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成触发器功能测试及转换_实验报告(1)

集成触发器功能测试及转换_实验报告(1)

集成触发器功能测试及转换_实验报告(1)
集成触发器功能测试及转换_实验报告(1)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电路

实验项目名称:集成触发器功能测试及转换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RS、D、JK触发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测试方法;

2.掌握不同逻辑功能触发器的相互转换;

3.常我三态触发器和锁存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4.学会触发器、三态触发器、锁存器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RXS-1B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

3.器件

74LS74 双上升沿D触发器

74LS76 双下降沿JK触发器

三、实验任务:

任务一: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功能测试

双上升沿触发维持-阻塞D触发器74LS74的引脚排列图如图3-19所示。

图中SD,RD端异步置1端,置0端(或称异步位置,复位端)。CP为时钟脉冲端。

试按下面步骤做实验:

1.分别在SD,RD端加低电平,观察并记录Q,Q端的状态。注意:当SD,RD端同时加低

电平时,输出将为高电平,但是此事如果SD,RD端再同时加高电平,对应的输出状态是

不确定的。

2.令SD,RD端为高电平,D端分别接入高、低电平,用手动脉冲作为CP,观察并记录当

CP为0-1时Q端状态。

3.当SD=RD=1,CP=0(或CP=1),改变D端信号,观察Q端的状态是否变化?整理上述实

验室据,将结果填入表3-5中。

4.令SD=RD=1,将D和Q端相恋,CP加入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记录Q相对于

CP的波形。

表3-5D触发器74LS74功能表

SD RD CP D Q Q

0 1 X X 0

1

1 0 X X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任务二:下降沿J-K触发器功能测试

双J-K下降沿触发器74LS76芯片的引脚排列图如图3-20所示。自拟实验步骤,测试器功能并将结果填入表3-6中。

表3-6 双J-K触发器功能测试

SD RD CP J K Q Q

0 1 X X X X

1 0 X X X X

1 1 0 X 0

1 1 1 X 0

1 1 X 0 1

1 1 X 1 1

若令J=K=1时,CP端加入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观察Q-CP波形,并于D触发器D和Q 端相连时观察到的Q端波形相比较,有何异同点?

任务三:触发器功能转换

1.将D触发器和J-K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列出表达式,画出实验连接图;

2.接入连续脉冲,观察各触发器CP及Q端波形,比较两者关系;

3.自拟实验数据表并填写之。

四、数据处理

表3-5D触发器74LS74功能表

SD RD CP D Q Q

0 1 X X 0 1

1 1

1 0 X X 0 0

1 0

1 1 0 0 0

1 0

1 1 1 0 1

1 1

表3-6 双J-K触发器功能测试

SD RD CP J K Q Q

0 1 X X X X 1

1 0 X X X X 0

1 1 0 X 0 0

1 1 1 X 0 1

1 1 X 0 1 1

1 1 X 1 1 0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备注: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D测绘131 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 测绘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 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 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 时间:2016.6.02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 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 (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 (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 (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 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 3. 一测回观测: (1) 盘左。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 (1)记录。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按照下式计算2C 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 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机械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机械测试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姓名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系 2012年5月15

实验一: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技术; 2.掌握选择应变片的原则及粘贴质量的检查; 3. 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方法; 1.掌握桥路连接和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 5. 了解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6.为后续电阻应变测量的实验做好在试件上粘贴应变片、接线、防潮、检查等准备工作。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等强度梁试件; 天平秤;砝码;INV1861应变调理器; 千分尺(0~25㎜);INV3018C信号采集分析仪; 防潮用硅胶;游标卡尺; 电烙铁、镊子、砂纸等工具;小台钳、钢尺、划针; 502粘结剂(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丙酮、乙醇、药棉等清洗器材等。 三、实验原理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ΔL/L),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ΔR/R),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构件单位应变所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量,用S来表示。 本实验中用到的是单臂电桥,即四分之一桥,工作中只有一个桥臂电阻随着被测量的变化而变化,设改电阻为R1,产生的电阻变化量为ΔR,原理如下图所示:

