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标签:培美曲塞;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占80%左右,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晚期NSCLC主要以化疗为主,标准一线方案是以三代化疗药(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铂类,总的有效率30%~40%,中位生存期10个月[1]。一线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总体有效率<10%。NCCN指南推荐二线治疗的药物有: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厄洛替尼[2]。其中培美曲塞是多靶点抗叶酸制剂,2004年8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我科自2011年9月~2013年3月采用单药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NSCLC2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晚期NSCLC患者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5~75岁,平均64.2岁。PS0~2分。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经历一线化疗后复发或进展。其中2例患者曾服用厄洛替尼或埃克替尼靶向治疗。临床分期:IIIb期10例(41.7%)、IV期14例(58.3%)。病理类型:腺癌20例(83.3%)、鳞癌4例(16.7%)。所有病例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近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且有可以客观评价的临床观察指标。

1.2 治疗方案培美曲塞500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不少于10min,21d为1周期。用药前1w开始口服金施尔康,1片/d,直至末次化疗后21d。使用培美曲塞前1w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000μg/次,9w重复1次,使用培美曲塞前1d、治疗当天、治疗后1d,口服地塞米松4.5 m g/d,2次/d。化疗过程中给予止吐、护肝等治疗措施。

1.3 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按照RECIST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RR)。以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毒性分级根据WH O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分成0~IV度。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24例患者中无CR病例,PR 2例,SD 13例,PD 9例。有效率(CR+PR)8.3%(2/24),临床获益率(CR+PR+SD)62.5%(15/24)。中位生存期7.8个月。

培美曲塞试题

培美曲塞试题 疾病与药物基础知识测试 一、填空题: 1.肺癌位居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是。 2.根据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组织学上的大小和外观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 (16.8%)和非 小细胞肺癌(80.4%)。 3.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大细胞肺癌。 4.肺癌的治疗中,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提高有效率、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化疗方案有:EP ,VP/NP ,GP ,TP ,PEM+DDP 等。 5.化疗分类: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姑息化疗。 6.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目的为增加手术机会,减小微转移灶。 7.辅助化疗:术后化疗,目的为减小微转移灶。 8.姑息化疗:用于无法手术晚期恶性肿瘤,目的为减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 者生存时间。可分为一线化疗、及二线、二线以后化疗。 9.培美曲塞是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10.培美曲塞抗肿瘤作用机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甘氨酰 胺甲酰基转移酶(GARFT),从而抑制嘧啶和嘌呤的合成,三管齐下达到多靶点抗肿瘤。 11.奥天成产品规格:500mg、100mg。 12.奥天成性状:类白色或微黄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13.奥天成说明书适应症:适用于与顺铂联合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 14.培美曲塞美国FDA批准适应症: (1)与顺铂联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2004年2月批准)

