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语文S版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语文S版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语文S版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语文S版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诗篇等。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石灰吟》、《竹石》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 预习《夏日绝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古诗三首》的《石灰吟》与《竹石》这两首古诗。

2.新课:

(1)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都。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进”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感悟诗歌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

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夏日绝句》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夏日绝句》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打开书83页。板书;读古诗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绝句:

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教师准备资料:李清照的个人资料: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我们看看,猜猜这首词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也可出示李清照前期作品,对照让学生发现其不同。)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怀念。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思忆着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D请1—2位同学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②悟诗情:抓住“至今、思”感受诗的情感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这首绝句,

是李清照的传世名作,我们就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感受?

你先感受到什么?(项羽是英雄豪杰,他虽然失败,但不屈服。)

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至今、思:到现在人们还怀念项羽。人们赞美项羽什么?)C这首诗为什么写项羽?为什么诗人要“至今思项羽”呢?深入思考一下。提示:可以结合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来体会,你又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在动荡的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宋朝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评南宋王朝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从诗中,体会出李清照的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思念与赞美中。你能把诗中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吗?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诗人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①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②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读下面两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两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6)自学古诗

①介绍两首诗的作者.

②解决字词。

出示: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读词语。

拓展词语:千()万()

布置作业:背诵这三首古诗。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实录

21.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课堂实录 一、背景导入、质疑解题 多媒体播放南宋历史背景。 师:时任京城知府的正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他见大势已去,便携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跑,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下来,李清照见民族屈辱、山河破碎,面对浩浩江水,感慨万千,随口吟出《夏日绝句》。 师:范读古诗。 学生将课本翻到90页根据读书提示由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说说从课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夏天写的一首绝句。 师:什么是绝句? 生:一种文学体裁。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李清照的资料? 生: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生:她写的诗很婉约。 师:李清照写诗多与家国命运有关,公元1128年以后因国家战乱,写诗多激昂,代表作有《夏日绝句》。 二、合作探究、吟诵释意

师:生齐读课文,并为古诗划节奏。 生:读古诗,划节奏再读古诗。 师:李清照站在乌江口,之所以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因为哪个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 生:项羽。 师:通过诗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思。 师:项羽何许人也?为何李清照此刻会思念他呢? 生:项羽,秦末汉初的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拔剑自刎而死。 师:对于李清照来说,项羽已成为历史人物,为何李清照此时此刻会独独思念他呢? 生1:因为这是项羽兵败自杀的地方。 生2:李清照想项羽死都不肯逃跑,而自己国家的皇帝、大臣都逃跑了,李清照是借项羽来说出自己的怨恨,她恨自己国家的哪些当权派太不像个男人了。 生3:李清照是要借古讽今。 师:你读出了李清照的心声。 师:项羽就这样死了,是他不愿意、不会、不能还是不想活了呢? 生4:不会活了。 生5:不想活了。 师:我们在古诗中找找答案吧。

《石灰吟》《竹石》诵读教学设计

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胜利二小吴锦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生字“锤”“凿”“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体会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学会边读边想象,知人论诗的阅读方法,诵读并积累咏物类古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1)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诵读并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古诗韵律的美。 课前准备 (1)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诗人于谦、郑燮的资料,制作阅读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3.板书:石灰吟 4.师小结:这是一首写(石灰)的诗。 二、“四读”《石灰吟》 (一)字字落实地读 1.学生试读 2.生字教学:锤(笔顺)、凿(易错字) 3. 介绍:石灰的形成及特点 4.字字落实地读

