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的创新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的创新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的创新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的创新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的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这一理论告诫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者、领导者,而应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协作者。《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新概念多,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探究式教学,多设计一些讨论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协作、探究中的宽松氛围中达到创造的效果。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首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继承前人经验的

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与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2)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3)通过元素

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与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2)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是量变引起质变,事物发展呈螺旋周期性变化而不是单调重复,客观世界内在矛盾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哲学观最基本的客观事实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

构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系列教具。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师: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什么?

生: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其实质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师:元素的哪些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生: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师(强调):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板书:原子结构■元素性质

师: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

间的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师:因为“结构决定性质”,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是由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首先我们由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来分析。

3.交流与讨论一:(1)每一横行结构有什么相同点?每一纵行结构有什么相同点?

生:每一横行从活泼金属开始到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再到稀有

气体结束。每一横行的电子层数相同。每一纵行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除稀有气体元素外)。

师: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将原子序数为1~18

的元素排列成表格。(从排成的表格中找出较为合理的两种进行投影。)

方案1: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方案2: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讨论:请同学们讨论上述编排形式,哪一种更加合理?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第一种形式中He、Ne、Ar排在一列,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而第二种形式He排在第二列,很显然He和第二列的其他元素的性质截然不同,因此第一种形式更加合理。

4.交流与讨论二:阅读并研究元素周期表,按分成的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并完成下列习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横行称为

周期。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纵行称为族。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哪些族?(3)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结构的关系。

投影习题: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后,教师小结(投影)。

从横的方面看:三短三长一不完全。(1)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8,并且周期性地变化,第一周期除外。(3)每一周期从左到右依次是:碱金属开始,过渡元素居中,稀有气体结束。从纵的方面看:七主七副O和Ⅷ。

师:各族有何特点?

生:(1)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还存在一个O族(最后一纵行)和一个Ⅷ族(8、9、10三纵行)。

5.交流与讨论三: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按分成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和编排原则。

(2)自主发现元素周期表中还有哪些内容和规律?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投影如下内容:(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师:请同学们观察镧系和锕系的真实位置应在何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周期表的下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周期表结构紧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对周期表的结构作了探究性学习。现在总结一下。(板书:位置■结构,位置■性质)

6.交流与讨论四:请问,元素周期表中渗透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并投影:(1)渗透了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规律。(2)元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