(2)单药用于NSCLC二线治疗。(2004年8月批准) (3)与顺铂联用用于非鳞癌型NSCLC一线治疗。(2008年9月批准) (4)用于非鳞癌型NSCLC维持治疗。(2009年7月批准) 15.目前培美曲塞在以其高效低毒在临床广泛使用,已经不局限在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肺癌,在 卵巢癌、胃癌、肠癌等实体瘤都有相关报道。因此奥天成可推广科室较多,主要推广科室:肿瘤科、呼吸科、胸外科、放疗科;次要推广科室:妇瘤科、胃肠外科、乳腺外科、介入科等 16.奥天成联合顺铂方案使用用法用量:奥天成50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后顺铂75 mg/m2 静脉滴注。该方案每21天为一个周期。 17.培美曲塞主要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皮疹、胸痛。 18.培美曲塞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对正常肝肾功能无影响,但是血清肌酐清除率<45ml/min 的患者,不能使用。 19.培美曲塞产品定位:NSCLC一线治疗首选。 二、简答题 1.培美曲塞使用过程中为了降低如皮疹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需要补充叶酸和维 生素,请详细说明补充方法。 答: (1)预服地塞米松,4mg口服Bid,培美曲塞给药一天、给药当天和给药后一天,连用3天。 (2)叶酸补充350μg-1000μg,推荐400μg。培美曲塞第一次给药前7天开始服用,一直持续整个治疗过程。 (3)VitB12:1000μg,第一次给药前7天内肌注一次,以后每3个周期肌注一次。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时不能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2.培美曲塞作为抗代谢类抗叶酸的药物为什么还要补充叶酸和维生素?补充叶酸和维生素 会不会降低疗效? (1)叶酸在人体正常细胞内的生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正常组织需要叶酸来维持,正常人每天需要摄入叶酸350μg -1000μg。培美曲塞通过抑制三种叶酸依赖性酶来抑制 DNA合成,会导致正常细胞叶酸严重缺乏,带来严重不良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8-05-16T12:08:06.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作者:武明君姚兵通讯作者[导读]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最有效治疗方法。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肺癌处于第一位,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要类型,约占80%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治疗方案从单纯外科治疗发展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 关键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快速增长,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80%以上,NSCLC起病隐匿,就医时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其中高龄患者占多数,约50%肺癌患者年龄>65 岁[1]。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治疗方案从单纯外科治疗发展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 1.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最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外科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手术、袖式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扩大切除术、微创手术治疗。随着术前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纵膈镜、PET-CT等应用于临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指导。目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除Ⅲb、Ⅳ期外,应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只要患者身体素质良好,基本手术原则均应为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也可在微创技术下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Ⅲa期如肿瘤过大或侵犯周围重要器官可在行新辅助化疗后,根据化疗后复查结果考虑是否行肺癌根治术,Ⅳ期、Ⅲb期及部分Ⅲa不可手术者均应以化疗及放疗为主[2]。 2.常规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起病隐匿,发现时患者多数已处于晚期,很多病人因此错过手术最佳时期,化疗成为晚期肺癌重要治疗方式,其次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常因肿瘤体积或位置原因侵犯或包绕邻近组织或器官,导致常规手术很难将其彻底切除,使用化疗可降低TNM分期,提高手术疗效。对于不可手术的Ⅲb期及部分Ⅲa不可手术者,使用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ECOG1549研究中对比了紫杉醇+顺铂,吉西他滨+ 顺铂,多西他赛+顺铂,紫杉醇+卡铂四种化疗方案在NSCLC 上的疗效。结果显示从缓解率(15%-21%),中位生存期(7.4-8.2个月)和1年生存率(31% -36%)来看,4组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晚期NSCLC,其中的任何一个方案均为同样可以接受的治疗选择,自此奠定了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铂类在NSCLC化疗的一线治疗地位[3]。联合化疗与支持治疗相比,使用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能显著控制肺癌临床进展,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4]。但由于联合化疗不良反应较大,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降低等临床表现,对于高龄及有联合化疗禁忌证的患者应使用单药化疗,以减少化疗带来的副反应。另外长期应用铂类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因此用非铂类化疗方案替代铂类,即可提高生存率而不会像铂类化疗影响生活质量的化疗药物,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3.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十年来NSCLC上取得最重要的突破。不同分子分型的明确以及更精确靶向药物的发展,使对不同驱动基因改变的靶向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细胞生物学上的差异,针对细胞受体基因调控分子等信号传导为靶点的治疗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已进入临床应用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抗分化增殖等方面实现抗肿瘤作用分子靶向治疗比传统的化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不良反应小,是今后肿瘤治疗的趋势[5]。随着越来越多的治疗性分子靶点的发现和明确,通过特定分子分型改变的肿瘤类型可能相比传统的组织学分型更能精确的指导临床,将来基于驱动基因的改变也成为肿瘤的重要特征,基于分子靶向治疗的肿瘤分型将能够更有效的指导临床进行治疗选择。 4.放疗 近年来三维适型放疗及超分割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放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可以对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步放疗化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由于肺癌早期诊断相对困难,大部分患者就诊属于中晚期,手术不能根除瘤体较大的肿瘤,某些肿瘤已有远处转移,因此放疗对肺癌有重要价值放疗分为根治性放疗手术与放射综合治疗及腔内放疗,心肺功能不全以及其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给予放疗常有较好的效果能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患者术前化疗可减小瘤体,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化疗可防止肿瘤复发但目前高剂量放疗亦有较多的并发症,故应联合化疗放疗化疗同步进行疗效优于序贯及单一治疗,但因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中断或延长放疗时间,影响了疗效考虑到患者耐受较差,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仍多选用序贯或交替模式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放疗影响患者预后,但仍需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确认[6]。 