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钢笔或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

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部分为全体考生必答题。共有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其选出,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kg B.m C.s D.N

2.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加速度B.速率C.质量D.时间

3.如图所示,曲线OAB为某质点的运动轨迹,直线CD与轨迹相切于A点,则该质点过A点时所受外力的合力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有惯性

C.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如图所示,直升飞机悬停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上方执行救援任务,救生员抱着受援者通过缆绳将其提升到飞机上。关于受援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飞机驾驶员他是静止的

B.相对于救生员他是运动的

C.相对于钻井平台他是静止的

D.相对于海平面他是运动的

6.关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

D.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7.某物体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为v,角速度为ω,周期为T,转速为n,向心加速度为α。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v=2π

T B.a=v2

r

C.ω=2πr

T

D.T=2πn

8.如图所示,苹果从树上落下,关于地球和苹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对苹果的作用力大于苹果对地球的作用力

B.地球对苹果的作用力小于苹果对地球的作用力

C.地球和苹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只有苹果挂在树上时才相等

D.地球和苹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与苹果是否下落无关

9.如图所示,飞越黄河的小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若忽略空气阻力,可视为平抛运动。在此过程中,关于小车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B.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D.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1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11.国产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飞机制造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在C919一次试飞爬升过程中,关于它的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B.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

C.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大D.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12.物体P的加速度为a,如果将作用在P上的合力增大为原来的3倍,P的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P的加速度变为

A.3 a B.6a C.3

2

a D.2 a

普通高中物理会考试卷及答案

普通高中会考 物 理 试 卷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7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18个小 题(共54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8个小题(共46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 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4分) 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 .速度 B .加速度 C .力 D .路程 2.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某位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 .焦耳 B .安培 C .库仑 D .伽利略 3.图1所示的四个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4.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能反映正确的探究结果的是 A .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B .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反比 C .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的平方成正比 D .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无关 5.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 = 10 m/s 2,则2 s 末物体的速度为 A .20 m/s B .30 m/s C .50 m/s D .70 m/s 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质量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大 D .质量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大 图1 v t B x t D v t A x t C

四川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及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 (二)综合性原则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 理 试 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必修和选修模块共同部分卷(70分) 选 择 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在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国际单位中基本单位的是 A 、千克、秒、牛顿 B 、千克、米、秒 C 、克、千米、秒 D 、牛顿、克、米 2、如图所示的电场线,是下列那种情况产生的 A 、单个正点电荷 B 、单个负点电荷 C 、等量同种点电荷 D 、等量异种点电荷 3、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 B C D 4、两个大小分别为9N 、5N 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A 、2N B 、5N C 、15N D 、17N 5、某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 =2t +3t 2,x 和t 的单位为m 和s ,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是 A 、3m/s 、2m/s 2 B 、6m/s 、2m/s 2 C 、2m/s 、3m/s 2 D 、2m/s 、6m/s 2 6、如图所示,一小孩用水平力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未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小孩对木箱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箱所受的重力 D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t t t t

A 、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 C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D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8、质量不同的两物体,分别置于粗糙和光滑的水平面上,在相同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相同位移,若两种情况下拉力做功分别为W 1和W 2,则 A 、W 1>W 2 B 、W 1=W 2 C 、W 1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2015年5月12日,四川省教育厅以川教〔2015〕41号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如下: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 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二、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七至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 三、课程计划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课程设置说明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从七年级开始开设,每周1课时;其他内容统整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2. 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规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川教〔2010〕120号)开发与管理。 3.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科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 一至九年级设置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特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以及综合实际活动中的小学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渗透

四川省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四川省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附 加 题 总分 得 分 同学们,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优良学风,祝大家取得优良成绩。 四川省2015年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第I卷(选择题共1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拖累(lěi)惩戒(chng)忸怩不安(n)引吭高歌(hng) B.颓圮(pǐ)纤细(xiān)干名求禄(gān)挥斥方遒(qi) C.角色(jiǎo)应验(yng)繁芜丛杂(w)刚直不阿(ē) D.椽笔(chun)框架(kung)疾风劲草(jng)浅尝辄止(zh)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艾青这首诗,没有箭拔弩张之势,旨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中,流淌着自然的感情。 B.长房长孙的特殊身份,使觉新受到较多约束,养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C.动物游戏时,它们亲密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绝不会引起伤害。 D.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倍出,风格各异,无论小令、长调,都有不少佳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实证明,医务人员的坚守对遏制埃博拉疫情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柜子里的砚台虽然普普通通,确实恩师惠赠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非常珍惜。 C.清理传统文化遗产,还包括提出糟粕这个艰巨任务,抱残守缺是没有前途的。

