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于晓雷)人教版物理课标与教材双向细目表(表1、2、4-)

(于晓雷)人教版物理课标与教材双向细目表(表1、2、4-)

(于晓雷)人教版物理课标与教材双向细目表(表1、2、4-)
(于晓雷)人教版物理课标与教材双向细目表(表1、2、4-)

2014年黑龙江省中考联合命题物理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

制表人:于晓雷赵淑珍考试范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1页-120页、第1单元——第6单元)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1页-88页、第7单元——第12单元)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页-178页、第13单元——第22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难易度:难、中、易 5%、15%、80% 1:3:16 :

试题整卷难度值为~。

¥—

2014年黑龙江省中考联合命题物理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四)

命题命题卡(单项选择题)

命题命题卡(双项选择题)

市(地)(单位):双鸭山市饶河农场中学学科:物理

试题内容:

13.以下事例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许多大功率用电器的电源插头同时插在同一插线板上同时工作

B.三线插头中间较长的铜片应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

C.发现有人触电,先打电话给医院,再用手直接拖动触电的人体离开电线

D.在使用测电笔时,首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

命题命题卡(填空题)

,

市(地)(单位):双鸭山市饶河农场中学学科:物理

命题命题卡(探究与实验题)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1)分析比较实验③④,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④⑤,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E”)。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E”)。

(3)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是:。

参考解答:

(1)D A

(2)B

(3)

(4)控制变量

<

命题命题卡(分析与交流题)

市(地)(单位):双鸭山市饶河农场中学学科:物理

考查立意:

通过分析并交流水翼船和船在高速航行时船体被抬高的原因,考察学生能运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实例的能力。

参考解答: ]

(1)甲

(2)流体的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特点,水翼如甲图,上凸下平的结构使水在水翼上方的流速快压强小,在水翼下方的流速小压强大,所以船被抬高。 试题来源

人教版物理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预测难度

预测得分

审 题 意 见

科学性

题干叙述

考查立意

整卷中地位

参考答案

分值分配

审议结论:

审题人:

命题命题卡(综合与应用题)

题 号 试题内容:

33、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物块重90N ,放在水平桌面上如

图10甲所示;若用图10乙所示滑轮组提升,每个滑轮重30N ,求:

33 题 型 填空 分 值 7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 ——vt s = 求时间——t=s/v 密度公式: V m = ρ 重力与质 G = mg 压强公式:P=F/S (固体) p =ρgh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F 浮= G 物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 1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 总 (G 总= G 物+G 动)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物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 (G 物+G 动) s =2 h 功的公式: W =F s P =t W 公式变形:W =P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100%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即竖直方向): W =G h 单位换算:1W=1J/s 1kW=103W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滑轮和斜面]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等电动机]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高于初温t 0,△t = t - t 0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如何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学科《课 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 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 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 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 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 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附: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

初中物理必背公式 速度公式: G = mg 密度公式: 浮力公式:F 浮=G 物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压强公式:P=F/S p =ρgh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1 F F = 滑轮组: F = n 1 G 总 (G 总= G 物+G 动) s =nh 物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 1(G 物+G 动) s =2 h 功的公式: W =F s 功率公式: P =t W 公式变形:W =P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电流定义式: 欧姆定律: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串联)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并联)W = R U 2 t 电热公式(电阻产生的热量):(串联)Q = I 2Rt (并联)Q = R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 I 2Rt =W = U I t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串联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物理量 单位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物理量 单位 P ——功率 W W ——总功 J 物理量 单位 η——机械效率 W 有——有用功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物理量 单位 W ——电功 J U ——电压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 ·Wh t ——通电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P ——电功率 W I ——电流 A (并联)P =U 2/R (串联)P =I 2R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即竖直方向): 单位换算:1W=1J/s 1马力=735W 1kW=103W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高于初温t 0,△t = t - t 0 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 段电路); 同时性:I 、U 、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提示: (1) I 、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度=1 kW ·h = 3.6×10 6 J 。 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 灯等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 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 (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

