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应用综合课程设计

网络应用综合课程设计

网络应用综合课程设计
网络应用综合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网络应用综合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

网络应用综合课程设计是网络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本专业实际的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设计要求

1.分组情况

每组1-3名学生。

2.课题设计说明书要求

本课程从原理与应用两个角度掌握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基本知识,并且初步具有中小型网络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配置、测试和维护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

1.设计题目:企业典型局域网

2. 具体要求

①制作资源目的

学生学习完CCNA,到企业上班后,发现接触到的都是交换机,很少有路由器。学生不会综合应用CCNA里关于交换的知识,导致网络设计和实施不合理,网络非常不优化。本资源以Packet Tracer 6.0作为工具,模拟了一个典型的企业局域网。鉴于Packet Tracer 功能上的限制,部分功能无法实现。

②场景

某企业有四个厂房,每个厂房约500台电脑,合计2000台电脑。需构建具有高冗余性的网络。

③设计思路

(1)拓扑

(2)核心层

核心层放置在核心机房。采用中高端、三层交换机,使用双交换机实现冗余,两台交换机采用双链路进行连接(标号为12和21),双链路采用链路汇聚(EtherChannel),减少切换时间。因Packet Tracer中的链路汇聚功能有问题,pkt文件中没有使用链路汇聚。(3)分布层

每栋建筑均有两个分布层交换机,实现冗余。采用中低端、三层交换机。pkt文件中只以其中2栋作为示例。两台交换机采用双链路进行连接,双链路采用链路汇聚(EtherChannel),减少切换时间。因Packet Tracer中的链路汇聚功能有问题,pkt文件中没有使用链路汇聚。企业的服务器可以直接接到核心机房里的分布层交换机。

(4)接入层

接入层交换机位于各个楼层,采用二层交换机以降低成本。使用双链路连接到同一建筑内的分布层交换机。

(5)二层和三层边界

这是学生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在核心层交换机接口,以及和核心层进行连接的分布层交换机接口上不应该运行二层协议。即:拓扑中中间灰色、有标号的接口,应该使用“no switchport”命令把交换机的接口改为路由接口。原因:如果全网运行二层协议(STP等、VTP)等,则任何一台交换机的端口故障,会引起全网交换机动作;如果接入层交换机上没有spanning-tree portfast命令,则任何一台计算机开机都会引起全网交换机动作。当核心层交换机不运行二层协议时,实际上把每栋建筑隔离为单独的STP树、VTP域。

(6)高冗余性实现

●核心层、分布层均采用双交换机

●接入层双链路接到分布层交换机

●核心网络设备故障、链路故障时,动态路由协议(OSPF)能实现冗余

●每栋建筑的分布层使用STP进行冗余,防止分布层交换机故障、链路故障

●分布层交换机使用HSRP实现网关冗余,Packet Tracer中的HSRP功能有问题,但

pkt文件中配置了HSRP

●核心交换机和出口路由器双链路,但到Internet的出口基于成本问题,只使用单

链路

(7)安全性

●OSPF路由协议进行认证,使用passive interface命令

●VTP进行认证,HSRP进行认证(PT不支持)

●接入层交换机使用端口安全;如有可能,最好能启用DHCP监听、ARP检测(PT不

支持)

●在出口路由器上使用CBAC,充当防火墙。实际上也可以使用Zone-Based Firewall

技术把出口路由器作为防火墙

(8)其他

●分布层交换上STP和HSRP的配合:要保证每个VLAN的STP根和该VLAN的Active

交换机是同一交换机。以VLAN2为例,VLAN2的STP树根是Dist1交换机,则VLAN2

的HSRP Active应该也是Dist1交换机。STP树和HSRP都可以通过改变优先级进

行控制。

●接到服务器的交换机冗余,如果需要也可以采用双交换机,每台服务器采用双网卡

接到不同的交换机上,但服务器网卡应该要能支持捆绑,这样可以保证服务器只有

一个IP地址。当然如果服务器可以有多个IP地址,网卡不需捆绑。

●分布层交换和接入层交换机,务必启用VTP修剪!(PT不支持)

●无线AP分布各楼层,如果和分布层交换机很接近,可以连接到分布层交换机上;