物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

V F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 A. mgh B . mgH C. mg (H + h ) D. mg (H - h ) 第一部分 必答题(必修模块 共 8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32 分) 1. 下列物理量中, 属于矢量的是( ) A.质量 B. 动能 C. 力 D. 路程 2. 如图所示,小物体 m 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随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物体的 12. 用绳系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绕 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小 球运动到 A 点时绳突然断裂,则此后小球将 ( ) 1 A. 沿轨迹 1 运动 B. 沿轨迹 2 运动 C. 沿轨迹 3 运动 D. 沿轨迹 4 运动 第 12 题图 受力情况是( ) A.受重力、支持力 B.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向心力 D.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中运动的物体是不受重力的作用的 B.重力有时也叫质量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D.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13. 一艘轮船以速度 10m/s 匀速运动,它所受到的阻力为 1.2×107N ,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是( ) A.1.2×105kW B.9.0×104kW C.8.0×104kW D.8.0×103kW 14.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线速度大的角速度一定大 B.线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小 C.周期小的半径一定大 D.角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小 15、对于质量为 m 1 和质量为 m 2 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F = G m 1m 2 ,正确的是( ) r 2 4. 有两个大小分别为 3N 和 4N 的作用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 ( ) A.0 B.5N C.10N D.12N 5.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只有在突然静止时才有惯性 B.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C.自由下落的物体没有惯性 D.汽车行驶时没有惯性,但刹车时有惯性 6.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 s =4t +2t 2 (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是( ) A .0 m /s B .2m /s C .4m /s D .8m /s 7. 将质量为 10Kg 的物体提升 10m ,重力做了多少的功 ( ) A .100J B .1000J C .-1000J D .-100J 8. 如图,重为 100N 的物体 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用 F =20N 的力竖直向下压物体,则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 ( ) A.80N ,竖直向上 B.120N ,竖直向上 C.80N ,竖直向下 D.120N ,竖直向下 9.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 力停止以后,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B.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它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或者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10. 某人站在奥星楼房顶层从 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最大高度为 20m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 25m 的 B 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 A .25m 、25m B .65m 、25m C .25m 、﹣25m D .65m 、﹣25m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从离桌面 H 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高度为 h 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落地的机械为( ). A. 公式中的 G 是引力常量,是人为规定的 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 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 m 1 和 m 2 所受引力大小总是相等,而与 m 1 和 m 2 是否相等无关 D.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16. 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它们的角速度之比为 3:1,线速度之比为 2:3,质量之比为 2: 3,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2:3 B .它们的向心力之比为 2:3 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2:1 D .它们的向心力之比为 2:1 二、填空题(4 小题,共 24 分) 17.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加速度为 m / s 2 ,第 2s 末的速度 为 m/s ,前 2s 内物体下落的位移 。 18. 如图 4-2 所示,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在这个过程中物体所具有的动 图 4-2 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填“增加” “不变”或“减少”) 19.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与半径,周期的关系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 3 A 2 4 O

2018年北京春季高中会考物理真题

2018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物 理 试 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时间B .质量C .电阻D .磁感应强度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A .库仑 B .牛顿 C .伏特 D .焦耳 3.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受F 1和F 2两个互相垂直的共点力作用,其中 F 1=3N ,F 2=4N 。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A .1N B .5N C .7N D .12N 4.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它们 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3倍,则两电荷间库仑力的大小将变为原来的 A .3倍 B .6倍 C .9倍 D .12倍 5.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在《墨经》中,就已对力做了比较科学的阐述:“力,刑(形)之所以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下列说法中,与墨翟对力的阐述最接近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物体位移变化的原因 C .力是物体位置变化的原因 D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6.利用弹簧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将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梁上。弹簧下端不挂物体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x 0。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下端,如图2所示。待物体静止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x1测量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待测物体的重力大小为 A .kx 0 B . kx 1 C .k (x 1-x 0) D .k (x 1+x 0)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附件3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等文件的要求,为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标准》是由教育部制订的指令性文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依据。《标准》从课程性质的界定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奠定共同基础,构建终身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课程目标在层次、水平和侧重点上都有所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自信心,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

