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规范

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规范

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规范
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规范

DB11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 XXXXX—2012 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规范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电力行业协会、北京市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铁成郭连启王罡李长海黄宇张伯廉沈春雷宋鹏乔宏克李海涛关瑞利黄仁乐郭鹏武丁荣尹亚军刘汝谦宁岐陈国峰鲁玉桐孙振海

引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确保首都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管理以维护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用户安全用电为目的,规范北京地区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行为,提高其安全用电管理水平,防止和杜绝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电力用户安全用电水平、营造和谐的供用电环境、确保北京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本着职责清晰、管理明确、有法可依的原则,在认真总结安全用电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电力用户安全用电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和其他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的总则、供电方式、设备管理、自备应急电源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试验和校验、电力调度管理。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地区10kV~220kV高压电力用户安全用电的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20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GB 7260.1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1部分: 操作人员触及区使用的UPS的一般规定和安全要求, GB 7260.2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GB 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DL/T 559 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 584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 58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684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

DL/T 99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校验规程

DB 11/078 北京市工业整流设备谐波限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界开关(demarcated switch)

在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产权分界点处安装,可自动隔离用户内部故障的开关。

3.2

负控装置(load control equipment)

即负荷控制装置,安装在电力用户处的可监测、控制电力用户用电负荷的装置。

3.3

自备应急电源(self-contained emergency power supply)

电力用户自己配置的,在正常电源发生故障时确保重要负荷继续供电的电源。

3.4

集控站(centralized monitoring center)

具备对所管辖范围内各变电站和配电室相关设备及其运行情况实现远方遥控、遥测、遥信、遥调、遥视等功能的监测控制中心。

3.5

危急(紧急)缺陷(emergency defects)

缺陷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危及人身安全,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的缺陷。

3.6

严重(重大)缺陷(serious defects)

缺陷比较严重,对人身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但设备仍可在短期内继续运行,应在短期内消除的缺陷,消除前应加强监视。

3.7

一般缺陷(general defects)

对设备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可列入年、季度检修计划或日常维修工作中消除的缺陷。

3.8

状态监测(state monitor)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系统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的监视与检测。

4 总则

4.1 供电企业、电力用户双方(以下简称:供用电双方)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切实保证安全供电、安全用电,共同维护电网安全。

4.2 电力用户应保证自身安全用电,自觉维护用电秩序,不对电网和其他用户造成影响。

4.3 北京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区重要性、人口密集程度和气候条件进行差异化规划、设计。

一类区域:市中心区(东城、西城等重要区域);

二类区域:市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亦庄及各新城区、功能区);

三类区域:各区县的城镇中心;

四类区域:农村地区。

4.4 在安全用电的基础上,供用电双方共同努力实现电网与用户间电能、信息和业务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促进智能电网发展。

4.5 本规范为安全用电管理原则规定,北京地区各行业电力用户,应制订安全用电管理实施细则。

4.6 电力用户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管理的规定。

5 供电方式

5.1 供电方式应根据电力用户的重要等级合理配置。

5.2 供电企业应根据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重要电力用户的行业范围及用电负荷特性,提出重要电力用户名单,经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

5.3 用户重要等级分类

5.3.1 北京地区高压电力用户根据其重要性、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以及中断供电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重要电力用户和普通电力用户,其中重要电力用户分为特级重要用户、一级重要用户、二级重要用户和临时性重要用户。

5.3.1.1 在国家及北京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中断供电将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较大环境污染、较大政治影响、较大经济损失、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用电单位或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电场所,应是重要电力用户。

5.3.1.2 在管理国家事务中具有特别重要作用,中断供电将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电力用户,应是特级重要电力用户。

5.3.1.3 在国家某方面事务或首都事务中具有重要作用或有重要影响,中断供电将可能产生下列后果之一的,应是一级重要电力用户:

a)直接引发人身伤亡的;

b)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

c)发生中毒、爆炸或火灾的;

d)造成重大政治影响的;

e)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f)造成较大范围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

5.3.1.4 在首都某方面事务或区县事务中具有重要作用或有重要影响,中断供电将可能产生下列后果之一的,应是二级重要电力用户:

a)造成较大环境污染的;

b)造成较大政治影响的;

c)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

d)造成一定范围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

5.3.1.5 需要临时特殊供电保障的电力用户可确定为临时性重要用户,主要包括在上述重要电力用户范围以外的阶段性(如重大活动)或季节性(如夏季防汛及冬季采暖)电力用户。

5.3.1.6 除以上电力用户外的其他电力用户应是普通电力用户。

5.4 供电方式确定

5.4.1 重要电力用户应采用双(多)路电源供电,且高压有联络。

5.4.1.1 特级重要电力用户应具备三路及以上电源供电条件,其中的两路电源应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且不得串接其他用户。

5.4.1.2 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应具备两路电源供电条件,两路电源应来自两个不同变电站或来自具有两回及以上进线的同一变电站内两段不同母线,不宜串接其他不同等级用户。

5.4.1.3 二级重要电力用户应具备双回路供电条件,供电电源可以来自同一个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

5.4.1.4 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电源应按照供电负荷重要性,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通过临时架线等方式具备双回路或两路以上供电条件。

5.4.2 普通电力用户应结合所在区域的供电水平及电源规划采用适宜的供电方式,一般采用单路电源供电。

5.4.3 如果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需求,提出按所属重要等级以上标准配置供电电源,由电力用户与供电企业协商确定。

5.4.4 双(多)路电源供电时应采用同一电压等级电源供电。

5.5 供电企业为申请用电的电力用户拟定供电方案,应从供、用电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管理的原则出发,依据用电需求、电网规划以及当地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与电力用户协商确定。

6 设备管理

6.1 一般规定

6.1.1 连接在公用电网上的变电站和配电室,其一次侧主接线方式、保护方式、电能计量方式等有关问题应与供电方案相符。

6.1.2 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供电企业的要求,设计图纸应经供电企业审核。

6.1.3 电力用户设备安装工程应按已审核后的设计图纸及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施工中需要变更设计时,应征得设计部门和供电企业的同意。

6.1.4 变电站和配电室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建于建筑物地下的配电室不应位于地下最底层,配电室不应位于居民住宅正下方。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抗震、防火、通风、防洪、防潮、防尘、防毒、防小动物等各项要求;

b)噪音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c)设备的安装、操作、检修、试验及进出线的要求;

d)具备应急供电接入的条件;

e)电气专业的各项技术要求。

6.1.5 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有效的合格证书。设备的验收应按合同执行。

6.1.6 电气设备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交接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6.2 设备配置基本原则

6.2.1 电气设备宜选用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节能环保、环境协调的电气设备。

6.2.2 电气设备应标准化、小型化,具备少维护或免维护性能。

6.2.3 重要电力用户、位于一类和二类地区的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电力用户应优先选用国内外技术性能领先、运行成熟的设备,其他地区的电力用户可选用国内外运行业绩、质量优良的设备。

6.2.4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6.3 一次主设备

6.3.1 开关设备配置

6.3.1.1 220kV及110kV侧设备宜选用户内SF6组合电器(GIS);当无条件选用户内设备而选用室外常规设备时宜选用SF6瓷柱式或罐式断路器。

6.3.1.2 35kV侧设备户内宜选用手车式开关柜;户外宜选用SF6瓷柱式或罐式断路器。

6.3.1.3 10kV侧符合以下条件,应选用断路器柜。

a)进线所带变压器总容量大于3200kVA或单台变压器容量在1250kVA及以上时;

b)由220kV变电站直接供电时;

c)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时。

6.3.1.4 10kV配电室进线所带变压器总容量小于3200kVA(含3200kVA)或单台变压器容量在1250kVA 以下时,可选用SF6或真空环网开关柜。

6.3.2 变压器配置

6.3.2.1 35kV及以上变电站宜选用三相油浸式变压器。当35kV变压器装于室内时,可选用干式变压器。

6.3.2.2 安装于公建内的10kV配电室应选用干式变压器。独立配电室或箱变,可选用全密封的油浸式变压器。

6.3.3 电源线路配置

6.3.3.1 110kV及以上电缆宜选用单芯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35kV及以下电缆宜选用三芯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10kV架空配电线路宜选用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线。

6.3.3.2 10kV电缆线路宜选用150、240、300平方毫米三种电缆截面,10kV架空线路宜选用70、185、240平方毫米三种导线截面。

6.3.3.3 电缆线路不应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6.3.3.4 架空线路在无建筑物屏蔽地区应采取防雷击断线措施。

6.3.3.5 10kV配电室外电源为电缆线路时(除专用线路外),应在产权分界点处设置电缆分界室。

6.3.3.6 10kV配电室外电源为架空线路、电缆单环网时,应在产权分界点处安装分界开关。

6.3.4 直流系统配置宜选用高频开关电源充电设备,配置按照N+1备份的电源模块。

6.3.5 无功补偿配置

6.3.5.1 应设计和安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

6.3.5.2 应采取措施防止向电网反送无功电力。

6.3.5.3 功率因数应满足供电方案和供用电合同中所约定的标准,以降低电能损耗。

6.4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6.4.1 基本配置原则

6.4.1.1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应考虑上下级变电站和配电室的配合关系。

6.4.1.2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应符合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同时简化配置。继电保护装置宜采用具有成熟运行经验的保护、控制、测量、采集及通信功能的综合数字式保护装置。

