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抑肽酶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抑肽酶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抑肽酶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抑肽酶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抑肽酶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作者:李永武,刘海霞,王平凡,杨能善【关键词】抑肽酶摘要:目的临床观察抑肽酶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8例0.5~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抑肽酶用药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比观察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压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呼吸机应用时间短、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低

(p<0.01)。结论体循环中应用抑肽酶可以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

能。关键词:抑肽酶,体外循环,肺保护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protinin on Lungs in Infants Undergo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rotinin on lung protection in infants undergo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METHODS 78 infants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aged 0.5~2 years, weight 5~12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protini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aprotinin group received dose of aprotinin (50000KIU/kg).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same volume of saline. Chest X-rays pictures of chest were taken 1 hour, 12 hour,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for existence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 were recorded 1 hour, 4 hours and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Time of intubation during ICU were also record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Aprotinin group showed lower rate of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shorter time of intubation and lower A-aDO2 after operation

(P<0.01).CONCLUSION This observation suggests that aprotinin may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on lungs in infants undergoing CPB. Key words:cardiopulmonary bypass; aprotinin; lung protection 体外循环引起的炎性反应是引起婴幼儿术后肺损伤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发现抑肽酶能通过许多途径降低炎性反应的强度。我们在工作中观察了抑肽酶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呼吸机应用时间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6月-2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共78例。分抑肽酶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平均年龄、彩超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肺动脉平均压、体重方面无显著性差别。两组在所选用氧合器种类、体外循环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抑肽酶组总转流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62.3±10.35)min及(30.5±8.52)min。对照组分别(60.15±11.25)min及(31.55±7.5)min。全部病例均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定容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采用膜式氧合器,流量80-200ml/kg。术中平均鼻咽温度(28.34±2.12)℃。体内肝素化剂量为3mg/kg,机内预充液肝素含量为2mg/100ml,以ACT监测肝素化水平。停机后1:1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 1.2 用药方法及剂

采用德国拜耳(Bayer)公司的特血乐(Trasylol),有效成份为抑肽酶

50万KIU/支,批号:BAALJI,用量5万KIU/kg,体外循环开始前一次性加入

预充液中。 1.3 收集标本方法及观察样

①术后1h、12h、36h常规拍胸片,以胸片中有明显斑片状阴影、肺不张为阳性;②术后1h、4h、24h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③记录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 2 结果 2.1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明显斑片状阴影2例,肺不张1例,发生率8.1%。对照组:明显斑片状阴影5例,肺不张3例,发生率20%。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A-aDO2的变化及气管内插管时

实验组在术后4h、24h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ICU的气管内插管应用呼吸机时间有显著差异,见表1。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点A-aDO2的变化及气管插管时间(略)注:两组比较**P<0.01。 3 讨论

体外循环时血液与体外循环氧合器及管道等异物表面接触,加上切应力对血液的损伤和血浆内各种栓子成份的组成可导致血浆蛋白和血细胞激活,并释放出包括补体、白介素、激肽、缓激肽等体液因子和细胞因子,引起体外循环的全身炎性反应[1]。这些因子的激活可使脂肪、纤维蛋白及血细胞聚集形成微栓造成肺栓塞,同时使嗜中性细胞聚集,激活弹性蛋白酶,引起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膜水肿,并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最终导致术后肺部损伤,是肺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2]。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这种损伤更为明显,其结果必然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心肺功能不全,甚至造成延迟关胸等其它并发症,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目前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众多新技术被用于CPB 中,以减轻炎性反应。抑肽酶是一种蛋白酶的抑制剂,可以抑制纤溶酶、血管舒缓素、激肽以及补体、溶酶体酶等的激活所致的不良反应,并与肝素有协同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证明,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引起的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3]。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应用抑肽酶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支持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体外循环时应用抑肽酶对肺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因炎性渗出引起的呼吸膜损伤,造成换气功能降低,可以从A-aDO2的变化看出:A-aDO2越高,肺损伤越严重[4]。我们观察到术后4h两组A-aDO2均达峰值,表明肺换气功能已有严重损伤,但实验组A-aDO2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hA-aDO2均降低,实验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换气功能优于对照组。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参考文

献:

[1]Chew MS, Brands Lund, Brix-Christensen V, et al. Tissue injury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pediatric cardiac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 descriptive study[J] . Anesthesiology, 2001, 94(5): 745-

753.

[2]Kirklin JK, Westaby S, Blackstone EH, et al. Complement and damaging effects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y, 1983, 86: 845-

857.

[3]贾在申, 龚庆成, 董培青, 等. 国产抑肽酶抗炎作用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3, 1(3): 162-

164.

[4]刘晋萍, 吉冰洋, 冯正义, 等. 大剂量甲泼尼龙预充对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炎性反应的影响[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3, 10(2): 153-154.