5.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NSCLC方面积累了较为宝贵的临床应用经验,如康莱特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肺癌患者术前、术后使用中药治疗,能够通过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影响肿瘤细胞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方式来抑制肺癌细胞生长,防止肺癌发生转移[7]。杨宏刚等[8]对57例NSCLC患者研究表明,采用手术化疗辅助益气扶正中药汤剂,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机体发生远处转移,自身免疫力降低,不能耐受手术及放化疗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某些中药甚至可以使肿瘤缩小防止转移中医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其他方法的疗效,也可以改善手术及放疗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高,因此中药与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亦可以防止复发转移以及改善预后此外中医治疗肿瘤并发症也具有较好的作用,如对合并胸水肿瘤热咯血等的治疗中医既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又可作为一种多因素结合基础上的组方治疗,具有多靶点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6.免疫治疗 国际上已将免疫治疗同手术放疗化疗并列为四大治疗模式,细胞因子疗法单克隆抗体疗法肿瘤杀伤细胞的继承性免疫疗法及其抗癌多糖基因疗法已逐步发展,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和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将日趋成熟与完善,生物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被动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三类[9]。分子生物学指导下的精确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发展的趋势。无论是传统的化疗,方兴未艾的分子靶向治疗还是新兴的生物免疫治疗,特定的药物基因组学、分子分型的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培美曲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210048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肿瘤科·论著· 培美曲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胡萍高金锋张海封革 【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或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总结接受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用药情况分为单药治疗组22例及联合铂类治疗组28例。评价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2组均无CR病例。单药治疗组PR2例,SD10例,PD10例,有效率(CR+PR)9.1%,疾病控制率(CR+PR+SD)54.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8个月;联合治疗组PR3例,SD13例,PD8例,有效率7.1%,疾病控制率71.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2组比较,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铂类治疗组疾病控制率较高(P<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I/II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与联合铂类治疗组比较,单药治疗组的副作用(红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较低(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可选择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安全性相对较好,但是两药联合治疗方案毒副反应略有增加。 【关键词】培美曲塞;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2R9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82(2011)12-1079-03 Application of pemetrexed in the second-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U Ping,GAO Jin-feng,ZHANG Hai,FENG Ge.Department of Oncology,Nanjing Jiangbei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21004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 of pemetrexed single-agent or pemetrexed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recurrent or pro- gress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 Fifty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failed to previous general 2.3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MDA、SOD 的影响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清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丹参注射液中、高剂量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见表3。丹参低剂量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尼莫同组(P<0.05),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尼莫同组(P<0.05);丹参中剂量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尼莫同组(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目前在基础研究中脑缺血动物模型有许多种,其中线栓法制作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具有不开颅、梗死部位确定、缺血时间可控、可用于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是因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脑络瘀阻”,其病理因素有“风、火(热)、痰(饮)、瘀、毒”5种,病理关键是“瘀血”。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是缺血性中风十分有效而常规的治疗方法。 SOD是人体内天然的抗氧化酶,是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其可通过催化氧自由基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有效地清除自由基,维持体内自由基的动态平衡。MDA水平代表了自由基的活性,反映了机体脂质过氧化的速度和程度〔5-7〕。 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功效,本实验证明丹参注射液可提高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对线栓法制作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不亚于尼莫同。 