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5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5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5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5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单项选择题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竞争的结果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垄断的形成是(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5.垄断利润是( )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6.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垄断统治;B.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D.资本主义私有制

7.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际垄断同盟;

D.占领殖民地

9.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1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

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银行资本;D.商业资本12.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13.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

A.内容变化;

B.作用性质;

C.作用形式;

D.作用力度

1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15.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16.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A.可以完全克服;

B.不可能克服;

C.有可能克服;

D.可以克服其大部分

2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是代表着( )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22.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23.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5.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后资本主义

26.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

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

C.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D.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27.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 )

A.自由竞争;

B.垄断;

C.社会化大生产;

D.大量过剩资本

28. 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 )产生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寡头;

D.资本输出

29.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市场的手段是( )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占领殖民地;

D.建立国际垄断同盟

30.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依据是( )

A.军备力量的强弱;

B.资本和经济实力的大小;

C.国土的大小;

D.人口的多少

3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借贷资本国际化; C.产业资本国际化;D.金融资本国际化37.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借贷资本国际化;C.产业资本国际化;D.金融资本国际化

32.产业资本的国际化发展出现在()

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3. 第二资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34. 跨国公司是( )

A.发达国家共同出资建立的;

B.是由一国或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C.是多国垄断组织的联盟;

D.有关国际经济组织投资建立的

35.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B.社会分工;

C.科学技术革命;D.国际互联网

36. 经济全球化()

A.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B.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

C.阻碍了生产力高度发展;D.是少数国家推动的结果

38.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39.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A.只有消极的影响; B.只有积极的影响;

C.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40.

41.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东南亚经济合作组织42.

43.生产全球化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内容()

A.使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国际分工;B.使水平型国际分工发展为垂直型国际分工;

C.使独立型国际分工发展为联系型国际分工; D.使水平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扁平型国际分工44.4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

A.矛盾与协调并存;B.只有协调没有矛盾 C.只有矛盾没有协调;D.协调与妥协并存4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主要是()

A.运用妥协和协调的方式来解决;B.靠武力解决;

C.靠威胁解决;D.靠冲突解决

47.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迅速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 )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D.对技术进步的阻碍

48.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

A.提高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

B.表明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C.减轻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D.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49.社会主义产生以前的阶段是( )

A.股份公司;

B.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同盟

5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资本、管理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这表明( )

A.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基础;

B.经济危机彻底得以消除;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D.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生命力

5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 )

A.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C.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D.在所有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52.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缓和并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C.全世界同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全世界都进入资本主义制度

53.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

A.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B.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垄断是( )

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

D.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E.造成帝国主义寄生性或腐朽性的根本原因

2. 战后国内垄断得到迅速发展,这表现在( )

A.垄断财团的实力增长;

B.金融资本与国家政权更加密切地溶合;

C.金融寡头的统治进一步加强;

D.财团的家族色彩日趋淡薄;

E.出现了康采恩这种垄断组织形式

3. 垄断价格是( )

A.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

B.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C.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

D.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E.遵循“价格领头制”原则制定的

4.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按垄断低价买卖的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E.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A.垄断资本的跨部门发展;B.垄断取代了竞争;C.私人垄断资本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E.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6.垄断时期竞争的手段主要有( )

A.政治手段;

B.经济手段;

C.暴力手段;

D.欺骗、讹诈和盗窃情报;

E.掠夺市场、原料、信贷和运输条件

7. 垄断竞争是( )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D.“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E.“局外企业”内部的竞争

8. 垄断利润来自()

A.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把消费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垄断利润;

C.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D.通过向非垄断企业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占有它们的一部分利润;

E.通过国际不等价交换,占有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9.银行业集中和垄断的形成是( )

A.以工业的集中和垄断为基础;

B.以金融资本的形成为基础;

C.以金融寡头的统治为基础;

D.银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E.银行和工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10.战前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

A.短期价格协定

B.卡特尔;

C.辛迪加;

D.托拉斯;

E.混合联合公司

11. 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

A.托拉斯;

B.康采恩;

C.混合联合企业;

D.跨国公司;

E.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国际垄断同盟

1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

B.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基础;

E.社会主义的入口

1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 )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B.从私人垄断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

E.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

1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 )

A.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它暂时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矛盾;

C.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它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E.它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5.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

A.避免了经济危机;