常见蛋白酶抑制剂

当前位置:生物帮 > 实验技巧 > 生物化学技术 > 正文 蛋白酶及蛋白酶抑制剂大全 日期:2012-06-13 来源:互联网 标签: 相关专题:解析蛋白酶活性测定聚焦蛋白酶研究新进展 摘要: 破碎细胞提取蛋白质的同时可释放出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需要迅速的被抑制以保持蛋白质不被降解。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水解。以下列举了5种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和他们各自的作用特点,因为各种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调整各种蛋白酶的浓度 恩必美生物新一轮2-5折生物试剂大促销! Ibidi细胞灌流培养系统-模拟血管血液流动状态下的细胞培养系统 广州赛诚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专题 蛋白酶抑制剂 破碎细胞提取蛋白质的同时可释放出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需要迅速的被抑制以保持蛋白质不被降解。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水解。以下列举了5种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和他们各自的作用特点,因为各种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调整各种蛋白酶的浓度。由于蛋白酶抑制剂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极低,尤其应注意在缓冲液中加人蛋白酶抑制剂时应充分混匀以减少蛋白酶抑制剂的沉淀。在宝灵曼公司的目录上可查到更完整的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表。 常用抑制剂 PMSF 1)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如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凝血酶)和巯基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 2)10mg/ml溶于异丙醇中; 3)在室温下可保存一年; 4)工作浓度:17~174ug/ml(0.1~1.0mmol/L); 5)在水液体溶液中不稳定,必须在每一分离和纯化步骤中加入新鲜的PMSF。 EDTA 1)抑制金属蛋白水解酶; 2)0.5mol/L水溶液,pH8~9;

[剂量,作用]大剂量氨溴索对肺保护作用的国内研究

大剂量氨溴索对肺保护作用的国内研究 摘要:文章以氨溴索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应用大剂量氨溴索在相关疾病治疗中时,其对患者肺功能起到的保护作用,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大剂量氨溴索;肺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Abstract:Taking ambroxol for the study,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high dose ambroxol in treating related diseases,which play a protective effect on lung function,are summarized below. Key words:High dose ambroxol;Lung injury;Progress 氨溴索作为一种促排痰药物,主要是通过分解糖蛋白,降低支气管与气管分泌物的黏稠度,起到促进痰液排除的作用,本药在临床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术后咳嗽等疾病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氨溴索不仅具有促排痰功效,其在化痰排痰之外还可起到肺保护作用(仅针对大剂量氨溴索而言)。本文便通过分析大剂量氨溴索在国内的应用进展,综述其对肺功能起到的保护作用。 1 常见肺部疾病及大剂量氨溴索的应用效果分析 1.1重症肺部感染重症肺部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目前,临床遵循“早期、规范化、全方位、目标性”原则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在此原则下,应用大剂氨溴索,可使患者的氧合指数得到有效改善,使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降低,降低痰液对气道壁的黏附,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进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加强肺保护的作用。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也经常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其是基于氧化/抗氧化、炎症/抗炎症的失衡理论,帮助提高肺泡上皮衬液中抗生素浓度,达到协同抗病毒、抗感染、保护肺功能的作用。 1.3肺部损伤性疾病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TNF-α、IL-1β是LFRI(肺缺血再灌注)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其中TNF-α作为主要的致炎因子,具有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从而释放前列腺、IL-1β等炎症介质,导致炎症与抗炎症失衡。应用大剂量氨溴索静脉输注后,可明显降低TNF-α、IL-1β的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活力,使肺内出血、肺泡间隔水肿等症明显改善,达到肺保护的作用。②外源性物质致肺损伤。外源性物质所致肺损伤多是指因百草枯等农药中毒导致的肺损伤,百草枯中毒后可见肺泡出血水肿、上皮细胞损伤、炎细胞浸润等。对此类患者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可降低TNF-α浓度,有效减弱中性粒细胞活化释放蛋白水解酶程度,减小肺组织蛋白含量,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进而达到减轻肺损伤、缓解中毒的作用。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发展后期便会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肺不张、肺透明形成等,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对此类患者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Ⅱ型肺泡上皮,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防止肺泡萎缩塌陷,减轻氧化应激水平,从而起到肺保护的作用[1-2]。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最新资料推荐------------------------------------------------------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ICU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精心整理(lungprotectiveventilationstrategy,LPVS)一、概述由于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又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高达32%?50%。 ARDS患者病理基础是肺泡毛细血管急性损伤,通透性增加,大量肺泡萎陷,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分流量增加,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 (MechanicalVentilation)是对ARDS进行呼吸支持的有效手段,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和氧合功能,降低呼吸功耗。 其目的是增加气体交换量,恢复和稳定已关闭但仍有潜在功能的肺泡,使其重新参与氧交换,增加氧释放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因此要求维持足够的潮气量(VT)以摄入 O2排出CO2来维护PaO2和PaCO2于正常水平,而此时患者仅有20%?30%肺泡可以通气,采用常规潮气量(10?15ml/kg)可致这些通气肺泡过度扩张而致肺泡泄漏、肺间质气肿和气体栓塞等并发症,造成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过度牵拉伤、高通透性肺泡水肿以及肺气压伤,统称为“与通气机有关的肺损伤”(ventilator-associatedlunginjury,VALI),包括肺气压伤,如气道压过高导致的张力性气胸,肺间质、纵隔和皮下气肿,心包和腹膜后积气,气腹,系统性气体栓塞(统称为肺泡外气体)。 1/ 9