6.4.1.3 继电保护装置所用电流量应取自保护级电流互感器,互感器性能应能够满足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的要求。

6.4.1.4 35kV及110kV变电站应采用综合自动化配置方式,220kV变电站采用独立的监控系统。

6.4.1.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应符合GB 14285的要求。当采用微机继电保护时,应符合DL/T587的要求。

6.4.2 10kV继电保护

6.4.2.1 10kV继电保护的基本配置

6.4.2.1.1 当所在10kV系统现状或规划为低电阻接地系统时,应配置零序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应采自专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6.4.2.1.2 进、出线断路器柜应配置过流、速断和零序保护,带变压器的出线断路器柜保护还应具备两段温度保护功能。

6.4.2.1.3 母联断路器应配置过流保护。

6.4.2.1.4 当配电变压器容量小于1250kVA时,可配置高压熔断器保护。

6.4.2.2 10kV调度户继电保护的特殊配置

6.4.2.2.1 母联柜应配置备自投装置,具备进线无压掉功能,无压鉴定应取自两个不同的独立电压源,应在进线可靠断开后才投入母联。

6.4.2.2.2 进线保护动作闭锁备自投。

6.4.2.2.3 电力用户有并路倒闸操作的需求,经供电企业批准,应配置独立的合环电流保护。

6.4.3 35kV及以上继电保护

6.4.3.1 变压器保护

6.4.3.1.1 220kV变压器应按双重化原则配置纵差主保护和完整的后备保护,且选用主、后备保护一体式装置,不得存在保护死区。

6.4.3.1.2 35kV及110kV变压器应配置纵差主保护和完整的后备保护,且主、后备保护分开单套配置,后备保护按主变各侧单独配置。

6.4.3.2 线路保护

6.4.3.2.1 220kV线路应按双重化原则配置距离保护及零序电流保护,且选用主、后备保护一体式装置。有系统稳定、设备安全及保护配置特殊要求时,应加装纵联差动保护。应配置综合重合闸,综合重合闸包括单重、三重、综重、停用四种方式;

6.4.3.2.2 110kV线路应配置距离保护及零序电流保护。有系统稳定、设备安全及保护配置特殊要求时,应装设纵联差动保护。

6.4.3.2.3 35kV线路应配置两段式相间电流保护,上级变电站35kV侧为低电阻接地方式时,应配置两段式零序过流保护。

6.4.3.3 母线保护

6.4.3.3.1 110kV及以上母线(桥接线方式除外)应配置专用母线差动保护,其中220kV母线宜采用双重化配置,并含失灵保护功能。

6.4.3.3.2 35kV有系统稳定、设备安全及保护配置特殊要求时,应配置专用母线差动保护。

6.4.3.3.3 配置母线差动保护的变电站内对应的母联开关应单独配置充电保护。

6.4.3.4 110kV及以上变电站应配置专用的故障动态记录装置。

6.4.4 安全自动装置

6.4.4.1 自动重合闸装置

6.4.4.1.1 110kV及以下线路应配置三相重合闸。

6.4.4.1.2 110kV及35kV地区电源并网线路应配置检无压和检同期重合闸。

6.4.4.2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装置)

6.4.4.2.1 分列运行的母线或互为备用的线路应配置备自投装置。

6.4.4.2.2 备自投装置应配置经复压闭锁的过流后加速保护。110kV及以上系统还应配置不经电压闭锁的零序后加速保护。

6.4.5 定值整定

6.4.5.1 根据继电保护“速动性、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要求,依据GB/T14285、DL/T684、DL/T 584、DL/T 559等规定进行定值计算。

6.4.5.2 用户内部需与供电电网进行配合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应经由供电企业审核确定,电力用户不得自行更改。

6.4.5.3 无压跳时间整定基本原则

6.4.5.3.1 无压跳保护动作时间应大于本级线路后备保护动作时间与线路重合闸时间之和,并考虑一定的时间裕度。

6.4.5.3.2 原则上各电压等级无压跳时间按电压等级由高到低逐级配合,即下级无压跳时间应大于上一级变电站无压跳动作时间与自投动作时间之和,并考虑一定的时间裕度。

6.4.5.3.3 10kV电力用户内部低压无压跳动作时间原则上应大于10kV无压跳、自投时间之和,且时间裕度不小于0.5秒;当用户有特殊需求时,可根据负荷情况确定时间配合关系。

6.5 自动化及通信装置

6.5.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在确保设备运行监控及事故分析与处理的同时,满足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需求。

6.5.2 35kV及以上变电站配置综合自动化系统时,应配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和防火墙、不间断电源系统及卫星对时系统。

6.5.3 220kV变电站监控主机宜采用双机冗余配置;110kV及35kV变电站监控主机宜采用单机配置。

6.5.4 变电站通信装置宜配置专用纤芯传输保护信号的光缆、光传输设备、数据通信网设备、调度数据网设备、PCM(脉冲编码调制)设备以及通信电源系统。

6.5.5 根据配电网站点具体情况和不同功能的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采用光纤、无线专网、无线公网、电力线载波、RS-485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解决配电网通信需求。

6.5.5.1 对于开闭站,应选择光纤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方式宜采用环网模式。

6.5.5.2 对于配电室、电缆分界室、箱式变电站等站点,宜选择光纤通信方式,不具备敷设条件时,可采用公网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方式依据一次线路的网架结构灵活采用总线型、树型、星型、环型相结合的组网模式。

6.5.5.3 对于柱上开关、柱上变压器等架空设施,应选择无线通信方式。

6.5.5.4 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的本地通信,宜选择光纤通信方式,不具备条件时可选择电力线载波、RS-485或微功率无线通信方式。

6.6 电能计量装置

6.6.1 电能计量装置应安装在供电设施与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如产权分界处不适宜装表的,对专线供电的电力用户,应安装在供电变电站的出线侧;对公用线路供电的电力用户,应安装在配电室侧。

6.6.2 有自备电厂或新能源的电力用户与电力系统联网时,应在并网点上设置送、受电计量装置以计量送、受电量。

6.6.3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位置应满足全封闭、集中安装要求,并设立专用、独立的计量柜(屏)、计量箱;表计计量的用电负荷性质应与实际负荷性质一致。

6.6.4 电力用户不应擅自开启计量柜、箱及表计上所加铅封,不应私自迁移、更动、破坏、伪造电能计量装置。

6.6.5 电量采集装置配置

6.6.5.1 应满足电量远程采集功能需求,变电站和配电室应预留电量采集装置的安装位置;

6.6.5.2 35kV及以上变电站应装设独立的电量采集装置,采集全站所有电能表电量等信息;

6.6.5.3 50kVA及以上10kV计费用户应单独安装电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所有计费电能表电量等信息。

6.6.6 供电企业安装在电力用户处的计量、负控、采集装置等设备由电力用户负责保护。如发生丢失或损坏等情况,应立即告知供电企业。

7 自备应急电源管理

7.1 基本配置原则

7.1.1 重要电力用户、有重要负荷不能中断供电或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需求的其他电力用户,应配置自备应急电源,且低压配电系统有重要负荷时应设置应急母线。

7.1.2 自备应急电源的配置应依据重要负荷的允许断电时间、容量、停电影响等负荷特性,按照各类应急电源在切换时间、切换方式、容量大小、持续供电时间、电能质量、节能环保、适用场所等方面的技术性能,选取合理的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容量应满足重要负荷的要求。

7.1.3 自备应急电源不能满足重要负荷需求的,应配置外来应急发电机(车)接入装置或预留应急电源电缆接入低压母线条件。

7.1.4 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消防、节能、环保等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7.1.5 启动时间应满足安全要求。

7.1.6 新装及拆装、更换接线方式、拆除或者移动闭锁装置等应与供电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签订或修订自备应急电源使用协议,明确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后方可投入使用。

7.2 自备发电机

7.2.1 配置要求

7.2.1.1 应符合国家标准GB 2820规定的技术条件,配件套件应符合技术条件规定。

7.2.1.2 应装设可靠的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防止倒送电。

7.2.2 安装要求

7.2.2.1 应设置独立的发电机房、储油间,充分考虑机组运行时的通风、排烟、隔振和降噪的要求。

7.2.2.2 应采用正确的接地方式。

7.2.3 运行使用规定

7.2.3.1 应按照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预防性试验、启机试验和切换装置的切换试验。

7.2.3.2 应建立基础档案数据库,制订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的规程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7.2.3.3 在使用过程中应杜绝和防止以下情况发生:

a)自行变更自备发电机接线方式;

b)自行拆除自备发电机的闭锁装置或者使其失效;

c)自备发电机发生故障后长期不能修复并影响正常运行;

d)擅自将自备发电机引入,转供其他用户;

e)其他可能发生自备应急电源向电网倒送电的。

7.2.3.4 未与供电企业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的自备发电机组严禁并入公共电网运行。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的发电机组用户应严格执行电力企业的调度安排和安全管理规定。