参考文献 [1]王军,左其龙,徐汉荣,等.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SB202190的保护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29(6): 840-844. [2]孔卫国,吴晓牧,张昆南,等.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经验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0,11(3):1-3.[3]李琴,郭云良,李震,等.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和PARP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 (3):342-345. [4]冯新红,沈霞,袁伟,等.栓线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效果〔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6):483-485.[5]Yamakura F,Matsumoto T,Fujimura T,et al.Modification of a sin-gle tryptophan residue in human Cu,Zn-superoxide dismutase by peroxynitrite in the presemce of bicarbonate〔J〕.Biochim Biophys Acta,2001,1548(1):38-46. [6]Maksimenko AV.Experimental antioxidant biotherapy for protection of the vascular wall by modified form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se〔J〕.Curr Pharm Des,2005,11(16):2007-2016. [7]Van Hove C,Carreer-Bruhwyler F,Géczy J,et al.Long-term treat-ment with the NO-donor molsidomine reduces circulating ICAM-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J〕.Atherosclerosis,2005,180 (2):399-405. 收稿日期:2011-09-18 9701 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12月第24卷第12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December2011,Vo1.24,No.12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龙建林,易全会,任章霞,杨 宁 (广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客观有效率(RR)、中位无进展时间(PFS)及安全性。方法 21例经过一线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RR、中位PFS及安全性。结果 21例患者均可接受疗效和生存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14.3%)、稳定(Stable disease,SD)12例(57.1%)、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6例(28.6%),没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RR为14.3%,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71.4%,中位PFS为4.1个月。没有Ⅲ~Ⅳ度的血液学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结论 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能够提高一线三代含铂化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的RR、中位PFS,耐受性更好。 【关键词】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 R 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DOI:10.3969/j.issn.1672-3511.2012.01.016 Study of pemetrexed as second-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ONG Jian-lin,YI Quan-hui,REN Zhang-xia,et al (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an,Guang’an638000,Sichuan) 【Abstract】 Objetive To observe the response rate,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safety of pemetrexed assecond 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Methods 21non-sqamouseNSCLC patients failed in third generation platin-based doublet regimens received pemetraxed treatment alone.The end-points were RR,median PFS and safety.Results All patients could be evaluated of response and survival.Of those 21patients,there were 3patients with PR,12with SD and 6with PD.The RR was 14.3%,CBR was 71.4%and medianPFS was 4.1months.There were notⅢ~Ⅳgrade toxicity of hematologic and neurologyic system.Conclusion Peme-trexed alone as second 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on-sqamous NSCLC failed in first line platin-based doublet could im-prove the RR,median PFS.The toxicities were more tolerable. 【Key words】 Pemetrexed;Second line therapy;Advanced NSCLC 多西他赛单药为三代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准二线化疗方案,能够明显的延长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一年的生存率。但是,多西他赛存在较高的血液学和神经系统毒性,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老年肺癌患者[1-2]。培美曲塞为一个多靶点的叶酸拮抗剂,抑制了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叶酸还原酶和甘氨酰胺核苷酸转甲酰酶(GARFT)等嘌呤和嘧啶合成通路中的多种酶[3,4]。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与多西他赛有着相当的有效率、中位无进展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但血液学、神经系统毒性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NSCLCⅢ期临床试验亚组分析显示:培美曲塞能够明显延长非鳞癌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6]。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二线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6]。我们使用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一线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鳞癌的NSCLC患者也取得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1例经过一线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资料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6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Ⅲb期5例,Ⅳ期16例;均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腺癌20例,大细胞癌1例。ECOG评分0~2分,均有可测量或可评价的客观病