常见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及蛋白酶抑制剂大全 标签: 相关专题:解析蛋白酶活性测定聚焦蛋白酶研究新进展 摘要: 破碎细胞提取蛋白质的同时可释放出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需要迅速的被抑制以保持蛋白质不被降解。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水解。以下列举了5种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和他们各自的作用特点,因为各种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调整各种蛋白酶的浓度 恩必美生物新一轮2-5折生物试剂大促销! Ibidi细胞灌流培养系统-模拟血管血液流动状态下的细胞培养系统 广州赛诚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专题 蛋白酶抑制剂 破碎细胞提取蛋白质的同时可释放出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需要迅速的被抑制以保持蛋白质不被降解。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水解。以下列举了5种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和他们各自的作用特点,因为各种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调整各种蛋白酶的浓度。由于蛋白酶抑制剂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极低,尤其应注意在缓冲液中加人蛋白酶抑制剂时应充分混匀以减少蛋白酶抑制剂的沉淀。在宝灵曼公司的目录上可查到更完整的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表。 常用抑制剂 PMSF 1)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如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凝血酶)和巯基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 2)10mg/ml溶于异丙醇中; 3)在室温下可保存一年; 4)工作浓度:17~174ug/ml(0.1~1.0mmol/L); 5)在水液体溶液中不稳定,必须在每一分离和纯化步骤中加入新鲜的PMSF。 EDTA 1)抑制金属蛋白水解酶; 2)0.5mol/L水溶液,pH8~9; 3)溶液在4℃稳定六个月以上;