个 则输出电压0U 的值为: 01 4 e u u S =ε 式中, 0u 为输出电压,ε为应变值,e u 为供桥电压,0u 和ε可从分析仪中直接读出, e u 在应变仪中读出,S 为实验所求。 四、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选片。目测电阻应变片有无折痕、断丝、霉点、锈点等缺陷,缺陷应变片不能粘贴,必须更换。 2.测片。用数字万用表或电桥精确测量应变片电阻值的大小。注意:不要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直接接触应变片基底。测量时应放在干净的书面上,不能使其受力,应保持平直。记录各个应变片的阻值,要求应变片阻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对于标称电阻为120Ω的应变片,测量时数字万用表必须打到200Ω档位上,所测电阻值为原始电阻。要求同一电桥中各应变片之间阻值相差均不得大于0.5Ω,否则需要更换。 3.试件表面处理。实验所用试件为等强度梁,为使粘贴牢固,必须对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如下: (1)用细砂纸在等强度梁表面需贴片处打磨,打磨方向与贴片轴线位置成45度交叉。如等强度梁上有以前贴好的应变片,先用小刀铲掉。应变片为一次性消耗材料,粘贴后再起下来不能再用。 (2)用棉花球蘸丙酮、乙醇擦洗表面的油污和锈斑,直到干净再自行晾干。 (3)然后用划针在贴片处划出十字线,作为贴片坐标,再用棉球擦一下。 (4)打磨好的表面,如暂时不贴片,可涂以凡士林等防止氧化。 4.贴片。贴片过程如下: R1+δR R2 R4 R3 U e B D R2 A B C D R1 R4 R3 C 0

实验六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五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理解Oracle 触发器的种类和用途 2. 掌握行级触发器的编写 [预备知识] 1. PL/SQL 程序设计 [实验原理] 1. 建立触发器 CREA TE [OR REPLACE] TRIGGER <触发器名> BEFORE|AFTER INSERT|DELETE|UPDA TE OF <列名> ON <表名> [FOR EACH ROW] WHEN (<条件>) ON 子句中的名称识别与数据库触发器关联的数据库表 触发器事件指定了影响表的 SQL DML 语句 ( INSERT 、 DELETE 或 UPDA TE) AFTER 指定了触发器在处理完成后触发 BEFORE 指定了触发器在处理完成前触发 默认情况下,触发器每个表触发一次 FOR EACH ROW 选项指定触发器每行触发一次(即触发器为行级触发器) 要使触发器触发,WHEN 子句中布尔型表达式的值必须判定为 TRUE 可以将 REPLACE 添加到 CREA TE 语句以自动删除和重建触发器 2. 行级触发器中引用表数据 在行级触发器中,使用伪记录来表示旧数据:old 和新数据:new 引用示例::new.customer_name, :old.customer_name 3. 行级触发器中的谓词 在一个多条件触发的触发器中,使用谓词可以区分当前触发的操作的类型:触发事件 :old :new Insert 无定义,所有字段都是NULL 该语句完成后插入的值 Update 更新前该行的旧值 更新后该行的值 Delete 删除前该行的值 无定义,所有字段

《土木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

姓名:肖龙 报名编号:T0759202101411509000002 学习中心:福建省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 层次:高起专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实验一:水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泥性质检验方法; 2、熟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3、检验水泥是否合格。 二、实验内容: 第1部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测定 实验仪器、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GB3350.8要求);维卡仪;净浆标准稠度测定仪;凝结时间测定仪;圆台试模;初凝时间试针;终凝时间试针;水泥湿气养护箱;天平,量筒;其他工具:小刀、小铲。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1)实验原理: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或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本实验采用代用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并采用不变用水量法,量取拌用水142.5ml,根据实验结果换算得出最终标准稠度用水量。 (2)实验数据及结果

2、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1)实验原理: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 (2)实验数据及结果 第2部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依据: GB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2、实验仪器、设备:行量式胶砂搅拌机;振实台;水泥抗折强度试验机;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机;专用夹具;试模;大小括料器,金属刮平尺;养护箱、养护池;天平,量筒。 3、实验数据及结果 水泥检验项目合格性评定:

(1)水泥的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水泥的凝结时间符合要求。依据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对P.042.5水泥的技术要求: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该试验初凝时间为140.2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600分钟,该试验终凝时间为203.22分钟,所以符合要求。 (2)水泥胶砂强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符合要求。依据胶砂强度:28天抗折强度9.28≥6.5、抗压强度51.15≥42.5(实验数据结果不小于以下表中数据)。 实验二: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土的压缩实验得到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即压缩曲线——e~p曲线,并以此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1-2,判断土的压缩性,为土的沉降变形计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 + W0)Gs Pw (1)试样初始孔隙比:e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 P0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1 + e0) e i = e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i h0 e1 –e2 △ e (3)土的压缩系数:a1-2 = 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2–p1 △ p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3 触发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RS、JK、D和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用以表示逻辑状态“1”和“0”,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它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贮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1、基本RS触发器 图5-8-1为由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是无时钟控制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0”、置“1”和“保持”三种功能。通常称S为置“1”端,因为S=0(R=1)时触发器被置“1”;R为置“0”端,因为R=0(S=1)时触发器被置“0”,当S=R=1时状态保持;S=R=0时,触发器状态不定,应避免此 种情况发生,表5-8-1为基本RS触发器的功能表。 基本RS触发器。也可以用两个“或非门”组成,此时为高电平触发有效。 表5-8-1 图5—8—1 基本RS触发器 2、JK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触发器是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种触发器。本实验采用74LS112双JK触发器,是下降边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引脚功能及逻辑符号如图5-8-2所示。 JK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 Q n+1=J Q n+K Q n J和K是数据输入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依据,若J、K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端时,组

成“与”的关系。Q与Q为两个互补输出端。通常把Q=0、Q=1的状态定为触发器“0”状态;而把Q=1,Q=0定为“1”状态。 图5-8-2 74LS112双JK触发器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下降沿触发JK触发器的功能如表5-8-2 表 注:×—任意态↓—高到低电平跳变↑—低到高电平跳变 Q n(Q n)—现态Q n+1(Q n+1 )—次态φ—不定态 JK触发器常被用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 3、D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单端的情况下,D触发器用起来最为方便,其状态方程为 Q n+1=D n,其输出状态的更新发生在CP脉冲的上升沿,故又称为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 触发器的状态只取决于时钟到来前D端的状态,D触发器的应用很广,可用作数字信号的寄存,移位寄存,分频和波形发生等。有很多种型号可供各种用途的需要而选用。如双 D 74LS74、四D 74LS175、六D 74LS174等。 图5-8-3 为双D 74LS74的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功能如表5-8-3。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1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描述了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压力测试和对登录和注册功能的黑盒 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开发人员对软件产品进行完善和优化,给用户提供一份 客观的软件质量报告。本方案的主要读者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客户代表等。 测试流程: 制定测试计划开发测试脚本创建测试场景分析测试结果监视性能指标运行场景测试1.2系统简介 项目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本项目探讨了一个基于J2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基于 J2下的图书管理系统用语言开发处理程序,选择强大的作为开发工具,用交互式 网站界面设计技术( )开发前台界面,后台数据库选择。本系统实现了基本的对书 籍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归还信息、查询信息进行管理和操作等功能,可 以满足普通用户、管理员的需求。

1.3术语和缩略词参考资料 1)响应时间:客户端从给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开始直到完全接受了服务器反馈信息为止,这期间所用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 2)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交易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交易数量。 3)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请求数。 4)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 5)黑盒测试:英文是。又称功能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 6)等价划分测试:等价划分测试是根据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种技术。

2测试概要 2.1测试用例设计 2.1.1黑盒测试: 1)边界值法 用边界值法设计用户注册测试用例: a)先等价划分 b)边界值分析

机械工程测试实验报告----白云静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实验指导书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 11010141 学号: 1101014125 姓名:赵艳峰

实验一 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方法; 2、掌握桥路连接和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 3、了解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等强度梁 编号;天平秤;砝码;yd-15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游标卡尺;千分尺(0~25㎜);DY-15型直流24伏电源; 三、实验原理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ΔL/L ),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ΔR/R ),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构件单位应变所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量,用K 来表示, K= L/L R/R ??=ε R/R ? yd-15动态电阻应变仪主要技术参数 1、测量点数:4点 8点 2、测量范围: 10000微应变 3、标定应变: 50, 100, 300, 1000, 3000微应变,标定误差不超过 1%,最小 1微应变 4、灵敏系数:k=2.00 5、灵敏度:0.25mA/με(12Ω及2Ω负载) 0.093 5mA/με(16Ω负载) 0.025mA/με(20Ω负载) 0.01mA/με(50Ω负载) 0.01伏/με(1k 负载) 6、电阻应变片:按120Ω设计,100~600Ω可用。 7、线性输出范围:0 30mA(12Ω及2Ω负载)

