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 《电和磁》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2课 《电和磁》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2课  《电和磁》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2课  《电和磁》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2课《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电磁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三年级下册“磁铁”以及上一课时“电和磁”相关知识。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平的多种研究。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并且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可是对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层层引导,层层设问,来激发学生思维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我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总结出我们本节课的结论。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真正的融入科学探究的活动中来。【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制作铁钉电磁铁。

2.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教学难点】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

2.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听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今天我们也来钓一钓鱼,那位同学上来试一试?

2.师:看来这些鱼还不太愿意当“愿者”啊,下面张老师也来钓一钓。张老师就能用铁钉钓起鱼来,你们信不信?(铁钉上加磁铁)张老师怎么就钓上来了呢?生:有磁铁。

3.师:同学们看的真仔细,看来我的魔术被揭穿了。不过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4.师:磁铁让铁钉暂时具有了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一旦我把磁铁拿掉,铁钉的磁性就消失了。(板书:磁化)这是本节课十分重要的概念,大家一定要记牢。

5.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的奥斯特实验吗?谁来说说奥斯特有哪些发现?(生: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除此之外,还学到了什么?(生:把导线缠成到线圈,磁性会增大。)

6.师:线圈可以把导线的磁力集中起来,但集中地位置在线圈的中心,不方便利用。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利用上线圈中心的磁性呢?同学们想一想?

生:将铁钉放到线圈中心,将线圈通电,线圈就有了磁性,这是中心的铁钉就被磁化了,铁钉的两端就具有了磁性。

7.师:这位同学真是聪明极了,居然想到了这种方法。利用磁化现象将导线圈中心的磁传递出来。其实,这种方法以前的科学家也想到了,并把这种装置叫做电磁铁。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电磁铁。板书: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为了让每位同学都清楚的看到制作电磁铁的过程,老师录制了一段视频,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学习一下制作方法。

2.同学们都看清如何制作了吗?我们再回顾一下制作要点。生读。怎么样,清楚了吗,是不是都跃跃欲试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磁铁。开始。(适时激励)

3.同学们都制作完了电磁铁,大家来观察一下,我们制作的电磁铁都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线圈、铁钉。(板书:组成:线圈、铁芯)师:中间的铁钉换成其他铁棒一类物质是不是也可以。我们把这类物质叫做铁芯。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4.猜一猜,我们制作的电磁铁到底有没有磁性呢?如何判断?生汇报。

5.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吧.请看实验要求。生读

6.张老师还有个重要提示,读屏。

7.现在开始小组实验。生实验然后汇报。(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三、探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一)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1.磁铁有南北极,那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2.怎么才能知道电磁铁有没有南北磁极呢?谁有好方法?小组讨论。

3.汇报方法,用指南针

4.你能具体说说用指南针怎么判断南北极。

钉尖吸引了指南针的北极就能说明钉尖是南极了吗?怎么办呢?

生:再靠近指南针南极试试,如果排斥就可以得到证实。

5.阅读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6.投影展示学生记录,提出新的问题。

(二)电磁铁的南北极和什么因素有关

1.为什么测试的结果不一样,两组的结论迥然相反呢,电磁铁的南北极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讨论一下。

2.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导线缠绕的方式,和电池正负极的接入方式。(板书)

3.先说一说怎么研究导线缠绕的方式的影响?生汇报

正好我们刚才缠了两种方式的线圈,但是在接电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电池的正负极接法一定不能改变。好,我们就先进行改变缠绕的方式的实验。开始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电池正负极的影响呢?注意,这里线圈必须选择一种缠绕方式,不能分别用两个线圈。好,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开始。

5.得出结论:绕线方式和电池接法都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板书)

6.小结:我们发现,改变绕线方式和电池接法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至于具体的判断它们是怎样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问题,等到你们初中物理课上就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解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从生活中找找电磁铁的踪迹;

2.观察生活中用电设备,找找电磁铁的踪迹。

【板书设计】

电磁铁

组成:线圈、铁芯

通电:产生磁性线圈缠绕方向

电磁铁改变电磁铁南北极断电:磁性消失电池正负极接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高效课堂模式)

教材分析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白杨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全一册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大象版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第一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与提问 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 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 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四、计划与组织 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所选