B.在一定程度上削平经济高涨时的尖峰,垫起经济萧条时的低谷;

C.减弱了经济周期的震荡;

D.仅仅是治标的办法;

E.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各种内的、深刻的矛盾

16.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目标有()

A.经济总量基本平衡;B.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基本平衡;E.经济稳定增长

17. 垄断条件下资本输出的必然性在于( )

A.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特征;

B.资本输出使经济落后国家经济畸形化;

C.垄断统治在国内出现大量过剩资本;

D.经济落后国家是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

E.许多经济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 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19.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20.二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有( )

A.资本流向上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

B.资本流向上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

C.私人资本输出比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

D.国家资本输出比私人资本输出增出更快;

E.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大多采取援助的方式

21.资本输出的后果表现在( )

A.使经济落后国自然经济互解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使经济落后国经济畸形化和依赖性增强;

C.使经济落后国政治上从属于帝国主义国家;

D.引起资本输出国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的停滞;

E.引起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

22.对于输出国来说,资本输出( )

A.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带来巨额利润和利息;

B.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C.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主要手段;

D.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E.使输出国成为食利国并导致输出国国内经济发展缓慢

23. 跨国公司()

A.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

B.从事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

C. 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D.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24. 战后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经组织主要有( )

A.海牙国际法院;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E.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 资产阶级推动改良主义的措施主要有( )

A.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从内部分裂破坏工人运动;

B.通过推行福利政策,举办多种福利事业来缓和阶级矛盾;

C.推行“劳资合作”、“工人参加管理”等措施,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D.宣扬“资本民主化”、“人民资本主义”思想;

E.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以此宣扬人人都是企业“主人”

26.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几次扬弃包括( )

A.资本家个人所有制产生;

B.股份公司的产生;

C.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E.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27.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主义革命( )

A.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B.可能在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取得胜利;

C.肯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D.只能在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链条最薄弱环节取得胜利;

E.只能在一个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28.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

C.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E.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三.本章思考题(p210—211)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成本函数短期总固定成本短期总可变成本短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 A、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社会成本 C、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D、社会成本+隐性成本 3、以下关于正常利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 B、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C、正常利润是显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D、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4、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 A.如果连续的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 B.短期平均成本呈现为“U”型,是由于机会成本递增 C.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D.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学习期间的学费 5、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 6、当边际成本达到最低点时() 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 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7、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 A、上升 B、下降 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8、短期内边际产量最高点对应于() A、边际成本最低点 B、平均成本最低点 C、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 D、平均产量最高点 9、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型形状的原因是() 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产品成本,首先要确定() A.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B.产品成本计算期 C.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D.费用是否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船舶制造企业按照生产组织形式划分属于() A.大量生产 B.大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小批生产 3.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一般宜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品种法 B.分类法 C.分批法 D.分步法 4.定额法的采用是为了() A.计算产品的定额成本 B.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C.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D.加强成本的定额管理 5.下列适用于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A. 精密仪器 B.小型水泥厂 C.发电 D.采掘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在确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该适应() A.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 B.企业的生产特点 C.月末有无在产品 D.成本管理的要求 2.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包括() A.定额法 B.定额比例法 C.分类法 D.分批法 3.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按其生产工艺过程,可以分为() A.大量生产 B.多步骤生产 C.单步骤生产 D.单件生产 4.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按其生产组织形式,可以分为 () A大量生产 B.成批生产 C.多步骤生产 D.单件生产 5.下列企业中,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属于大量生产的是 () A.船舶制造企业 B.发电企业 C.面粉加工企业 D.服装加工企业

三、判断题 1.产品品种越少,越易大量生产。() 2.产品品种越多,则不便进行大量生产,应考虑分步生产为宜。() 3.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不能再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 4.按照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多步骤生产只宜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5.小批生产接近于单件生产,因此可以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D .n=4,l=2,m l=+3,m s= -1/2 5.第四周期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4 B.5 C.6 D.7

