ=2m ,因T =0.2s ,则该波的波速为2

m/s 10m/s 0.2

v T

λ

=

=

=,选项B 正确;因t =0时刻平衡位置在x =0.5m 处的质元沿y 轴负向振动,则t =0.3s=1

1

2

T 时,平衡位置在x =0.5m 处的质元向y 轴正向运动,选项C 正确;因t =0时刻平衡位置在x=0.5m 处的质元沿y 轴负向振动,则t =0.4s=2T 时,平衡位置在x =0.5m 处的质元仍在平衡位置向y 轴负向运动,选项D 错误;因t =0时刻平衡位置在x =1.0m 处的质元在波峰位置,则t =0.5s=2

1

2

T 时,平衡位置在x =1.0m 处的质元振动到波谷位置,此时的加速度为y 轴正向最大,则选项E 错误. 15.CD 【解析】

【详解】 A .波速为

4

m/s=1m/s 4

v T

λ

=

=

在6s 内两列波传播了6m ,则此时PQ 两质点已振动,但是M 点还未振动,A 错误; B .因M 点到两个振源的距离相等,则M 是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cm ,但不是位移始终为2cm ,B 错误;

C .P 点到两振源的距离只差为6cm ,为半波长的3倍,则该点为振动减弱点,振幅为零,即10.0s 后P 点的位移始终为零,C 正确;

D .S 1波源的振动传到Q 点的时间为

10.5

=10.5s 1

s ,则10.5s 时Q 点由S 1引起的振动为竖直向下;S 2波源的振动传到Q 点的时间为

3.5

s=3.5s 1

,则10.5s 时Q 点由S 2引起的振动已经振动了7s ,此时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则10.5s 时刻Q 点的振动速度为竖直向下,D 正确。 故选CD 。 16.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该波波长为12cm ,A 错误;

B .波速为0.8m/s ,周期为

T=

0.15s v

λ

=

B 正确;

C .0.2s 为43

T ,由实线到虚线只能是向左传播,C 正确; D .x =5cm 处的质点距离波峰8cm

0.080.10.8

x t s s v =

== 经0.1s 振动到波峰,D 正确;

E .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沿x 轴移动,E 错误. 故选BCD 。 17.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简谐机械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2

T

t =

时刻,质点Q 的振动方向向上,而在振动图象上

在2

T

t =

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所以图(b)不是质点Q 的振动图象,故A 错误; B.在t =0时刻,质点P 位于波谷,速度为零,质点Q 位于平衡位置,则质点P 的速率比质点Q 的小,故B 错误;

C.在t =0时刻,质点P 的位移比质点Q 的大,由公式kx

a m

=-,则质点P 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 的大,故C 正确; D.在2

T

t =

时刻,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与振动图象相符,所以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b)所示,故D 正确. 18.BCE 【解析】 【分析】 【详解】

AC. t =0时刻波传播到Q 点,Q 点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在波传播过程中各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则M 点的起振方向也沿y 轴负方向;经过t =0.2s ,M 点第一次到达波谷,可

知波的传播速度

0.02m/s 0.1m/s 0.2

x v t ?=

?== 故A 错误,C 正确;

B.由图象可知,波长λ=0.04m ,则波的周期,亦即P 质点振动的周期

0.04

s 0.4s 0.1

T v

λ

=

= 故B 正确;

D.0~1s 内质点Q 振动了2.5个周期,运动的路程

s =

t T ?4A =10.4

×8cm =20cm 故D 错误;

E.波传播到M 点的时间

t 1=0.01

0.1

s =0.1s 则0~1s 内质点M 振动了2.25个周期,运动的路程

110.1

48cm 18cm 0.18m 0.4

t t s A T --=

??=== 故E 正确。 故选BCE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波动和振动的综合运用,掌握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知道质点振动的周期与波动周期相等。 19.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对x =0.3m 处的质点,由振动方程

2y Asin

t T π= 即

22sin

t T

π=

解得:22

sin

t T π=

又因为该波长大于0.3m ,所以

234

t T ππ

= 解得:38

T

t = 又

0.338

x v T T

t λ

?=

=

=

?