五年级上册书法备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xx集中心小学 xx第一课字形特点(一) 教学目的: 1、掌握长、短、方、圆这四种字形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书写名人名言的格式,以及如何珍惜时间。 教学用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字,揭示课题。 1、出示小黑板:身之正会 2、齐读,这四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第一个字属于长形字。 第二个字属于短形字。 第三个字属于方形字。 第四个字属于圆形字。 今天我们来学习“字形特点(一)”。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卡片:身

〈1〉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2〉学生边议论边试写。 〈3〉指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即:怎样写好“身”字)〈4〉指一名学生上台边说边写。 〈5〉xx评议。 〈6〉学生自由练习同一类的字三个。 2、出示小黑板:(贴有写字的图片) 想一想:这些字个有什么特点?如何写好它们? 字形较短:血之 字形较方:正画 字形较圆:会xx 3、名人名言行款练习。 〈1〉学生读一读,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2〉分析名人名言的书写格式。 〈3〉学生试写,要求注意语句中的长、短、方、圆不同字形的写法。 4、师小结。 三、学生进行钢笔字练习。 教后记: 第二课字形特点(二) 教学目的: 1、掌握大、小、偏斜三种字形的写字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3、继续练习名人名言的书写行款。 教学准备:写有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字例,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天口 2、齐读。想: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3、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有何区别? 4、指名说,老师板书:字形较大字形较小 二、指导书写。 1、较大字形: 〈1〉要点:撇、捺或长横、长竖要舒展。〈2〉老师写:发 〈3〉生试写:天年 2、较小字形: 〈1〉要点:要写在格的中心位置,字中的笔画较短。 〈2〉师边将边示范:白 〈3〉学生试写:口日 3、偏斜字形: 〈1〉xx字主笔不可过于xx。 〈2〉xx写:夕勿 〈3〉学生试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与我们》公开课教案_4

8.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背景】: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而是否“产生新物质”是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本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形式、物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制作思维导图。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泡腾片、玻璃杯、温开水、一次性杯子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制作饮料) 1、出示泡腾片(一种固体饮料),简单介绍下泡腾片(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以喝上一杯美美的饮料),是否大家也想尝试? 2.学生探究:制作饮料(将泡腾片放入温开水),思考:有什么现象?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3.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有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有新物质产生,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4.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饮料。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饮料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出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归纳旧知 回顾整个单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变化,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变化?举例说明 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提问,打开学生的思维,为后面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打下基础。) 三、组内交流 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给学生们20分钟的时间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通过小组的合作一起完成思维导图,这样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温故知新。) 四、全班交流 1.请一个小组讲解下本组整理了哪些知识? 2.其他小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互相补充知识,认识到自己小组遗漏了哪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建议学生下课后到各个小组进行学习修正。) 五、习题巩固 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燃放烟花 B、木材燃烧 C、盐溶于水 D、燃煤发电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铁熔化后制成锅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C、温度计内水银长度发生变化 D、光被镜子反射回去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木头燃烧 C、湿衣服晒干 4、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五年级上册写字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写字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该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写字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两大部分钢笔字和毛笔字。硬笔部分,主要由基本笔画得教学(横,悬针竖,垂露竖,撇,点提,竖钩,横折,捺);毛笔部分,主要由基本笔画的练习(长横,短横,垂露竖,悬针竖,撇,长捺,平捺,点,提)。共分成16课,其中8课钢笔字,8课毛笔字,并附有学生学习习作和古代名家作品欣赏。学习36种偏旁的写法,上中下结构,并相应的配备417个楷书、57个毛笔字的例字,供学生仿写练习。第8课是综合性练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笔画的变化以及毛笔字书写的基本方法。 本册课本教学简明、形象、实用。每篇课文都由范字、笔画的书写要领、例字等几部分组成。毛笔部分的范字部分有采用内含行笔路线的例字,有利于学生通过视角感知,内化。书写要领使在行笔时重难点上升为文字,在记忆的同时把书写时注意点内化为“规则”形式。例字的设置进一步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并能受到“艺术美”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一手好字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 2、写字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习掌握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提的书写技巧。 5. 毛笔字工整且形似范字,运笔正确、到位。 6、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鉴赏能力; 7. 结合书法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知识,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采用书法比赛、作品展览等方式鼓励学生好好写字,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写字的积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5单元 18《科学学习回顾》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翼教版

