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1.1软件的生命周期

一个软件产品从构想到不再使用,期间会经历若干阶段,我们称其为软件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生命周期中的3个主要阶段是:开发阶段(development),使用阶段(use)和维护阶段(maintenance)。通常情况是:客户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软件开发者就构思并开发相应的软件,并藉此获得酬劳。新的软件是在开发阶段建立的。

软件开发完毕之后就交付用户使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都会发现各种问题(错误)及提出各种修改建议。这些信息都会反馈给开发者,这就进入了维护阶段.

在软件维护阶段中,软件中的错误被修改(标识),功能被增强。如果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通常会开发一个新版本的软件并发布和使用。

当一个软件的维护费用过于昂贵时,开发者就考虑不再使用该软件,也不再发布新的版本。

软件开发阶段是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如果一个软件开发得好,后续的维护将十分容易,相应的也就节约维护成本。

1.2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工程师通常将软件的开发阶段分为下面4个子阶段:

●分析阶段

●设计阶段

●实现阶段

●测试和调试阶段

1.2.1分析阶段

分析问题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在这一步中。您需要做以下事情:

●全面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需求分析(requirement analysis):理解问题需求,包括程序是否需要和用户进行交互,是否操纵数据,是否有输出结果以及输出结果的格式等等。举一个列子,如果您需要编写一个自动取款机(ATM)的程序。在分析阶段,您要给出该ATM机可以进行的操作,如:取款,存款,转账及余额查询等等。您会和使用该ATM机的客户进行讨论,理解他们的需求,增加必要的操作,以便是您的程序是用户友好的。

●如果程序需要对数据进行操作,开发人员必须了解数据类型及它们的表示方法。这时候可能会接触一些样本数据。如果程序有输出信息,必须确定它们所生成的结果及输出格式等。

●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过于复杂,可以把它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在对每个子问题做相应的需求分析。

1.2.2设计阶段

当您仔细分析完问题后,就需要设计相应的算法去解决问题。如果已经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那么对每个子问题都需要设计相应的算法。

算法(algorithm):在有限时间内获得问题解决方案的逐步求解过程。

○1结构化设计方法

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的方法叫做结构化设计方法(structured design)。结构化设计方法又叫做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top-down design)、逐步求精方法(stepwise refinement)和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modular programming)。在结构化设计方法中,问题被分解为若干子问题,然后分别对每个子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所有子问题的解合并起来就是原始问题的解。使用结构化设计方法进行编程就叫做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 programming)。

○2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object-oriented,OOD)中,求解问题的首要步骤是识别称为“对象”(object)的组件(它是运用该方法求解问题的基础)和确定对象之间如何进行交互。比如,我们要为一家录像出租店编写一个可以使其业务自动化的程序。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确定两个主要对象,即:录像带对象和客户对象。

明确系统中的对象之后,下一步就是为每个对象确定有关数据和数据上进行的相关操作。对于录像带对象而言,数据可能包括影片名称,演员名单,制片人,出版公司,库存副本数等等。在录像带对象可以进行的相关操作包括查询影片名,每租出一盘录像带就将库存副本数减一,客户每归还一盘录像带就将库存数加一。

由上文可知:对象包括数据和在数据上执行的操作。对象可以看作数据和其上操作的统一体。使用面向对象方法编程,最终的程序是交互对象的集合。实现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编程语言叫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语言。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3个基本原则:

●封装性(encapsulation):将数据和操作集成在一个单元(对象)中的能力。

●继承性(inheritance):从已有数据类型中派生新数据类型的能力。

●多态性(polymorphism):使用相同表达形式来实现不同操作的能力。

在C++中,封装性是通过叫做类(class)的数据类型实现的。

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中,我们要确定需要哪些类,它们的数据成员和成员方法。我们还需要描述个各类之间如何进行交互。

1.2.3实现阶段

在实现阶段,您将编写和编译程序代码,以实现在设计阶段分析得到的类和函数。

最终的程序通常由几个函数组成,它们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有些函数是主程序的一部分,其他的则是在对象上完成的操作。显然函数之间存在交互关系,从而能够利用彼此的函数功能。要使用一个函数,用户只需要知道该函数的功能和用法即可,而不必关心该函数的实现的具体细节。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这个观点。

假设您要编写一个将计量单位英寸转换为厘米的函数。转换公式是:1英寸=2.54。

下面的函数用来实现这个功能。

double inchesToCentimeters (double inches)

{ if (inches<0)