英语知识和技能,奠定运用英语的基础。而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新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新课程突出了选择性。设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多样化的课程既反映社会的需求,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高中英语新课程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3.变革传统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教学还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使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自信心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英语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英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试题]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 根据《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试行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性原则 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增加。 2、综合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3、选择性原则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

高中会考物理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18个小题(共54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8个小题(共46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速度 B. 质量 C. 动能 D. 时间 2.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A. 安培 B. 法拉第 C. 牛顿 D. 欧姆 3. 图1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 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90km/h B. 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90m/s C.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4. 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2所示,则质点 A. 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1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在10s~4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在10s~40s 内保持静止 5. 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下列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的是 A. 电梯加速上升 B. 电梯加速下降 C. 电梯匀速上升 D. 电梯匀速下降 6. 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1.0s 末速度的大小为 A. 5.0m/s B. 10m/s C. 15m/s D. 20m/s 7. 如图3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x ,在此过程中,恒力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A. B. C. D. 8.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质量为m ,当它的速度为v 时,它的动能为 A. mv B. C. D. 9. 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A. 停在机场的飞机 B. 候机大楼 C. 乘客乘坐的飞机 D. 飞机跑道 10. 下列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的过程 B. 小石块做平抛运动的过程 C. 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 D. 木箱在粗糙斜面上滑动的过程 11. 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将变为原来的 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12. 如图4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长度为L ,导线中电流为I ,该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 是 α sin Fx α cos Fx αsin Fx αcos Fx mv 2 12mv 2mv 2 1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附件5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帮助广大化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把握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我省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化学学科组在总结其他省新课程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标”和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的研究,结合四川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如下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川新课标高中理科各科教材顺序和内容

四川新课标高中理科各科教材顺序和内容 高一上:数学:数学必修1,数学必修4。 物理:必修1。 化学:必修1。 生物:必修1。 高一下:数学:数学必修5,数学必修2。 物理:必修2。 化学:必修2。 生物:必修2。 高二上:数学:数学必修3,选修2-1。 物理:选修3-1。 化学:选修3,选修4。 生物:必修3。 高二下:数学:选修2-2,选修2-3,选修4-4,选修4-5。 物理:选修3-2,选修3-4。 化学:选修4,选修5。 生物:选修1。

数学新课标版教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80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3 抛体运动的规律 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四川省2019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 理 试 题

四川省2019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4日20时(东八区区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第二次成功对接,远在伦敦(零时区)的华人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时,伦敦的区时是 A .11月14 日12时 B .11月14日10时 C .11月15日4时 D .11月15日22时 2.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A .绕太阳公转 B .具有大气层 C .拥有卫星 D .存在生命 3. 下列现象中,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 .火山喷发 B .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短暂中断 C .海洋潮汐 D .地球上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 4.下列节日中,四川省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 .元旦节 B .国际劳动节 C .我国国庆节 D .国际儿童节 5.下列地理要素中,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 A .大气 B .岩石 C .生物 D .土壤 图l 是“地球上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此时,北半球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全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胜气帻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图2是局部洋流模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洋流模式表示 A .以北半球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 .以南半球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C .以北半球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 .以南半球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9.图2所示①、②、③、④洋流中,对沿岸气候 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是 A .①洋流 B .②洋流 C .③洋流 D .④洋流 图3是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影响沿图中①、②、③地一线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光照 1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2.图4为某同学在我国某地旅游时拍摄的自然 景观照片,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地壳运动 B .冰川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13.图5是“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有关图中a 、b 曲线与模式I 、Ⅱ、Ⅲ表达的 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A .a 曲线表示出生率 B .b 曲线表示死亡率 C .模式I 为现代型 D .模式Ⅱ为传统型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及答 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 (一)力 1.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 ) A.质量 B.温度 C.路程 D.静摩擦力 2.如图1-1所示,O 点受到F 1和F 2两个力的作用,其中力F 1沿OC 方向,力F 2沿OD 方向。已知这两个力的合力F =,试用作图法求出F 1和F 2,并把F 1和F 2的大小填在方括号内。(要求按给定的标度作图,F 1和F 2的大小要求两位有效数字)F 1的大小是____________;F 2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3.在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 ( )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合力一定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 C.合力一定至少小于其中一个分力 D.合力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小,也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大 4.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个力的大小是20N ,另一个力的大小是30N ,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N 。 5.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30N 和40N ,如果它们的夹角是 90°,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 ( ) 6.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合力一定小于每一个分力 C.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 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7.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B.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 D.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一个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图1-1