(二)琅琅上口地读 1.给古诗断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言绝句断句:二二三) 2.认识文体——吟 理解“吟” “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唱,声调抑扬地念,2,叹息,痛苦的声音,3,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4鸣,叫。请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解释:呻吟()、吟诵()、猿吟()、石灰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3.抓住“出深山.”“若等闲.”“在人间.”,感悟古诗的押韵。 4.琅琅上口地读 5.师生或邻桌之间对读、接读。 (三)历历在目地读 1.读一二句诗句,标出诗中描写到的事物(深山、烈火) 2.展示深山、烈火的图片,体会石灰经历的磨难。 3.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 4. 引导学生表达想象中的情景 5.齐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 6.教师小结:诗人于谦仅用了14个字,简练地向我们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四)津津有味地读 1.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石灰吟》这首诗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投影: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我被开采出来放入石灰窑中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这份材料与《石灰吟》这首诗的哪些地方是对应的?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出深山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挖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磨难吗?(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若等闲、浑不怕) 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而在石灰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就是“浑不怕”。

2019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阅读训练题

三年级下册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学号 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大理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山水秀丽,不仅在全州有名,而且在全省、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名气。 大理的物产十分丰富。苍山上有数不清的树木,是(优质优秀)的建筑材料;洱(ěr)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虾,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坝子里良田千顷(qǐng),(生产盛产)粮食、蔬菜和各类瓜果。家乡的特产大理石更是驰名中外。大理石用途很广,在建筑方面,可以做基石、铺地面、贴墙壁;在工艺方面,可以制成花瓶、屏风和各种(精美精巧)的观赏品;在文化和生活方面,可以做笔架、砚台、杯盘、桌凳等。大理石制品十分漂亮,白的如玉,洁净无瑕;彩的如霞,色泽斑斓;墨绿的、赭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洁,令人赏心悦目。 大理的风景十分优美。苍山十九峰,白雪罩顶,彩云缠腰,山泉清冽,山花争艳,森林郁郁葱葱,峦崖千姿百态,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去攀登,去观赏。三百里洱海波光浩荡,蔚蓝的水衬着洁白的帆,如诗如画。夜晚,明月东升,光照洱海,海面上白波闪闪烁烁,仿佛游龙的银鳞;近岸处渔火点点,笑语声声,真能让人辨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怎能不热爱我的家乡? ◆阅读训练 1.我能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表示。 2.短文介绍了我的家乡大理和这两个特点。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文中用“”划出来。 3.根据短文填空。 苍山十九峰,(),彩云缠腰,山泉清冽,(),森林(),峦崖(),()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去攀登,去观赏。三百里洱海(),蔚蓝的水衬着洁白的帆,()。 4.摘录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在这个句子里,作者把比作。 5.“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怎能不热爱我的家乡?”就是说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换种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地得)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的地)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了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的得)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阅读训练 1.我能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并打上“√” 2.“酷”用部首查字法,先查这个部首,然后再查画,“酷”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残忍、暴虐到极点;②极,甚,程度深。短文中的酷热中的“酷”字应该选择第种意思。 3.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稻()怀()根() 蹈()坏()跟() 4.我能根据文章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一句描写草的诗句。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两首练习卷(I)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两首练习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填空题 1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怀着的________心情独个儿________在小船里,自以为从________到________,到________到________,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2)诗可表达自己的人生观、气节和抱负。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___。于谦在《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怀。岳飞在《满江红》中________ ,________,空悲切。告诫我们: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而“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则是张志和悠闲自得,乐而忘归的精神写照。 (3)《古今贤文《真理篇)》中有很多至理名言:“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做:“________ ,________”告诉我们有些话虽然不好听,但对于我们改正错误却很有帮助;“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2 .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朝zhāo(______)都dōu (______)奔bēn(______)铺pū(______) cháo(____)dū(_____)bèn(______)pù(_____) 3 . 巧填同音字。 1.wéi()一()护 ()墙作() 2.jiàn()康关() ()设推() 4 . 比一比,再组词。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培新学校李艳红 【教学目标】 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石的特点。 2、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竹石 2、找题目的相同点。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 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 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千山万水千言万语三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烈火焚烧 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③粉骨碎身 A、学生谈体会。 B、学生能说到,就总结:是呀!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 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出示相应的图片)总结:哦,原来石灰就是先,然后,最后。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④若等闲 A、学生汇报。 B、如果学生答到“若等闲”就引出: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而在石灰