培美曲塞在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培美曲塞在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当含铂双药方案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治疗的同时,化疗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也迅速进入平台期。寻找新药的途径可从两方面考虑:其一,另辟蹊径,不再纠缠于细胞毒性药物,而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开发出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其二,顺着细胞毒药物研究的传统方法研制出毒性更小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培美曲塞(pemetrexed,Alimta,力比泰)是一种多靶点抗代谢的细胞毒药物,与多西紫杉醇等药物相比毒副反应更轻,作为叶酸拮抗剂,可以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和甘氨酸核糖核苷甲酰基转移酶(GARFT)等叶酸依赖性酶,通过干扰胸腺嘧啶核苷和嘌呤核苷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2004年2月5日FDA 首先批准培美曲塞作为“孤儿药”与顺铂联用治疗一种少见的肿瘤——恶性胸膜间皮瘤。同年8月,FDA批准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2008年9月培美曲塞被批准与顺铂联用,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但不建议用于鳞癌。本文将培美曲塞在肺癌中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 1.二线化疗 Hanna等(Hanna N,Shepherd FA,Fossella FV,)将571例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多西紫杉醇75mg/m2,另一组接受培美曲塞500mg/m2,均为3周方案,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为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个月和个月;一年生存率两组相同,均为%。与培美曲塞相比,多西紫杉醇的血液学毒性和脱发更严重: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比例分别为%和%(P=),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和%(P=),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则分别为%和%(P=),接受多西紫杉醇化疗的患者脱发也更加常见(% ,P=)。上述研究表明,培美曲塞在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疗效与多西紫杉醇相当,但毒副反应更轻。因此FDA依此研究结果于2004年批准培美曲塞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 由于在确定培美曲塞的最大耐受剂量时,没有常规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而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Ⅲ期研究中发现补充这些药物能有效的减少培美曲塞的毒副反应,因此有研究专门探讨在此基础上增大培美曲塞的剂量能否获得更好的疗效。2008年发表了两篇相关的研究,在Cullen等的Ⅲ期研究中(Cullen MH,Zatloukal P,Sorenson S,),将患者随机分为培美曲塞500mg/m2组(288例)和900mg/m2组(291例),两组的中位生存期(个月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个月个月)和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更高剂量组的住院比例更高(%),输血的比例也更高(%)。在日本的Ⅱ期随机对照研究中(Ohe Y,Ichinose Y,Nakagawa K,),216例患者入组,培美曲塞高剂量组1000mg/m2,与标准剂量500mg/m2相比,高剂量组的中位生存期(个月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个月个月)和有效率(%)也无统计学的差异,虽然毒副反应均可耐受,但高剂量剂量组更多见。因此鉴于目前的证据,更高剂量的培美曲塞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毒副反应,标准剂量仍然推荐为500mg/m2。 培美曲塞除作为单药外,有研究探讨其与靶向药物联用在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的作用。培美曲塞+贝伐单抗的Ⅱ期研究(Adjei AA,Mandrekar SJ,Dy GK,)显示有效率为%,中位生存期为个月,Ⅲ~Ⅳ度的疲乏为13%,气促为10%,血栓为10%,中性粒细胞减少19%。