触发器实验报告

. . . . ..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周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集成触发器应用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__邓江毅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内容和原理 1、D →J-K 的转换实验 设计过程:J-K 触发器和D 触发器的次态方程如下: J-K 触发器:n n 1 +n Q Q J =Q K +, D 触发器:Qn+1=D 若将D 触发器转换为J-K 触发器,则有:n n Q Q J =D K +。 实验结果: J K Qn-1 Qn 功能 0 0 0 0 保持 1 1 0 1 0 0 置0 1 0 1 1 0 1 翻转 1 0 1 0 1 置1 1 1 (上:Qn ,下:CP ,J 为高电平时) 2、D 触发器转换为T ’触发器实验 设计过程:D 触发器和T ’触发器的次态方程如下: D 触发器:Q n+1= D , T ’触发器:Q n+1=!Q n 若将D 触发器转换为T ’触发器,则二者的次态方程须相等,因此有:D=!Qn 。 实验截图: 专业:电卓1501 姓名:卢倚平 学号:3150101215 日期:2017.6.01 地点:东三404

实验名称:集成触发器应用实验 姓名: 卢倚平 学号: 2 (上:Qn ,下:!Qn )CP 为1024Hz 的脉冲。 3、J-K →D 的转换实验。 ①设计过程: J-K 触发器:n n 1 +n Q Q J =Q K +, D 触发器:Qn+1=D 若将J-K 触发器转换为D 触发器,则二者的次态方程须相等,因此有:J=D ,K=!D 。 实验截图: (上:Qn ,下:CP ) (上:Qn ,下:D ) 4、J-K →T ′的转换实验。 设计过程: J-K 触发器:n n 1 +n Q Q J =Q K +, T ’触发器:Qn+1=!Qn 若将J-K 触发器转换为T ’触发器,则二者的次态方程须相等,因此有:J=K=1 实验截图: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实验题目:《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实验报告 第 3 组姓名+学号: 胡孝义 2111701272 付青云 2111701146 黄飞 2111701306 黄光灿 2111701322 柯桂浩 2111701321 李婿 2111701346 邝祎程 2111701312 实验时间:2017年12月29日 实验班级: 实验教师:邹大鹏教授 成绩评定:_____ __ 教师签名:_____ __ 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 1.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3).掌握m-k-c 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 要求: 1).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2).弹簧振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测量 2.初定设计方案: 根据测量出的弹簧振子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来求系统的动态特性:固有频率ωn 和阻尼比ξ。 实验时确定的设计方案: 先将质量振子偏离平衡,具有一定的初始位移,然后松开。该二阶系统在初始位移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输出,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系统的输出并传输给计算机,生成阶跃响应曲线。该输出是由初始状态引起的,可称之为零输入响应,也可看作是由初始位置到零的阶跃响应。 (1)求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ωd =2π/T d (2)求阻尼比ξ 利用任意两个超调量M 和M 可求出其阻尼比,n 是该两个峰值相隔的某一整周期数。计算公式为 ξ=2222n 4n n πδδ+ (3)求无阻尼固有频率ωn 计算出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阻尼比ξ之后,根据公式可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ωn ωd = 2 1ξ ω-d (4)求弹簧的刚度和振子组件的质量 振子组件主要由振子、滑杆、振子位置调节器、阻尼片、传感器连接杆等组成。

实验六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触发器实验报告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理解Oracle触发器的种类和用途2、掌握行级触发器的编写 [预备知识]1、 PL/SQL程序设计 [实验原理]1、建立触发器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触发器名> BEFORE|AFTER INSERT|DELETE|UPDATE OF <列名> ON <表名> [FOR EACH ROW] WHEN (<条件>) ON 子句中的名称识别与数据库触发器关联的数据库表触发器事件指定了影响表的 SQL DML 语句 ( INSERT、 DELETE 或 UPDATE) AFTER 指定了触发器在处理完成后触发 BEFORE 指定了触发器在处理完成前触发默认情况下,触发器每个表触发一次 FOR EACH ROW 选项指定触发器每行触发一次(即触发器为行级触发器)要使触发器触发,WHEN 子句中布尔型表达式的值必须判定为 TRUE 可以将 REPLACE 添加到 CREATE 语句以自动删除和重建触发器2、行级触发器中引用表数据在行级触发器中,使用伪记录来表示旧数据:old和新数据:new 触发事件 :old :new Insert 无定义,所有字段都是NULL该语句完成后插入的值 Update 更新前该行的旧值更新后该行的值 Delete 删除前该行的值无定