7.2.3.5 供电企业应掌握电力用户自备发电机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并指导电力用户安全使用。

7.3 不间断电源

7.3.1 配置要求

7.3.1.1 对于电能质量要求较高或用电负荷不允许瞬时供电中断的电力用户,应自备不间断电源。7.3.1.2 产品在安全性方面应符合GB 7260.1的规定,在电磁兼容性方面应符合GB 7260.2的规定。

7.3.1.3 应带内部旁路和紧急切断开关。

7.3.2 安装要求

7.3.2.1 安装地点宜接近负荷中心且进出线方便。

7.3.2.2 应有良好的防尘设施,照度、通风、温度及湿度,满足运行要求。

7.3.3 运行使用规定

7.3.3.1 使用前应进行相序检查工作,经专业技术人员现场验收合格才允许带负荷。

7.3.3.2 应定期对装置进行维护和传动。

8 安全管理

8.1 基本要求

8.1.1 电力用户不应有危害供用电安全、扰乱正常供用电秩序及窃电的行为。

8.1.2 电力用户发电厂、变电站、配电室及电力线路的倒闸操作应执行国家或电力行业安全有关规定和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的规定。

8.1.3 电力用户应设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管理本单位电气安全生产;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试:发现有违反安全工作规程行为时,应立即制止。

8.1.4 电力用户应随着季节和运行环境变化,做好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工作,防止事故发生,主要包括:防风、防雷、防寒、防雪、防冻、反污、防汛、防过负荷、防鸟害、防外力破坏、防异物搭挂、防小动物等。

8.1.5 电力用户电气设备运行环境维护,应按照电力法律、法规、规章和北京市消除电网环境隐患工作的有关规定,定期开展消除环境隐患工作,在规定的安全距离范围内和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不得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不得烧窑、烧荒;不得兴建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停车场、汽车修理厂及建筑加工厂和料场(厂);不得种植可能危及设施安全的植物及其它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等。

8.1.6 供电企业需要中断供电时,应按照有关规定提前通知电力用户。

8.2 电气作业基本安全措施

8.2.1 作业现场的基本条件

8.2.1.1 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和安全措施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应合格、齐备。

8.2.1.2 现场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应合格,数量、规格、型号应满足工作需要,购置、使用、存放等应符合有关要求。

8.2.1.3 各类作业人员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8.2.2 在进行电气工作时,应采取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工作完毕后值班电工和电气工作人员应共同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因施工而暂时撤除的防护设施应及时恢复。

8.2.3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的绝缘体、停电的电气设备在未装设地线前、任何运用中的星形接线设备的中性点,均应视为带电设备(体),不可触摸。

8.2.4 临近带电设备进行工作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设专人监护,不得小于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

8.2.5 在电缆隧道、偏僻山区及夜间巡线,雷雨、大风天气或事故巡视时,应按国家或电力行业安全有关规定执行。

8.2.6 严禁借供电企业停电时,在自己不能控制的电气设备上装设短路线、接地线或进行检修、维护等工作。

8.2.7 严禁约时停、送电。

8.2.8 凡从事变电站、配电室和电力线路安装、运行、检修、试验等现场工作的单位和有关人员应执行国家或电力行业安全有关规定,以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

8.3 电气作业安全组织措施

8.3.1 电气设备应采取的组织措施主要包括:

a)工作票制度;

b)工作许可制度;

c)工作监护制度;

d)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8.3.2 电力线路应采取的组织措施主要包括:

a)现场勘查制度;

b)工作票制度;

c)工作许可制度;

d)工作监护制度;

e)工作间断制度;

f)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制度。

8.4 电气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8.4.1 电气设备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a)停电;

b)验电;

c)接地;

d)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围栏)。

8.4.2 电力线路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a)停电;

b)验电;

c)装设接地线;

d)使用个人保安线;

e)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围栏)。

8.5 安全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

8.5.1 电力用户应根据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用电容量、用电环境以及电气设备具体情况配备合格的、满足工作需要的安全工器具,并为作业人员配备安全防护用品。

8.5.1.1 绝缘安全工器具:绝缘杆、绝缘隔板、高低压电容型验电器、携带型短路接地线、个人保安接地线、核相器、绝缘罩、绝缘手套、绝缘靴(鞋)、绝缘胶垫等;

8.5.1.2 一般防护安全工器具: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梯子、防护眼镜、帆布手套等;

8.5.1.3 特殊防护安全工器具:脚扣、安全自锁器、速差自控器、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有害气体测试仪、SF6气体检漏仪、氧量测试仪、耐酸手套、耐酸服及耐酸靴等;

8.5.1.4 安全围栏(网)和标示牌: 安全遮栏、安全警告牌、设备标示牌等;

8.5.1.5 其他工具和器具:常用携带型仪表、急救医药箱、应急照明器具等。

8.5.2 安全工器具的使用与试验

8.5.2.1 使用安全工器具的单位应定期统一组织电力安全工器具的使用方法培训,凡是在工作中需要使用电力安全工器具的工作人员,都应定期接受培训;

8.5.2.2 安全工器具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使用后应妥善保管;

8.5.2.3 绝缘安全工器具使用前应擦拭干净;使用绝缘安全工器具时应戴绝缘手套。

8.5.2.4 各类电力安全工器具应通过国家和行业规定的型式试验,进行出厂试验和使用中的周期性试验。

8.5.2.5 应进行定期试验和检测,严禁超期或不合格使用。对安全工器具的机械、绝缘性能发生疑问时,应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5.2.6 电力安全工器具经试验合格后,应在合格的安全工器具上(不妨碍绝缘性能且醒目的部位)贴上“试验合格证”标签,注明试验人、试验日期及下次试验日期。

8.5.2.7 安全工器具应统一分类编号,定置存放并登记在专用记录薄(册)内,做到帐物相符,一一对应并及时地记录安全工器具的检查、试验情况。

8.6 消防要求

8.6.1 变电站和配电室应按相关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灭火系统和配备消防器材。

8.6.2 变电站和配电室灭火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 50229的规定,地下变电站和配电室内的油浸变压器,宜采用固定式灭火系统。

8.6.3 变电站和配电室灭火器配置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140的规定。

8.6.4 电力用户应对从事变电站、配电室和电力线路安装、运行、检修、试验等现场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保证相关人员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8.6.5 变电站和配电室中消防器材均应定期检查、维修、报废、更新。

8.7 电能质量

8.7.1 电力用户应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同时验收”的原则,加强电力污染源头管理。

8.7.2 产生电力污染的电力用户,应将排放到电网的电力污染控制在GB/T 14549、GB 12326、GB/T 15543和DB11/078要求的范围内,不应引发电能质量事故,造成其他用户的损失。

8.7.3 经常或持续对排放到电网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通报供电企业。当排放到电网的电力污染超过相关标准要求的范围时,应进行治理,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或限制在规定范围内。

8.7.4 电力用户对已投入运行的、对公用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超过国家标准的用户设备,应限期改造或更换。

8.7.5 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有特殊要求时,应采取定制电力等技术手段,实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综合措施,保证正常用电。

8.7.6 供电企业应为电力用户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能。

9 运行管理

9.1 基本规定

9.1.1 供用电双方应当按照《合同法》和《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的规定,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供用电合同》。

9.1.2 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按产权归属确定。供电设施产权分界点以《供用电合同》为依据,分界点电源侧供电设施属供电企业,由供电企业负责运行维护管理;分界点负荷侧受电设施属电力用户,由电力用户负责运行维护管理。

9.1.3 电力用户应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电气设备运行、检修和试验制度。

9.1.4 电力用户应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电气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注重新设备投入的培训工作。

9.1.5 电力用户应加强和改善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并应结合季节、生产、工作特点及有关要求,编制电气设备安全检查和维修工作计划,加强设备检修,及时消除缺陷,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

9.1.6 电力用户对仍在运行中的、存在安全运行隐患的电力设备应及时更换;属国家明令淘汰的电力设备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造计划予以更换。

9.1.7 电力用户应负责建立和完善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制度及技术管理资料,定期汇总、分析运行报表,加强同供电企业的技术业务联系和交流。

9.1.8 供用电双方应共同遵守签订的供用电合同和有关协议。如需变更供用电合同或协议内容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9.1.9 需变更用电时,电力用户应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到供电企业和有关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并遵守有关的业务和技术管理的规定。

变更用电包括下列情况:

a)减少合同约定的用电容量;

b)暂时停止全部或部分受电设备的用电;

c)临时更换大容量变压器;

d)迁移受电装置用电地址;

e)移动用电计量装置安装位置;

f)暂时停止用电并拆表;

g)改变用户的名称;

h)一户分列为两户及以上的用户;

i)两户及以上用户合并为一户;

j)合同到期终止用电;

k)改变供电电压等级;

l)改变用电类别。

9.1.10 具有自备电厂的电力用户应按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办法,并网运行应执行调度管理规程的规定。

9.2 运行人员配置

9.2.1 在电气设备投入运行前,电力用户应建立健全用电管理机构,根据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用电容量、及具体情况配备运行、维修等电气工作人员。