否则接到接入层交换机上

●分布层交换机上,启用DHCP服务器功能,为客户自动分配IP地址

3.任务要求

1)学生可以在网上寻找最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配置,并记录相关过程及数据。

2)根据所学知识与兴趣,任选其一完成系统设计,要求具备系统的基本功能并能正确运行。

3)课程设计结束后,要求提交课程设计报告以及相关的软件,按组进行课题分析与实验过程的答辩和演示工作。

四、课程设计报告写作要求

1.封面及内容

1)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题目

2)专业、班级、课题组成员

3)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课题分工

3、正文

4、总结

5、参考文献

说明:基本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月

6、综合实验报告可书写于专用课程设计报告书,即可手写,也可使用B5打印稿,左侧装订,但封面格式要统一。

7、每组提交一本课程设计报告书,必须注明每人所完成的模块或工作,。

五、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设计报告(说明书)和设计答辩质量,参考学生出勤情况、工作态度、文明作风等,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要点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数字温度计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屈鹏 学号1141201112 系、专业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李海娜 2013年12月17日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年级专业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屈鹏学号1141201112 题目名称数字温度计设计设计时间2013.12.9—2013.12.20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编号121202306 设计地点电工电子实验室408、409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已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并要求能设计出完整的电路或产品,从而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制电子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设计并制作一数字式温度计,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范围0-100度。 2、测量精度0.2度。 3、三位LED数码管显示温度。 三、任务和要求 1.按学校规定的格式编写设计论文。 2.论文主要内容有:①课题名称。②设计任务和要求。③方案选择与论证。④方案的原理框图,系统电路图,以及运行说明;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说明;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的说明等。 ⑤必须用proteus或其它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仿真调试。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解决的措施;测试、记录、整理与结果分析。⑥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教研室审批,指导教师、学生签字后生效; 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gijmlAAA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1、实验一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Wireshark是一种开源的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软件,本实验通过Wireshark软件的安装使用,监控局域网的状态,捕获在局域网中传输的数据包,并结合在计算机网络课 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常用网络协议的数据包做出分析,加深网络课程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Wireshark软件的安装; Wireshark软件的启动,并设置网卡的状态为混杂状态,使得Wireshark可以监 控局域网的状态; 启动数据包的捕获,跟踪PC之间的报文,并存入文件以备重新查; 设置过滤器过滤网络报文以检测特定数据流; 对常用协议的数据包的报文格式进行分析,利用协议分析软件的统计工具显示网 络报文的各种统计信息。 2、实验二网络层实验—Ping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层协议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实验设计内容 本实验为ICMP实验。实验内容:Ping命令实现的扩充,在给定的Ping程序的基础上做如下功能扩充: -h 显示帮助信息 -b 允许ping一个广播地址,只用于IPv4 -t 设置ttl值,只用于IPv4 -q 安静模式。不显示每个收到的包的分析结果,只在结束时,显示汇总结果 Ping命令的基本描述

二、实验环境 实验一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1.联网计算机 或linux 系统 3.在PC中安装协议分析软件(如:Wireshark) 4.物理基础: 标准的以太网采用的是持续 CSMA 的方式,正是由于以太网采用这种广播信道争用的方式,使得各个站点可以获得其他站点发送的数据。运用这一原理使信息捕获系统能够拦截的我们所要的信 5.工作模式: 1) 广播模式(Broad Cast Model):它的物理地址(MAC)地址是 0Xffffff 的帧为广播帧,工作在广播模式的网卡接收广播帧。 2)多播传送(MultiCast Model):多播传送地址作为目的物理地址的帧可以被组内的其它主机同时接收,而组外主机却接收不到。但是,如 果将网卡设置为多播传送模式,它可以接收所有的多播传送帧,而不 论它是不是组内成员。 3)直接模式(Direct Model):工作在直接模式下的网卡只接收目地址是自己 MAC地址的帧。 4)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l):工作在混杂模式下的网卡接收所有的流过网卡的帧,信包捕获程序就是在这种模式下运行的。 实验二网络层实验—Ping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1.联网计算机 2.Linux系统 3.系统自带编译环境