4)工作浓度:0.5~1.5mmol/L. (0.2~0.5mg/ml); 5)加入NaOH调节溶液的pH值,否则EDTA不溶解。 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 anti n) l)抑制酸性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血管紧张肽原酶,组织蛋白酶D和凝乳酶; 2)1mg/ml溶于甲醇中; 3}储存液在4℃一周内稳定,-20℃稳定6个月; 4)1作浓度:0.7ug/ml(1umol/L) 5)在水中不溶解。 亮抑蛋白酶肽(leupeptin) 1)抑制丝氨酸和巯基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血浆酶和组织蛋白酶B; 2)lOmg/ml溶于水; 3)储存液4℃稳定一周,-20℃稳定6个月; 4)工作浓度0.5mg/ml。 胰蛋白酶抑制剂(aprotinin) 1)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如血浆酶,血管舒缓素,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2)lOmg/ml溶于水,pH7~8 3}储存液4℃稳定一周,-20℃稳定6个月; 4)工作浓度:0.06~2.0ug/ml(0.01~0.3umol/L); 5)避免反复冻融: 6)在pH>12.8时失活。 蛋白酶抑制剂混合使用 35ug/ml PMSF…………………………………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0.3mg/ml EDTA…………………………………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0.7ug/ml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酸性蛋白酶抑制剂 0.5ug/ml亮抑蛋白肽酶(Leupeptin)……………广谱蛋白酶抑制剂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方法51例行择期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24例)与对照组(27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输入负荷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未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前及术毕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氧合指数。结果两组术毕TNF-α显著升高,氧合指数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研究组TNF-α为(29.9±4.8)pg/ml,氧合指数为(321.4±47.9)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TNF-α为(45.3±7.2)pg/ml,氧合指数为(252.7±41.5)mm Hg,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肺通气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对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定;单肺;通气;肺保护 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抑制氧化应激、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抑制炎性反应、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脏器[1]。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因肺萎陷、手术牵拉等会导致炎性反应,而通气侧则因为机械通气的刺激而受损,导致肺损伤。本研究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单肺通气患者手术过程中对肺的保护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51例行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1~72岁,临床诊断明确,符合手术指征,对治疗知情同意,临床资料完整,无肝肾等功能异常,无免疫系统疾病,无糖尿病病史。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24例)与对照组(27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55.8±10.2)岁;平均体重(68.9±9.3)kg;平均手术时间(160.7±31.8)min;平均单肺通气时间(101.6±25.3)min。对照组中男21例,女6例,平均年龄(56.1±11.4)岁;平均体重(68.5±9.1)kg;平均手术时间(166.3±4 2.5)min;平均单肺通气时间(109.2±28.1)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麻醉方法麻醉前常规准备,术前30 min盐酸戊乙奎醚1.0 mg肌内注射。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输入负荷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15 min内输完,剂量1 μg/kg,然后以0.6 μg/(kg·h)输入至关胸。对照组未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异丙酚靶控输注。双腔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间断注射,维持BIS在40~60。 1. 3 观察指标患者在术前及术毕采集静脉血,检测TNF-α浓度,采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计算术前及术后的氧合指数。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手术中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手术中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发表时间:2018-01-25T13:32:42.6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作者:张竹君1 宋力2 郭金涛3 [导读]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显著。 1.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 266555; 2.高密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1500; 3.高密市中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1500 【摘要】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在常规诱导麻醉前,行右美托咪定干预直至手术结束,并将两组患者行相应麻醉的T0~T4各时段的肺泡动脉分压差(AaDO2),氧合(OI)、呼吸指数(RI)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T1~T4点的AaDO2、OI指数及RI,与T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观察组患者的AaDO2、OI指数及RI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显著。 【关键词】体外循环手术;右美托咪定;肺部;保护作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体外循环技术的管理逐渐完善,降低了心脏手术的死亡概率。但患者于体循环技术后均伴不同程度损伤,甚至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导致其死亡。故降低体外循环技术所致的肺部损伤为临床中应重视的问题。本研究为降低体外循环技术所致的肺部损伤采取右美托咪定干预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0.13±7.16)岁,平均体质量为(72.97±6.13)kg,其中,心脏瓣膜置换术17例,冠脉旁路移植术1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40.08±7.20)岁,平均体质量为(72.52±6.20)kg,其中心脏瓣膜置换术16例,冠脉旁路移植术14例。两组心脏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禁饮、禁食的处理,于术前30分钟予以杜冷丁肌肉注射,剂量为50mg,东莨菪碱0.3mg,入手术室后于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措施,对其生理指标进行检测,静脉注射下行诱导麻醉,予以0.05mg/kg咪达唑仑,0.3mg/kg顺式阿曲库铵,5~10μg/kg芬太尼及3.0~3.5μg/kg丙泊酚,麻醉诱导后行器官插管通气,维持35~40mmHg的PETCO2流量,术中持续1.5~2.0μg/ml丙泊酚泵入,间断行芬太尼、咪达唑仑静注麻醉,并维持NI值在20~45,采取浅低温非搏动性灌注,稀释血液,红细胞压积维持至25%左右,维持MAP在50~80mmHg,术中、后行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对心率、血压进行维持。观察组:麻醉诱导前予以右美托咪定,1.0μg/kg为负荷量,0.7μg/(kg·h)为维持量直至手术结束,静脉输注时间应在10min以上。对照组:不予以右美托咪定干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脏手术患者行相应麻醉的(T0~T3)肺泡动脉分压差(AaDO2)、氧合(OI)、呼吸指数(RI)。T0为麻醉诱导后 10min,T1为体外循环结束时,T2为体外循环结束后1h,T3为体外循环结束后5h,T4为体外循环结束后24h。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心脏手术患者行相应麻醉的肺泡动脉分压差(AaDO2),氧合(OI)、呼吸指数(RI)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T1~T4点的AaDO2、OI指数及RI,与T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观察组患者的AaDO2、OI指数及RI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体外循环术(CPB)后的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肺部功能减退,严重者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故于临床中如何降低体外循环术后的肺损伤为当今医疗机构需解决的重点难题。有研究表明,导致体外循环术后的肺部损伤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1)CPB期间,肺组织处于缺血状态,其循环开放后,肺动脉、静脉恢复供血,导致肺灌注损伤;(2)CPB期间,血液于CPB 人工材料表面暴露,促使全身炎症反应,其肺部毛细血管内径较小导致循环开放后其炎症因子于肺组织内沉积降低肺功能;(3)CPB期间,肺组织处于高耗氧、高代谢及高温状态,可诱发肺细胞凋亡、坏死,从而产生炎症。 本文研究中,于术前、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气改善麻醉起血流动力学,降低术中麻醉剂量及预防术后不良反应等作用,亦有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可对促炎因子的释放进行抑制,以此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肺部组织,不仅如此,右美托咪定的抗炎效果显著,可抑制细胞凋亡。其AaDO2、OI及RI可反映患者的肺弥散功能,以此对其肺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本文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T1~T4点的AaDO2、OI指数及RI,与T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观察组患者的AaDO2、OI指数及RI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右美托咪定干预可对肺部进行保护,提高其肺部功能,改善呼吸状态。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洋,李林,宋丹丹,等.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5):421-425. [2]秦智刚,艾玲,罗爱林,等.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5):551-554. [3]汪芳俊,胡建华,杨霜,等.右美托咪定预充对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2):204-209.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LPVS) 皖南医学院附属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儿科:石玉龙(2011-03)包括:PEEP的采用、低Vt高PEEP及可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肺开放/复张策略(RMs)三个里程碑及尽可能低FiO2(≤60%)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entilatory strategy,LPVS)是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I),诸如气压伤( barotrauma)、容量伤(volutrauma )、生物伤(biochemostric trauma)、剪切力伤(shear stress trauma)等,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综观已经提出的一系列LPVS,PEEP最早被采用,可谓是LPVS 的第一个里程碑;低Vt,高PEEP,可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PHC) 等,是LPVS的第二个里程碑;针对治疗治疗ALI/ARDSARDS广泛性、小灶性肺不张或肺泡萎陷( collapse)引起的肺容量减少、Qs/Qt增加、顺应性下降等,导致的顽固性缺缺氧所实施的肺开放(open lung) /复张(recruitment)策略(recruitment maneuvers,RMs),是LPVS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LPVS。 一、PEEP PEEP被提出和应用于临床己40多年,以往强调的是纠正缺氧,而并不是LPVS。分析PEEP能避免肺泡萎陷,使肺泡持续开放,实际起到了减少肺泡反复萎陷/开放,不但减少Qs/Qt、纠正缺氧,还能减少剪切伤。目前,PEEP也是RMs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因此,自人类使用PEEP,就是实施LPVS的开始。多年来,争论的焦点不是PEEP纠正缺氧的作用,而是最佳PEEP的选择。多数学者认为,能改善氧合,但却不增加VALI的PEEP,是最佳PEEP 水平。理论上解释容易,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界定。多数情况下,还是按照FiO2≤60%条件下,使PaO2≥60mmHg、患者能耐受的最低PEEP,为最佳PEEP。随病情或病程的发展,严重程度不同,最佳PEEP水平也不同。 有学者主张依据压力-容积(P-V)曲线吸气支下拐点(lower inflection point, LIP) 上2--3cmHz 0,作为最佳PEEP设置的依据。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患者P-V曲线上LIP不明确,或者即使明确,按照上述方法设置的PEEP水平,临床疗效并不满意。因此,最佳PEEP选择,一直是令人困惑的难题。但作为LPVS的措施之一,PEEP的作用不容质疑。 二、高PEEP与低VT 高PEEP与低VT降低ARDS病死率的提出,对传统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与以往PEEP控制不大于15cmHzO和VT设置在10--12ml/kg相比,PEEP≥15--40和Vt 4-- 6ml/kg,6--8ml/kg 等高PEEP与低VT的观念曾经被质疑。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了它们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信服和使用了这一策略,高PEEP与低VT成为普遍被应用的LPVS,正在临床普及与推广。 (一)高PEEP 有学者主张, PEEP可以高达20--25cmH2O;还有学者主张,PEEP甚至可以高达40cmH2O。我们体会,PEEP设置的原则还是宁低勿高,一般以能纠正缺氧的最低PEEP;需要时,可以在严密监测下,逐渐提高PEEP水平,直至20--25cmH2O。即便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经证实,高PEEP的危害不像人们以往想象中的那样大,但还是要注意预防对血流动力学和肺组织的影响。 (二)低VT 低VT的观念比较容易被接受,因为设置VT为4--6ml/kg或6--8ml/kg,一般并不影响缺氧的纠正;偶尔有PaC02增高,大多能通过延长呼气时间而得以纠正。即便PaC02增高一时难以纠正,鉴于PHC的观念,也并不重要。 三、PHC PHC是指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可以允许PaC02波动在正常高值或稍高于正常的水平上,