义,所有字段都是NULL引用示例::new、 customer_name, :old、customer_name3、行级触发器中的谓词在一个多条件触发的触发器中,使用谓词可以区分当前触发的操作的类型:inserting,updating,deleting。 示例: IF Inserting THEN 语句 ; END IF; IF Updating THEN 语句 ; END IF; IF Deleting THEN 语句 ; END IF;4、触发器的限制 SELECT 语句必须是 SELECT INTO 语句或内部游标声明。 行级触发器不可以对触发表进行查询,包括其调用的子过程中。 不允许 DDL 声明和事务控制语句。 如果由触发器调用存储子过程,则存储子程序不能包括事务控制语句。 :old 和 :new 值的类型不能是 LONG 和 LONG RAW。 [实验内容]1、给Customer表增加一列Savings,类型为int,来存放每个顾客的存款总额。A LTER TABLE customer ADD (saving varchar2(30));select * from customer;2、更新Customer表,使得Savings字段的值正确。 3、在Account表上增加一个行级触发器,当对account的balance进行update和insert一个记录时同步修改Customer的Savings字段,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数电实验触发器及其应用

数电实验触发器及其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三: 触发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RS触发器,D触发器的功能测试。 2、了解触发器的两种触发方式(脉冲电平触发和脉冲边沿触发)及触发特点 3、熟悉触发器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设备: 1 、数字电路实验箱; 2、数字双综示波器; 3、指示灯; 4、74LS00、74LS74。 三、实验原理: 1、触发器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是构成多种时序 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也是数字逻辑电路中一种重要的单元电路。在数字系统和计算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即“0”和“ 1 ”,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触发器有集成触发器和门电路(主要是“与非门” )组成的触发器。 按其功能可分为有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功能等触发器。触发方式有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两种。 2、基本RS触发器是最基本的触发器,可由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 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 0”、置“ 1”和“保持”三种功能。基本RS触发器

也可以用二个“或非门”组成,此时为高电平触发有效。 3、D触发器在CP的前沿发生翻转,触发器的次态取决于CP脉冲上升沿n+1来到之前D端的状态,即Q = D。因此,它具有置“ 0”和“T两种功能。由于在CP=1期间电路具有阻塞作用,在CP=1期间,D端数据结构变RS化,不会影响触发器的输出状态。和分别是置“ 0”端和置“ 1” DD 端,不需要强迫置“ 0”和置“ 1”时,都应是高电平。74LS74(CC4013, 74LS74(CC4042均为上升沿触发器。以下为74LS74的引脚图和逻辑图。 馬LD 1CP 1云IQ LQ GM) 四、实验原理图和实验结果: 设计实验: 1、一个水塔液位显示控制示意图,虚线表示水位。传感器A、B被水浸沿时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5年4月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1 1.1实验内容1 1.2实验目的1 1.3实验仪器、设备1 1.4简单原理1 1.5实验步骤2 1.6实验结果2 1.7思考题4 实验二状态滤波器动态特性实验4 2.1实验内容4 2.2实验目的4 2.3实验仪器、设备5 2.4简单原理5 2.5实验步骤5 2.6实验结果6 2.7思考题11 实验三电机动平衡综合测试实验11 3.1实验内容11 3.2实验目的11 3.3实验仪器、设备11 3.4简单原理12

3.5实验步骤12 3.6实验结果13 3.7思考题15 实验四光栅传感器测距实验15 4.1实验内容15 4.2实验目的16 4.3实验仪器、设备16 4.4简单原理16 4.5实验步骤16 4.6实验结果17 4.5思考题19 实验五 PSD位置传感器位置测量实验19 5.1实验内容19 5.2实验目的19 5.3实验仪器、设备19 5.4简单原理19 5.5实验步骤20 5.6实验结果20 5.7思考题23 -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指导教师日期 1.1实验内容 1.2实验目的 1.3实验仪器、设备 1.4简单原理