2019-2020学年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基础达标。(44分) 1.下面带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河豚.(tún) 伶俐.(línɡ) 电杆.(ɡǎn) 膜.翅(mó) B.距.离(jù) 瞎.子(xiā) 紧挨.(ái) 缭.绕(liáo) C.联络.(luò) 平凡.(fán) 有益.(yì) 翩.翩起舞(piān) D.荡漾.(yànɡ) 羽翼.(yì) 闲散.(sàn) 纤.细(xiān) 2.读拼音,写字词。(8分) 3.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下列字词归类,并说说理由。(4分) (1)援缭贷贡掷缚捞络资 归类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蓬花骨朵儿挂大扁儿力气衣裳花瓣儿 归类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不同的量词。(4分) 5.比一比,再组词。(4分) 6.选词填空。(4分)

偶然偶尔 (1)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 )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 地荡漾开去。 (2)一次( )的机会,我认识了他。 轻巧轻快 (3)燕子有一双( )的翅膀。 (4)春姑娘迈着( )的脚步来了。 7.连一连。(4分)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梧桐树在摇晃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叶又大又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画家的本领真了不起。(用 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 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根据描述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写。(6分) (1)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________过来,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 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石灰吟竹石教学实录

古诗《石灰吟》《竹石》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石灰吟》《竹石》是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这两首诗是咏物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第三首古诗《夏日绝句》运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所以把这两首古诗的学习安排在一个课时里。 《石灰吟》是明朝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佳作。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诗歌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形象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竹石》是清朝诗人郑燮写的。“竹石”指长在岩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本诗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抒发自己了对当时黑暗、污秽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情操。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不难。本课这两首咏物诗,学生在读文字本身并结合注释的基础上很容易知道古诗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距离。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因而对古诗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所以教学时我多方面的去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个性品质,带领学生步入作者的那个时代,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去体会作者所托的“物”而言的”志”,以求深刻的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诵、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崇高的志向和节操。 3.初步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类古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 教法与学法: 教法:品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卡预习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实录: 师:上课前我们看一段视频放松放松。(播放老外学习汉语拼音的小视频) 师:当今的中国已是世界大国,许多外国人对咱中国的一切有着很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学习汉语。S.H.E不是有一首歌《中国话》嘛,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而最能体现汉语博大精深的非古诗莫属,古诗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背诵古诗《游子吟》、《暮江吟》。 (生齐背诵古诗) 师:我们已学过的这两首古诗题目中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诗中就有这种体裁。请大家打开课本看到16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石灰吟》、《竹石》这两首诗。(板书课题)师:《石灰吟》的“吟”是“吟颂”的意思,他吟颂什么呀? 生:石灰。 师:对。石灰是一种矿物,它广泛应用于建筑业。我们教室墙壁粉刷的就是石灰,它是什么颜色的?

最新2019年部编本新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最新2019年部编本新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案编写思路: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案主要内容: 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四单元16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优质课教学设计_19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以“英雄”为主题教学古诗。 2、诗词中感悟,成语中感悟,典故中感悟,人性中感悟。 教学重点: 1、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鬼雄”的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 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1、同学们,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生回答) 现代汉语词典上作了三种概括:(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2、古今中外,你知道哪些英雄? 3、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位女英雄――李清照。(屏幕出示,师朗诵)