9.2.1.1 电力用户应根据变电站和配电室的设备规模、自动化程度、操作的繁简程度和用电负荷的级别,建立值班、巡视制度,配备运行值班人员。运行值班人员的配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安排全天24小时专人值班,每班值班人员不少于2人,且应明确其中1人为值长。

b)10kV电压等级、变压器容量在630kVA及以上的配电室,应安排全天24小时专人值班,每班值班人员不少于2人,应明确其中1人为值长。

c)10kV电压等级、变压器容量在500kVA及以下,宜安排值班人员专人值班。对于不具备值班条件的,应每日安排至少3次巡视,特殊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9.2.1.2 电力用户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级别、用电设备规模、分布、维护工作量,建立电气维护制度,配备相应的维修人员。

9.2.2 电力用户根据其所管辖的变电站和配电室数量、设备规模、综合自动化水平等自身情况,可采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管理模式,但应配置相应的集控站或监控中心和维护操作人员,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各变电站和配电室的监视控制、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全部运行工作。

9.2.3 电气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a)应熟悉与其工种、岗位有关的电气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方法。

b)应取得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类)。

c)进网作业应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9.3 运行方式

9.3.1 多电源变电站和配电室应加装闭锁装置,禁止并路倒闸;如确需并路倒闸操作的,必须经供电企业批准。

9.3.2 低压母联宜采用规范化的装置,实现自投自复、自投手复、手动功能。正常状态下,应置于自投手复位置。

9.3.3 低压侧使用自动转换装置时,严禁双路电源并列运行。

9.4 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9.4.1 电力用户应执行国家或电力行业运行有关规定,由供电企业统一调度的电力用户,还应执行调度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单位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运行管理规程。

9.4.2 变电站和配电室应建立以下运行管理制度:

a)工作票、操作票管理制度;

b)值班制度;

c)交接班制度;

d)巡视检查制度;

e)设备验收制度;

f)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g)运行维护工作制度;

h)运行分析制度;

i)设备预防性试验制度;

j)培训管理制度;

k)场地环境管理制度;

l)电力用户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其他相关制度。

9.5 技术资料管理

9.5.1 变电站和配电室应根据具体设备情况、运行需要,配备有关行业标准和规程以及图纸、图表、记录等技术管理资料。

9.5.2 变电站和配电室的每台(组)设备均应建立设备档案,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9.6 设备运行基本要求

9.6.1 处理事故或进行倒闸操作过程中不得进行交接班。

9.6.2 应根据巡视检查制度的要求,开展巡视检查工作,并应做好记录,发现异常运行情况或重大隐患时,应及时汇报并予以处理。

9.6.3 变电站和配电室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和工器具。

9.6.4 电气设备标识应清晰完整,并与模拟图板、自动化监控系统、运行资料等保持一致。

9.6.5 应根据季节、环境特点及设备运行情况等安排设备的清扫检查和养护。

9.6.6 运行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应及时记录并汇报。危急(紧急)缺陷应立即处理;严重(重大)缺陷应及时消除或采取措施,防止造成事故;一般缺陷应加强运行监视,制定计划限期进行处理,并应定期检查设备缺陷处理情况,做好设备消缺记录。

9.6.7 应对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限期解决。

9.6.8 运行值班人员应熟知预案内容和操作流程,根据预案内容进行定期演练且不断完善,并形成制度。

9.6.9 变电站和配电室的负荷管理

9.6.9.1 运行人员及上级相关人员应掌握重要负荷分布及变化情况,并根据生产计划、设备开停机安排、负荷水平等动态管理重要负荷。

9.6.9.2 重要负荷与非重要负荷不应混接,新负荷接入应有准接审批制度。

9.6.10 使用寿命

符合以下情况的设备应进行更换:

a)当设备运行年限超过生产厂家承诺的使用年限时;

b)当设备运行年限未超过生产厂家承诺的使用年限,但发生过严重损害性故障或存在严重(重大)缺陷,经技术鉴定不能满足安全运行条件的;

c)当设备存在设计或安装缺陷,构成严重安全隐患时;

d)设备关键零部件在市场中已无备品备件时。

9.7 变电站和配电室的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9.7.1 运行值班人员应对事故处理的正确性负责。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或事故时,值班员应按事故处理程序迅速查找原因,正确判断及时处理。严禁原因不明,盲目操作,以防事故范围扩大。

9.7.2 发生电气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上报政府有关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事故或阻碍事故调查及处理工作。

9.7.3 发生下列事故或异常,且影响或可能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应及时向供电企业报告,并配合供电企业开展电力事故调查及处理工作。

e)设备发生异常故障;

f)电气火灾;

g)停电期间向电力系统倒送电;

h)操作不当;

i)其他需要向供电企业报告的事件。

9.7.4 凡属供电企业调度的设备发生异常或事故,电力用户应立即报告供电企业。当发生威胁人身安全的事故时,可先行处理,然后立即向供电企业调度部门和有关单位报告。

9.7.5 电力用户应对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异常和事故,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事故报告,报送供电企业。

9.7.6 电力事故的处理应按照电力设备资产产权归属的原则确定电力事故处理的主体。电力用户和供电企业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的责任界定,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及双方签订的《供用电合同》确定。

10 试验和校验

10.1 电气设备的试验

10.1.1 新建、改造、大修后的电气设备,应在投入运行前按GB 50150的要求进行交接试验。

10.1.2 运行的电气设备,应定期按照DL/T596的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严禁超周期运行。

10.1.3 经试验发现的设备缺陷,危急(紧急)缺陷应立即处理;严重(重大)缺陷应及时消除或采取措施,防止造成事故;一般缺陷应加强运行监视,制定计划限期进行处理。

10.1.4 试验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10.2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校验

10.2.1 基本要求

10.2.1.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调试、校验应按DL/T995的规定执行。

10.2.1.2 新安装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应进行调试,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10.2.1.3 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应定期做好校验工作,保证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10.2.1.4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调试、校验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10.2.1.5 低压系统采用互投、自投或自投自复接线时,低压主进及母联开关应定期进行传动试验,以确保开关的正确动作。

10.2.2 校验周期

10.2.2.1 10kV及以上所有微机型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在安装投运后第一年进行一次全部校验,以后每3年进行一次部分校验,每6年全部校验一次。当设备运行超过9年后,则每1年进行一次部分校验。

10.2.2.2 10kV及以上所有整流、集成电路型、电磁型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在安装投运后第一年进行一次全部校验,以后每1年进行一次部分校验,每6年全部校验一次。

11 电力调度管理

11.1 基本要求

11.1.1 35kV及以上电力用户变电站必须参加电网统一调度;10kV多路电源用户,经供电企业审核,确需并路倒闸者,应参加电网统一调度。参加统一调度的电力用户,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应签订调度协议。

11.1.2 电源进线较多、内部接线复杂、自成独立系统的电力用户,应设置调度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相应的调度人员。

11.1.3 值班调度员在其值班时间内直接对调度范围内的电气值班人员发布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等调度指令,并对所发布命令的正确性负责。

11.1.4 对值班调度员发布的调度指令,接受命令的电气受令人应严格执行。如果受令人认为执行该项命令将威胁人身、设备安全或直接造成事故时,应将理由报告值班调度员。受令人如无正当理由延误执行或不执行调度指令,则未执行命令的受令人应对由此引起的后果负责。

11.1.5 有权接受值班调度员命令的人员,应清楚值班调度员的命令意图,应将调度指令全部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完毕立即报告值班调度员;如对调度指令不清楚或有疑问时,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11.1.6 有权接受调度指令的运行值班人员,由本单位自行审查核定,经调度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报供电企业调度部门备案。其他人员无权接受调度指令。

11.1.7 值班调度员在其值班时间内,应严格执行调度值班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值班调度员发布或执行调度指令,值班调度员有权拒绝各种干预。

11.1.8 属于供电企业调度管辖范围内的设备,未经供电企业值班调度员许可,电力用户不得擅自进行工作或改变设备的运行状态。遇有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情况,电力用户的值班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和有关规定直接处理,处理后应立即报告供电企业值班调度员。

11.1.9 所有参加电网统一调度的自备电厂应执行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11.2 电力调度

11.2.1 参加电网统一调度的电力用户变电站和配电室应具备下列条件:

j)应24小时有人值班,且值班员应是有权接受调度指令的人员;

k)应装有专用电话。

11.2.2 变电站和配电室值班人员应掌握本变电站和配电室电气设备调度范围的划分,应熟知调度管理规程中调度管理基本制度、调度操作术语及其他有关规定。

11.2.3 属于供电企业调度范围内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应在停电当日得到值班调度员的命令后方可进行。

11.2.4 属于供电企业调度范围内的设备因改、扩建工程而变更结线时,应事先征得供电企业同意,并修改调度协议。

11.3 计划停电

11.3.1 供电企业计划停电,引起电力用户停电或运行方式改变时,应依法及时通知用户,通知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

11.3.2 属供电企业调度范围内的电气设备需要检修维护时,应与供电企业调度部门联系,安排检修停电计划,工作前双方确认。

11.3.3 35kV及以上调度用户的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应由用户向供电企业调度部门提出停电申请。