{ cerr<<”The given measurement must be nonnegative”<

return -1.0;

}

else

return2.54*inches;

}

注意:

对象cerr对应于无缓冲的标准错误流。对象cout的输出首先进入缓冲区不同的是,cerr的输出结果直接送往标准错误流——通常是用户屏幕。

如果您仔细查看函数体就会发现,如果输入的英寸值小于0(即为负数),那么返回值将为-1.0。如果输入的值非负,那么返回对应的厘米值。使用该函数无需了解它使用什么算法将英寸转换为厘米。但是用户必须知道,要想得到正确答案,输入值不可以为负。如果为负,返回值将为-0.1。上述得到信息可以使用包含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的文档进行描述。

前置条件(precondition):指定调用某个函数前必须满足的条件语句。

后置条件(postcondition):指定函数调用完成后程序流程的语句。

函数inchesToCentimeters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可以这样描述:

//Precondition:The value of inches must be nonnegative.

//Postcondition:If the value of inches is<0,the function

// returns -1.0;otherwise,the function returns

// the equivalent length in centimeters.

double inchesToCentimeters(double inches)

{ if(inches<0)

{ cerr<<“The given measurement must be nonnegative”<

return -1.0;

}

else

return 2.54*inches;

}

在某些情况下,您可以使用C++的assert语句来验证输入的正确性。例如下面的程序中就使用了assert:

//Precondition:The value of inches must be nonnegative.

//Postcondition:If the value of inches is<0,the function

// returns -1.0;otherwise,the function returns

// the equivalent length in centimeters.

double inchesToCentimeters(double inches)

{ assert(inches>=0);

return 2.54*inches;

}

如果assert语句执行失败,则整个程序运行中止,这种做法比较适合后续语句的执行以当前函数的正确执行为前提的情况。另一方面,用户可以检查函数的返回值,确定返回值是否合理,并执行相应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复习提纲及习题集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复习提纲及部分知识点 [复习提纲] 什么是发酵?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 发酵的定义在合适的条件下利用生物细胞内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变外界底物生成人类所需目标产物或菌体的过程 自然发酵时期 1.发酵工程的诞生 2.通气搅拌液体深层发酵的建立 3.大规模连续发酵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建立 4.现代发酵工程时期 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及其特点。 ①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②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胞菌属和诺卡均属③酵母菌: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 4.霉菌 菌种的分离及保藏 一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法二利用平皿中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三组织分离法四通过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进行分离 一斜面保藏方法二液体石蜡油保藏法三冷冻干燥保藏法四真空干燥法五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六工程菌的保藏 菌种的退化及复壮 菌种退化是指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较优良菌株,由于进行转移传代或包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现象退化的原因主要有基因突变连续传代以及不当的培养和保藏条件 菌种的复壮通过人工选择法从中分离筛选出那些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使菌种获得纯化服装的方法一纯种分离二淘汰法三宿主体内复壮法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自然育种、诱变育种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碳源及氮源的种类。 碳源种类:1、糖类2、醇类3、有机酸类4、脂肪类5、烃类6、气体 氮源种类:1、无机氮源 2、有机氮源 培养基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生产菌株的营养特性配制培养基二营养成分的配比恰当三渗透压 4ph 值 发酵工业原料的选择原则 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料产地离工厂要近,便于运输节省费用 二营养物质的组成比较丰富浓度恰当能满足菌种发育和生长繁殖成大量有生理功能菌丝体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显示出产物合成的潜力 三原料资源要丰富容易收集