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杰出的文学大家。 然而,这其中能够留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廖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 通音律,善作书画。在诗词创作方面,她的盛名不仅可与宋朝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比肩,亦可直追前代大师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而与 之齐名,跻身于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清照写的一首小诗。(板书:夏日绝句) 二、呼唤英雄。 1、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战争时期,出现过一位大名鼎鼎、叱咤风云的 英雄,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文章评述过项羽,其中最著名的是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课件出示,师朗诵) 2、请同学们把这一首绝句端端正正地临写在方格纸上。(生临写,师巡回指导书写姿势) 3、同学们,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读起来壮怀激烈, 铿锵有力。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三、赞颂英雄。 1、同学们,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 到了吗?(人杰、鬼雄) 2、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 (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鬼雄:鬼中的英雄、)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19分) 1. (3分)写出反义词 人间—________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2. (11分)查字典填空: (1)“闲”字是__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部首是________,除部首外________画,字义是________。 (2)“乾坤”的“乾”应读________,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乾坤”的意思是________。 3. (12分)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锤万击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4. (8分)我会拼,我会写。 tā men biàn huàbànɡwǎn dùp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ónɡmánɡsōnɡbǎi pénɡ you hái z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表面是写________,实际是写________,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 6. (11分)按古诗内容填空。 (1)《石灰吟》是________朝________写的。吟,古代诗歌________的一种名称。 (2)《竹石》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两诗有个共同的特点:都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3)《夏日绝句》是________女词人________的传世佳作。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________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________屈辱偷生,表现了诗人________情怀。 7. (6分)照样子,认真写,再组词。 锤 ________ ________ 凿________ ________ 焚________ ________ 8. (3分)读古诗《石灰吟》说说 《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是钱塘人。他是一位民族________,也是一位政治家。 9. (4分)形近字组词 吟________ 深________ 冷________ 探________ 10. (5分)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千锤万凿 ②烈火焚烧 ③粉骨碎身

2019-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卷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50分) 1.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下面的句子,看谁写得最漂亮。(5分) 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2.读拼音,把对应的字词写在田字格里。(6分) 3.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5分) (1)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 ē zh é sh é)出售,严重折. (zh ē zh é sh 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 (zh ē zh é sh é)腾了。 (2)他挣.(zh ēng zh èng)扎了半天,终于从歹徒手中挣.(zh ēng zh èng)脱出来,撒. (s ā s ǎ)腿就向人多的地方跑去。 (3)张老师称.(ch èn ch ēng ch èng)得上是一位称.(ch èn ch ēng ch èng)职的好老师。 (4)这两件瓷器的模.(m ó m ú)样很相似,就像一个模. (m ó m ú)型做出来的。 儿 寺马 走 w ēi w ǔ l à zh ú ch èn sh ān y ōu xi án

4.认真区别,再组词。(4分) 历( ) 密( ) 竿( ) 拨( ) 厉( ) 蜜( ) 杆( ) 拔( ) 5.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变幻变换 (1)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 )着颜色。 (2)他周末在家把家具都( )了一下位置。 继续持续 (3)这场暴雨已经( )一个星期了,再这样下去庄稼会涝死的。 (4)他们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 )吃了起来。 6.请给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熟:①植物果实完全长成;②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③熟练;④程度深。(1)这件事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做决定。( ) (2)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也弹不准。( ) (3)果园里的梨熟.了。( ) 新鲜:①(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②(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③(事物)出现不久;④新奇,稀罕。 东西了。( ) (4)数码相机已经不算什么新鲜 .. ,所以妈妈决定中午做红烧肉。( ) (5)今天的肉很新鲜 .. (6)病人最好多呼吸新鲜 空气。( ) .. 7.联系课文内容,判断对错。(5分)