培美曲塞用法用量完整版

培美曲塞用法用量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普来乐(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 作用机制: 培美曲塞为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可同时高效抑制三种叶酸依赖性酶,包括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和甘氨酰胺核糖核苷酸甲酰基转移酶(GARFT),从而抑制DNA的合成,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适应症: 1、培美曲塞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尤其是非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N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联合铂类)、二线化疗、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及单药维持治疗。 2、唯一获FDA批准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突破性药物。 3、培美曲塞为膀胱癌治疗二线用药。 用法用量: 培美曲塞:应该在有抗肿瘤化疗应用经验的合格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培美曲塞只能用于静脉滴注,其溶液的配制必须按照"静脉滴注准备"的说明进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用于治疗推荐剂量为每21天500mg/㎡滴注培美曲塞超过10分钟,滴注时,先用2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复溶本品,然后稀释至100ml滴注。 顺铂的推荐剂量为75mg/㎡滴注超过2小时,应在培美曲塞给药结束30分钟后再给予顺铂滴注。滴注时,先用2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复溶本品,然后稀释至100ml滴注。接受顺铂治疗要有水化方案。 预服药物:皮质类固醇-未预服皮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应用培美曲塞皮疹发生率较高预服地塞米松(或相似药物)可以降低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给药方法:地塞米松4mg口服每日2次,培美曲塞给药前1天、给药当天和给药后1天连服3天。 培美曲塞治疗必须同时服用低剂量叶酸或其他含有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制剂?服用时间:第一次给予培美曲塞治疗开始前7天至少服用5次日剂量的叶酸,一直服用整个治疗周期,在最后1次本品给药后21天可停服。叶酸给药剂量:常用剂量400μg:350-1000μg。 维生素补充一为了减少毒性反应,患者还需在第一次培美曲塞给药前7天内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一次,以后每3个周期肌注一次,以后的维生素B12给药可与培美曲塞用药在同一天进行。维生素B12剂量1000μg。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题库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 2015-03-10 来源:丁香园作者:张波 曾几何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只能接受化疗。但是,其疗效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无法再进一步。可喜的是,随着人们对分子遗传学认识的不断增强,NSCLC 被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分子亚型,并由此诞生了各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靶向药的应用,明显改善 了 NSCLC 患者的预后。 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化疗并没有一席之地,除非该患者的“可药化驱动基因(druggable driver oncogene)”缺失。2015 年 2 月17 日Kumarakulasinghe 等在respirology 上发布综述,全面讨论临床相关的驱动基因突变的情

况、肺腺癌和鳞癌的最新分子分型、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中的地位及其耐药机制。 肺癌是肿瘤世界的头号杀手。在 2014 年,预计将有 224210 名新确诊的肺癌患者,而且其中大部分为晚期NSCLC。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面对晚期 NSCLC 只能使用“含铂类药物 的化疗”这一招。这招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总生存期(OS),但它的上限也仅限于 20% 的反应率和 8-10 个月的中位生存期。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慢慢尝试识别导致 NSCLC 的关键基因突变。这些存在于癌基因上的遗传变异能编码调控细胞增殖 和存活的信号蛋白。癌基因依赖这个概念应运而生,而它存在的基础,是“肿瘤的生存非常依赖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占了肺癌的大多数,和小细胞癌相比其特点是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因化疗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方案,也是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必然选择,所以药代邮重点将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及治疗方案详细介绍一下。 非小细胞癌的化疗药物 一、传统肺小细胞癌化疗药物 (1)顺铂、异环磷酰胺、长春花碱酰胺等药物单药有效率在15%左右, (2)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足叶乙甙、足叶噻吩甙、长春新碱、长春花碱、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药物,单药有效率均小于10%, 上述药物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的有效率为30%左右,中数生存期约6个月,1年生存率20%到30%。由于顺铂(DDP)为主的化疗有改善生存期的疗效,故至今顺铂仍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首选药物之一。 二、新上市的非小细胞癌化疗药物 泰素、泰素帝、去甲长春花碱、健择、拓扑替康及依立替康的单药有效率约20%。且毒副反应相对较低。 这些新药的上市改变了人们对非小细胞肺癌是化疗不敏感肿瘤的观念。如多组临床报道健择的单药治疗与顺铂加足叶乙甙联合方案相比有效率、缓解率及生存期均无差别,但毒副作用远远低于顺铂联合足叶乙甙。 顺铂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 由于顺铂仍为最有效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药物,顺铂与上述新药均有协同作用,临床上以顺铂为基础联合上述一种新药的联合治疗方案有效率约为40%,一年生存率为30%到40%,已成为目前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明显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状况。 非小细胞癌化疗药用药共识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一线治疗,对于化疗药的选择,目前已达成以下共识: (1)两药含铂方案治疗体力评分佳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2)第三代新药方案相较老药方案为佳。 (3)具有较佳PS评分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接受化疗是安全的。 (4)化疗的临床效益在PS2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中中尚不明确。 特别注意:多项Ⅲ期随机临床试验、重要的协作组研究和荟萃分析均表明,新药两药含铂方案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治疗效果相同。各方案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毒性特征、给药的方便性和治疗费用的不同。 合理用药更为关键 肺癌化疗新药共同的缺点是价格过于昂贵,给相当一部分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其合理使用越显重要。另外,患者亦不必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而过于追求使用这些昂贵的新药,因为一些老药组成的方案有成熟的经验,仍可为病人带来良好的效果。如顺铂、足叶乙甙或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顺铂等的联合方案仍是目前有效的常用治疗方案。