人体工程学常用尺寸

室内设计原理(3)---第二章室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 人体工程学又称为人体功效学、人体测量学以及人类工程学等。其实,他们研究的内容基本趋同,只是在不同的环境、文化氛围中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罢了。人体工程学,主要以人为中心,研究人在劳动、工作和休息过程中,在保障人类安全、舒适、有效的基础上,提高室内环境空间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品位。 第一节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 依据以人为中心,“为人而设计”的原则,运用人体测量、生理、心理计测等方法,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心理等方面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合理协调关系,创造出适合人活动需求的室内空间。在室内设计中,要营造出各种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舒适环境,主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包括“关于人体尺度和人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这两方面。除此之外,人体自身的空间构成的相关问题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所以,在开始研究之前,先来探讨空间构成的话题。人体空间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积 所谓体积,就是人体活动的三维范围。这个范围将根据研究对象的国籍、生活的区域、以及个人的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各异。所以,人体工程学在设计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数据都是平均值,此外还向设计人员提供相关的偏差值,以供余量的设计参考。 二、位置 所谓位置,是指人体在室内空间中的相对“静点”。个体与群体在不同的空间的活动中,总会趋向一个相对的空间“静点”,以此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心理距离等,它主要取决于视觉定位。同样它也根据人的生活、工作和活动所要求的不同环境空间,而表现在设计中将是一个弹性的指数。 三、方向 所谓方向,是指人在空间中的“动向”。这种动向受生理、心理以及空间环境的制约。这种动向体现人对室内空间使用功能的规划和需求。如:人在黑暗中具有趋光性的表现,而在休息室则就有背光的行为趋势。 第二节人体尺度和心理需求与室内空间 一、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我们将以解剖学、测量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为研究基础,了解并掌握在室内环境空间中,人的活动能力和极限,熟悉人体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尺度。 ? 人体基本尺度 人体基本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它主要以人体构造的基本尺寸(又称为人体结构尺寸,主要是指人体的静态尺寸。如:身高、坐高、肩宽、臀宽、手臂长度等)为依据,在于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和适应力,分析环境因素生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思考题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定义:发酵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传统发酵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的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青霉素发酵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解决了两大技术问题:1)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2)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空气、培养基灭菌、无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合适的反应器、基质的选择 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省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二、思考题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答: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基本方法:1、控制营养:如以唯一碳源或氮源作底物;2、控制培养条件:如pH、温度、通气量等;3、抑制不需要的种类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4、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答:出发菌株定义:出发菌株指用于诱变育种的最初菌株或每代诱变的试验菌株。 要求:★对菌株产量,形态、生理等情况了解;★生长繁殖快,营养要求低,产孢子多且早;★对诱变剂敏感;★菌株要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多出发菌株:一般采用3~4个出发菌株,在逐代处理后,将产量高、特性好的菌株留作继续诱变的出发菌株。 5、诱变选育的流程 答:出发菌株经纯化活化前培养(同步培养)→培养液(离心、洗涤、)→单细胞获单胞子悬液→诱变处理→后培养(中间培养)→平板分离→初筛→复筛→保藏及扩大试验 筛选的关键是选择一定的特征(如菌落特征、生化特征等)去判断所筛选的菌株是我们所需要的突变株。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内容和原理样本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内容和原理 1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起源于欧洲, 形成和发展于美国。人机工程学在欧洲称为Ergonomics, 这名称最早是由波兰学者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来的, 它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ergo”的意思是”出力、工作”, ”nomics”表示”规律、法则”的意思, 因此, Ergonomics的含义也就是”人出力的规律”或”人工作的规律”, 也就是说, 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生产或操作过程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和用力的规律问题。人机工程学在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g”( 人类工程学) 或”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人类因素工程学) 。日本称为”人间工学”, 或采用欧洲的名称, 音译为”Ergonomics”, 俄文音译 名”Эргнотика”在中国, 所用名称也各不相, , 有”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机器设备利用学”和”人机工程学”等。为便于学科发展, 统一名称很有必要, 现在大部分人称其为”人机工程学”, 简称”人机学”。”人机工程学”的确切定义是, 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 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 根据人和机器的条件和特点, 合理分配人和机器承担的操作职能, 并使之相互适应, 从而为人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使工效达到最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人—机系统( Man-Machine systems) ”人—机系统”, 就是人和一些机器、装置、工具、用具等为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所组成的系统。更确切地说, 这种系统还应包括环境条件在内。因此, 人—机系统实际上是指人—机—环境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机系统的范围是很广阔的, 有简单的, 也有复杂的, 如人用铅笔书写, 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机系统; 又如船员驾驶轮船, 飞行员驾驶飞机, 司机开动汽车, 就是一些较复杂的人—机系统。在人—机系统中, 包括人、机器和环境三个组成部分, 而每个组成部分可称为一个分系统或子系统。机器分系统具有控制器和显示器( 显示器的种类

发酵工程填空题判断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17、分批发酵中微生物处于限制性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周期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18、根据搅拌的方式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又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19、下流加工过程由许多化工单元操作组成,通常可以分为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取、精制及成品加工四个阶段。 20、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21、微生物发酵产酶步骤为先选择合适的产酶菌株、后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进行发酵、微生物发酵产酶、酶的分离纯化、制成酶制剂。