2019-2020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 1 1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2燕子 5 2 3荷花4*昆虫备忘录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6 3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语文园地一5守株待兔 6 4 6陶罐和铁罐7狮子和鹿8*池子与河流 6 5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 6 6 9古诗三首10纸的发明11赵州桥 6 7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 6 8 13花钟14蜜蜂15*小虾 6 9 习作语文园地四16小真的长头发 6 10 17*我变成了一棵树语文园地五 6 11 习作:奇妙的想象18童年的水墨画19剃头大师 6 12 20肥皂泡21*我不能失信习作 6 13 语文园地六22我们奇妙的世界23海底世界 6 14 24火烧云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 6 15 语文园地七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方帽子店 6 16 27漏28*枣核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6 17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语文园地八总复习 6 18 总复习 6 19总复习 20 21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燕子》是一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以及燕子的喜爱和赞美;《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2019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rán shāo ān wèi jì rán téng tòng yóu yù ( ) ( ) ( ) ( ) ( ) lián peng qīng tíng pí juàn fán zhí cōng yù ( ) ( ) ( ) ( ) ( ) 二、观察规律,并填空。(8分) ( )引草( ) 珍( ) xi ( )望教( ) 让“每”变变变 ( )洋 ( )阳后( ) 三、补充成语。(6分) ( )心( )胆( )人如( ) 清( )可( ) ( )出( )外左( )右( ) ( )不( )待 四、回顾与积累应用。(20分) 1、小玲爱看书了,常常忘记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真是 我积累的关于勤学的成语还有:、,关于山峦的成语有、我还积累了优美的句子呢! 。课外,我读的书有《》《》等等,我的收获很多: 2、绳在,冰在 ; 要看水底万丈深。雨里鸡鸣一两家, ; ,点水蜻蜓款款飞;池上碧苔三四点,。

3、三年级的小学生王军,整天贪玩,不做作业,我用一句名言 劝说他:。 4、在“六一”联欢会上,很多同学们都登台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这可真是 (歇后语) 5、学了《亡羊补牢》我明白了 《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决定: 五、精彩阅读 (一)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 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这段话出自《》一课,主要写的是。(3分) 2、这段文字共句话。其中第2句与第 3、 4、5句之间是关系。(2分) 3、这段话中,作者依次抓住翠鸟的这几 个方面的内容来写的。(4分) 4、为了突出翠鸟羽毛的特点,作者主要使用了的修辞手法。把 羽毛写成“头巾”、“外衣”、“衬衫”,从中看出作者对翠鸟的感 情 .(4分) 5、从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 (二) 我家的小园 三年级语文第2页(共4页)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边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 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94分) 1. (4分)看谁读得准,写得好。 yàn zǐyán sùlín zībì gu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我会填。 ________的心情________的浪 ________地升起________的风 ________的队伍________的水 ________地歌唱________的屏 3. (3分)写出反义词 生—________ 遥—________ 落—________ 4. (2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从远处看。________ ②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________ 5. (3分)快到反义词乐园里来赛一赛吧。 前——________远——________晚——________ 6. (8分)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炉________衰________踪________鱼________ 庐________蓑________综________渔________ 7. (5分)走进经典名句。 ①古诗句写出了大自然的美丽。“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呈现了郊野渡口的幽静;“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则展示了山水田园的秀丽。 ②“时间像________永不停息地流淌”,这句话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然“________,万事成蹉跎”。 8. (7分)读句子,给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信:①消息;②诚实,不欺骗;③信任,不怀疑,认为可靠;④随便;⑤函件。 Ⅰ我不信你说的话。________ Ⅱ我们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信口开河。________ Ⅲ教师节快到了,我写信向老师祝贺。________ Ⅳ我应该守信用,不能说话不算数。________ 味道:①气味;②滋味;③指趣味、情趣。 Ⅴ这药的味道闻起来很奇怪。________ Ⅵ这部电视剧情节曲折,越看越有味道。________ Ⅶ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也非常丰富。________ 9. (6分)按拼音写汉字 pùzǐliú ________布________烟飞________ lúlǐng yín 香________西________________河 10. (4分)形近字组词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一教案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类生字,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

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是呀,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但不能肆意纵横,驰骋

关山;一个虽有一腔抱负之人,但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这其中的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人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像!这真是,马,即是人,人,即是马,马和人早已浑然一体!好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己呀!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 《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板书设计: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教学目标

人教版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内容汇总

三年级下册课文内容汇总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释义: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我会写 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 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 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 词:cí(歌词、词语、单词) 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 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 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 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 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 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 二、我会认 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 三、多音字 还:huán(归还)hái(还是) 度:dù(度假)duó(揣度) 为:wéi(以为)wèi(为什么) 四、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 《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六、问题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