11.3.4 电力用户在双重调度的设备上安排工作,应提前向供电企业调度部门提出申请,征得同意后方可工作。

11.3.5 已按计划安排好的停电工作,在工作当日应按调度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12 应急与保障

12.1 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2.1.1 电力用户应建立符合实际、内容充实、准确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电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本单位其他专业应急预案相配合,形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的综合预案体系。重要电力用户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电力用户还应具备应对电力中断的应急处置措施。

12.1.2 电力用户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参加供电企业组织的联合演练。

12.1.3 电力用户和供电企业之间应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确保电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2.1.4 发生电力突发事件时,电力用户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损失和社会影响。

12.1.5 在应急保障过程中,电力用户应在保证本单位各类应急预案有效联动的同时,做好生产和生活的稳定工作,积极配合城市和电力系统应急预案的执行。

12.1.6 供电企业负责协商电力用户编制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当发生电力突发事件需要启动有序用电方案时,由供电企业及时通知电力用户,电力用户应积极配合供电企业执行有序用电方案,确保全社会的安全有序用电。

12.1.7 供电企业应建立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制定电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电力突发事件时,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及时恢复供电;同时上报政府城市应急体系,由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各级应急预案的有效联动,并配合政府部门发布应急预警信息,告知电网可能采取的措施,指导电力用户做好防范措施。

12.2 重要活动安全用电保障

重要活动涉及的电力用户在做好日常安全运行的相关工作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2.2.1 重要活动安全用电保障前期准备

12.2.1.1 开展专项用电安全检查

a)检查各项技术资料齐全。

b)季节性安全检查。

c)电气设备安全检查。

d)自备发电机检查。

e)防电气火灾检查。

f)防小动物措施检查。

12.2.1.2 内部用电负荷管理

根据用电负荷的重要程度,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对临时负荷的接入应执行审批制度,校核新增加的用电负荷对原有保护定值所产生的影响应满足要求。

12.2.1.3 重要负荷的电源核查

重要活动开始前应自末端重要负荷开始沿电气回路向上,逐级对接线方式、运行方式、自投方式设置进行核查,要确保同一类重要负荷的电源来自不同母线,并以负荷影响最小为原则实现自动投切。

12.2.1.4 大负荷测试

根据重要活动保障工作的要求,进行大负荷测试。大负荷测试期间开展相应的电气元件测温工作和状态检测。

12.2.1.5 应急预案演练

结合实际用电情况制定电气事故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12.2.2 重要活动期间安全用电保障

12.2.2.1 组织保障

根据重要活动保障工作的整体安排,明确工作流程、各级保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建立与供电企业有效沟通机制。

供电及安全用电

第7章供电及安全用电 【课题】 7.1 供电系统 【教学目标】 知道供电系统及供电质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 供电质量(供电的可靠性、电压质量)。 【教学难点】 供电系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组成。 【二、引入新课】 供电系统及供电质量一直是电力系统长期研究、不断改进、并取得较大成果的项目之一,本节所介绍的内容只是入门,是具有科普性质的知识。 【三、讲授新课】 7.1.1 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从电源线路入端起到高、低压用电设备进线端止的整个电路系统。 2.供电系统如图7.1所示。 图7.1供电系统示意图 7.1.2供电质量

1.供电的可靠性:用事故停电到恢复供电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1)一类负荷。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造成重大的政治影响,或使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造成爆炸、火灾、中毒、混乱等如医院、重要大型企业、交通枢纽等。一类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是应有两个独立电源供电。 (2)二类负荷。突然停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如引起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造成重大减产,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如化工厂、炼钢厂、大型影剧院等。二类负荷对电源的要求也是采用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但在投入的快速性上略低于一类负荷的要求。 (3)三类负荷。较长时间中断供电造成的损失不很严重的负荷如机械行业工厂等。三类负荷对电源的要求只需单路电源供电。 2.电压质量:国家规定,35 kV及以上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10 % ~-10 %;10 kV及以下的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7 % ~-7 %;220 V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5% ~-10 %。 3.频率质量:频率偏差一般不超过+0.5 Hz ~-0.5 Hz。若电力系统容量达3 000 MW或以上时,频率偏差不得超过+0.2 Hz ~- 0.2 Hz。 【四、小结】 1.供电系统是指从电源线路入端起到高、低压用电设备进线端止的整个电路系统。包括用电设备所在部门内部的变配电所和所有高低压供配电线路。 2.供电质量包括供电的可靠性、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及电压波形质量四个方面。 【五、习题】 一、是非题:1、2、3、4;二、选择题:1、2;三、填空题:1。 【课题】 7.2 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目标】 区分触电的几种情况及主要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1.保护接地。 2.保护接零。 【教学难点】 1.保护接地。 2.保护接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 【二、引入新课】 安全用电一直是电气行业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防止触电应该有完善的措施和方法,本接所介绍的内容会给同学们建立一个清晰的安全用电的概念。 【三、讲授新课】

电力试验安全规范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45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试验安全规范通用范本

电力试验安全规范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电力试验的安全防范电力设备的试验,根据试验地点,可分为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两者在管理上有所不同,由于大部分电力试验都在现场进行,因此本章侧重于现场试验的管理。 第一节 电力试验的安全管理概述电力设备的绝缘试验电压一般比较高,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尤其在现场试验中,试验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而且往往有几个组同时或交叉作业,稍有疏忽,很容易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为了确保试验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建立、健全和严格

配电室值班人员规定

e运维详解配电室值班人员规定 记者:电力用户配电室到底应配备几名值班电工? 每班到底应几人值守? e运维: 1、《北京地区用电单位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规程》2000年现行版中2.1.6变(配)电所运行值班制度b.用电单位10kV电压等级的变(配)电所、设备容量在630kVA及以上者,应安排专人值班。值班方式可根据变(配)电所的规模、符合性质及重要程度确定:带有一、二类负荷的变(配)电所、双路及以上电源供电的变(配)电所,应有专人值班。每班值班人员不少于2人,且应明确其中一人为值长(当班负责人)。 2、《北京地区用电单位电气安全工作规程》2000年现行版中3.3.1中说明:变(配)电所的设备容量在630kVA及以上者,值班人员每班不少于2人。 3、《劳动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工时制度。 根据以上三个相关规定,那么配电室值班既要满足24小时2人值守,又要符合劳动法工作时间的规定,那么按照三至四班运作模式,每个单位就要雇佣6-8个人对配电室进行轮班值守。所以,安监局在检查时,你单位配电室如果只有1人进行值守那么就不符合相关规定。 记者:哪些文件有涉及值班规定的内容?具体按照哪个文件执行? e运维: 1、《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 527—2015》,该规范是北京市安监局2015年最新修订并于2016年7月实施发布的北京地方标准,大多数企业电力主管领导及工作人员都是按照这个规范来认知的,该规范6.1.3中说明,变压器容量在630kV以上变配电室应安排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少于2人,且应明确其中一人为班长。但是在该标准中前言部分第一条说明:本标准第4.4.1条、4.2.2条、4.5.3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也就是说,6.1.3对于值班的规定在该标准文件下非强制执行。 2、《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规范DB11/34—2014》,该文件是北京电力协会和北京电力公司在2015年正式修订实施的北京地方标准文件,在该文件10.3.1中,说明电压等级在10(6)kV、变压器容量在630kVA 以上配电室应安排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少于2人,且应明确其中一人为班长。但是在该标准中前言部分第一条说明:本标准第6.4条、8.1.2条、14.3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也就是说,10.3.1对于值班的规定在该标准文件下非强制执行。 3、《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GB/T31989-2015》,该文件是国家在2015年正式修订发布的国家推荐性标准,其中8.3.1中说明:电压等级在10(6)kV、变压器容量在630kV以上配电室应安排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少于2人,且应明确其中一人为值长。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和威胁行为分析

编号:SY-AQ-0702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和威胁 行为分析 Analysis on security risk and threat behavior of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和威胁行为 分析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引言 电力信息系统由网络、设备和数据等要素组成,其中每个要素都存在着各种可被攻击的弱点。网络线路有被窃听的危险;网络连接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所依赖的各种软件在系统设计、协议设计、系统实现以及配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安全弱点和漏洞,有被利用和攻击的危险。每天都有新的安全漏洞在网上公布,每天都有系统受到攻击和入侵,每天都有计算机犯罪的报道,每天都有人出于好奇或其他目的加入到网络黑客的行列中。而且攻击者的手段也越来越多,面对一个复杂性日益增长的网络环境进行安全需求分析,动态地、发展地认识安全隐患和威胁是安全需求分析的重要前提。只有深入了解电力信息系统的网络发展和应用现状,结合对

其网络软硬件设备的基础和原理的专业分析,才能深入了解影响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潜在的矛盾、隐患和现实状况,才能制定出一整套完整而科学的网络安全结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2.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攻击电力信息系统的黑客既可能来自电力系统的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内部攻击通常来自员工、系统管理员等,据权统计,在所有破坏安全活动中占近80。外部攻击主要来自竞争对手、政府或任何不怀好意的组织和个人。也就是说,风险同时存在于Internet 网络的两端。电力信息系统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 (1)用户标识截取:标识截取是指暗中发现合法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通常是用户名和口令,这是大多数电力信息系统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果入侵者知道了某个用户的用户名和口令,即使该用户并没有额外的特权,也可能危及网络的安全。如果用户名,更重要的是口令,以明文的形式通过网络发送,入侵者通过常用的协议分析软件监视网络通信,可以截取用户标识信息。如果口令仍以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