解得:0.8λ=m ,故x =0.1m 处的质点和x =0.3m 处的质点,在t =0时刻位移相同,则加速度相同,由振动图象可知在t =0时刻x =0.3m 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故A 错误,BC 正确;

D .在t =0时刻之前0.05s ,即与t =0时刻的时间间隔为0.05t ?=s 8

T

=,结合振动图象可知x =0.3m 处的质点在x 轴上,故D 正确; E .根据

0.8

20.4

v T

λ

=

=

=m/s 故E 错误。 故选BCD 。 20.ACD 【解析】

由图可知,波的波长为40m ;两列波相距3

0.64s n T =

+(),故周期 2.4

43

T s n =+ ; 波速为:4020043/50/2.43

v n m s n m s T

λ

=

=

?+=+()(),(n=0,1,2,…) 当n=0时,当v=50m/s 时,故A 正确;质点a 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振动的最少时间为

3

4

T ,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到的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小 B.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大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4.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5.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 B.实际上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 C.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为引力 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

《数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数列》单元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432--=n n a n (∈n N *),则4a 等于( ) (A)1 (B )2 (C )3 (D )0 2.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等于10,前3项的和等于3,那么( ) (A )它的首项是2-,公差是3 (B)它的首项是2,公差是3- (C )它的首项是3-,公差是2 (D )它的首项是3,公差是2- 3.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2=q ,前n 项和为n S ,则 =24a S ( ) (A )2 (B)4 (C)2 15 (D )217 4.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62-=a ,68=a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 ) (A)54S S < (B )54S S = (C)56S S < (D )56S S = 5.已知数列}{n a 满足01=a ,133 1+-=+n n n a a a (∈n N*),则=20a ( ) (A)0 (B)3- (C )3 (D) 23 6.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m 2项和为100,则它的前m 3项和为( ) (A)130 (B)170 (C)210 (D)260 7.已知1a ,2a ,…,8a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1≠q ,则( ) (A)5481a a a a +>+ (B )5481a a a a +<+ (C)5481a a a a +=+ (D )81a a +和54a a +的大小关系不能由已知条件确定 8.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 列有( ) (A )13项 (B)12项 (C)11项 (D)10项 9.设}{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2=q ,且30303212=????a a a a ,那么 30963a a a a ???? 等于( ) (A)210 (B)220 (C)216 (D)215 10.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A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试题(A)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别学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为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有1 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A.水中B.煤油中C.四氯化碳中D.汽油中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 ...合金的是 A.硬铝B.黄铜C.钢铁D.金箔 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 ②Al2O3③Al(OH)3 ④Al 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 4.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5.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6.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B.Cu2+C.Al3+D.Mg2+ A.AlO 2 7.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 D.NaHCO3 8.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 、、、、五种溶液, 这种试剂 Na SO MgCl FeCl Al SO NH SO 2422243424是 A.Ba(OH)2B.H2SO4C.NaOH D.AgNO3 9.将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A.Cu、Fe3+B.Fe2+、Fe3+C.Cu、Cu2+、Fe D.Cu、Fe2+、Fe 10.将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B.生成红褐色沉淀C.有气泡产生D.无变化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 ..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2.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B.二倍体 C.三倍体D.六倍体 3.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①③B.④①② C.③①②D.③②① 4.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淀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5.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识的是() A.调查的人群要随机抽取 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 C.要调查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之内的所有家庭成员 6.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N/4 B.N/8 C.N/6 D.0 7.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8.将一粒花药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下列细胞中哪一细胞与其他三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A.根细胞B.种皮细胞 C.子房壁细胞D.果实细胞 9.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1种,全部B.2种,3∶1 C.4种,1∶1∶1∶1 D.4种,9∶3∶3∶1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供参考)