蛋白酶抑制剂选择指南

蛋白酶抑制剂选择指南 1 蛋白酶抑制剂选择指南 抑制剂 工作浓度 分子量 抑制蛋白酶种类 稳定性 AEBSF终浓度1mM MW:239.5不可逆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制胰蛋白酶,糜 蛋白酶,纤溶酶,凝血酶及激肽释放酶. 可溶于水,其pH7的水溶液在4o C可保持稳定1-2个月,在pH>8的情况下会发生缓慢水解 Aprotinins 抑肽酶终浓度2ug/ ml MW:6512 可逆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纤溶酶,激肽 释放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但不抑制凝血酶和 Factor Xa。 非常稳定,当pH>12.8时失去活性,可溶于 水(10mg/ml),-20o C下可长期保存 Bestatin终浓度10uM MW:308.4 可逆的丙氨酰-氨基肽酶抑制剂, 工作液可保存一天,1mM的甲醇贮存液在 -20o C可保存至少一个月 E-64 Protease Inhibitor终浓度10uM MW:357.4 不可逆的半胱氨酸酸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半胱氨酸 酸蛋白酶而不会影响其他酶的半胱氨酸残基,与小 分子量的巯基醇如beta-巯基乙醇不会产生反应, 具有高度特异性。工作液在正常pH值下可保持稳定数天,1mM的水溶液在-20o C可保存几个月 EDTA, 4Na终浓度10mM MW:380.2 金属蛋白酶的可逆性螯合物,可能同时影响其他金 属依赖性生物过程。其水溶液很稳定,其贮存液(pH8.5的0.5M 水溶液)在4o C可保存数月 Leupeptin, 半硫酸盐 亮抑酶肽(亮肽素) 终浓度100uM MW:493.6 可逆的丝氨酸及半胱氨酸蛋白酶制剂,可抑制胰蛋 白酶样蛋白酶及一些半胱氨酸蛋白酶如:Lys-C内 切蛋白酶,激肽释放酶,木瓜蛋白酶,凝血 酶,Cathepsin B及胰蛋白酶。 工作液的稳定期为数小时,贮存液(10mM 水溶液)在4o C时稳定期为一周,-20o C时 稳定期为一个月 Pepstatin A 终浓度1uM MW:685.9 可逆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可抑制胃蛋白 酶,Cathepain B&L,血管紧张肽原酶(renin)及以1mg/ml溶于甲醇,搅拌过夜可以 1mg/ml溶于乙醇,333mg/ml溶于6N的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展 引言 全世界每年约有2.3亿次大型外科手术。对许多病人来说,术后恢复可能会因围手术期肺损伤而复杂化。11%-59%的患者可能会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并导致严重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围手术期肺损伤最严重的形式,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曾在0.4-3%的外科高危患者中报道过,大大增加术后死亡的风险。因此,几十年来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将围手术期肺损伤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策略。