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及案例分析

1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1.1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1.1.1价值工程的产生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它40年代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不久,美国的军事工业发展很快,造成原材料供应紧缺,一些重要的材料很难买到。当时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有位名叫麦尔斯(L· D· M iles)的工程师,他的任务是为该公司寻找和取得军工生产用材料。麦尔斯研究发现,采购某种材料的目的并不在于该材料的本身,而在于材料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虽然买不到某一种指定的材料,但可以找到具有同样功能的材料来代替,仍然可以满足其使用效果。当时轰动一时的所谓“石棉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汽车装配厂急需一种耐火材料——石棉板,当时,这种材料价格很高而且奇缺。迈尔斯想:只要材料的功能(作用)一样,能不能用一种价格较低的材料代替呢?他开始考虑为什么要用石棉板?其作用是什么?经过调查,原来汽车装配中的涂料容易漏洒在地板上,根据美国消防法规定,该类企业作业时地板上必须铺上一层石棉板,以防火灾。麦尔斯弄清这种材料的功能后,找到了一种价格便宜且能满足防火要求的防火纸来代替石棉板。经过试用和检验,美国消防部门通过了这一代用材料。 麦尔斯从研究代用材料开始,逐渐摸索出一套特殊的工作方法,把技术设计和经济分析结合起来考虑问题,用技术与经济价值统一对比的标准衡量问题,又进一步把这种分析思想和方法推广到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逐渐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和科学的方法。1947年,麦尔斯以《价值分析程序》为题发表了研究成果,“价值工程”正式产生。 麦尔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开展价值工程的原则,用于指导价值工程活动的各步骤的工作。这些原则是(l)分析问题要避免一般化,概念化,要作具体分析。(2)收集一切可用的成本资料。(3)使用最好、最可靠的情报。(4)打破现有框框,进行创新和提高。(5)发挥真正的独创性。(6)找出障碍,克服障碍。(7)充分利用有关专家,扩大专业知识面。(8)对于重要的公差,要换算成加工费用来认真考虑。(9)尽量采用专业化工厂的现成产品。(l0)利用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思考题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定义:发酵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传统发酵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的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青霉素发酵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解决了两大技术问题:1)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2)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空气、培养基灭菌、无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合适的反应器、基质的选择 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省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二、思考题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答: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基本方法:1、控制营养:如以唯一碳源或氮源作底物;2、控制培养条件:如pH、温度、通气量等;3、抑制不需要的种类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发酵工程作业