九上物理巩固训练: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3.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5.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7.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A、海上的风比陆地上的大 B、由于陆地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 C、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陆地的温度始终比海水的温度高 D、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低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数列的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一、数列的概念选择题 1.在数列{}n a 中,12a =,1 1 1n n a a -=-(2n ≥),则8a =( ) A .1- B . 12 C .1 D .2 2.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2 76n a n n =-+,4a =( ) A .2 B .6- C .2- D .1 3.已知数列{} ij a 按如下规律分布(其中i 表示行数,j 表示列数),若2021ij a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13i =,33j = B .19i =,32j = C .32i =,14j = D .33i =,14j = 4.已知数列{}n a ,若()12* N n n n a a a n ++=+∈,则称数列{}n a 为“凸数列”.已知数列{} n b 为“凸数列”,且11b =,22b =-,则数列{}n b 的前2020项和为( ) A .5 B .5- C .0 D .1- 5.在数列{}n a 中,已知11a =,25a =,() * 21n n n a a a n N ++=-∈,则5a 等于( ) A .4- B .5- C .4 D .5 6.已知数列{}n a ,{}n b ,其中11a =,且n a ,1n a +是方程220n n x b x -+=的实数根, 则10b 等于( ) A .24 B .32 C .48 D .64 7.在数列{}n a 中,114a =-,1 11(1)n n a n a -=->,则2019a 的值为( )

A . 45 B .14 - C .5 D .以上都不对 8.删去正整数1,2,3,4,5,…中的所有完全平方数与立方数(如4,8),得到一个新数列,则这个数列的第2020项是( ) A .2072 B .2073 C .2074 D .2075 9. 3 … … ,则 ) A .第8项 B .第9项 C .第10项 D .第11项 10.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 n a n n λ=-(R λ∈),若{}n a 为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 .(),2-∞ C .(),1-∞ D .(),0-∞ 1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 3n n S +=,则34a a +=( ) A .81 B .243 C .324 D .216 12.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为1,第2项为3,前n 项和为n S ,当整数1n >时, 1 1 12()n n n S S S S 恒成立,则15S 等于( ) A .210 B .211 C .224 D .225 13.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但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差成等差数列对这类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杨辉之后一般称为“垛积术”现有高阶等差数列,其前7项分别为1,4,8,14,23,36,54,则该数列的第19项为( ) (注:()() 2222 1211236 n n n n ++++++= ) A .1624 B .1198 C .1024 D .1560 14.设数列{},{}n n a b 满足*172 700,,105 n n n n n a b a a b n N ++==+∈若6400=a ,则( ) A .43a a > B .43a b D .4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含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产生沉淀的是 A.硅酸钠溶液B.石灰水C.氯化钡溶液D.氯化钙溶液2.工业盐酸常呈黄色,其原因是 A.Cl-被空气中的O2氧化 B.混有可溶性杂质如Fe3+ C.溶有Cl2D.HCl在溶液中呈黄色 3.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颜色相同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次氯酸钙B.氯化钙C.次氯酸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5.患甲状腺肿大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元素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是 A.钠元素B.氯元素C.碘元素D.铁元素 6.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溶液,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A.NaNO3B.FeCl2C.Na2SO4D.AlCl3 7.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A.NH3B.N2 C.N2O3 D.HNO3 8.已知反应①2BrO3- + Cl2 =Br2 +2ClO3-②5Cl2 + I2 +6H2O=2HIO3 +10HCl ③ClO3- +5Cl-+6H+=3Cl2 +3H2O,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ClO3->BrO3->IO3->Cl2B.BrO3->Cl2>C1O3->IO3- C.BrO3->ClO3->Cl2>IO3-D.Cl2>BrO3->C1O3->IO3- 9.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10.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O2是硫酸的酸酐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 二.填空题(14分) 11.防治碘缺乏病的碘添加剂是KIO3(如加碘盐),可用盐酸酸化的KI淀粉混合液检验食盐