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发现在全麻下机械通气过程中,超过生理潮气量的肺泡过度膨胀可以逆转低氧血症,恢复肺顺应性。部分观察结果显示,术中机械通气的管理标准已基本上符合10-15ml/kg 预计体重(PBW)。一项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的试验数据表明,低潮气量和中度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降低了ARDS的死亡率,此结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这些研究已引起了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模式的转变,但在术中肺保护性通气(IOLPV)的实践中还没有得到麻醉医师协会的广泛接受。最近的观察性研究表明,高潮气量和低PEEP或无PEEP仍然被广泛使用。 对于无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只接受一段短暂的机械通气是否需要应用术中肺保护性通气的问题是争论的核心。更重要的是,PEEP的使用和高碳酸血症耐受性有时与麻醉医生避免血流动力学波动和术后及时成功拔管的目标冲突。因此,对于用减少罕见合并症影响的策略是否最适合围手术期患者存在合理的担忧。本综述将简要描述围手术期肺损伤形式,并总结预防肺损伤肺保护策略的最佳证据。 来源和选择标准 在2017年12月搜索PubMed (NCBI),研究围手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有效性,并在2018年5月份进行更新。研究内容包括肺保护性通气的术语和同义词、呼气末正压、低潮气量、肺复张手法和通气方式。本综述仅限于在拟行外科手术、使用全身麻醉并有具体的肺损伤结果的人群中进行研究。合理使用MeSH主题词,根据要求提供完整的搜索策略,原始搜索共检索出1446条记录,并在与专题相

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破碎细胞提取蛋白质的同时可释放出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需要迅速的被抑制以保持蛋白质不被降解。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水解。以下列举了5种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和他们各自的作用特点,因为各种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调整各种蛋白酶的浓度。由于蛋白酶抑制剂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极低,尤其应注意在缓冲液中加人蛋白酶抑制剂时应充分混匀以减少蛋白酶抑制剂的沉淀。在宝灵曼公司的目录上可查到更完整的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表。 常用抑制剂 PMSF PMSF即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中文名为苯甲基磺酰氟。分子式为C7H7FO2S,分子量为174.19,纯度>99%。 常用生化试剂,用于抑制蛋白酶. 【配制方法】用异丙醇溶解PMSF成 1.74mg/ml(10mmol/L),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如有必要可配成浓度高达17.4mg/ml的贮存液(100mmol/L)。 【注意】PMSF严重损害呼吸道粘膜、眼睛及皮肤,吸入、吞进或通过皮肤吸收后有致命危险。一旦眼睛或皮肤接触了PMSF,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之。凡被PMSF污染的衣物应予丢弃。PMSF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应在使用前从贮存液中现用现加于裂解缓冲液中。PMSF在水溶液中的活性丧失速率随pH值的升高而加快,且25℃的失活速率高于4℃。pH值为8.0时,20μmmol/l PMSF水溶液的半寿期大约为85min,这表明将PMSF溶液调节为碱性(pH>8.6)并在室温放置数小时后,可安全地予以丢弃。 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啊!!!实验室常用的啊!!! 主要用于组织匀浆时用!! 1)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如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凝血酶)和巯基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 2)10mg/ml溶于异丙醇中; 3)在室温下可保存一年; 4)工作浓度:17~174ug/ml(0.1~1.0mmol/L); 5)在水液体溶液中不稳定,必须在每一分离和纯化步骤中加入新鲜的PMSF。 EDTA 1)抑制金属蛋白水解酶; 2)0.5mol/L水溶液,pH8~9; 3)溶液在4℃稳定六个月以上; 4)工作浓度:0.5~1.5mmol/L. (0.2~0.5mg/ml); 5)加入NaOH调节溶液的pH值,否则EDTA不溶解。 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ntin) l)抑制酸性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血管紧张肽原酶,组织蛋白酶D和凝乳酶; 2)1mg/ml溶于甲醇中; 3}储存液在4℃一周内稳定,-20℃稳定6个月; 4)1作浓度:0.7ug/ml(1umol/L) 5)在水中不溶解。 亮抑蛋白酶肽(leupeptin) 1)抑制丝氨酸和巯基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血浆酶和组织蛋白酶B; 2)lOmg/ml溶于水; 3)储存液4℃稳定一周,-20℃稳定6个月; 4)工作浓度0.5mg/ml。 胰蛋白酶抑制剂(aprotinin) 1)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如血浆酶,血管舒缓素,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2)lOmg/ml溶于水,pH7~8 3}储存液4℃稳定一周,-20℃稳定6个月; 4)工作浓度:0.06~2.0ug/ml(0.01~0.3umol/L); 5)避免反复冻融: 6)在pH>12.8时失活。