发酵工程作业

玉米酒精发酵工艺 一、酒精发酵 是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如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等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在高等植物中,存在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并习惯称之为无氧呼吸. 二、机理 酒精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的是属于厌气性发酵,进行着无氧呼吸,发生了复杂的生化反应。从发酵工艺来讲,既有发酵醪中的淀粉、糊精被糖化酶作用,水解生成糖类物质的反应;又有发酵醪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小分子的蛋白胨、肽和各种氨基酸的反应。这些水解产物,一部分被酵母细胞吸收合成菌体,另一部分则发酵生成了酒精和二氧化碳,还要产生副产物杂醇油、甘油等。 三、酒精发酵的生产流程特点 在投产前必须先经过破碎处理。目前在国内上有一部分产量较小的酒精厂,采用间歇蒸煮,原料不经粉碎,就直接将块状或粒状原料投入生产,但大部分中等规模以上的酒精厂,原料多经二次粉碎,然后进行高压连续蒸煮,有利原料的受热面加大,更有效地达到蒸煮的要求。在高温高压过程中,引起原料细胞的组织破裂,使存在于细胞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蒸煮温度由于原料的品种与规格不同而有差异,通常为130—150℃,但经过粉碎的原料,其蒸煮所须的温度较低,大约120—130℃。高温处理除了使淀粉糊化,便于淀粉酶起糖化作用外,还可把附着的有害杂菌杀死。 根据发酵醪注入发酵罐的方式不同,可以将酒精发酵的方式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三种. (一)间歇式发酵法 间歇式发酵法就是指全部发酵过程始终在一个发酵罐中进行.由于发酵罐容量和工艺操作不同,在间歇发酵工艺中,又可分为如下几种方法: 1.一次加满法此法是将粉浆或糖化醪冷却到27-30℃后,接入糖化醪量10%的酒母,混合均匀后,经60~72小时发酵,即成熟. 2.分次添加法生产时,先打入发酵罐容积三分之一糖化醪,接种发酵,隔2—3小时后,加第二次糖化醪,再隔2—3小时,加第三次糖化醪.如此,直至加到发酵罐容积的90%为止.从第一次加糖化醪直至加满发酵罐为止,其总时间不应超过l0小时. 3.连续添加法此法适用于采用连续蒸煮、连续糖化的酒精生产工厂.先将一定量的酒母打入发酵罐,然后流加.一般从接种酵母后,应于6-8小时内将罐装满. 4.分割主发酵醪法此法适用于卫生管理较好的酒精工厂,其无菌要求较高.将处于旺盛主发酵阶段的发酵醪分出1/3—1/2至第二罐,然后两罐同时补加新鲜糖化醪至满,继续发酵.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修改版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何谓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次级代谢产物 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对发酵食品的影响。P50 初级代谢:指微生物的生长、分化和繁殖所必需的代谢活动而言的。初级代谢过程所生成的产物就是初级代谢产物。 关系不大,生理功能也不十分清楚,但可能对微生物的生存有一定价值。次级代谢过程所生成的产物就是次级代谢产物。通常在细胞生成的后期形成。 次级代谢产物有抗生素、生物碱、色素和毒素等。 2.典型的发酵过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发酵工程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准备阶段;第二,发酵阶段;第三,产品的分离提取阶段。 准备阶段的任务包括四个方面,即各种器具的准备,培养基的准备,优良菌种的选择或培育,器具和培养基的消毒。 优良菌种是保证发酵产品质量好、产量高的基础。优良菌种的取得,最初是通过对自然菌体进行筛选得到的。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物理的或化学的诱变剂,如紫外线、芥子气等处理菌种,进行人工诱发突变,从而迅速选育出比自然菌种更优良的菌种。后来,又运用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的成果来获取菌种。例如,使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类的胰岛素、生长素、干扰毒等等。 在发酵过程中,还要防止“不速之客”来打扰。发酵工程要求纯种发酵,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防止杂菌污染是确实保证正常生产的关键之一。其方法是,对于这些不受欢迎的“来客”进行灭菌消毒。在进行发酵之前,对有关器械、培养基等也进行严格的消毒。 第二章思考题: 1.食品发酵对微生物菌种有何要求?举例说明。 ?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能高产和稳产所需的代谢产物。 ?可在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和发酵,且所需的酶活性高。 ?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快,发酵周期短。 ?副产物尽量少,便于提纯,以保证产品纯度。 ?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对于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发酵产品以及进行食品发酵,其生产所用菌种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2.什么叫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诱变育种的实质是什么?P17 自然突变: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突变;

人机工程基本原理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基本原理人机工程 学 人机工程基本原理 人—机系统 (Man-Machine systems) “人—机系统”,就是人和一些机器、装置、工具、用具等为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所组成的系统。更确切地说,这种系统还应包括环境条件在内。所以,人—机系统实际上是指人—机—环境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机系统的范围是很广阔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如人用铅笔书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机系统;又如船员驾驶轮船,飞行员驾驶飞机,司机开动汽车,就是一些较复杂的人—机系统。在人—机系统中,包括人、机器和环境三个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可称为一个分系统或子系统。机器分系统具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显示器的种类很多,有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人,这一分系统在看到(或听到,触到)显示器的显示时,就要决定如何去控制,如何去操作。如果有必要调节时,即可通过人体的动作去进行操纵。整个人—机系统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工作。而环境条件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个分系统的工作。可见,在人—机系统中,人同机器、环境的关系总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但人始终起着主导

作用。因此,为了能充分地发挥人和机器的作用,使整个人—机 系统可靠、安全、高效,以及操作方便和舒适,设计人—机系统 时就得充分考虑人和机器的特征与功能,使之相互协调配合,构 成有机整体,达到生产和工作的最佳效果。 人—机系统设计 (Man-Machine systems design) 人们要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就需要一定的机器或装置,但是有些机器或装置适合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人们工作起 来就感到舒适和省力,效率高而且安全。而有些则不是这样。所以,在设计机器或装置时,要尽可能考虑人体的机能和人的心理 特征,力求在人操纵机器时所接触的部位尽量符合人体的各种因素。须使人体骨架结构能够适应它,肌肉组织能够操纵它,精神 系统能够控制它。同时,还须在使用这些机器或装置时,保证人 体安全。如果这些目标达不到,那么,人们所有期望的结果—事 故就很可能发生。人机工程学的这一基本思想是设计机器或作业 空间时必须考虑的。一般来说,人—机系统的设计可分六个阶段,即(1)调查研究;(2)编制设计任务书;(3)编制实施方案;(4)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模型的制作;(6)人—机系 统的制作与鉴定。这些设计过程虽有先后次序之分,但各阶段之 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相互穿插进行。 确定式反应 当有了某些刺激或信号时,人们常常就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习