浅析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 【摘要】 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所面临的考验也日益严峻。全文分析了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的几个主要来源及局域网安全管理所涉及的问题,并从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路和方法,增强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升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能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网络安全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逐步增加,信息网络已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的MIS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电能电量计费系统、SAP 系统、电力ISP业务、经营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可以说目前的电力资源的整合已经完全依赖计算机信息系统来管理了。因此在加强信息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同时,也要防范利用网络系统漏洞进行攻击、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攻击解密攻击、后门软件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网络上带来诸多安全问题。 如何应对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要把信息安全规划好,就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我们来谈谈软件这块,其实这块主要是指安全防护意识和协调指挥能力和人员业务素质。 作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架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企业网络的管理制度,没有任何设备和技术能够百分之百保护企业网络的安全,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网络使用管理规定。对违规内网外联,外单位移动存储介质插入内网等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架构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堆加的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安全管理问题贯穿整个动态过程。因此,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也应该贯穿整个过程。 通过贯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超前预想,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应急资源准备、保障措施准备,编制各现场处置预案,形成定期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常态机制,提高对各类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综合处理能力。 按照综合协调、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有系统、分层次的应急组织和指挥体系。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系统事件预防、应急处置、恢复运行、事件通报等各项应急工作。

电力试验安全规范(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试验安全规范(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482-42 电力试验安全规范(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电力试验的安全防范电力设备的试验,根据试验地点,可分为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两者在管理上有所不同,由于大部分电力试验都在现场进行,因此本章侧重于现场试验的管理。 第一节 电力试验的安全管理概述电力设备的绝缘试验电压一般比较高,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尤其在现场试验中,试验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而且往往有几个组同时或交叉作业,稍有疏忽,很容易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为了确保试验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电力试验是电力运行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其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在贯彻《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工作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安全措

施。电力试验的安全应该包括人身、设备、电力运行等各个方面的安全。做好安全工作,要有一定的组织措施。对于试验单位或部门,其各级领导、试验负责人,都应该是各级安全工作的负责人。例如,对于电力试验所,所长负责全所的安全;对于某一试验室,室主任负责全室的安全;对于某一试验组,组长应负责全组的安全。这样安全管理才有力度。试验安全工作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各个环节中。各级负责人在布置工作时,应同时布置安全,在检查试验工作时同时检查安全,在总结试验工作时也要总结安全。在试验工作中,应摆正试验和安全的位置,当试验工作进度、质量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确保安全。也就是说,安全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试验安全,试验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如:身体健康,无妨碍电力试验工作的病症;具有必要的电力试验专业知识;熟悉《安规》有关要求(考试合格),会触电急救法等等。对于试验组长和工作执行人,应在试验技术、组织能力、工作责任心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供电营业规则复习题库

供电营业规则题库 一、填空题:(58题,每题0.5分,共29分) 1、电力客户需要变更用电时,应首先填写《变更用电业务需求表》。 2、电务客户申请减容必须是整台或整组变压器的停止或更换为小容量变压器用电。 3、电力客户迁址后的新址不在原供电点供电的,新址用电按新装用电办理。 4、电力客户迁移后的新址仍在原供电点供电,但新址用电容量超过原用电容量的,超过部分按增容办理。 5、供电点是指电力客户受电装置接入供电网的位置,即受电电压同级的供电线路或该线路供电的变(配)电所和直供的发电厂。 6、电力客户正式用电后,由于电力客户原因需要在原址改变受电电压等级的一种变更用电事宜,简称改压。 7、电力客户申请改压,在原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由客户提供改造费用,超过原容量者,按增容办理。 8、电力客户在每一日历年内,可申请全部或部分用电容量的暂时停止用电2次,每次不得少于15天,一年内累计暂停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9、供电企业对暂停期满或每一日历年内累计暂停用电时间超过6个月(信用等级为A级的8个月),不论电力客户是否申请恢复用电,供电企业须从期满之日起,按合同约定的容量计收其基本电费。 10、电力客户申请分户时,原客户的用电容量由分户者自行协商分割,分户引起的工程费用由分户者承担。 11、某大工业客户设备容量为200KVA两台,因生产重组现申请分裂成两个用户,分别使用其中的一台200KVA变压器,供电企业给该客户办理分户和改类用电手续。 12、某大工业客户原有容量315KVA,因扩大生产规模,需增加一台2000KVA变压器,供电企业应给予该户办理增容用电手续。 13、客户办理并户时,其受电装置需经供电企业检验合格后,重新装表计费。 14、电力客户在用电过程中,由两个及以上电力计费客户合并为一个计费客户,简称并户。 15、客户减容,须提前5天向供电企业提出书面申请。 16、减容必须是整台(组)变压器的停止用电或更换为小容量变压器用电。 17、申请减容后的受电变压器总容量低于两部制电价执行标准时,从减容后的次月起改为单一制电价计费,并按减容的容量重新核定功率因数考核标准。 18、减容期限最短不得少于6个月,最长期限不得超过2年。 19、在减容期限内,供电企业应保留客户减少容量的使用权,超过减容期限要求恢复用电时按新装或增容办理。 20、减容期满后的客户以及新装,增容的客户,2年内不得申办减容或暂停,如确需继续办理减容或暂停的,减少暂停部分的容量的基本电费应按50%计算收取。 21、客户暂停,须提前5天,向供电企业提出书面申请。 22、在每一日历年内,客户的受电变压器(含不通过受电变压器的高压电动机)在2台及以下时,可申请全部或部分用电容量的暂时停止用电2次。 23、客户的受电变压器(含不通过受电变压器的高压电动机)在2台以上时,变压器数量每增加2台,暂停次数可增加1次。 24、每次暂停不少于15天,一年累计暂停时间不超过6个月。 25、用户需变更用电时,应事先提出申请,并携带有关证明文件,到供电企业用电营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研究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09T11:47:02.2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欧阳涛 [导读] 摘要:随着全国村镇区域的电力网络铺盖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体系在电力部门与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作用越来越突出,它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其中就有电力信息体系的安全防护问题。 广东电网河源紫金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河源 517400 摘要:随着全国村镇区域的电力网络铺盖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体系在电力部门与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作用越来越突出,它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其中就有电力信息体系的安全防护问题。对此,想要确保中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首要任务是增强对电力信息系统的保证和维护,并使用有效方法对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施优化和改进,以此确保电力体系的稳定、可持续运行。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电力行业是国家能源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这几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在持续深入与增强,各种管理信息体系持续上线,在电力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信息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这个高新技术运用广泛的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问题的存在也是人们一定要重视的特殊性问题。所以,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进一步推动电力体系的稳定和高效运行,从而相对好的推动电力企业的效益增长与发展。 1、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现阶段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常常选择一台工作站备份数据,没有建设完善的数据备份体系,也没有相关的数据备份的管理制度。 1.2这几年来计算机在电力体系的生产经营等方面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与其相对应的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和安全系统建设投入相对少。 1.3尽管中国政府和电力企业开始了解到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意义,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台可以指导整个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管理标准。 1.4这些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其在电力自动化中的运用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有关工作人员对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了解和现实状况差距相对大,对新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2、电力信息安全建设体系内容 电力信息体系信息安全保证系统使用了“三横四纵”的总体架构,就是横向上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应用层、技术层、管理层;技术层次中纵向又分为4种重要系统,就是以基础安全服务设施、数据安全保护、网络接入保护、平台安全管理为支柱,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经过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为业务运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首先是应用层。这是安全保证系统的关键对象。建设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供应给用户好用、易用、够用的运用体系,运用系统是为了满足不一样用户的不同业务要求,安全保证系统保证的核心就是运用系统进而其数据。 其次是技术层。这是信息安全保证系统的重要系统。现阶段包含技术支撑系统、技术保证系统、网络信任系统、安全服务系统。这4种系统已经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建立,应该说已经覆盖了技术上的全部方面。 最后是管理层。包含等级保护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一般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再好的技术也需要完善的管理才可以确保技术发挥最大的效能。 3、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 3.1建立安全防护体系 电力信息系统因为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必要性,建设一个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系统有着特别关键的意义。显然,传统的对系统实施风险分析,拟定相关的安全策略,使用安全技术作为防护方法的安全防护方法已经不可以满足现阶段电力体系的要求。这是由于这安全方案对系统准确的设置与完善的防御方法依赖程度高,而且在极大程度上针对固定的威胁,是一种被动式的静态的防御系统。而现实上在电力信息体系中,除了有静态、非实时数据外,还有动态的、实时的生产控制数据。所以,电力体系信息的安全防护系统也要是一个动态的、全方位的过程。这就需要建设一个动态安全系统模型,要充分思考每一个方面,而且思考到每一个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和依赖性。 3.2加强管理人员的系统安全保护意识 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提升网络安全的保护意识和警惕意识,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针对电力企业的要求和电力体系的运行需要对电力信息体系实施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且需要了解到防火墙和安全软件的弊端和局限性,对电力信息体系和关键信息实施备份,然后对意外网络安全事故导致的信息丢失、混乱等问题实施预防,而且需要拟定问题处理的有效方法,在安全问题发生后,能够及时对其实施解决,防止安全问题蔓延、扩大。 3.4增强数据存储环境的安全 电力行业数据一般存在于各种业务体系中,这些系统数据的存储环境关键包含操作体系与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是连接计算机硬件和上层软件之间用户的桥梁,操作体系的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使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或隐患减少,需要对操作系统给予科学配置、管理与监控;在数据库体系中,电力行业所牵涉的数据库更高的密级、更强的实时性,所以有必要依据其特殊性完善安全策略,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会被有意的攻击或无意的破坏,不会出现数据的外泄、丢失与毁损,就是完成了数据库系统安全的完整性、保密性与可用性。 3.5建设防火墙与身份认证制度 防火墙为不一样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构建了一道安全屏障,它经过有选择地拒绝非法端口,准许合法的TCP/IP数据流通过,以确保内部网的数据与资源不会流向非法地点。一般应用包过滤、运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与规则检验防火墙等安全控制方法完成其安全防护作用。身份验证包含身份识别与身份认证,是确认通信双方真实身份的重点。身份识别是指定用户向体系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过程。系统查核用户的身份证明的过程是身份认证。用户授权是确定一个用户是不是有权对某一特定资源实施一定的操作。 3.6安全审计与信息加密策略 安全审计策略指的是把信息系统日志和采集操作行为、监控和分析等做好,增强安全审计方面的工作,能加强电力部门的风险、故障预警力和监控力,给内部管理和防护系统供应有效真实的改进根据。信息加密技术也是信息体系安全管理常用的方法,关键有通信保密与