初中物理所有计算公式

初中的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 kg/m?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压强公式:P=F/S (固体)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亚鱼九年制学校2012年中考物理公式大全 公式名称字母形式字母意义变形公式备注 运动学、力学公式 速度v=s/t v:米/秒(m/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s=vt(求路程) t=s/v(求时间) 1m/s=3.6km/h 重力G=mg G: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重力加速度 m=G/g(求质量) 密度ρ=m/V ρ:千克/立方米(kg/m3) m: 质量千克(kg) V:体积 立方米(m3) m=ρv(求质量) v=m/ρ(求体积) 1×103kg/m3=1g/cm3 合力方向相同:F 合 =F 1 +F 2 方向相反:F 合 =F 1 —F 2 方向与两个分力方向相同 方向与较大力方向相同 浮力F 浮 =G 物 —F 液 G 物 :物体的重力 F 液 :物体在液体中的拉力 用测力计求浮力法 F 浮 =G 物 F 浮 :物体的浮力 G 物 :物体的重力 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F 浮 =ρ 液 gV 排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 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 的体积) F 浮 =G 排 G 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 杠杆平衡 F 1L 1 = F 2 L 2 F 1 :动力 L 1 :动力臂 F 2 :阻力 L 2 :阻力臂 滑轮组F 上 = (G 物 +G 轮 ) S=n h F= (G 物 +G 轮 )/n F 上 :绳子向上拉力的总合力 n:动滑轮绳子的总段数 机械功W=Fs F:力牛(N) s:移动的距离米(m) F=W/s(求拉力) s=F/W(求距离) 机械效率η= W 有/ W 总 ×100% W 有 一般指重物移动所做的功 W 总 一般指拉力移动所做的功 功率 P=W/t P功率瓦特(w)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W=pt(求功) 压强 P= F/S P 压强帕斯卡(Pa) F 压力牛(N) S受力面积立方米(m3) F=Ps(求压力) s=F/p(求面积) 液体压强P=ρ 液 gh h深度米(m)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详解)

这是我在补习班蹭到的~临近中考了,希望能帮上同学们的忙。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初中 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密度公式: 重力与质G = mg 压强公式:P=F/S (固体)p =ρgh 浮力公式:F 浮=G 物 – F F 浮=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F 1L 1=F 2L 2 或写成:2 1F F =滑轮组: F = n 1G 总 (G 总= G 物+G 动) s =n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 (G 物+G 动) s =2 h 功的公式: W =F s 功率公式: P =t W 公式变形:W =P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1) Q 放=(q 为J/kg , m 用kg )(2) Q 放=qV (q 为J/ m 3 ,V 用m 3) 电流定义式: 欧姆定律: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串联)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并联)W = R U 2 t 电热公式(电阻产生的热量):(串联)Q = I 2Rt (并联)Q = R U 2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 I 2Rt =W = U I t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1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物理量 单位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比热容 J/(kg·℃) m ——质量 kg △t ——温度差 ℃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物理量 单位 P ——功率 W W ——总功 J t ——时间 s 物理量 单位 η——机械效率 W 有——有用功 J W 总——总功 J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Q ——电荷量 库 C t ——时间 s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Ω 物理量 单位 W ——电功 J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 ﹒Wh t ——通电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P ——电功率 W I ——电流 A U ——电压 V (并联)P =U 2/R (串联)P =I 2R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即竖直方向): W =G h 单位换算:1W=1J/s 1kW=103W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滑轮和斜面]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等电动机]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高于初温t 0,△t = t - t 0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0低于初温t ,△t = t 0- t C 水 =×103 J/(kg·℃) 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I 、U 、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变换式: R =U /I U =I R 提示: (1) I 、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度=1 kWh = ×10 6 J 。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 灯等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 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一、 【初 中 物 理 公 式 一 览 表】 物 理 量 主 要 公 式 主要单位 长度(L ) 用刻度尺测 主单位:m 导出单位:Km 、dm 、cm 、mm 等 换算关系:1km=103m 1m=10 dm =102cm=103mm 面积(S ) 面积公式 S =ab S=a 2 换算关系:1m 2 =102 dm 2 =104 cm 2 =106 mm 2 1cm 2=10-4 m 2 体积(V ) (1) V 长=Sh=abh (2)用量筒或量杯 V=V 2-V 1 1m 3=103dm 3(L )=106cm 3(ML)=109mm 3 1dm 3(L )=10-3 m 3 1cm 3(ML)=10-6 m 3 时间(t ) 用钟表测量 主单位:s 1h=60min=3600s 速度(v ) (1)速度公式 :t s v = t s v = (2) 变形公式:v s t = s=υt 国际单位:1m/s=3.6km/h 交通运输单位: 1 km/h =5/18 m/s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质量(m ) 用天平测量 g G m = 主单位:kg 1t=1000kg 1kg=103g=106mg 密度(ρ) (1)密度公式:V m = ρ V m =ρ (2)变形公式: m=ρV V=m/ρ 国际单位:kg/m 3 1g/cm 3=103kg/m 3 重力 G=mg=ρVg m- kg N ;g :9.8N/kg 或者10N/kg 合力(F ) (1)同方向F=F 1+F 2 (2)反方向F= F 1-F 2(F 1>F 2) N 固体压强(p ) (1) S F p = (2)计算步骤: F=G=mg S F p = 单位:Pa 【注意】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 柱 = 1.01×105 Pa = 10.3 m 水柱 【注意】柱体时与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可通用 液体压强(p ) ⑵ gh p ρ= (2)计算步骤: gh p ρ= F=pS 【注意】深度是从液面开始计算 浮力(F 浮) (1) 称重法 F 浮=G -F 示 (已知弹簧称) (2) 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排 = m 排g (已知G 排或m 排) (3) 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 (已知V 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 浮=G 物=m 物g (已知漂浮或悬浮法) 【注意】出现“物体静止时,受到浮力”这种说法时,要分别算出浮力(计算时的V 排= V 物),然后根据沉浮条件,如果F 浮> G 物,则上浮至漂浮时静止,根据漂浮条件; F 浮=G 物=m 物 g ;如果F 浮< G 物 ,则下沉至沉底时静止,此时浮 力为刚才算出的浮力。 动力、阻力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2211l F l F = 1l 与2l 单位相同即可 机械功(W ) (1)定义W=Fs 克服重力做功W=G 物h=m 物gh ;克服摩擦力做功W=fs 【注意】先判断是否做功,再进行计算 J 机械功率(P) (1)P= t W (2) P= t W = (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 主单位:w 1Kw=103w 拉力(F )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 =G n 1 物(理想滑轮组) (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1 动物G G n F += (实际滑轮组) (3)已知η:n G F η= (实际滑轮组) 机械效率(η) (1) 公式:η= 总 有W W ×100% 计算步骤:有用功:W 有=G 物h 总功:W 总=Fs ( W 总=W 有+W 额) η= 总 有W W ×100% (2) 对于滑轮组(竖直):S=nh (v s =nv h ) η= nF G (n 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3)对于滑轮组(水平):S=nh (v s =nv h ) 当匀速运动时,F 拉和f 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 拉=f η= F 拉/nF 【注意】1、由于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所以η总小于1,且没有单位, 用百分比表示。 2、F 拉为直接用手拉物体的力,F 为拉绳子的力。 3、绳子的为S ,v s ;物 体的为h ,v h 。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部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千克kgm=p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v=s/t 密度p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牛顿(牛)NG=mg 压强P帕斯卡(帕)PaP=F/S 功W焦耳(焦)JW=Fs 功率P瓦特(瓦)wP=W/t 电流I安培(安)AI=U/R 电压U伏特(伏)VU=IR 电阻R欧姆(欧)R=U/I 电功W焦耳(焦)J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P=W/t=UI 热量Q焦耳(焦)JQ=cm(t-t°)