《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局域网多人聊天室 班级:0991132 学号:1099113202 姓名:赵燃 指导教师:宋毅、王家宁、徐红梅、姚璐 周期:一周 成绩: 2011年12 月23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1)课程设计的目的:《网络高级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设计是学习该课程后进行的一次较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vc++语言进行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面向对象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任务:局域网多人聊天室 该程序实现局域网内的聊天功能,包括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两部分。 客户端程序:可连接到服务器,并将消息发送到服务器端和接受服务器端发送来的信息。 服务器端程序:可将消息发送到客户端和接受客户端发送来的消息。 (二)题目要求 该系统要求完成聊天室的全过程,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大部分的编程及其连接。服务器端聊天程序负责接收和发送来自客户端的聊天信息,客户端聊天程序负责建立和维护与服务器端的连接,想服务器发送本客户的聊天内容。系统采用VISUAL C++语言程序设计编程实现。并且按要求编写程序设计报告书,能正确编写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技术文档。 二、设计正文 1系统分析 (1)服务器聊天程序要在待定的端口上等待来自聊天客户的连接请求,并且需要维护一个客户连接表,以记录所有成功的连接。 (2)服务器聊天程序要及时接受从各个聊天客户发送过来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转发到一个或多个客户连接。对于公共聊天室,服务器将把接受到的信息除源端外的所有客户发送过去。 (3)服务器还要监控这些连接的状态。在客户主动离开或发生故障时从列表删除相应的表项,并及时更新连接表。 2功能详细描述及框图 用户首先启动客户端,登陆服务器并向服务器发送信息,启动服务器,服务器等待客户要求并向客户反馈在线用户信息,用户向服务器发送信息,服务器处理用户的数据,然后用户开始聊天,客户端的聊天分为对群聊天和私聊的信息,该信息应通过程序控制分别进行处理。

《网络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常熟理工学院 《网络工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 NGIL实验室网络工程设计方案学校: 学院/系: 姓名: 班级: 学号: 电话: 电子邮件: 提交日期:

课程设计报告说明 1.必须同时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缺一不可,否则视为没交。 2.上交的电子报告文件名必须参考以下格式,否则视为没交。 《网络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_班级_学号_姓名.doc 例:《网络工程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_09网络1班_090209101_董伟.doc 3.禁止复制、拷贝和抄袭。 4.复制、拷贝、抄袭者取消成绩。 5.所有课题必须为一个基本完整的设计。课题设计报告书旨在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 课题方案。设计内容参考以下方面: (1)需求分析。 (2)技术方案设计,包括实验室布局设计、网络拓扑设计、IP规划与路由设计、网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设计、综合布线设计等。 (3)产品选型与项目材料清单,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材料、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服务器等。 (4)网络工程经费预算。 (5)网络工程技术路线。 (6)网络技术培训。 (7)网络工程验收。 6.课程设计报告采用A4纸撰写。除标题外,所有内容必需为宋体、小四号字、1.5倍 行距。具体参考附录的排版要求。 7.课程设计报告自动生成目录,且章节页码正确。 8.课题设计报告中各项目的说明文字部分仅供参考,课题设计报告书撰写完毕后, 请删除所有说明文字。(本页不删除) 9.课题设计报告模板里已经列的内容仅供参考,作者也可以修改或多加内容。 10.没有按报告说明要求者不及格。

目录 第一章摘要 (1) 第二章网络用户需求分析 (2) 第三章 NGIL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 第四章 NGIL网络地址规划与路由设计 (4) 第五章 NGIL网络性能设计 (5) 第六章 NGIL网络可靠性设计 (6) 第七章 NGIL网络安全性设计 (7) 第八章 NGIL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8) 参考文献 (9)

电子技术综合训练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综合训练课程设计 基于FPGA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题背景 多功能数字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用数字显示时间的计时装置。主要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时器、译码显示及扩展电路几部分构成。具有时间显示、校时校分及闹钟设置、整点报时等扩展功能并且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稳定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 (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能进行时、分、秒计时的十二小时制或二十四小时制的数字钟,并具有定时与闹钟功能,能在设定的时间发出闹铃音,能方便地对小时、分钟和秒进行手动调节以校时间,每逢整点,产生报时音报时。 (三)原理框图: 数字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数字钟原理框图 其中,基本的计时功能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钟基本计时功能原理框图 具有校时功能的数字钟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具有校时功能的数字钟原理框图 (四)课程设计要求 (1)利用QuartusII软件设计出具有校时功能的数字钟,并能够通过数码管显示,定时闹铃,整点报时,时间的校准;通过Modelsim仿真。 (2)了解DEII70开发板,完成管脚配置,利用DEII70(896C6)进行验证。其中报时和闹铃功能通过LED灯实现。 (3)可扩展设计,使数字钟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例如:通过开关切换,完成日期和时间的显示切换。 (4)如果学生有FPGA开发板,可以使用自己的开发板完成设计。 (5)完成报告,并于7月14日10:00统一交至信息学馆505。 (五)提供资料

(1)DE2-70.iso (2)DE2_70 User manual_v101.pdf (3)DE2_70_pin_assignments(管脚配置文件)

