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书中早说:“创新是作文的生命。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就有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就已成功了一大半。”因此,在我校的教研园地上,我率先上了这个《作文,贵在创新》的探索课,也同时把这个课当作教研课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次次有心得,篇篇有新意”的作文方向。

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创新人才”成了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节奏。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的思维方式及丰富想像力,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世纪人才的最可贵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主要方式是思维,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新的重要的话题,即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定位。以往的应试教育重“文”轻“人”,只重“文”法:怎样审题、怎样立意、怎样构思、行文,三大文体的写法指导成了“填鸭式”。几年前的中考文题《放学路上》便成了学生的“顺手捞咸菜——越捞越老一套”,这样的写作只能俗了又俗。有些学生在写作中纵然会好一些,也难免有些虚假经历,那是逼于无奈的。

因此,创新作文的教研必须尊重作文主体——人。学生的作文,要强调学生的思维积极因素,即“作文是形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从人文出发,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矛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那么,创新作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才能使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有创意的文章。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写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要在学生啃笔头中打开源头,必须抓住“创”字

刚上初中的学生写作的习惯是重弹小学“老调”,或“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甚至啃笔头。这是因为学生们思维的方式陈旧,往往相似或相同,你“兴高采烈”,他也“兴高采烈”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打开学生新的源头,用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不动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因为求异的思维方法有多向思维、反向思维、交叉思维、有形思维、变形思维等;形象的思维方法有联想、想象;抽象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推理、判断等。所以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引发用时空联想或多角度联想,也可使学生认识世界的多元化,认识问题的多角度,从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发挥,加大思维的跨度,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灵敏性。

二、要紧扣现实生活,灵活教会一个“新”字

尽管当代中学生课业负担比小学阶段重了许多,但中学生生活却能使其感受出新的生活味道,甚至折射出新社会生活的“七彩光”。所以,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要引导学生紧扣现实生活,使其关注身边生活的长幼之情、邻里关系、理想与前途、成功与失败、欢乐与忧伤,不失时机进行“热点炒作”,让学生自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意识,并养成多写观察日记、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有一位同学在《晨》中写道:“暮春,晨雾朦胧。红霞映红了大地,校园的草坪上,小草酣睡初醒,点点晶莹的露珠点缀着每一颗小草。看上去似无数小眼睛一闪一闪的。听,林荫树下,三五成群的学生,琅琅的晨读声,像晨雾般的轻柔,红霞般的热情……”;还有一位同学在《夕阳》中写道:“夕阳,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水相接的观音岭上空,余辉金光炯炯,它照在水面上,水面就浮光跃金,似一颗颗神气小星星在闪动;它照在绿树上,好像给碧玉小树涂上一层油,显得华绿生辉;

它照在人们的脸上,好像给他们的脸上涂上一层金。虽近黄昏夕阳明……”。以上两个片段描写,是多么生动优美啊!字数大概一百个,逻辑虽然还不那么严密,却能用恰当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校园气氛。能用细心观察和排比句式并以静化动描绘黄昏景色给人以美的感受,激人上进。这些新奇的描写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感受,可见生活给了他们丰厚的滋养。把学生引向大自然的生活、社会生活等“万花筒”,使学生能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的关注、感受和体察生活,国事家事、自然风景、民风民俗、天文地理、科技发展、校园新貌、师生之情、亲友纠葛、同学纠纷等等,移诸笔端,多多积累新的意境。生活如此多姿多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正如刚踏入初中的学生,物新、人新、事新、景新一样,唯其新能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

教师在帮助学生创设情景、再现形象、美感诱发、环境熏陶等关键环节时,要“点石成金”,要让学生感悟生活、审视生活的真善美,如学校规定的“十不准”引起议论,使学生产生不可遏制的冲动,写出更多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使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灵活地教会一个“新”字就在这里。

三、要注重识别素材,寻找一个“活”字

写作作为一种生活、知识、思想融于一体,感知、思维、表达共同作用的综合创造技能,更不能离开大量的训练。只有量变才能质变,没有一定量的训练,怎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们的语文教研组,从我这节探索课起,沿着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了一个训练规律,具体做法:

(一)以读带练。语文课前背诵一首古诗或一段古文;每篇课文所布置的作业中,要有一个片断训练;重点课文要写读书笔记、日记,

并坚持一节课内完成500字以上的习作。只有这样不断积累,多读多练,才是写作的真正“捷径”。

(二)以练带创。针对中下层生在训练中出现的困难,采用仿写片断、交流日记、加强口语训练等方式进行。在这样耐心指导下,有好多差生也开始喜欢作文了。学生小李在一篇观察日记以《意外的收获》为题写道:“今天我又太粗心把妈妈让我买的一斤鸡蛋打破了,可是偶然间发现有双黄蛋。在向妈妈道歉时顺便问她双黄蛋是什么原因……”这不是意外的收获么?看,这样的作品,你能说是“差生”写的吗?

(三)以创求精。鼓励学生大胆向报刊发稿,或经过指导再选送报刊,也取得了不少收获。还搞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当“记者”,作品也曾多次在校际报纸上发表。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活”起来,而且开阔了视野,使学生思想变得更敏锐、更深刻、更客观、更现实,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

诚然,学生创新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更深入地探索,以便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2008年5月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