人教版八上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达标题A卷 1、倘若大自然的细菌、真菌等突然消失,则将会出现() A、动植物大量繁殖 B、人类会没有传染病 C、植物没有病虫害 D、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堆积如山 2、脚癣、甲癣等都是由()引起的。() A、寄生虫 B、真菌 C、链球菌 D、病毒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和,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4、使人或动植物患病的是一些营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5、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达标题B卷 1、棉花枯萎病是由()引起的。() A、细菌 B、病毒 C、害虫 D、真菌 2、人的肠道内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 1和维生素K,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是()A、寄生B、腐生C、共存D、共生 3、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与植物共生。

4、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 5、我们把鸡、鱼的内脏埋进土里,过一段时间后翻开泥土,发现内脏不见了,请解释原因。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达标题C卷 1、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因为豆科植物的根中有() A、根瘤菌 B、乳酸菌 C、白僵菌 D、放线菌 2、夏天,一杯放在餐桌上的牛奶变质了,这主要是因为() A、细菌和真菌容易在牛奶中繁殖,使他变质 B、高温使牛奶变质 C、空气使牛奶变质 D、时间长了使牛奶变质 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作为参与物质循环,引起, 与。 4、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如地衣是与共生而形成的,与豆科植物共生。 5、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达标题A卷 1、人们在实践中对细菌、真菌的利用非常多。下列与细菌的利用有关的是( )A.制作酸奶和香醋B.酿制酱油和葡萄酒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气体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物理同步测试—分子运动理论能量守恒气体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B. 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C. 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1kg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都是6.02×1023个,这个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着 D.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小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的整体运动和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总和 B.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D.在同一温度下,不同质量的同种液体的每个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

4.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汁,经过一段时间后墨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只是由于() A.水分子和碳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不平衡造成的 B.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C.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D.水分子间空隙较大造成的 5.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布朗运动是否显着与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无关 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6.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试验,错误的是() A.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存在着相互排斥力 C.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说明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D.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减小

数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数列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卷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列3,5,9,17,33,…的通项公式a n等于() A.2n B.2n+1 C.2n-1 D.2n+1 2.下列四个数列中,既是无穷数列又是递增数列的是() A.1,1 2, 1 3, 1 4,… B.-1,2,-3,4,… C.-1,-1 2,- 1 4,- 1 8,… D.1,2,3,…,n 3..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2,S4=20,则该数列的公差d=________.() A.2 C.6 D.7 4.在数列{a n}中,a1=2,2a n+1-2a n=1,则a101的值为() A.49 C.51 D.52 5.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不为零,首项a1=1,a2是a1和a5的等比中项,则数列的前10项之和是() A.90 C.145 D.190 6.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的各项都是正数,且a3a11=16,则a5=() A.1 C.4 D.8 7.等差数列{a n}中,a2+a5+a8=9,那么关于x的方程:x2+(a4+a6)x+10=0()