实验七-网络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汇总

网络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winsock 编程接口实验实验类型:设计型 指导教师:贾浩 专业班级:信安1204 姓名:马灿 学号:20123252 电子邮件: 实验地点:东6 E307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七网络程序设计综合实验 摘要:本课程设计包含了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文件传送协议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按照客户/服务器的模式进行工作,提供交互式的访问,是INTERNET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TCP/IP网络体系结构之上,使用socket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client.c)和服务器程序(server.c),利用了已有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本设计包括了具体设计任务,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设计流程图,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实验运行结果,核心程序,个人体会及建议等。 关键词:SOCKET编程,FTPclient/server程序 一.问题描述及设计思路 1.1 问题描述 服务器端: 1.指定一个目录作为FTP目录(之后所有的文件操作均在此目录下进行) 2.接收客户端的命令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客户端:完成与FTP用户的人机界面,以命令的方式向服务器请求服务,主要的命令有:1.CONNECTIP地址端口号 2.指定FTP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连接到服务器。响应:连接成功/失败。 3.LOGIN用户名 4.用户登录(假设在服务器端有用户管理功能)

5.响应:若用户不存在,提示“无此用户”;若用户存在,提示“密码:”;用户输入密码后,若正确提示“登录成功”;若不成功,提示“密码错误”。6.3.DIR 7.显示FTP服务器的FTP目录的文件列表(假设无子目录) 8.响应:目录列表(只要文件名即可)。 9.4.GET文件名 10.将FTP目录下的文件下载到本地,支持断点续传 11.响应:传送成功/失败/无此文件。 12.5.PUT文件名 13.将本地文件上传到FTP目录,支持断点续传 14.响应:传送成功/失败/无此文件。 15.6.HEL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均有该功能) 16.实验环境本次实验采用MFC工程工程采用MFC对话框界面工程名称为MyServer和FTPSOCKET。 17.详细设计过程 1.2 设计思路 1. FTP协议基础 FTP 是TCP/IP 协议组中的协议之一,该协议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它由一系列规格说明文档组成。目标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提供非直接使用远程计算机,使存储介质对用户透明和可靠高效地传送数据。简单的说,FTP就是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拷贝,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或从自己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计算机上。在TCP/IP协议中FTP标准命令TCP端口号为21,Port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李逍逍 班级:08计11 学号:08261012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 (2)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 (3)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3) 四.详细设计步骤 (5) 五.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6) 六.显示最终的结果 (8) 七.课程设计总结 (9)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组建小区局域网 课程设计目的: 更深了解路由器,交换机,PC机之间的配置与应用,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的网络应用和连接,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掌握DHCP、ACL、VLAN、和NET协议和相应的技术;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该设计需要划分为四个子网层面的小区性的网络通讯。采用软件cisco,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不同网络设备互相配合与联系,以达到最佳的局域网通讯效果。 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代码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需求特点描述; 2、设计原则; 3、解决方案设计,其中必须包含: (1)设备选型; (2)综合布线设计; (3)拓扑图; (4)IP地址规划; (5)子网划分; (6)路由协议的选择; (7)路由器配置。 组建小区局域网的总体要求: 运用自己对局域网组网技术的理解,设计小区组网方案,使得一个具有200个住户节点的智能化小区能够进行网络通讯,且将整个小区可划分为四个区域:1.网络中心区:以物业管理中心及监控中心为主的核心交换设备和服务器群;2.远程网络接入区:包括外部网络接入口的路由器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3.园区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社区服务设施的骨干交换设备; 4.家庭网络区:包括从网络中心到楼宇中的骨干交换设备,并为各住户单元提供网络接入端口,是整个小区网络系统的最基本单元。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学号 班级学院 课程电子技术综合 题目简易信号发生器和简易频率计 设计任 务 1.设计一个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1) 频率可调范围:2Hz—20KHz,分为4档: 2—20Hz;20—200Hz;200Hz—2KHz;2—20KHz; (2) 幅度可调范围:0—5V; (3) 可调偏置。 2.设计一个简易数字频率计: (1) 可测量信号频率范围:1~100 KHz,显示单位为Hz; (2) 输入电压幅度VPP:100mV—10V; (3) 输入信号波形:任意周期信号; (4)显示方式: 6位十进制数显示。 时间进 度第17、18周 2010.12.27-2011.1.7 星期一、二布置设计方案、预设计及验收星期三、四、五计算机仿真及仿真结果验收星期一上午发放元器件、领取工具 星期一下午焊接 星期二、三、四安装、调试、教师验收 星期周五打印图纸、写设计报告 主要参考资料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电子技术(下)实验指导书,中原工学院电子技术课程组自编,2011;