1.5实验步骤 1.6实验结果 表1.1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数据表

表1.2 应变片半桥实验数据表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单臂和半桥的灵敏度、线性误差、回程误差,在座标纸上分别画出单臂、板桥的输入及输出关系曲线,并在曲线上标出线性误差、回城误差位置:

实验四 触发器 实验报告

实验四触发器实验报告 徐旭东 11180243 物理112班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R-S、D、J-K触发器的特性和功能测试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触发器集成芯片。 3. 了解不同逻辑功能FF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实验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1片 74LS74 双D触发器 1片 74LS76 双J-K触发器 1片 三、实验内容步骤及记录 1. 基本RS触发器功能测试: 两个TTL与非门首尾相接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如图5.1所示。

(1)试按下面的顺序在S R 端加信号: d S =0 d R =1 d S =1 d R =1 d S =1 d R =0 d S =1 d R =1 观察并记录触发器的Q 、Q _ 端的状态,将结果填入 下表4.1中,并说明在上述各种输入状态下,RS 执行的是什么逻辑功能? 表4.1 d S d R Q 逻辑功能 0 1 1 1 1 1 0 1 1 1 0 0 0 0 1 1 置1 保持 置0 保持 (2)当d S 、d R 都接低电平时,观察Q 、Q _ 端的状态,当d S 、d R 同时由低电平跳为高电平时,注意观察Q 、Q _ 端的状态,重复3~5次看Q 、Q _ 端的状态是否相同,以正确理解“不定” 状态的含义。 结论: 当d S 、d R 都接低电平时,Q 和Q _ 端的状态不定。 2. 维持- 阻塞型D 触发器功能测试 双D 型正边沿维持-阻塞型触发器74LS74的逻辑符号如图4.2所示。 图中d S 、d R 端为异步置1端,置0端(或称异步置位,复位端),CP 为时钟脉冲端。试按下面步骤做实验: (1)分别在d S 、d R 端加低电平,观察并记录Q 、Q _ 端的状态。 (2)令d S 、d R 端为高电平,D 端分别接高,低电平,用点动脉 冲作为CP ,观察并记录当CP 为0、 、1、 时Q 端状态的变化。 图4.1 基本RS 触发器电 图4.2D 逻辑符号

触发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II、触发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RS、JK、D和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用以表示逻辑状态“1”和“0”,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它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1、基本RS触发器 如图1为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是无时钟控制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0”、置“1”和“保持”三种功能。通常称为置“1” 段,因为=0(=1)时触发器被置为“1”;为置“0”端,因为=0(=1)时触发器被置“0”,当==1时状态保持;==0时,触发器状态不定,应避免此种情况发生,表1为基本RS 触发器的状态表。 图1、基本RS触发器 表1、基本RS触发器功能表 输入输出 0 1 1 0 1 0 0 1 1 1 0 0 不定不定 基本RS 2、JK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触发器的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种触发器。本实验采用74LS112双JK触发器,是下降沿出发的边沿触发器。引脚功能及逻辑符号如图2所示。 图2、74LS112双JK触发器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JK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J+ J和K是数据输入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依据,若J、K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输入端时,组成“与”的关系。和为两个互补输出端。通常把=0,=1的状态定为触发器“0” 状态;而把=1,=0定为“1”状态。下降沿触发JK触发器功能表如表2所示。 表2、JK触发器功能表 JK触发器常被用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 3、D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单端的情况下,D触发器用起来最为方便,其状态方程为=D,其输出状态的更新发生在CP脉冲的上升沿,故又称为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触发器的状态只取决于时钟到来前D端的状态,D触发器的应用很广,可用作数字信号的寄存,移位寄存,分频和波形发生等。有很多种型号可供各种用途的需要而选用。如双D 74LS74、四D 74LS175、六D 74LS174等。 下图为双D774LS74的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功能表如表3.