价值工程

第四节价值工程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程序 (一)基本原理 1. 价值工程及其特点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一种管理技术。价值工程中所述的“价值”,它不是对象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对象的交换价值,而是对象的比较价值,是作为评价事物有效程度的一种尺度提出来的。这种对比关系可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为: 式中:V——研究对象的价值; F——研究对象的功能; C——研究对象的成本,即寿命周期成本。 由此可见,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三个基本要素。价值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时,所在一定范围内,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寿命周期成本为最小值C min 对应的功能水平是仅从成本方面考虑的最适宜功能水平。 (2)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因此,价值工程分析产品,首先不是分析其结构,而是分析其功能。在分析功能的基础之上,再去研究结构、材质等问题。 (3)价值工程将产品价值、功能和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来考虑。 (4)价值工程强调不断改革和创新。 (5)价值工程要求将功能定量化,即将功能转化为能够与成本直接相比的量化值。 (6)价值工程是以集体的智慧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2. 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二)工作程序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一般可分为准备、分析、创新、实施与评价四个阶段。其工作步骤实质上就是针对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见表2.4.1。 表2.4.1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课后习题

《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 1,不同学科对微生物生长的定义的着重点有何不同?什么是分化? 2,有些霉菌,如产黄青霉在培养液中生长过程,其菌丝会形成菌团,有哪些因素影响菌球的松紧? 3,微生物生长可以分为几期?停滞期的长短由哪些因素决定? 4,生物量的测定为什么对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尤为重要?对谷氨酸,青霉素发酵菌浓的测定,您倾向于用什么方法,说出你的理由 5,流动式细胞光度计是怎样的仪器,简述其作用和原理 6,试比较各种间接估算菌浓的方法和优缺点 7,您认为哪一种在线测量菌浓的方法最有前途 8,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9,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0,水的活度用什么表示?它对微生物比生长速率有何影响?

11,细胞周期指的是什么?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有何不同 12,简述大肠杆菌染色体复制和细胞分裂的调节规律 13,生长速率对细胞大小和 DNA 包内含量有何影响 14,生长得率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表示方法,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15,生长得率取决于哪些因素/ 16,P/O 商是指什么,用来表征什么,如何测定,它的大小对生长得率有什么影响 17,描述菌丝顶端的生长机制 18,什么是菌丝生长单位,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19,未分化菌丝生长的调节包括哪三种机制 《第二章》 1,微生物按能量来源,C 的来源,按 H 的给体类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的 2,从热力学观点来看,一个反应能否进行由什么决定 3,在 PH7.0,30℃下,谷氨酸与氨反应生成谷氨酰胺的平衡常数 K+1.2*103 此反应由两个

分立的反应组成 1,谷氨酸+NH3------谷氨酰胺+H2O,2,ATP+H2O-----ADP+Pi,反应 2 的平衡常数为 3.13*10-3,求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4,生化反应中常需的能量载体主要有哪几类 5,糖的分解代谢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由葡萄糖分解为 CO 2和 H 2 O 可以得到多少 ATP 6,提供细胞所需的 ATP 有哪些途径 7,乙醛酸循环在代谢中起什么作用,它由哪些酶反应构成 8,有些微生物能生在在 2C 化合物作为唯一 C 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它是怎么取的 5-C 和 6C 化合物的 9,自然界中的 C 和 N 是通过什么途径循环的 10,微生物是如何利用淀粉和纤维素的 11,氨的同化方式有哪些 12,合成一分子谷氨酸的能量代价是 28 分子的 ATP,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合成一分子天冬氨酸的能量代价是多少 13,莽草酸途径是用来做什么的,其终产物是怎样合成的,其中间体是哪些初级代谢物的次级代谢物