目录 一、摘要 (2) 二、设计原理 (3) 2.1 简易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3) 2.2 数字频率计的基本原理 (5) 三、方案设计 (9) 四、电路仿真 (10) 4.1 简易信号发生器电路仿真 (10) 4.2 数字频率计 (15) 五、电路焊接与调试 (17) 六、心得体会 (20) 附录一:参考文献 (22) 附录二:元器件表 (23) 附录三:原理图 (28)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工程系 课程设计报告书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系部:信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 班级:14计算机网络1班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 姓名学号: 起迄日期: 6月10日-6月24日 课程设计地点:实验楼C211 指导教师:庄晓华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5 年06月16日

一、内容要求 独立设计一个小型网络的安全方案,采用的安全技术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加密技术、认证技术、VPN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系统等局域网核心服务功能。其中必须用Packet Tracer实现的功能为防火墙技术的配置与管理或网络安全隔离。 二、评分标准 (一)网络安全方案评分标准(40分) 网络安全方案及测试报告(40分) 1、网络安全方案2000字(30分) 1)相关概念定义准确。(10分) 2)安全方案叙述完整清晰。(10分) 3)设计合理,符合实际应用需求。(10分) 2、测试报告(10分) 确定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完成测试总结报告。 (二)网络设备系统配置评分标准(60 分) 1、系统设计(10分) 1、在Packet Tracer中实现,要求:网络设备选型合理,(5分) 2、网络设备连接,要求:正确使用连接介质(5分)。 2、网络设备配置(40分) 1、PC机、服务器配置,要求:能作必要TCP/IP属性设置(10分) 2、网络设备接口配置,要求:正确配置端口,实现网络连通。(10分) 3、网络安全配置,要求:实现设定的网络安全防护(20分) 3、安全防护测试(10分) 使用正确测试方法,步骤完整.(10分) 三、设计要求: 1、所有PC机的默认网关地址中第四个数为学生学号,如“a.b.c.学号” (注意:PC机的地址不能与此默认网关地址冲突)。 2、所有网络设备、PC机的名称以学生姓名开头,如“azgSW1”。 四、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1、提交网络安全方案(.doc文档),文件命名格式:学号姓名.doc, 如01安志国.doc。 2、提交Packet Tracer文档(.pkt文档),文件命名格式:学号姓名.pkt, 如01安志国.pkt。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洛阳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工程设计 设计题目开元校区行政楼网络设计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B120532 学号B120532 姓名 完成日期2013/12/22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内容与要求: 说明: 1.主要内容包括本次实习任务、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手段、实习结果结论、各章主要内容简述等。 2.所有文字内容请按照提供的样式设置,语句通顺,标点准确。 3.文中图片使用5号楷体字,按“章-序号”方法编号,即第X章的第XX个图,图片说明放在图片下面居中,所有图片在正文中要有引用的说明,且引用位置必须在图片之前。表格说明文字应在表格之前,按“章-序号”方法编号,即第X章的第XX个表,居中显示。 4.目录页码编号采用I、II、III方式,正文部分页码采用1、2、3方式。目录要求在正文编辑结束后自动生成。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课程设计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目录 1摘要 (1) 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 2.1课程设计任务 (2) 2.1.1 课程设计目标 (2) 2.2课程设计要求 (2) 2.2.1用户需求 (3) 3项目需求分析 (4) 3.1开元校区行政楼平面图 (4) 3.2拓扑结构需求分析 (8) 3.3数据传输需求分析 (8) 3.4发展需求分析 (8) 3.5性能需求分析 (8) 4方案设计 (10) 4.1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10) 4.2综合布线系统 (12) 4.2.1设备间子系统 (12) 4.2.2工作区子系统 (13) 4.2.3管理子系统 (13) 4.2.4水平子系统 (13) 4.2.5垂直干线子系统 (13) 4.2.6建筑群子系统 (14) 4.3网络拓扑结构 (14) 4.4交换机的配置 (15) 4.4.1 IP地址及子网划分、VLAN划分 (15) 4.5 设备选型 (17) 4.5.1 设备型号及参数 (17) 4.5.2设备清单及报价 (19) 5 方案测试 (20) 6服务器及存储方案 (21) 7总结与展望 (23) 总结 (23) 展望 (23) 参考文献 (24)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1)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总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课程设计起止日期2015.6.22~2015.7.3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领域某一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报告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不仅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是规范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反映课程设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特拟定如下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一般可分为设计项目的选题、项目设计方案论证、项目设计结果分析、答辩等4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有一定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成绩。 2. 课程设计项目的选题要符合本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项目应能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项目有一定的实用性,且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可以完成的。课程设计项目名称、目的及技术要求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一、二项中,课程设计项目的选题考核成绩占10%左右。 3. 项目设计方案论证主要包括可行性设计方案论证、从可行性方案中确定最佳方案,实施最佳方案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项目设计方案论证内容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三项中,项目设计方案论证主要考核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考核成绩占30%左右。 4. 项目设计结果分析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与制作结果的工艺水平,项目测试性能指标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项目测试中出现故障或错误原因的分析和处理方法。项目设计结果分析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四项中,考核成绩占25%左右。 5.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认真阅读与本课程设计项目相关的文献,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借以启发自己的思维,提高综合分和理解能力。文献阅读摘要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五项中,考核成绩占10%左右。 6. 答辩是课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向答辩学生提出2~3个问题,通过答辩可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中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答辩考核成绩占25%左右。 7.学生应在课程设计周内认真参加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交给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全过程,认真评阅学生的每一份课程设计报告,给出课程设计综合评阅意见和每一个环节的评分成绩(百分制),最后将百分制评分成绩转换为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总评成绩。 8. 课程设计报告书是实践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资料,应按课程、班级集成存档交实验室统一管理。