第五章 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五章数理统计初步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1.在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长度为36的样本,求样本均值)3.6,52(~2NXX落50.8到53.8之间的概率。 答案与提示:由于)/,(~2nNXσμ,所以{50.853.8}0.8293PX<<=。 2.在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长度为100的样本,问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差的绝对值大3的概率是多少?)20,8(~2NX 答案与提示:由于2~(,/XNnμσ),所以{83}0.1336PX?>= 3.设为来自总体n XXX,,,21)(~λPX的一个样本,X、分别为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求2SXD及。2ES 答案与提示:此题旨在考察样本均值的期望、方差以及样本方差的期望与总体期望、总体方差的关系,显然应由定理5-1来解决这一问题。 2,DXDXESnnλλ===。 4.设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样本,。试确定、b使统计量4321XXXX,,,)30(2,N243221)32()2(XXbXXaX?+?=a X服从分布,并指出其自由度。2χ 答案与提示:依题意,要使统计量X服从分布,则必需使及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解得2χ)2(212/1XXa?)32(432/1XXb? a=1/45;b=1/117。 5.设X和Y独立同分布和分别是来自N()032,,921XXX,,,921YYY,,,X 和Y的简单抽样,试确定统计量UXXYY=++++11292 9 所服从的分布。 答案与提示:应用t分布的定义,得UXXYY=++++191292~()t9 6.设随机变量~()Xtn(1n> ),试确定统计量21YX=所服从的分布。 答案与提示:先由t分布的定义知nVUX=,再利用F分布的定义即可。 —1—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

第五章 1.填空 (1)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战略性支持)。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3)新系统建成后,需要对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情况加以(测定验收)。 (4)竞争力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企业外部环境存在一系列的威胁和(机会)。 (5)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信息系统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中相当重要。 2.选择题 (1)持续改良型的组织经营关键在于互相合作的(C)。 A 实际动机 B 奋斗目标 C 团队式结构 D 上下游分工 (2)要使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组织发挥战略支持,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战略进行(B)。 A 设计 B 规划 C 鉴别 D 定位 (3)规范的业务流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D)。 A 保证B关键 C 核心 D 基础 3.名词解释 (1)组织战略 答:是指组织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是制定各种计划的基础。 (2)控制 答:控制是对偏离计划的具体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确保管理目标及为了达到目标而拟定计划得以实现。 (3)大量定制化 答:大量定制化是指通过服务或产品的变化与创新以满足广大客户不断改变产品的需求;但重要的是,它同时也在逐步建立能提高效率的长期流程经验与知识。 4.简答题 (1)系统开发中的问题 答: 1)系统建设与组织发展目标和战略不匹配,不能对组织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提供支持,甚至 违背了组织的发展目标。 2)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管理的改善并无多大的效果,组织结构依然陈旧。管理落后, 企业主要业务流程效率与效益依然很低下。 3)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变革的需要。 4)系统开发环境落后,技术方案不合理。系统开发及运行维护的标准、规范混乱,使系统 的生命周期大为缩短。 5)系统使用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有效发挥系统效率。 6)资源短缺,投入太小,但对系统的期望有过高。 (2)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 1)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 2)分析当前的资源状况。 3)可行性研究。 4)具体规划。

第五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确定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八七会议 2、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八七会议 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4、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根据地。 A、井冈山 B、海陆丰 C、鄂豫皖 D、湘鄂西 5、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 A、我党在大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C、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D、我党对农民的认识不符实际 6、中国共产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反对本本主义》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党八股》 7、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C、总结出三大法宝 D、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8、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D、《土地问题决议案》 9、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痛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有利的时机 10、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中国近代史纲第五章试题库 (2)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2.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3.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晋察冀根据地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D鄂豫皖根据地 4.最早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八七会议D三湾改编 5.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 )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6.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比,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7.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 ) 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8.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党的问题B农民问题C工人问题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9.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政权性质是()A资产阶级专政B各革命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C抗日民主专政D工农民主专政 1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议会斗争B群众斗争C地下斗争D武装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D《新民主主义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A周恩来B贺龙C叶挺D朱德E刘伯承 2.中共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撤消了陈独秀的职务,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D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E决定把进攻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3.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

最新《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5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5章SPSS的参数检验 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 75分。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 80, 81, 72, 60, 78, 65, 56, 79, 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 步骤:生成spss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检验(原假设H0:u=u0=75,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单个样本统计量 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11 73.73 9.551 2.880 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 = 75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成绩-.442 10 .668 -1.273 -7.69 5.14 分析:指定检验值:在test后的框中输入检验值(填75),最后ok! 分析:N=11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为2.87.t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a和p。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a=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所以均值在67.31~80.14内,75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1)请利用SPSS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2)基于上表数据,请利用SPSS给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1)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频率