电力行业安全防护方案教程文件

天融信保障电力行业安全 1.电力行业概述 1.1电力信息化安全建设情况 电力行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支柱行业,是我们日常各项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如果电力行业出现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增长,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甚至恐慌。 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个发电集团公司,构成了厂网分家的市场竞争的局面。200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30号令《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电力系统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我国电力发展的需求强劲,在发展电力生产和传输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节约电力能力和改变电力调度的控制方式,为此国家电力行业应当积极规划我国自己的“智能电力网络”的发展计划。同样由于电力信息化安全的观念依然是建立在“数据与系统(软硬件、网络等)安全自主保障”之上,整个信息化安全理念依然是局域网安全观念。对于网络与系统的虚拟世界的“行为与内容的监管”和“大范围的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考虑不够,需要考虑实现可信网络平台(TNP)、可信应用平台(TAP)和可信计算平台(TCP)的建设。 1.1.1电力网络行为与内容的安全情况 电力网络行为与内容的安全主要是指建立在行为可信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对电力资源管理与控制行为方面,面对的威胁应当属于是战略性质的,即电力系统威胁不仅要考虑一般的信息犯罪问题,更主要是要考虑敌对势力与恐怖组织对电力相关信息、通信与调度的攻击,甚至要考虑战争与灾害的威胁。 1.1.2电力领域业务运营信息化安全情况 目前主要是指国家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管理的业务范围,“智能电力网络”的发展技术,这项发展计划必须全面的进行电力线含光纤新型电力传输线逐步替

电力试验安全规范

编号:SY-AQ-0673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力试验安全规范 Safety code for electric power test

电力试验安全规范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电力试验的安全防范电力设备的试验,根据试验地点,可分为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两者在管理上有所不同,由于大部分电力试验都在现场进行,因此本章侧重于现场试验的管理。 第一节 电力试验的安全管理概述电力设备的绝缘试验电压一般比较高,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尤其在现场试验中,试验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而且往往有几个组同时或交叉作业,稍有疏忽,很容易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为了确保试验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电力试验是电力运行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其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在贯彻《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工作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电力试验的安全应该包括人身、设备、电力运行等各个方面的安全。做好安全工作,要有一定的组织措施。对于试验

单位或部门,其各级领导、试验负责人,都应该是各级安全工作的负责人。例如,对于电力试验所,所长负责全所的安全;对于某一试验室,室主任负责全室的安全;对于某一试验组,组长应负责全组的安全。这样安全管理才有力度。试验安全工作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各个环节中。各级负责人在布置工作时,应同时布置安全,在检查试验工作时同时检查安全,在总结试验工作时也要总结安全。在试验工作中,应摆正试验和安全的位置,当试验工作进度、质量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确保安全。也就是说,安全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试验安全,试验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如:身体健康,无妨碍电力试验工作的病症;具有必要的电力试验专业知识;熟悉《安规》有关要求(考试合格),会触电急救法等等。对于试验组长和工作执行人,应在试验技术、组织能力、工作责任心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工作执行人。 此外,安全还与试验人员的技术素质、思想认识有关。为了提高试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应注意加强对试验人员的日常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了解正确的

高压用电申请书.doc

高压用电申请书 年月日第号户名:用电地址 预计用电时 联系人:联系电话: 间: 通讯地址:身份证号码 行业分类:负荷性质:生产班次: 电力用途: 设备名称 受电变压器 设备 容量 高压电动机 受电设备总容量 (kw 作 kvA 计) 项目 用电 原装 设备 容量新(增)装 总计 客户特殊用电说明: 原装新(增)装合计 kvA 台kvA 台 kvA 台kvA 台 kvA 台kvA 台 kvA kvA 台kvA 台 合计:kvA 合计:kvA kvA kvA kvA kvA kvA kvA 功率因数 设备容量( kw)负荷系数最大负荷 (CSO) 客户签名: 市场营销部审核:受理人: 说明: 1、本申请书适用于高压客户的新装或增容用电;2、请逐栏填写清楚,并附设备登记表; 3、增容客户须带原供电合同; 4、受电设备容量中“高压电动机”系指不经过客户变压器,直接接入电网用电的高压电动机; 5、客户特殊用电说明指:客户需要生产备用保安电源或申请双回路供电的理由、设备名称、容量及用电负荷,以及用电可靠性要求。

客户用电报装资料审查回执单 尊敬的客户: 我局对贵公司提供的用电报装申请资料进行审查,资料不完整,请补齐下 面提示的所缺资料,以便尽早正式受理用电申请。 (以下方框内打“√”为所缺资料) □用电申请书 ( 包括:用电地点、电力用途、用电性质、用电负荷、保 安电力 ) □ 用电工程项目批准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签发的如:立项批复、建设用 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等) □ 用电设备清单(设备名称及容量) □ 用电规划 □ 身份证复印件及营业执照复印件 □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级管理单位的证明文件)及法人代表 身份证复印件 □ 居民身份证(户口薄、军人证、护照、回乡证)复印件 □ 用电地址物业权属证明资料(房产证、购房合同、《国有土地使用证》、含有明确房屋产权判词的且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法律文书 <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 >、《租用房屋凭证》等) □经办人身份证明资料(居民身份证) □ 客户授权委托书(非由客户或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亲自办理时出 具) □电费发票复印件 □供用电合同复印件 其它: 客户签字:剑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年月日年月日

企业供电系统与安全用电考试题(新编版)

( 安全试题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企业供电系统与安全用电考试 题(新编版) Regular examinations and question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supplement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of personnel in the company’s security positions

企业供电系统与安全用电考试题(新编版) 一.简答题: 1.简述电气闭锁的优缺点。 2.常用的保护继电器有哪几种? 3.继电保护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简述电气倒闸操作的主要内容。 5.简述人体触电形式。 6.电力变压器的主要构成?各有什么作用? 7.电力变压器的容量是如何确定的? 8.高压隔离开关如何安全隔离? 9.电气安全组织管理包括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等,其中工作票分为两种,请简述它们的区别。 10.企业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哪三级? 11.什么叫低压电器?适用范围是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

12.低压架空线路导线的选择有哪些根据? 13.如何预防间接接触触电? 二.设计题: 1.如图,请写出该线路的送电操作票 三.解答题: 1.中性点接地系统输送到用户的电压为220V,为了安全某用户采用了保护接地和继电保护装置,用户根据家用电器总的功率整定了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为30A,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都为R1=R2=4Ω。 (1)当电器绝缘损坏时,继电保护装置是否动作? (2)你觉得采用保护接地存在哪些弊端?(动作电流不应小于继电保护电流的1.5倍) 参考答案 一:1.优点:操作方便,没有辅助动作; 缺点:(1)电磁线单独使用时,只有解锁功能没有反向闭锁功能,需要和电气联锁电路配合使用。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国电版)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试行) 国家电力公司 2002-11-07 发布并实施

关于颁发《电力安全工器具预 防性试验规程》(试行)的通知 (国电发[2002]777号) 各分公司,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 为规范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确保安全工器具在使用当中的安全可靠,国家电力公司在相关规程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安全工作的实际,组织编制了《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试行),现予颁发,自颁发之日起执行。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告知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运营部。 附件: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试行) 国家电力公司(印) 二OO二年十一月七日