A .无实根 B.有两个相等实根 C .有两个不等实根 D .不能确定有无实根 8.已知数列{a n }中,a 3=2,a 7=1,又数列? ?????11+a n 是等差数列,则a 11等于( ) A .0 D .-1 9.等比数列{a n }的通项为a n =2·3n - 1,现把每相邻两项之间都插入两个数,构成一个新的数列{b n },那么162是新数列{b n }的( ) A .第5项 B.第12项 C .第13项 D .第6项 10.设数列{a n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b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A .1 033 034 C .2 057 D .2 058 11.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28,171==S a .记[]n n a b lg =,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09.0=,[]199lg =.则b 11的值为( ) C. 约等于1 12.我们把1,3,6,10,15,…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则第七个三角形数是( ) A .27 C .29 D .30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完整版)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金属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Zn:65 Fe:56 H: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 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 5.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地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不溶物残留的是 ( ) A.铁 B.黄铜 C.碳酸钙 D.生石灰 6.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7.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镁②硫③铁④磷⑤铜 A、①③ B、③ C、③④⑤ D、③⑤ 9.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镁 B、硫酸锌 C、氯化亚铁 D、硫酸铜 10.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铁门表面喷漆 B.冰箱保存食物 C.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 D.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 12.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锈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 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13、在车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改变铁的颜色 14.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A.铁矿石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单质 15.下列每组金属是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g、Al、Au C.Mg、Fe、Cu D.Pt、Pb、Na 1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关于烟草花叶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活细胞中寄生B.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C.具有细胞结构D.属于植物病毒. 2 . 关于细菌、真菌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内,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B.细菌的生活需要水,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C.冰箱有耐低温的细菌和真菌。 D.所有的细菌和真菌体积都很小。 3 . “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有关。“超级细菌”的结构特点() A.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同SARS病毒一样无细胞结构 C.有同真菌一样的细胞结构D.没有DNA 4 . 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①酵母菌②草履虫③病毒④衣藻 A.①B.②C.③D.④ 5 . 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病菌B.葡萄球菌C.流感病毒D.酵母菌 6 . 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蜜蜂B.水稻C.乳酸菌D.禽流感病毒 7 . 下面关于噬菌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真菌病毒,非常微小,单位一般用毫米表示 B.它具有荚膜等特殊结构 C.它一般寄生在动物细胞内 D.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通过侵入细菌体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8 .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有关该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B.有细胞结构 C.体积微小,肉眼无法观察D.不能独立生活 9 . 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酵母菌B.幽门螺杆菌 C.噬菌体D.衣藻 10 . 下列有关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原核生物B.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和真菌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D.细菌是一类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 1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棵小树经历风雨,长成参天大树,是它的生长过程 B.秋天到了,燕子迁徙,这是它们主动适应环境,有利个体生存和物种延续 C.病毒是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D.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也能够由小长大 12 .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白糖放入杯中,杯中的水会变甜 B.大风吹起时,地上的尘土飞扬 C.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一会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 D.把两块纯净的铅块用力压紧,两块铅合在了一起 2.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 s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 d、e、f、g等点,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图所示,则( ) A.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的中点 D.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可能在cd连接以外的某一点 3.把体积为V1(mL)的油酸倒入适量的酒精中,稀释成V2(mL)的油酸溶液,测出1 mL油酸溶 液共有N滴;取一滴溶液滴入水中,最终在水中形成S(cm2)的单分子层油膜,则该油酸分子 的直径大约为( ) A.m B.m C.cm D.cm 4.最近发现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越性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知1 nm(纳米)=10-9m, 半径为1 nm的球体可容纳的液态氢分子(其直径约为10-10m)的个数最接近下面的哪一个数 值( ) A. 102 B. 103 C. 106 D. 109 5.“破镜难圆”的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 B.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 C.一块玻璃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而两块碎玻璃片之间,分子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合力为零