18、科学学习回顾 一、目的要求: 1、归纳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基本类型,梳理出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2、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思和整理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的作用,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4、知道科学探究技能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 1、归纳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基本类型,梳理出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2、体会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的作用,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三、教学难点: 1、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思和整理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知道科学探究技能的种类。 四、教学过程: ▲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 A、活动目标 1、能回忆出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类型。 2、能归纳出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3、能对某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 B、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的类型u (1)教师|述: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经历过许多的科学探究活动,想一想你经历过哪些的科学探究活动。 (2)教材第85页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分别同答这些探究活动的类型。 (3)鼓励学生分别举每个类型的3—5个具体探究活动,如设计与制作类的活动;有设计制作风车、小吊车、小火箭……列表分类记录. (4)提问:除了上述探究活动类型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探究活动的类型·最感兴趣的探究活动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5)学生分组交流。 2、指导认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1)教师提问:一个探究活动需要经历几个探究的环节? (2)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熟悉的课例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几个环节。学生可以选其他活动进行分析.描述并记录每个探究环节的分析结果。 (3)鼓励学生选择分析不同的探究活动过程,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 (4)第86页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分析,尽管科学探究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一般都要经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预测——制定计划一一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几个基本的探究环节,但对不同的活动类型,具体的探 究环节也有所不同。 ▲我学会的一些技能 A、活动目标 1、能运用某种技能进行一定的科学探究活动。 2、知道利学探究过程的基本方法。 3、能运用多种方法来整理信息。 4、体会到技能对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A、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有哪些方法和技能。 (1)教师讲述:在科学课上我们要进行科学探究就离不开具体的方法和技能,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制作、种植饲养、调查、整理信息、归纳结论、表达与交流等都有具体的片法技能。想一想,在科学课学习中你都掌握了哪些具体的方法和技能?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存交流过程中,可以就某个探究的环节回忆自己所运用的方法和技能。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整理信息的方法等。 根据实际和学生兴趣,鼓励不同小组总结归纳不同的方法和技能。 2、学生体验方法和技能的作用。 (1)教师-一边讲述一边投影: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整理信 息的方法有----曲线法、柱状图、扇形图、概念图等。. (2)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在科学课学习中的一组数据运用上面的力法 来整理信息。 ①选择的数据应体现两个量之问的变化,如时间与温度、年龄与体重、时间与小车运行的距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科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掌握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2,学会做澄清和过滤的实验 教学难点 学做过滤的实验 课前准备 混浊的水,明矾,铁架台,漏斗,烧杯,过滤纸,玻璃棒等 擦布 计划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大家都知道水有什么性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用的水基本都能达到刚才大家所描述的水的样子,但自然界中所有的水都是这样吗(不是)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些不清洁的水进行净化.(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净化水的知识 2,提问:你们以前自己有过净化水的经历和经验吗? 二学习新课 A..学习净化水的方法 1,出示一杯含各总杂质较多的混浊的水,提问: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杯很脏的水,要想把这样一杯水净化干净,应该怎么做呢。 2,引出沉淀的概念。 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办法,其中最合适的方法应该是先将这杯水静止地放在一旁,让里面比较的大的,不容易溶解的物质沉下去,这样的方法叫做——沉淀,也叫澄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入一种叫做明矾的物质,可以提高沉淀的速度,下面,大家分组试一试。 3,谈话:刚才,各种同学都对杯中的水进行了沉淀,现在请大家看看杯子里的水干净了吗?下面,老师再教大家一种净化方法,它可以将水中极细小的颗粒净化掉。4,过滤实验。边示范,边讲解过滤实验的要领.