抑肽酶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抑肽酶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作者:李永武,刘海霞,王平凡,杨能善【关键词】抑肽酶摘要:目的临床观察抑肽酶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8例0.5~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抑肽酶用药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比观察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压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呼吸机应用时间短、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低 (p<0.01)。结论体循环中应用抑肽酶可以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 能。关键词:抑肽酶,体外循环,肺保护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protinin on Lungs in Infants Undergo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rotinin on lung protection in infants undergo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METHODS 78 infants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aged 0.5~2 years, weight 5~12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protini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aprotinin group received dose of aprotinin (50000KIU/kg).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same volume of saline. Chest X-rays pictures of chest were taken 1 hour, 12 hour,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for existence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 were recorded 1 hour, 4 hours and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Time of intubation during ICU were also record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Aprotinin group showed lower rate of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shorter time of intubation and lower A-aDO2 after operation (P<0.01).CONCLUSION This observation suggests that aprotinin may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on lungs in infants undergoing CPB. Key words:cardiopulmonary bypass; aprotinin; lung protection 体外循环引起的炎性反应是引起婴幼儿术后肺损伤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发现抑肽酶能通过许多途径降低炎性反应的强度。我们在工作中观察了抑肽酶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呼吸机应用时间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6月-2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共78例。分抑肽酶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平均年龄、彩超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肺动脉平均压、体重方面无显著性差别。两组在所选用氧合器种类、体外循环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抑肽酶组总转流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62.3±10.35)min及(30.5±8.52)min。对照组分别(60.15±11.25)min及(31.55±7.5)min。全部病例均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定容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采用膜式氧合器,流量80-200ml/kg。术中平均鼻咽温度(28.34±2.12)℃。体内肝素化剂量为3mg/kg,机内预充液肝素含量为2mg/100ml,以ACT监测肝素化水平。停机后1:1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 1.2 用药方法及剂 量 采用德国拜耳(Bayer)公司的特血乐(Trasylol),有效成份为抑肽酶 50万KIU/支,批号:BAALJI,用量5万KIU/kg,体外循环开始前一次性加入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一、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一)循环系统的监测与处理 术后处理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循环系统的稳定可保证其他脏器的充分灌注和氧供,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 1.动脉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血压的改变受心率、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室舒缓功能、心脏收缩的协同性、心输出量、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液粘稠度和动脉壁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血压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心血管术后循环功能监测的主要项目。测量血压的方法: (1)有创血压直接监测:穿刺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或肱动脉插管直接测压法,可连续监测血压的变化。有创动脉测压可用于监测动脉血压、抽取动脉血气和采集其它化验标本,必要时可作为紧急输血途径。 (2)无创血压间接监测:常用袖带式血压计间接测量上肢肱动脉的血压。心血管病人术后应维持的血压水平,因年龄、病情和术前基础血压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成人血压维持在106/75mmHg,平均压68~75mmHg。对于法络四联症、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主动脉成形术后出血、渗血较多的病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脏术前血压即偏低的病人,术后血压维持90/60mmHg,平均压66mmHg即可。术前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术后血压不应低于术前20~30mmHg。 (1)体循环术后高血压很常见,致血压升高常见因素有: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体循环后儿茶酚胺增多、术后低温或血管收缩药物导致血管收缩、伤口疼痛、发热、焦虑、高碳酸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严重的急性低血糖等。对症处理如降温、镇静、止痛;并根据心输出量应用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物:①硝酸甘油:速度0.5-1ug/(kg·min)②硝普钠:速度0.1-8ug/(kg·min),能降低前后负荷、改善左室功能。③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每次5mg,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一次,共3次,2~3分钟起效,20分钟达峰值,作用时间为5小时。 (2)血压过低可影响心、脑、肾等生命器官的灌注。低血压的处理首先补充血容量,如果补充大量血容量后血压仍不立即回升,应立即予氯化钙300mg~500mg静注,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并调整药物的速度。 2.心率和心律的监测和管理

抑肽酶溶液(Aprotinin,2mgml)