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 --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方案 :高欣 学号:201113010126 班级:11级信息工程1班 指导老师:王权海

一、背景描述 某公司计划建设自己的网络,希望通过这个新建网络,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扩展、高效的网络环境。使公司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接入Internet 等目标。 二、公司环境和要求 1、公司有4个部门: 市场部(30台主机)、财务部(4台主机)和经理部(2台主机)以及网络部(3台服务器主机:分别提供www、FTP、DHCP服务)。 2、公司部使用私有地址段172.16.0.0/16。公司租用了三间大型写字间,每间的职员位置固定。已有的机器的分布如下: (1)市场部1~20号主机与经理部的两台分布于房间1,接在交换机SW1上;(2)市场部21~30号主机与财务部的4台主机分布于房间2,接在交换机SW2上; (3)网络部的三台服务器分布于房间3,接在交换机SW3上。 要求将不同职能的计算机划分成独立组群:市场部、财务部、经理部、服务器组。(提示:采用VLAN技术实现不同组群相互间的隔离;在此基础上,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通信。) 3、全公司除服务器以外的所有主机通过DHCP服务器实现地址自动分配,避免个人设置IP 地址的麻烦。(提示: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DHCP中继) 4、三个服务器使用固定的地址(WWW——172.16.4.2/24,FTP——172.16.4.3/24,DHCP——172.16.4.4/24),网用户可通过部地址访问这些服务器。 5、公司只申请到有限个接入公网的IP 地址(202.1.1.2/29~202.1.1.6/29),供企业网接入公网使用。其中202.1.1.3分配给公司网络部的WWW服务器,以提供对外Web服务, 余下的地址可供员工上网使用。公司的FTP服务不提供给外网。(提示:采用ACL+NAT) 6、为了确保财务部数据安全,财务部与外部公网不能互访;部仅允许经理部访问财务部,其他部门均不能与财务部互访。其他部门(市场部、经理部、网络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提示:采用ACL技术)

《网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报告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管理学院专业班级:电子商务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 网页界面 网站栏目网站功能(JS程序)合计 50分10分40分100分 2016年 06 月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在学习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学习网页制作的步骤与方法,使用CSS+DIV制作一个简单的网站,能够对网站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规划。进一步熟悉和领悟HTML语言、CSS样式表和JAVASCRIPT语言的语法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 二、实验步骤 1、进行网站整体规划,包括网站主题、栏目以及界面的构思,确定网站结构,形成初步设计思路。

2、设计网站的主页以及栏目,利用CSS+DIV制作网站主页和弹出式导航条菜单,利用JavaScript制作动态效果,并用firework软件对主页进行切图。 3、设计并利用CSS+DIV制作列表页,并用firework软件对列表页进行切图。 4、设计并利用CSS+DIV制作内容页,并用firework软件对内容页进行切图。 5、进行调试和修改已形成最终实验结果。 三、网站设计思路 1、参照“唯品会”“折800”等电商网站,确定网站主题为“轻奢电商”。 2、设计网站主页,主页设置首页、美妆、服饰、零食、母婴、关于我们、在售分类等七个一级栏目。其中美妆、服饰、零食、母婴四个栏目含有二级栏目。 3、首页设置品牌热卖、限量抢购等图片展示,并利用Javascript设置用户名和密码的表单验证,在图片之下设置一个新闻列表提供有关网站的最新消息,右侧设置账户、密码的表单验证,并在网页结尾处写上官方微信和版权信息。 4、由主页导航栏上的的在售分类引出列表页,在列表页中采用新闻列表样式具体展示本企业的全部商品分类并设置超链接。 5、由列表页中美妆|女士护肤|洁面弹出具体的内容页面,主要由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介绍组成。 四、网站的核心代码 1、主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题目