培美曲塞单药治疗3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培美曲塞单药治疗3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晚期NSCLC患者3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ⅢB期15例,Ⅳ期21例。均接受过2个周期以上的含铂方案化疗,肿瘤进展或复发,予国产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 D1,IV,每21~28 d为1周期。至少2周期以上才进行临床评价。结果3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22.22%,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13例,无效15例,疾病控制率为58.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5月。全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脱屑、皮肤搔痒、疲劳,神经系统毒性、肝肾功能影响。结论培美曲塞单药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培美曲塞;单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通常生存期为10个月左右,5年存活率仅15%左右。培美曲塞是一种新型的多靶点抗叶酸制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本院采用培美曲塞

单药治疗老年晚期NSCLC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61~81岁,平均(71±6.7)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其中腺癌19例;鳞癌11例;腺鳞癌3例;大细胞癌3例。所有患者KPS评分≥70分,经过一线治疗失败,ⅢB期15例,Ⅳ期21例,所有患者肿瘤进展或复发有可测量的临床观察病灶,血象及肝肾功能正常,最近1月内未做过其他抗肿瘤治疗。其中肺内病灶进展9例,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骨转移7例,脑转移5例,肝脏转移4例,恶性胸腔积液3例。既往手术治疗7例;曾行放射治疗19例;所以患者均曾经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联合药物主要包括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 1.2方法培美曲塞500 mg/m2,第1 d静脉滴注,每21 d 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如疾病好转或稳定,则继续原方案治疗。用药前1 w开始予以口服叶酸400 μg/d,持续至治疗结束;用药前1 w予以维生素B12 1000 μg肌注,1次/9 w,用药前1 d、当天和第2 d均口服地塞米松4 mg,2次/d。 1.3评价标准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以CR和PR计算总有效率,而疾病控制率则为CR率、PR率及病情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标签:培美曲塞;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占80%左右,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晚期NSCLC主要以化疗为主,标准一线方案是以三代化疗药(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铂类,总的有效率30%~40%,中位生存期10个月[1]。一线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总体有效率<10%。NCCN指南推荐二线治疗的药物有: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厄洛替尼[2]。其中培美曲塞是多靶点抗叶酸制剂,2004年8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我科自2011年9月~2013年3月采用单药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NSCLC2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晚期NSCLC患者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5~75岁,平均64.2岁。PS0~2分。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经历一线化疗后复发或进展。其中2例患者曾服用厄洛替尼或埃克替尼靶向治疗。临床分期:IIIb期10例(41.7%)、IV期14例(58.3%)。病理类型:腺癌20例(83.3%)、鳞癌4例(16.7%)。所有病例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近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且有可以客观评价的临床观察指标。 1.2 治疗方案培美曲塞500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不少于10min,21d为1周期。用药前1w开始口服金施尔康,1片/d,直至末次化疗后21d。使用培美曲塞前1w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000μg/次,9w重复1次,使用培美曲塞前1d、治疗当天、治疗后1d,口服地塞米松4.5 m g/d,2次/d。化疗过程中给予止吐、护肝等治疗措施。 1.3 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按照RECIST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RR)。以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毒性分级根据WH O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分成0~IV度。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24例患者中无CR病例,PR 2例,SD 13例,PD 9例。有效率(CR+PR)8.3%(2/24),临床获益率(CR+PR+SD)62.5%(15/24)。中位生存期7.8个月。