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ttps://www.doczj.com/doc/8f4934825.html, 抑肽酶溶液(Aprotinin,2mg/ml) 简介: 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是指与蛋白酶分子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结合,使蛋白酶活力下降甚至消失但不使蛋白变性的物质。蛋白酶抑制剂有很多种,包括EDTA、E-64、NaVO 3、Bestatin、Leupetin、Pepstatin A、Aprotinin 等均可有效抑制蛋白的降解,并维持原有的蛋白间相互作用。 Leagene 抑肽酶溶液(Aprotinin,2mg/ml)主要由抑肽酶Aprotinin 等组成,不含EDTA。该抑酶肽溶液是浓缩溶液,其工作浓度一般在1-10μg/ml,适用于从哺乳动物组织、细胞中提取蛋白质,能够更有效的获得目的蛋白质。提取出来的蛋白可以用于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等试验。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开盖前请低速离心一下,以便将黏附于管壁的液体甩至管底。 2、使用时,根据裂解液的用量加入抑肽酶溶液(Aprotinin,2mg/ml),使其工作浓度在1-10μg/ml,多用在3-5μg/ml。 注意事项: 1、抑肽酶溶液(Aprotinin,2mg/ml)有轻微刺激性,小心操作,同时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编号 名称PI0036 Storage 抑肽酶溶液(Aprotinin,2mg/ml) 1ml -20℃避光使用说明书1份编号 名称DC0032 Masson 三色染色液PW0082 丽春红S 染色液(1×Ponceau S)TC0699植物总糖和还原糖检测试剂盒(硝基水杨酸法)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体会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体会 目的本组病例73例,分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改变的临床特点,总结其管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73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在ICU早期监护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31例。术后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测ECG、SpO2、心率、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间断监测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血乳酸、凝血功能;记录纵膈和(或)心包引流量、尿量、输血量、输液量等。待达到拔管条件及时拔除气管导管。控制心率在100次/min左右,维持血压90~110/60~70mmHg,维持中心静脉压8~14cm水柱。输液量维持0.5~1.5ml/Kg.h。维持血气PH值7.40~7.45,PaCO2在35~40mmHg,PaO2在80~100mmHg以上,血浆钾离子4.5~5.0mmol/L,血红蛋白100~120g/L以上,红细胞压积35%以上,尿量1~2ml/kg.h以上。待呼吸循环稳定、神志清楚转回普通病房。结果7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在ICU监护,71例稳定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经2~4w的治疗均康复出院。2例死亡,死亡率2.74%。71例术后在ICU监护期间未发生低氧血症。经多巴胺、硝酸甘油、肾上腺素、硝普钠泵注,未发生严重或长时间低血压、高血压。5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80次/min,8例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20次/min,4例频发室性早搏,11例心房颤动,共计28例。气胸和肺不张各1例,分别经穿刺抽气、物理治疗后病情稳定。未发生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脑梗塞等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至关重要,对手术是否能获得最终成功及术后顺利康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并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是促进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维持目标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血常规、血气、电解质指标是维持循环稳定的基本要求,根据以上指标及胸腔引流量、肺部情况、周围循环情况等,适量输液及血制品是维护心功能稳定的重要措施。 标签: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呼吸循环;管理体外循环是经管道连接,用人工心肺装置替代人的心肺功能,使得心肺暂时停止生理泵血和呼吸功能的技术[1]。心内直视手术常常需要在体外循环、低温及全身麻醉下完成。体外循环、低温及全身麻醉对患者的生理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之心内手术对心脏的直接创伤,心内直视术后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发生心血管意外,甚至心脏停跳,因此术后监护,尤其是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共计73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现将其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2~70岁。体重6.5~71Kg,平均38.2Kg,73例患者中,行房缺修补术21例,室缺修补术28例,法四根治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3例。术前73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39%至76%,平均62%。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心房颤动12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频发性室性早搏8例,I房室传导阻滞5例。纽约心脏病心功能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I C U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protectiveventilationstrategy,LPVS) 一、概述 由于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又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高达32%?50%。ARDS患者病理基础是肺泡毛细血管急性损伤,通透性增加,大量肺泡萎陷,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分流量增加,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是对ARDS进行呼吸支持的有效手段,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和氧合功能,降低呼吸功耗。其目的是增加气体交换量,恢复和稳定已关闭但仍有潜在功能的肺泡,使其重新参与氧交换,增加氧释放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因此要求维持足够的潮气量(V T ) 以摄入O 2排出CO 2 来维护PaO 2 和PaCO 2 于正常水平,而此时患者仅有20%?30%肺泡可 以通气,采用常规潮气量(10?15ml/kg)可致这些通气肺泡过度扩张而致肺泡泄 漏、肺间质气肿和气体栓塞等并发症,造成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过度牵拉伤、高通透性肺泡水肿以及肺气压伤,统称为“与通气机有关的肺损伤” (ventilator-associatedlunginjury,VALI),包括肺气压伤,如气道压过高导致的张力性气胸,肺间质、纵隔和皮下气肿,心包和腹膜后积气,气腹,系统性气体栓塞(统称为肺泡外气体)。因此,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protectiveventilationstrategy,LPVS)逐渐被大家接受,主要内容包括小潮气量(VT):5?7mL/Kg、低平台压:25?30cmH 2 O、适度的呼吸末正压(PEEP): 12?15cmH 2 O,以及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二、病理机制 (一)VALI发病机制肺泡和周围血管间隙的压力梯度增大,导致肺泡破裂,形成肺间质气肿,气体再沿支气管血管鞘进入纵隔,并沿其周边间隙进入皮下组织、心包、腹膜后和腹腔。若脏层胸膜破裂,气体可进入胸腔。最终可形成肺间质、纵隔和皮下气肿,心包和腹膜后积气以及气胸和气腹。气体进入肺循环则引起气体栓塞。气压伤实质上为容积性肺损伤(Volumedamage)或肺容积伤(Volutrauma),因为机械通气通过改善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以及对气道、肺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