大工2017《道桥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土的压缩试验得到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即压缩曲线—e ~p 曲线,并以此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 1-2,判断土的压缩性,为土的沉降变形计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试样初始孔隙比: 0s w 00 (1)1 w G e ρρ+= -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000 (1) i i e e e h h +=- ? (3)土的压缩系数:121-221-=-p -p p e e e α?= ? (4)土的压缩模量: 0 s1-21-21+e E α=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设备: 固结容器:环刀、护环、透水板、水槽、加压上盖。环刀:内径为61.8mm ,高度为20mm ;护环:保证试样侧面不变形,即满足侧限条件;透水板:其渗透系数大于试样的渗透系数。 加压设备:由压力框架、杠杆及砝码组成。 变形量测设备:量程10mm ,最小分度值为0.01mm 的百分表。 2、实验数据及结果

3、实验成果整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实验结果,该土的压缩类别如何?该土的压缩类别为中性压缩土。

实验名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1、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判断梁的破坏形态;2、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画出荷载挠度曲线;3、根据每级荷载下应变片的应变值分析应变沿截面高度是否成线性;4、测定梁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150mm×200mm (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150mm×200mm×1200mm 2.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钢筋强度等级HRB33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

数据库存储器与触发器实验报告(互联网+)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二0一七年 5 月 3 日 课程名称:数据库概论实验名称:存储器与触发器 班级:xxx 姓名:xxx 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环境 1.Windows2000或以上版本; 2.SQLServer2000或2005。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修改,使用,删除; 2.掌握触发器的创建,修改,使用,删除。 三、实验步骤及参考源代码 1.创建过程代码: CREATE PROCEDURE C_P_Proc(@ccna varchar(10),@cno char(4)OUTPUT,@cna varchar(10)OUTPUT,@pna varchar(20)OUTPUT,@num int OUTPUT) AS SELECT @cna=cna,@cno=https://www.doczj.com/doc/8e18712122.html,o,@pna=pna,@num=num FROM cp,customer,paper WHERE https://www.doczj.com/doc/8e18712122.html,o=https://www.doczj.com/doc/8e18712122.html,o AND paper.pno=cp.pno AND cna=@ccna;

6.执行存储过程C_P_Pro,实现对李涛,钱金浩等不同顾客的订阅信息查询execute C_P_Proc@name='李涛' execute C_P_Proc@name='钱金浩' 7,删除存储过程C_P_Prcc DROP PROCEDURE C_P_PROC (4)在DingBao数据库中针对PAPER创建插入触发器TR_PA PER_I、删除触发器TR_PAPER_D、修改触发器TR_PAPER_U。具体要求如下。

<1>对PAPER的插入触发器:插入报纸记录,单价为负值或为空时,设定为10元。 CREATE TRIGGER TR_PAPER_I ON paper FOR INSERT AS DECLARE @ippr FLOAT; declare @ipno int; SELECT @ippr=ppr,@ipno=pno from inserted begin if @ippr<0 or @ippr is NULL begin raiserror('报纸的单价为空或小于零!',16,1) update paper set ppr=10 where paper.pno=@ipno end

触发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 图文-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 掌握基本RS、JK、T和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 掌握集成触发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 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介绍 触发器是能够存储1位二进制码的逻辑电路,它有两个互补输出端,其输出状态不仅与输入有关,而且还与原先的输出状态有关。触发器有两个稳定状态,用以表示逻辑状态"1"和"0飞在二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它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1、基本RS触发器 图14-1为由两个与非门交叉祸合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是无时钟控制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0"、置"1"和保持三种功能。通常称s为置"1"端,因为 s=0时触发器被置"1"; R为置"0"端,因为R=0时触发器被置"0"。当S=R=1时状态保持,当S=R=0时为不定状态,应当避免这种状态。

基本RS触发器也可以用两个"或非门"组成,此时为高电平有效。 S Q S Q Q 卫R Q (a(b 图14-1 二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a逻辑图(b逻辑符号 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符号见图14-1(b,二输入端的边框外侧都画有小圆圈,这是因为置1与置。都是低电平有效。 2、JK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触发器是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种触发器。本实验采用74LS112双JK触发器,是下降边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引脚逻辑图如图14-2所示;JK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 Q,,+1=J Q"+K Q 3 5

J Q CLK K B Q 图14-2JK触发器的引脚逻辑图 其中,J和IK是数据输入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依据,若J、K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端时,组成"与"的关系。Q和Q为两个互补输入端。通常把Q=O、Q=1的状态定为触发器"0"状态;而把Q=l,Q=0 定为"}"状态。 JK触发器常被用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 CC4027是CMOS双JK触发器,其功能与74LS112相同,但采用上升沿触发,R、S端为高电平