人教版__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

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 【教材内容】 1.将本册生字按照汉字的结构进行细致分类,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多种结构的汉字。 2.本册课本内的词语、句子和名言警句。 【教学目的】 1. 在分类学习的同时,将结构相同的生字进行统一的编排,配合新内容的同时安排好练习课,以进行细致系统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 2. 在每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词语及句子的练习,做到生字、词语、句子相结合,内容充实,使学生对汉字的规范化书写掌握更扎实,更稳固。 3.使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书写水平有较快提升,以适应将来中学的更高要求。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书写,并且具有一定的速度。 2.熟练掌握不同的间架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律,书写时做到姿势正确,书面干净,行 款整齐、 美观。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左右结构(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左右结构左边小右边大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好。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2.指名说出生字“撑”“锅”“饿”“檐”“碗”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二、指导写字 1.说一说在写这种左右结构生字时的特点(左边小右边大) 撑锅饿檐碗 2.指导写字 3. 左边偏旁写的时候偏左,给右边多留一些地方。 4.示范书写 5.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 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撑住铁锅饿坏屋檐烧碗 3.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课本句子练习 五、小结 汉字就像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各部分之间紧紧相连,你们可要看清它们,和它们做好朋友哟。 教学反思: 五年级孩子大多数能认真书写,写工整,但是靠体的很少。教师除了让孩子掌握结构规律外,还要让孩子在家临摹字帖,练习笔画,只有这样,才能写好正楷字。 第二课时左右结构(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左右结构左右大小相当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好。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2.指名说出生字“鲸”“肺”“粘”“鳃”“帐”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二、指导写字 1.说一说在写这种左右结构生字时的特点(左边右边基本大小相当) 鲸肺粘鳃帐 2.指导写字 3.左边偏旁写的时候稍稍偏左,给右边留一些地方。 注意: 4.示范书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与我们》公开课教案_0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单元第40-4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制作饮料”。“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帮助学生从整个单元的高度去把握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学生应掌握的学习方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法:从观察现象开始,通过提出假设,寻求证据检验,最后得出结论。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习的重点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从观察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开始,通过寻求证据,证明产生了新物质,进而确定这种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因此,是否“产生新物质”是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 【学情分析】:本课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形式、物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概念。同时希望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物质变化和我们生活的联系。 【教法学法】:实验法、合作法、分析法、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水。 【教学过程】: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质,而且所有的物质都在变化,现在你能很自信的告诉大家物质的变化主要分哪几种吗? 2.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3.这个单元我们具体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你可以把这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吗? 4.老师给出一张表格,你能将它补完全吗? 5.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我们知道物质在变化,科学家们也在研究,为什么要研究他们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房里的丝更多了。 介绍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有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成构造、以适应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通俗来讲就是“幼虫小时候”。 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1.观察蚕的幼虫。 分析:蚕的外形是圆筒状,分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各有1对胸足。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第3、4、5、6节各有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3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第11节背面有一尖形肉质突起,称为尾角。尾角能平衡蚕体内的水压,使蚕前后水压保持相同,利于蚕的生长发育。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节每节两侧各生有1个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 2.观察蚕的幼虫。 结论:蚕的幼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有重要的器官,腹部有10个体节。 播放观察蚕的幼虫、观察蚕宝宝的身体特征视频资料。 观察蚕的食物。 蚕的口器与蚊子的刺吸式口器不同,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进食时,使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学生分小 组观察, 汇报交 流,猜测 及查阅相 关资料并 回答。 帮助学生 了解蚕幼 虫的外部 特征,还 要有意识 地培养学 生养成细 致观察的 习惯,提 升观察研 究动物外 部形态特 征的能 力。