习题第五章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 第五章 5-1 柴油机燃烧初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与汽油机的预混合燃烧有何异同? 解:同:都是燃烧开始前油气先混合的燃烧过程。 异:柴油机的预混相比于汽油机不够均匀,且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多点自燃,而汽油机则是火花点火,火焰传播的过程。 5-2 柴油机燃烧过程滞燃期包括哪些物理和化学过程?与低温多阶段着火过程是什么关系? 解:物理过程:雾化、蒸发、扩散和与空气混合等。化学过程:低温多阶段着火。 5-3 试述直喷式柴油机喷油规律、混合气形成速率(气流与喷雾)和燃烧放热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说明控制柴油机放热规律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解:柴油机喷油规律会影响混合气的形成速率。一般初期喷油快且喷油压力高的预混合气的量就多。混合气形成速率影响燃烧放热规律,燃烧开始前形成混合气的速率越快,初期放热率就越高。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的形成速率决定了放热持续期的长短,混合快的放热时间短。 5-4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中为什么会出现“双峰”放热现象?若喷油规律相同,“双峰”形状随柴油机负荷不同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解:dQ B/dφ曲线的双峰,第一个峰对应速燃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而第二个峰则对应缓燃期的扩散燃烧阶段。 负荷变化会引起形状的变化,小负荷时,第二个峰不明显,因为负荷小时,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量减少。 5-5 分析柴油机的几何供油规律和实际喷油规律的主要差别;说明形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供油规律早于喷油,供油最高速率要大于喷油最高速率。喷油时间大于供油时间,且喷油量小于供油量。 燃油的可压缩性;压力波的传播滞后;压力波动;高压容积变化。 5-6 比较柴油机空间雾化混合方式与壁面油膜混合方式的原理差异;简述促进空间雾化混合的基本原则。 解:空间雾化将燃油喷射到空间进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因此混合能量主要来源于喷油射束,空气被动参与混合,油找气的方式。混合一般不够均匀。壁面油膜蒸发混合方式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很薄的薄膜,在强烈涡流作用下,油膜边蒸发变燃烧。 采用多空高压喷油,合理组织涡流。 5-7 柴油机燃烧室中形成可燃混合气时一般会利用哪几种气流形式?如何产生和控制这些气流运动? 解:进气涡流,压缩涡流,挤流和逆挤流,湍流。 进气涡流:通过设计进气道的形状产生进气涡流。通过改变流通面积和角度来改变强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 (2) (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

(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

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 -5Q 2 +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 -5Q 2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 -5Q 2 +15Q AC(Q)=Q 2 -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 -0.8Q 2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Q 3 -0.8Q 2 +10Q AVC(Q)= 0.04Q 2 -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 练习题及答案——2 5-12 已知)(1s G 、)(2s G 和)(3s G 均为最小相角传递函数,其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79所示。试概略绘制传递函数 G s G s G s G s G s 412231()()() ()() = + 的对数幅频、对数相频和幅相特性曲线。 解:(1) ?L K 11204511()lg .ω== ∴ =K 1180 则: G s K 11()= (2) G s K s s 22 08 1()(.)=+ 20201 022 lg /lg K K ω== , K 21= (3) ? L K K 333202001110()lg lg .ωω=== s s K s G K 9)(,9111 .01 333==== ∴ (4) ?G s G G G G 4 12 23 1()=+ 将G G G 123,,代入得:G s s s 418 01251()(.) =+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解5-12(a)所示,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2(b)所示:

图解5-12 (a) Bode图 (b) Nyquist图5-13试根据奈氏判据,判断题5-80图(1)~(10)所示曲线对应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已知曲线(1)~(10)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按自左至右顺序)。 题号开环传递函数P N N P Z 2 - =闭环 稳定性 备 注 1 G s K T s T s T s () ()()() = +++ 123 1110 -1 2 不稳定 2 G s K s T s T s () ()() = ++ 12 110 0 0 稳定 3 G s K s Ts () () = + 210 -1 2 不稳定