触发器实验报告

触发器实验报告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周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集成触发器应用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__邓江毅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 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 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 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内容和原理 1、D →J-K 的转换实验 设计过程:J-K 触发器和D 触发器的次态方程如下: J-K 触发器:n n 1+n Q Q J =Q K +, D 触发器:Qn+1=D 若将D 触发器转换为J-K 触发器,则有:n n Q Q J =D K +。 实验结果: J K Qn-1 Qn 功能 0 0 0 0 保持 1 1 0 1 0 0 置0 1 0 1 1 0 1 翻转 1 0 1 0 1 置1 1 1 实验截图: 专业:电卓1501 姓名:卢倚平 学号: 日期:地点:东三404

(上:Qn ,下:CP ,J 为高电平时) 2、D 触发器转换为T ’触发器实验 设计过程:D 触发器和T ’触发器的次态方程如下: D 触发器:Q n+1= D , T ’触发器:Q n+1=!Q n 若将D 触发器转换为T ’触发器,则二者的次态方程须相等,因此有:D=!Qn 。 实验截图: (上:Qn ,下:!Qn )CP 为1024Hz 的脉冲。 3、J-K →D 的转换实验。 ①设计过程: J-K 触发器:n n 1+n Q Q J =Q K , D 触发器:Qn+1=D 若将J-K 触发器转换为D 触发器,则二者的次态方程须相等,因此有:J=D ,K=!D 。 实验截图: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实验项目:软件测试技术试验实验地点:实验楼211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学号: 学生姓名:戴超 指导教师:兰方鹏 2015年10月7 日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班级软件工程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戴超学号实验日期2015.10.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实验题目实验一白盒测试方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白盒测试方法中的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逻辑覆盖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掌握程序流图的绘制。 (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测试以下程序段 void dowork(int x,int y,int z) { (1)int k=0,j=0; (2)if((x>0)&&(z<10)) (3){ (4)k=x*y-1; (5)j=sqrt(k); (6)} (7)if((x==4)||(y>5)) (8)j=x*y+10; (9)j=j%3; (10)}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说明:程序段中每行开头的数字(1-10)是对每条语句的编号。

A 画出程序的控制流图(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B 分别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写出每个测试用例的执行路径(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C 编写完整的C 程序(含输入和输出),使用你所设计的测试用例运行上述程序段。完整填写相应的测试用例表(语句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组合覆盖测试用例表、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表、基本路径测试用例表) 流程图为: 开始 开始 k=0,j=0 (x>0)&&(z<1) k=x*y-1 j=sqrt(k) (x==4)||(y>5) j=x*y+10 j=j%3 结束 1 2 5 7 8 9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 年月日

实验一:静压力传感器标定系统 一、实验原理: 压力传感器输入—输出之间的工作特性,总是存在着非线性、滞后和不重复性,对于线性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而言,就希望找出一条直线使它落在传感器每次测量时实际呈现的标准曲线内,并相对各条曲线上的最大偏离值与该直线的偏差为最小,来作为标定工作直线。标定工作线可以用直线方程=+表示。 y k x b 对压力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就是通过实验建立压力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 =+使它落之间的关系,得到实际工作曲线,然后,找出一条直线y kx b 在实际工作曲线内,由于方程中的x和y是传感器经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因此一般采用平均斜率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取拟合直线。本实验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取拟合直线,并通过标定曲线得到其精度。即常用静态特性:工作特性直线、满量程输出、非线性度、迟滞误差和重复性。 二、准备实验: 1)调节活塞式压力计底座四个调节旋钮,使整个活塞式压力计呈水平状态如图6所示; 2)松开活塞筒缩紧手柄,将活塞系统从前方绕水平轴转动,使飞轮在水平转轴上方且活塞在垂直位置锁紧,调整活塞系统底座下部滚花螺母,使活塞筒上的水平仪气泡居于中间位置,如图6,并紧固调水平处的滚花螺母; 图6 调节好,已水平 3)被标定三个压力传感器接在截止阀上(参见下图7),打开截止阀、进气调速阀、进油阀,关闭进气阀和排气阀,将微调器的调节阀门旋出15mm左右位置; 4)打开空气压缩机,待空气压缩机压力达到0.4MPa时,关闭压气机。因为对于最大量程为0.25MPa的活塞式压力计,压力必须小于等于0.4MPa。 5)打开采集控制柜开关,检查串口连接情况。双击桌面的“压力传感器静态标定”软件,进入测试系统,如图7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