8、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附件8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引导广大高中教师更好地理解历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改革先行试验省、区、市的经验和我省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历史教学改革,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原则精神,结合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对我们理解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具有指导意义。 1.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必须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 人文素养是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一般是指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各

种文化现象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历史课程在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明成果,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养成理解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及其文明的正确态度。 通过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可以养成理性态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与方法论,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内容选择上,既坚持基础性,重要的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构成高中历史的主要内容体系;又坚持时代性,课程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结构上具有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个性化发展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利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历史课程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坚持时代性,密切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历史贴近现实,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的历史知识基础,注意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

篇一:《四川省义务教弃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2015年5月12 B,四川省教冇厅以川教(2015)41号印发《四川省义务教冇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和《四川省义务教冇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根据《四川省义务教冇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如下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宜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爭假、国家法立节假日13周。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4 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二、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 七至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 三、课程计划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1— —2— 课程设置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泄的必修课,苴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冇等。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冇从七年级开始开设,每周1课时;其 —3— 他内容统整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地方课程由省教冇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规划(见《四川省义务教疗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四川省教冇厅关于进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试题 四川省珙县中学吴仪波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部分为所有考生必答题,共有18小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其选出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在物理学研究中,有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B.研究奥运冠军郭晶晶的优美跳水动作时,可把郭晶晶视为质点 C.研究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飞船可视为质点 D.研究车轮的转动,可以把车轮看成质点 2.下列说法表示时刻的是( ) A.第5s末B.前5s内 C.第5s内D.从第3s末到第5s末 3.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 A.重力势能B.加速度C.路程D.速率 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一定是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B.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小的直线运动D.它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5.若某一物体受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一定是( ) A.静止的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各共点力的合力可能不为零D.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6.若静止在平直铁道上的列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在启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关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列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不断增加 C.列车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D.列车做匀速运动 7.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是 A.垂直斜面向上B.沿斜面向上 C.垂直斜面向下D.沿斜面向下 8.设某高速公路的水平弯道可看成半径是R的足够大圆形弯道,若汽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关于汽车在此弯道上能安全转弯的速度,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gR μB.一定等于gR μ C.最好是小于gR μ D.对转弯速度没有什么要求,驾驶员水平高,转弯速度可大些 9.在电梯内,某人发现体重计上的示数比自己正常的体重减小了10%,则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g=10m/s2﹚( ) A.电梯以9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电梯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C.电梯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D.电梯以9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10.关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可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可能相同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1.将一个6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下列各组值不可能 ...的是()A.1N,10N B.7N,11N C.10N,15N D .20N,20N 12.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0到t1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为0 B.加速度不变且不为0 C.加速度逐渐增大D.加速度逐渐减小 13.肩负我国首次太空行走运载任务的神舟七号飞船,在 绕地球五圈后成功地由椭圆轨道变成圆形轨道,在圆形轨道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最新资料推荐------------------------------------------------------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 行) 附件 13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一.课程理念为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标准》中提出了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等五个基本理念。 这既是对课程价值的多视角的描述和概括,也是对教师教学实施的目标与效果的具体要求,深刻领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二.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1/ 18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提高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理念的一次飞跃。 《标准》明确地提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既不能人为地割裂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或通过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又要根据教学时间、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主次分明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方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实现三个目标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是技术学习领域的一个学科,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模块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