目录 1 范围 (3) 2 引用标准 (3) 3 定义 (4) 4 电容型验电器 (6) 5 携带型短路接地线 (7) 6 个人保护接地线 (8) 7 绝缘杆 (8) 8 核相器 (9) 9 绝缘罩 (10) 10 绝缘隔板 (11) 11 绝缘胶垫 (12) 12 绝缘靴 (12) 13 绝缘手套 (13) 14 导电鞋 (14) 15 安全带 (14) 16 安全帽 (15) 17 脚扣 (16) 18 升降板 (17) 19 竹(木)梯 (18) 20 试验报告 (18) 21 参考文献 (18)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试行)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各种常用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和要求,并提供了相应的试验方法,用以判断这些工器具是否符合使用条件,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规程不适用于带电作业工器具。 从国外进口的安全工器具应以该工器具的产品标准为基础,参照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本规程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11~2812—1989 安全帽及其试验方法 GB4385—19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 6095~6096—1985 安全带及其检验方法 GB 7059.1~7059.3—1986 移动式梯安全标准 GBl2011—2000 电绝缘鞋通用技术条件 DL408—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 电气部分) DL409—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DL740—2000 电容型验电器 SD 332—1989 携带型短路接地线技术标准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XX公司电力营销管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供电公司: 为了规范XX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营销系统)安全管理,确保营销系统正常营运,特制定《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XX年十二月十二日 XX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XX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营销系统)安全管理,确保营销系统正常营运,特制定《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使用营销系统的单位及个人。 一、所有供电营业所的营销系统严禁以任何方式与互联网联接,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如造成营销系统瘫痪或营销电费数据丢失的,将按照《XX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严禁在营销系统的计算机上玩游戏以及安装任何无关软件,特别是游戏软件、盗版软件等。软盘、光盘和移动存储设备等应先检查无病毒后方可使用,如发现病毒,务必先清除病毒,不能清除病毒的应在其包装上醒目注明,不得在计算机上再使用,避免造成病毒传播。 三、不得破坏营销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操作系统,严禁私自更改营销系统网络IP地址和网络标识。 四、营销系统计算机的日常应用由使用者负责管理,计算机如出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内联系营销系统管理员和信息中心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使用者必须设置长度不得小于六个字符的密码,保管好个人的账号和密码,不得窃取他人账号及密码越权访问。使用者应不定期(不得长于一个月)更换密码。

五、营销系统计算机必须安装防杀毒软件,计算机用户应定期观察防病毒软件运行状况,禁止关闭防病毒软件,对病毒入侵事件应及时向信息中心报告;信息中心有关专业人员应定期检查杀毒软件的运行情况并对营销系统局域网内计算机查毒杀毒,定期对防毒软件的病毒库进行升级,指导用户做好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 六、外来人员未经主管营销负责人或营销系统管理员的允许,不得操作营销系统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七、外来技术人员对营销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工作时,须经主管营销负责人的允许并在营销系统管理员陪同或认可下方可工作,工作完成后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备案。 八、严禁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向外界泄漏营销系统内的相关信息。 九、严禁随意更改营销电费数据,如需更改,必须有相应的审批程序并备案。 十、营销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备份计划,妥善保管备份文件。备份工作具体要求请参阅营销系统开发商提供的备份方案。 十一、雷电可能会对计算机设备甚至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故在雷雨天气,不要插拔网络线、电话线、电源线等可能会与外界连接的导电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十二、用于营销系统的计算机、打印机、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必须登记在册,固定资产未做转移之前,仍归属海南电力试验研究所,不得挪作它用。所有设备铭牌必须明显清晰,不清晰的需查明设备规格并贴上标签。设备资料如保修卡、产品说明书、软件安装盘等均由信息中心有关专业人员或营销系统管理员保管。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目录 1 第二级基本要求1 1.1技术要求1 1.1.1物理安全1 1.1.1.1物理位置的选择(G2)1 1.1.1.2物理访问控制(G2)1 1.1.1.3防盗窃和防破坏(G2)1 1.1.1.4防雷击(G2)1 1.1.1.5防火(G2)2 1.1.1.6防水和防潮(G2)2 1.1.1.7防静电(G2)2 1.1.1.8温湿度控制(G2)2 1.1.1.9电力供应(A2)2 1.1.1.10电磁防护(S2)2 1.1.2网络安全3 1.1. 2.1结构安全(G2)3 1.1. 2.2访问控制(G2)3 1.1. 2.3安全审计(G2)3 1.1. 2.4边界完整性检查(S2)4 1.1. 2.5入侵防范(G2)4 1.1. 2.6网络设备防护(G2)4 1.1.3主机安全5 1.1.3.1身份鉴别(S2)5 1.1.3.2访问控制(S2)5 1.1.3.3安全审计(G2)5 1.1.3.4入侵防范(G2)6 1.1.3.5恶意代码防范(G2)6 1.1.3.6资源控制(A2)6 1.1.4应用安全6 1.1.4.1身份鉴别(S2)6 1.1.4.2访问控制(S2)7 1.1.4.3安全审计(G2)7 1.1.4.4通信完整性(S2)7 1.1.4.5通信保密性(S2)8 1.1.4.6软件容错(A2)8 1.1.4.7资源控制(A2)8 1.1.5数据安全8 1.1.5.1数据完整性(S2)8

1.1.5.2数据保密性(S2)8 1.1.5.3备份和恢复(A2)9 1.2管理要求9 1.2.1安全管理制度9 1.2.1.1管理制度(G2)9 1.2.1.2制定和发布(G2)9 1.2.1.3评审和修订(G2)10 1.2.2安全管理机构10 1.2.2.1岗位设置(G2)10 1.2.2.2人员配备(G2)10 1.2.2.3资金保障(G2)10 1.2.2.4授权和审批(G2)10 1.2.2.5沟通和合作(G2)11 1.2.2.6审核和检查(G2)11 1.2.3人员安全管理11 1.2.3.1人员录用(G2)11 1.2.3.2人员离岗(G2)11 1.2.3.3人员考核(G2)12 1.2.3.4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2)12 1.2.3.5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2)12 1.2.4系统建设管理12 1.2.4.1系统定级(G2)12 1.2.4.2安全方案设计(G2)13 1.2.4.3产品采购和使用(G2)13 1.2.4.4自行软件开发(G2)13 1.2.4.5外包软件开发(G2)13 1.2.4.6工程实施(G2)14 1.2.4.7测试验收(G2)14 1.2.4.8系统交付(G2)14 1.2.4.9安全服务商选择(G2)14 1.2.5系统运维管理15 1.2.5.1环境管理(G2)15 1.2.5.2资产管理(G2)15 1.2.5.3介质管理(G2)15 1.2.5.4设备管理(G2)16 1.2.5.5网络安全管理(G2)16 1.2.5.6系统安全管理(G2)16 1.2.5.7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2)17 1.2.5.8密码管理(G2)17 1.2.5.9变更管理(G2)17 1.2.5.10备份与恢复管理(G2)18 1.2.5.11安全事件处置(G2)18 1.2.5.12应急预案管理(G2)18

电气试验安全规定

电气试验安全规定第一节高压试验 第1条高压试验工作不应少于两人。试验人员应精神正常、身体健 康并具有高压试验资格。工作负责人开始试验前应对全体试验人员 详细交代安全措施,检查应断开的设备是否已断开,并注意对相邻 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第2条因试验需要拉合开关、刀闸、拆除接地线、断开设备接头时,均应通知值班人员,得到许可方能进行,拆接头前应做好相位、极 性标记。恢复后应进行检查。高处拆接引线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第3条试验现场应装设围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并派人看守,勿使外人接近或误入试验现场。被试设备两端不在同 一地点时(例如电缆等)另一端也应派人看守,下列情况可不派人看守:1、配电线路室外电缆终端头甩开,在本杆挂“电缆在试验中禁 止攀登”标示牌。2、配电直配电缆对端配电室遮拦门加锁,挂好

“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并报知运行人员。若对端有工作则必须设专人看守。电缆线路有接头等检修维护工作,两端应挂好地线。 第4条试验装置金属外壳接地应根据要求可靠接地。试验电源应使用有明显断开的双极刀闸和电源指示灯。 第5条加压前应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或退出现场并悬挂警告牌或设围栏后方可加压。对有人工作的邻近设备有感应电压时,应采取临时接地等防止触电措施。 第6条试验前和变更试验接线时应坚持复查接线制度。通电前注意调压器位置应在零位。 第7条合拉闸、倒接线时,必须互相呼应正确传达口令,加压时应重复要求加压的数字,避免错加压,并有人监护。 第8条试验操作过程中,应精神集中,随时警戒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第9条未装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放电再做试验。高压直 流试验时,每告一段落或试验结束时,应将设备对地放电数次并短 路接地。 第10条变更接线,寻找故障或试验结束时应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还应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短路接地。 第11条带电试验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安全措施。特殊试验、研究性 试验和在运行系统做试验时,必须有试验方案,并经主管单位领导 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12条试验工作结束后,应检查电气设备接线是否正确,接头是否 紧固,设备上不得遗忘短路线及工具等,并将设备所有变动的部分 恢复原状。 直阻和极性试验,拉合刀闸时不许触摸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