D.两片碎玻璃之间,绝大多数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可忽略,总的分子引力为零 6.关于分子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 B.两物体分子间引力的合力等于万有引力 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浮力等于固体与液体表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 7.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 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 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 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 D.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但体积仍可变化 8.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 ℃,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体温计 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 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10.关于物体中的分子数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物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B.体积相同的物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物质的量相同的物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体积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11.设r0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平衡时的距离,r是两个分子的实际距离,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等于零 B. 4r0>r>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 C.r由4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先增大后减小 D.r由4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其合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题以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题以及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 ( )1.铁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①延性②展性③导电性④传热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 )2.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镁在氧气中燃烧 C.碳在氧气中燃烧 D.硫在空气中燃烧(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球墨铸铁铁 B.氧化锌 C.不锈钢 D.硅钢( )4.生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0.3%~0.6% B.O.5%~2% C.2.0%~4.3% D.1%~2% ( )5.在下列条件中,铁最容易生锈的是 A.仅与空气接触 B.仅与水接触 C.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D.不与空气和水接触( )6.以下列矿石(括号内为各种矿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原料,通过高温冶炼制取金属,在所产生的废气中,对 空气造成污染较少,并不易造成酸雨危害的是 ( )7.下列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Fe B.Fe2O3 C. FeO D. FeS ( )8.在下列铁的化合物中,含铁量最高的是 [相对原子质量:Fe-56,O-16,S-32]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 )9.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跟铁矿石反应冶铁,在这个反应 里,CO作 2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10.下列有关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铁是含杂质很多的铁合金 B.不锈钢所含主要元素有Fe、Cr、C、Ni等 C.铁能跟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D.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 ( )11.下列有关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纯铁有银白色光泽,铁属于黑色金属 B.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的“钢铁”多为铁合金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 D.地壳中的铁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 )12.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血红蛋白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 数是[ 相对原子质量:Fe-56] A.1 B.2 C.3 D.4 ( )13.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输油铸铁管道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B.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砂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 ( )14.为了防止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涂油②刷油漆③保持干燥④镀上其他金属⑤烤蓝⑥ 包塑料布 A.①②③⑥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5.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4Fe+3O 22Fe2O3 B.2Fe+6HCl=2FeCl3+3H2↑ C.3CuSO4+2Fe=Fe2(SO4)3+3Cu D.Fe+H2SO4=FeSO4+H2↑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有一个或两个符合要求的答案。错 选、多选不给分,有二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2 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 )16.铁钉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 A.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B.铁钉表面有气泡逸出 3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 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 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2.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含有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该汞合金补牙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B.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C.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的大D.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3.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 > Z > Y B.Y > X > Z C.Y > Z > X D.Z > Y > X 4.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5.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C.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6.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 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 7.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A、C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A、C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A、C表面都产生气泡,但A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C的快。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C>B B.C>A>B C.C>B>A D.A>B>C 8.有X、Y、Z三种金属,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减少并放出气体,X、Z无变化;把X、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Y、X、Z C.Y、Z、X D.Z、Y、X 9.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0.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X>Y、Z>Y D.Y>X、Y>Z 11.将a g铁粉加到b g Zn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bg

生物必修二第四第五章单元测试

生物必修二第四第五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在每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治疗艾滋病(HIV 病毒为RNA 病毒)的药物AZT 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 构很相似。下列对AZT 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自我复制 C.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逆转录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表达过程 2.如图是DNA 和RNA 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都有5种碱基和8种核 苷酸 B .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构 成 C .蓝藻的线粒体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 D .DNA 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 核糖而没有核糖 3.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 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 个体的概率为1/6 B .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 隐性遗传病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 W 、aX W 两种 4.在胰岛B 细胞合成胰岛素的过程中,不需要...(. ). A .脱氧核苷酸 B .核糖核酸 C .核糖核苷酸 D .氨基酸 5.如果DNA 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则该片段(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 .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 ②④⑤ 6.原核生物的mRNA 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 须在mRNA 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 A .原核生物的tRNA 合成无需基因指导 B .真核生物tRNA 呈三叶草结构 C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D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 7.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如果将来G 非洲爪蟾的网织红细胞的珠蛋的白mRNA , 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非洲爪蟾的卵细胞中,结果如下图甲所示。如果注射 含有珠蛋白mRNA 的多聚核糖体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则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外源mRNA 的注入不影响卵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B .珠蛋白mRNA 在卵细胞中可能竞争利用其中的核糖体 C .若不注入珠蛋白mRNA 卵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珠蛋白 D .卵细胞内没有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 8.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 .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 、氨基酸、核糖体、酶、A TP 即可完成 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D .某段DNA 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 、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9.一个mRNA 分子中有m 个碱基,其中G +C 有n 个,由该mRNA 翻译合成的蛋白质有两 条肽链。则其模板DNA 分子的A +T 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 .m 、m 3-1 B .m 、m 3-2 C .2(m -n)、m 3-1 D .2(m -n)、m 3 -2 10.若下图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DNA 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与图中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中心法则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指的是B 过程 C .每种tRNA 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D .图中A 过程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 11.理论上每一个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内所含DNA 的质与量是一样的,为何所含蛋白质的 质与量不一样( ) A .不同细胞的基因经过不同的重组,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 B .不同细胞的基因数量不一样多,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 C .不同细胞被转录的基因不一样多,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 D .不同细胞的基因复制速度不同,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 12.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