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疗效分析

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4例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培美曲塞组(n=22)和吉西他滨组(n=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临床效果与吉西他滨接近,但培美曲塞应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标签:老年;肺腺癌;培美曲塞;注射用吉西他滨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发病人数70%~80%,且超过50%患者年龄大于60岁[1];其中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类型之一,其晚期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因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对化疗药物耐受性较差[2];故选择安全、有效及低毒化疗药物对提高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4例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比较分析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選取我院2009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4例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且年龄≥60岁;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 2.1±2.4)岁,其中ⅢB期28例,Ⅳ期16例。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培美曲塞组(n=22)和吉西他滨组(n=2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于化疗前7d静脉滴注肌注维生素B12及口服叶酸,化疗前一天、化疗当天及化疗后一天给予地塞米松4mg bid口服,培美曲塞组患者给予500mg/㎡+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间为10min以上,d1;吉西他滨组患者给予1000mg/㎡+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d1、d8;以每21d为1周期,共进行2~6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晚期腺癌临床诊断标准[3],完全缓解(CR):所有病灶均消除,无新病灶出现,维持1个月;明显缓解(PR):基线目标病灶最长径总和减少≥30%,维持1个月;稳定(SD):基线目标病灶最长径总和减少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培美曲塞组22例患者中,出现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其中肾损伤1例,肝损伤1例,皮疹1例,脱发3例;吉西他滨组22例患者中,出现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09%,其中肾损伤2

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分析

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分析目的:观察培美曲赛单药一线治疗25例老年(>70岁)晚期肺腺癌患者的 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收集本院2008 年8月~2009 年12月25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肺腺癌患者,男8例,女17例,中位年龄74岁(范围71~78岁),化疗方案为培美曲赛500 mg/m2第1天,每3周重复。对接受2个或2个以上化疗周期的患者进行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结果:近期疗效评价采用RECIST 1.0标准,毒副反应评价按照WHO毒性评定标准。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0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为(CR+PR)32%,临床获益率为(CR+PR+SD)72%,1年生存率为36%。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经短期对症处理后不影响下一周期化疗。结论:培美曲赛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有较好临床获益率,毒副反应轻,老年患者易于耐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toxicity of pemetrexed in first line of treating advanced adenocarcinoma of lung in elderly patients (>70 years). Methods: Totally 25 patients col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between Aug. 2008 and Dec. 2009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with adenocarcinoma of lung diagnosed by pathology or cytology. 8 were men, 17 were women, the median age was 74 years (from 71 to 78 years). The patients received pemetrexed at a dose of 500 mg/m2, the chemotherapy was repeated every 21 days on two cycles at least. Results: Among 25 patients, 8 got PR, 10 were SD and 7 were PD,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CR+PR) was 32%, the clinical benefit rate (CR+PR+SD) was 72%, 1 year survival rate was 36%. The main side effects were inhibition of bone marrow 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but were tolerable. Conclusion: The regimen of pemetrexed has well clinical benefit rate, slight adverse reaction. It can be tolerant by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Pemetrexed; Advanced adenocarcinoma of lung; Elderly patients; First-line treatment 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近20年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上升,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就诊时已到晚期,不适宜手术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为以铂类为基础的三代药物联合化疗方案。目前肺癌患者约30%为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各脏器功能退化,不适宜行联合化疗,培美曲赛是一种多靶点抗代谢类药物,在2004年8月被美国FDA批准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它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尤其对肺腺癌疗效好,为此笔者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一线单药培美曲塞治疗,并且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