比热c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中考物理公式汇总表

洪东中学中考物理公式大全 公式名称字母形式字母意义变形公式备注 运动学、力学公式 速度v=s/t v:米/秒(m/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s=vt(求路程) t=s/v(求时间) 1m/s=3.6km/h 重力G=mg G: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重力加速度 m=G/g(求质量) 密度ρ=m/V ρ:千克/立方米(kg/m3) m: 质量千克(kg) V:体积 立方米(m3) m=ρv(求质量) v=m/ρ(求体积) 1×103kg/m3=1g/cm3 合力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与两个分力方向相同 方向与较大力方向相同 浮力F浮=G物—F液 G物:物体的重力 F液:物体在液体中的拉力 用测力计求浮力法 F浮=G物 F浮:物体的浮力 G物:物体的重力 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F浮=ρ液gV排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 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 的体积) F浮=G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杠杆平衡 F1L1= F2L2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滑轮组F上= (G物+G 轮) S=n h F= (G物+G轮)/n F上:绳子向上拉力的总合力 n:动滑轮绳子的总段数 机械功W=Fs F:力牛(N) s:移动的距离米(m) F=W/s(求拉力) s=F/W(求距离) 机械效率η= W有/ W总×100%W有一般指重物移动所做的功W总一般指拉力移动所做的功 功率 P=W/t P功率瓦特(w)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W=pt(求功) 压强 P= F/S P 压强帕斯卡(Pa) F 压力牛(N) S受力面积立方米(m3) F=Ps(求压力) s=F/p(求面积) 液体压强P=ρ液gh h深度米(m)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