发酵工程原理期末复习

发酵工程原理期末复习 一 1、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发酵 2、现代发酵工程:是将现代DNA重组及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技术、组学及代谢网络调控技术、过程工程优化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发酵工程融合,大大提高传统发酵技术水平,拓展传统发酵应用领域和产品范围的一种现代工业生物技术体系。强调现代生物技术、控制技术和装备技术在发酵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 3、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是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 4、广义发酵工程对生物学和工程学的要求: 上游技术:优良种株的选育和保藏(包括菌种筛选、改造,菌种代谢路径改造等), 中游技术:发酵过程控制,主要包括发酵条件的调控,无菌环境的控制,过程分 析和控制等 下游技术: 分离和纯化产品。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壁技术、产物纯化 技术,以及产品检验和包装技术等 5、日常发酵产品:酒、酒精、醋、啤酒、干酪、酸乳等 6、以高产量、高转化率和高效率及低成本为目标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 高产量:微生物生理、遗传、营养及环境因素 高转化率:微生物代谢途径和过程条件 高效率: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系统优化 低成本:技术综合及产业化技术集成 7.发酵工程技术:分子层次,生物催化→催化剂发现/改造 细胞层次,细胞工厂→代谢工程 过程层次,过程优化→单元放大/耦合/集成/优化 8.发酵工业的范围:①微生物菌体 ②酶制剂 ③代谢产物 ④生物转化 ⑤微生物特殊机能的利用 利用微生物消除环境污染 利用微生物发酵保持生态平衡 微生物湿法冶金 利用基因工程菌株开拓发酵工程新领域 9、新的菌体发酵产品: 茯苓菌→茯苓 担子真菌→灵芝、香菇类 虫草头孢菌 密环菌 二、1.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1)能在价廉原料制备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生成所需代谢产物,且产量高2).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3)生长迅速,发酵周期短, 4)满足代谢控制的要求 5)抗噬菌体和杂菌的能力强 6)遗传性状稳定,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7)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少,这对装料系数,提高单罐产量,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

人体工程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简述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关于探索人与某一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专业理论、原理、数据及各种方法,优化人和整个系统效能的学科。 2、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经验人体工程学、科学人体工程学、现代人体工程学。 3、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的特性研究,物的特性研究,环境的特性研究,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 4、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自然观测法、实测法、调查研究法、计算机仿真系统、系统分析评价法。 5、试述人体工程学在家具与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 因为家具和室内设计的基本点都是要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这就要求家具和室内设计必须考虑人体工程学的各因素。将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家具和室内设计就是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特性,考虑人与家具、人与室内以及人、家具、室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使家具和室内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如果进行家具设计时忽视了对使用者因素的考虑,就不可能让使用者感到舒适和方便;同样,如果室内设计忽视了人的因素,其功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将人体工程学与家具和室内设计相结合就显得尤为必要。 6、为什么现代设计要考虑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据有关数据统计,人们每天在家具上消磨的时间约占全天时间的2/3以上,家具在一般起居室、办公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约为室内的35%~40%,而在各种餐厅、影院等公共场所,家具的占地面积更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室内面貌取决于家具的风格、色彩和质地。另外,为了创造出一个实用功能合理、环境氛围适宜的室内活动场所,必须考虑如何进行家具布置。所以说,在设计中重要充分考虑。。。。。。。 第二章 1、什么是感觉?它有哪些基本特性? 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性:适宜刺激、感觉阈限、适应、相互作用、对比、余觉。 2、什么是知觉?它有哪些基本特性? 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比较感觉、知觉、错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更高一级的认识;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形象的反映,知觉比感觉更深入、完整;错觉则是与客观事物不相符的知觉。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错觉是与客观事物不相符的知觉。4、例举错觉现象在设计中的应用。 例如,颜色不同而造成同一物品轻重有别的错觉,小巧轻便的产品涂着浅色,使产品显得更加轻便灵巧,而机械设备的基础部分则采用深色,可以使人产生稳固之感。 5、简述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在人体工程学中研究神经系统的意义。 神经系统是机体的主导系统,全身各器官、系统均在神经系统的一控制和调节下相互影响、相互协调,保证机体的整体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各种感觉的产生也是在神经系统等支配下完成的。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复习整理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是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来生产有用物质或将微生物直接用于工业化体系的一门技术,是建立在微生物发酵工业基础上,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2.发酵工业的特点 ①一步生产 ②反应条件温和 ③原料纯度要求低 ④设备的通用性高 ⑤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小 ⑥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小 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 1. 发酵工业菌种的常用类型。 ①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 ②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胞菌属 ③酵母菌: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等 ④霉菌:根霉、毛霉、犁头霉、红曲霉、曲霉及青霉等 ⑤未培养微生物: 2. 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生成的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 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短。 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 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 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3.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菌种常用步骤。 ①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②样品预处理:可提高菌种分离效率。 ③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使 筛选变得可能。【目的菌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方式:1?分批培养2?连续培养3?半连续培养 ④纯种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常用的分离方法:1?平板划线分离2?稀释分离3?涂布分离4?毛细管分离5?小滴分离 ⑤初筛:从分离得到的大量微生物中将具有目的产物合成能力的菌株筛选出来的过程。 【(1)平板筛选(各种变化圈),(2)摇瓶发酵筛选】 ⑥菌种复筛。 ⑦菌种发酵性能鉴定。【鉴定技术四个水平:细胞的形态和习性水平 细胞组分水平蛋白质水平基因或核酸水平】 ⑧菌种保藏。 4?代谢调控机制一阻遏 阻遏的类型主要有:末端代谢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末端产物阻遏:| 是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过量积累而引起的阻遏。 分解代谢物阻遏:是指有两种碳源(或氮源)分解底物同时存在时,细胞利用快的那种 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分解酶的合成和积累。 5.发酵工业菌种改良的目的 防止菌种退化 改良菌种性状,改善发酵过程 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 6.诱变育种的基本步骤。 ①菌出发菌株的选择:选择好的出发菌株对诱变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选择标准:产量高、对诱变剂的敏感性大、变异幅度广】 ②悬液的制备: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制备单细胞和单孢子状态的、活力类似的菌悬液,为 此要进行合适培养基的培养,并要离心,洗涤,过滤。 ③诱变处理:将制备好的菌悬液与诱变剂接触,进行诱变。 ④中间培养:由于在发生了突变尚未表现出来之前,有一个表现延迟的过程,即细胞内原有酶量的稀释过程(生理延迟),需3代以上的繁殖才能将突变性状表现出来。此过程称为中间培养