1.目的与任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个或两个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个选题或自定选题的设计任务。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 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从稳定可靠、使用方便、高性能价格比出发来选择方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功能电路。 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及了解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方法。 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进度安排及方式: 第一单元:集中讲课,主要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3)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 (4)课设题目介绍 (5)学生自由组合,选择题目。 第二单元:确定题目,教师就题目的基本要求答疑。学生讨论、查资料。 第三、四、五单元:查资料、设计、EDA仿真、写报告。 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方案,并可以运用MULTISIM软件在微机上完成对所设计电路的仿真。 最后考试:笔试或分组口试。 3.考核内容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设计能力 (2)组装或焊接调试情况 (3)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报告情况 (5)出勤情况、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2、成绩评定: 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和EDA仿真情况40分,总结报告40分,考试或口试20分。 3、电子课程设计完成时间: 布置任务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参考题目(或自定题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方案和进行学习,本学期结束对设计有一个初稿和基本认识,暑假继续完善和补充,在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周末交设计报告和电子文档。开学第二周进行有关设计介绍和答辩,每人5分钟左右时间,介绍有关设计思路、电路分析、仿真、收获与体会等,要求做出介绍的ppt 幻灯片。 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法及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 课程设计类型 课程设计可分成三种类型或模式:一种是纯理论性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设计完成后画出设计图纸,写成设计报告,但不作实验验证;第二种是理论设计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设计完成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以便检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第三种是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设计完成后,要搭建实验电路进行实验验证,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电路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第三种课程设计模式最接近于实际情况,设计和调试难度最大,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们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解决和克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各有优点:第一种课程设计模式偏重于理论设计,学生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课程设计中遇到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由于实验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在课程设计时间较短时不要选择难度太大的设计题目,否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难以完成;第二种课程设计模式是第一种和第三种设计模式的折中,能较好地解决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的问题。 有些专业在课程设计之前,还没有进行电子工艺实习,学生们还不会识别和测量电子元器件,不会识别印刷板电路图,也没有掌握焊接技术、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方法等实践技能,这些学生在做课程设计之前,要先自学有关的实践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顺利进行。 2)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不同类型的电子电路有不同的设计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上可归纳为明确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论证、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画出设计图纸、实验验证与调试、写成设计报告等,如下图所示。

(整理)学生宿舍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某高校学生宿舍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系统需求 (2)

系统组成 (3) 1.本宿舍楼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3) 2. 工程概况 (3) 3.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4) 4.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4) 5.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7) 设计原则与目标 (9) 1.综合布线有关要求 (9) (1)基本要求 (9) (2)技术要求 (10) 2.布线系统设计、原则、验收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11) (1)设计原则 (11) (2)标准 (13)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 (14) 1.水平子系统 (16) 2.工作区子系统 (18) 3.设备间 (19) 4.材料清单 (20) 设计图 (22) 1.综合布线系统拓扑图 (22) 2.一楼水平管线与信息点分布图 (23) 3.二楼水平管线与信息点分布图 (24) 系统需求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全世界正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通信,办公的应用也已经开始普及,

使用的技术也日趋成熟,它们不但能够传送传统的文本、图形等数字信息,也能传递包括视频、音频在内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传统的办公模式正在逐步向无纸化方向发展,把一些传统的业务移植到网络上来做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学生宿舍楼的综合布线系统也因此变得尤为重要。要满足学生们在宿舍内连接互联网的需求,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系统组成 本宿舍楼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从功能上来看,本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包括工程概况、网络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标准、总体设计、子系统设计、产品选型和材料预算。 工程概况 我所居住的5栋学生宿舍楼共六层,90个房间,其中,宿管一间,电房一间。根据学生的需求,按一人一个信息插座及一间宿舍一个语音点的要求配置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C H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系):信息学院 指导教师:

实验四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设计原则: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网络设计原则。该学校网络需要具有包括图书信息、学校行政办公等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广大教职工、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先进平台。本次设计以实用、够用、好用、安全为指导思想;以开发标准、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为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1)开放性标准化原则: 系统要有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随着学院不断的扩招,业务的增长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将按指数级增长,需要网络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设备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和产品,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满足将来系统升级的要求。 (2)先进性性原则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设备更新淘汰也很快。这就要求校园网建设在系统设计时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只有采用当前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确保校园网络能够适应将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3)可靠性原则: 网络必须是可靠的,包括网络物理级的可靠性,如服务器、风扇、电源、线路等;以及网络逻辑级的可靠性,如路由、交换的汇聚,链路冗余,负载均衡等。网络必须具有足够高的性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4)安全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校园骨干网络为多个用户内部网提供互联并支持多种业务,要求不仅能进行灵活有效的安全控制,同时还应支持虚拟专网,以提供多层次的安全选择。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分层设计理念: 对于大型网络而言一般采用三层结构设计,即“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如图所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报告书 专业:计嵌 班级:计嵌151 学号: 姓名:张耀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备选型 三、IP地址规划 四、拓扑图设计 五、主要技术 六、配置清单 七、总结 一、设计题目 1、课设目的 巩固《计算机网络》和《网络通信》两门课程的知识,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熟练应用所有技术,系统掌握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配置过程。在课设中有少量需要的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请自己查阅CCNA资料。 2、课设内容 项目背景:某中小型企业有两个部门,销售部(vlan 10)与行政部(vlan 20)。要求同部门之间采用二层交换网络相连;不同部门之间采用单臂路由方式互访。企业有一台内部web服务器,承载内部网站,方便员工了解公司的即时信息.局域网路由器启用多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并实施路由控制、负载均衡、链路认证、访问限制等功能.企业有一条专线接到运营

商用以连接互联网,采用HDLC封装,由于从运营商只获取到一个公网IP地址,所以企业员工上网需要做NAT网络地址转换,具体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 二、设备选型 三、IP地址规划 四、拓扑图设计 五、主要技术 Trunk:在路由/交换领域,VLAN的中继端口叫做trunk。trunk技术用在交换机之间互连,使不同VLAN通过共享链路与其它交换机中的相同VLAN通信。交换机之间互连的端口就称为trunk端口。trunk是基于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的技术。

Vlan: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单臂路由: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默认路由: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指的是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的地址之间没有匹配的表项时路由器能够做出的选择。如果没有默认路由,那么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没有匹配表项的包将被丢弃,默认路由在某些时候非常有效,当存在末梢网络时,默认路由会大大简化路由器的配置,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网络性能。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 (RIP、OSPF) 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是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口的指令列表,用来控制端口进出的数据包。 帧中继:帧中继(Frame?Relay)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它主要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 NAT: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 六、配置清单 一、基本配置 1、按上面的拓扑结构搭建仿真网络硬件 2、给路由器和交换机命名(可以自己选择命名) -->为Router5命名(其他设备操作相同) ->所有设备重新命名后 3、配置和启动交换和路由的接口,配置终端设备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 -->配置PC1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其他设备操作相同) -->开启并配置Router1的Fa0/0接口,并为其配置IP地址等属性(其他设备操作相同) 二、交换机配置 1、配置Etherchanne,捆绑Sw1与Sw2的F0/11,F0/12接口.要求使用Cisco PAGP协议中的主动协商模式。 -->配置Sw1和Sw2 2、配置VTP,在Sw1与Sw2上配置VTP, 域名为作为Server;Sw2作为Client,设置密码为student。 -->配置Sw1 -->配置Sw2 -->在Sw1上创建Vlan -->在Router1上做ACL访问控制 4、单臂路由配置。单臂路由:vlan 10以R1的F0/作为出口网关;vlan 20以R3的F0/作为

《 电子技术 》综合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系:电气系 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班级:楼宇073 学号: 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xxx 指导教师:张志荣魏建新 职称:副教授高级实验师 2009年1 月 5日

目录 一引言 (1) 二智能温度计的基本组成方框 (1) 三系统硬件组成 (2) (一)温度传感器AD590及其应用 (2) (二)放大器 (3) (三)A/D转换器MC1443 (3) (四)LED显示器 (4) (五)系统核心单片机部分闪电存储器型器件AT89C51 (5) (六)其它 (10) 四智能温度计的流程图 (10) 五系统主程序 (12) 六总结和体会 (22) 七参考文献 (23)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电子技术的综合设计,熟悉一般电子电路综合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的学习模电、数电内容,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在设计完成后,还要将设计的电路进行安装、调试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课程设计应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同时注意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力。 · 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 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操作使用和测试方法; ·工程绘图能力。 · 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书写字体: (一)要求: 1 根据技术指示设计各单元电路,写出设计过程,进行设计方案论证、方案对比; 2 选择所用元器件的型号,写出元器件的功能表,列出元器件清单; 3 画出整机原理图; 4 画出整机接线图; 5 组装并调试设计电路,自行排除故障(对电路首先进行单元电路调试,在保证单元电路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再进行整机连接); (二)目录 1、功能要求、 2、技术指标 3、选出2-3个方案,划出功能框图、写出实现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