c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练习5-3*/ #include int prime(int m) { int i; for(i=2;i<=m-1;i++) if(m%i==0) break; if(i==m) return 1; else return 2; } main() { int i,m,n,sum=0,a=0; printf("enter m and n:(1<=m<=n<=500)\n"); scanf("%d",&m); scanf("%d",&n); for(i=m;i<=n;i++) { if(prime(i)==1) sum=sum+i; a=a+1; } printf("之间的素数和为:%d\n",sum); printf("之间的素数个数为:%d\n",a); } /*习题5.1*/ #include int fn(int a,int n) { int i,sum=0,m=1,c; for(i=1;i<=n;i++) { sum=sum+m; m=m*10; } c=sum*a; return c; }

main() { int a,n,i,x,y=0; printf("enter a and n:\n"); scanf("%d",&a); scanf("%d",&n); for(i=1;i<=n;i++) { x=fn(a,i); y=y+x; } printf("y=%d\n",y); } /*习题5.2*/ #include int countdigit(int number,int digit) { int sum=0; while(number>0) { if(number%10==digit) sum=sum+1; number=number/10; } return sum; } main() { int number,y; printf("enter a number:\n"); scanf("%d",&number); y=countdigit(number,2); printf("y=%d\n",y); }

第5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投资公司于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是投资前被投资公司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因此应作为()。 A. 投资收益 B. 冲减财务费用 C. 投资成本的收回 D. 资本公积 2、在权益法下,当被投资单位因接受捐赠而增加资本公积的时候,投资公司应贷记的会计科目()。 A. 投资收益 B. 营业外收入 C. 资本公积 D. 盈余公积 3、对子公司投资应采取的核算方法是()。 A. 成本法 B. 权益法 C. 追溯调整法 D. 追溯重述法 4、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计入()。 A. 投资收益 B. 财务费用 C. 应收股利 D. 长期股权投资 5、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 A. 将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B. 将差额记入投资收益 C. 将差额记入管理费用 D. 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6、2009年7月1日,宏泰公司投资中远公司100万元持有10%的股份,按成本法核算;2010年中远公司实现净利润120万元。2011年3月20日中远公司分派2009年现金股利80万元。宏泰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 10 B. 8 C. 14 D. 11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公司()时,投资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会发生变化。 A.宣告净利润B.宣告亏损C.宣告分派股利D.接受捐赠 2、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账面余额只有在发生()的情况下,才应作相应的调整。 A.追加投资 B. 收回投资 C. 被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 D. 对该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3、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将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增减变动的事项有()。 A..转让长期股权投资 B. 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C.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D. 被投资单位提取盈余公积 三、判断题: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只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 2、投资公司只有达到被投资公司20%以上股权份额时,才能够对被投资公司实施重大影响。() 3、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只会引起股份数量的变化,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变化。()

最新马原第五章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C)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一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五章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五章习题答案 5-8答: (1)白云石是一种碳酸盐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镁,其比例约为 1 1 。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白云石中钙镁含量,是将试样经盐酸溶解 后,调节pH=10,用EDTA滴定Ca2+,Mg2+总量,原因是:pH=10时,由于 lg K f(CaY)-lg K f(MgY)<6,Mg2+的干扰严重,lg K f(CaY)<8,故第一化学计 (H)=,lg K f(MgY)= 故可测钙镁含量。 量点附近无明显pCa突跃,但lg Y (2)若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12,可用EDTA单独滴定Ca2+ ,原因是:此 沉淀,Mg2+ 被掩蔽,故可单独滴定Ca2+。 时形成Mg(OH) 2 (3)若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8,用EDTA滴定,Ca2+,Mg2+均不能被准确测定。原因是:pH=8时,由于Mg2+的干扰,使得 lg K f(CaY)<8, 不能分 步滴定Ca2+,且lg K f(MgY)<8,,故Ca2+,Mg2+均不能被准确测定。 5-9 (1) 5-10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2) (1)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稳定性愈大; (2)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大; (3)pH值愈高,酸效应系数愈大; (4)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的pM突跃范围愈大。 5-11 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简称,它的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螯合比一般为11。 5-12 计算EDTA二钠盐水溶液pH值的近似公式是pH=(1/2)(p K a4+p K a5) (=。 (EDTA相当于六元酸) 5-13 PAR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显红色: HIn- pK= H+ +In—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 1.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b) 解:(a)Y1ABC(判奇功能: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Y2AB(AB)CABACBC(多数通过功能:输出与输入多数一致)(b)Y1(AB)A(AB)BABAB(同或功能:相同为1,否则为0)2.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a)(b)(c) 解:(a)Y 1ABAB(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011 (b)Y2(((AA)A)A)(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123 YAM 00 (c)Y 1 A M 1 (M=0时,源码输出;M=1时,反码输出) YAM 23 3.用与非门设计实现下列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1)实现4变量一致电路。 (2)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解:(1) 1)定变量列真值表:

ABCDYABCDY 0000110000 0001010010 0010010100 0011010110 010******* 010******* 0110011100 0111011111 2)列函数表达式:YABCDABC D ABCDABCD 3)用与非门组电路 (2)输入变量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人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1)列真值表2)些表达式 3)用与非门组电路 4.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L和Ms供水,如图所示。水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检测元

件A、B、C,如图(a)所示。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C点时水泵停止工作;水位低于C点而高于B点时Ms单独工作;水位低于B点而高于A点时ML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点时 ML和Ms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解:(1)根据要求列真值表(b) (b)(a) (2)真值表中×对应的输入项为约束项,利用卡诺图化简(c)(d) (c)(d) (e) 得:MABC s MB L (ML、M S的1状态表示工作,0状态表示停止) (3)画逻辑图(e)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五章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 B. 资本家的联合( ) C.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D. 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 C. 仍无任何变化( )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C. 垄断( √) 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4. 金融资本是:()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D.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 5. 垄断利润是通过:() A. 操纵市场获得的( √) B. 改进技术获得的( ) C. 扩大投资获得的( ) D. 增加贷款获得的( )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 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B.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C. 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 多选题 1.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

第五章习题答案

5.1、在自由空间中已知电场3(,)10sin() /y z t t z V m ωβ=-E e ,试求出磁场强度(,)z t H 。 解:已知自由空间中的波阻抗为:0120 ηπ=Ω, 根据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关系,可以得到磁场强度为: 3 00 3 1 1(,)10sin() /10 sin() /120 2.65sin() /y z t t z A m t z A m t z A m ωβηηωβπωβ=-=--=--=--x x x x H e E e e e 5.5 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波的电场和磁场分别为 710cos(6100.8) /x t z V m ππ=?-E e , 7 1cos(6100.8) /6y t z A m πππ=?-H e 试求:相对磁导率r μ和相对介电常数r ε。 解: 本征阻抗10 60 16E H ηππ ===Ω 由60ηπ=== 0.8k π=== 120 π=Ω 得到:2,8r r με==

5.6在自由空间传播的均匀平面波的电场强度复矢量为 (20)4204210+10 /j z j z x y e e e V m πππ-----=E e 试求: (1) 平面波的传播方向和频率。 (2) 波的计划方式; (3) 磁场强度H ; (4) 流过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平均功率。 解: (1)传播方向为e z 有题意知20k π==,故 9610/rad s ωπ= =? 93102f Hz ωπ ==? (2)原电场可表示为 420(+)10j z x y je e π--=E e ,2y x π φφ-= 是左旋圆极化波。 (3)有01 z H e E η=?,得到 4 20(20)7720210(-)120 2.6510 2.6510j z y x j z j z x y je e e e e e πππππ -------==-?+?H e (4)

第五章记忆((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记忆 教学目的: 1、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分类 2、掌握记忆的过程、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 好的记忆品质、青少年记忆的特点及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重点: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难点: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有重要的意义且潜力巨大: 举例说明:①②③ 启发思考: 人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对记忆有何影响 测试:下面有20个词语,请你只看一遍,词与词之间间隔几秒,记忆时连序号一 起背,看你能记住多少 记一记: } 你能记住吗 二、记忆的分类 (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时间分) 1、瞬时记忆(约2秒左右) 当引起感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信息仍然在感受器中继续保

持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短暂信息的保持,就是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例:闪现单词2、短时记忆(约1分钟) 处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信息一般保持在1分钟以内。 例:打电话 3、长时记忆 … 永久性的记忆存储,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举例:愉快的经历、痛苦的经历、一些知识 启发思考:你们喜欢哪一种记忆(出示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 (二)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内容分)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并出示图片。 2.语词—逻辑记忆 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 3.情绪记忆 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4.运动记忆 对活动的动作及动作的顺序的记忆。 举例。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参与的程度分) 1.外显记忆 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举例。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