温度是24~25℃,相对湿度是75%左右。蚕盒要放在阴凉通风的位置,发现病蚕或者死蚕要及时剔除,以免蚕病蔓延。 拓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1.观察蚕的蜕皮。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要蜕四次皮。 ①蚕宝宝开始蜕皮了,头部的皮已开,向后缩。 ②整个头部的皮向后缩,胸足已露出来。 ③头部和胸部的皮已全部蜕下,并缩至腹部处。 ④皮已蜕至最后一对腹足处。 ⑤蚕宝宝的旧皮已蜕至尾足的后面。 ⑥蚕宝宝蜕下的旧皮。 蚕刚开始蜕皮时,身体两侧的气孔部位出现黑线,并随着蜕下的皮逐渐消失。蜕皮的顺序有时是先把口器上的皮蜕下来,接着从头到尾地蜕,有时是先从头到尾地蜕完后再蜕口器上的皮。蜕皮后的蚕身更白,足明显变大。播放蚕宝宝脱皮全过程视频资料。 观察蚕吐丝。蚕到了5龄末期(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 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在吐丝前会排泄出像水一样的排泄物;食欲减退,食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上下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此时的蚕称为熟蚕或适熟蚕。熟蚕不进食,并且它的身体发黄发亮后,就要开始吐丝了。 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准备。一旦发现蚕成熟了,就可以把它们放在架子或格子房上;如果没有架子或格子房,蚕也会在盒子的角落里结茧。 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学生猜 测、交流 回答。 学生继续 进行观察 和记录。 为蚕结茧 做准备及 观察蚕吐 丝的过 程。我们 将继续为 蚕的生长 发育做好 积极准 备,并及 时将观察 到的内容 记录下 来。当然, 我们也可 以像观察 蚕这样去 观察饲养 生活中的 其他小动 物。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课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课教案三篇 第一课字形特点(一) 教学目的: 1、掌握长、短、方、圆这四种字形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书写名人名言的格式,以及如何珍惜时间。 教学用具: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字,揭示课题。 1、出示小黑板:身之正会 2、齐读,这四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第一个字属于长形字。 第二个字属于短形字。 第三个字属于方形字。 第四个字属于圆形字。 今天我们来学习“字形特点(一)”。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卡片:身 〈1〉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2〉学生边议论边试写。 〈3〉指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即:怎样写好“身”字) 〈4〉指一名学生上台边说边写。 〈5〉师生评议。 〈6〉学生自由练习同一类的字三个。 2、出示小黑板:(贴有写字的图片) 想一想:这些字个有什么特点?如何写好它们? 字形较短:血之 字形较方:正画 字形较圆:会香 3、名人名言行款练习。 〈1〉学生读一读,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2〉分析名人名言的书写格式。 〈3〉学生试写,要求注意语句中的长、短、方、圆不同字形的写法。 4、师小结。 三、学生进行钢笔字练习。P4 第二课字形特点(二) 教学目的: 1、掌握大、小、偏斜三种字形的写字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3、继续练习名人名言的书写行款。 教学准备:写有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字例,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天口 2、齐读。想: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3、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有何区别? 4、指名说,老师板书:字形较大字形较小 二、指导书写。 1、较大字形: 〈1〉要点:撇、捺或长横、长竖要舒展。 〈2〉老师写:发 〈3〉生试写:天年 2、较小字形: 〈1〉要点:要写在格的中心位置,字中的笔画较短。 〈2〉师边将边示范:白 〈3〉学生试写:口日 3、偏斜字形: 〈1〉左斜字主笔不可过于左斜。 〈2〉范写:夕勿

科学普及出版社(六年级英语上)lesson11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科学普及出版社(六年级英语上)lesson11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教材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语言规律,培养学生自学规律,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使他们逐步掌握学习规律,懂得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能独立自主学习,是学生受益终生。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又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节日,对于节日的由来及怎么庆祝这样的西方文化,他们充满了好奇,他们具有好奇、爱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对西方文化充满了好奇心,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辨别能力,不崇洋媚外,提高民族自豪感。多创设情境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学习英语。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单词,要求发音准确,理解词义,语调自然流畅。 2、能熟练使用圣诞祝福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单词Christmas,present的发音。

2、圣诞祝福语及其两种应答。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 up 1、常规问候。 2、小复习。 Step2Culture 1、引入。出示Father Christmas的图片, 2、绍圣诞节的相关知识。 Step3Words 1、由圣诞节的故事分别引出Christmas tree,stocking,present ,Christmas card,贴图、教读。注意纠正发音。 2、巩固单词: 看教师的嘴型猜单词。 抢读。 Step4Sentences 1、T: look at the Christmas card, there is a word “Merry Christmas”.What’s the meaning? Ps:(Guess……) T:Merry means Happy,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 T: If you are Ting Ting, how do you answer? Ps: (……)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全部教案

12.河流与湖泊 【教材分析】 《河流与湖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起始课,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水资源就是其中的一种。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河流和湖泊水仅仅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能有浅显的认识,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可能没有系统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简要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初步了解地球上水的基本状况 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观察和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河流与湖泊形成的探究兴趣 2.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2.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并比较河流和湖泊的特征。 【教学难点】 做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模拟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彩泥、装水的塑料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旅游吗?生回答。我们国家有很多名山大川,河流湖泊,这几个地方大家去过吗?生回答。这节课老师先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这几处的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播放视频) 师: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生:非常美丽,都有水存在. 师:大家看的非常仔细。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地球各处,河流水与湖泊水就是水存在的一种形式。那么,河流与湖泊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河流与湖泊。(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交流见过的河流与湖泊,分析两者的特点,并比较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不同1.师:说一说,你居住的地方有河流和湖泊吗? 生回答:瘦西湖、高邮湖、邵伯湖、大运河、小秦淮河、凤凰岛、玉带河…… 2.师:你见过的河流和湖泊是什么样子的? 生回答: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 3.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图来表示河流与湖泊?完成记录单。小组选定代表展示与汇报。4.师总结:大家画的不错。我们国家的河流与湖泊有怎样的分布情况呢?地图上,通常用蓝色的细线表示河流,有长有短。湖泊通常是蓝色的闭合图形,大小不一,形状同湖泊实际形状相同。 5.师: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储水?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生: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 7.师: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对水资源的认识。] 三、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1.师:那么自然界的河流和湖泊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生:降雨,水 2.这些只是大家的猜测,要想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证据。科学