初中物理必背公式s速度公式:?v单位物理量t:单位换算 km/h m/s v——速度32mm cm=101 m=10dm=10km m s——路程 1min=60s 1h=60min=3600 s;h t——时间s 公式变形:求路程vts?——求时间t=s/v —— 单位物理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N ——重力G kg m——质量 m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g=10N/kg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密度公式: 单位物理量1kg=10单位换算:3g mρ33——密度kg/mg/cm ?? 333kg/m1g/cm10=1×V g kg m——质量363 cm1m =1033cm m V——体积33-3 1L=1dm =10 m 单位物理量浮力公式:N ——浮力F浮N G——物体的重力 F=GF–物示浮物N F——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示单位物理量gG=m=F G——物体排开的液体排排浮排N ——浮力F浮N 受到的重力ρgVF=ρ3kg/m ——密度排液浮m——物体排开的液体排3 m V——物体 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排kg 的质量g=10N/kg,粗略计算时取g=9.8N/kg

物理量单位 G=F[]时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物浮——浮力F N 浮N ——物体的重力G物压强公式:单位物理量面积单位换算:2是受力面积,指:S注意N/m p——压强Pa 或 P=F/S(固体)2 -42 1 cm =10m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N F ——压力 2 -62m=101 mm 分面积2 m ——受力面积S. 单位物理量液体压强公式:2或N/m Pa p——压强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注意ρρ3 gh= p kg/m ——液体密度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m h ——深度单位物理量g=10N/kg,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杠杆的平衡条件:N F——动力1的LL、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提示:21m ——动力臂L1 =FLFL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2121N F——阻力2LF m L——阻力臂221?LF或写成:12滑轮组:单位物理量 N F ——动力1GF = n G)(当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时,G= G——总重N 总物总总+=GG G)(n ——承担物重、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动总物单位物理量 nhs = m s——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n h s =GF = ∵对于定滑轮而言:∴=1 物1+n h s =2F = G G)(=2 ∴∵对于动滑轮而言:2动物 公式:功的单位物理量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提示J ——动力做的功WF s=W N F——动力(即竖直方向)m 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人教版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 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https://www.doczj.com/doc/8e18485486.html, 生活用电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一、【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一、【常用物理量】 1、人耳区分回声:≥0.1s 2、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3、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4、水的密度:ρ=1.0 ×103 kg/m3 5、水的沸点:100℃ 6、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7、元电荷:e=1.6×10-19C 8、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9、动力电路的电压(三相电):380V 10、单位换算: (1)1m/s=3.6km/h 1km/h=5/18 m/s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二、【常用知识点】 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d.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e.安全电压:≤36V(或不高于36V) 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5.超声:频率高于2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6.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7.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8.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9.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0.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1.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为电能。 12.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13.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1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6.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7.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复习过程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如何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学科 《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情况一览表92618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ts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s?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m?? 浮力公式: F浮=G物–F示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浮=G物 压强公式: P=F/S(固体) 液体压强公式: p=ρgh物理量单位

p——压强 Pa 或 N/m2ρ——液体密度 kg/m3 h——深度 m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2注意:S是受力面积,指 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3=1×103kg/m3 1m3 =106cm3 1L=1dm3=10-3m3 1mL=1cm3=10-6m3 物理量单位 p——压强 Pa 或 N/m2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

物理量单位 F浮——浮力 G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单位 v——速度 m/s km/h s——路程 m km t——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1min=60s 1 m/s=3.6 km/h 物理量单位 G——重力 m——质量k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单位 ρ——密度 kg/m3 g/cm——质量kg g V——体积 m3 cm3 物理量单位 F浮——浮力 N G物——物体的重力 N F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单位 F浮——浮力ρ——密度 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实用标准文档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一、常用的物理公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平=s总/t总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g=9、8N/kg) 4、动滑轮F= (G物+G轮)/2 S=2 h 滑轮组F= (G物+G轮)/n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连接方式:偶定奇动 5、机械功:W=Fs 6、有用功W有: W有=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水平放置时: W有=fs W总=F·ns f为摩擦力;s为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 7、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8、功率:P= w / t 9、、压强:P= F/s 10、液体压强:P=ρg 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11、热量:Q=cm△t 1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mq m:燃料的质量q:热值 13.串联电路:电流:I=I1=I2=……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U1=U2=…… 电阻:1/R =1/R1 +1/R2 +…… 14.欧姆定律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阻与电流、电压无直接关系,只是一种计算公式而已。

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一般情况下)。 15.电功:W=U I t=P t 16.电功率:P=UI=I2R=U2/R 17.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U2t/R=UIt=Pt Q=W 18.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总=P1+P2+…… 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f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f:频率 二、重要知识强调: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特性: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音在30~40分贝为理想安静环境;70分贝影响工作;90分贝失去听力。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5、彩色光带颜色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6、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 7、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8、凸透镜成像规律: 9、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佩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佩戴凸透镜矫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