人体工程学理论知识的提纲

人体工程学又称为人体功效学、人体测量学以及人类工程学等。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 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人—机—环境的具体含义: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工作系统中的人 人体尺度、运动能力、生理和心理要求,对物理环境 的感受性,对社会环境的感受性。 2、工作系统中直接由人使用的机械部分如何适应人的使用 (1)、显示器:仪表、信号、显示屏等。 (2)、操纵器:各种机具的操纵部分,如杆、钮、盘、轮、踏板等。 (3)、机具:家具、设备等。

价值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它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因此,应用价值工程,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即研究在提高功能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功能,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之中。 长期以来,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把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分成两个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更把提高质量看成是技术部门的职责,而把降低成本则看成是财务部的职责。由于这两个部门的分工不同,业务要求不同,因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会不同。例如:技术部门为了提高质量往往不惜工本,而财务部门为了降低成本又很少考虑保证质量的需要。通过价值工程

的应用,则能使产量与质量、质量与成本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统一。?由于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需要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数据,也涉及到许多技术部门(如设计、施工、质量等)和经济部门(如预算、劳动、材料、财会等)。因此,在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申,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把有关部门组织起来,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价值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关于价值工程的定义,尽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都大同小异。比较简单的定义应该是: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 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把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价值、功能和成本的关系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 当的价值,亦即实现其应该具备的必要功能。因此,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价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产费用)?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v=F/C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开课单位:建筑规划与环境艺术系 学分:3 学时:48(其中实验12学时)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研究方法;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人”与“室内环境”等研究对象科学、全面的了解。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学习、工作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原理与解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选用教材:《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刘盛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1日 概述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今后的设计课程联系紧密。课程的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研究方法;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人”与“室内环境”等研究对象科学、全面的了解。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学习、工作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原理与解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述 (人体工学与室内设计,人体工学简介及发展) [课时] 4课时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理解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物,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从而达到我们生活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工程学发展的历史。 [教学难点] 对人体工程学的定义的理解,人体工程学与人的关系,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及在设计时要遵循人性化设计。 [教学方法] 运用理论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要求掌握的内容] 对人体工程学概念的认识,理解。 1. 简要讲解课程的目的与学习方法,“以人为本”是该课程的核心理论,以及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2. 人体工程学简介及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的学说。 3. 人体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1〉人、机、环境三个要素。 〈2〉“系统”是人体工程学最重要的概念和思想。 〈3〉“人的效能”主要是指人的作业效能,即人按照一定要求完成某项作业时所表现出的效率和成绩。 〈4〉“人的健康”,包括身心健康和安全。 4.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方面: 〈1〉工作系统中的人: 〈2〉工作系统中直接由人使用的机械部分如何适应人的使用。 〈3〉环境控制,如何适应于人的使用。 5. 人体工程学与人性化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