人教版__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

页眉内容 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 【教材内容】 1.将本册生字按照汉字的结构进行细致分类,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多种结构的 汉字。 2.本册课本内的词语、句子和名言警句。 【教学目的】 1.在分类学习的同时,将结构相同的生字进行统一的编排,配合新内容的同时安排 好练习课,以进行细致系统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 2.在每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词语及句子的练习,做到生字、词语、句子相结合,内容充实,使学生对汉字的规范化书写掌握更扎实,更稳固。 3.使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书写水平有较快提升,以适应将来中学的更高要求。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书写,并且具有一定的速度。 2.熟练掌握不同的间架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律,书写时做到姿势正确,书面干净,行 款整齐、 美观。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左右结构(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字及5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左右结构左边小右边大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好。 【教学过程】 、出示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5个。 2.指名说出生字“撑”“锅”“饿”“檐”“碗” 3.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指导写字 1.说一说在写这种左右结构生字时的特点(左边小右边大) 撑锅饿檐碗 2.指导写字 3.左边偏旁写的时候偏左,给右边多留一些地方。 4.示范书写 5.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写写评评 1.将写得好的进行展览,指出好的地方。

2.练习扩展词语书写

4. 示范书写 5. 自己写,教师个别指导 3. 个别指导,班内评价 四、 课本句子练习 五、小结 汉字就像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各部分之间紧紧相连,你们可要看清它们,和它们做 好朋友 哟。 教学反思: 五年级孩子大多数能认真书写,写工整,但是靠体的很少。教师除了让孩子掌握结构 规律外, 还要让孩子在家临摹字帖,练习笔画,只有这样,才能写好正楷字。 第二课时 左右结构(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字及 5 个单字的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写好左右结构左右大小相当的字,间架结构要搭配 好。 教学过程】 : 、出示生字 1. 出示田字格生字 5 个。 2. 指名说出生字“鲸”“肺”“粘”“ 鳃”“帐” 3. 观察说一说他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指导写字 1. 说一说在写这种左右结构生字时的特点(左边右边基本大小相当) 鲸肺粘鳃帐 2. 指导写字 3. 左边偏旁写的时候稍稍偏左,给右边留一些地方。 注意: 撑住 铁锅 饿坏 页眉内容 屋檐 烧 碗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精彩纷呈—展示篇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大象版

第三课《精彩纷呈——展示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使学生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 3、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制作的各种乐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 1、教师公布规则。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要求加以简单的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乐器进行评价,并试着提出改进建议) 3、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三、拓展。 教师适时的引出噪声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探究控制噪声的方法。(学生阅读“科学自助餐”)第二课时 一、举办演奏会、组间互评 ◆模拟课堂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演奏会的形式,独奏、合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一方面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其他小组乐器的独到之处,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乐器。 活动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乐器,介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2.观众要安静地倾听,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不能持讥讽的态度。 3.客观地评价乐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将评选出优秀制作奖和优秀表演奖。

(学生参与演奏会的学习、欣赏活动,同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根据其他小组的表现在不同数量的星星中填上颜色。) 评价内容星级 我们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资料☆☆☆☆☆ 我们能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了验证☆☆☆☆☆ 我们的乐器演奏效果还不错☆☆☆☆☆ 我们小组能密切合作☆☆☆☆☆ 二、小组自评 ◆模拟课堂 师:本小组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客观地给自己打分。 评价内容星级 乐器的外形美观☆☆☆☆☆ 乐器的设计有创意☆☆☆☆☆ 乐器演奏的声音准确、优美☆☆☆☆☆ 小组成员在演奏时能做到团结、合作☆☆☆☆☆ 三、改进乐器 ◆模拟课堂 师: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如果要对自制的这个乐器进行改进,它将会有什么新变化?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结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